氣象部門歲末年初安全生產工作總結

來源:文萃谷 2.4W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氣象部門歲末年初安全生產工作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氣象部門歲末年初安全生產工作總結

氣象部門歲末年初安全生產工作總結1

20xx年以來,在市局黨組和縣委、縣政府堅強領導下,縣氣象局全力做好氣象防災減災和公共氣象服務工作,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強化經濟社會建設氣象保障服務,氣象工作與地方發展同頻共振,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強黨的政治建設

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始終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項項落地。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和省市局決策部署,推動郎溪氣象事業發展。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領導幹部雙重組織生活、民主評議黨員、黨員黨性定期分析、談心談話等組織生活制度,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思想武器,切實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加強黨員培養。繼續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加強“風雨無阻”氣象黨建品牌建設,對黨員活動室進行改造。氣象局黨支部被納入宣城市“領航計劃”示範庫和安徽省氣象部門“領航”計劃培育庫建設。紮實開展新一輪“三個以案”警示教育工作。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推進巡視整改工作,持續深化作風建設。我局報送的微動漫類作品《氣象清風,無“微”不治》入選第二屆“安徽廉潔文化精品工程”。

(二)全力做好氣象監測與氣象服務工作

切實做好氣象災害防禦工作。一是做好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天氣跟蹤監測,及時發佈預報預警信息,積極開展災害性天氣服務、汛期決策氣象服務、疫情防控和“三夏”等專項氣象服務。5月至9月,郎溪縣累計降水量為1013.2mm,較歷史同期值(704.9mm)偏多四成多。6月12日入梅,7月6日出梅,梅雨期24天,入梅偏早、出梅偏早,梅雨期接近常年。颱風“煙花”對我縣造成明顯的風雨影響。期間,我局強化監測預報預警,及時發佈雨情通報,圓滿完成汛期氣象服務工作,得到地方領導高度肯定。二是繼續推進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得到提升。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氣象工作,縣委主要領導、縣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就氣象工作進行批示。9月13日,縣委書記嵇文帶隊視察氣象工作。縣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氣象工作,並印發文件推進氣象工作任務分解。各鎮各部門將氣象防災能力建設納入到部門規劃。縣氣象局被評為全縣“五大發展行動計劃”優秀服務單位。

(三)持續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

搶抓“兩區”建設歷史機遇,認真謀劃氣象事業“十四五”規劃。爭取中國氣象局氣象監測預警“補短板”工程,落實專項資金啟動郎溪X波段多普勒雷達建設項目和自動氣象站升級項目。推動建立“一地六縣”合作區協作機制。加強裝備保障和信息網絡維護能力,繼續與中國鐵塔公司宣城分公司開展裝備保障合作。地方財政保障支持氣象事業發展持續加強,實現職工待遇同城同待遇保障。連續九年榮獲全縣績效考核先進單位稱號。

(四)強化經濟社會發展氣象服務保障能力

全力開展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創建中國天然氧吧是我縣一項重點工作,縣政府主要領導任創建領導小組組長。成功創成中國天然氧吧。組織指導濤城鎮、飛鯉鎮申報宣城市氣候宜遊鄉鎮。氣象招商工作再獲突破,我局招商引資項目蘇州斯庭機械電梯配套項目(投資1億元)通過縣項目預審會,落地郎溪經濟開發區。

(五)做好幫扶、疫情防控氣象保障服務

一是繼續做好與建平、梅渚、凌笪等鄉鎮的幫扶工作,定期走訪脱貧户。二是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期間,組織幹部職工24小時不間斷值守檢查卡口,認真做好排查、登記、處置工作。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組建氣象保障分隊,開展防控專項服務,及時提供天氣預報和氣象信息服務。通過天氣預報節目、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系統等向公眾廣泛傳播防控信息。

(六)認真做好防雷、人影等安全管理工作

強化全縣防雷安全工作,聯合應急管理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聯合教體局印發《關於切實做好學校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加強對全縣重點行業、部門及學校等防雷安全工作。落實“雙隨機一公開”,對全縣易燃易爆、人員密集場所等防雷監管重點單位進行防雷檢查,督促有關單位落實防雷安全責任,加強隱患排查整改。全力推進安全生產攻堅行動,落實防雷定期檢測工作,依法依規開展防雷技術服務。採購新型自動化作業裝備,組織人員培訓教育,做好人影安全管理工作。

(七)不斷豐富文明創建內涵

全力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加強省級文明單位創建力度。常態化開展道德講堂、志願者服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等活動,成功創成第十二屆省級文明單位(連續四屆)。氣象台獲省氣象局嘉獎。深入開展省級文明示範縣創建工作,與文昌社區聯點共建,開展文明創建網格化管理,定期開展進社區、交通勸導等志願服務活動,推進“風雨無阻”志願服務項目(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項目)實施。獲評縣級“職工書屋”。做好政務公開工作,被縣政府評為政務公開先進單位。兩名職工分獲文明創建、安全生產先進個人。超額完成宣傳報道任務。中國氣象報(含CMA)宣傳報道20餘篇,30餘篇報道在人民網、中安在線和今日郎溪等媒體刊載。做好老幹部工作,組織送學上門、慰問等。

(八)開展氣象科普和防災減災知識宣傳

開展3.23世界氣象日、防災減災日等主題宣傳活動,發放各類氣象科普材料2000餘份;開展“氣象開放日,小記者體驗”、“氣象進社區”主題活動,聯合縣科協、縣教體局組織開展中學生氣象科普競賽並在省、市級比賽中獲得佳績。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我局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離上級要求和全體職工的期待還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為:一是氣象預報預警能力需進一步加強;二是氣象服務針對性仍需進一步提高;三是氣象科研能力仍然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黨的建設常抓不懈。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歷屆全會精神,紮實開展學習教育和警示教育,推進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

二是持續提升氣象業務現代化水平。加強氣象雙重計劃財務體制,進一步推動氣象現代化建設,確保完成郎溪縣X波段多普勒雷達建設項目和自動氣象站升級項目。全力做好汛期氣象服務工作和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天氣等重大氣象保障服務工作。

三是積極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搶抓“兩區建設”歷史機遇,推進氣象服務生態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作用。繼續發揮氣象趨利避害作用,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特點,挖掘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等生態氣候資源,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繼續做好鄉村振興和招商引資等工作。

四是持續提升明創建內涵。對照標準紮實開展創建工作,進一步豐富文明創建內涵,積極爭創全國文明單位。全力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

五是不斷加強社會管理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強化社會防雷安全意識。進一步加強氣象宣傳教育。

六是全面完成縣委、縣政府和省、市氣象局下達的目標考核任務。

氣象部門歲末年初安全生產工作總結2

20xx年,我局在泰興市委市政府和省市氣象局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局黨組的年度工作部署,深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大力提升公共氣象服務能力,切實強化氣象社會管理職能,全局各項工作取得較好成效,現將全年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深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

20xx年,局黨組召開兩次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按時制定“兩個責任”清單和年度全面從嚴治黨任務清單並報市局黨建辦備案。及時傳達學習中國氣象局氣象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暨張書餘嶽虎案警示教育大會、20xx年全省氣象部門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會議、泰州市氣象部門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按照市局統一部署組織開展黨風廉政宣傳教育月活動,採取黨風廉政專題黨課、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等形式,積極開展黨章黨紀黨規學習教育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領導班子成員按照“一崗雙責”要求抓好分管範圍的黨風廉政建設,落實“兩個責任”紀實制度。嚴格遵守黨組工作規則,落實科學民主決策、“三會一課”、財務內控等制度。利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活動,以及“學習強國”、“中國氣象遠程教育網”等平台,持續加強對黨員幹部的政治理論學習教育。持續加強作風建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定期檢查公車使用、公務接待和財務內控制度執行情況。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深入推動黨建與業務服務工作深度融合,大力抓好大走訪大落實新風行動組長項目、黨建聯盟、文明創建、扶貧幫困、志願服務等工作,努力提升黨建工作質量。

全力做好氣象服務工作

20xx年,我局按照“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的要求,嚴格執行領導帶班制度,加強值班值守,以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為重點,緊盯每一次災害性天氣過程,密切跟蹤天氣變化,強化實況監測和天氣會商,提前分析研判天氣形勢,及時發佈預報預警信息,全力做好突發災害性天氣、重大社會活動和關鍵農時農事的氣象服務工作。針對今年4月30日的強對流天氣過程組織開展專題研討,從技術和業務層面進行復盤,全面分析、總結經驗、查找不足,補齊薄弱環節與問題短板,優化業務流程,提升預報預警服務水平。協助市安委辦編制印發《泰興市氣象災害應急響應操作手冊(試行稿)》,有效規範氣象災害的防範和應對工作。針對重大建設項目積極開展氣象保障服務,常年為“常泰長江大橋”建設項目部提供高影響天氣的預測預報和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加強與應急管理、水務、農業農村等部門的氣象災害防禦聯動機制,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作用。全年共向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編髮“重要天氣報告”30期、“天氣公報”7期、“氣象服務專報”31期、“農氣旬報”36期、“一週天氣公報”52期、各類災害預警信息67次,有效避免或減輕了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

進一步強化防雷和升放氣球安全監管工作

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蘇政辦發〔20xx〕54號)精神,進一步強化防雷安全監管工作力度。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保安全、迎華誕”安全生產百日攻堅行動總體部署,結合省市局防雷與升放氣球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組織開展防雷安全生產百日攻堅行動,對全市防雷重點單位實施防雷安全專項整治檢查“全覆蓋”,共檢查176家防雷重點企業,出具整改意見書52份,指導、督促企業落實整改措施,並將檢查情況及時錄入“江蘇省防雷安全監管平台”。加強對防雷檢測中介機構的監督管理,3月中旬和5月中旬,兩次專題召開防雷安全監管工作會議,督促各中介機構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大力推進雷電防護裝置檢測報告的規範化建設與及時上報工作;10月份,組織對6家中介機構開展了防雷行政執法檢查,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責令限期整改,並跟蹤監督整改情況,確保實現閉環管理,有效助推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創建工作順利開展。加強部門合作聯動,積極推進防雷安全聯合檢查,2月份聯合文體廣旅局對全市文物單位開展防雷安全檢查,共檢查11家單位,提出整改意見2條;4月份聯合民宗局對全市宗教場所開展防雷安全檢查,共檢查69家宗教場所,提出整改意見10條。

依據《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升放氣球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進一步強化升放氣球安全監管工作。1月上旬和6月中旬,兩次召集3家升放企業召開升放氣球安全生產專題會議,傳達學習新修訂的《升放氣球管理辦法》(中國氣象局第36號令)和泰州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加強施放氣球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泰政辦發〔20xx〕118號)精神,一一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和承諾書,要求各升放氣球企業嚴格執行禁放氫氣球規定,依法履行審批手續,加強升放現場專人值守,全面落實升放氣球作業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與城管部門的溝通與合作,協調並促成城管部門將升放氣球活動審批作為城市佔道經營活動審批的前置條件。加強對升放氣球活動的事中事後監管,強化升放氣球安全巡查和現場檢查,特別是在春節、五一、七一、國慶等重大節假日期間,加密安全巡查和現場檢查頻次,堅決遏制升放氣球安全事故發生。

氣象部門歲末年初安全生產工作總結3

20xx年天門市氣象局在湖北省氣象局黨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省局黨組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圍繞省局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和市中心工作,全面推進從嚴治黨,紮實開展汛期氣象服務,以“強基工程”為契機,不斷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切實為全市“融入城市圈建設示範區晉升百強縣”貢獻氣象力量,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具體總結如下:

一、工作情況

(一)堅持黨建引領,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

一是認真組織開展多層次的學習教育,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結合我局中心組學習計劃、黨日活動議程,組織職工通過幹部培訓學院遠程網線上自學、集體專題學、外出參觀學等方式,及時學習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氣象工作部署。

二是以問題為導向,力所能及的解決羣眾急難愁盼事項。結合我局工作實際,黨組書記領辦基層黨建重點工作1項,承諾事項5項;制定“我為羣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方案,為下沉社區陸羽社區真金白銀辦實事1項,為社區服務清單5項。

三是加強示範引領,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20xx年,我局3位老同志榮獲“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1位同志榮獲全省氣象部門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稱號;1位同志榮獲天門市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發展預備黨員1名。

(二)圍繞中心工作,把氣象服務落到實處

以氣象防災減災、生態文明建設及鄉村振興等為重點開展氣象服務工作,突出抓好突發性、災害性、轉折性預報預警服務,切實做好防範氣象災害風險、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

一是強化責任意識,提高防範氣象災害風險的能力。強化值班紀律,修訂業務值班日誌;及時更新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接收人聯繫方式,確保預警有序有效;及時開展設備維修維護,制定維修維護手冊,記錄詳實,製作發佈各類預警信號、重大氣象信息專報、氣象服務快報、雨情快報等天氣信息,參加天門市防指聯合會商,積極開展專題氣象服務,製作併發布春運、節假日、天門首屆採茶節專題氣象服務快報,結合重要農事節點,製作三農週報、春耕春播、夏收夏種專題氣象服務,開展蝦稻、蔬菜、馬鈴薯、花菜等特色氣象服務專題。

二是提高服務意識,全力做好汛期氣象服務。一是加強汛期氣象服務組織領導,堅持汛期領導帶班和業務服務24小時值班制度;二是強化突發性、轉折性、關鍵性天氣過程預警預報服務。遇有重要天氣過程,第一時間製作重大氣象專報,及時委派專人向市委、市政府領導報送,今年市委、市政府領導先後4次在重大專報進行了批示;三是提高氣象預警預報信息覆蓋面。針對“換屆年”的情況,及時收集更新氣象預警責任人聯繫方式,同時把學校負責人、防雷重點企業負責人等重點對象也納入了預警發佈平台,進一步擴大預警信息覆蓋面;四是加強漢江超長秋汛氣象服務。針對今年漢江嚴重秋汛,8月30至10月4日抽調業務骨幹常駐防汛指揮部參加天氣會商,實時綜合會商研判,及時為防汛指揮部提供專題服務和氣象分析材料,加密發送氣象信息短信,精準精細服務受到市委市政府領導充分肯定。

三是政府主導,積極參與多部門聯動。推動全市各鄉鎮印發成立氣象災害防禦領導小組和明確氣象災害應急聯絡員的文件,建立屬地化的氣象災害防禦管理機制。在公眾氣象服務、防汛、生態環保氣象服務等方面建立部門聯動機制,與應急管理局、水利湖泊局、廣電局等部門簽訂氣象災害防禦合作協議,建立了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合作與共享制度,協調聯動機制逐步健全。

四是做好鄉村振興有序銜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本局扶貧工作村由幹驛鎮界牌村更換至鄉村振興工作地淨潭鄉,我局積極選派3名同志參加鄉村振興工作;在幹驛鎮開展“村莊清潔日”活動3次;落實河湖長制度,定期組織人員前往責任河湖松石湖、白衣庵潭開展巡湖工作,完成巡湖巡查2次。

(三)落實重點工作,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強區域站巡檢,確保數據質效。規範區域站網上監控、故障報告、及時處置業務流程,截至目前,累計維護鄉鎮區域自動站80餘次,對出現故障的自動站設備及時進行維修維護,全市28個區域自動氣象站數據傳輸及時率和數據可用率均居全省縣局前列。

二是重塑業務流程,強化預警服務規範性。以防禦突發性極端氣象災害為重點,8月份重新編制業務流程,重點規範預警信號發佈、預報預警服務、設備網絡維護等業務工作流程和記錄,強化極端天氣預警服務規範性,積極開展極端天氣叫應服務,今年以來對各級黨政領導共開展叫應服務20餘次,做好相關服務記錄,注重留痕管理。

三是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提高氣象現代化水平。認真落實《天門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更高水平氣象現代化助力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天政發〔20xx〕20號)文件精神,爭取地方政府專項經費,對全市3個區域站、氣象台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其中張家湖國家濕地公園生態氣象觀測站已成為濕地公園景觀之一。同時,爭取省局支持,計劃於20xx年在天門建設一部X波段相控陣雷達,市政府已經行文全力支持該項目建設,在項目建設用地、配套建設經費給予支持,並將設備後期運行維護費納入財政預算。通過區域站升級改造和雷達建設,天門防災減災能力和氣象現代和水平將顯著提升。

五是強化人影規範管理,積極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年初制定20xx年人影工作計劃報市領導籤批,組織開展汛期人影安全專項檢查,選派2人次參加省人影辦組織的人影作業培訓,提升操作能力,確保安全作業,同時,根據人影炮彈存放要求,及時更換了防盜門,並安裝了攝像頭。積極開展大氣污染防治人工增雨作業,全年共開展一次消霧霾增雨作業,發射火箭彈4發。

六是加強組織領導,積極開展“強基工程”建設。進一步提高幹部職工思想認識,以“強基工程”深化年為契機,大力推進“強基工程”建設,新建黨員活動室、職工活動室、陳列室,對氣象台進行升級改造,維修檔案室,完成全局功能佈局優化調整,進一步提升單位黨建、氣象元素等文化氛圍,提升單位凝聚力和幹部職工幸福感。

七是加強人才隊伍培養,大力開展科技創新。通過以老帶新、外出培訓、崗位鍛鍊、人文關懷等方式,加強年輕幹部人才培養,20xx年有1人榮獲湖北省氣象局“基層優秀氣象人才”稱號,1人取得高級工程師資格,全年發表論文3篇,其中核心期刊1篇。

(四)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強社會防雷安全監管

積極推進“放管服”服務改革,按照“誰審批、誰負責、誰監管”的原則,切實加強對部門監管職責範圍內的單位防雷安全監管與檢查力度。將全市85家易燃易爆等重點單位納入“全國防雷減災服務平台”重點單位名錄庫進行重點監管;6月15日以來,與公安、住建、安監、市場監管、商務、消防等部門聯合成立三個檢查組,對燃氣、石化等行業開展防雷安全大檢查,目前已檢查加氣站13家,加油站10家,檢查安全隱患6處,並下達隱患整改通知書。

(五)加強內部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生產水平。一是加強職工安全生產宣傳教育。認真開展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教育,加強局院內用電、防火、防盜等安全管理;二是加強省局安全檢查隱患整改。結合今年7月份省局安全檢查提出的問題,及時對用電、用氣、倉庫等安全隱患進行整改,提高內部安全生產水平;三是加強內部常態化安全檢查。針對節假日、汛期高温、冬春乾燥等時間節點,加強門房、業務室、供電、食堂等設施和場所安全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六)加強防範意識,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

根據疫情防疫要求,加強疫情防控常態化管理。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疫情防控期間值班值守,嚴格落實領導帶班和業務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疫情防控和汛期氣象服務同開展同落實,兩手抓兩手硬。二是保障疫情防控物資充足,近期,採購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2000餘隻、消毒液、防護手套等疫情防控物資;二是安排專人對辦公樓定時開展消殺;三是加強進出辦公樓人員管控,嚴格落實體温檢測登記,外來辦事人員查體温、查看綠碼、行程碼。四是認真完成下沉社區疫情防控。自8月3日起,我局黨員幹部按照下沉社區要求,落實黨員幹部全脱產、無條件、全過程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累計下沉社區開展疫情防控200餘小時。同時,積極主動開展單位自建小區人員排查工作,安排職工12小時輪崗對小區進行值守。

二、存在問題

一是黨建工作與業務融合不夠。作為業務單位,黨建與業務結合不夠緊密,創新不夠,以黨建促進業務水平提升有待進一步加強。

二是核心業務競爭力不足。精細化的預測預報能力不足,行業氣象災害評估能力還有待提升。研究型業務能力不足,缺乏對業務服務關鍵核心問題的科技攻關,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為服務能力有待提高。

三是氣象服務針對性不強。對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領域,特別在服務地方高質量發展方面氣象服務的`針對性和影響力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促進黨建與業務的深度融合。深入開展好黨建工作,在現有的基礎上,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充分運用現場教學、音像教學等形式,創新學習方式,同時加強對黨務工作者的業務培訓。

二是提升預報預測準確率。在現有預報預測的基礎上,努力提高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水平,確保安全度汛,確保氣象服務在保障民生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方面起到最有成效的作用,抓好重大關鍵性轉折性氣象預測預報和服務工作。

三是強化科技創新能力。完善天門市氣象局科研項目管理辦法,鼓勵科研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攻關;加強科研成果向業務服務轉化應用,提升天門專業服務水平;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有針對性的制定培養方案。根據每個職工的自身特點,合理制定教育培訓的方向,提升職工綜合素質。

氣象部門歲末年初安全生產工作總結4

20xx年,金華市氣象局緊緊圍繞金華市委、市政府和浙江省氣象局的各項任務部署,堅持服務人民立本,科技創新立業,錘鍊本領、開拓新路、積極作為,努力打造氣象現代化發展的“示範窗口”、氣象防災減災“先鋒窗口”和氣象為民服務的“展示窗口”,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在金華建設浙江“重要窗口”的閃光印記和浙中都市區建設中彰顯氣象擔當。

一、天氣氣候特徵

今年以來,我市氣候呈現氣温偏高、降水偏多、極端天氣事件多的.特徵。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市平均氣温18.8℃,較常年偏高1.2℃,多站創歷史新高,金華城區平均氣温19.4℃,較常年偏高1.6℃,列歷史第1位。平均降水量1623.5毫米,較常年偏多12.1%,金華城區累積雨量1608.5毫米,較常年偏多11.3%,列歷史第16位。

極端天氣事件較多:一是冬末春初氣温起伏大,入春較常年同期明顯偏早,1月6日、2月25日日最高氣温創歷史同期新高,但也出現3次寒潮過程。春季強對流天氣範圍大、災害性重;二是入梅早,出梅晚,梅雨日長達50天,雨量較常年偏多1.2倍(居歷史第1位),其中金華城區梅雨量579.4毫米,較常年偏多103.7%(居歷史第2位)。三是颱風影響個數少但影響偏重,今年第4號颱風“黑格比”造成永康棠溪降水達390.4毫米,為我市有氣象記錄以來台風降水最大值,也是綜合影響我市最嚴重的颱風之一。四是秋末雨日分佈不均,氣温偏高,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連續28日晴好無雨,日照時數較常年同期偏多42%。11月19日最高氣温破中旬歷史記錄。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則出現持續陰雨寡照天氣。五是冬季冷空氣強度較強,最低氣温低。12月13日夜裏到14日受強冷空氣影響,出現明顯降温、大風和大範圍雨雪天氣過程;12月29日起受強寒潮影響,出現劇烈的降温、大風和雨雪天氣,日平均氣温的過程降温幅度達12~14℃,12月31日早晨最低氣温-4~-6℃,山區-7~-11℃,出現嚴重冰凍。

二、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一)着力強化安全氣象

面對各類天氣,全市氣象部門立足主業,嚴密監測、滾動預報、及時預警、精心服務,努力為各部門防災減災提供決策依據。共報送決策氣象服務材料92期,發佈預警信號76次、決策服務短信267次、聯防短信182次,受眾1449704人次,啟動應急響應10次。健全基層防災減災體系建設,20xx年完成197個氣象防災減災標準化村(社區)建設。深化“全科網格+氣象”機制,對全市6000餘名網格員進行氣象防災減災培訓,切實提高基層應對氣象災害的科學處置的能力,着力發揮網格員在氣象災害預警傳播、科普知識傳遞等方面的作用。

(二)不斷升級民生氣象

依託融媒體發展,廣泛推進氣象預警預報信息傳播的速度、廣度和深度。率先在微信服務號和“金華天氣”官方抖音號中發佈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金華氣象微博、今日頭條號與抖音號粉絲數、微信關注人數分別較去年底增長15.4%、34.9%和46.3%.微信特色品牌“0579聊‘天’事”廣受公眾關注,製作專題長圖12期,各大媒體主動轉載,累計閲讀量高達29.4萬餘次。繼續為全市3000餘名農户開展針對性點對點氣象服務,為包括茶葉、水稻、油菜、蜜梨等特色農產品開展精細化氣象服務,助推12種農產品獲氣候品質“優”字號認證,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氣象力量。

(三)積極推進生態氣象

堅持和踐行“兩山”理念,積極做“綠水青山”的守護者和“金山銀山”的挖掘者,不斷提高氣象服務生態良好的保障能力。圍繞“浙中大花園”建設,開發觀雲指數、日出指數、避暑指數、騎行指數、賞花指數、露營指數等七大類氣象服務指數及鄉鎮景點氣温精細化預報平台、北山夏季綜合避暑指數預報平台等兩大預報技術平台,為景區和遊客合理安排度假遊玩提供科學參考,助力各地生態旅遊發揮新優勢。積極挖掘“美麗經濟”氣象效益,開展磐安杜鵑花氣象服務、金東桃花節氣象服務、武義康養生態氣象服務等各類“接地氣”氣象服務,首次通過氣象融媒體直播為“好氣候孕育好景緻”發出氣象聲音。全市開展人影作業29次,在水庫增蓄、保護生態環境和緩解森林火險等方面發揮一定效用。

(四)大力發展現代氣象

對標新時代氣象工作“緊密監測、預報精準和服務精細”的要求,着力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天基、低基、空基監測系統日趨完善,地面觀測全面實現現代化。建立了5個時間尺度的18種預報產品;開發了智能網格訂正、鄉鎮精細化預報系統等5種本地化預報業務平台,氣象預報尤其是針對高影響類天氣的預報預警能力不斷提升。加大氣象科技創新和人才力量建設,聯合市人社、總工會開展全市監測預警職業技能競賽,1人獲金華市勞動競賽委員會授予的“金華市技術標兵”,2人獲“金華市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在全省的監測預警職業技能競賽中取得團體第三、1個全能二等獎、2個全能三等獎,2個個人理論單項全省前3名。3人入選浙江省氣象局“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1人獲金華市青年科技獎,1項科技成果獲得浙江省科技項目三等獎。

(五)持續深化社會氣象

全面推進政務服務2.0建設,實現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全過程監控、“好差評”閉環,第一批政務服務事項接入2.0平台。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審批通過“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3.0”進行統一管理;繼續開展“互聯網+監管”掌上執法,事項梳理入庫率和入駐率100%,人員賬號開通率、掌上執法激活率100%,掌上執法檢查率99%。深入推進三服務,開展走訪企業、服務對象以及幫扶基層、幫扶羣眾40餘次,收集訴求、建議等40餘條,現場解決36項,滿意度100%。

(六)積極構建清廉氣象

規範基層黨組織建設,開展省-市-縣黨建三級聯動活動,開展雲上互助學習活動4次,面對面交流活動2次;以第xx個“職業道德教育月”為契機,落實全市作風建設大會精神,認真排查“四風”問題新動向、新表現,及時解決幹部職工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開展正風肅紀17次,在節假日等重要節點開展警示教育14次。

三、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市氣象局將按照市委市政府和浙江省氣象局的有關部署,抓好全年各項工作任務落實。

一是毫不鬆懈地抓好氣象監測預報預警工作。密切監測和分析天氣氣候演變,及時提供滾動預測信息,加強為市委市政府、各部門的決策氣象服務。繼續加強與社會媒體的合作,提升自媒體運行能力,完成預警信息靶向發佈系統建設,拓寬氣象預警信息發佈覆蓋面和精準度。

二是積極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工作。完成區域自動站裝

備建設和新一代天氣雷達雙偏振升級改造任務。加快基於智能網格預報的預報產品、服務產品生成技術研發,實現基本氣象服務產品與智能網格預報產品“一張網”對接,進一步提升災害性天氣的預報精準度。全面完成“十三五”項目建設,科學編制全市氣象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完成天氣羅盤的本地化推廣應用。

三是紮實推進氣象助力鄉村振興各項舉措。繼續深化農業氣象服務,結合當地需求提升農產品精細化服務品質。完成氣象防災減災標準化村(社區)創建任務,深化全科網格+氣象工作,按要求完成五水共治各項考核任務。

四是做好生態氣象服務工作。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繼續做好空氣質量聯合發佈,推進避暑指數、觀雲指數等各類生態氣象服務產品的業務化應用,積極申報“鄉村氧吧”。科學安全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助力農林抗旱、農村環境改善。

五是繼續深化氣象“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氣象安全監管。繼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互聯網+監管”和“證照分離”工作,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完善依法行政制度,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六是狠抓全面從嚴治黨和科學管理。打造“清廉金華氣象”品牌建設,根據任務清單落實各項工作。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切實加強對黨員幹部日常教育管理監督,常態化深入開展紀律教育。常態化開展三服務,全力做好志願服務工作。

氣象部門歲末年初安全生產工作總結5

20xx年,我局認真落實《深圳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先行示範城市的實施方案(20xx-20xx年)》和《深圳市20xx年法治政府建設重點工作安排》等工作任務,以加強制度建設和創新氣象治理為抓手,全面提升氣象法治建設水平,為深圳氣象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運用法治思維推動深圳氣象高質量發展

我局先後3次召開黨組(擴大)會議、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議,結合氣象工作實際,研究具體貫徹落實意見。圍繞“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要求全局上下全面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和《氣象災害防禦條例》等法律法規賦予氣象部門的職責,紮實做好氣象服務保障和氣象社會管理工作,提升城市風險防禦、精細化管理治理的氣象支撐能力。圍繞賦能城市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樹立全週期管理意識,完善氣象防災減災機制,創新“31631”預警服務模式,推出天氣氣候一體化風險研判、大灣區強天氣上下游三級監測預警防線、分步精準發佈的“遞進式”預警預報服務新舉措,成功支撐我市防禦“圓規”等4個颱風和“622”等28場暴雨,實現零傷亡。“31631”預警服務模式作為深圳經濟特區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47條之一由國家發改委發文在全國推廣,中國氣象局主要負責同志作出批示,中國氣象局和廣東省氣象局分別發文,要求全國、全省氣象部門學習借鑑,目前已被河南、遼寧、吉林等地借鑑應用。

黨組書記、局長全面落實黨政主要責任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認真組織落實中央、省、市關於法治建設的工作部署,對氣象法治建設中的重要工作親自佈置、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任務親自督辦,推動不斷提升氣象工作法治化水平。一是組織通過黨組會議、理論學習中心組會議認真學習黨內法規和法律法規,帶頭講思想、談落實,同時要求機關黨委和各支部深入學習並結合各自職責採取具體措施,推動氣象部門貫徹落實“一規劃兩綱要”和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工作要點等方面見到實效。二是圍繞上級工作部署,結合氣象工作實際,組織研究和審定《深圳市氣象局20xx年法治政府建設重點工作要點》、《貫徹落實<深圳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先行示範城市的實施方案(20xx-20xx年)>工作措施》、《深圳市氣象局20xx年度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和年度規範性文件、標準、重要制度制修訂計劃,年初對氣象法治工作進行全面佈置,並定期聽取落實進展情況彙報,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組織開展“雙月學法”活動,通過局長辦公會議等對新頒佈或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升放氣球管理辦法》、《雷電防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規定》、《廣東省防禦雷電災害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及時學習貫徹,明確落實措施,確保落到實處取得成效。三是堅持依法決策,帶頭增強法治意識,遇到重大事項和工作均事先與局法律顧問溝通,經常性開展法律風險諮詢,對會議所議事項要求法律顧問出具書面合法性審核意見,確保決策事項合法合規。要求各處室單位開展工作嚴格對照法律法規,做到全面、準確、有效履職,講依據、講成效,切實提升氣象工作質量和效益。

二、多,推進氣象法治建設工作見實效

(一)強化制度建設,完善氣象防災減災體系。一是認真貫徹落實氣象法律法規。銜接落實《廣東省氣象災害防禦條例》《廣東省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佈規定》等,修訂實施新版《深圳市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佈規定》,同步修訂《深圳市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佈規範》,配合開展《深圳市經濟特區自然災害防治條例》立法,通過完善制度體系加強氣象災害防禦的組織、領導和協調,推動氣象災害防禦從應對單一災種向多種災種綜合防禦轉變。認真做好《廣東省防禦雷電災害管理規定》的宣貫,提請市政府審定後印發《深圳市氣象局關於進一步加強防禦雷電災害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各區、相關部門、企業、物業服務人等防禦雷電災害責任,建立健全協同監管機制,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做好氣象部門規範性文件、標準和重要文件的制定和實施。貫徹落實廣東省人民政府、中國氣象局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先行示範省建設等任務,編制實施《深圳市氣象發展“十四五”規劃》、《深圳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部分)氣象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xx-20xx年)實施方案》《推進深圳大城市氣象保障服務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20xx-20xx年),推動深圳氣象高質量發展。全面落實“標準+”戰略,完成《港口氣象災害防禦服務規範》等2項標準的發佈實施,推進5項地方標準的報審工作,實施2項已發佈1年標準的維護工作。加強氣象社會管理,制定《深圳市雷電防護裝置檢測單位失信行為信用管理實施辦法》《深圳市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細則》等,就防雷裝置檢測單位管理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提出明確的工作要求,並對涉企內容開展公平競爭審查,切實優化氣象市場活動的營商環境。三是加強內部管理體系建設。根據上級最新工作要求,先後修訂《深圳市氣象局科研項目管理辦法》、《深圳市氣象局氣象數據使用與服務管理規範》和《深圳市氣象局財務管理辦法》等10餘項規章制度,並分類進行彙編,大力開展宣貫和督促檢查工作,規範各項行政運行,提升服務效能。

(二)健全工作機制,提升城市風險防禦支撐能力。一是完善監測預警服務工作機制。認真落實國家、省、市有關突發事件、大城市風險治理和氣象災害應對的法律法規,根據《深圳市應急管理監測預警指揮體系建設工作方案》,開展市氣象監測預警指揮中心建設。二是強化基層氣象防災減災服務。針對氣象防災減災社會響應操作實施的重點環節,聯合市應急、水務等部門系統梳理全市14類氣象災害風險,形成“一庫一圖一報告”成果。編印《深圳市氣象災害風險提示(20xx年版)》和《深圳市氣象災害公眾防禦指引(試行)》,指導市民看圖標、懂含義、用指引、防風險,履行法律法規和預案規定的防災義務。制定《街道(社區)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六個一”標準》,參與指導綜合減災社區創建。構建“街道+行業”風險閾值指標,共享自然災害、道路交通風險隱患“三個清單”“四張圖”,投入區級風險預警服務應用。開展海洋新城規劃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充分評估了極端氣候災害風險,為海洋新城規劃建設應對災害天氣和氣候變化提供科學依據。

(三)圍繞科學民主,健全重大行政決策機制。一是修訂《深圳市氣象局(台)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對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範圍和實施流程進行細化。結合年度氣象工作重點,制定《深圳市氣象局20xx年度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明確《深圳市氣象發展“十四五”規劃》、防雷檢測單位信用管理、大城市氣象服務保障等重大行政決策事項和重大項目,除依法應當保密外,嚴格按照要求開展公開徵求意見、專家諮詢論證、合法性審查、會議集體討論決定等環節,並依規定在門户網站專欄上公開。二是加強對決策事項、規範性文件、合同等的法治審核力度,在提請會議審核前,廣泛徵求局內幹部職工意見,涉及公眾利益的,面向全社會徵求意見,並公佈徵求意見採納情況。同時,建立法務管理崗及法律顧問相結合的審查機制,今年來開展各類文件審核300餘件,有效防範了各種法律風險。

(四)助力營商環境,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是以政務服務能力第三方調查評估為抓手,優化氣象天文科普服務,方便市民預約參觀。落實年度營商環境改革任務,制定《深圳市工程建設項目區域氣候可行性論證、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工作指引》,為開展區域評估提供政策支持。二是嚴格執行《深圳市氣象局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工作方案》等三項制度,紮實推進氣象行政執法公示、全過程記錄、法制審核工作的落實,對32家氣象災害防禦重點單位開展“雙隨機”執法檢查,發出《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4份,發現隱患單位20家,完成整改單位19家。三是創新監管模式,採取“研判+排查”“執法+約談”方式,督導企業強化氣象安全風險辨識,研判風險點和危險源,繪製風險點四色圖,建立風險分類分級管控機制,履行氣象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線上線下排查288家氣象災害防禦重點單位,499家危化、易燃易爆危化場所,防雷檢測質量考核209個項目,行政約談9家單位,整治安全隱患279條,實現氣象安全生產零事故。

(五)突出形式多樣,加大氣象法治科普宣傳。一是多渠道開展法治宣傳活動,召開新聞發佈會,對新施行的`《深圳市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佈規定》開展宣貫,同時充分利用深圳氣象“兩微一端”、電視廣播、網站等各種渠道,對氣象法律法規進行廣泛宣傳。結合“323”世界氣象日、“512”防災減災日、“124”憲法宣傳日等重要節點,開展一把手訪談節目、科普宣講等活動。二是提升法治科普服務水平,在“請進來”的同時,積極“走出去”,全面推動氣象防災減災宣教科普活動進基層、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活動,邀請市防雷協會專家、局法律顧問向基層防災責任人和公眾宣講《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氣象災害防禦條例》《廣東省防禦雷電災害管理規定》和《深圳市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佈規定》等氣象法律法規,全年共組織培訓102場,覆蓋近4000人次,有效提高社會依法應對災害性天氣的能力。

三、存在問題

雖然氣象法治工作能力和水平有新的提升,但仍存在不足:市區兩級氣象防災減災管理及聯動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健全,需加快推進在市應急委框架下將市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作為專項工作協調機構,推動市、區、街道建立健全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體系,提高氣象災害防禦聯動效能。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

20xx年,我局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上級對法治政府建設的各項工作部署,全面履行氣象部門職責,深化氣象法治建設,不斷提高氣象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效益,為“雙區”建設提供優質服務,勇當建設氣象強國的排頭兵。

(一)完善氣象災害防禦聯動體系,提升城市氣象災害防治能力。落實《廣東省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推進市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作為市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的專項協調工作機構,不斷完善市氣象監測預警指揮中心運行制度和工作機制。推動基層應急指揮體系建設,指導各區編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完善氣象災害預警聯動機制。建立氣象災害防禦網格化管理工作機制和常態化隱患排查治理機制。結合社區網格化“多網合一”改革,將智慧氣象服務、防災減災報災等信息同基礎網格在社區有機融合,提升基層氣象災害治理工作效能。

(二)依法履行職責,提升氣象服務質量。制定《深圳市氣象管理規定》,細化各方工作職責,建立氣象服務監管機制。完善氣象數據分級分類管理制度,依法依規共享數據。對接行業、市資源,打造智慧城市氣象數字新底座,建立完善應急、生態、水務、住建、交通等“+氣象”智能場景化服務,推動智慧氣象更有效為深圳數字政府“一網統管”“一網通辦”“一網協同”賦能。配合完善生態環境制度框架,為制定出台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綠色建築條例、海域污染防治條例等提供技術支撐。

(三)深化氣象“放管服”改革,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完善氣象部門權責清單,建立科學高效的清單動態管理和執行監督機制。修訂完善氣象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實施方案,研究編制氣象部門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事項清單並對外公佈。擴大“秒報”“秒批”氣象政務服務事項,通過優化途徑和方式,適時調整和落實實行場景式主題集成服務事項。優化一般檢查、重點檢查、跨部門聯合檢查的操作規程,對信用評價良好的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檢查次數減少50%。

(四)加強法治宣傳和培訓,營造良好法治氛圍。完善學法制度,開展依法履職、行政執法、安全監督等專項學法講座、培訓,全面提高幹部職工的法治思維和能力。嚴格落實述法工作制度。做好重要法律法規、部門規範性文件等的解讀工作,充分發揮各類媒體作用,形成氣象法律法規宣傳新格局,及時迴應社會輿論關注。推進深圳氣象天文科普“進社區”“進學校”,提高社會應對氣象災害的能力。

氣象部門歲末年初安全生產工作總結6

20xx年,我局全面加強部門黨的建設,緊盯市局和地方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突出重點,把握關鍵,努力提升各項能力,做到學史力行、實幹惠民、氣象先行。現將20xx年度工作總結如下:

一、黨建引領、凝聚共識,推動工作提質增效

一是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通過黨組會、中心組學習會、專題學習會、學習強國、中國氣象遠程教育網等形式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省、市、區黨代會精神等,深入踐行“兩在兩同”建新功行動,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二是通過組織黨員幹部參加黨史專題學習,支部書記上黨課等方式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見實效,發揮好黨員幹部的“領頭雁”作用。三是完成巡察整改專項督查,對於能立即整改的問題,立行立改,堅決落實到位。對於研究發現的新問題,明確整改目標,確定責任部門和責任人,確保限期完成。四是創建“民生氣象風雨相伴”黨建品牌,年內“學習強國”學習平台錄用稿件6篇,在中國氣象局網站、報紙等發表4篇。五是加大人才培養。在今年的`職業綜合技能競賽中,我局獲得團體第二名,1人單項第一名的好成績。今年一名業務骨幹支援南沙氣象工作,有兩人入選省局氣象為農服務團隊。六是文明創建邁上新台階。我局獲得“20xx-20xx年度蘇州市文明單位”稱號,已完成省級文明單位公示。七是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

二、聚焦災害防禦,織密防災減災“一張網”

一是強化責任壓實,提升監測數據質量。東山風廓線雷達數據傳輸及時率繼續保持省內前列水平,酸雨質量考核中pH值、K值均獲得優秀。與相城局合作編制的《蘇州市地面測報值守手冊》初稿完成,目前處於試用測試階段。二是加強部門聯動,提升應急聯動效率。與區應急局、區水務局、區資規局等部門聯合發佈預警防禦短信提醒。三是全力做好天氣監測預報預警服務。全年發佈各類服務產品185期,微信公眾號原創推送42期。四是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組建黨員追風小隊,聯合吳中發佈開展追風行動。颱風“煙花”的氣象服務保障工作宣傳在“吳中發佈”微信公眾號上共獲得10萬+以上閲讀量,在中國氣象視頻號上獲得700多萬播放量。五是推進氣象防災工作融入社會網格化綜合治理體系,實現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全覆蓋。六是有序推進氣象災害風險普查工作。七是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編制。十四五項目的明年預算已列入明年預算。

三、圍繞鄉村振興,辦好惠民利民實事

圍繞“天堂蘇州·最美吳中”的發展願景,以“我為羣眾辦實事”為抓手,服務太湖生態島建設,辦好氣象惠民利民實事。一是提升氣象“百果園”的品種質量。氣象“百果園”的改良品種深受果農歡迎,今年太湖生態島的果農先後將“百果園”的成果帶入村,帶進户。二是製作氣象與果樹的宣傳視頻和手冊。以科學實用的管理方法,提高果樹對氣象災害的承災能力。三是推行枇杷氣象指數保險。我局聯合財政、農業部門、鄉鎮和保險公司,讓理賠不看農作物,只看氣象指標,氣象數據直接與農民收益掛鈎。

四、強化依法行政,守牢生產“安全線”

一是強化組織保障,加強理論學習。召開中心組會議專題學習4次。二是開展防雷安全生產大檢查。完善監管對象名錄,對轄區內101家企業開展全面檢查,開出整改50家,完成整改50家,隱患整改數85項,企業閉環率100%,約談企業2家。三是參加文體旅局、工貿專委會、安全生產專項聯合督導共6次。四是優化營商環境主動作為。推出“微信代辦”,通過“微信代辦”,極大地方便了廣大企業和辦事羣眾,便於辦事人員積極高效的反饋相應信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往返溝通頻率,深受企業的好評。截止目前共受理設計審核許可10件,竣工驗收5件,氣象災害等級確認44件(“微信代辦”業務10件)。

五、打造品牌活動,推動氣象科普發展

推動氣象科普內容和方式創新,加強氣象科普品牌建設。一是創新推出氣象科普“雲課堂”系列視頻,以實驗和動畫等方式增加了氣象科普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年內在“學習強國”學習平台推出稿件6篇,獲得了公眾較好的反響。二是創建“吳果果”品牌。設計吳果果”系列家族人物形象和“吳果果成長記”宣傳視頻,製作服務手冊、鑰匙扣、記事本等推動品牌宣傳。引領本地特色農產品品牌的建設,擴大品牌影響力,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三是氣象科普生態基地納入科協農耕文化“細品生態美”路線。

六、20xx年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

20xx年,我局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全局上下將秉承高質量發展理念,全面落實上級氣象部門和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為“太湖增添更多美麗色彩”展現氣象擔當,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強化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

提高政治站位,把準政治方向,進一步細化黨組履職工作機制,創設黨建業務融合載體,豐富主題黨日、支部學習、青年理論學習形式和內容。進一步完善內部監督和目標管理機制。進一步加強基礎業務質量和防雷安全監管能力提升。繼續做好單位合併事宜。

(二)發揮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完成天氣雷達監測網配套建設任務,建設城市內澇自動監測預警系統,加密太湖沿岸自動氣象觀測裝備。突出關鍵期、轉折性和高影響天氣的預警提醒服務,進一步完善重大氣象災害、極端天氣和重大活動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服務工作流程。

(三)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踐行“兩在兩同”行動

做深做細氣象為農服務,開展智慧氣象為農服務,提升“百果園”的內涵,開展農產品新品種培育,開展農產品的氣候品質論證,增加農產品的經濟效益。

(四)服務“生態島”發展,做好生態氣象保障服務

以服務“一號任務”太湖生態島建設為導向,建設生態旅遊氣象示範區。全力做好“蘇州太湖西山梅花節”、“碧螺春茶文化節”“太湖時令枇杷/楊梅採摘季”的氣象保障服務。開展太湖生態島安全氣象服務,開展生態環境氣象服務保障、花卉賞花氣象服務,提升太湖生態島旅遊精細化保障能力。

(五)推動科普宣傳,打造特色氣象科普品牌

建設吳中運河氣象科普走廊、升級吳中氣象科普基地。深化研發吳中氣象科普產品,開展動畫、課件、微視頻等形式多樣的科普內容創作,繼續推出“吳果果成長記”。實現氣象科技成果社會共享和氣象科普惠及大眾,增強羣眾對氣象服務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提升全民防災意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