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技術管理工作制度(通用13篇)

來源:文萃谷 2.79W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可以接觸到制度的地方越來越多,制度是一種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規章或準則。想學習擬定製度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醫療技術管理工作制度,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醫療技術管理工作制度(通用13篇)

醫療技術管理工作制度 篇1

一、為加強醫療技術管理,促進衞生科技進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制定本醫療技術准入管理制度

二、凡引進本院尚未開展的新技術、新項目,均應嚴格遵守本准入管理制度。

三、新醫療技術分為以下三類

1、探索使用技術,指醫療機構引進或自主開發的在國內尚未使用的新技術。

2、限制度使用技術(高難、高新技術),指需要在限定範圍和具備一定條件方可使用的技術難度大、技術要求高的醫療技術。

3、一般診療技術,指除國家或省衞生行政部門規定限制度使用外的常用診療項目,具體是指在國內已開展且基本成熟或完全成熟的醫療技術。

四、醫院鼓勵研究、開發和應用新的醫療技術,鼓勵引進國內外先進醫療技術;禁止使用已明顯落後或不再適用、需要淘汰或技術性、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和社會倫理及法律等方面與保障公民健康不相適應的技術。

五、醫院由醫務處牽頭成立醫院新技術管理委員會(由醫院主要專家組成)及科室醫療新技術管理小組(由科室主任及專家3—5人組成),全面負責新技術項目的理論和技術論證,並提供權威性的評價。包括:提出醫療技術准入政策建議;提出限制度使用技術項目的建議及相關的技術規範和准入標準;負責探索和限制度使用技木項目技術評估,並出具評估報告;對重大技術准入項目實施效果和社會影響評估,以及其他與技術准入有關的諮詢工作。

六、嚴格規範醫療新技術的臨牀准入管理制度,凡引進本院尚未開展的新技術、新項目,首先須由所在科室進行可行性研究,在確認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包括倫理、道德方面評定的基礎上,本着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指導臨牀實踐,同時要具備相應的技術條件、人員和設施,經科室集中討論和科主任同意後,填寫"新技術、新項目申請表"交醫務處審核和集體評估。

醫療技術管理工作制度 篇2

為加強醫療技術臨牀應用管理,建立醫療技術准入和管理制度,促進醫學科學發展和醫療技術進步,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根據《醫療技術臨牀應用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結合我院實際,特制定本規定。

一、本規定所稱醫療技術,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以診斷和治療疾病為目的,對疾病作出判斷和消除疾病、緩解病情、減輕痛苦、改善功能、延長生命、幫助患者恢復健康而採取的診斷、治療措施。

二、醫療技術臨牀應用應當遵循科學、安全、規範、有效、經濟、符合倫理的原則。

三、根據《醫療技術臨牀應用管理辦法》有關規定,醫療技術分為三類:

第一類醫療技術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確切,醫療機構通過常規管理在臨牀應用中能確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術。由醫療機構自行制定目錄並嚴格進行管理。

第二類醫療技術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確切,涉及一定倫理問題或者風險較高,由省衞生廳制定目錄並嚴格進行控制管理的醫療技術。

第三類醫療技術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目錄由衞生部制定,需要經衞生部進行嚴格控制管理的醫療技術:

(一)涉及重大倫理問題;

(二)高風險;

(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經規範的臨牀試驗研究進一步驗證;

(四)需要使用稀缺資源;

(五)衞生部規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醫療技術。

四、我院的醫療技術臨牀應用管理由醫院醫務科負責。

五、各科室不得在臨牀應用衞生部廢除或者禁止使用的醫療技術。

六、在開展第二類醫療技術或者第三類醫療技術前,應當向相應的技術審核機構申請醫療技術臨牀應用能力技術審核。經上級衞生行政部門審批通過後方可在我院實施。

七、各科室在申請醫療技術臨牀應用能力技術審核時,應當提交醫療技術臨牀應用可行性研究報告,內容包括:

(一)醫療機構名稱、級別、類別、相應診療科目登記情況、相應科室設置情況;

(二)開展該項醫療技術的目的、意義和實施方案;

(三)該項醫療技術的基本概況,包括國內外應用情況、適應證、禁忌證、不良反應、技術路線、質量控制措施、療效判定標準、評估方法,與其他醫療技術診療同種疾病的風險、療效、費用及療程比較等;

(四)開展該項醫療技術具備的條件,包括主要技術人員的執業註冊情況、資質、相關履歷,醫療機構的設備、設施、其他輔助條件、風險評估及應急預案;

(五)本機構醫學倫理審查報告;

(六)其他需要説明的問題。

八、醫療機構開展通過臨牀應用能力技術審核的醫療技術,經相應的衞生行政部門審定後30日內到核發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衞生行政部門辦理診療科目項下的醫療技術登記。經登記後醫療機構方可在臨牀應用相應的醫療技術。

九、醫療機構應當自准予開展第二類醫療技術和第三類醫療技術之日起2年內,每年向批准該項醫療技術臨牀應用的衞生行政部門報告臨牀應用情況,包括診療病例數、適應證掌握情況、臨牀應用效果、併發症、合併症、不良反應、隨訪情況等。

十、醫療技術臨牀應用過程中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立即停止該項醫療技術的臨牀應用,並向核發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衞生行政部門報告:

(一)該項醫療技術被衞生部廢除或者禁止使用;

(二)從事該項醫療技術主要專業技術人員或者關鍵設備、設施及其他輔助條件發生變化,不能正常臨牀應用;

(三)發生與該項醫療技術直接相關的嚴重不良後果;

(四)該項醫療技術存在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隱患;

(五)該項醫療技術存在倫理缺陷;

(六)該項醫療技術臨牀應用效果不確切;

(七)省級以上衞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醫療技術管理工作制度 篇3

一、醫療技術風險管理體系

醫療技術風險管理納入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實行醫院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及科室質量與安全管理小組兩級管理。醫務科負責醫療技術風險上報統計、組織專家討論、反饋整改意見等具體工作。

二、造成醫療技術風險的可能因素

(一)醫療技術設計方面:新技術操作規範不成熟,技術操作流程不夠科學或者過於複雜等;

(二)醫務人員個人因素:新技術應用經驗不足、技術能力不足等;

(三)設備因素:設備和設施發生改變,不能正常運轉等;

三、風險管理和預警工作流程

(一)執行技術操作的經治醫師負責監測技術風險,發現有潛在風險或已經造成損害時,應立即現場採取處理措施。現場經治醫師採取措施後仍難以處理時,應立即向上級醫師報告直至科主任,必要時報告醫務科或分管院領導。參照《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和《醫療糾紛(事故)防範、預警與處理規定》進行上報。

(二)醫務科根據《醫療技術管理制度》相關規定,必要時組織醫院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專家進行分析討論,指導相關人員做出正確處理。

(三)如需繼續應用該技術,主管醫師應向患者或家屬告知情況,徵得患者或家屬的同意並簽署知情同意書後施行。

(四)經治醫師對緊急意外情況後出現的病情變化、診療方案、上級醫師意見及診療情況應及時記錄,同時必須堅守崗位,不得擅自離開,至患者病情穩定為止。

四、醫療技術風險的預防

落實我院《醫療技術管理制度》、《新技術准入和評估制度》和《高風險診療操作的資格許可授權制度》等相關規定,醫務科定期對上報的醫療技術風險進行彙總和分析,呈交醫院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討論評估,對醫療技術的安全、質量、療效、費用等情況進行全程追蹤管理和評價,及時發現醫療技術風險,並將評價結果反饋給相關科室,督促其採取相應措施,保證醫療技術管理持續改進。

醫療技術管理工作制度 篇4

一、檢驗科必須把檢驗質量放在工作首位,普及提高質量管理和質量控制理論知識,使之成為每個檢驗人員的自覺行動。同時,按照上級衞生行政部門的規定和臨牀檢驗中心的要求,依據《醫療機構臨牀實驗室管理辦法》,全面加強技術質量管理。

二、檢驗科必須建立和健全科、室(組)二級技術質量管理組織,適當安排兼職人員負責技術質量管理工作。管理內容包括:目標、計劃、指標、方法、措施、檢查、總結、效果評價及反饋信息,定期向上級報告。

三、加強分析前的質量控制,確保標本質量,制訂並嚴格執行標本送檢與接收制度,對不符合要求的標本應重新採集。對不能立即檢驗的標本,應按要求妥善保管。

四、制訂並嚴格執行臨牀檢驗項目標準操作規程和檢驗儀器的標準操作及維護規程,使用的儀器、試劑和耗材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五、檢驗科各專業實驗室應建立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程序並嚴格執行,如實記錄室內質量控制各項數據,定期分析小結。出現質量失控現象時,應當及時查找原因,採取糾正措施,並做好相關記錄。積極參加全國和/或浙江省室間質量評價活動,努力提高質量水平。

六、重視分析後的質量控制,實驗室有專人負責檢驗結果的審核和檢驗報告的簽發,發現檢驗結果與臨牀不符合或可疑時,主動與臨牀科室聯繫。

七、加強檢驗科的信息控制與文件管理,建立完善各種質量和技術記錄。

八、建立崗位責任制,明確各類人員職責,嚴格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各項操作規程,嚴防差錯事故發生,保證檢驗科日常工作的正常運轉。

九、有計劃地組織開展人員培訓,建立人員技術檔案,不斷提高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

十、制訂技術質量管理髮展計劃與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定期檢查。

醫療技術管理工作制度 篇5

一、村衞生室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器械必須由具有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的企業配送或由鎮衞生院(或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代購,不得自行採購。

二、購進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器械必須對其包裝、標識、外觀質量等進行驗收,並有真實完整的購進驗收記錄。購進驗收記錄和配送清單應妥善保存至有效期後一年。驗收時發現不合格的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器械應拒收。

三、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器械應單獨存放,做到避光、通風、防潮、防蟲鼠、防蚊蠅、防污染等。

四、不得使用無《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無《產品合格證》、過期、失效、變質、污染、小包裝已破損、標識不清的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器械。不得重複使用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器械。

五、使用後的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器械必須按規定毀形,使其零部件不具有再使用功能,同時按規定進行浸泡消毒,定期交指定的醫療機構回收集中處理,並做好有關記錄,不得出售或隨意丟棄使用過的一次性無菌醫療器械。

醫療技術管理工作制度 篇6

為了保證醫院工作正常秩序,保障臨牀工作順利開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制定醫療器械、材料購置管理制度:

一、醫療設備、器械及衞材申購計劃和申請制度

根據年度計劃要求,凡需要購置醫療器械和衞生材料的科室,均應按規定向醫院設備科提出書面計劃和申請。

(一)、大型設備應有科室編寫的可行性論證報告,經醫務科、護理部或院感科等相關部門出具准入認證書。

(二)、特殊材料要提供應用證明文件,經醫務科、護理部或院感科等相關部門出具准入認證書。

(三)、專科器械材料、高值材料要求做好年度預計計劃。

(四)、一次性衞生材料應有年度用量預計計劃。

(五)、科研、教學材料應有醫院立項批示同意書和預算等。

(六)、屬於上網採購目錄的醫療材料嚴格執行網上採購制度

二、醫療設備、器械及衞材購置審批制度

設備科接到醫療器械、材料添置計劃和申請後,根據臨牀、科研、教學工作分類彙總,上報醫院領導或醫療設備管理委員會討論,並由醫院領導批准後執行。

(一)、大型設備:專家諮詢委員會論證、醫院領導研究決定、並經院長批准;或填寫大型設備配置申請表,報上級各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批覆。

(二)、各科常規衞生材料:根據科室申請、設備科審核、院領導統籌、批准,醫院簽訂採購合同。

(三)、教學、科研項目所需的醫療器械材料,應根據醫院批准的項目,由科教部統一計劃,報醫院領導批准,設備科執行。

(四)、贈送、科研合作、臨牀試驗等醫療器材,必須按程序辦理相關手續,經設備科審核,報院領導批准後執行。

(五)、對緊急情況或臨牀急需的醫療器械材料,應由使用科室申請,交醫院領導批准後,優先辦理。

(六)、各臨牀科室不得私自對外簽訂訂購合同或向廠商、經銷商承諾購置意向。各專業人員因參加會議認為某產品適合我院業務工作需要的,應收集其產品資料帶回本單位,按有關程序辦理審批手續後,由醫院或設備科組織購買。

(七)、特殊材料、新增醫療項目器械材料,必須遞交醫務科、護理部或院感科確認的認證説明,設備科審核,醫院領導統籌、批准,醫院簽訂訂購合同。

(八)、使用科室在申購新增醫療設備、器械及衞生材料時,允許推薦三個及以上的品牌產品,但必須服從醫院組織招標確定的採購產品。如果經臨牀試用評價認為產品確實存在影響工作正常開展的缺陷的,應當書面報請醫院更換的報告,醫院組織核實後決定。

三、醫療設備、器械及衞材採購制度

(一)、購置醫療設備前,必須查驗供應商提供的《醫療器械註冊證》、《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證》、《授權書》等證件,複印件必須加蓋經銷單位公章,並核實證件的真實性與有效性。不得購置資質不全或失效、國家明令禁止的產品,嚴格產品質量關。

(二)、根據計劃和審批,醫療設備管理委員會應作好產品定型、市場價格調查,嚴格做好事前購置成本核定,按遂市財庫[2008]5號文件規定,屬於醫院自行採購的,適用招標、競爭性談判或定向單一來源方式採購;屬於政府採購目錄或集中採購招標範圍的醫療器械材料應按規定委託招標採購。

(三)、一次性衞生材料、專科材料、高值材料具有規定應用批量的,實行醫院組織詢價或競爭性談判簽定購銷合同採購,或按要求網上選購。

(四)、對於急需或因特殊情況不適合招標採購的器械材料,由醫院採用競爭性談判或定向單一來源方式採購,但屬政府採購範圍的應報當地政府採購部門批准或備案。

(五)、任何使用科室和個人不得擅自採購、或以先試用後付款的方式採購醫療器械材料。

四、到貨驗收制度

(一)、購進的各種醫療設備、器械等必須嚴格按照驗收程序進行,嚴格把關。驗收程序按:組織使用科室、設備科、廠商代表等,申請進口商檢設備,必須有當地商檢部門的商檢人員參加。實施外包裝檢查、開箱驗收、數量驗收、質量驗收。驗收合格後方可入庫。不符合要求或質量有問題的應及時:通知、退貨、換貨、理賠等。

(二)、對驗收情況必須詳細記錄,出具驗收報告,嚴格按合同約定的產品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合格證等逐項驗收,並有參加驗收各方共同簽名。

(三)、質量驗收應按照生產廠商提供的各項技術指標或按招標文件中承諾的技術指標、功能和檢測方法,逐項驗收。對大型醫療設備的質量技術驗收,應當申請法定檢定機構進行實質驗收。驗收結果應作詳細記錄,並作為技術檔案保存。

(四)、驗收入庫工作應做到:庫管人員和採購人員應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共同驗收,實行雙確認、雙簽字的原則。應仔細地核對物品數量、規格、廠家、商標、生產日期、有效期、批號和質量等,並及時收集和核實相關證件,做到證件、票據、實物“三符合”,履行規定登記。

(五)、進口產品必須有中文標識,驗收核對時,特別注意中文標識的正確性。驗收標準到最小包裝。

(六)、有下列情況之一者,驗收人員可拒收:

1、無生產廠家、地址、商標,雖有但不全或不清晰的;

2、商品變質或有效期已過,或有破損的;

3、商標牌與生產廠家不符的;

4、商品規格不符,證件不相符或不全的;

5、進口產品無中文標識;

6、非申購(或未計劃)的產品;

7、其它常規不符合性條件發生的。

(七)、由供應室保存的衞生材料到貨時,庫房保管員應到現場和供應室責任人共同驗收登記簽字,收集資料;屬醫院確認專科自行儲存的衞生材料到貨時,庫管員應到現場和使用科室共同驗收並登記簽字,庫管員應收取相關資質證件備案。

(八)、對於緊急或應急工作購置的醫療器械材料,不能按常規程序驗收的,可以先使用再補辦驗收手續,但必須有醫院領導的授權或設備科科長的認可。

(九)、凡是醫院採購的醫療器械材料應由經手人持發票(送貨清單)與設備科管理人員按合同要求辦理入庫。庫房管理人員按規定登記入庫;並及時將票據移交會計做帳。

(十)、醫療器械、衞生材料及物資原則上要求使用科室、庫房每週以計劃申報表報設備科統一審核,擬定採購儲備計劃。如遇急特醫療用品的領用缺貨,則按先通知供貨再補辦手續的特殊程序執行。

五、衞生材料的申報與領用制度

(一)、計劃申報表必須有使用科室負責人或護士長簽字,所列數量應相對準確,以免造成積壓或變質。特別是效期限定時間較短的一次性衞生材料等,應嚴格控制在計劃用量範圍之內。

(二)、各使用科室本着“開源節流”的原則,按需領用,杜絕浪費,嚴禁領作私用或它用,否則,按醫院相關規定嚴處。

(三)、使用科室領用醫療用品,必須經科主任或護士長簽字同意,設備會計和庫管員方可執行辦理出庫和發放貨物,所有醫療用品必須進入科室成本核算;機關職能科室領用的醫療用品按相關規定執行。

(四)、領物人員持領用單到設備會計處辦理好出庫下賬後,持出庫單和領用單到設備科庫房領取貨物。出庫清單一式三聯,設備科留檔入帳一聯,使用科室自留一聯,庫房保管一聯。

(五)、領取物品時,應仔細核對領物單和實物是否相符,並核對數量、品名和檢查質量,發現有誤,應及時更正;發現存在質量問題的,應當拒絕領取。

(六)、領物時,應仔細核對數量,當面點清。領取醫療衞材離開庫房後概不退換,特殊情況需退換者,必須保持包裝完好,與領物發貨的原樣標識、批號等相符。

(七)、使用科室應按規定辦理領用手續後到庫房領物,確因工作需要來不及辦理領用手續的,可書面借條形式到庫房借用,但必須在規定時效內(一般不超過二個工作日)補辦完善領用手續。

(八)、自覺遵守各項制度,按規定程序及時做好入庫、出庫手續。如有損壞或數量、品種規格不符,必須及時處理。嚴格遵守財經紀律,必須堅持價格、貨物、憑證“三符合”,不得有差錯。

(九)、深入使用部門收集意見,並及時反饋給生產單位,不符合要求的應及時與有關部門聯繫,解決具體問題。

六、違反制度的責任

(一)、凡屬未上報購置計劃和申請,或未經請示醫院領導批准同意,科室或工作人員擅自購買的,醫院視為未購買,拒絕入庫。

(二)、科室或工作人員擅自先試用,或擅自向經銷商承諾購置意向,干擾醫院正常採購活動,一經查實,終止與該經銷商業務關係,並按該項業務總價值的10%處罰直接責任人。

(三)、贈送或科研合作的器械材料應及時入庫,否則,將按其總價值的5‰/日,處罰科室或直接責任人。

(四)、未經設備科驗收的器械和材料,醫院拒絕入庫。

(五)、設備科工作人員未按規定擅自辦理入、出庫手續,將承受同等責任的雙倍處罰。

七、其它

(一)、新材料採購入庫後,庫存時間滿三個月仍未出庫的,庫房管理人員應當提醒申請使用的科室領用;達到六個月仍未領用的,設備科有權利要求作退庫處理,並且,禁止同類產品在本年度內再申購。

(二)、凡屬在用衞生材料需要更換產品的,除產品自身質量異常發生外,申請科室或專業必須提供充分的變更理由(原產品的缺陷性、新產品的性能優勢、性價比優勢等意見),並且提前通知庫房暫停進貨,但必須使用完合理的備庫存品。

(三)、一次性無菌衞生材料的退/換條件:

1、普遍使用的常規材料備庫存品效期應不低於三月,低於三月的,應當執行換新處理。

2、專科限量材料備庫存品效期應不低於六月,低於六月的,應當通知使用科室和經銷商,實行告知與控制性退或換新備庫。

3、特殊產品執行有需採購、一事一購的原則。由於治療條件的原因無法應用的,應當立即退貨。

醫療技術管理工作制度 篇7

為提高醫院臨牀用血管理水平,保障臨牀用血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醫療機構臨牀用血管理辦法(試行)》、《臨牀輸血技術規範》等規定,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制定本制度。

一、醫院成立臨牀輸血管理委員會,由醫院領導、業務主管部門、輸血科(血庫)及相關科室負責人組成,每年至少召開二次臨牀輸血管理委員會會議。

其主要職責:

(1)貫徹落實國家、地方有關臨牀用血的法律、法規及行業規章制度;

(2)制定醫院臨牀用血的規範和制度,逐步實現輸血全過程質量管理;

(3)開展臨牀合理用血、科學用血的培訓和教育,指導臨牀正確應用成熟的臨牀輸血技術和血液保護技術,保障醫療安全和患者健康;

(4)加強臨牀用血管理,協調處理醫院臨牀用血工作的重大問題。

二、醫院設立輸血科(血庫),在醫院及臨牀輸血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負責臨牀用血管理的具體業務。

其主要職責:

(1)血液收發和交叉配血職能;

(2)臨牀用血計劃的申報;

(3)配合職能部門對臨牀用血制度執行情況進行檢查;

(4)負責臨牀用血的技術指導和技術實施,確保科學、合理用血措施的執行,保障臨牀用血規範;

(5)參與臨牀有關疾病的診斷、治療與科研。

三、醫院臨牀用血,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衞生行政部門指定的血站供給,不得私自組織血源、採集血液及單採血漿。

四、醫院加強臨牀醫師輸血知識的教育培訓,促進醫院規範、合理、節約用血,杜絕血液浪費和濫用,依照《醫療機構臨牀用血管理辦法(試行)》、《臨牀輸血技術規範》要求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控制2u及2u以下的輸血,杜絕輸'安慰血'、'營養血';醫院應積極推行成分輸血,成分輸血比例應達到衞生部規定的要求。

五、臨牀醫師應嚴格執行《醫療機構臨牀用血管理辦法(試行)》和《臨牀輸血技術規範》,做到規範用血、合理用血,節約用血和安全輸血;輸血申請由經治醫師填寫《輸血申請單》,按要求填寫完整,標明輸血適應證,上級醫師核准簽字,交輸血科(血庫)備血;具體詳見《臨牀輸血申請及會診制度》。

六、臨牀用血前,經治醫師應根據《臨牀輸血技術規範》要求對患者進行輸血相關傳染性指標檢測,對符合輸血指徵的應當向患者或其家屬告知輸血目的、可能發生的輸血反應和經血液途徑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由醫患雙方共同簽署《輸血治療同意書》。對無家屬簽字的無自主意識患者的緊急輸血,應報醫院職能部門或主管領導同意、備案,並記入病歷。

七、用血科室應積極開展自體輸血工作,經治醫師動員具備實施自體輸血適應證的患者施行自身儲血、自體輸血,或動員親友互助獻血。術前自身貯血由輸血科(血庫)負責採血和貯血,經治醫師應做好血液採集和輸血過程的醫療監護;對供自體輸血用的血液及成分(骨髓和外周血幹細胞),暫時不用的,必須妥善保存,其上應註明'僅用於自身輸血',並標明患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別及病歷號、採集日期、使用日期等;手術室內自身輸血包括急性等容血液稀釋、術野自身回輸及術中控制性低血壓等醫療技術由麻醉科醫師負責實施;開展自體輸血應由醫患雙方共同簽署《自體輸血治療同意書》;醫院將上述工作情況作為醫生個人工作業績的重要考核內容。

八、醫院制定輸血科(血庫)發展規劃,加強對輸血科(血庫)內部質量的管理;建立健全輸血科(血庫)各項規章制度和檢測項目標準操作程序,並確保制度及操作規程的落實。

九、醫院建立血液冷鏈管理制度,實施血液貯存、運輸管理程序,建立血液運輸温度芯片監控系統,保證血液温度從採供血機構發出至醫療機構整個運輸過程處於全程監控中,並逐步建立和完善血液冷鏈設備的温度監控系統。

十、臨牀用血由醫護人員持取血單(可攜帶住院病歷或能夠確認核對患者身份的單據)及專用血液運輸箱領取;取血時,應認真核對受血者姓名、性別、病案號、門急診/病室、牀號、血型、供血者血型、血液有效期、血液的外觀以及配血試驗結果等各項內容,核對準確無誤後,雙方共同簽字方可發血;發血時,各種不同血液製品應分別放置,輸血科(血庫)不得為未按規定審批的用血發放血液。

十一、取回的血液應儘快輸用,不得自行貯血。臨牀科室醫護人員給患者輸血前,應嚴格執行核對手續,由兩名醫護人員牀旁核對無誤簽字後,方可進行輸血;輸血護理記錄應包括每袋血液輸注開始、結束的時間、輸血15分鐘及輸注過程中有無輸血反應等情況;如出現輸血反應等情況,應詳細記入病程記錄,填寫《輸血反應回報單》,並返還輸血科(血庫)保存。

十二、臨牀輸血完畢後,應將輸血記錄單(交叉配血報告單)貼在病歷中,並及時將血袋送回輸血科(血庫)在2—6℃冰箱內至少保存24小時。

十三、醫院建立臨牀急救用血制度,在醫院臨牀輸血管理委員會領導下,統一調度,確保臨牀的急救用血。

(1)急救用血,按醫院規定的綠色通道執行,事後按規定補辦各項用血手續;

(2)輸血科(血庫)應積極支持和配合,確保血液供應,要有24小時為臨牀提供血液的應急能力;

(3)與供血機構保持動態聯繫,掌握血液的儲備情況,以便統一調度;

(4)在緊急情況下,重點保證臨牀急救用血,嚴格控制平診、擇期手術的臨牀用血;

(5)積極開展和應用臨牀輸血新技術與自體輸血,保障急救用血。

十四、醫院建立門診輸血的管理制度和規範化操作流程。對門診輸血患者,醫院必須為患者建立門診輸血留觀病歷,並由醫院病案檔案室保存。

十五、醫院建立臨牀用血管理考核制度,每月由醫務科負責組織對臨牀科室用血情況的考核,並納入病歷質量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評價醫生個人工作業績的重要內容。對沒有遵照臨牀用血管理制度及操作規程執行,或在臨牀輸血過程中由於醫務人員過失,造成不良後果的,由醫院依據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十六、醫院做好輸血醫學文書的存檔保管工作,輸血科(血庫)對輸血申請單、輸血反應回報單以及血液出入庫、核對、領發的登記資料需保存十年;其他臨牀用血的醫學文書資料隨病歷保存。

醫療技術管理工作制度 篇8

(一)購置前的論證

為了保證購入的儀器設備質量可靠、性能優良,較好地滿足臨牀需要,在購機前需要進行方案論證、質量調研。然後根據儀器設備的性能價格比、可靠性、售後服務、消耗品供應等情況確定優先考慮的儀器供貨廠家、規格型號。

(二)入庫前的驗收

入庫前的驗收是確保購入儀器質量的關鍵,一定要做到按驗收制度和驗收程序驗收,待驗收合格後入庫。在驗收過程中若發現質量問題,應利用合同中的質量保證條款及時交涉處理。

(三)使用階段的質量跟蹤

對新購入並投入使用的儀器設備要作質量跟蹤,對故障發生的時間、現象、原因、檢修要作詳細的記錄。對儀器設備的性能作及時調查,從長時間使用中和從大量的故障中分析得出儀器的故障規律,為今後購買新機和訂立儀器的保修合同等提供決策依據。

(四)做好預防性維護:

醫院儀器設備管理部門要有預防性維護的計劃包括儀器設備的目錄、計劃的內容、實施的週期以及報告等。

醫療技術管理工作制度 篇9

(一)醫療制度、醫療技術

1、重點抓好醫療核心制度的落實:首診負責制度、三級醫師查房制度、疑難危重病例討論制度、會診制度、危重患者搶救制度、分級護理制度、死亡病例討論制度、交接班制度、病歷書寫規範、查對制度、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談話制度等。

2、加強醫療質量關鍵環節的管理。

3、加強全員質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樹立質量和安全意識,提高全員質量管理與改進的意識和參與能力,嚴格執行醫療技術操作規範和常規。

4、加強全員培訓,醫務人員“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必須人人達標。

(二)病歷書寫

重視醫療文件的內在質量與安全。醫療文件是醫護人員臨牀思維的憑證是診療過程中的原始記錄,有很強的書證作用;同時醫學模式的改變,對醫療文件的書寫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強醫療文書的內在質量管理,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

1、《病歷書寫規範》的再學習和再領會。

2、病歷書寫中的及時性和完整性,字跡的清楚性;

3、體檢的全面性和準確性;

4、上級醫生查房的及時性和記錄內容的規範性;

5、日常病程記錄的`及時性和完整性(包括上級醫生的醫療指示,疑難危重病人的討論記錄,危重搶救病人的搶救記錄,重要化驗、特殊檢查和病理結果的記錄和分析,會診記錄、死亡記錄和死亡討論記錄等);

6、正確對待家屬同意治療意見的簽字。《知情同意書》的簽訂實際上是雙向性的,醫護人員必須保持頭腦清醒,正確對待家屬對治療操作同意的簽字,在治療中要精益求精,儘可能避免發生意外。臨牀醫生在選擇治療方式、方法、藥物、護理措施的同時,要對家屬講清利弊,充分徵求意見,尊重患者或家屬對治療方法的選擇權。

治療知情同意記錄的規範性(包括住院病人72小時內知情同意談話記錄,特殊檢查、治療的知情同意談話記錄,醫保患者自費<特殊>藥品和器械知情同意談話記錄等);

7、治療的合理性(抗生素的使用、更改、停用有無記錄和藥物的不良反應有無報告和記錄,處方〈包括精神、麻醉處方、引產藥物〉的合格率等);

8、歸檔病歷是否及時上交,項目是否完整;

(三)醫院感染管理

1、醫院感染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能力;

2、醫院感染散發病歷報告落實情況;

3、清潔、消毒、滅菌執行情況;

4、手衞生與自身防護落實;

5、抗菌藥物合理使用;

6、一次性無菌物品是否按規範使用;

7、多重耐藥菌及非結核分枝桿菌的預防與控制;

8、醫療廢物的管理;

9、加強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各項工作。

10、術前、術中、及術後感控措施。

(四)加強對臨牀路徑及按病種付費的管理臨牀路徑及按病種付費管理

認真學習有關文件及精神,完善科室標準化醫囑單,發揮科室的監督作用。

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整改措施,保障安全措施與醫院發展相適應和配套。

(五)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管理

加強學習,提高認識,自覺認真履行崗位職責,要經常性地進行質量管理教育,提高全員質量管理意識。對發生不良事件及時上報,分析原因,及時整改。

醫療技術管理工作制度 篇10

一、放射科組織管理制度

(一)實施放射科主任對放射科各個部門(包括普通x線診斷、ct、mri、介入治療等)的統一領導和管理。可分設副主任或組長協助科主任工作。

(二)住院醫師應實行不同影像學方法的輪轉學習、力

求全面掌握影像學各種方法,以便發揮綜合診斷優勢。鼓勵高年資主治醫師按人體解剖系統分專業深入鑽研、培養成某一方面的專家。技術人員實施相對固定、定期輪轉,能夠掌握放射科各種設備的操作、使用,實現一專多能。

(三)全面抓好科室的各項質量管理和優質服務。科主任要全面管理好各崗位人員的工作,有計劃地安排好各級人員的專業培養和提高。

二、登記室管理制度

(一)根據疾病攝影要求和病人體形正確劃價,若對檢查有不明之處及時請示本科醫師或技師。

(二)嚴格核對病人姓名、性別、年齡、科室、牀號、住院號、攝片部位和收費標準等項目,並登記記錄或將所有資料輸入電腦。

(三)為首診病人編寫新號碼,為複診病人查找老號碼或按序列編號。

(四)對申請造影檢查患者,詳細交代檢查前準備事項。

(五)堅守崗位,主動、熱情、耐心接待前來檢查的患者,有問必答,樹立放射科良好的窗口形象。

三、資料存檔保管制度

(一)x線片、x線檢查申請單、報告單、存檔光盤等資料要保存15年。影像資料要雙備份保存。

(二)x線檢查資料要有專門儲藏場地,專人負責,保證資料完整,不得遺失、破損。

(三)即時查找,明確去向。

(四)每天整理、彙總、歸類。

(五)遇有借閲,要辦理好借片手續。定期催還,如遇遺失及時落實責任,作好記錄。

四、借片管理制度

(一)借取存檔片由登記室人員負責,其他人員不得擅自借取。

(二)急診借片:根據急診室要求,急診病人拍片後,可先借片,後寫報告。

(三)平診借片:借片需由借片醫生開具借片條後至登記室借取;外借片需由借片人出具借條,留下借片人身份證複印件及聯繫電話號碼。

五、x線攝影室管理制度

(一)每日上班後應先開機、開空調。檢查病人前先作球管預熱,不許在未預熱狀態下檢查病人。機器出現故障時,應記錄在案,維修情況也應記錄。

(二)進行x線檢查前,應仔細核對病人姓名、性別、年齡、科室、牀號、住院號、攝片部位和會診單,檢查號碼是否準確,嚴防錯號、重號和病人重名重姓。除去病人身上金屬物、膏藥等物品。對檢查有不明之處應及時請示本科醫生或上級技師,或與臨牀取得聯繫。

(三)攝影操作時注意周圍有無障礙物及諸附件有無固定。危重病人或懷疑脊椎骨折病人應有臨牀醫生陪同,協助移動病人和擺位,以免因攝影操作而加重病情,發生意外。

(四)病人檢查結束後,應填寫曝光條件、日期,特殊攝影應記錄攝影體位,最後簽名。

(五)按規定持證上崗。

(六)保持機房內整潔,下班前要及時關機、關燈及空調,並在機器復位後進行清潔衞生工作。

六、暗室管理制度

(一)每天早晨清潔暗室、洗片機、打印機,檢查自來水、紅燈,備足膠片

(二)檢查、清潔洗片機和打印機各部分結構,檢查運轉情況,包括循環、補液、顯影和乾燥温度。

(三)洗片機工作前先走廢片數張,並記錄走片時間是否正常。打印機每天工作前先reset,確定情況正常再進行日常工作,並裝滿膠片。

(四)定期檢查、清潔暗盒有無破損、污跡,並做好記錄。

(五)暗室工作人員應隨時關燈,非暗室工作人員無特殊情況不得入內。

(六)下班前進行安全檢查,包括電源、水源、空調、洗片機和打印機等,並做好桌面衞生保潔工作。

七、ct室管理制度

(一)非工作人員不得進入機房,工作期間不得在機房內喧譁,保持工作環境安靜。

(二)機房內嚴禁吸煙,嚴禁吃零食,保持機房整潔。

(三)工作人員不得擅自使用機器做工作以外的病人。

(四)工作人員在工作期間應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情況發生。

(五)維持機房温度和濕度恆定,保證機器處於正常工作環境。

(六)工作人員應愛護公物,托架等ct室一切附屬設備應放在指定位置,不得亂放。

(七)護理人員應在每日工作結束前,對高壓注射器進行清理。

(八)技師、醫生、護理人員的工作應遵守操作規程。

(九)隨時做好對比劑過敏反應的搶救準備,定期檢查搶救藥品有無過期、搶救設備運行是否正常。

(十)應定期對機器做清潔、ct值校正等日常維護工作,並做好記錄。

(十一)所有病人資料應及時保存,防止丟失。

八、mri室管理制度

(一)非工作人員不得進入機房,工作期間不得在機房內喧譁,保持工作環境安靜。

(二)機房內嚴禁吸煙,嚴禁吃零食,保持機房整潔。

(三)工作人員不得使用機器做工作以外的病人,一經查處,嚴懲不怠。

(四)工作人員在工作期間應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情況發生(參照磁共振安全注意事項)。

(五)維持機房温度和濕度恆定,保證機器處於正常工作環境。

(六)工作人員應愛護公物,線圈等mr室一切附屬設備應放在指定位置,不得亂放。

(七)護理人員應在每日工作結束前,對高壓注射器進行清理。

(八)技師、醫生、護理人員的工作應遵守操作規程。

(九)隨時做好對比劑過敏反應的搶救準備,定期檢查搶救藥品有無過期、搶救設備運行是否正常。

(十)應定期對機器做清潔、勻場等日常維護工作,並做好記錄。

(十一)所有病人資料應及時保存,防止丟失。

九、dsa室管理制度

(一)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二)dsa機必須由專業技術人員按操作程序進行操作,持證上崗。

(三)技術操作參數,如造影程序、對比劑總量、每秒流量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操作,由技師記錄。

(四)dsa機未經操作人員許可,其他人員不得隨意操作。

(五)dsa機每週保養一次,做到乾淨、清潔、衞生。

(六)導管室按照無菌操作原則管理,嚴格執行相關管理條例,保持室內肅靜和整潔

(七)進入導管室見習、參觀人員,須經有關部門批准。在房間內不得隨意遊走和出入。

(八)入室人員均需戴口罩、帽子、穿白大衣、室內套鞋套或室內鞋。

十、綜合讀片制度

(一)設立專門的讀片室。

(二)每天上午科主任帶領全科醫生、進修、實習醫生進行讀片。

(三)值班醫師準備讀片內容,挑選疑難的、典型的或具有教學意義的病例,並收集這些病例的病史及各種影像檢查信息。

(四)讀片時值班醫師彙報病史,分析影像,得出初步結論,並提出需解決的或存在的疑問,上級醫師進一步分析病例,綜合各種影像信息,相互印證,做出最終結論。

(五)記錄疑難病例討論結果。

十一、疑難讀片討論制度

(一)定期舉行疑難讀片討論或每天綜合讀片時選取疑難病例,展開科室內討論。

(二)定期或不定期與相關科室聯合讀片。明確分工,專人負責各系統的讀片,準備讀片內容並負責聯繫相關科室的讀片。

(三)重大疑難介入手術病例多科室聯合讀片,制訂最佳手術方案,並報院領導批准。

(四)專人負責記錄疑難讀片結果。

十二、影像診斷手術隨訪制度

(一)明確分工專人負責各系統疾病的手術病例追查並作記錄,或每週安排人員負責手術病例的追查。

(二)登記疑難病例定期安排醫師進行手術或臨牀隨訪。

(三)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手術隨訪結果討論,每年至少6次。

(四)定期統計影像診斷的正確率。

十三、設備專人負責與維修保養制度

(一)設備專人負責制:每台設備由專人負責維修保養工作。

(二)設備定期維護(每三個月進行一次)

1、設備機械性能維護:配重塊安全檢查裝置,各機械限位裝置有效性檢查,各種運動運轉檢查,操作完整性檢查。

2、設備電氣性能維護:各種應急開關有效性檢查,透視曝光參數(kv、ma、mas)檢查。

3、劑量檢測:每六個月進行一次。

4、每日對ct、mri進行一次水模檢查。

(三)設備日常維護(每日進行)

1、每日開機後先檢查機器是否正常,有無提示錯誤等,如有必須先排除。

2、對於x線機和ct機開機前必先warm-up後才能工作。對於mri機,工作前先查看液氦和氦氣情況,檢查水冷機工作狀態。

3、每日工作完成後,需清洗機器上的髒物和血跡等。

十四、導管室消毒隔離制度

(一)執行《總則》和《手術室消毒隔離管理細則》。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的規程。

(二)專人負責管理,術前必須穿手術衣,戴口罩、防護眼罩和帽子,按外科手術洗手規程洗手。

(三)凡規定一次性使用的無菌醫療用品不可回收再用,一次性使用導管不得重複使用,醫用污染垃圾扔入黃色污物袋按規定統一處理。

(四)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批的藥產品,其説明書未規定一次性使用的導管,應按規定行去污染、清洗、滅菌等程序處理。

(五)每次操作後做好終末消毒處理,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拭物體表面,每週大掃除一次,保持室內清潔乾燥。

(六)常規每天空氣消毒一次,必要時隨時消毒,並記錄在冊。每月空氣培養一次,如不合格時,應立即查明原因並消毒處理。

(七)每月監測:手指、空氣、消毒液、操作枱、醫用器材(燻蒸、浸泡)。

(八)保證新風機暢通。

十五、介入診療圍手術期臨牀管理制度

(一)術前準備

1、建立嚴格的病房會診制度,嚴格掌握介入診療的適

應症和禁忌症。重大疑難介入手術實行主管領導審批制度。

2、對擬進行介入診療的患者,手術醫師術前制定完善的診療方案,並詳細向患者或家屬説明本次手術的目的、方法、風險,取得其同意後並簽署同意書。

3、術前1-3天作好相應的術前檢查,如心、肺、肝、腎功能,血常規、出凝血時間,對比劑過敏試驗、備皮、腸道準備、禁食等工作。做好導管室器械,醫療用品的消毒、滅菌準備。做好各類急救用藥,搶救措施的準備。

(二)術中操作

1、手術過程中,介入醫師嚴格遵守各項規範化介入診療操作原則與技術,如無菌操作原則,熟練輕柔的操作技術。

2、介入診療醫師對患者術中的生命體徵變化及其意義須十分了解,並掌握各類危急症的急救用藥和搶救措施。

3、對於重大手術或有嚴重心、肺合併症的患者實行介入診療術時應與相關臨牀專科醫師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手術。

(三)術後處理。

1、手術部位的包紮、壓迫止血。

2、24小時內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徵的變化。

3、按法規、條例嚴格書寫相關病歷及診療護理記錄。

4、針對各類疾病實施介入治療術後的常規處理。

十六、機房管理及機器操作管理制度

(一)非本科醫技人員、嚴禁操作本科x光機、ct機、mri機、dsa機、洗片機等醫療設備及計算機

(二)本科醫技人員必須先了解影像設備的使用常規,遵守操作規程,經培訓合格後,方可獨立使用影像設備。

(三)進修、實習人員必須在帶教老師指導下,操作機器。

(四)保持機房清潔衞生,每天上班時,必須清潔機房,清潔機器,發現故障及時與技術組聯繫,並向科室主任彙報。

(五)使用機器時,合上電源,開機後必須等待自檢顯示正常後,方可使用。機器使用完畢,嚴格按操作程序關機。

(六)曝光過程中,禁止改變任何參數,以防機器損壞。

(七)機器設備保養、維修工作由專人負責,每週保養維修一次,建立機器設備使用日誌及故障維修檔案並認真做好記錄。

(八)嚴格控制非工作人員進入機房控制室。

(九)機房內嚴禁吸煙。

十七、放射科放射線防護制度

(一)放射防護原則

在實施放射防護工作時,必須對利益、代價和效果進行權?,以求付出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防護效果。儘可能做到放射實踐的正當化、放射防護的最優化,保證個人所受輻射劑量不超過國家防護規定的相應限值,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採取各種防護措施,使人體受照射劑量保持在可以合理達到的最低水平。

(二)防護措施

1、放射科工作人員必須加強放射防護意識,具

有明確的針對工作人員和患者以及環境的輻射防護措施,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2、機房建設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輻射防護的要求,並經有關專業輻射檢測部門檢測,達到國家規定的防護標準,以保證周圍環境無輻射污染。

3、放射科工作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操作規範,在保證檢查質量的前提下,儘量降低照射條件,減少患者的輻射劑量。

4、對受檢者的非檢查部位中的敏感部位(性腺區)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5、懷孕婦女一般情況下禁止照射,因搶救生命等特殊情況必須行放射檢查時須經上級批准並徵得患者或家屬的同意。

6、儘量避免非受檢者進入操作現場,對因病情需要必須陪同患者進入機房的家屬須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7、放射工作者應遵守國家相關規定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定時參加體檢。工作中必須按規定佩帶個人輻射劑量檢測計,定時檢測並記錄入檔。禁止超劑量、長時間在輻射環境下工作。

醫療技術管理工作制度 篇11

1、醫療質量是醫院管理的核心內容和永恆的主題,醫院必須把醫療質量放在首位,把質量管理是不斷完善、持續改進的過程,要納入醫院的各項工作。

2、醫院要建立健全醫療質量保證體系,即建立院、科二級質量管理組織,職責明確,配備專(兼)職人員,負責質量管理工作。

2.1 醫院設置的質量管理與改進組織(例如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病案管理委員會、 藥事管理委員會、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輸血管理委員會)要與醫院功能任務相適應,人員組成合理,職責與權限範圍清晰,能定期召開工作會議,為醫院質量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2.2 院長作為醫院醫療質量管理第一責任人,應認真履行質量管理與改進的領導與決策職能;其它醫院領導幹部應切實參與制定、監控質量管理與改進過程;

2.3 醫療、護理、醫技職能管理部門行使指導、檢查、考核、評價和監督職能。

2.4 臨牀、醫技等科室部門主任全面負責本科室醫療質量管理工作。

2.5 各級責任人應明確自己的職權和崗位職責,並應具備相應的質量管理與分析技能。

3、院、科二級質量管理組織要根據上級有關要求和自身醫療工作的實際,建立切實可行的質量管理方案。

3.1 醫療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方案是全面、系統的書面計劃,能夠監督各部門,重點是醫療、護理、醫技科室的日常質量管理與質量的危機管理

3.2 質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內容包括:建立質量管理目標、指標、計劃、措施、效果評價及信息反饋等,加強醫療質量關鍵環節、重點部門和重要崗位的管理。

4、健全醫院規章制度和人員崗位責任制度,嚴格落實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核心制度:

4.1 核心制度包括首診負責制度、三級醫師查房制度、分級護理制度、疑難病例討論制度、會診制度、危重患者搶救制度、術前討論制度、死亡病例討論制度、查對制度、病歷書寫基本規範與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術准入制度等。

4.2 對病歷質量管理要重點加強運行病歷的實時監控與管理

5、加強全員質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樹立質量和安全意識,提高全員質量管理與改進的意識和參與能力,嚴格執行醫療技術操作規範和常規;醫務人員“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必須人人達標。

6、質量管理工作應有文字記錄,並由質量管理組織形成報告,定期、逐級上報。通過檢查、分析、評價、反饋等措施,持續改進醫療質量,將質量與安全的評價結果納入對醫院、科室、員工的績效評價評估。

7、建立與完善醫療質量管理實行責任追究的制度、形成醫療質量管可追溯與質量危機預警管理的運行機制。

8、加強基礎質量、環節質量和終末質量管理,要用《診療常規》指導對患者診療工作,有條件的醫院要逐步用《臨牀路徑》規範對患者診療行為。

9、逐步建立不以處罰為目標的,是針對醫院質量管理系統持續改進為對象的不良事件報告系統,能夠把發現的缺陷,用於對醫療質量管理制度、運行機制與程序的改進工作。

10、建立與完善目前質量管理常用的結果性指標體系基礎上,逐步形成結果性指標、結構性指標、過程性指標的監控與評價體系。

醫療技術管理工作制度 篇12

一、疾病診斷證明必須客觀反映病人的病情及病情狀態,只限於本專業的疾病。

二、臨牀醫師開具證明必須詳細詢問病史,全面體檢和必要的實驗室輔助檢查,並在門診病歷上詳細記錄病人的病史,陽性體徵和實驗室及輔助檢查的結果。

三、已經確診的門診病人需要疾病診斷證明的,由經治醫師開具,對診斷不明確的應由上級醫師會診後方可開具,並經上級醫師簽字。

四、屬於打架鬥毆,外傷事故等涉及法律問題的疾病診斷證明,患方應出具公檢法機關的書面材料,經治醫師方可開具診斷證明,並經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或三級醫師簽字。

五、臨牀醫師應根據病情需要酌情掌握病假證明的時間。門診病人一般不超過一週,遇特殊病情病人需休息一週以上的,應由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或三級醫師開具休假建議證明,但一次不得超過一個月;住院後出院病人可由經治醫師開具半個月休假建議證明,對需要休息半個月以上、壹個半月以內的須經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或三級醫師簽字;對於需要休息壹個半月以上或數次開具休假證明已超過三個月的,須經科主任簽字,醫務科審核蓋章。病假日期必須在病歷上予以記錄,病假限於當日或次日起,不開過期病假。

六、對非經治的死亡原因不明者,出具死亡證明書,只證明其死亡,不作死亡原因的診斷。

七、轉院證明須經科室的討論,由科主任簽字,醫務科蓋章登記。

八、繼續治療費用證明須由科主任簽字,醫務科蓋章。繼續營養費用須經營養科主任會診,開具相應證明,醫務科蓋章。

九、產假、計劃生育假證明按國家規定執行。本院職工疾病診斷及病假證明由各專科主任開具。

十、凡涉及傷殘等鑑定的診斷證明,由醫務科指定專家會診,經2名專科副主任醫師簽署疾病診斷和病情狀態的意見,由醫務科蓋章。

十一、受司法機關委託的司法鑑定證明由醫務科組織三名專家會診,共同簽署意見後醫務科蓋章,分管院長簽字。

十二、實習、進修醫師無權開具醫療證明,輪轉醫師開具的醫療證明必須經上級醫師簽字。

十三、門診病人的診斷證明及病假休息建議證明,由門診服務枱登記後蓋章,出院病人的疾病診斷、病假休息建議,由住院收費處登記蓋章,對於違反以上規定的醫療證明應及時報告門診部或醫務科。

十四、在急診室死亡的病人的死亡診斷證明書由門診服務枱登記蓋章;在住院病房死亡的病人的死亡診斷證明書由住院收費處登記蓋章。

醫療技術管理工作制度 篇13

1、廢棄物應放置於指定地點,污物箱、痰杯等應帶蓋,並經常消毒。處理人員應注意安全,避免感染。

2、各種廢棄物應經指定路線送出。膿、血污染的敷料等應集中焚化處理。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使用後經消毒液浸泡後做毀形處理。一般垃圾可倒入帶蓋垃圾箱內,按規定消毒處理。

3、檢驗室的檢驗物的處理,應嚴格遵守隔離消毒制度。

4、入户出診和家庭病牀的患者使用過的廢棄物,一律集中處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