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找工作故事

來源:文萃谷 3.8K

大學生畢業找工作,是人生中經歷的第一次真正的考驗。隨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以前的工作“搶”大學生,變成了現在的大學生“搶”工作。一方面找工作難,尤其是剛走出校門、工作經驗為空白的大學生找工作更難;另一方面,企業卻求賢若渴,難覓良才。在此想根據自己的一點體會,試着給正在為工作發愁的大學生朋友找找“死穴”。

大學生找工作故事

“死穴”之一:不自信

不自信,不是指面試時表現出來的情緒,而是指貫穿整個求職過程的心態。你經過十幾年的苦讀,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具備了較好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要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總有一份能展示你才華的工作等着你!不要因為一、二次,或是十次、八次的失敗而垂頭喪氣,畏首畏尾,甚至對自己產生懷疑和失望。其實失敗完全正常;反而一次搞掂的,只能説明你的運氣非常之好。

職場上招聘的偶然因素太多太多,“潛規則”滿天飛,剛走向社會的學生恐怕難以想象。比如,許多公司在招聘時都有“歧視條款”,除了像年齡歧視可以毫不掩飾地寫進招聘條件之外,還有五花八門“歧視條款”是不會擺到桌面上的:

學歷歧視——不招博士生和大專生(在可以錄用時)

地域歧視——不招某某盛某某市(地)的人

出身(畢業院校)歧視——不招某某大學、不招某某系畢業生

性別歧視——不招女生(或男生)

面相歧視——你的長相恰好被認為是不適宜的(不關乎美醜)

還有血型、性格、星座、屬相歧視等等,不一而足。

這些招聘中的非理性因素有時競是你成功或失敗的關鍵,如果你被莫名其妙地涮下來,有時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恭喜你中招了!你的光芒恰巧被與你有着某種聯繫的前輩帶給用人單位的陰影給遮蓋了,這不代表你不行或是你有錯!你只要輕輕地為用人單位或是老闆個人的狹隘惋惜一下就可以了,因為此時你任何的努力都是徒勞的,不必為此浪費時間,也不必為此去指責用人單位,他們這麼做必然有他們的道理。相反的,有“歧視條款”必有“優先條款”,凡是私底下制訂“歧視條款”的,對應的一定有優先錄用某地、某校或某類人的不成文規定,你不妨到自己能享受到“優先條款”的公司試一試。

破解招數:冷靜分析失敗原因,牢固樹立自信心,儘快找到對自己有利的“優先條款”。

“死穴”之二:練功不練氣

自信心是樹立在紮實的功底之上的。常言道:練功不練氣,等於白費力;有了大學本科或更高的學歷,是練過功的標誌,但“氣”練得好不好才是成敗的關鍵,這裏所説的練“氣”有兩層意思:

一是夯實專業知識: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用人單位喜歡用有經驗“熟手”不假,但同樣不會拒絕“璞玉”。明知你是剛畢業的學生,不會非要考你需要工作經驗的問題,一般是想了解專業知識是否紮實,你應該掌握的知識是不是真的掌握了;不怕你不會,就怕錄用你以後怎麼教也不會!這時候就要看你平時“氣”練得怎麼樣了。

我曾作為主考人員面試過一個女生:本科畢業、專業對口、談吐自如,完全符合我們的招聘電子出版物編輯的.條件,考題非常簡單:一是手寫一篇300字的短文,二是把文章在電腦上打出來,可她卻搞砸了:300字的短文裏竟然有5、6個錯別字(標準是錯別字不超過2個,這個標準其實已經非常低了),字也寫得很對不起讀者(也許現在沒人相信“字是一個人的臉面”了);在電腦上打印出來的文檔沒經過版面編排,很不美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她遞交的應聘資料裏就赫然有兩份全國計算機等級證書,卻處理不好簡單的Word、PowerPoint文檔。現在早已過了證書“崇拜”的年代,這樣的證書,不但不能給自己加分,還會起反作用。如果你只是為了拿證書去參加各種考試和培訓,而沒有真正掌握實用的知識,還是趁早不要浪費時間和父母的血汗錢了。看着這個女孩離開時,額頭上被深圳的酷熱悶出來的汗珠,我非常為她惋惜,這份工作月薪3000多元,還有提薪空間,對剛畢業的學生來説是份好差事,看得出她也非常需要一份工作,但初試不合格,她連進入下一輪談待遇的機會都失去了,如果她平時學習專業知識方面能稍稍再用點心,可能早就“柳暗花明又一村”啦!

二是強化綜合素質:綜合素質包括哪些方面不必多説,綜合素質是求職過程中非常關鍵的因素,有時比專業知識更能左右成敗,如有的畢業生居然面試時要父母陪同才敢去,給用人單位留下極差的印象。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目前主要是在學校的環境中完成,這是“虛加虛型”,只能算學到點皮毛,就算你當了幾年學校什麼組織的頭頭,你那點所謂綜合素質、綜合能力不見得就能經得起走上社會後“實戰”的“槍林彈雨”,有時搞不好一不小心還會被招聘單位列入“歧視條款”。不必抱怨應試教育沒給你提供培養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機會和條件,忿忿不平既改變不了現實,又白白浪費時間。反正大家起點、環境都一樣,在這個日積月累、潤物無聲的過程中,誰能早一天行動,儘快將提高綜合素質切入“虛加實型”,誰就能早一天在競爭中佔得先機。學詩功夫在詩外,提高素質的天地在校外,光指望學校安排的一、二次年度和畢業實踐遠遠不夠。只要做個有心人,多思考,多動腦筋,處處皆能有斬獲。

比如,你家在農村,可以利用假期做一做當前農民熱點問題的社會調查,多接觸農村裏各個階層的人和事,他們是如何工作的?如何生活的?生活的態度和心態又如何?家在城市的可以到父母、親戚、校友的工作單位去看看、聽聽,各行各業如何運轉,最好能作為其中的一員真正地工作幾天,深度體會工作是怎麼回事,同時觀察每個人在工作中表現出的能力和素質,對提高自己有什麼啟迪。城市學生可以到農村看看,農村學生更要擴大接觸面,全方位瞭解社會。像參加義工、自願者活動、各種校外社團、專題自助遊等都是很好的提高素質和能力的機會。

破解招數:校內苦攻專業知識,校外“惡補”綜合素質。

“死穴”之三:無的放矢,盲目撒網

不贊成大學生求職時到處投簡歷,整天趕場面試,現在還出了什麼“麪霸”、“拒無霸”,説明這種方式是行不通的,成功率太低。對你心儀的大公司、大企業,要花點心思去研究,要選最能發揮你優勢的公司去試;大公司再好,不能與你的專業資源優勢相匹配,或只是沾一點邊,等於拿自己不足與別人的優勢去PK,勸你還是放棄。另外,要高度重視一些小的技巧,如一個版本的簡歷不要到處亂投,就像“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也沒有招聘條件完全一樣的公司,以不變應萬變的簡歷,結局就是被丟進垃圾筒。如果這份工作你志在必得,一定要“對症下藥”為它專門撰寫簡歷,突出你適合這份工作的特別才能;面試時還要儘量表現出人家希望的優點和氣質等等。

破解招數:知己知彼,用情專一,重點突破。

“死穴”之四:不信“小廟”有“真經”

現在大學生擇業有兩種傾向:一是千軍萬馬擠公務員這座“獨木橋”;二是非名企、大型企業不進,總想一步到位,自以為志向高遠,能儘快實現抱負,其實可能正是“短視”的表現。

在市場經濟日趨發達的今天,可供選擇的就業形式多種多樣,如果你不是名校畢業,學的又不是什麼緊俏專業,不妨另闢蹊徑,把眼光轉向競爭相對平緩的中、小企業。能自己創辦公司的老總們,除了第一代文化素質較低,靠着政策和機遇,敢闖敢為成功的以外,年輕一代大多是高學歷、高素質、知識技術型人才,是精英中的“精英”,人才中的“人才”。許多人都經歷了給別人打工——給自己打工——請別人為自己打工的過程,當然,不是説自己當老闆就是成功人士,但起碼他們是在一步步接近自己的信念,從他們身上,也許能夠找到你未來的奮鬥目標。不管公司大小,只要能充分施展才幹、增長才幹,對你來説就是好公司,就是最適合你的公司。有“真經”不怕“廟”小,提前學習自主創業的經驗,感受創業者、成功者的膽識和氣度,對迅速提升自己、實現自我價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深圳,每天都有炒老闆魷魚,自主創業的故事發生。

破解招數:摒棄偏見,避“熱”就“冷”,中、小企業同樣大有可為。

其實,在找工作問題上的“死穴”遠不止文中列出的幾個,只要正確分析客觀因素,找準自身因素,及時調整自己,“死穴”也不足以“致命”。

以上是我個人的拙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