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缺失為題的作文

來源:文萃谷 2.01W

如果缺失了良知

以缺失為題的作文

在物慾橫流的生活海洋中,良知是一支指南針,指明正確的前進方向。在精神荒蕪的沙漠地帶,良知是甘露,無聲無息地滋潤飽受烈日煎熬的禾苗。在冰天雪地的冬天,良知是一個火把,温暖着人們的心房。當今社會,我們儘管為了生存而追求自身的利益,但是,我們不能為了在大海中乘風破浪而拋棄良知這一極其重要的指南針。因為,它對我們人生的影響實在太大、太大。

凡是功成名就的偉人,他們當中沒有人會置良知不顧而去追求自己的目標的。居里夫人,經歷了千辛萬苦,發明了元素鐳。這時,她只要申請專利,就能為自己賺取很多錢財。但是,她沒有。“科學屬於全人類”,這是居里夫人對社會的良知。著名的生物學家土爾鬆,也類似地放棄了自己對小兒麻痺症疫苗的發明專利,把生產流程公諸於世。他説:“你能為太陽申請專利嗎?”良知在這些偉人的心中找到了一片神聖的天空。

然而,也有一些人,在功成名就之際,拋棄了良知,背離了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則,結果給自己美好的人生畫卷增添了敗筆。氯氣的發現是多麼艱難啊,充滿了多少的危險啊!可是舍勒憑着他那股鑽研的熱情,把它製造出來。本來這應該是可喜可賀之事,但舍勒為了金錢、權力,不惜把氯氣生產應用到軍事之中,使多少鮮活的生命死於這黃綠色的迷霧中。這是多麼可悲啊!汪精衞,在亂世之際當上了國民黨的'副總裁,多麼不易。可他投敵賣國,建立偽國民政府,被國人視為賣國奸賊,多麼不值。可見,良知的缺乏,也能使叱吒風雲的人物變得黯淡無光。

人為什麼需要良知?很簡單,人是社會的人,人不能離開社會而生存。人一出生,就從社會中獲取多種資源,自然而然他也應該回饋社會。因而,一個人生存在世上,不僅要實現個人價值,也要實現社會價值。良知,可以鞏固社會價值的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我們更需要良知。我們做生意之時,只有講良知,才能在商海中乘風破浪。做人的時候,只有講良知,學會回報老師、家長與社會,才能使我們的人生畫上完美的句號。

但願良知的種子在我們每個人的心田發芽、開花。

篇二

上週,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通過新浪網跟進了一項調查(1988人蔘加)。結果顯示,60.7%的網友認同孫雲曉的觀點,認為現在的孩子缺失父教;26.3%的人覺得不好説;僅13.0%的人認為父教並不缺失。

“父教缺失會讓孩子一輩子都缺鈣”

“一直以來,我都以為男孩是爸爸生的,女孩是媽媽生的。昨天我的小姨在醫院裏生下了一個小弟弟,我才明白:原來男孩也是媽媽生的。那麼,要爸爸幹啥呢?”這是一名國小生的作文開頭。她在文中説:爸爸每天早出晚歸,一回家就懶洋洋地靠在沙發上看電視。他看到掃帚倒地也不會去扶一下。可他對我們説一定要從小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時一點也不臉紅。

什麼原因導致了父教缺失?調查顯示,“生活壓力大,男性忙於賺錢養家”排在第一位,69.2%的人選擇此項;其次是“男性的職業壓力更大,無暇他顧”(50.9%);40.1%的人認為是觀念問題;31.8%的人認為是整個社會不重視男性教育。

孫雲曉的博客上,一位匿名網友的話引起不少共鳴:“現實生活根本就不會給男人更多的時間教育孩子,而且隨着生活壓力的加大,連女人也無法對孩子進行更多的教育。試問一個出租司機和一個教育學者的時間、精力、學識能對等嗎?”

還有一名自稱“苦惱父親”的網友説:“現在的孩子都被學校的課程淹沒了,爸爸想和孩子玩都沒時間埃我這幾年就苦惱無比,因為孩子沒時間和我去遠足,去旅行,去和大自然親近。”

“孩子的成長是不能等待的,父教缺失會讓孩子一輩子都缺鈣。”孫雲曉説,關注孩子不在時間長短,首先是要有責任意識。在任何一種教育體制下,家庭教育都應該有所作為。“教育方式很多,首先就是陪伴。比如説父親應該經常回家和孩子一起吃晚飯。有父親在,孩子就會感到安全、穩定、有人關愛。”

娶了日本妻子並育有一子的北京文藝網總編輯、日本東洋美術研究所主任研究員楊佴旻,對中日兩國的教育差異感受頗深。楊佴旻參加過日本國小的開學典禮,校長的講話讓他很有感觸。那個校長講了三點:第一是要玩好,玩得開心;第二是好好吃飯;第三才是學習。“事實確如孫教授所説,中國的教育是讓孩子做非凡的人,日本的教育是鼓勵孩子做普通人。日本孩子沒有那麼大升學壓力,反而是高中生的就業率最高,因為他們的企業非常理性,可以用高中生的絕不用大學生。所以未來怎麼樣完全能由孩子自己決定。”他説。

“對於男人來説,做父親也應該是事業的一部分”

在你的成長過程中,誰承擔了更多教育責任?調查中46.9%的人選擇了母親,28.7%的人表示“父母均擔”,11.4%的人選擇其他,僅有13.0%的人表示是父親。

孫雲曉説到這樣一件事,在某未成年人犯管教所,每到母親節,這些未成年人犯都爭着領賀卡給母親送祝福。轉眼到了父親節,賀卡卻沒有一個人去領。他們對母親還抱有感激,對父親卻無話可説,很多都沒什麼好感。

“父親會給孩子權威感、紀律感、約束感。沒有父教的孩子缺乏紀律教育和監督的機會。”但他同時強調,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親的合作。

孫雲曉説,母親抱孩子往往會抱得比較緊,而父親會給孩子很大的空間,這就是天然的差異。所以孩子一給父親抱就會特興奮,會往上竄,活動半徑就很大。這就是父母的差異,這種差異一直伴隨着孩子的一生。

“我想做個好父親,可我該怎麼辦?”河北一家通信公司職員趙耀初為人父,如何教育孩子,規劃孩子的成長,成了他最拿不準的事。教育孩子的書那麼多,不知道該看哪一本,別人的教育理念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也説不好。

調查顯示,40.0%的人表示父教缺失的最大原因是不知怎樣教育孩子。

開設父親學校也許是個好辦法。孫雲曉説,沒有人天生就是合格的父母,父母是應該學習的。現在全國已經有43萬所家長學校。今後應該更有針對性,可以設立專門的父親學校。現在蘇州已經開了家長學校的網校,父教課程也可以網上學習。

“對於男人來説,做父親也應該是事業的一部分。”今年68歲的蔡笑晚有6個孩子,這已夠奇。更奇的是他以當父親為事業,而且把這個事業做得很精彩。他的孩子,一個是科大碩士,5個是美國博士,每人工作都挺牛。目前,蔡笑晚正在全國各地講課,主要內容就是如何做爸爸。他説:“教育不能靠運氣,我的經驗並非不可複製。我的三個關鍵詞:早期教育、培養勵志、自學能力,都是可以複製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