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孔子的作文國中二年級

來源:文萃谷 7.03K

孔子是中國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歷史的塵埃中是座了不起的文學高峯。關於讚美孔子的作文的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讚美孔子的作文國中二年級

  讚美孔子的作文篇一

幼年喪父,少年喪母,年輕的孔子只得完全依靠自己獨立謀生。孔子明白,先祖的顯赫,父親的戰功,母親出身曲阜望族,這些固然可以為自己進入社會奠定一定的基矗但是,要在魯國國都立住腳跟,進一步發展,還得靠自己的努力。多虧母親在世時的苦心教育,使孔子懂得了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特別是早早懂得了學習對人一生的重要性,“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小小年紀,孔子就已經立下通過發奮學習來改變自己一生的遠大志向了。

對於知識,孔子的態度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這才是一個人真心求知的表現。孔子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魯國建有祭祀周公的太廟,孔子初進太廟時,對太廟中的一切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總向別人問這問那,好像有問不完的問題。有人對孔子這種強烈的求知慾不理解,於是就説孔子的閒話:“誰説陬邑大夫的兒子懂得禮呢?他進到太廟,每件事都要問別人”,孔子聽説後,一點也不惱火,他説:“這正是合乎禮的做法呀。”

對生活在孔子時代的人來説,想要參與貴族政治並且取得一定地位,就要學會禮、樂、射、御、書、數這“六藝”,要熟悉並能遵循當時流行的禮儀,懂得音樂,掌握射箭技術,會駕馭馬車,會寫字,會計算,這可以説是當時的六門基本功。孔子是非常善於自學和向別人請教的,他應該是全面掌握而且精通這六門基本功的。有一些歷史資料,能進一步説明孔子的勤奮、博學。

魯國東南方有一個小國郯國,是魯國的附庸國,按例是要定期來朝見魯君的。魯昭公十七年(前525年),孔子二十七歲時,郯國的當政者郯子又來朝見魯君。宴會上,魯國一個大夫叔孫婼向郯子問起少昊為什麼以鳥作為官名的問題,郯子對此作了詳盡的回答。孔子聞聽後馬上就去向郯子請教有關少昊氏時代職官制度的情況,事後他對別人説:“我聽説‘天子那裏沒有管理這類事情的官員,而這類知識卻在四方蠻夷那裏得到了完整的保留。'現在我相信這是真的。”

孔子在他一生的學習經歷中,有一件很大的事情,那就是他曾到當時周天子的首都雒邑(在今河南省洛陽市)專程學習周禮和查閲一些古文獻,特別是向一位大學問家老子問禮。老子,姓李名聃,人們敬稱他為老聃、老子。老子曾擔任周朝的.柱下史,熟悉禮儀典故,當面向老子請教,這也是孔子夢寐以求的。但是,曲阜到雒邑,遠隔千里,在當時非常落後的交通條件下要完成這樣的旅程無疑是十分艱鉅、辛苦甚至是充滿危險的,加上孔子自身貧困,沒有魯國貴族的支持和資助幾乎是不可能的。幸好當時魯國貴族孟僖子的兒子南宮敬叔師事於孔子,在他的斡旋下,孔子從魯君那裏得到了一輛車、二匹馬和一個跟隨童僕的資助,南宮敬叔自報奮勇地陪同,孔子這才得以成行。據記載,孔子這次雒邑之行的收穫非常大。他向老子請教了很多東西,如出喪的時候遇到日食怎麼辦,小孩子死了該葬到遠處還是近處,國家有喪事的時候不避戰爭對不對,與敵國交戰時已死國王的牌位該帶還是不該帶等等,老子對這些問題都一一作了解答,使孔子獲得許多知識。在孔子告別老子準備啟程返回的時候,老子還結合自己的豐富閲歷再三叮嚀孔子一些應該注意的事情。

與老子的這次會面,大概給孔子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他久久不能忘懷。回到魯國,他還難以平抑自己激動的心情,見到自己的弟子,孔子還不住地讚美老子説:“鳥,我知道它會飛,可是會飛的還常被人射下來。魚,我知道它會游水,可是會游水的還常被人釣起來。獸,我知道它會走,可是會走的還常落了網。只有一種東西,我們不能控制它,它愛雲裏來就雲裏來,他愛風裏去就風裏去,他愛上天就上天,這就是傳説中的龍。我沒法捉摸老子這個人,老子就象龍。

  讚美孔子的作文篇二

這個寒假,我看了《孔子》這部電影,對此,我很是感觸。

對於孔子,我們也已經對他的瞭解很少了,我想,我們這些後代,也正是需要去了解這些中華民族上曾經的歷史。

影片中感觸最深的,是理想與現實的衝撞。孔子從政,希望實現自己的社會理想,卻被現實無情地拋棄。孔子一心只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對可能的困難估計不足,最終只能黯然離去。

孔子到了晚年,認清了理想與現實的關係。他最能影響社會的,是教育弟子,而不是從政。他的弟子有各種各樣的才幹,可以將他的思想傳播到更多的地方。孔子把精力放在講學上,能夠影響到更多的人,意義要遠大於參政。

聯繫到實際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抱怨身邊的事不如自己所願,不完善,不合理等等,還喜歡去描繪一個理想的情境。可是,這些都於事無補。

現實擺在這裏,我們也只有從思想上轉變,親自去行動,不要總依賴於別人。不要只是替別人着急,看到自己應該做的,才最重要。這樣,把握好方向,有步驟、有計劃、從實際出發,理想才會越來越近。

這部影片人物刻畫的生動形象,也能讓人深受教育,人們能在這種場景中得到知識。孔子面對貴族與惡勢力不低頭,面對困難不畏縮,面對孤苦不冷漠,我想,他的精神會激勵我永遠向上。

所以,我們這一代新世紀的幼苗,一定要銘記這位開創教育先河的人物——孔子。

  讚美孔子的作文篇三

孔子是中國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歷史的塵埃中是座了不起的文學高峯。然而,難能可貴的是,孔子是個謙虛謹慎的人。

《列子·湯問》中曾經出現了兩小兒辯日,當兩個小孩詢問孔子關於太陽的大小時,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竟然“不能決也”,可見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與謙虛謹慎的品質。他是位在當時就享有“聖人”名號的人,完全可以對這兩個懵懂無知的孩子所説的話不予理睬或搪塞過去,可他不,為什麼?因為他是孔子,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孔子。

孔子在學習上有獨到的見解。《論語》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等更是連孩子都能朗朗上口的千古名句,他雖與老子等各派掌門人物有着不同的觀點,卻總是不遠萬里地驅車前往他們的住處討論學習。

孔子倡導以仁服人,固守君子節操。一次,在陳斷絕了糧食,許多孔子的學生倒下了,子路生氣地質問孔子:“你見過這麼窮的君子嗎?”雖然孔子也餓極了,卻還是對子路説:“君子在窮困時仍能固守節操,但小人在窮困時會做出傷害仁義的事;君子犧牲自己恪守仁義之道,小人因為窮困而做出違背仁義之道的事。”孔子的話讓子路一愣一愣的,為什麼?因為他是孔子,是“有殺身以成仁”的孔子。

孔子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做出極大的貢獻,他可以説是在歷史中有着承上啟下作用的人,他不僅加快了中國文明、文化的傳承,而且還推動了後中國的發展。他創始的儒家學派至今仍然興盛,他教導出的學生都是具有仁德、禮節的君子,他還是個具有親民意識的“至聖”,注重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哪怕見面禮只是一串乾肉,孔子也會“笑納”你為他的學生。短短几十年,他的私塾規模幾乎就能與官學媲美了,為什麼?因為他是孔子,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孔子。

孔子是500年才出一位的偉人,他是代表中國文化的靈魂工程師。在他的啟發下,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充滿着墨香與仁義禮讓的美德。這就是我眼中的孔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