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作文(13篇)

來源:文萃谷 2.25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火把節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火把節作文(13篇)

火把節作文1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寒露過後,金桂飄香,明月悄悄豐腴,秋風習習送爽。每當中秋臨至,一股濃濃的思鄉之情蔓延,記憶中又浮現出兒時過火把節的情景。

我的家鄉,位於潁上南部,淮河北岸。這裏氣候宜人,水源豐富,土壤肥沃,民風淳樸。當地居民以農耕為主,除種植麥子、水稻、大豆等糧食作物外,早些年還慣於種麻。七月盛夏時,人們將收割的麻浸於溝塘中進行發酵,待麻衣與麻秸分離後,將麻衣從麻秸上脱下,再經曬乾。潔白乾脆的麻秸,一捆捆,一排排,斜靠在牆邊屋角,靜靜的,等待一場火的歡喜盛宴。

一輪圓月才剛上梢頭,性子急的孩子們已經按捺不住,一邊豎着耳朵聽外面的動靜,一邊三口兩口吞着月餅和零食,一顆雀躍的心早已飛出窗外。院子裏,堂屋前,大人們已經把麻秸用繩子紮成火把。火把粗細不等,五六根是一把,十幾、二十幾根也是一把,皆隨個人喜好。吃罷中秋團圓飯,家家户户無論老少,或扛、或舉、或抱着火把,朝鎮子主街的方向湧去。

這是一條橫貫東西的街道,街很長,兩頭還帶着彎兒。遠望去,已有星星點點的火把燃起,趁着風勢,時而燦爛奪目,時而內斂含蓄,似夜晚長空中忽明忽暗的星。銀色的月光傾瀉而下,打火把的隊伍也越來越壯大。那“一點點”很快變成了“一簇簇”,“一簇簇”又迅速變成滿街流動着的“火樹銀花”。燃燒的火把,映紅了一張張微醉的笑臉,歡呼吆喝聲,打趣逗樂聲,追逐嬉鬧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鎮子東頭的王二嬸和鎮子西頭的李大娘,平日裏各自忙碌,這會照了面,嘮起了家常;學校院子南邊的蘇姐,遇見回家過節的鐘同學,瞧她們那個親熱勁兒!丁家老大和張家老三,前天還因為耕地的事鬧得不愉快,現在正在街角有説有笑,你一口我一口地吸着一個旱煙袋!賣菜的王大爺,兒子生病住院,家裏積蓄快用光了,愁得好幾日眉頭不展,此刻竟也露出了笑顏……

火的温暖,褪去人們整個夏天辛勤勞作的疲憊;火的活力,升騰起人們對秋天收穫豐收的希望;火的氣息,藏着醉人的尋常百姓家的生活味道;火的存在,以它獨有的姿態,給人以信心,把人們緊密地融合在一起。

夜深了,依依不捨的人們漸漸散去。整條街,進而整個鎮子,都靜了下來。空氣中瀰漫的桂花香,一陣一陣的,愈發濃郁。皎潔的月亮在孔雀藍的夜空中,俯望這大地上的安寧與祥和,帶着滿足的微笑,緩緩躲進薄紗般的雲裏,也睡去了。

隨着鄉鎮農業結構調整,麻從種植的舞台漸漸退出。火把節,這一沿襲了百年的傳統,就這樣從家鄉的民俗文化中消失,成為我不可磨滅的美好記憶。在我人生的旅途中,每當遇到困惑和挫折,那一支支燃起的火把,就像一盞盞明燈,給予我温暖和勇氣,照亮我的內心,指引我前行的方向。

火把節作文2

  彝族的火把節

彝族的火把節是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流傳與雲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白,納西,基諾等族也過這一節日。火把節多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本詞條將從彝族火把節起源、傳説、主要活動和意義幾個方面進行詳細介紹。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多、最富有濃郁民族特徵的節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節多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有的學者認為此節原系彝族十月曆法的一個年節,火把節又叫星迴節,俗有“星迴於天而除夕”之説,相當於彝歷的新年。

火把節由來傳説不一。一説天神與地神鬥爭,人們用火把助地神滅蟲戰勝天神。一説出自《南詔野史》及師範《滇系》。這兩書載:南詔首領皮羅閣企圖併吞另五詔,將會五詔首領集會於松明樓而焚殺,鄧賧詔妻慈善諫夫勿往,夫不從而被殺,慈善以精明的智慧和對丈夫執着的愛戀,找到丈夫的屍體並順利安葬,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石林彝族撒尼人視火把節為紀念民眾與惡魔鬥爭勝利的節日;武定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穀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火把節的由來雖有多種説法,但其本源當與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關係,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驅蟲除害,保護莊稼生長。火把節在涼山彝語中稱為“都則”即“祭火”的意思;在儀式歌《祭火神》、《祭鍋莊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績敍述。火把節的原生形態,簡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徵。在彝族地區,對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雲南瀘西縣彝族在正月七年級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婦選一塊最肥的肉扔進燃燒的火塘祈禱火神護佑平安。永仁縣彝族在同樣正月八年級或九年級奉行祭火,稱作開“火神會”,涼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聖之地,嚴禁觸踏和跨越。

到了節日,各族男女青年點燃松木製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或進行集會,唱歌跳舞,或賽馬、鬥牛、摔跤。近代,人們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萬歲。

啊!彝族的火把節真好,我愛彝族的火把節。

火把節作文3

我喜歡傣族的潑水節,我還喜歡漢族的春節,但我更喜歡納西族的火把節。

這個日子的起因源於:很久很久以前,天神子勞阿普在雲河邊遊玩,忽然聽到民間有絲竹歌舞之聲。

人間生活的美好幸福令他十分惱怒,於是便差一名天將到人間,要把大地燒成火海。這位天將變做一個老人到了人間,遇到一個揹着大男孩、牽着小男孩的納西男人。他不解地詢問,才知道大男孩是別家的孤兒,小男孩才是這個男人的孩子。於是深受感動,心起憐意,不忍將大地毀滅。他就叫人們家家準備火把,到六月二十五日一齊點燃。

這天,子勞阿普到雲河邊查看,果然見滿山遍野都是火光,以為大地真的被燒燬了,方才罷休。納西人因此躲過了一劫,免受焚族之災。從此,就有了每年農曆6月25日至6月27日納西族傳統的節日——火把節。

火把節有三天,跟我們過春節一樣熱鬧。其中第一天就是為過火把節做準備。為了更快更好的點燃木頭,,所以納西族人要把木頭捆起來。他們捆木頭很講究,必須用鐵絲、布以及一些彩色的手絹把木頭捆起來,為火把節增加一絲生機。準備好了火把,還要在這天殺豬宰羊,為火把節準備一些好吃的。吃的準備齊全後,還要穿上新衣服,使火把節顯示出萬象更新。

第二天白天,人們都會到街坊鄰居家問候,互相觀賞對方的火把,互相訪親問友,祝賀節日,到熟人的家裏吃為火把節準備的飯菜,吃到了平時吃不到的美食。晚上,家家户户都高舉着點燃了的火把,湧向農田中,照亮莊稼,盼望新的一年能五穀豐登。

最熱鬧的就數最後一天了。家家户户都把房前屋後的火把放在個自己家門口,堆成以摞,再把那些火把點燃,成了火團,有的有兩三米那麼高,有的有兩三層樓那麼高,如果從高處往下看,家家户户的門前,廣場上,巷子裏,火團連起來就像一條閃光的腰帶。

所有的納西族人,都圍着火把,牽着手,在悠揚的笛聲下,人們跳起了火把節的舞蹈,形成了納西族最美的風景線。跳完舞蹈後,人們開始表演節目。節目沒有舞台,不分場地,就在人羣中表演了起來。

你看,你看,一個個身強力壯的小夥子一個接一個地越過齊腰搞的火團,贏得了眾人的喝彩;姑娘們身着靚麗的衣服,跳起了“阿哩哩”;雜技演員拿着火把,開始在天空中旋轉。整個納西族都沉浸在熱鬧中……人們在這優美的舞蹈中,結束了快樂的火把節。

我愛我們漢族的春節,但我更愛納西族的火把節。

火把節作文4

在彝家山寨裏,等到農曆六月二十四,到處都是會響起“朵格啦,格啦朵格啦(來啊,來慶祝火把節)”的歡呼聲。人們吃完花陀肉,喝完杆杆酒後,便用熊熊的火把慶祝火把節。歡呼聲此起彼伏,人們舉着火把如潮水般湧來,好像整個大地都是一片火海。

火把節的夜晚,一支支火把從各家各户飄出來,在莊稼地裏遊動。從遠處看去,山上山下,盡是火把,無數的火把猶如天空中的星星,使人分不清哪是火把,哪是星星?一支支火把又從四面八方聚攏來,匯成一條條火龍。接着,人們把火把聚在一起,燃成一個巨大的火堆。大家便圍着火堆唱歌、跳舞、彈琴……粗獷的歡呼聲,悦耳的歌聲,美妙的琴聲,匯成了一首交響曲,在山谷中迴盪,打破了夜的寂靜。

第二天是火把節活動的高潮。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來到場壩上。彝家姑娘穿着美麗的服裝,打着五顏六色的花傘,把這裏裝扮成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讓人眼花繚亂。姑娘們個個花容月貌,婀娜多姿,似雲彩,似花朵……她們手拉着手,圍成一個大圓圈兒,唱歌、跳舞。這裏成了姑娘們的世界,成了歌的世界,成了舞的世界!

姑娘們跳完,男士們又開始了精彩的鬥牛、賽馬。最有趣的是鬥牛。看,雙方牽來的兩頭公牛,一頭是3號,一頭是6號。它們兩眼瞪得紅紅的,甩尾揚蹄,要向對方衝去。比賽哨聲一響,雙方同時將繩索放開,只見兩頭公牛迎面衝去,“砰”的一聲,牛角紋在了一起……兩頭牛竭盡全力,想打敗對方,可誰也沒有被打敗。於是兩頭公牛用盡全身力氣,蹬開四蹄向前猛頂,在它們腳下,踏出了一個個深坑。它們的主人好像比它們還要緊張,一邊大叫,一邊跳來跳去,似乎在指揮着他們的勇士……周圍的人被這情景逗得大笑。笑聲、叫聲攪在一起,迴盪在空中,使整個山寨都沉浸在歡樂之中。

大約鬥了30分鐘,3號公牛終於把6號公牛鬥敗了,人們爆發出一陣陣歡呼聲。接着3號公牛又鬥敗了其他公牛,取得了“冠軍”。人們把大紅花戴在它頭上,由主人牽着,緩緩地繞場一週,去接受大家的撫摸和讚揚。

鬥牛剛結束,騎士們便牽着一匹匹駿馬,到馬道上去賽馬。比賽哨聲一響,騎士們躍上馬背,箭一般地衝出去。每個騎士揚鞭催馬,每匹駿馬四蹄騰空,閃電般地疾馳。人們既緊張又興奮地觀看着。

你看,老人們的笑臉像盛開的菊花,姑娘們的笑臉像出水的芙蓉,孩子們的笑臉像初綻的蓓蕾……

啊!歡樂的火把節,你給彝家山寨增添了光彩,你給彝家人民帶來一了歡樂。

火把節作文5

在彝家山寨裏,等到農曆六月二十四,到處都會響起“朵格啦,格啦朵格啦(來啊,來慶祝火把節)”的歡呼聲。人們吃完花陀肉,喝完杆杆酒後,便用熊熊的火把慶祝火把節,歡呼聲此起彼伏,人們舉着火把如潮水般湧來,好像整個大地都是一片火海。

火把節的夜晚,一支支火把從各家各户飄出來,在莊稼地裏遊動。從遠處看去,山上山下,盡是火把,無數的火把猶如天空中的星星,使人分不清哪是火把,哪是星星?一支支火把又從四面八方聚攏來,匯成一條條火龍。接着,人們把火把聚在一起,燃成一個巨大的火堆。大家便圍着火堆唱歌、跳舞、彈琴……粗獷的歡呼聲,悦耳的歌聲,美妙的琴聲,匯成了一首交響曲,在山谷中迴盪,打破了夜的寂靜。

第二天是火把節活動的高潮。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來到場壩上。彝家姑娘穿着美麗的服裝,打着五顏六色的花傘,把這裏裝扮成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讓人眼花繚亂。姑娘們個個花容月貌,婀娜多姿,似雲彩,似花朵……她們手拉着手,圍成一個大圓圈兒,唱歌、跳舞。這裏成了姑娘們的世界,成了歌的世界,成了舞的世界!

姑娘們跳完,男士們又開始了精彩的鬥牛、賽馬,最有趣的是鬥牛。看,雙方牽來的兩頭公牛,一頭是3號,一頭是6號。它們兩眼瞪得紅紅的,甩尾揚蹄,要向對方衝去。

比賽哨聲一響,雙方同時將繩索放開,只見兩頭公牛迎面衝去,“砰”的一聲,牛角紋在了一起……兩頭牛竭盡全力,想打敗對方,可誰也沒有被打敗。於是兩頭公牛用盡全身力氣,蹬開四蹄向前猛頂,在它們腳下,踏出了一個個深坑。它們的主人好像比它們還要緊張,一邊大叫,一邊跳來跳去,似乎在指揮着他們的勇士……周圍的人被這情景逗得大笑。笑聲、叫聲攪在一起,迴盪在空中,使整個山寨都沉浸在歡樂之中。

大約鬥了30分鐘,3號公牛終於把6號公牛鬥敗了,人們爆發出一陣陣歡呼聲。接着3號公牛又鬥敗了其他公牛,取得了“冠軍”。人們把大紅花戴在它頭上,由主人牽着,緩緩地繞場一週,去接受大家的撫摸和讚揚。

鬥牛剛結束,騎士們便牽着一匹匹駿馬,到馬道上去賽馬,比賽哨聲一響,騎士們躍上馬背,箭一般地衝出去。每個騎士揚鞭催馬,每匹駿馬四蹄騰空,閃電般地疾馳,人們既緊張又興奮地觀看着。

你看,老人們的笑臉像盛開的菊花,姑娘們的笑臉像出水的芙蓉,孩子們的笑臉像初綻的蓓蕾……

啊!歡樂的火把節,你給彝家山寨增添了光彩,你給彝家人民帶來一了歡樂。

火把節作文6

我的家鄉位於滇中西部的彝族小鎮。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鎮上各村的村民都匯聚在一起,歡慶彝族人民特有的傳統節日——火把節。

關於火把節民間有很多傳説,其中廣為流傳的是:遠古的時候,天上和地上各有一個大力士,它們進行摔跤比賽,天上的大力士被地上的大力士戰勝了,天上的大力士惱羞成怒,狼狽地逃到天神面前,搬弄人間是非,天神不分青紅皂白,遣派大量害蟲到人間糟蹋莊稼,危害人民,人們點燃火把到田間驅除害蟲。最終害蟲被消滅了,這天正好是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於是彝族人民將這天定為火把節,一直延續至今。

早晨,天剛亮鎮上的廣播便響起了悠揚的民歌。歌聲在小鎮上空迴盪,穿過街道,穿過田野,一直飄到村裏農户的家中,村民們換上節日的盛裝,迎着輕盈的步伐,隨着廣播輕哼着動聽的小曲,不約而同地趕往小鎮。

鎮上最早已搭好了舞台,幾個巨大的氫氣球,在天空中隨風飄蕩,各地前來觀光的人們絡繹不絕,把街道擠得水泄不通,耍獅子和舞龍的隊伍,敲鑼打鼓,他們無論走到哪裏,人們都會自覺地讓出一條道,每走一小段路,隊伍就會停下來表演,威武的大獅子時而跳躍,時而匍匐,還不時抖動着身子,撲向觀看的人羣,把人們逗得哈哈大笑。舞龍的叔叔阿姨們手舉長龍,跟隨着龍珠,扭動着龍身、精神抖擻,好像在向人們炫耀自己的身姿優美和步伐矯健。舞台上各村村民們表演着自己精心排練好的節目,台下的觀眾們看得津津有味,不時發出陣陣掌聲。

夜幕降臨,月亮爬上樹梢,點火儀式開始了,人們圍在舞台周圍,聽主持人講述火把節的來歷,鞭炮響起,高山頂上取來的火種點亮了木柴和搭成的大火把,頓時火柱沖天,宛如白晝,部分村民們依次走到大火把前,燃起自己手中的小火把,火把連成一片,好像燃燒的海洋,火把排成行,好象蜿蜒閃動的光帶,一羣羣身強力壯的大哥哥,開始了跳火把表演,他們一個接一個跑上前去。縱身一躍,就敏捷地跳了過去,贏得一陣陣的歡呼聲。漂亮的大姐姐們三個一羣,五個一夥,圍着高大的火把,拍着手、唱着歌,跳起了歡快的舞蹈——大娛樂。小孩子們一個個喜笑顏開,像小魚一樣在人羣中穿來跑去,打打鬧鬧,留下了一陣陣笑聲。整個小鎮沉浸在節日的歡樂氣氛中。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火把節!

火把節作文7

我的家鄉普格,是涼山州東南部的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縣。它有獨特的民俗風情,是火把節的故鄉。

火把節是一個祈禱幸福和祝好運的節日。火把節最初是為了消滅昆蟲和害蟲,祝福莊稼豐收。每年農曆6月24日是普格彝族人慶祝火把節的日子。

火把節第一天,家家户户清洗炊具,殺雞宰羊,準備豐盛的節日大餐。晚飯前,大人們把米飯放進簸箕裏,把盤子放在盤子裏,把筷子和勺子放在盤子上,然後一起放在門前。希望過世的老人回來吃飯,看望兒孫,祝福活着的家人平安健康長壽,帶走家裏的黴運。全家人在給死去的老人獻祭後開始吃飯。吃完飯,老幼都走出家門,來到寨口。他們用火把燒了幾堆篝火,老的聚在一起,小的聚在一起。女孩們手牽着手圍着火,讀着火的祝酒辭。人們對着金色的火焰跳啊笑啊!問候聲一個比一個高,歡樂的波濤淹沒了一個又一個,在山谷裏久久迴盪。

火把節第二天是節日的高潮。來自四面八方的彝族人聚集在一個固定的地方。火把節的場地是一片又圓又平的草坪,四周是茂密的森林,歡慶節日的人們圍坐在草坪上。這一天,會有鬥牛、鬥雞、賽馬、摔跤等活動。普格彝族的摔跤和人們在電視上看到的日本相撲有些相似。跌在上面的不一定贏,跌在下面的不一定輸。這取決於誰的腳先離開地面,誰的肩膀先接觸地面。能參加火把節摔跤比賽的男生是每個村最好的。有時它們被這個拾起,有時它們被那個落下。敗者不氣餒,勝者不驕傲。他們都冷靜地迎接新的挑戰,直到立於不敗之地。

火把節第三天是選美。姑娘們身着節日盛裝,佩戴金銀首飾,各持一把酥油布傘,手持五顏六色的三角巾,在草坪上圍成一圈又一圈,跳着優美的彝族舞蹈,唱着婉轉的彝族歌曲。五顏六色的裙子搖擺旋轉,像蝴蝶展翅,像孔雀一樣驕傲,很迷人。女孩們試圖展示她們的美麗。記者很忙,拍照,拍視頻。評委們也在精心挑選百花中的“牡丹花”。看,他們大汗淋漓。好像真的很難選擇!到了晚上,各家各户點起火把,在父母的帶領下,繞着房子和院子轉了一圈,嘴裏説着:“燒瘟疫,發展牛羊。”願六種動物興旺發達,莊稼豐收。然後全村每家每户都集中精力把剩下的火把堆在牛羊進出村子的路口,點起熊熊的篝火,在篝火上放一塊石板。家家户户往石板上扔9塊小石頭和9塊草,象徵着無數牛羊前來吃草,一望無際的莊稼堆積成山。

隨着歷史的演進和社會的進步,我家鄉的火把節逐漸發展成為集民俗體育、文化活動和民俗風情為一體的盛大節日。近年來,大量外國朋友和港台同胞來到普格與彝族人民共度佳節。

朋友,請你來普格參加彝族火把節,你會看到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場面…

火把節作文8

歲梢寒夜,寒風呼嘯。一道雷霆以千鈞之勢將橫柯點燃,至此世上第一支火把誕生了,大自然的偉力也開始為人類所用……

追根溯源,我回到雲南,恰逢火把節。

街邊時有或年輕或年長的女子,身着藍色小襖,花花綠綠的披肩上一朵朵繡花生機勃勃。她們面帶笑容籌備着節日服飾,眯着眼睛聚精會神地盯着手中的衣服,一針一線都是紅色的,似乎將火焰繡進了衣服中。她們腳邊都堆積着一堆堆成小山的黑木炭,似乎都在積蓄能量,等着夜晚的奇偉磅礴的釋放!

“傳説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天神放出各種害蟲到人間來吃百姓的莊稼,人間一位能吃銅鐵的大力士俄體拉巴,在舊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來許多松樹枝、野蒿枝紮成火把,率領人們點燃起來,到田裏去燒蟲,最終戰勝了蟲害,奪得了豐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節。”一位面色慈祥、眼中含笑的彝族奶奶一邊繡着衣服,一邊給我講述着這火把節的來歷。

到了晚上,漆黑的夜幕下一道道火光似乎要將山野點亮。在那山澗,溪畔,一對對有情人在黃色油紙傘下,撥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而在那最廣大的土地上,一道道人影舉着火把,組成一條火龍。它正噴舞着火舌,身姿不停扭動。“咚咚咔!咚咚咔!”隨着富有節奏的音樂,人們開始舞動着自己的身軀。他們身軀中包含着活躍的能量,正散發出無盡的光和熱,流出的汗早就被那熱量蒸發。紅色的火光將每個人本就紅潤的臉龐映照的更加富有朝氣,他們蓬勃生動的面龐本身就是一團團火焰,正在盡情地燃放。

熱情的族人將我也拉入其中,感受着周圍火熱的氛圍,我也跟着跳了起來。耳旁的鼓點愈發的急促,隨着一聲巨響:“砰!”節日到達了高潮!所有人都將手中的火把扔到中間,地上亮起了一顆顆星星,像是不慎跌落人間的星光迴歸天際一般,與漫天繁星相融。一道道扭動的光亮中富含着強大的生命力,它不受約束盡情地扭動着身姿,釋放着自己的光和熱!每個人都盡情的歌唱舞蹈着,那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換,每一個生命都釋放着蓬勃的力量!

熾熱而磅礴,磅礴而廣闊,廣闊而又飽藴着生命的光熱,生命的熱情!這便是從那亙古時代,從那高原土地一直傳承下去的火光!

自那以後,我便再也沒有見過像那樣的火把節了,不知能否將我的思緒通過漫天繁星送往那遼遠的高原土地,讓我再次見到那生生不息的火光。

火把節作文9

  彝族的火把節

相傳很久以前,天和地是相通的,天上的神和地上的人和睦相處,經常互相往來。有一年夏天,一個名叫耿丁的天差下凡遊玩,卻和人間英雄豪星發生了矛盾,於是兩人比賽摔跤,結果耿丁被摔死了。天神大怒,放出許多蝗蟲來破壞莊稼。豪星帶領人們燃起火把,舉火燒蟲,保護了莊稼。從此每年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便成了彝族的火把節。

耶!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八月十一日的火把節了。我終於可以來參加易門縣浦貝彝鄉舉行的火把節。這一去,不僅讓我品嚐到美味的羊肉佳餚,還讓我體驗到濃厚的彝族風情,真是“一舉兩得”呀!

當我們到達場地時,正好是我特別好奇的神祕祭火典禮。祭火典禮分為三個階段:取火、迎火和送火。這些都是由大畢摩和彝鄉同胞們共同完成的。聖火是取自神祕而美麗的人間仙山——馬頭山。聖火是用傳統的鑽木取火的古老方式,這代表着彝族人民追求光明和幸福的美好心願。

轉眼,到了晚飯時間。百桌羊肉湯鍋盛情迎賓客,熱騰騰的羊肉湯、香噴噴的粉蒸肉、香醇的彝家米酒……瞧這陣勢,想不香飄十里都很難啊!這光聞着就讓人口水氾濫,心動不如行動,美食,我來了!

吃飽喝足之後,夜幕早已降臨,火把狂歡之夜開始了!

在星月的照耀下,在羣眾的歡呼聲下,在花鼓隊、嗩吶隊的簇擁下,大畢摩點燃第一堆烈火時,天空中頓時燃起耀眼的煙火。伴隨着絢爛的煙火,第二堆、第三堆熊熊焰火也相繼燃起。唱歌跳舞勒過索(好玩呢),喝酒吃肉吶基維(好吃呢)。醉美狂歡夜,激情火把節……明月升起,激情的火把燃燒起來了,熊熊烈火照徹夜,激情的熱浪一波接着一波,人們都被這火把的熱情燃燒起來了!裏三層外三層的人羣,絢爛的火把,動聽的民謠,彝家的左腳舞,滿天的絢麗煙火……不一會兒,我也被熱情好客的彝族同胞們拉入狂歡的行列中,一同跳着歡快的左腳舞。然而一波波熱浪向我湧來,那也許是火把的盛情邀請,也許是人們的激情熱浪,也許是彝家同胞的熱情好客,也許是……近四萬名羣眾圍着熊熊的火把唱歌跳舞,歌頌着美好生活,遠處頻頻綻放的焰火,把浦貝的夜晚裝飾得繽紛絢麗。這是一個民族團結、幸福美好的狂歡之夜!

這是我的假期快樂事蹟榜中的no:1,同時我也希望下一次的火把節我還能再去狂歡一日。

火把節作文10

我的家鄉普格是涼山州東南部的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縣,這裏有着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是火把節的故鄉。

火把節是祈禱幸福、祝福吉祥的節日。火把節原旨是驅蟲滅害、保佑莊稼獲得豐收。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普格彝族人民過火把節的日子。

火把節的第一天,各家各户清洗炊具,殺雞宰羊,籌辦豐盛的節日晚餐。吃晚飯前,大人們把飯盛進簸箕裏,把菜放進盤子裏,筷子與勺子放在菜上,然後一起擺放在門前。希望已過世的老人們回來吃頓飯,來看看兒孫,保佑在世的家人平平安安,健康長壽,並把家中的不吉利帶走。祭完過世的老人,全家才開始吃飯。晚飯後,老老少少都走出家門,不約而同地來到寨口,用火把燒幾堆熊熊的篝火,老的聚在一起,小的聚在一起。女孩子們手牽着手圍繞火堆念起火把祝詞。人們迎着金燦燦的火光,跳啊,笑啊!祝詞一聲高過一聲,歡樂一浪壓倒一浪,此起彼伏,在山谷中久久迴盪。

火把節的第二天,是節日的高潮。四面八方的彝族人民都聚到一個固定的場地。火把節的場地是一塊圓而平坦的草坪,外圍是濃濃密密的樹林,過節的人們坐滿了草坪四周。這天要進行鬥牛、鬥雞、賽馬、摔跤等活動。普格彝民的摔跤與人們在電視裏看到的日本相撲運動有些相似。摔在上面的不一定贏,摔在下面的不一定輸,而要看誰的`雙腳先離地,誰的雙肩先觸地。能參加火把節摔跤比賽的小夥子都是各村各寨的佼佼者。他們時而被這個抱起,時而被那個摔倒。戰敗者不氣餒,戰勝者也不驕傲。他們都冷靜地迎接新的挑戰,直至無敵手才算勝利。

火把節的第三天,是選美活動。姑娘們穿着節日的盛裝,佩戴着金銀首飾,而每人撐一把黃油布傘,相互牽着彩色三角巾,在草坪上圍成一個又一個的圓圈,跳起了優美的彝族舞,唱起了婉轉的彝族歌。五彩豔麗的裙子擺動着,旋轉着,如彩蝶展翅,似孔雀開屏,煞是迷人。姑娘們努力展示出自己的美。記者們可忙壞了,又是拍照,又是錄像。而評委們也在精心挑選着百花叢中的“牡丹花”。瞧,他們滿頭大汗,看來還真難選出來呢!傍晚,各家各户點燃火把,在家長的帶領下,在屋內、院坎中轉繞,口中念道:“燒死瘟疫,牛羊發展。”祈求六畜興旺,莊稼獲得豐收。接着,全寨各家各户把剩下的火把集中堆放於村頭牛羊出入的路口,燃起熊熊的篝火,在篝火的上面放一塊石板,每家朝石板上投小石9粒、草9根,象徵着數不清的牛羊來吃草,收不完的莊稼堆成山。

家鄉的火把節隨着歷史的演進、社會的進步,逐步發展成為集民間體育、文化活動和民風民俗展示為一體的盛大節日。而近年來,每逢火把節都有大批的外國朋友和港台同胞來普格和彝族人民共度佳節。

朋友,請來普格參加彝族的火把節,你將會看到驚心動魄的一幕又一幕……

火把節作文11

彝族的火把節是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流傳與雲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白,納西,基諾等族也過這一節日。火把節多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本詞條將從彝族火把節起源、傳説、主要的活動和意義幾個方面進行詳細的介紹。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多、最富有濃郁民族特徵的節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節多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有的學者認為此節原系彝族十月曆法的一個年節,火把節又叫星迴節,俗有“星迴於天而除夕”之説,相當於彝歷的新年。

火把節由來傳説不一。一説天神與地神鬥爭,人們用火把助地神滅蟲戰勝天神。一説出自《南詔野史》及師範《滇系》。這兩書載:南詔首領皮羅閣企圖併吞另五詔,將會五詔首領集會於松明樓而焚殺,鄧賧詔妻慈善諫夫勿往,夫不從而被殺,慈善以精明的智慧和對丈夫執着的愛戀,找到丈夫的屍體並順利安葬,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石林彝族撒尼人視火把節為紀念民眾與惡魔鬥爭勝利的節日;武定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穀穗像是火把一樣粗壯。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火把節的由來雖有多種説法,但其本源當與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關係,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驅蟲除害,保護莊稼生長。火把節在涼山彝語中稱為“都則”即“祭火”的意思;在儀式歌《祭火神》、《祭鍋莊石》中都是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績敍述。火把節的原生形態,簡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徵。在彝族地區,對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雲南瀘西縣彝族在正月七年級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婦選一塊最肥的肉扔進燃燒的火塘祈禱火神護佑平安。永仁縣彝族在同樣正月八年級或九年級奉行祭火,稱作了開“火神會”,涼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聖之地,嚴禁觸踏和跨越。 到了節日,各族男女青年點燃松木製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或進行集會,唱歌跳舞,或賽馬、鬥牛、摔跤。近代,人們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萬歲。

啊!彝族的火把節真是好啊,我愛彝族的火把節。

火把節作文12

今年暑假,我們一家到了月城——西昌哥哥家避暑。西昌冬暖夏涼,四季如春,十分涼爽。

通過幾個小時的時間,終於來到了西昌。一下車,便看見哥哥已經來接我們了。

一路上,我看見滿街的彝族人,穿着豔麗多彩的彝族服裝,帶着五顏六色的頭飾,老的、年輕的彝族人都有。

我向哥哥打聽了一下,聽説8月12日是農曆六月二十五,是彝族的火把節,我興奮得跳了起來。而關於火把節,還有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呢——很久很久以 前,大姚縣趙家店紅山腳下彝族寨子有個聰明美麗、賢惠善良的姑娘諾娜與打苴基地方英俊勇敢的小夥子阿查傾心相愛着。這一年,陰險狠毒的魔哈想讓諾娜成為自 己的妾。而阿查卻戰勝了魔哈,而阿查不幸墜落深淵,後經眾鄉親搭救才脱險。諾娜為了尋找阿查,因氣力耗盡累死在了懸崖之下。阿查發現了諾娜的身影,最後與 鄉親們用火把把魔哈燒死了,替諾娜報了仇,為鄉親解了恨。

火把節終於來了,哥哥帶我們來到了楚雄彝區一個農家樂去玩。這是一座兩層樓的小院,屋檐掛着一個個金黃色的包穀,牆上則掛着牛角裝飾,牛角上有三種 顏色:紅、黃、黑。紅色代表着太陽,黃色代表着豐收,黑色代表的而是那肥襖的土地。漂亮的漆餐具是用索瑪花木製成的,十分鮮豔的顏色,讓人眼前一亮。

中午,桌上擺滿了豐盛的午餐:坨坨肉、苦蕎並、蒸土豆、彝家燒烤、酸菜雞湯…我喝了一小口雞湯,慢慢的品味着,不住發出嘖嘖的讚歎聲。下午,哥哥又 帶我們去看了鬥牛比賽。一進場,便看見了一頭黃牛與一頭黑牛站在兩方,並用眼睛與對方對眼,過了一小會兒,黃牛與黑牛開始爭鬥了起來。黃牛用尖尖的長角頂 向黑牛的頭,只見黑牛用尖角與黃牛的長角相互對持着,忽然,黑牛把頭一偏,黃牛一個不小心便向前衝了去,最後黑牛獲勝了。

夜幕降臨了,到處都亮起了火把,一閃一閃的,特別像黑夜中點綴的一顆顆寶石,十分絢麗多彩。我們買了幾把火把,打着火把往大場壩走去。到了大場壩, 才發現這裏可真謂是人山人海,都舉着火把朝大場壩走來,有些人排成龍的形狀,舉着火把,那條龍可真是栩栩如生。我也不禁想起了我們是龍的傳人,中國就是一 條龍。

大場壩中央有幾個火壇,人們圍着轉圈,最後把火把扔進了火壇裏,看着燃燒的火把,也亮起了我們心中的希望之光,火光熊熊,映紅了半邊的天空。一羣彝族人圍着篝火唱歌跳舞,我們也加入了進去,一起跳起了左腳舞,唱起了民族歌。我的心也歡呼了起來:我們是最棒的!

我們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歡呼着!

火把節作文13

每年的六月二十四日起,納西人按古規一連要過三天的火把節,點三個晚上的火把。每天門前要點一支柱子般又粗又大的大火把,寨子裏的青年們個個拿着又細又長的小火把,沿着田埂、山路,邊走邊唱,直到深夜。火把燃得越旺,就越吉利,人們越高興。

大家這一個隆重的節日是怎麼來的呢?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皇大帝怕地上的晦氣衝上來,下令把天門長閉不開。可是不久,十八層天遊膩了,仙境看煩了。一天他實在憋不住了,下旨打開天門,想看看人間的景緻到底如何。天門一開,春風習習,只見人間綠水青山,百花爭奇鬥豔,玉皇大帝看得心馳神往,煩惱頓消。

玉皇大帝把人間看了個夠,又轉身看看天宮,頓時氣得吹鬍子瞪眼睛:“怎麼我的天宮竟然比不上凡間了,這還得了?”邊説便下旨,叫紅面天神把人間統統燒光。

掌火的紅面天神領旨後,騰雲駕霧來到凡間。他並沒有馬上放火,先巡視一番,看到凡間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和天宮的生活沒法比。掌火天神愛上了凡間,他不忍心燒燬這美麗的人間,不忍心摧殘善良的百姓。雖然,他知道違反玉皇大帝的旨意定有殺身之禍,但他要避惡行善,寧可犧牲自己,也不能執行玉皇大帝的旨意。主意一定,他便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撒謊道:“人間已經燒成灰燼。”玉皇大帝聽了非常高興:“哈哈,現在我的天宮遠勝人間了。”

隔了好久,玉皇大帝又覺得厭煩起來,他想看看被燒燬的人間。他又在仙姬們的陪伴下來到天門前,可是一看,他幾乎要發瘋了。人間不但沒有被燒燬,反而更加繁榮昌盛,幸福美滿了。他知道紅面天神違背了旨意,一怒之下,叫左右諸神把掌火天神捆了起來,推出去處死他。

掌火天神被殺時,一滴血濺出天門,落到大地上,滴在雪山腳下村寨旁邊的一座廟裏。有個和尚看見了這滴血,就小心地用紅布把它包了起來,擱在殿裏。

六月二十四日那天傍晚,人們剛從田裏收工回來,突然從廟裏跑出一個小娃娃,攔住人們哭訴道:“專橫殘暴的玉皇大帝嫉妒人間的美好,今晚要派天兵天將下來燒燬凡間。你們趕快在門前點起火把,一連點三個晚上,點得越旺越好。這樣用假火瞞過玉皇大帝,他和天兵天將們看見人間已經在燒了,就不會在下凡來搗亂了。”

這個小娃娃就是掌火天神的心血變成的。善良的人們相信了他的話,就按照他的方法,紛紛點起火把,男女老少都舞起火把,一連三天三夜,火光沖天。玉皇大帝看了三個晚上,看到人間一片火海,才放心的迴天宮去了。

人們終於躲過了一場劫難。人們為了紀念這件事,表示對掌火天神的敬意,每到六月二十四日就要扎火把,點火把。久而久之,就成了現在的火把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