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中春節作文集錦九篇

來源:文萃谷 1.51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春節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高中春節作文集錦九篇

高中春節作文 篇1

春聯,起源於桃符。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説,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説:“春聯者,即桃符也。”

五代時,西蜀的宮廷裏,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據《宋史·蜀世家》説: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

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明代《簪雲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幅帝微行時出現。”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城,觀賞笑樂,他還親自題春聯。他經過一户人家,見門上不曾貼春聯,便去詢問,知道這是一家閹豬的,還未請人寫。朱元璋就特地為那閹豬人寫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聯意貼切、幽默。經明太祖這一提倡,此後春聯便沿習成為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高中春節作文 篇2

每當我看到人們過春節那喜洋洋的照片和節目時,我都會不由自主的想起今年初五我乾的一件“傻事”。

初五也叫“破五”,就是送年的意思,傳統的送年也要吃餃子,而且餃子裏還要包上錢、棗、糖,每樣包上6個。意思是:如果吃到帶錢的餃子,這一年就會發財,如果吃到帶棗的餃子,這一年就會好運早來;如果吃到帶糖的餃子,這一年就會過的“甜甜蜜蜜”一家人就會和和睦睦。6是吉祥的數字。雖然這只是人們對新年的期望,但我們家還是繼承了這種傳統。

初五晚上,我們吃餃子送年。爸爸在吃第一個餃子時,只聽見“咯噔”一聲,第一個錢被爸爸吃着了,他露出了的意地笑容。這時,媽媽也學着爸爸的樣子説:“你猜這個餃子裏有沒有東西?”我想:媽媽一向愛開玩笑。自信地説:“沒有!”結果第一塊糖又被媽媽吃着了。現在就我還沒有吃着東西呢!我非常着急。最後,我吃了20個餃子,只吃出了3塊糖,媽媽吃了25個餃子,吃了4個錢,2塊糖,爸爸吃了30個餃子,吃出了2個錢,1塊糖和3個棗,現在只剩下了10個餃子,我不甘心落後想:這10個餃子裏肯定有3個棗,雖然,我已經吃的很飽了,但還是抵不住棗餃子的誘惑。我揉了揉肚子,不由自主的又吃了兩個餃子,可還是沒有吃到棗餃子。我看了看一向爭強好勝的爸爸和媽媽,他們悠閒的吃着別的菜,好像並不在乎我是否把剩下的3個棗吃出來。我不管那麼多,又吃了5個餃子,還是沒有吃到棗餃子。我開始懷疑他們是不是已經把剩下的3個棗吃出來了?我看了看他們的“戰利品”沒有多呀?就在這時他們不約而同的來夾這3個餃子,我看了他們的動作,想:這最後的3個棗,一定就在這三個餃子裏!我連忙拿起筷子夾起這三個餃子就往嘴裏送,一咬,怎麼一個棗也沒有。這時,爸爸笑着説:“廚房裏還有一盤餃子沒煮。”我跑到廚房一看,果然還有一盤餃子沒煮呢,我後悔不已。恰好這3個棗就是不在這10個餃子裏。

每當我想起這件事,我就會時刻提醒自己,無論幹什麼事都要考慮周到,不要盲目行事。

高中春節作文 篇3

歡歡喜喜過春節,五湖四海都來聚。今天雞鴨明天魚,好吃好玩盡歡樂。

我認為一年中,只有春節是最棒的節日,因為在春節這段時間,我的嘴就會不斷的享受、品嚐一年中最美的食物。我這篇文章,就要圍繞着一個字一個主題來寫——“吃”!

春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在新年裏我們會吃到很多很多好吃的食物,這些食物五花八門,多姿多樣,天南地北什麼都有,什麼海里遊的啊,天上飛的啊,地下的啊,家裏放養的啊等等等等,只要是能吃的,在春節裏,就難逃被嘴吞食的厄運。然而要想吃的好,那麼做飯大廚的手藝就要精,也就是説做飯人的手藝才是最主要的。

今年的春節裏,我吃到了好多新鮮的、可口的、美味的食物,讓我現在想起來還直淌哈喇子呢。

昨天吃飯的時候,大姑父做了炸雞。在超市買的炸雞粉配料,大姑父先把雞翅、雞腿用鹽、味精、葱花放到一起味一下,然後把炸雞粉裹到雞翅、雞腿上,用鍋一炸——哇!又香、又脆、又酥簡直是人間極品啊!真是香噴噴,脆酥酥好吃看得見啊。一盤子的雞翅、雞腿都被我們瞬間消滅掉了!大姑夫還做了一道也是用炸雞粉做的菜——用小一點的生菜里加一些火腿啊沙拉啊什麼的,然後捲起來,用牙籤一串一別,再在生菜外面裹上一層炸雞粉,用鍋一炸——外焦裏嫩,別提有多香了!真是讓人想想就流口水啊!

記得大姑和大姑父來奶奶家,帶來了許多好吃的。但是其中有一樣我不喜歡——傳説中臭名鼎鼎的“臭豆腐”。不知道為什麼我那麼討厭吃臭豆腐,偏偏老爸大姑父他們還喜歡吃那綠了吧唧的臭豆腐。他們吃就吃了唄,我不吃不就得了,可是臭豆腐那玩意兒的味道很大,一打開那瓶臭豆腐,滿屋都是那怪怪的味道,我唔着鼻子都想嘔吐了。吃飯的時候,他們都讓我嚐嚐臭豆腐。因為我以前討厭這個(現在也討厭),所以從來沒有嘗過。但是不知為什麼,我卻被他們給説動了。就大膽的嚐了一口!味道好極了!一點也不好吃,味道怪怪的,就因為這一口臭豆腐,我還難受了一下午呢,這真是滿口餘香啊……不過也好,什麼東西都應該嘗一嘗。只有嚐了,才能判斷出好吃不好吃,才能知道合不合自己的口味,不是嗎?

對這種長的和腐乳差不多的臭豆腐我認為是可以品嚐的,是可以去嘗試一下好不好吃的。但是有些東西我是永遠都不會嘗的。比如説醉蝦,那活蹦亂跳的蝦怎麼也無法讓我放到嘴裏;再比如説幹鍋牛蛙、田雞,那鼓着大眼睛的東西太嚇人了,平時就害怕那些東西,又怎麼能吃進肚子裏呢;再再比如説炸飛蛾,想想都恐怖怎麼能夠放到嘴裏去品嚐呢?還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哈……

吃在春節,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我們可以大吃特吃,但是,要記住一點哦,品嚐那些美食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不要把那些相剋的實物混在一起吃噢,比如説,吃羊肉時儘量不喝啤酒,還不能和醋混在一起,吃海鮮時也儘量避免喝啤酒,總之還有很多很多不能相互攙在一起吃的食物,如果不幸你吃着了,呵呵那麼只有一個辦法了,那就是去醫院陪弔針過年了。

吃在春節,就説到這裏啦,我這裏還有個温馨小提示:美食雖好,可不要吃太多哦!美酒雖好,但不要貪杯噢!

高中春節作文 篇4

春節是我國各民族的傳統文化,在除夕那天,是我最開心的一天。上午我們打掃房間,變得乾淨整潔,貼倒福、貼春聯;中午,我們將要把雞肉魚肉等食物上供給財神爺;下午,大人們拌餡子包餃子,我們則在一邊玩耍,放鞭炮。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天空逐漸拉下黑幕,除夕夜即將開始。當我們坐上餐椅,看到是滿桌子豐盛晚餐,飲食,可謂是春節的一個重要項目,也叫做年夜飯。一般情況下,餐桌上有魚(年年有餘),有雞(吉祥如意),有甜食(甜甜蜜蜜)等。一家人融洽的看着春晚,合合美美,期待已久的餃子就出鍋了。一年,就在這一片嬉笑中度過了,明年,我又長了一歲。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我們辭舊迎新的一種方式。小一輩的人給老一輩的人拜年,同時也會收到壓歲錢,這也是我們小孩最高興的事,只要有心,拜年不怕晚。慢慢的,我們又迎來了元宵節。這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圓節,在這一天,我們會看花燈、猜燈謎,還有放燈的習俗,在許願燈上寫上自己的願望,將它放飛。除了玩,我們還會吃元宵,元宵即"湯圓"以白糖、芝麻、豆沙、、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有團圓美滿之意。

春節是我們中國人的重要節日,正像宋代詩人王安石寫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高中春節作文 篇5

紅梅迎雪放,玉兔踏春來。隨着春節的臨近,“如何過春節”再度成為時尚的話題,如何將兔年的春節過得有意義呢?往年,我們家過春節,大年三十都會吃團圓飯,晚飯後收看春節聯歡晚會。之後,走親訪友,大家在一起互相拜拜年,給對方送上一份美好的祝福。

但是對於20xx年的春節,我們家不打算這樣過,而是準備去道教聖地武當山旅遊。武當山吸引我們的不僅是它濃郁的歷史文化底藴,還有優美迷人的自然風光,尤其是實現我看雪的夙願。此外,旅遊還可以放鬆身心,增進身體健康,不失為一種健康的過春節方式。

大年七年級“低碳”出行

前往武當山,我們準備經武漢中轉。去武漢,可乘飛機,坐高鐵,也可以坐火車。我們幾經商討最後選擇了坐低碳的火車。大年三十晚上,我們一家三口如期坐上了開往武漢的火車。當時,我非常興奮,彷彿已經看到了風光旖旎的武當山。第二天上午7點鐘,我們到達武昌車站,再轉乘去武當山的火車。在去武當的列車上,由於我們沒訂着卧鋪或座位票,父親不由得唸叨起他那“低碳等於不便”的歪經來。我勸父親説:“現在社會都提倡低碳出行,我們當然也要為地球出一份力。”我在母親的協助下,讓父親閉上了嘴,後來心甘情願的當起了“挑夫”來。經過一路顛簸,下午4點,我們終於到達了武當山。

大年八年級到達“金頂”

武當山風景區位於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內,又名太和山、玄嶽山,是我國的道教聖地。以其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規模宏大的古建族羣、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博大精深的武當武術著稱於世,素有“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之譽。1994年被列入世界風景文化遺產。

上武當山的路一共有兩條,在風景區門口乘遊覽車上山,到達“老君堂”後分開左、右兩條線路繼續上山。左邊一條是風景點較少的路線,過“八仙觀”到達汽車終點站“中觀”景區,再乘纜車可到達“金頂”。右邊一條是風景點較多的路線,乘車可過“太子坡”、“紫霄宮”等多處風景點,到達汽車終點站“南巖”後,再步行上山約4.5公里就可到達“金頂”。

我們決定先走右線。在“南巖”車站下車時,順着指示牌向右望去,只見右前方山脈左轉半山腰處,一羣古老滄桑的琉璃瓦建築羣,像一顆金色珍珠,深深鑲嵌在淺灰色的懸崖中,這就是的“南巖宮”。當我正沉浸在武當山的優美風景中時,突然發現父親已走出很遠,“爸爸,等等我!”我趕忙追了上去。

在通往南巖宮的路上,我發現我們的腳下處處都是懸崖峭壁,高深險幽、神祕空靈。許多藏在深山中的宮殿,與山完美的融合到一起。

到了“南巖宮”,首先進入我們視野的是兩座宏偉的碑亭,碑亭後方是玄帝殿。南巖宮位於山腰,由財神廟、威烈觀、太子巖、飛昇巖、太常觀、雷神洞、烏鴉嶺、榔梅祠、小武當等景點組成。步移景易,變化莫測。現存元代建的石殿、明代間的南天門、碑亭等遺蹟。唐宋以來就有道人在此修煉。元代在此建有道觀,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在此營建殿宇640餘間,清末被毀。現僅存元代建的石殿、明代建的南天門、碑亭、兩儀殿等建築及元君殿、南薰殿、圓光殿等遺蹟。

南巖宮東南方2.7公里的半山腰處,有一座香煙繚繞的古建築羣,那就是“朝天宮”。順着朝天宮再往上,還有一段1.8公里上山台階路,直通金殿(頂)。當我們走到一半時,父親已經累得氣喘吁吁,我説:“爸爸,要不你別上去了?。”但是父親堅定地説:“我們這次來武當山,就是為了登上金頂,現在金頂就在前方,怎麼可以途中放棄呢?”於是,我們繼續登山。經過近四個小時的艱難攀爬,我們終於到達了金頂。金頂,又稱金殿,建於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在天柱峯頂端。金殿為銅鑄鎏金,仿木構建築,花崗石殿基,繞以石雕欄杆,莊嚴凝重,光芒奪目。內奉真武祖師像,側立金童、玉女和水、火二將。店內神像及陳設均為銅鑄,為我國鑄銅工藝之珍品。站在金頂上,聆聽寺內的誦經聲,與遠處的大自然融為一體,靜謐而和諧,令人頓覺“天人合一”。在金頂遠眺四方,可謂“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晨觀日出,晚看雲海,其樂無窮,遺憾的是,因為時間關係,我們沒有辦法觀看武當日出、日落了。

參觀完金頂後,我們又坐纜車從左邊那條路下到了瓊台,再轉車去右邊那條路的太子坡。起初,我們由於路程走錯的原因,耽誤了許多時間,到了這個時候,太陽都快要下山了,母親十分焦急。她説:“現在都已經這麼晚了,我們還是馬上下山找吃飯的地方。”我和父親不同意,父親説:“太子坡是真武大帝成仙之前幼年讀書的地方,應該讓兒子去看看。”我也同意父親的這個説法。最後,經過協商決定,母親在太子坡下面休息,我和父親拖着疲憊的雙腿往上走。

高中春節作文 篇6

春天到了,意味着春節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的一年又開始了。春節到來之際,家家户户載歌載舞,迎接這個一年一度的美好節日。

春節,是農曆正月七年級,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七年級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七年級,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內容:春節習俗春節是我國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小年——臘月二十三

我們北方的“年”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小年的前幾天,家家打掃房屋,意為不讓灶

王爺把土帶走。據《拾遺記》記載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時它漢先民驅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後“塵”與“陳”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北方人以臘月二十三為小年,稱“掃房”;掃年,即掃塵,實際上就是大搞家庭環境衞

生。南方人以臘月二十四為小年,稱“撣塵”。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乾淨徹底的衞生大掃除。小年也叫祭灶節。祭灶,即祭送灶神昇天,據民間傳説,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廚灶中間,記錄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接玉皇——臘月二十五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趕亂歲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

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亂歲是民眾為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閒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説,這是一個好時機。因此,人們根據現實生活需要,發明了這一特殊的時間民俗。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窗花和各種神碼。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

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厭服邪氣者也。”到了五代時,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後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於桃符上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便成為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幅“春聯”後來,隨着造紙術的問世,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事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誌,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

早晨請祖。據漢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記載:“正月之朔是為正月,躬率妻孥,潔祀祖禰。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室家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於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酒於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這説明,早在漢代我國的祭祖活動就已經是春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了。

大年三十是“除夕”

指中國及其他漢文化圈地區的農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這一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大年七年級,開門炮仗。

大年七年級早晨,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每户人家都要起來。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紅爆竹,即做爆竹的紙必須是紅色的,保證爆炸以後紅的紙屑能夠遍地鋪滿,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象徵新年的日子紅紅火火。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這時滿院瑞氣,喜氣洋洋。這就是“開門爆竹”一説。而且,滿院的爆竹碎紅是不能掃的。俗傳正月七年級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如果非要掃地不可,必須從屋子周圍掃到中央,這稱為“聚財掃”,據説這樣可以聚集財氣。同時,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現在許多地方還保存着一習俗,大年夜掃除乾淨,年七年級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正月十五——元宵節

這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

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説,正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着重要的推動意義。

結尾:春節的意義

我國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

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高中春節作文 篇7

藉助移動互聯網的勃興,馬年春節最大的亮點是網上搶紅包。

非常巧合,最大的贏家屬於一個姓馬的人。

他叫馬化騰。在他榮膺中國首富稱號不久,便雙喜臨門。春節期間,他執掌的騰訊市值首破萬億港元成為行業頭條。

馬化騰似乎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情。

他的成功背後是日漸式微的傳統年俗:春晚藉助馮小剛也不過最終慘淡收官,爆竹更是在公眾環保意識上升的今天跌入低谷。公眾亟需一個新年俗來填補空白。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報告顯示,截至20xx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六億一千八百萬,其中,手機網民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規模達到五億,年增長率為19.1%,手機繼續保持第一大上網終端的地位。

網上搶紅包以其快速、新鮮、刺激的玩法吸引了萬千公眾的瘋狂加入。

據騰訊提供的最新數據,從除夕開始,截至大年七年級16時,參與搶微信紅包的用户超過五百萬,總計搶紅包七千五百萬次以上。領取到的紅包總計超過兩千萬個,平均每分鐘領取的紅包達到九千四百一十二個。

除了移動互聯網商業巨頭的掘金暗戰,如此眾多的國人瘋狂捲入耐人尋味。

網絡搶紅包更多的是微信朋友圈中熟人互相發,交情之上,更有金錢。數額雖説沒有硬性規定,但多多益善,且往往秉承禮尚往來的規則,比如你只忙着搶而不發,則會淪為眾矢之的,會落下阿巴貢、葛朗台、波留希金之類的外號,多數情況下,一片哄搶之中,彼此聯絡了感情,從陌生走向熟悉,從熟悉走向親近。

也不乏唯利是圖者。在節前網上瘋傳中國首善陳光標除夕要在微信上派發兩千萬元紅包後,便有人冒充標哥被很多羣邀請加入,狂搶紅包就是不發,結果被舉報到公安,被定性為詐騙。

當下中國貧富分化嚴重,微信羣宛如小社會,紅包發放數目往往與社會中的地位尤其是財富擁有量成正比,土豪反哺窮人之舉頻頻上演,但如果較勁,便有互相攀比炫富之嫌,不乏除夕夜一擲千金、事後懊悔之人。

春節的前奏,是當今世界最大的人口遷徙,三十六億人次的舟車勞頓,相當於整個歐洲人民搬七次家。多麼艱辛,多麼不易。

可歎一些年輕人,好不容易回到家中,卻無暇與老人交流,整日抱着個手機瘋搶紅包,真是相見不如懷念。

所謂團圓,是彼此有體温有表情地在一起,而不是繼續沉湎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忘記咫尺之外有老人盼了一年才相聚的殷切眼神。

如果非要給親朋發一個紅包,也當是親情的紅包,友愛的紅包。

如果非要給生人發一個紅包,也當是真誠的紅包,祝福的紅包。

從本質上説,網絡紅包是金錢遇到移動互聯網的熱戀,是一場物質主義的節日狂歡,無人勝出,除了微信。

搶紅包,搶出了“年味”還是“醋味”?

正方

李冰潔:“搶紅包”是不可阻擋的“時代年味”

今年春節過年最大的娛樂項目是什麼?也許有的人迴應説“搶紅包”。是的,“搶紅包”是今年春節的一景,這也是今年春節的新氣象。

“搶紅包”是一種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刷新、升級,乃至顛覆了傳統的“紅包文化”,身在兩地的人,即使遠隔千里,也可以互發“紅包”。在“搶紅包大戰”中,大家就是圖一樂。

然而,關於“搶紅包”的質疑聲音也一直未斷,比如有人説“搶紅包”冷了親情,有人説“搶紅包”玩物喪志,有人説“搶紅包”者已經“走火入魔”。

種種質疑聲音的出現或許不可避免,但我們不必彷徨和焦慮,應該以積極樂觀的眼光看待這種新氣象。時代在發展,當然年俗文化也在發展。當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在“數字時代”中開闢和尋求過年樂子,或者有意無意地加入了對“數字年味”的創意和發展行列。他們都給過年文化增添了“新鮮血液”。

新的時代,過年文化也需要發展變化,要與時俱進,而“搶紅包”正是過年的新載體,是新的年味。

反方

斯涵涵:莫讓紅包搶走了我們的時間和親情

搶紅包的火熱,以致很多人成了專職的“搶手”,一個個都搶得手發酸。但當越來越多的人們因忙於搶紅包而忽略身邊親人時,世上最遙遠的距離就變成了“我看着你,你卻在搶紅包”。

春節家人歡聚一堂、其樂融融的温馨時刻被紅包搶走,讓有的人不能容忍。比如某男子看不慣妻子瘋狂搶紅包,“你到底要搶多少錢,我一次性付給你。”

更多的人還是顯得無可奈何,最終選擇“妥協”。

微信紅包是互聯網應用技術和傳統習俗的巧妙結合,強化了網絡空間的交往,增進了感情交流的互動方式。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微信紅包也不例外。若不分場合不分地點搶紅包,搶紅包從閒暇消遣的“好玩”“雅趣“,演變為春節假期的'“家庭大戰”,甚至因此食不下咽,夜不能寐、冷落家人,疏遠情感,實在是捨本逐末。

痴迷於某種事物而不能自持,異變為成癮的思維與行為定式,無異於一種心理疾病。高速發展的互聯網科技正在不斷改變人類的生活,但人類有着強烈的社會屬性,當我們對搶紅包趨之若鶩,難得的春節長假裏,只見網絡紅包不見身邊親人,不妨捫心自問,到底是我們在搶紅包,還是紅包在搶我們?

我們向來注重禮節,人情來往、待人接物中關注對方,應答得體是一種禮節,也是一種親近感情的別樣表達,而一門心思就想搶紅包,心不在焉,由此怠慢了別人,也顯得非常不禮貌,不文明。

為搶紅包夫妻反目雖是一個個案,但這個特殊的事例,向人們發出警示:為搶紅包冷落家人、淡薄親情是買櫝還珠。正確對待數字通訊化時代的網絡新事物,珍惜親人相聚時的美好時光,用親切的交談和笑容維繫美好的情感,當真誠交流和微信紅包相輔相成,人間的親情日漸緊密而不被紅包稀釋,主次分明而不是本末倒置,才能消弭親情的距離,感受新春的温暖和力量。

莫讓搶紅包蓋過親情"主題歌"這個春節長假,手機上搶紅包的火爆程度令很多人開了眼界。家人團圓、親友聚會等場合,總有人低着頭緊握手機、緊盯屏幕,頻頻滑動指尖搶紅包。毫不誇張地説,搶紅包着實成為羊年新春的一道全新風景。

新春佳節是家人團聚、共敍親情的時刻,向親友派發紅包是傳遞祝福與關愛的民俗傳統。移動互聯網迅速發展,讓搶紅包從線下走到線上,一些遠隔千里的好友也能穿越時空為彼此送達一份心意,一些電商巨頭也藉機為觀眾奉上“紅包大禮”,給人們的假期增添了不少歡樂。

但是,凡事過猶不及。不少人發現,搶紅包正從消遣的“伴奏曲”演變為春節長假的“主題歌”。遊子千里歸家,依舊沒有跳出方寸屏幕,抱着手機搶得不亦樂乎,把滿懷期待的父母晾在一邊;老同學的微信羣裏,舊友説話無人應答,丟個紅包立刻“炸鍋”;有的微信羣玩紅包接龍,“你方發罷我登場”,不分晝夜搶得昏天黑地。更有甚者,洗漱、做飯、開車等紅燈時都有人緊盯屏幕,生怕錯過紅包。

難怪有人驚呼,搶紅包正在毀掉春節。無論多麼搶眼的“紅包”,也難以換來親人温馨的笑臉。試想這個假期,一些人為搶紅包甚至沒有看上完整的節目,沒有和親人説上幾句稱心的話語,沒有來得及和爸媽嘮嘮知心嗑。這樣的春節過法,未免本末倒置,得不償失。

搶紅包、刷微信不應成為生活的主題。春節長假過半,不少人又得準備踏上歸程。趁着長假的尾巴,請放下手機,給父母妻兒一個微笑和擁抱,重新唱響親情的春節“主題歌”吧。

高中春節作文 篇8

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節日,最有趣的就是春節。

按照家鄉的習俗,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這天被家鄉人稱為小年,從這天起人們就開始辦年貨了,有一首歌謠這樣説到: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二十六燉年肉, 二十七宰雞趕大集,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也就是説新年從臘月二十三拉開帷幕,一直到三十人們都在準備過年。

到了大年三十,上午,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門都貼上了對聯。下午一點左右,大街上幾乎看不見一個人,家家户户都在吃團圓飯。在這一天,出門在外上學的打工的都要趕回家裏團聚,暢談一年的收穫。到了晚上,人們又開始包餃子了,一邊看中央電視台的春節□,一邊包餃子,餃子餡代表錢,餃子皮代表衣服,每一樣都剩一點,預示着來年有花不完的錢,年年有餘。吃年夜飯也是有講究的,伴着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從今年一直吃到明年,表示年年富足。

大年七年級,人們便開始走親訪友,互相拜年,小孩子最開心了,因為會收到壓歲錢。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白天是一年一度的秧歌大會,晚上就在廣場放煙花,處處張燈結綵,燈火通明,一派絢麗多彩的景象。

過了正月十六,直到二月二,人們才從新年的氣氛中走出來,春節正式結束,農忙拉開序幕。一年之計在於春,新的一年開始了。

高中春節作文 篇9

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日——春節,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忙忙碌碌……

正月七年級,又是一個快樂的日子。

以往我都是起的最晚的人,可今天我爭了個第一,因為極想聞聞那香氣撲鼻的爆竹煙味兒。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聲音真大,四處飛濺,彷彿要把每一個祝福送到千家萬户。一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裏啪啦的,熱鬧非凡。我來到爸爸媽媽的房間,在鞭炮聲中,開始了傳統的拜年儀式。我對父母説着一些吉祥話兒,爸媽就拿出壓歲錢,讓我高高興興,大家今年都能夠吉祥如意,招財進寶。

在鞭炮聲過後,就開始吃早餐了。吃過飯後,我出去玩,在街上點燃的爆竹在地上開出了美麗的花,漂亮極了。我看着甭提多高興了。今天的小鳥也出來湊熱鬧,大概它們心裏也很高興吧。

在街上,我看見有人在賣玩具,有人在賣小吃、點心、水果,各種各樣的都有,各種各樣的貨物樣樣俱全,琳琅滿目,人們恐怕想買什麼都難選擇!顧客大多數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數麻辣攤的生意最好。“我要一串年糕!”一個胖孩子叫道。

再去別的地方瞧瞧,在一家文具店攤前,我又停下了腳步。那裏有各種玩具:飛機模型、望遠鏡、電動汽車……盡是一些玩的東西。我發現最受歡迎的就是玩具。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親訪友拜新年了,這無疑也就是一件高興的事。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品嚐着美酒佳餚,談着一些開心的話兒。而最高興的則是我們,只要嘴巴甜一點,多説些祝福的話兒,那可就大賺一筆了!

人們一直玩到深夜,嘴裏啃着美味水果,手裏燃放鞭炮煙花,載歌載舞,忘情地玩個痛快!

真心希望全國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裏快快樂樂,沒有煩惱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