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古詩的作文合集5篇

來源:文萃谷 7.35K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後仍按古式創作的詩。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古詩的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熱門】古詩的作文合集5篇

古詩的作文 篇1

古詩短小精悍,卻藏不住季節的美麗。

古詩裏的春美在細微小景,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西塞山前,只見白鷺高飛。桃花飄落到緩緩流動的小溪上,水裏的鱖魚又鮮又肥,好不生機勃勃。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兩隻黃鸝在碧綠的柳樹上啼叫高鳴,一行行白鷺直衝青天,好像上場殺敵的將士們奮勇往前,舍小家為大家。

古詩裏的春美在動靜交融。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春天的生命力無比旺盛,無論什麼也阻擋不了,天高任鳥飛,紅杏也從牆邊探出頭來,綻放着自己奪目的光彩。

古詩裏的冬又有另一番情真意切的畫面。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在風雪中送別朋友,告訴他不要為自己的前途犯愁,天下有誰不認識他呢?這是朋友的安慰,更是寒冬中的一份温暖。

古詩裏的冬更藏着一顆愛國之心。唐代詩人盧綸所言,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只見那戍守邊疆的戰士,在大雪紛飛的寒冬追逐單于,捨身忘死,只為履行保家衞國的使命。

走過春,走過冬,古詩的魅力依舊,讓我深深陶醉。

古詩的作文 篇2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每當聽到古詩佳句,我就會沉浸在那雅文雅句之中。

我曾讀過數百首古詩,也品味了許多詩句。要説百裏挑一,我還是喜歡《梅》這首古詩。

這首詩的作者是王安石,王安石是宋代著名詩人,曾譜寫許多詩章,但《梅》這首詩所要表達的情感與其它詩各不相同。全詩以寫景方式作詩,以寒霜冰雪為背景,突出了梅花“凌寒獨自開”的頑強性格。全詩為五言絕句,共四句:“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全詩主以梅花為主線,以雪為暗線,不單單寫梅的頑強性格,還在告訴人們,做人要頑強,即使遇到再大的'挫折與失敗,也要去克服。一個“獨”字寫出在萬物凋零的時候,梅花兒卻獨自釋放。“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寫出了“梅花”不張揚的性格,“暗香”一詞突出梅花戰嚴寒、冒風雪為人類釋放花香卻不要求回報,這就是梅的性格。

謝謝您,王安石。您用短短二十字,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梅》,你那頑強的性格與無私奉獻的精神令我永遠敬佩。

古詩的作文 篇3

自古以來,離愁便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宏兒,關於離愁的詩更是數不勝數,離鄉之情,別友之情溢滿了文化史。

身處導地,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靜夜思》中寫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色淒涼,作者獨自一人身處異鄉,望着那輪皎潔的明月,思鄉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想起自己在故鄉的一切,不禁感到無盡的酸楚,只能對月空吟,留下這千古傳頌的名句。

背井離鄉,李月也曾吟誦:“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把自己對家鄉的依戀轉化為家鄉水對自己的萬里送別,構思何其巧妙,感情何其強烈,從而留下這傳傾千古的名句。

與多年好友相別,王勃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吟道:“海內存知已,天涯苦比鄰”。與好友相交多年,而今日一別,卻不知何日才能再會,自然心生不捨,但詩人卻以樂觀的態度,拋開惜別之情,揮毫寫下這千古流傳的送別佳句。

面對離別,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真情吐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以敍關述的口吻,傳情的動作表達真摯的惜別之情,在青春河畔,折柳相送,輕吟出這流傳千古的佳句。

喜歡讀古詩,體味古詩中的離情別緒,我彷彿經歷了一次旅遊,沉醉其中,甚至讓我不想醒來。

古詩的作文 篇4

由華語網會員上傳,作者是邱大林,經審核為原創首發作品,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請勿收錄。

詩和散文、小説、戲劇並稱四大文學樣式,它不同於其他三種文學形式,它以自己獨特的精彩存於世間。

古詩有“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樂趣,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感,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意境,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神奇。更有那豪邁的情懷。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何等豪情,何等胸懷?這才是看透了戰場,看透了人生。才能一醉,一笑而過。“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的牽黃,擎蒼,即使稍老了些,卻也不肯服輸,仍然親射虎,看孫郞。這又是何等的豪邁啊?

辛棄疾,“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他彷彿馳騁在戰場上。“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豪放的情懷中透着悲壯,透着辛酸,透着無奈,然而卻不失那濃濃的愛國豪情。

那些傳世佳作,無不看透了世間的繁華,戰場的廝殺,最終只能“可憐白髮生!”“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而無數婉約詞人只是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才有了愁緒。可辛棄疾、蘇軾、王翰……這些詩人卻將一腔的情懷看淡,世間浮沉,官場爭奪,戰場廝殺,甚至愛恨情愁,只留下豪邁的胸懷,所以才有這樣豪情無數的作品。也讓人走出沉淪,走向新的廣闊天地。

詩中有豪放,我喜歡豪放。

古詩的作文 篇5

初秋,我與他們相遇在一個叫"草原"的山林中。

他看上去滿臉憔悴,無比清瘦,像一個混得不太好的中國人——淡竹。

稻子是名牌大學新生班的學生,銀杏是藍天的恰恰舞伴,梧桐是個老實人,他沉浸、生活在年代久遠的優越感裏。所有的蔓都貪婪地向上鑽,樂觀向上攀爬。

在我認為,幾乎所有的植物,都攢足了勁兒,一齊喊:我要生存!我要開花!我要結果!可是淡竹卻與這些植物不一樣,他生來就知道堅持不懈,知難而進,樂觀向上,不斷拔節。他的節生來就是直的,他不能彎腰。他的心生來就是空的。他不願費盡心機。

那一節節空心裏,是永遠的滿盈。

更讓我驚異的是,他不僅直、空、而且是淡。

他是淡竹——淡紫、淡紅、淡褐、淡青、淡綠、淡泊。

他是什麼樣的人呢?他又是誰呢?

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他是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他是鄭板橋,"蓋竹之體,瘦勁孤高,枝枝傲雪,節節幹霄,有君子之豪氣凌雲,不為俗屈"。

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是蘇軾,"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他是瘋瘋顛顛的釋道濟公,"數枝淡竹翠生光,一點無塵自有香"。

他是岳飛、辛棄疾,他是中國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斬而為箭,射而則達"。……

他是竹子,但他卻是植物中的另一類。他認為,名利、金錢、權勢並不重要。困為他不是不想要,只是,他不能彎下腰。彎腰代表着自己半途而廢,要費心機。他要將每一條根都變成利爪,團結土壤,緊拽着土壤,堅持不懈,目標是:頂天立地、永不放棄。

他就是這樣的人,具有男人氣概的人。他是我們身邊那些默默無聞、頂天立地、勇於奉獻、還不斷堅守的人。他們懂得:濃墨重彩是一輩子,雲淡風輕也是一輩子;奴顏婢膝是一輩子,坦蕩瀟灑也是一輩子。他們選擇了後者,等於選擇了物質上的清瘦,心靈的豐衣足食。

讓我們一起漫談古詩中的淡竹,一起感受詩中的韻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