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大自然話題作文寫作指導

來源:文萃谷 2.74W

一、訓練文題

感悟大自然話題作文寫作指導

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峯,廣袤的原野,歡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會引起我們深思;朝暉夕陰,寒來暑往,花開葉落,鳥語蟲鳴,都會引起我們的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們會有所感悟,請以“感悟大自然”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二、訓練主項

1.提高想象聯想能力(突出“構思精巧”和“有個性特徵”)

2.提高綜合運用表達方式的能力

三、訓練要點

1.增強“開合”能力(既要放得開,又要合得攏)

2.增強“選擇”能力(什麼方面,什麼方式,什麼方法)

四、指導要點

(一)“化一為萬”

所謂“化一為萬”,是指打開思路,多角度觀察和立意。“感悟大自然”的話題是相當寬泛的,給我們提供了神馳遐想的廣闊空間。我們要善於從虛到實,化概念為萬象。“大自然”僅僅是一個概念,如果我們從概念出發,當然打不開思路,導致千篇一律去寫“要保護自然環境”“要改造大自然”等等。當然,這些立意本身很好,但是從拓開思路的角度説,就不能不説侷限性很大。怎樣才能打開思路,出現異彩紛呈的局面呢?那就要“化概念為萬象”,然後“萬中取一”。要在眼前呈現生機勃勃的大自然,讓大自然的萬千景象奔湧眼底,這樣才能讓思維的觸角多方接觸,給寫作提供無限契機。不要靜止地觀察,要動態地觀察和感知,要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和自己的心靈碰撞,撞擊出思想的火花。例如,水有千變萬化,山有奇崛險怪,樹有萬種風情,雲有千姿百態。夜望星空,慨歎宇宙之廣闊深邃,感悟“吾生也有涯知也無涯”,哪怕只寫流星,也會想到“不要追求短暫的閃光,而要追求永恆的光輝”;靜聽蟲鳴,驚歎世界奇妙多彩,感悟生命的無窮力量,哪怕只寫蟬鳴,也會感悟“四年的黑暗勞作,才有短短一個月的歡唱”;走進森林,感知物種的豐富多樣,感悟世界的多樣性和人類應有的位置,哪怕只寫小草,也會感歎“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浮游大海,感受大海的寬闊胸懷,感悟“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哪怕只寫濤聲,也會慨歎“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雨中行,感受一份灑脱和生活的情趣,感悟生活不能總是死死板板,還有另外一種活法;雲中遊,感受未曾有過的坦蕩和奔放,感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襟懷,則“從前的大事,現在變成小事,從前的小事,現在變成無事”。啜一口溪水,感受小溪的清純,感悟遠離塵世的喧囂,保持大自然的本真;攀一段山巖,感受大山的倔強,感悟“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氣節,不失大自然的本色。人為萬物之靈長,有什麼不可以攝入筆端,賦予性靈的呢?只要我們用心去和大自然溝通,就會擁抱大自然的給予,筆下涓涓,尺幅天地!

(二)“化題為象”

“化題為象”是指善於藉助“象形想象”,化抽象為具象,用具體生動的形象來表達情思,力避概念化圖解話題。郁達夫在《故都的秋》中這樣寫北國的秋:“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着,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着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着像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到十分的秋意。”“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後,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閒。”再如歐陽修的《秋聲賦》,峻青的《秋色賦》,無不借助具體生動的景物描寫寄託情思,抒發情懷。

老舍先生説:“在細微處顯出才華。”切忌把大自然當成一個概念,要運用“創造想象”中的“分想”,把整體形象進行細微的分解。朱光潛先生説:“

?分想作用?就是把某一意象和與之相關的許多意象分開而單獨提出它來,這種分想的作用是選擇的基礎,許多人不能創造藝術就因為沒有這副本領。”事實上,我們不應把大自然當作一個整體來感受,所謂感受總是具體的。我們要善於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來寫,要善於選擇最具典型意義的景物來寫,才能為寫“悟”打下基礎。就拿郁達夫筆下故都的秋來説,與其他地方的秋有什麼不同呢?如果籠而統之地寫,是難以寫出故都秋色的特點的`,或者説難以使讀者感受到北國之秋的特點。郁達夫運用“分想”手法,抓住故都的秋天極具特色的幾種景觀來細緻入微地描寫,使讀者感受到了故都之秋特有的秋意。可以説,沒有“分想”

,就沒有細描,就難以引人入勝,就難以抒發真實感人的情懷。所以,“化題為象”,就是要把抽象的東西化為可具體感知的東西,通過“化大為小”,為“以小見大”創造條件。

(三)“緣象馳想”

“緣象馳想”是指在表現客體時加入主體的思想感情。力避純客觀的“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再現”,力求從自然到自覺,賦予人的情感的“再造”。自然萬物只有在加入人的情感之後,

才有了審美意義或具有了新的品格。“春山如笑,夏山如戀,秋山如粧,冬山如睡”,都具有人的感情色彩。一方面,由我們的眼睛觀察萬物,則萬物都著我之色彩;另一方面,自然之美也無不能“暗示生活”(車爾尼雪夫斯基)。蘇軾觀察西湖,就看出了西湖具有人的品格:“水光瀲灩晴偏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散文家秦牧在《榕樹的美髯》一文中説:“松樹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修竹使人想起隱者,槐樹之類大樹使人想起將軍,而這些老榕樹呢,它們使人想起智慧、慈祥、穩重而又飽經滄桑的老人。”

【思路導引】

這是一道命意型作文,要寫好這篇作文,在構思時必須注意以下三點:

二、表現“感悟”內容。

三、明察隱性限制。

寫這篇作文,我們還必須明察該材料作文命題中的一個隱性限制,即要讓我們的作文采用“情景交融”的寫法。這一隱性限制雖藴含在該材料作文的命題當中,卻不難被我們明察,因為只要稍微動一動腦筋,就會知道,寫以具體“自然景物”為“感悟”對象的作文時,你若不採用“情景交融”的寫法,你的“徹悟”就不能自然表露。注意到這一點,我們寫這篇

作文時就要綜合運用敍述、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