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巧遇莊子的作文(通用81篇)

來源:文萃谷 2.63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巧遇莊子的作文(通用81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巧遇莊子的作文(通用81篇)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1

一陣涼風拂過我的臉,望着那藍藍的天,看着那清清的水,心裏有那麼點陶醉……我躺在那綠悠悠的草地上,享受着陽光温暖的擁抱。咦?不對!有點鬱悶,我何時來到這竟那麼環境優美的良地。集市中的吵鬧聲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起身向遠處眺望着,我有點驚呆——那來來往往的行人都穿着古裝,一座一座的古屋矗立在遠方。天吶,我這是來到了哪裏啊,難不成我穿越了……咦……有點恐怖啊!我可怎麼回去啊……算了,先不管這個了,好不容易來到這對現代人充滿神祕的古代,先好好逛逛吧!説不定哪天的歷史就被我給改寫了呢!哈哈。

看着那衣服特色,莫不是我來到了戰國時期!on,no,好不容易穿一會,怎麼跑到兵荒馬亂的年代啊,我可不想那麼早就死一會啊……但是這好像也是我喜歡的諸子百家的最熱火的時代呀,説不定哪天就遇到哪位什麼子了。我懷着那一絲興奮的心情,沿着河邊散步,欣賞那古時一點都還沒被污染過的自然好風光。“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咦?好熟系的句子啊,前幾天還聽到過呢,哦,對!前幾天才學過的課文“莊子與惠子由於濠梁之上”嘛!我太幸運了,才來不久就碰到莊子了。我慢悠悠地向他們走去,只見兩位高大,一臉皺紋,年過半百的老者倚靠在橋兩側,看着水中的魚。到底哪個才是莊子呢,“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對對對,那是莊子,看着那眼前的真人,我有那麼點激動哦,真想立馬衝上去和莊子擁抱一下,握個手,順便再多要幾個簽名,回到現在保準發財,嘻嘻嘻,但是想的往往與現實違背,我若真那麼衝上去做這些,還不被抓起來關大牢啊。不管怎麼樣,我得和莊子照個面去,親自和他聊上那麼幾句。我看見惠子臉上露出了一絲得意,就真如得了一點便宜一般,哈哈大笑説“我非子,故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但莊子毫不思索,冷笑一番説“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之樂’雲者,即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好好好!”我忍不住為這精彩的辯述而鼓掌,我看見惠子臉有那麼點紅,兩腮被氣得鼓鼓的,不甘心的説“汝怎可此番辯駁,不可!”“非也,此乃我勝,子有不服,可另辯則矣。”惠子聽了這話後,心有不甘的離去……這正是好時機啊,“莊先生,你好,我超級崇拜你耶,幫我籤個名吧!”莊子一臉詫異,很呆滯地望着我,啊呀,不好,忘了他聽不懂這話,重新來過。我腦子裏在蒐集者所學過的文言詞語,儘量變成一句能讓他聽懂的人話,“莊先生,鄙人久仰於您久矣,可收吾為弟子呼?”只見他臉上緊皺的眉宇鬆了開來,我長噓一口氣,他終於聽懂我講的話了,“可,子今後與我共同宣傳吾家思想吧!”oh yeah,太棒了,做莊子弟子,榮幸榮幸啊,可以做道家的弟子羅,今後記載道家的史冊中會有我的一席之地,哈哈哈,我笑地合不攏嘴……

喂,“醒醒,醒醒半夜不睡覺你吵什麼呢?”“啊?”

呵,這終究只是一個夢,我還真以為做莊子弟子了內,我的莊師父啊,看來見你真只得夢中相會啊……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2

甲午年冬,餘沉痾頓愈。天雨雪,是夜,雪稍停。餘慕陶庵風雅,便車馬載酒,攜二童至江畔。江面銀蛇舞動,霰瑩月明,素雅非常。或曾謂餘曰:“秋收冬藏,冬主肅殺,然冬亦有可憐處,世人莫賞耳。”今始信之。興至,餘舉杯邀月,歎道:“有如此勝景,願常駐人間。”

忽一老者身披塵雲,步履蹣跚,行經此地,聞語笑曰:“繁華轉眼成空,君獨不見須臾黃粱短,百歲光陰一夢蝶乎?世間安樂得之如汲深泉,失之如擲空杯。”吾聞語訝然,其後笑曰:“此言差矣。世人之樂非囿於縱酒呼壚、邀風賞月。為官者,居廟堂之樂,以濟天人為樂;羈旅者,夙嬰鄉思,以旅途記一志風物為樂;為父母者,憂心操勞,以兒孫歡聚為樂;征戰者騁沙場忠死節,失意者奏流水得知音,莘莘學子步蟾宮折月桂,皆以為樂。人倫、忠義、智勇如此種種,豈獨繁華過眼四字蔽之?吾輩生當惜之,死當記之耳。”語畢,雪復至,千片萬片,紛紛揚揚。

老者又曰:“世間雖樂,然多為條框束縛,莫能享之耳。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者,彼彼皆是,莫如神人乘雲氣、騎日月,死生無變於己之自由耳。”對曰:“凡物誠不苦彼神人哉。”對曰:“夫在天之鵬,在水之鯤,凡物也。然其不為條框所束,逍遙萬水千山間。”餘心中一動,詰曰:“鵬雖逍遙,猶需借風上青雲,而後得其自由之樂,若無大風舉之,青天納之,斯何得消遙?鯤亦如是。夫風與青天,乃天地萬物遵規循矩妥協而生也。試問人人爭為一己自由,則何來青雲?故曰:愈不自由,愈自由。人人約束之,然後知有所為,有所不為,以期從心所欲,不逾矩也。”

老者默然半昫,捻鬚曰:“汝明矣,然山木自寇,膏火自煎;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汝之智,殆矣!”餘正色對曰:“何懼乎?三閭大夫,身祭魚龍以明己志;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吾獨畏哉?縱有毒蛇猛獸,世間善惡混沌、貧賤易阻,吾願開拓前路,不退分毫。此吾志,亦千萬人之志也。夫子胡拘泥個人得失乎?”衣袂飄飄,風揚我襟。老者忽迎天笑道:“後生可畏!吾何其痴矣!莊周夢蝶,緣道歸一也。胡為汲汲於無用之用乎?死生苦樂,吾與子共適之也。”餘臨江而立,喟然歎曰:“佛曰:‘當受則受。’魑魅魍魎,來則應之,為萬世開太平,無所悔也!”老者撫掌笑曰:“善哉!汝之志,猶脂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倏忽間捲起鵝毛大雪,俄而風止,哪裏尋得老者蹤影!惟一蝶翩然遠去。餘大驚,冷汗涔然,復陷於病榻。時隔多日,友人謁餘,思及當日這事,一一具言所聞,友起座大駭曰:“其言容舉止,莫非戰國年間莊周先生乎!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3

溶溶月,淡淡風,猶如那花香,風飄萬里總有三區的那一刻。可是,你的名字卻始終名留青史。

歷史洪流,時間把你我相隔數十年,世事滄桑,現實也將複雜的黑夜白晝置於你我之間,我無法觸摸你那個時代的面容,只能透過深邃的文字,窺見你的世界。

從來沒有一個人可以如你一般瀟灑,從來沒有一顆心可以如你一般恬淡,與你對話,我感受到的是你的灑脱與你的睿智。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你熱愛生活,想要自由與逍遙,然而你那個時代卻無法與你實現,所以你追求真正的逍遙遊,追求一個無所依賴,絕對自由的遨遊永恆的精神世界,這是一種怎樣的執着精神啊!

浩渺的宇宙,你深邃的心靈看到的卻是人的渺小,在你看來,宋榮子的淡泊名利卻猶有未樹,列子超脱於世卻又有所待,他們都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境界。睿智的你對我説,要超越渺小,就要做到無己,無功,無名。

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繫之舟,你的空靈與澄淨使你甘願做一顆守護月亮的樹,也甘願“曳尾於塗泥”,為的是守護那清淨的心靈之樹。

然而,有人不懂你,他們批判你的消極,你的出世。其實,他們根本不瞭解你,不明白你是如此的熱愛生命,只是現實無法實現你的理想,只是你一直在執着的追求自己心中的精神世界,——忘掉自我,不求功績不求聲名。

他們讀不懂你,否認你的無為,殊不知,他們早已忘了你的天人合一,你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自然是,是值得人讚歎和敬畏的,你的思想,你的哲學,無不暗示和透露着這一個永恆不變的真理。

也許,你是太過於執着了,畢竟,逍遙的境界,從來沒有人到達過。身在塵世,怎能不染些許纖塵,有時候,積極入世,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這個世界,即使只是絲毫,也未嘗不是好事。

前方的路,漫長而又艱辛,站在分岔路口,你終要做出一個選擇,雖然我知道,你選擇執着,但選擇了,就要勇敢走下去。

活在心中。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4

寧靜的濮水緩緩地流着,溪水不知從何而來,也不知向何處流去……

濮水邊,坐着一位骨瘦如柴、衣着樸素的老人。他身旁放着一個破舊的竹簍,裏面零星散落着一些活蹦亂跳的小魚,顯得十分空曠。他手持一根竹竿,安靜的如同一座石雕,成為了濮水邊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這時,有兩個衣着華麗的人不緊不慢地走了過來,相互指了指老人,像是在確定着什麼。他們看到老人並沒有什麼反應,便站在一旁靜靜等候。過了半晌,老人的魚簍裏盛滿了魚,那兩個人也露出了焦急之色,便直接道明瞭自己的來意:“我們是楚國的大夫,聽聞莊子您博學多才,我們大王想將國家大事託付給您,勞累你了!”

莊子拿着魚竿沒有回頭看他們,平淡地説:“我聽聞楚國有一隻神龜,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大王用錦緞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廟的堂上。這隻神龜,它是寧願死去為了留下骨骸而顯尊貴呢?還是寧願活在爛泥裏拖着尾巴爬行?”

兩位大夫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當然是寧願活在爛泥裏拖着尾巴爬行了。”

莊子心平氣和的説:“那你們也可以走了,我寧願像神龜一樣在爛泥裏拖着尾巴活着。”

兩位大夫互相看了看,又都搖了搖頭,“算了,看來説什麼都無法改變您的決定了,您可真不愧是聖賢之人啊,摒棄功名利祿,而去過平凡人的生活,我們實在是敬佩啊!”兩人感慨萬分,又請求道:“您這樣的聖人如果到了我們楚國,那是我們一生的榮幸啊,您要不要再考慮考慮……”

莊子默默地提起魚竿,將一條魚放進了魚簍,又揮出了竹竿。兩位大夫有歎了口氣,悄然離去。

濮水邊,獨留一位老人坐釣溪邊,成為了一道亮麗獨特的風景。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5

説起莊子,他那面對惠子堅不可摧的論據時的沉靜自如與神機妙算,着實為我所驚歎。再觀北冥有魚,嘶,我想認識認識他……

“只有極惡極善之人,才能無刻不向人們散發出魅力,這樣才能被稱為王,倘若是與之相比,對於不知方向的愚昧之人,則是連昏君都不如,真正的王即有野心。”古希臘中的侵略王是這麼説的。

莊子所在的戰國時期,縱觀七大國,難道沒有“野心至極”的王嗎?像是嬴政,卻也絲毫未能吸引莊子的追隨。他不像晉陶潛那般退隱於林,不同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像同朝的公孫衍、張儀,日日夜夜在政治中度過。莊子就像是於鄉野間飄遊,但又不躲政治戰亂的一種融合體,不避世不入世,卻擁有隱士謀士都渴求不到的無所至極的自由。“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唯一”,在這種“無憂無慮”的生活中,比世人更久更深地去思考,與外界契合無間,使得他完全以藝術的心去看待世界,而傳説中的“大鵬與鯤”也只不過是他內心志趣情感的化身而已。

這樣的莊子,多了幾分常人少有的浪漫,這樣我想到了盛唐的李白。和莊子有幾分相似,李白大多靠着心情作詩,這使得他的詩文筆鋒犀利,語言機敏,他在大唐中隨心遊樂,像極了莊子那隨心所欲的境界與心態。大概唯一不同的是莊子常常要捱餓,但他這個肚子可不簡單,竟讓他放棄了楚王邀請,一心只為釣魚吃。

莊子,我依舊不夠認識他!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6

大雪落盡,長街延展,一輪明月下守望着一棵孤獨的樹,那是一種不可企及的嫵媚。

——題記

走近你,沒有熟悉的詞能修飾你睿智的筆觸。眼冷心熱的你在凡塵中穿梭,夢裏不停地構築着赤子的社會。在這樣一個文化屈從政治的環境裏,你是孤樹一幟的莊子,永遠在世人不可褻瀆的境界中做着一個個美麗的夢。

你不求名利,不求富貴,面對朝堂之邀你仍可以兀自悠閒垂釣。總是你明白,隱居是對清潔的放逐,你也只能居於山野。你對世俗的嘲弄也只是你無奈的偽裝吧?

遠離廟堂,走近江湖。你脱離了塵世的是是非非,構建着只屬於自己的精神江湖。

如果説儒家是封建制度的產物,是有千萬追逐名利的儒生頂起來的,那麼你,莊子,只是純粹,用你的人格魅力在博大的中華文化中屹立不倒。

你心中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赤子之心又是什麼?易中天教授説,你心中的社會,用八個字概括,便是“人如赤子,民如野鹿”。即人人都是無慾無求的,沒有思想,沒有慾望,如同初生之嬰兒,自然人人都是幸福的;百姓都如野生的動物一樣,想吃便吃,想睡便睡,不要政府,不要官吏,那麼這個社會也是沒有痛苦的。我不懂,你口中這樣渾渾噩噩的人民,怎麼會是幸福的?

或許,你的思想,真是凡人不能企及的。

再次走近你,竟不再迷惑。若真能“人如赤子,民如野鹿”,也許真的會沒有苦難與哀痛。你高棲於世人之上,俯視着眾生,離我們那麼遠,又離世界的核心那麼近。你以棄塵絕然的姿態築起了略顯孤寂的精神城堡,影響着一代代炎黃子孫。

你一遍遍的構築這影影綽綽的精神家園,一遍遍重温着那個關乎世界的夢。你精神的城堡,似乎仍舊遙遠地不可企及。你的靈性,你的自然,你的神祕,一次次闖進我幼稚的心靈。於是在某個午後,懷着近乎崇敬的心靈,不住地品讀你的精神世界。

你如同迷宮般的思想指引着我,吸引着我,也影響着我。品味你,無論站在怎樣的高度,都彌補不了雲泥般的差距。

莊子,一輪孤月下守望的一株孤獨的樹,那是一種難以企及的嫵媚。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7

“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一個偶然,莊子的一席話,一掃我多日的陰霾——因考試失利而招致好友背後取笑的鬱悶。“既為好友,豈能有如此小人的行徑?”憤憤不能釋懷中,是莊子在這一刻點醒了我,我開始對人生有些領悟。

四月的一個夜晚,帶着幾分敬仰,走近莊子。“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曾以為,童年中玩耍無可厚非;也以為,年少還有大把光陰可揮霍。此時方明白:人生苦短,去日無多。“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大知閒閒,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人生,最傷不起的,就是一個“等”字。

莊子的一句句肺腑之言,點醒了我這個夢中人。如春日暖陽、夏之清風、秋之朝露、冬之瑞雪,讓我怦然心動。“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竊鈎者誅,竊國者為諸侯”,沒有掩飾,沒有矯情,一語道明塵世間的遊戲規則。如此智慧,試問人世間誰能比肩?無怪乎魯迅如此評價他:“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曾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激情澎湃;也曾為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而惆悵數日;又憶起陶淵明“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的瀟灑淡然;但唯有莊子“無己無功無名無所待”讓我頓悟人生,笑盡蒼生。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當我們順其自然安心做好自己,芸芸眾生各復其本時,我們看世界不再挑剔,不再矯情,任生命逐時光腳步,開放,凋謝,去等待下一個春天。諸子百家中,只有莊子能如此淡然洞察天機,點破玄機,還生命本質。

生活中總有不易察覺的瑣碎擺滿了我們的生活。進幼兒園之前,我們是快樂的,但是一旦我們從大流入園、入國小、入中學,進入教育軌道,不快樂已如影隨形,揮之不去。學業的競爭壓力、分數的困擾、老師的期待、父母的目標,壓得我們從此喘不過氣,忘卻了春夏秋冬的韻味。

是莊子,還給我一個新的春天。我一遍遍品味他的哲理,“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字字珠璣,句句精闢。

在吟誦中,我開始成長,一蜕先前稚嫩。人這一生,是不能幻想生活圓滿,不能享受盡所有春天的。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坎坷,品嚐苦澀與無奈,倍受挫折與失意呀!原來人的一生,可以如此度過:在春去秋來中體驗生命的快樂,讓自己燦爛活在世上,綻放一世美麗。如王維詩中所描繪:“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户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邂逅莊子,記住了夢蝶,記住瞭解牛,更明白了生命的含義。生命長短有界限,唯一無界限的是在短暫的人生裏,融進無窮的快樂。世間人,有一種情懷不問結果,就是對生命自信的瀟灑。

莊子,這個三生修來的朋友,讓我伴你共逍遙。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8

古往今來,如此多名人志士,説實話,我個人認為最具神祕色彩的人便是莊子。

為什麼?

因為我認為,他不可以被稱為“人”,而是“橋”。是連通現實與虛幻的橋。生活在戰亂困苦時代的他,看似只是個衣着破爛的小老頭子,然而他腐朽的身軀裏寄居着極偉大的靈魂,那是個憂國憂民,極富哲思的靈魂。可惜受時代所迫,愛國之情無法抒發。但與此同時,他靈魂的真正偉大之處被激發了。

“若是現實真如此慘淡,那麼便引領人們走向另一個現實。”莊子用離奇荒謬的語言訴説着這一點。他筆耕不輟,在文字中透出理想世界的真正美好。他不顧物質生活,一心追求個體在精神方面的幸福。就算現實再艱難,也沒人能把手伸進他的大腦,那是他自己的安樂鄉,充斥着強烈主觀色彩與浪漫主義的美好社會在這裏構建……

這個腐朽社會,他用冷眼相對,冷漠的棄之不顧。

他,真是如此嗎?

不,不是吧。所有的一切都是希望將人民引往正確的道路。但誰又知道,在他對世界冷眼旁觀的背後,又隱藏着多少無奈與辛酸。

“有待”與“無待”,正是於此之上建立的思想。

正因為莊子深知這個世界充斥的絕望,才希望將所有人引向美好的自由世界。不依靠他人,不依託社會,方能獲得絕對自由。正因為看見時代的悲哀,才愈叫人們去追求“絕對自由”,因為那才是脱離苦海的惟一道路。

但偉大的靈魂終究敵不過現實,化成蝶飛走了。但莊子思想的精髓,還依然留在此地。

今天,儘管社會美好,但慾望、疾病、恐懼依然橫行。我相信,無論何時,莊子的思想都會像一顆飛逝的流星,儘管時間很短,仍會照亮黑暗的時代。

“飛吧。”我彷彿聽到莊子在耳邊的囈語。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9

穿梭在名與利交織的大網之中,望着熙熙攘攘奔走的人羣,不自然的感覺漫上心頭。恍惚間,我似看到了化蝶的莊子。

古往今來,有多少文臣武將,一生所求無非是是身後的一個諡號,讓君王封他“文”,封他“武”,封他“忠”,封他“孝”等等。好像當這個諡號刻在墓誌銘上之時,他一生的失落都在這一刻得到了補償。但莊子對其不屑一顧:“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

莊子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兩個民族,觸氏與蠻氏,為了蝸牛角大的土地而打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多麼可笑的故事,而我隨即感受到的,就是一絲悲愁,“心為形役”。這是多麼不值得。

回首莊子,“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多麼自由!“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又是多麼瀟灑!活在當下,若能看穿名,看透利,那麼我們心中將有一份多大的空間,又能達到一種何等寬廣的境界啊!

充天斥地的一個“惑”字,古往今來一直瀰漫在天地之間:“小人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大夫以身殉家,聖人,則以身殉天下。”於是乎,莊子拋出了自己追求一生的理想:“至人無求,神人無功,生人無名。”如果一個人達到了這種心遊萬物的境界,擁有了這種自由歡暢的心靈,他在這個世界上還會不果敢嗎?在他面對這紛紜萬象時還會有什麼不能超越的呢?“遊心於漠,和氣於淡。”這是莊子給我們的最好啟發。

還能記得齊白石老人嗎?他畫畫不為名,不欲利,只為自己逍遙自在,在成為一代宗師後竟可以用自己的畫去換區區一顆白菜,達到如此境界不得不讓後生景仰啊!

但如今,很多人越是面臨重大抉擇時,越會失手,其實他們不是輸給了別人,而是輸給了自己。失敗,是因為缺少一顆平常心,敗給了內心的“在乎”二字:在乎名、在乎利、在乎得失、在乎別人的看法……而這種種在乎,往往使我們在面臨大事時,戰戰兢兢,束手束腳,驚慌失措。過分地患得,所以患失。

緊隨着莊子,身處於如此喧囂膚淺的現代世界中,我站成了一棵樹,硬成了一塊石,清成了一捧水,凝成了一掊土……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10

還記得,在學校裏上完《莊子·逍遙遊》一課之後,老師還曾笑言勸告大家都不要去讀《莊子》,看傻了明年的大學聯考可就毀了。可我卻還是被這個異想天開的小老頭兒給偷偷迷住了。

只是,讀的卻不是《莊子》,而是莊子。

莊子就是一本書,一本讓我讀不懂卻又愛不釋手的書。

莊子的翅膀

莊子的心裏,裝着一對翅膀,只要他想,隨時都可以飛翔。飛翔,是為了自由。莊子的心,便是自由。正是因了這顆自由的心,坐在濮水邊的莊子,面對持高官俸祿而來的楚國使者,淡然地將長竿一揮:“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宰相之位就這麼隨隨便便地被他扔到了汨汨流過的濮水裏。

濮水盪漾,倒映出安然自若的莊子,倒映出面面相覷的使者。莊子起身,撣了撣身上的灰塵,張開翅膀,揚長而去。

莊子的翅膀帶着他成功逃離了權勢的枷鎖。莊子也許會在心裏想:怎麼可能會有傻瓜會情願投入那污濁之中!然而時至今日,每每聽到諸如“某地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又創新高”之類的新聞時,我總不禁想起那個千百年前淡然離去的身影。自古以來並不缺乏厭惡官場的人,可是絲毫不為權利所誘的,卻寥寥無幾。唯有莊子,不曾被那濁物沾染一絲一毫,始終保持一顆善鑑萬類的赤子之心,帶着那雙翅膀,自由翱翔於天地之間。

可是那翅膀,終究只是長在心上的,所以生活中的莊子,依然要受重力約束。莊子的境界,便是在這有形的拘束中活得超然物外,讓思想如脱韁之馬,任意來去,拋開一切俗念,擺脱塵世林林總總的牽絆,追求絕對的自由。莊子就是這樣帶着他的翅膀飛翔。

無己逍遙,無名大智。

莊子的草帽

莊子有一頂草帽,一頂被後人刻意忽略掉的草帽。那是一頂寬邊的,由蒲草編織而成的草帽,青草的顏色,湊近了去嗅它,還可以嗅出類似鐮刀上的青草汁的味道。這樣一頂草帽,有點滑稽,不像是一個聖哲身上該有的東西。然而這才是真正的莊子,他的幽默與詼諧,他奇妙的想象,全部幻化成了這頂奇異的蒲草帽。

莊子頂着蒲草帽,蒲草帽頂着毒辣辣的太陽,和惠子上路了。他們路過濠水的橋,莊子摸着粗糙的帽檐望着水底游來游去的魚兒下了結論:這是一羣很快樂的魚。惠子説: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一句話噎了回去: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有些近乎於小孩子的強詞奪理,莊子卻偏偏要説得理直氣壯,讓人啼笑皆非。在莊子想來:我覺得那魚是快樂的,那就足夠了。為什麼硬要問出個究竟來呢?這不是自尋煩惱麼?

戴着蒲草帽的時候,莊子腦子裏總有數不清的想法往外冒。於是他就把它們編成一個又一個故事,為了能在故事裏堂而皇之地消遣別人,莊子發話了: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你説她是美女,我看就不一定。泰山比秋毫之末大,但是泰山比之天地也不過秋毫之末,則秋毫也可以為山。所以你説他是聖賢,我可以看他很不爽,於是,一個又一個“聖賢之人”被他打着諸如此類的旗號編成故事,我們看到了他批評老子曰:“有先天地生者,物耶?物物者非物。”,指責堯舜“堯舜卑劣,多餘,有害無益。”

莊子的草帽就這麼一直戴在莊子的頭上,藏匿着這個小老頭的思想與快樂。悠然自得的莊子,也曾頗有幾份閒情地在田間放歌。瞧這份灑脱樣,不也正需要一頂蒲草帽與之相襯麼?

莊子的蒲草帽不是草帽,正如白馬非馬。

這是莊子給世人開的一個玩笑。

莊子的夢

莊子喜歡做夢,抑或編造夢。他的夢成就了他在現在人眼中的地位,因為沒有人懂他的夢,因為只有他敢於把夢刻在竹簡上流傳下來。每個人都對莊子的夢有不同的理解,卻沒有一個人敢狂妄地説,我懂莊子的夢。

莊子的夢很簡單,他在夢裏遇見了蝴蝶。漫天的蝴蝶,有的甚至大如車輪。夢醒後的莊子提出了石破天驚的疑問: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自此之後,翩翩起舞的蝴蝶便成了莊子的代表。稍一把持不住,便總有莽撞的後生不慎跌入莊子的夢中。

莊子造夢,張口即來。“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多麼令人咋舌的想象力!就算是在科技發達的21世紀,也難以尋到像莊子這般敢於大手筆想象的人物吧!莊子的夢,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莊子的夢依舊沒有人知道是什麼意義。也許那僅僅只是一場夢,也許我們就是莊子眼中那羣庸人自擾的人。

莊子就是這樣的一本書,他的翅膀,他的草帽,與他的夢共同構成了這本奇幻的書。莊子的翅膀,教會我如何去追求絕對的自由,莊子的草帽,教會我如何以淡然自若來處世,莊子的夢,則吸引我不斷去探索,去尋求真正的莊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樣的人,是莊子麼,不知疲憊地學習?

以在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這樣的人,才是莊子。

莊子這本書,太深奧。這個狡黠的小老頭,站在千百年前時間的縫隙中,望着後人對他的苦苦研究,依舊笑得雲淡風輕: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11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本書。這本書,可以描寫出平淡無奇的一生,也可以描繪令人心生敬仰的畫面。毫無疑問的是,這些書的主角,一定遇到過或大或小的情感上的困惑。較小的困惑,可以自我排解。那我們又如何應對大困惑呢?

莊子的思想中的“齊物論”,便是解決這類困惑的有效途徑之一。人心中的困惑是從何而來呢?無非是與別人的差距或是現實與理想的不符。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天性與稟賦。與其錯位比較,執着於表面之大小高下,不如在自己的生命裏努力綻放。每個人生活在這世上,一定有其獨特的意義。由於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而產生的困惑,也許更不好排解。莊子齊物論的內涵,是因為有所超越,所以明白曾經斤斤着急的東西,其本質並沒有那麼重要。因而能夠破除執迷,與物為春。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因為把外物看得過重,而產生了一種執念,甚至產生精神上的混沌。當這些混沌積攢到一定程度時,人就會達到前所未有的迷茫。達到這種迷茫後,有的人可以從書本或其他人身上有所感悟,脱離這種思想上的混亂,而有的人沒有這種能力。長此以往下去,反而會給自身帶來過重的精神壓力。歷年來,因為神經壓力過大而結束自己珍貴的生命的人不計其數。我們無法對他們的行為進行評判,只能盼望有更多温暖的書以及人可以伴隨在迷茫之人身邊。使他們思想上獲得昇華。

一個人只有找到自己的本來,並不斷地向其迴歸。才能於此完成人與天的合同。生與道的混一。進而得以讓生命邁入更高的境界,正因為把精力放在更重要且更有價值的“神”之上。才能從現實的拘困中擺脱出來。獲得自由,也就是莊子思想中的“逍遙遊”。

人當如此亦心生嚮往,心中敬仰自虛心效仿,希望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真正的逍遙,使人生境界得以提升。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12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題記

故事講完了,莊子轉過身,隔着雨,留給世人一抹淡淡的背影。

我眼中的莊子,永遠是那樣逍遙。莊子是戰國時期的“道家”學派的發揚人,著有《逍遙遊》,一生逍遙自得,無拘無束。“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便是他一生最好的寫照。在百家爭鳴的年代,每個人都力求能做高官,能得到君王的賞識,但莊子始終追求逍遙自得,自由勝於一切,正如他認為的,人就像生在“遊於羿之彀中”一般。君王們拿起利刃,肆意地斬殺曾經的朋友,臣子與親人,伴君如伴虎,窮盡一生去追求功名利祿,不如遊遍大江南北,賞四時美景,一生逍遙自得。

我眼中的莊子,永遠是那樣真誠。在狼煙四起的年代,人們都帶上了面具,一舉一動是那般合乎禮儀,一言一行是那般政治仁愛,但拿去面具後呢?莊子始終認為“人心險于山川,難於知天。”人心的善變讓莊子無法再信任君主,無法忍受這個虛偽的時代,他只有獨善其身,不主張需要什麼,不主張追求什麼,只希望能忘記些什麼,拋棄些什麼。一切的人為都應當摒棄,人為就是一個“偽”字。如果儒家是百家中的一個極端,那道家就是另一個極端,對立中有種平衡。他批評儒家“以仁心攝人之心”。確實,儒家的一切“仁”均是為了進一步地剝削民眾,使天下大亂。就如同冬的雪寂然飄落,人生的暮年回望這段時光,未免會覺得無趣。但莊子用他真誠的心感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沒有城府,不再阻隔,沒有封建禮儀的説教,飄然出世,何樂而不為?

我眼中的莊子,永遠是那樣思想深刻。我總隱隱認為,即使時光走過了這麼多年,他的思想依舊未老,甚至現在我們都尚難以理解透徹。在一個無事的下午,莊子靠在椅子上,面如死灰,弟子問其故,莊子感歎失去了自我,而弟子又問自我是什麼,莊子便陷入了沉思,在跨越時空間隔的思考中,他歎道人生的迷茫,他不知“自我”可否是實質,不知是否人人都覺得迷茫,我曾經也有類似的想法,不出半月,便將其遺忘了,甚至覺得當時的想法好笑,如今想來,人生本就是迷茫,但莊子在千年前就意識到了,可見其思想超羣。莊周夢蝶,夢出了思想的昇華,夢出了莊子的偉大,而“不如相忘於江湖”更是被世人傳誦千年,轟轟烈烈的愛情,還不如在江湖中忘記彼此,自由自在地活着,這份深刻令人愕然。

我眼中的莊子,已不是繁雜史料中的“莊子”,而是一個符號,跨越千年,依然不老,指引我們追尋那抹淺淺的背影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13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莊子,莊周,字子休,宋國蒙人,是東周戰國中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同時,他也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

莊子一生以筆效忠萬物,其著作《齊物論》、《逍遙遊》更是流傳甚遠,莊子的後世將莊子的言論集結成冊,命名為《莊子》。即使是現在,《莊子》也久富盛名。莊子的文章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後世文學有着深遠的影響。莊子喜託寓言以廣其意,在他一生所述的所有寓言中,以《濠梁之辯》、《鴟得腐鼠》和《莊周夢蝶》等為著名。而他的散文更是精妙,其散文因其浪漫色彩和唯心主義,在先秦諸子中風格獨具,善於譬喻,在古代散文中罕有其比。

在我看來,莊子的筆尖如此從容,由心而出,由情而發,多的是因為他一生消遙自由。莊子崇尚自由,一生只做過宋國地方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他鄙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力圖在亂世保留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恃的精神自由,因此,他曾拒絕楚威王之聘,甘願一生清貧愛自由。莊子熱愛自由、熱愛山水,所以才有了《逍遙遊》,也有了那句“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莊子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一心向道,莊子思想深受老子引教,自我創新出更多思想,其思想富有哲理,被世人所傳誦。甚至,莊子提出的“內聖外王”對儒家也影響深遠。莊子主張“天人合一、清靜無為”。有着“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主觀精神境界。精神皈依於老子的哲學。

我敬莊子,敬他的“捨得”,敬他的“淡泊”。淡泊是多少人畢生所求,人生能做出的“捨得”大概也寥寥無幾,即使唱了多少遍“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最終也是為了錢財名利投奔進世俗的煙火當中。淡泊,難;捨得,難;自由,難。莊子之魂,難難難。幾度行走於凡塵之中,他是凡人,或是聖人,我也記不真切。他的身肉早在千百年的泥土中化作春泥,而他的思想將千阻萬難繼續傳承下去。

“莊生齊物同歸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逐性逍遙中一致,鸞鳳終較勝蛇蟲”。

“萬古高風一子休,南華妙道幾時修。”

中華古有莊子之魂,卻也似莊周夢蝶,不知是有了古時才有了莊魂,還是有了莊魂,才有了古時啊。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14

微風輕撫,揚起淡淡的水波,楊柳垂堤,點出回回水紋,一串連影,映入眼簾……是他嗎?那個穿越兩千多年的人,那個淡泊名利,視權利如糞土的人——莊子嗎?

當諸侯混戰時,爭霸天下,莊子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污,便辭官隱居,潛心研究道學。大大繼承併發揚了老聃,楊朱學説,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他把“貴生”、“為我“引向”達生”,“忘我”歸結為“道”,“我”合一。在我眼中的他,是潛心鑽研的人。

當“惠子相樑”,怕他來搶做宰相,莊子不願同他爭辯,以故事來諷刺惠子。莊子將自己比作鵷雛,高潔,志向遠大,將惠子比作鴟,醉心功名,猜疑他人。用故事來告訴惠子,他不是那種鴟,愛吃腐鼠的鴟。在我眼中的他,是想鵷雛一樣高潔的人。

當他夫人去世,別人都哭喪着臉為他悲哀,可莊子卻笑嘻嘻的拍手,他為他夫人的離去感到快樂,在別人眼中,也許他就是個瘋子。在我看來,他已淡然面對生死,把生死置至身後,無所畏懼。對於生、死,我們也許很怕他們的來到,而莊子缺欣然接受,因為在他心中,有比生、死更重要的。在我眼中的他,是坦然面對一切的人。

當他到濮水邊釣魚時,楚王派人請他做官,他卻不為所動。説他寧願做一隻抱着尾巴在泥中爬的烏龜。在紛擾的爭鬥中,自由被蒙了一層淡淡的塵。他拂去塵埃,摒棄朝中的爾虞我詐,詩意的生活着。在我眼中的他,是嚮往自由的人。

當他死去時,他的弟子都在痛哭流涕,因為莊子對他們有恩,他們卻連一口薄棺都買不起,而莊子卻在臨死前對他們説:做人不能太偏心,你們買棺材,螻蟻食我,你們不買棺材,我暴屍荒野,烏鴉老鷹食我,你們為什麼非要讓螻蟻食我,而不讓烏鴉老鷹食我,那樣豈不是太偏心了嗎?他連生死都看得如此平淡,對他來説還有什麼重要的?在我眼中的他,是一個讓我敬佩的人。

微風依舊吹拂,吹動這歷史中每一顆塵土,莊子在歷史的長河中,路明星一般閃耀,他的平靜內心,他超越一切的靈魂,他的“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的思想……都在我眼中如花一般綻放。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15

想到莊子,我心裏是懷有無比的敬意和欽佩的,但始終又有些淒涼苦楚夾雜着,讓我好似哽咽着一口火,烈到讓人窒息的淚,但嚥下去的卻是寒撤背髓的冰。我眼中的莊子好像是一團火,一團埋藏在暗無邊際的海底的卻不肯熄滅的火;我眼中的莊子是一頭死去的神象,靈魂躲藏在螞蟻體內仰天長嘯;我眼中的莊子是一條橫亙冥海的巨鯤,卻渴望一億九萬里的翱翔自由!莊子是弱小中潛藏的偉大,是砂礫中磅礴世界,是濁世中的謫仙,他落魄但安然無恙。

他無功但至聖!

偉大的人同樣也是極端的人,他們在自己的世界裏主宰一切,一手執矛一手執頓,自我伐戮着。但現實中卻屢屢碰壁,痛苦坎坷着,就因為他們是時代的覺醒者和代言人,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想都剝開表象直指本質。因此,他們註定是痛苦的!莊子亦如此,也並大多數人眼中,莊子是一個消極避世的隱者,從他的文章和他的思想主張中,很少會找到孔子的仁愛禮德,也很難找到孟子的國家天下,他極力避開這些,全身心的迴歸自然,他是蝴蝶是鵬鳥,是游魚,因為只有化身自然萬物的,他才心神自在,逍遙安然。單着真的是莊子的全部嗎?

是的,偉大的人都是極端的人,他們擁有絕對的是非觀念,他們也是情感屬性最強烈最敏感的人羣。所以,莊子的消極退避,莊子的自由安然,莊子極力追求的逍遙,而無所侍的精神境界。甚至於到了最後的,我入蝶之夢還是蝶入我之夢的恍惚難辨,都是他在污濁的現實中求而不得,而又不願同流合污的歸宿。莊子有怒,有悲,有苦,有求不得,這骨錚錚節操高潔,目空權勢利祿,就像醴泉棲梧桐的鳳凰目空貓頭鷹抓下的腐鼠一樣,也因為他的這些情感傾向讓他被污世束縛的軀體有了他身鯤鵬的意思,這是需要如何強大的靈魂和細想才能做到的。

莊子,一個神一樣的凡人,一個凡人一樣的神。他的率性自在,他的超然通達,他的順天知命,都融入在他那汪洋恣肆的文字中,並終將滲透到一代又一代的後人的精,骨,血和靈魂中!永難為時間消逝!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16

莊子曰:“至人無已,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戰國時期,諸候爭霸,混戰一方。有一人卻視其為虛無,潛心研究心中的“道"一一他就是莊子,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

莊子,名周,宋國蒙人,著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著名篇章。《莊子》的行文風格和《論語》,《孟子》等不同,其語言活潑幽默,善用寓言故事來表述思想,多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極具浪漫主義色彩,是中華文學史上的瑰寶。我眼中的莊子就像他的語言風格一樣,活潑而睿智,幽默而清高,他的形象與孔子,孟子等思想家也不同,更加融於普通人的生活之中。

我眼中的莊子是淡泊名利的。相傳,楚威王曾希望任用莊子,但莊子打了個巧妙的比喻,從而委婉地拒絕了。如果你是一隻長壽的烏龜,你是願意死後被人類供起來,還是活着時在水潭裏自由遊動?官吏們選擇了後者,莊子也是。當世界充滿了利益的誘惑時,是怎樣的意志令莊子筆直走向前方?

這就與莊子的思想有關了。莊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繼承併發揚了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很多人會認為道家的無為是“無所作為”,一開始我也是這樣想的,但當我讀完莊子的《逍遙遊》中,莊子讓鯤鵬與小生物相比,讓官吏與賢者明君對比,並通過莊子和惠子關於“無用”的討論講述了莊子的觀點,無為一一是循着自然法則產生的客觀行為,是與自然相融合而產生的行為。莊子認為,世間萬物雖形態各不相同,有像花草樹木一樣可見之物,也有像人類情感一樣虛無之物,但它們的本質都是一樣。莊子雲:“有人,有天也;有天,亦有天也。”這便是莊子的核心思想,也是道家的思想一一萬物合一,清靜無為。

莊子思想中的最高境界不是儒家的”仁”,而是思想跳脱肉體和自然共遊。令靈魂與自然相融,令思想跳脱所有的條條框框,超越凡世一切,這就是“道”。只要你悟了道,不説掌管天下,就算是生死又有何可在乎呢?莊子在妻子逝世後擊鼓而歌,面對惠子的責問,他再次體現出萬物合一的思想。生死就如四季一樣,不過是一個往復循環的自然過程,從無形變為有形,從有形化為無形,尊重生死便是無為。看看幾十年前的莊子,再看看現在那些用藥物來逃避死亡的人類,只得歎息。

莊子的思想與我產生了共鳴,世上沒有有形的神,有的是自然的“道”,世上的一切都遠不及思想的最高境界,在那個只有靈魂的,自由無限制的世界裏,何以為人也可以化蝶,可以像鯤鵬一般展翅高飛。可惜的是,這種境界從古至今誰能達到,就連莊子本人,也不可避免的要每日食三餐,夜晚墜入夢鄉,在悟道的過程中人仍是肉體凡胎,所以侷限在於,要是人人都”無為而治”,那誰為人類提供必要的需求呢?這就是我們及後人所要思考的問題,要不然莊子的思想只能淪為幻想。

我眼中的莊子,就是這樣,如一隻鯤鵬,一隻蝴蝶,思想逍遙於自然之間。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17

“莊子,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是道家學説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他的代表作《莊子》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這是歷史中的莊子。

莊子的大半生處於宋王偃時期,宋王偃的殘暴光、昏庸無道,為莊子的思想造成極大的影響。他一生推崇無為而治、天人合一。但他的無為並不是碌碌一生,無所作為。他的無為是順應天道。天指“自然”,人指“人類”。在如今人類自認為可以戰勝自然的時代,我們需要他的思考,學習他的思想,學會尊敬自然。

生處於戰亂時期,莊子早便將生與死看淡。人説他無情,他為亡妻擊鼓而歌。孰不知,這便是真正的莊子,全世界在哭泣,唯獨莊子在笑;人們害怕死亡的來臨,他卻不留戀生。他的無為,他的清寧,他的追求精神上的安寧,都註定了他只能是遠古的聖人,生活在那片恆古不變的古老星河下,永不逝去。

我愛莊子,並不是因為他的偉大,而是因為他的浪漫,他明知不可能的幻想。在一覽無餘的草原上,他靜卧在矮小的山坡上,陽光輕撒在他不再年輕的面龐上,他正在午睡。一隻小小的蝴蝶緩緩落在你顫鼻翼上,它微微扇動着翅膀,一開一合。他睜開眼睛,面露微笑,蝴蝶又飛走了。莊子,你為什麼笑呢?是因為你透過那小小的生靈看到了生命的奧祕嗎?還是你根本只是純粹的感激自然的友善呢?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但你用深沉的聲音沉吟道:“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蝴蝶之夢為周與?”

我敬愛的莊子啊,你是希望變為蝴蝶自由自在的習翔嗎?可是,你要知道,當你真正變為蝴蝶時,你又會懷念身為莊周的時光啊!畢竟,喪失是常態,獲得才是異態啊!

你明明擁有無數的思考,但為什麼不去做官呢?我知道,你是孩子氣的,只是固執地不願為俗事所累,所以你是聖人莊子,而不是宰相莊子。

你總是忍耐,默默接受命運的不公。總是微笑,一直向前聆聽彼岸的朝歌;總是無畏;心甘情願做不同於人們的“異類”。在混沌的夜中,你一睡便是千年,你是否會歎一聲人生如夢,又可後悔自己未能完成的事太多了呢?

有人説,你是拜月的莊周,是迷夢的蝴蝶,但我眼中的你只是個常懷赤子之心的文人,隨心隨性。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18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諸侯亂戰,連年不休,戰事慘烈。戰爭給人們帶來苦難的同時,也給思想家、教育家們宣揚自己思想的空間,各家學派都在這被血浸染的土壤中開出思想的花朵。其中卻有一朵花是百花中的異類,卻又一直被保留至今,從未枯萎。這朵花就是道,莊子便是這花的養護人。

最初認識他、知曉他是在語文書上,看着關於他的一則則短文,腦中想象着他高冷而又機靈地講着故事來諷刺他人。

莊子的一生如浮雲,隨風而來、伴風而去,似乎既無對生的渴求,也無對死的畏懼。當他妻子過世時,他敲着鑼歌唱,歡送着妻子的離去。這在常人看就是瘋子之舉,殊不知他面對生死的淡然使他獲得了超越生死的自由。

莊子一生清貧,卻不以為苦。貧困給予他更多別樣的思想,他安於貧、樂於貧,當曹商諷刺他貧困,顯擺自己的富貴時,莊子不以為然,一針見血地指出曹商為了富貴,丟失了人的尊嚴為秦王舔痔瘡去了。他尖鋭的話語揭露了因人們的欲求而丟失本真的可怕。話似不雅,內容卻不得不叫人歎服。他放浪形骸,直率,在貧困中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當幸運之神光顧莊子時,他將幸運之神拒之門外,悄然躲藏了。當他在水邊釣魚時,楚王派人請他做官,他不為所動,將自己比作只願在水中游玩而不願當奉獻祭祀的烏龜,在紛擾的塵世中,自由被灰塵覆蓋,是莊子拂去塵埃,願在世間過着自己的愜意生活。

莊子為了直指人心,不惜用偏激的語言來諷刺人們,喚醒人們那顆因物質而迷失的心。正因如此,當時人對莊子不解,只認為他有着偏激的思想,卻看不到他那顆悲天憫人而又無人理解的心。正因這般,當惠子死去時,莊子大哭,因為他知道世上再無理解他的人了。

人生本來就有很多困擾,死讓人畏懼,貧窮使人身心受摧,富貴榮華使人迷失自我,而莊子超越了這一切,看淡了這一切,他如一陣清風,來無影、去無蹤。不被理解的莊子是不幸的,而作為2000多年後的我們若還不能讀懂、理解莊子,那更是不幸的。

在這浮華的世間,我們需要一顆淡然處世的莊子之心,笑看雲淡風輕,守住心中的一片寧靜。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19

“你是蝴蝶?還是你自己呢?”

前幾日的語文課上,第一次接觸《莊周夢蝶》和莊子這個有趣的靈魂。“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這句話讓我忽地掉進了一個奇妙玄幻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好像愛麗斯漫遊仙境中的那個無盡的兔子洞,顛來倒去。荒誕、離奇卻不失智慧,黑與白好像不是相對對立的顏色,而是相近的。

我佩服莊子的那份心中的無待與自由。

他心的自由已經為自己的靈魂插上了翅膀,身雖在簡陋的草屋中,心卻如鯤鵬,飛至九重天,化身宇宙之中,落得一片寧靜無漪的超然境界。這份境界何曾不是很多人嚮往追求終生,卻難以企及。打個簡單的比方,有人想去一個國家旅行,時常以各種理由放棄,有幾人能真的能做到“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便是莊子所厭惡的一種“有恃而恐”態度,一種“待有”的思想。

但是,我們也需要明確,莊子“待無”,他實際上也待了一份“道”。這份道是無形的,是空明的,是靈澈的。所以縱然儒家與道家是截然不同的教派,但卻都有相通之處。孔子也講過“從心所欲,不逾矩”,只有將道德規則根植於心,才能做到“無待”,而這樣,自然地依從於道,也就是“待無”。

莊子,實在是一個有趣的人,其實也是一個追求物我相忘,摒棄小我的人,他的所作所為有些讓我想起三毛—一個我十分喜歡的作家,她便能拋棄一部分的自我與理性,去追求自己所崇尚的自由與感性。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這也便告訴了我們,當我們真正無所依靠的時候,我們所不刻意追求的結果,會於我們不經意的過程中展現出來。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20

諸子百家,我尤其喜歡莊子的“道”,他是少有的極具個性的古代哲人。他的豁達、淡泊以及對於自然與自由的追求,也是我一直夢寐以求的理想境界。

在《惠子相樑》中,莊子自喻鵷雛。“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並把宰相之位視如腐鼠,可見他的志向高潔、淡泊名利。莊子是一位賢士,且又有楚王請他出山相助,但他卻也只願做一隻自由之龜,過一些超然物外,貧窮卻非潦倒的生活。如此的莊子,又怎不令我敬佩?生於亂世,卻又始終如一地堅持對於自由的追求。在權貴面前可以如此灑脱和淡然的,天下又有多少人?而在這些為數不多的人中,莊子當數第一人。莊子不屑權貴,不僅是因為他安貧樂道,權力和財富對他毫無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在他心中自由是他真正想要的,與其順從君王,不如與天地合一。

能夠不理世俗,追求心中所求是莊子的獨特之處。而莊子的天真爛漫,恰似孩童,又是他另一個特點。莊子觀魚可以體會想象到魚兒出遊從容的快樂;莊子夢蝶,竟分不清是莊周夢到了蝴蝶,還是蝴蝶夢見了莊周。莊子是可愛的,他具有哲學家罕見的天真爛漫的品質,而且善辯幽默,沒有古時讀書人的迂腐。

説到自由,是可貴也是最難求的東西。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東西,包括人心都是不自由的。有多少人從小夢想自由,卻一次又一次被現實潑了冷水,最後自願成為現實物質生活中的囚犯。自由和自然讓我向往,中國的孩子在學習上得不到自由,更別説是生活了!縱觀全國有那麼多的學校,可大多數孩子卻過着幾乎類似的同一種生活。這讓人心寒!少補一節課就彷彿會落下,少做一次作業就會被批評捱罵,少年活躍向上的心就被這樣惶恐不安的囚禁在一起。自以為還過得不錯,卻不知道山外更鮮活照人的生活!莊子阿莊子,他就像是我的希望的寄託。我渴望將來我會有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行走在旅途上,去發現被人類忘記的生活最真實的面貌,去發掘生活最可愛動人的一面。

迴歸自然,人心可以迴歸寧靜。莊子是無數追求自由的人心中的燈火,照亮人心,照亮了被黑暗沮喪失敗吞噬的人心。別人口中的“好”,對自己而言並非真的好。只有是自己純樸的內心最想要的,才是真的好。莊子曾説“相忘於江湖”,對於我來説江湖意味着更廣闊的世界,“忘”是要忘記世俗的醜惡與疲倦,並非所有人都可以超凡脱俗。我們畢竟生於塵世,但至少要保留心中的一方淨土,至少要在失落時記起莊子的豁達。

百人讀莊子,就有百種莊子。而我眼中的莊子是自由追求的象徵,他的豁達、淡泊也正是我想要追求的。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21

莊子是誰?“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化而為鳥,其名為鵬”。他是那條鯤,那隻鵬,他也是那隻蝴蝶,那個在亂世中願求一方淨土的莊周。

生在那個時代是他的幸運也是他的不幸。“爭地以戰,殺人盈野,徵城以戰,殺人盈城。”沒有世道,沒有真理,最切實際的就是死亡。昏庸的君主,連綿的戰爭,灰色的世界。他能幹什麼?謳歌幸福?尖鋭的、沉痛的思想。如果他生在一個太平盛世,國泰民安,無憂無慮,他會想這麼多、寫這麼多嗎?矛盾的社會現狀讓他變成了一個思想家,而不是快樂的傻子。

“……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鵬很大,它自由嗎?莊子説,它不自由。它“有待”。就是因為大鵬太大了,不依賴點什麼,甚至連動也動不了。李白以大鵬自比,是少年時代開始的,那時以他的傲氣,自詡“大鵬”,一定只取了片面意義:那個正面的、志向高遠的大鵬,而不是可憐的要靠風、水才得以移動的反面的大鵬。死前的李白,仍固執的認為大鵬帶走他,這時的大鵬,與莊子這裏的大鵬才是一隻——那隻“有待”的、無助的大鳥。

可是仔細想想,“無待”是不可能的。莊子嚮往自由,絕對自由而不是相對自由。他認為絕對自由的前提是“無待”,也就是無所依賴。這是不可能的。人不可能脱離賴以生存的氧氣與水。拋開今天科學上的必要的“有待”,就拿莊子那個時代他認為的“有待”來説,功名俸祿是依賴,可是衣、房這些難道不是依賴嗎?依賴衣服御寒,依賴食物充飢,這些也是“有待”。不吃不喝不穿就是“無待”嗎?不,你還在依賴的站立着。“無待”就是不可能的,所以“無待”是莊子想象的產物之一,一個失敗而又成功的產物。

莊子錯了。“無待”也不一定絕對自由,“有待”也不一定不自由。自由不重要,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因為自由的目的是快樂。一個快樂的傻子,每天都很快樂的活着,依賴很多東西,他不自由,但是他很快樂——假如莊子有一天真的“無待”了,他會為自己為什麼取得“無待”而冥思苦想,他自由了,但他不一定快樂。混亂的時代讓他的思想過於集中統一,讓他認為只有絕對自由才會快樂。想象一下,那低調簡單快樂的生活着、有相對自由的小鳥,與高高在上、不屑腐肉的大鵬,哪個更快樂、更自由?

“有待”讓人有了侷限性,束縛了人的眼界。但是我們可以在“有待”中追求。大鵬飛得那麼高,可它“有待”了,所以他看到的,還是普通的天空。“無待”可以看到天空中本來是什麼顏色的雲?莊子這麼認為。也許不是呢?在“有待”中快樂的探索,天空就會露出它本來的顏色。有時候,不是“有待”限制了我們的眼界,讓我們看不到天空本來的顏色,而是虛無的“無待”拉長了我們的眼界,讓我們跳過了天空。

莊子,一個沉痛的思想家,可愛的小老頭。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22

從濠上到樑宮,莊子的身影彷彿無處不在。而上至鯤鵬,下到鮒魚,雖隱居世界一角,卻好似通曉天下。

外有《伊索寓言》一書,總覺與《莊子》甚相像,又不相像。終於知道這源於文化的千差萬別。《寓言》言語簡潔,篇幅甚短,即使是最脣槍舌劍有的放矢的諷刺也顯得光明正大。《莊子》一些篇幅也十分精悍,只不過所藴之理關於死亡,價值與數學哲學。實話實説,就是抽象的,空想的。這才知道中國文化與外國文化,或不如是莊子與其它“芸芸眾生”之間的差別:實際與想象,實際與浪漫蒂克,實際與美國式命令或類似堂吉訶德大戰風車。

而齊世榮在其所著書中提過:“實踐是真理”,而這也符合一些人的想法。那麼,依如此之法,能領略無待之精妙嗎?能在如此這般的有限中一睹遠方的博大嗎?能理解亞當斯密究竟在哪裏説錯了嗎?

《莊子》可能是高尚不十分平易近人的。那又為何婦孺皆知,津津樂道?

願意在與它有特點,趣味豐富的寓言載體,就算不能究其意,也會被他想象力的巨大力量折服。他也許本意不是想要將這書交給層層林立的糞土之牆吧!事實上,他此時還在塗中曳尾於塗中哩!只不過生命中一點偉大的不能磨滅的與生俱來的幽默天賦讓他想逗自己開心開心,順便再把別人氣一氣。

那麼問題又出現了,為什麼總是要逗自己開心,沉浸於其實始於其腦海的“混沌”之中?

莊子住在戰國,一個奇特的年代,問題之原因所在。

單純從表面上看,他是為了宣揚浪漫美好,歲月耐老。但實際他那荒謬不合邏輯的故事,也是對荒謬不合邏輯世界的嘲在現,讓人們清醒:我都做了些什麼荒唐事啊。

而這一切僅僅是順路而已。探尋真正的本質,諸如瞭解無窮,探索世界運行的祕密才是他要達成的真正目的。

總之莊子看上去就是一顆無瑕的白珠,但仔細湊近看會驚奇地發現,這其中有飛速運轉小如塵埃般的精細齒輪,似髮絲般的軸承滾珠——

他看上去浪漫的出奇,純粹的天馬行空

實際上卻與世俗世界息息相關(除了政壇)。他並不痛恨,一點也不,只是感到可惜,無奈。儘量的迴避。它是古典文學的一個異類,格外引人注目。至於他究竟是什麼樣子,只管讓有待的評論家們去吧。僅僅莊子最最表層的那段文字組合,也就好像到一個那麼玲瓏,被一層圓潤包裹,為了避免與世接觸而在空中漂浮的世界裏去。夠了。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23

在中國的歷史上,湧現出許多為百姓着想的人:從法治天下的商鞅,到息世興邦的文景帝;從變法革新的王安石,到為民請願的蘇東坡。從中無疑可以看出他們對世間芸芸眾生的關切和熱愛。商鞅變法,讓秦制的春風撫遍大江南北,吹散了蠻荒和落後;文景之治,打開了直通繁榮昌盛的大門;王安石變法,讓許多新政在隨後的1000多年裏還閃爍在中華大地上;而蘇軾修建的蘇堤,至今仍然橫亙在西湖的粼粼碧波之上。

莊子也有一顆熾熱的為國為民之心,他也想將自己的才華獻給腳下的這方熱土。可他面對的是怎樣的世界呢?春秋戰國還是鐵器牛耕的時代,並不發達的生產力卻需要維繫曠日持久的戰爭。將士們或為權、或為財、或為勢、或為利,揮舞着手中的武器,勞師奔襲。鮮血染紅了滔滔長河和廣袤的大地。思想界雖是百家爭鳴,但無一不是為了開疆拓土,贏得戰爭,於是莊子的思想便被遺棄在了角落裏。

以莊子眼光之犀利,勢必已經看穿了這個世界黑暗的本質,但他的心中,仍然燃燒着對這個世界、對世間百姓之熱愛。擺在他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像陶淵明一樣心遊紅塵外,身息山水間。二是像屈原一樣隻身試圖阻擋越軌的車輪,卻被輾死於車輪之下。可是莊子卻用自己的方式來詮釋對人民的愛,那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自己創造一個和諧的世界。這個世界是“逍遙”的,無所依傍,故也無所畏懼。這個世界裏,沒有戰爭,沒有功伐。有着近乎荒誕的平靜與歡樂。這個世界與現實中的世界截然不同,現實中恐懼的黑暗每進一步,想象中荒唐的光明便高一分。

想象中的世界越荒唐,説明莊子對百姓的愛越深沉。他在用他手中玄乎其神、大開大闔的筆鋒,來與這個世界戰鬥。他在和現實中的世界比試誰更無賴,誰更無情,誰更無聊,誰更無所顧忌,以這種方式表達自己對百姓的熱愛。

縱覽中國歷史,如此做法莊子是第一人,也唯有莊子一人。無論我們在讀莊子文章時,感到多麼荒謬,多麼艱澀,我們都應該讀出,莊子那躍然紙上的對世間芸芸眾生的熱愛之情。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24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這是莊子中記載的莊子與惠施的一段對話。我讀莊子,讀到此,總有一種感覺,覺得莊子是中國古代一個最像哲學家的人。我之所以用像哲學家這樣的説法來表達。我覺得作為一個人的莊子,可以和我們一般人沒有距離感。因為一個人能從普通的自然和人生景象中看到或悟到一般人所無法看到的道理,這就不像一般人了。濠梁觀魚這樣的事很普通、很平常。不要説觀魚,抓魚釣魚一般人也都幹過。但能觀出一番道理來,又如此有趣活潑,給人啟發,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莊子裏還有一段關於夢的記載,也很有意思。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每個人都會做夢,有些夢也會令醒來的我們感到奇怪。但我們一般人不會有莊子的這種迷惑,更不會發出莊子的這種疑問,莊子的一問可謂千古一問。它顛倒了我們人的習慣性必然,我們的自身不再是一個必然的事實,也是存在疑問的,這不是很令人迷惑嗎?可是分明這一問似乎又給了我們什麼,儘管朦朧,儘管半夢半醒,但還是讓我們有了些醒覺的意味。

人的一生,總是在追逐外在的東西,追逐的結果是我們常常忘了我們自身。莊子給我們講了一個螳螂捕蟬,黃鵲在後的故事,給我們説明這個道理,説明我們為外在的追逐忘記自身的普遍性和危險性。看,這就是莊子,總是能從普通的自然和人生景象中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做形而上的思索,從而啟發人、警醒人。就像牛頓的思考蘋果何以落地,看上去呆頭呆腦,卻表明牛頓的科學家潛質一樣。人得總有與眾不同的潛質,然後才會成為一個什麼家。莊子濠梁觀魚、夢蝶、螳螂捕蟬,黃鵲在後的故事,都透漏出莊子的與眾不同的哲學家潛質,所以我説莊子是中國古代一個最像哲學家的人。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25

我們無法懂得莊子,但勾得出他依稀的輪廓。

真的,遺憾。

遺憾千年了,不知多少文獻丟失,遺憾不知多少儒人政客的損毀,遺憾那偉岸的身軀只有輪廓。

真的,幸甚。

幸甚千年前有一個莊子,幸甚他能不凡不俗,無掛無牽,幸甚那裏還有一個渺遠的輪廓。

第一筆是他的超脱,無功於世,是其能極。能夠極力延展自己的思想,無限而沒有邊界。楚境的對話,只是一個小角,莊子於名無求,於利無求,如有求,則將有待。而且是低級的待,不如六月息,其待以脱待為目的,而名,利、功以待束其境,不能更加深遠的發展,困於死水深潭,此待將待更多的事物,待更多的人,物、事。超脱於莊子無可贊諤,是常態,是無待的必然先提。

第二筆是他的藝術。莊子很有藝術,不是條框,不是提綱,穿插的哲理在於莊子的世界中。只有莊子才能鯤鵬,才有屠龍者,才有這濠梁,才有這樑國之嚇,才有這凡於此世界而不凡於莊子世界的萬千之物。沒有此類,莊子思想仍在,但無可流傳,從此可見,莊子仍在有待之境,他放下心靈魂魄,以有待而引眾生,這藝術是其待,而為無待。這個偉大的生靈沒有棄萬物,而是在思想中無待之境以求有待之萬物無待之境,這是轉換的藝術,心的藝術,不同世界的藝術。

第三筆是離。欲無待,先有待,而有待之後,需離,是精神與身軀的離,身有待以助神無待,才能有今日的莊子。其次是與人世之離,離人世而離眾生,有境之曠,才有心之曠,形之曠,萬物之曠。莊子在精神上與人世所離,於是有鼓盆而歌,於是有莊周夢蝶,於是有鮒魚之問。莊子離萬物而漸融其中,以達無待。

輪廓於我是勾完了,幸甚!有莊周可感,嗚呼!惜感不足也!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26

千秋散落,萬象無聲。涼薄的風吹過荒野,乾枯的雜草佇立在孤獨的天際線上,融進傾城日光裏。渺渺然中,有人的歌聲順着歷史的風塵,驚鴻般掠過歲月的白色大河,飄向遠方。

我站着,站成守望的姿態。而前面那脱俗的身影,卻彷彿即將入雲一般飄渺,留不住,看不透。他就這樣越走越遠,而我忽然發現,一直望着他的我,或許永遠也望不到他的臉,也望不到他靈魂深處的一切。

在這個地方,上仰者蒼,下伏者茫。蒼蒼茫茫,萬事萬物永遠輪迴不休。

我卻還記得,他寒江獨釣的清越吟唱,他流浪四方的放肆長笑,他燭火微明的浩瀚思想。他是隱士,他是行者,他是不言不語的聖哲。甚至就連在他妻子死時,慨然長歌的他,眼裏的漫不經心和透入血脈的深邃依舊糾纏在一起,像個滑稽的人,卻在嘲笑滑稽的世人。

所以,直視着他的我感到了暈眩。我將眼移開,我不敢正對他眼睛,我也不敢看他豐富的表情。

所以站在荒草中,站得遠遠的我,看着他且歌且行,赤着腳喃喃着似乎癲狂的句子:“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郗曲,無傷吾足。”他永遠都是這樣,你無法靠近,你只能聽,但你卻能真切的感受到他的思緒彷彿曲折流動在青天長空上,俯視庸碌的紅塵。

我想,他愛這個世界愛到了極致,所以才如此失望。他那麼清醒,那麼理智,他離世界的核心那麼近,彷彿他一出生就融入了自然,融入了那些神性和詩性裏。他把世界上最黑暗的東西從黑暗裏掏出來擺給人看,把它摔碎,像個瘋子一樣,卻在深夜裏重新把它們粘合在一起,為它而泣。

他説:“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他對這個世界心死了嗎?他遊蕩在天地之間,泛若不繫之舟。

我忘了,我永遠也看不清他。

我努力的踮腳,但是他和我隔得太遠了,遠到不可企及。所以我只能站在這裏,聽他的歌聲,望着他漸行漸遠的背影。

捉摸不透,出塵脱俗,離我越來越遠的莊子。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27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

在龐雜的信息流和日益增長的物慾組成的洶湧波濤中,現代人的生活邊界正日益模糊。我是誰?我做這些是為了什麼?好像越長大,這些問題就越沒有確切的答案。但穿越兩千餘年的時空,我們仍能通過歷久彌新的文字聆聽先賢對人生、社會、宇宙的解答。莊子,正笑而不語地立在人們苦苦探尋的夢境中。

讀《莊子》,首先要將那雙逍遙的翅膀插在遍佈思維的肩頭。我們看見帶着這雙翅膀的莊子,在精神的無邊疆界中“乘天地之正,而御天氣之辯”,宏大無邊,而令人心馳神往——這是莊子對“逍遙遊”的定義,掌握宇宙間萬事萬物的規律,得到物質與精神的絕對自由。其實不僅是莊子,自由是所有人類的永恆追求。但所有人都在各類束縛中失去自由。依賴着水源、空氣、土地,便永遠無法成為扶搖而上的鵬鳥直升九萬里而去。莊子當然無法帶領我們越過肉體的鴻溝。但他論述“逍遙遊”定義的過程卻帶給我們順應無為、淡然處世的思索。同樣的,在諸多娓娓道來的寓言篇目中,莊子以他對世俗的深刻洞察引領着每一個迷茫求知的讀者。生活是無邊的泥淖,帶着權欲野心的人不顧一切向外攀爬。莊子卻説“吾將曳尾於塗中”,超越慾望的引誘、虛榮的浮華,迴歸自由的本真。生活是疑問的總和,但莊子坦答“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跳出矛盾的擁擠,站在圓點看無窮的問題。生活是苦澀的修行,但莊子立於濠水之濱與魚同樂……莊子的智慧在精神的山野裏築起千樓萬台,讓讀者得以登樓眺望到無盡的遠方,享受精神世界的逍遙遊。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這樣比喻人們的生活:在一個洞穴之中,雙手捆綁,背對洞口。光線從洞口射入把我們的影子投射在對面的牆壁上,每個人只能看見自己影子的晃動。卻不知道洞口外世界的廣闊。是啊,我們是如此無知而終生困囿於己。普通人的思維難以借一己之力看得足夠深遠。於是,讀經典就成了拓寬眼界的不二選擇。世上形形色色的人陷在相似的困苦裏無法自拔,我們的悲傷、迷茫、私慾早早被其他人詮釋過,可每個人仍義無反顧地爬進同一個山洞。而莊子,恰恰就是那個告訴我們如何找到洞口爬出去的人。看遍世界“有”的百態後,提筆解析“無”的神奇,洞察榮辱甘苦後構築思想世界裏廣闊無垠的超脱境界,他的預言與論述描繪着我們的生活,也指引着我們的精神。

人非草木,眾生皆苦。被世俗囹圄禁錮着的人們未嘗不向往無邊際的逍遙自由。活在兩千年前動亂年代的莊子讓他的哲思與智慧自在逍遙地飄在古往今來無數平凡或偉大之人的思想中,於是,他的精神便跨越了無邊無涯的歷史,來到我們面前。所以,何不趁庸碌塵世的幾分閒暇,讓我們的精神跟着莊子來場逍遙一夢?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28

《莊子》有篇,名《秋水》。

——題記

莊子在我這裏,是個極其浪漫的人,浪漫到神祕。我傾慕他的浪漫,卻無法很好地解釋他的神祕。我對他一知半解,就像隔了一層“厚障壁”。透過這“厚障壁”,我朦朧中窺探他的品性——幻想着能夠在思想上產生共鳴。

莊子之思為“廣”。井底之蛙囿於淺井,以盡情攀緣蹦跳自得,如此滿足於生活的常態。在偶然間,被巨鼈告知以海的廣闊,從而認識到自己所處之處的渺小,與目光的淺短。河伯囿於黃河以秋水灌河,兩岸難以相視自得,如此滿足於自己所認為的“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在偶然間望洋向若而發覺其無端之廣闊,不由興歎自己目光短淺,過於自滿。“廣”是相對而言,對於井中蛙與河伯,所處之淺井與所掌之黃河,其實已經足夠“廣”。對於他們短淺的認識,是沒有必要太過苛責的。莊子之所謂“廣”,是在此基礎上,或依次為步點,推廣出去的,所合適於更廣大事物的“廣”,從而伸張為意義上更長遠的目光。

莊子之思為“辯”。“辯”或為“辨”,既為辯論,意為辨證。於濠水之上,莊子與惠子辯“知魚之樂”。既有“辯”,則有“辨”。莊子以儵魚出遊從容,辨得魚為樂。惠子問其怎知魚樂。瞭然,這一辨,莊子是成功的,這一辯又註定勝辯。“辨”,從事物的本質去推出,“辯”以“辨”得的結果來做基礎,因而也是基於本質來説的。循其本而溯其源,辨而有思,辯而有道。

莊子之思為“空”。不是説什麼東西或什麼內容也沒有;相反,是集大成,聚廣物而為“空”。在莊子的“空”當中,事物是明晰的,事理是淺近的,任一所謂複雜的,繁駁的,都足以分解為淺顯的,易懂的。它們本就由“小”而成“大”,“弱”而成“強”。莊子之“空”,使其內容簡化,思想簡潔,迴歸實物根本,為其中之大智慧。與此同時,莊子任其思想在“空”當中遨遊遐想,以一種浪漫自由的方式,闡釋易理。他以奇詭的創作使其“空”廣博而神祕,非凡而有意。

若世俗奔流成江,莊子便立於秋水之涘,俯察世間之百態,而仰觀宇宙之盛大。他於虛空中獨處,孤寂而莊嚴,神祕而寬容。

或又浮於秋水之中,身側為世事浮華,體味而有止有行,適時而離。只見冥想中的明晰和遠大,高邈和神祕,終去向通透的思想靈魂之境。

秋水之涘,有着思想的極高境界。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29

前幾天寫過一篇日誌,題目是《我愛教孟子》,孟子的文章大氣磅礴,給人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鼓舞仁人志士不斷前行。

然而前行終有頭,迷途方知返。在歷史上就有那麼一個人,他的人生與學説就能讓一些迷失於爭名奪利的人們“望峯息心,窺谷忘反”,那個人就是莊子,我鍾愛的莊子。

相傳,楚王為了他的強國夢,廣泛羅致天下英才,於是乎莊子這位曠世奇才進入他的眼簾,楚王派大夫二人請莊子説,願以境內累矣。可莊子卻説,寧為一神龜,曵尾於塗中。意思是寧願做一個千年的烏龜,在爛泥巴里搖尾巴。這種選擇在一些自詡為“千里馬”的人們的眼中是不可思議的,做一國之丞相,就擁有了施展自己才華的大舞台,怎麼能輕易就拒絕呢。當然,對於那些有抱負的人才來説,更是人生難得的機遇。劉備三顧茅廬,請出高卧隆中的諸葛亮,劉備因此鹹魚翻身,三分天下。諸葛孔明也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揚名天下,名垂青史。至於李白,被逐長安,還做夢,高唱什麼“長風破浪會有時”,杜甫先生呢,則在窮途之中還想着“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希望有大的舞台施展抱負。至於當今社會那些自恃小有才氣的人,更是有一種“懷才不遇”的感慨,總是想着要“經綸世務”,要做一番大事業,這些人這些事,與莊子相比,可就相差十萬八千里了喲。

莊子有一個好朋友名叫惠子,在魏國做到“一人在上、萬人在下”的地位。莊子去拜訪他的時候,竟然有小人挑撥説莊子到魏國是來取代惠子做宰相,這個奮鬥了大半生才得之不易的地位一下子似乎變得岌岌可危,醉心功名利祿的惠子的內心恐懼可想而知。他於是利用手中的權力派爪牙在國都中大肆近搜捕莊子,其欲置朋友于死地的心思昭然若揭。然而莊子卻並不躲藏,而是大大方方去見他,把惠子眼前的高位厚祿比作一隻腐臭的老鼠,極其辛辣地諷刺了惠子沉迷功名利祿的醜惡嘴臉,讓我感到痛快淋漓。

這就是莊子,志潔高傲的莊子,不為利所誘,不為名所惑,自在逍遙,快樂無比。他的人生,無牽無絆,悠閒輕鬆。他的行為更是被一些道貌岸然的假君子不認同。相傳他三戲妻子,讓妻子的真實面目展現在世人的面前,其實也是真實地暴露人性的本質。妻子死後,他並不哀痛,而是敲鑼打鼓地表達慶祝,祝願妻子升到美好的天堂,祝願妻子化為輕煙,化為雲彩,脱離了俗世的生活。

莊子有為人所不知的快樂。他與惠子在濠梁遊玩裏,他看到魚兒在水中游玩的時候,他由衷地感受到了魚兒的快樂,“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然而人生態度與境界完全不一樣的惠子如何能夠感受到這一快樂,堅持説莊子不是魚,不可能知道魚的快樂。是啊,一個整天忙於治理國家保住自己權力與地位的宰相,怎麼可能體會到自然萬物不受羈絆的快樂呢。只有遠離世俗名利的莊子才能深切地感受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是啊,莊子內心的愉悦,憂憂戚戚的惠子怎麼會懂呢?

我深深地熱愛莊子,因為在我的內心也有着人所不知的快樂。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30

一位鬚髮皆白的老者,在斜陽晚照下的河邊悠然的擺弄着他的魚竿。

有經邦濟世之才,虛懷若谷之量的他拋棄了那個時代。他義無反顧的選擇屬於他的人生。不與世俗爭名利,只在深山求逍遙。楚王的盛情相邀只換來他的淡然謝絕。他是一向視權貴如腐鼠的,在他眼裏,竊國者諸侯,與盜賊共事豈不是對他的侮辱?

自嘲曳尾塗中的他卻有凌雲之志。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豪言是英雄的氣魄與哲人的睿智最完美的結合。他人最大的志向不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人間過上極盡奢華的生活,得到萬古流芳的美名,誰看到了頭上高遠的天空?別人俯下身子,只有他昂着頭。

一貧如洗的他永遠不會放棄他的尊嚴,魏王嘲笑他的潦倒,他立即譏諷諸侯的昏庸。如此桀驁不馴,以凜然不可侵犯之氣示人。孔子哀歎累累若喪家之犬,比起莊子,實在是相形見絀。孔子永遠彎着腰,莊子卻從不低下他高傲的頭顱。

他也有無奈的時候,不是源於君王不聽忠言的苦痛,也不是國勢危如累卵的壓抑。而是源自對物與我,肉與靈之間錯綜複雜關係的思考。是夢境還是現實,他迷茫了。也許,只有他會迷茫,在那個人人為功名利祿而生的時代,誰能把眼光放到如此的高度?

他又是可愛的,濠梁之上的辯論讓人忍俊不禁。惠子中了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圈套,他的思想不依託於艱澀的文字,而是活潑的故事。傲骨只外,還有和氣。凜凜之中,透着親切。孔孟總是以教導人的姿態講話,韓非總是發號施令,在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永遠與功利緊緊相連,少了幾分真誠。

汪洋恣肆的文章,帶着濃厚的浪漫。諸子的文字毫無韻味,只有他能給人美感,一種到了極致的美。同時慨歎人生苦短,孔子説逝者如斯,他卻道白駒過隙,哪個更美?

從文學與哲學的角度不足以全面瞭解他,他還是古代科學的先驅,無論是類似於原子的理論,還是數學中的極限思想,都是極其超前的。那些對鬼神敬而遠之的士大夫還在依靠神靈的庇佑,哪會想到這些?

他超越了任何知識體系和意識形態的限制,註定他不會被人理解。也許,在他人眼裏,他只是個衣不遮體,食不充飢的乞丐,只是個不拘成法,特立獨行的狂人。他註定會生活在無休止的孤獨裏,孔孟成了至聖先師,韓非的思想統治了上千年,墨翟的理論偶而還會被人提及,唯有他的思想被斥為家人言。只有零星幾個超然物外的隱士與他神交。即使這樣,也是他們的無奈之舉。他們只把莊子當做精神上的導師,而不是推心置腹的朋友,更不是大成至聖的聖人,他的思想,只是山水突圍的理論武器。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31

千古一逍遙——讀《莊子》有感作文他們的光線輻射會讓人的眼睛產生疲勞,長期與它們交手會使你的視力就會呈直線下降趨勢;儘管繁華如三千東流水,但依然可以發現:其實平凡也美麗。只見林則徐的塑像氣宇軒昂地聳立在那裏。在當今迅猛發展的社會大潮流中,只有不斷地完善自己,才能不被人類拋棄,才不會慘遭淘汰;

於是,你悟到了你人生的最高境界,無為界。

意起思行,神遊天地,無拘無束,你是人間逍遙的神!

然而,又有幾人把你看的明?後世的學者,追不上逝去的風,只能握着卷卷殘集,望文生義:

你,成了消極避世的人。

可笑,可笑他穿不過千古的時空,望不到你頭上的天,踩不到你腳下的地,卻偏又説了不負責任的話!

後世的人用後世的思維觀念,總以為自己是最聰明,可也知一時當一限?那是千年前的你!此"無為"非彼"無為",你的"無為"怎能用今世的"無為"來定論?

而你,卻又穿越了千古,你的"無為",在那戰亂的年代,是最理想的完美境界,這不正與我們將來的共產主義社會,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知道我的解説是多餘,你就是你!精神的鉅子,心靈月亮的守護神,又怎會管他後人如何評論?

歷史長河滾滾東逝,你在風尖浪口依舊高唱: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試問,有此境者,當有幾人?

千古一逍遙,你,莊子,當之無愧!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32

週六,我們和老師去莊子祠遊覽,我們高興極了,一蹦三尺高。

剛到莊子祠,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莊子的塑像,莊子好像正在看書呢!我們剛進大門就看到了一個大金魚池,裏面的金魚有白色的、黑白相間的、還有金黃的......

有些人撒了些麪包片在水裏,魚兒迅速的游過來搶食物。我們看着這些可愛的魚,有人説:“這條魚很美麗!”“那條魚也很美麗。”大家七嘴八舌的議論着,我們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接着我們又看到了一棵高大的許願樹,上面掛着許多人的願望。

接下來我們走過了竹林,來到了小山坡。我們在上面打打鬧鬧。有的人在玩神奇寶貝卡,有的在玩石頭、剪子、布,還有的在玩孔雀開花......我在上面爬“山”呢!高興極了。

該回家了,我們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了莊子祠。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33

騎着追風的馬匹,剎那就是千里。千年的雲霧,千年的舟車。都因為時光流逝變得朦朧只有他,還能撥開那層厚厚的塵霧,依稀的展現雜人們的面前。

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動,許多樹都是凋零的狀態,變得毫無詩意而且讓感到單調和枯索。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聽着這不禁讓人拍案叫絕。這就是莊子,他的思緒上九天下九天無所不達。他的筆墨華章,那麼窈兮冥兮,總有夢幻般的色彩。這便是他思想上的飛翔。

莊子在濠上觀魚,正值初夏,陽光強烈,他戴着一頂蒲草編的青色的草帽,顯得格外招眼和時髦。莊子專注地看溪中的魚,情不自禁地説:“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這便是他悠閒散淡的人生方式。在夢的王國裏,總有着“活着的魚和蝴蝶”,有着莊子自由的靈魂。這是莊子生活的飛翔。

莊子是不同一般人的,他似乎總是與時代格格不入,就因為莊子是個很具有思想的人,舉止異與常人。就連他的朋友惠子也不完全理解他,他註定是孤獨的,因為他追求的是自由的生活與自由的思想。

人間榮華富貴或許是天堂,或許是深淵,它能使人大喜,也能使人大悲。莊子,即使是死亡,也要化蝶隨風翩翩而去,給世人留下無盡的遐想。

“心為物役,身為事牽。”演繹了許許多多的人生悲劇。但莊子不然,莊子善飛,是因為他卸下了物質的羈絆,追求精神的自我完善,追求一種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盡的遐想。

時光綿長得讓人暈眩,明顯的是今人的翅膀上牽絆越來越多了,浪漫地飛翔真有些為難。我們也越來越少做夢了,因為在體現心靈的筆墨裏已經缺乏描繪的激情。不由自主在重温《逍遙遊》時,心回到那久遠的神祕裏,和他一道飛翔,嚮往那廣闊的宇宙。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34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途中。’”上面的文段是記載在《秋水》中的故事,表現出了莊子那無與倫比的清潔精神與拒絕誘惑的驚人內力的同時,也表現出了世人心中的莊子形象。

但我是個市井小童,目光淺短,看不到名家聖人眼中的莊子。我看到的莊子只不過是個消極、悲觀、無所事事、不務正業的人而已。

在鮑鵬山教授的《莊子:當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一文裏,鮑教授認為莊子是位“天仙才子”,“他幻化無方,意出塵外,鬼話連篇,奇怪迭出”。他不重權,孤獨的遊走於月色下,做那高尚的守月人。鮑教授還將莊子與姜太公作對比,意在體現出莊子不貪慕世俗權力的高尚品格。

我不敢説鮑教授説得不對,我只是知道“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心中的莊子並不如鮑教授説的那樣偉大。

在我看來,莊子和姜太公除了在學識上有一拼之力外,其它方面就是大大的不如姜太公了。世俗的權力並不污濁,污濁的是人心。權利本無對與錯,只是人們強行給他戴上了一頂污衊的帽子而已。

姜太公八十多歲仍直鈎釣魚,只為釣來周文王。難道他就真的名利薰心,為了那些世俗權力後的榮華富貴而等待嗎?他貪圖的遠非那淺薄的榮華富貴可比,他貪圖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生活。他把權力當做了當做了拯救天下,拯救百姓的工具,他將權利看作為為百姓尋找幸福安康的力量。

莊子和姜太公一樣有經天緯地之才,安國富民之能,他也一樣有無可比擬的權利在面前。但他拒絕了,他怕,怕權利的污濁將他弄髒。在世人看來,他不留戀世俗的權力,是高潔的代表。但我覺得他就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小人,他有能力讓別人幸福、快樂的生活,他卻因怕權力背後的污濁而選擇逃避。他逃走逃出了一個高風亮節之名,但他有想過那些在戰火中苦苦掙扎的百姓,有想過他這一走,百姓又要承受多少年的痛苦嗎?

怕被污濁就選擇隱世,那麼就不會有興周八百年的姜子牙,就不會有護宋保宋的岳飛。如果人人在權利面前都選擇隱身,那麼現在的世界又會是什麼樣呢?

毛澤東主席比之莊子如何?若毛老人家也學着莊大聖人避世去著書立説,不知道鮑教授有沒有機會在《百家講壇》上神采飛揚,有沒有機會去評論莊大聖人的人生觀了?

鮑教授在《莊子:當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一文説:“他好像在和這個世界比試誰更無賴,誰更無理,誰更無情,誰更無聊,誰更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從而誰更能破罐破摔,誰更無正義,無邏輯,”這裏的“他”自然是指莊大聖人,這種“你爛,我比你更爛”的處世之態在當時的社會除了他,恐怕也沒有幾個想得出來。

莊子這麼做算什麼,他很了不起嗎?如果人人都“以爛為爛”,那麼只能説“這個世界在瘋狂”。

一個有治世安民之才的人,想的不是國家與民族,卻只知道一味的逃避。最可恨的是,還有一羣人對着他極力追捧,對着世人誇誇而談,從他的文章中讀出連他自己也未必知道的內涵,大肆歌頌。這彷彿讓我懂得,逃避也能獲得鮮花與掌聲,逃避也是我們中國人值得誇耀的美德。

鮑教授從莊子的文中看出滿紙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淚,而我看到的除了荒。唐還是荒。唐,這也許就是上流人士與市井小童的區別所在。試問,一個市井小童又怎能從教人一味逃避現實的文中讀出高風亮節呢?

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魯迅先生説:“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難道我們真的會走到無路可走的地步嗎?如果真的走到了,那麼我們就再走一條路出來。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35

閒聽古琴曲,時韜晦,時恣肆,時深沉,時激越,頓挫不驚,抑揚不亂,張弛有道,收放有方,遂暗忖:《莊子》何嘗與之有異?故瀟灑自然之態,兼古拙遒勁之風。思之量之,揣之度之,其樂無窮,其妙無窮。

莊子其書其人,悠閒灑脱,清新質撲,理趣盎然。縱橫而觀,惟三點莊子視之最重:生命的保全、精神的自由和人與自然的和諧。説到保全生命,有這樣一個寓言在《莊子》裏反覆出現,説是一棵樹,生長多年,巨大無比,卻無人砍伐。因為這種樹做船船沉,做棺棺朽,做器器毀,做門流油脂,做柱生蠹蟲,什麼用處也沒有,故而得以保存。莊子認為保全生命的關鍵在於對他人無用,於是不為任何人所用,這樣便可保全了。而對於精神自由,在他看來與生命具有同等的價值。這種自由的最高境界,是擺脱對一切外物的依賴和被束縛。擺脱依賴,《莊子》舉了很多縹緲的神仙例子,借神人們的吸風飲露和御龍而行,道出心目中最佳的個人狀態;至於擺脱外物的束縛,他提出了人類羣體生活的方案:山無路,水無橋,居無房屋,行無舟車;萬物羣生,人獸雜處,人們於渾渾噩噩中安享純自然的無憂無慮。智力則被認為會使人迷失本性,當摒棄。總的説來就是與其它動物毫無二致地迴歸自然。無獨有偶,18世紀西方浪漫主義思潮的鼻祖盧梭也提出"回到自然去"的口號。相似地,盧梭認為原始社會是人類的黃金時代。三千年後異邦得知音,莊周可曾預見?

儘管以今天的觀點去審視先哲的思想,會覺得它們在很多時候極端、偏激,但上面提到的人與自然如何共處卻成為當今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莊子雖然片面、武斷地否定人的智力及生產力的作用,卻堅定地強調了人作為一種生物,作為自然的一部分,應當愛護自然,維護它的整體性,不能隨意按自己意願對其進行分割和破壞。《莊子.應帝王》中關於渾沌的寓言就很好地闡發了這種觀點。

不僅如此,同上文提過的一樣,莊子還希望人們順應自然、迴歸自然,融入自然。莊子基於這幾點上的設想雖違背社會發展規律,但橫向比較一下,便可知他這種協調人與自然關係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這種精神,儒家稱為"天人合一",但儒家主要用來指一種高尚的道德境界,還沒有上升到莊子探究天人之際的高度。

橫向地看,上古時代的西方沒有像古代中國那樣穩定、封閉的地理和自然環境,人們為生計轉徙四方,由此產生髮達的工商業和航海業。這當中,人對自然強調的是抗爭和改造,是為西方"天人相分"的傳統。漫長的中世紀,《聖經》宣講的人的種種優越堅定了西人心中人的主宰地位。及至文藝復興,人更被推得至高無上:"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哈姆雷特》)其後,工業革命使生產力飛躍,同時進一步把人與自然拉開成為對立的兩面。人們想方設法對付自然,從自然那裏竭力搜刮財富。並要叫囂要征服自然。我國在五六十年代也曾提出"人定勝天",結果違背了自然規律,辦了很多錯事。事實上無論何時何地,破壞自然、違背自然的做法最終都遭到了自然嚴厲地報復--我們損害了自然,自然因為被損害而反過來損害我們自身。在看到和預見到自然被破壞帶來的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曾為人我們創造輝煌的"天人相分"的侷限和片面,開始關注古老而具有鮮活生命力的東方"天人合一"哲學.而東方諸多哲人中,思想最貼近"天人合一"實質的當推莊子。他認為人本來就屬於自然,順應、愛護和融入它是自然而然的。若身為自然一分子卻要"改造"、"征服"它,無異於動物體內細胞癌變,儘管暫時奪到營養,最後還是一同覆滅。

可貴可喜的是,莊子並不一味地消極維護、順服自然,他對自然同樣有積極的看法。莊子主張從自然中積極主動地學習,並且不否定這其中人的作用。《莊子.養生主》裏庖丁解牛的故事就表明了這點。庖丁由於"依乎天理","因其故然",懂得牛的骨骼結構,才不致於把刀砍到骨頭上。將故事的意義引申開來,莊子是在告訴我們,應該去學習、瞭解自然,而且要善於運用自然,為自身服務。看來,協調順應而非肆意破壞,學習運用而非貪得無厭,也許是人與自然共處的最佳準則。

縱覽《莊子》,幻想中有務實之法,偏激中有冷靜之思,消極中有積極之道。去虛而存實,去蕪而存精,去偽而存真,或有助我們對自身、對自然多一些認識,從而在與自然的協調關係中平穩和諧地進行自身的發展;而《莊子》中浸透着靈氣與睿智、瀟灑與曠達的人與自然的哲學,也必將裨益於我輩,振鐸於來者,啟迪於後人。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36

在一個動盪喧囂的環境中,莊子的思想映射出一片寧靜的光輝。

在那亂哄哄的時代時在,人民都處於倒懸狀態,莊子極欲解除人心的困憊,可是,現實的無望卻使他無法實現心願。由於他既無法使人類在現實世界中安頓自我,又不願像神學家們在逃遁的精神情狀中求自我麻醉,在這種情形下,惟一的路,便是迴歸於內在的生活——向內在的人格世界開拓其新境界。莊子所拓展的內在人格世界,乃藝術性及非道德性的。因而在他的世界中,沒有禁忌,沒有禁地;他揚棄一切傳統的形式化,遺棄一切信仰的執迷。

在現實生活中,莊子則試圖化除現實生活上種種牽制攪擾,以求獲得身心的極大自由。化除的方法之一,即是要虛靜其心——通過高度的反省過程,達到心靈虛靜,能掌握自身的變化,並洞悉外在的變化,而莊子做到了。

正是由於現代人的身心疲倦,像莊子不羨財富,那樣不慕權貴,過着一日三頓沒有着落的生活,卻仍然獨自快樂的人,正好是此時處於身心疲倦現代人們所需要的,所需要需求的答案。莊子的逍遙遊,告訴人們怎樣讓自己不為世事所累。把自己比作空中自由翱翔的大鵬,把自己比作在泥土裏打滾的小豬,而不是那隻害怕自己的事物被奪走的鳥。他告訴人們:捨棄了世俗就沒有勞累,沒有勞累也就會心正氣平。在對待生和死的態度上,他告訴人們不要把長壽當成快樂,不要把夭折看成是悲哀,因為一切是都是自然的,自然的來,自然地去。

莊子告訴人們:不要為榮華高位而恣意放任心志,不要因窮困窘迫而趨勢附世,因為身處榮華高位和窮困窘迫的快樂一樣,所以不應該有什麼憂慮;在對世事時,人不能過度的處於歡心和憤怒中,否則會傷害人的身體,生活中無論面對什麼事情,都應敞開心扉,把快樂和憤怒放之一邊,不要壓抑自己,保持平常心態。

莊子的逍遙和避世對於現代處於疲倦海洋中的人們來説,無疑是一根救命草,一線給自己昂頭面對世事的勇氣。莊子的處世哲學,對於現代人們來説,是一劑心靈鎮靜劑,讓人們暫時拋開世事的紛擾,以一種超然的心態和眼光對待生活和學習,因此,當大家們把莊子的處世哲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時,處於身心疲倦的現代人們,找到針對自己的一劑良藥,能夠幫助他們更快樂地面對人生,面對生活和工作,面對那理不清的煩惱。

讓國學在我們身邊,讓莊子精神永遠光輝!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37

《逍遙遊》是《莊子》的開篇之作,文中有一隻“其翼若垂天之雲”的鯤鵬,輕輕煽動翅膀,就能“扶搖直上九萬里”,其景稍作想象,便覺壯觀,其態是何等自在逍遙,令人嚮往。這篇文章是莊子哲學的中心思想也是自古以來中國文人的生命嚮往,“逍遙”不只是形式,更是一種心態。

莊子在《逍遙遊》的最後講了一句話:“各適其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性,每個道理也都有它的自性,他用“鯤可以化身為鵬”的故事,告訴我們生命是不會侷限在一個框架裏的,而不管是道理還是我們的人生,也一樣不應該侷限在一個框架裏。順隨自然,固守本真,是每一個生命最理想的生命狀態。

莊子在《庖丁解牛》一文中闡述的“養生之道”認為生命是一種自然現象,正如文中所講“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莊子非常形象地比喻養生就像庖丁解牛一樣,也要“依乎天理”,順其自然,不必刻意追求長生。不必追逐功名而天下大治,不避居江湖而保持清閒,不施導引之術而能延年益壽,忘記一切,保有自身,恬淡而沒有窮盡,一切美好的東西便隨之而來,這便是自然法則。

“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餘遊刃必有餘地矣”,文章中的人生哲學,絕不是簡單的消極避世,而是對生活的一種積極態度。

這種人生哲學在一定意義上陶冶和豐富了人的精神世界,教人們忘懷得失,擺脱利害,超脱種種庸俗無聊的現實計較和生活束縛,或高舉遠蹈,或怡然自適,與生機盎然的大自然融為一體,從中獲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從而撫慰人們心靈的創傷。這也正是中國曆代知識分子在遭遇失敗和不幸之後,並沒有真正毀滅,而更多是保存生命,堅守節操,隱逸遁世,以山水自娛,潔身自好的原因。

莊子的思想奇幻無方、靈動脱俗,一篇汪洋恣肆的《逍遙遊》,讓人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一篇靈動睿智的《秋水》,讓人領略到朝暾夕月、落崖驚風……他的作品所藴含的道理含義深刻、膾炙人口。魯迅評價莊子:“其文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莊子棄名利、遠污濁,摒棄一切浮華,冷眼看穿世俗。他在思想的天空裏任意逍遙,揮灑出妙趣橫生又充滿哲理的文章來,他對生命的理解之通透都得益於他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無欲則剛,超然物外的本性。

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想學習他積極陽光、遠離負能量的做人風格;心無旁騖,潛心研究學問的做事風格,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完善自己。

願我們終能在繁華中守住心境,也能在陰影中安然處之,不困於得失成敗,內心變得豐富強大!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38

在一片寂靜的山林中,春光在歡語中播撒遲來的温馨,在遍地青綠的錦衣上綴點幾處豔紅,在一片孤寂中潑撒着生命的流光。蝴蝶也按捺不住這個孤寂的時節,在這片燦爛的火苗上方舞動着生命的光芒。忙碌的黃牛細心咀嚼着春意的鮮美,卻絲毫沒有發覺身旁動人的舞蹈。

在一片寂靜的山林中,靜坐着一位老者,一位在時間長河中垂釣的老者。他在孤獨地凝望,凝望着這片驕陽下的勃勃生機。長年的戰火將這個悲涼的時代灼染成一片焦黃,人們早已淡忘了這片蒼山裏的那片鳥語花香。在戰鼓的轟鳴聲中,這片青綠就如他的眼睛一樣,顯得那樣孤獨而又動人。一頂沾滿黃泥的斗笠,遮掩不了智者傳神的目光。一雙鬆散的草鞋,牽制不了行者堅定的步伐。

他看着這飛舞的蝴蝶,心中充滿喜悦。世人都看不見這片脆弱的美麗,蝴蝶卻總在最恰當的時節紛紛到來。曾經,他也為天下蒼生奔走於列國之間,希望自己的一腹經綸能替眾生求得永世安寧。然而戰國的烽火卻燒盡了他心中最後的期盼,萬民的呻吟打碎了他天真的夢幻。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39

一件事的陰陽兩面,間隔的只是一瞬間的思想——題記

莊子

我是莊子,今日我和朋友惠子相約來到濠水的橋邊遊覽一番。這樣的天氣真的是好,太陽正懶洋洋地舒展着身體,和我一樣毫不掩飾自己的歡愉。憑欄下看,只見一尾大紅鰷魚,正自由自在,肆無忌憚地在水裏到處游來游去,讓人不免心生歡喜。它似乎看見了我,努力地揚起頭,嘴裏吐出一串串急而大的水泡,接着一個鰷魚打挺,高高躍出水面。那一刻,我被這可愛的小生靈打動了。那陽光下熠熠生輝的鱗片,讓我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美好。那躍出水面的敏捷身姿,讓我心底盪漾出一絲絲的漣漪。於是,我有理由相信,這尾魚和我一樣是快樂的,滿足的,從容的。

我是一尾魚,一尾悲傷的魚。這濠水底下實在是太危險了。我的敵人危機四伏,一不留神我就有被毀滅的可能。我整天生活在擔驚受怕之中。但今天不一樣,我看到了人類,兩個站在橋上面帶笑意的人類。這樣子讓我心生恐懼,我害怕慣了。但我突然想起被人類養過而又放生的魚説過,魚缸裏的世界很幸福。於是我看了希望,我想生活在安全的魚缸裏。於是我盡力展示自己曼妙的身姿,悠哉悠哉,從從容容。甚至冒着生命危險高高躍出水面,以博一笑。我看到了他們的笑。而那時我卻是急切的:趕快把我帶走吧,帶離這個危險的地方。可是,他們還是離開了,並沒有帶上我。那樣的笑深深地刺痛了我。我知道,我又得在這黑暗而危險的地方孤獨地生活了。誰又能理解我的痛呢?

我還是我,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我。雖然你説了解我,但你終歸不是我。因為每個人面具後面的那張臉,你永遠無法探知。白天在人面前強顏歡笑,黑夜裏靈魂卻痛苦舞蹈。這是生活中最真實的存在。

莊子和魚

莊子不瞭解魚,不是因為莊子不是魚,魚不是莊子。

而是因為莊子是莊子,魚就是魚。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40

推開莊子的門,他不在。

本想與他交談,可惜,他不在。我漫步於草廬旁,落葉已積了八層。他真的在這裏住過嗎?還是讓他的智慧隨着自己的身影飄走了?“不,我可以證明他在這兒住過。”循聲望去,原來是池中探出頭的魚。“我是他筆下快樂的魚。他從未想過自己是怎麼知道惠施是快樂的,但他卻知道我是快樂的。他現在的確不在這兒,但是,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他可能在清風中與你交談;也可能在這碧波里映出你的真實,你的心靈;他多半融入了你的心中。”魚搖動着尾巴,遊遠了。我站起身來:這可以照透人之心靈的碧波,不就是莊子的智慧嗎?

不知何時,肩上停了一隻蝴蝶。“他帶走的是我,留下的卻是他。我們在夢中飛舞,在花間大笑,我們讓後人疑惑已久,可我們卻感知着對方。他對這俗世累了、倦了,所以他為他妻子的解脱而開心。他無時無刻不在微笑,也無時無刻不在思考。他讓生命的每一刻都如我翅膀上的花紋一樣美豔。他選擇了我,讓自身也昇華得如此美麗。”蝴蝶撲閃着翅膀,飛入花間。我閉上眼:這直透心房的花香,不也是莊子的智慧嗎?

“你是官吏?”腳邊爬來了一隻老龜。“不,不是,和你一樣不是。”我俯下身子。“好得很,清爽得很,莊子曾以我為喻,拒絕相位。其實,這泥土並不髒,曳尾於其中真的是世間最快活的事兒。有人曾問我帶着這麼重的殼行走累嗎?殊不知,我早就把殼視為自己的血與肉,又怎麼會覺得累呢?就像有人問莊子讀那麼多書累嗎?在自然中行走累嗎?書與自然早已是他的血與骨,又何談受累呢?”龜轉過身,爬向淤泥深處。我直起腰來:原來這淤泥之中,也藴藏着莊子的智慧呀……

莊子生於亂世,在世間唱着屬於他自己的狂想曲。他讚歎自然的偉大與人類的渺小。並不是我們離莊子的智慧太遙遠,而是塵世的塵埃遮住了我們的心扉,困住了我們的腳步。自然是偉大的,人類是渺小的,但當二者合為一體時,人類的渺小也就不可見了。這不正是莊子智慧的根本嗎?

我不禁嘲笑自己的淺陋,竟在這裏等莊子回來。我應當去大自然,應當去世界上的每一角,去尋找,去拾起他遺留的智慧。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41

現在受追捧的事物總是很另類!

人們對娛樂明星的怪異穿着,一些奇怪的行為瘋狂追捧及效仿,以致於有歌手在演唱會上不小心把鞋帶弄散,第二天大街上也許就會有許多衣着絢麗的人們拖着散了的鞋帶的鞋招搖過市

這種現象也充斥着文壇。某天某當紅作家出了一本很悲的書,人羣反應暴烈,於是年輕作家們開始崇尚悲傷的文風,洶湧產出一篇篇文章搞得好象一年有360天都在失戀,要不就是被抄了家裏的祖墳似的。可憐的人兒。

回望2000多年前,看見那個九萬里情懷盪漾於三千濮水之上的長者莊周。那是一個百家爭鳴的年代,那是一個戰火紛飛的世界,人們渴望出仕,渴望能輔佐在各國諸侯的身旁。莊子的思想,繼承了老子的“清淨無為”,在那個時代顯得十分另類,但似乎沒有能受到崇拜的好運,或許是因為他的人生智慧中,一個顯着的特點便是對世俗成見的批判,他所竭力批判的正是大眾的流行的東西,指出這些東西的虛偽和無意義。比如,大眾孜孜追求的權,利,名。莊子以為不僅毫無價值,反而是有害的,並且所造成的傷害是根本性的,即它們傷害到了人的本性甚至是生命。

然而,這些東西都是無處不在於社會的,並且誘惑力也是相當巨大的,為了保護到自己最重要最根本的東西,想來,也只有避而遠之了。這似乎註定了莊子與世俗是格格不入的。可是,當我們仔細體會莊子思想時便會發現他的出世是建立在入世的基礎上的,試想,一個完全出世的人,又何必發出那樣一番憤世嫉俗的言論,有何必評論那些功名利祿呢?他無非是以一種隱者的姿態去入世罷了。

在一個爭權奪利的時代,這樣的一種競爭心態是相當高明的,這之中灌注了一種叫做“智慧”的東西,這樣的心態讓人有了一種旁觀者的眼光去審視世俗的競爭,進而從中搜尋出於自己有利的條件。所以,這並不意味着他根本不行動,而是要不動聲色,不顯山露水,不作無謂鬥爭,想必出世正是入世的最高境界

“出世”與“入世”是兩個極端,正如天平的兩個托盤,如果人生的天平倒向入世,便會因為對名利的貪婪而傾斜倒塌,那麼,一個絕對出世的人,不也與絕對入世的人是實質相同的麼?甚至,他沒有嘗過世俗中的喜怒哀樂,相比之下,則更是一種不幸,所以説以出世的態度入世,能夠在超然物外的同時參透社會,這是獲得平衡與和諧的不二法門。

莊子曾告誡世人:以出世的態度入世,以消極的態度積極,以絕望的態度希望,以無為的態度有為。這樣不正可以從兩個對立面中獲得最終的平衡麼?

兩千年前的莊周,只是逍遙一遊,便早已站在智慧的顛峯,俯瞰着者芸芸眾生。如今隨着社會的發展,人性的複雜化,世俗的弊病也漸漸增多,譬如本文開頭一例。2000年後的我們,處於比當年諸侯紛爭更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是否也應該用莊子的思想來審視或是批判這些“流行病”呢?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42

林語堂有言曰:“讀莊子就像是讀一本偉大的神祕主義的書。”莊周夢蝶,抑或蝶夢莊周,本就是一種虛幻的美,莊子的人生好像一場夢,生於自然,又歸於自然。

莊子是一個有鬼斧神工之能事的幻術師,迷失在他的精神後花園中,我們不能自拔。因為,在世俗中,你挫敗,你無奈,而與莊子相處,只需聆聽他漫無邊際的談論,汪洋恣肆,儀態萬方,從荒誕,到自然,到神遊天下,無所羈絆,不是身外無物。而是外物與我為一,漸漸地,虛淡出這方天地。

莊子為你下了個套,縱然有所懷疑,你亦奮不顧身地跳了進去,孔聖之道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捨我其誰,庶幾無愧?又有幾個做到,相反,一個個失敗者或無所作為者都摔得很慘,在這時,莊子站了出來,大聲高呼:“生無可羨,死無可畏。”大聲高吟:“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於是,可親可敬的莊子又多了一批忠實的信徒。

感謝上天把孔子與莊子送給了我們,一個成功路上的引路人,一個失敗路上的安慰者,相輔相成,造就了歷史上無數驚天動地的人物。

我欲無為,真正逍遙天地。莊子的理想人格即為登高而不發抖,下水而不覺濕,入火而不覺熱……雖然有些白日夢的感覺,但莊子肯定會批判你説你不知道怎麼知道沒有?事實上,他的一生執着於清心寡慾,楚有相位,我不屑一顧,自甘貧困,卻無所煩惱,知己好友,一二足矣。莊子寧為“蠅”,不做“神龜”,遊戲人生,實乃亂世中的逍遙子!

世上真有神人嗎?科學的回答是否定的。而莊子的逍遙卻並不是不可及的,崇尚精神的自由,崇尚自然的神妙,豐富學養,提高境界,再加上一顆澄清的心,足矣!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43

笑眄六合語八荒,蝶夢千年萬世彰,誰人能知漆園歎,且看今朝再話郎。

——題記

清流靜謐,翠植亭亭,千山一黛,萬物同生。

“今天的天氣真是不錯啊!”一個儒生打扮的年輕人笨拙地晃了晃脖子,深吸一口氣,雙手舉過頭頂伸了一個懶腰,甚是愜意。

“是啊,子明”坐在旁邊的一人提聲應和,他把手中的竹簡恭敬地放下,好像做着禮拜似的,“對了,你知道嗎,在秦國有個人叫商鞅在南門立了一根木頭”這儒生細聲細語地説道,好像生怕被別人聽到的樣子,“説是啊,只要誰能把木頭搬走,就給誰十金!”

“呵!有這般好事!”被叫做子明的儒生挺了挺身子,應答道,“怎麼這種好事就輪不到我們楚國呢!”他把手中的竹卷子一扔,兩個眼睛中充斥着不滿。只看那竹卷子沿着桌面滾開,露出了裏面墨點的小字,“誇啦”一聲掉到了地面上。

“咳!咳!”從裏屋傳來了先生的咳嗽聲。

“快快快……”儒生瞪大着眼,手忙腳亂地撿起了竹簡,額頭上嚇出了冷汗,還沒等拿穩,就聽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陽光斜斜地照向水面,上面就好像覆着一層油似的,發着金光,時而有兩條魚蹦出來,尋找着它們的“龍門”。一棵大榕樹在太陽底下靜默着,它的葉子的顏色已是綠中摻着些許的玄色了,但無一例外每一片葉子都朝着太陽的方向探着頭。

樹下有一塊大石頭,一半在樹蔭裏享受着清涼,另一半在太陽的暴曬下,已是滾燙。

一位白色鬚髮的老人斜倚在石頭上,身上的布衣有些泛白,灰棕色和白色相對應,顯得有些不協調,他的雙眼輕輕閉着,眉頭舒展,一陣微風吹過,鬚髮飄飄灑灑的。

“老師,老師……”一個身着布衣的年輕人在老人身邊輕喚着。他的臉上的稚氣還沒有完全消去,眼眸中時時閃動着亮光。

老人將眼睛微微張開,露出一條縫,雙手十指分開了些許,長舒了一口氣,問道:“這是哪裏?”

“這是漆園啊”年輕人摸了摸後頸,不解地回答。

陽光透過葉隙,抖落了一地的影子,幾點亮光打在老人的臉上,老人灰黃的皮膚像枯乾的老樹皮,鬆垮垮的、乾澀澀的。

“哦,這裏還是漆園啊……呵呵呵……”老人張開嘴笑着,可以看見唯剩幾顆的牙齒,那聲音不很大,但卻充滿智慧,“漆園,漆園好啊,比都城好啊,比天宮好啊……漆園好啊……”老人嘴裏不斷地重複着,兩眼半眯着,神色很悠閒。他的手動了一下。

水聲潺潺,滋養着岸邊的一花一草,有一隻揮動着藍色翅膀的蝴蝶落下來,靜而沉默。

老人的衣衫隨着風飄動着。“我剛才做夢夢到我是一隻蝴蝶,哎呀,在空中飛舞啊,哎呀,在風中逍遙自樂啊,我看到了山川大海啊,我看到了人人開心地在地裏耕作啊……”老人似乎很興奮,雙臂抬起來,上下襬動着,模仿着蝴蝶的樣子,“無為而無不為……多好啊……多好啊……”老人的聲音漸漸低了、輕了。

老人把頭向左側一些,靠在了大石頭上:“嚯!子齊,你説究竟是我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我啊……呵呵……”

年輕人站在旁邊,五官擠在一起,眉毛彎出了一個奇怪的弧線,流露着很疑惑的樣子,想要張口,卻無從回答,突然聽到有呼喊聲,好像突然釋懷了的樣子,向遠處看去。只聽到一句:

“嘿!莊周!”

“是你啊。”莊周笑着對走過來的人説道,他挪了挪身子,把背靠到石頭上,吐出一口氣。

“沒錯啊。”那人走向莊周,輕輕施了一個禮,“你聽説了嗎……惠施拿着樑國的相印嘍!他可真是好命啊……”

“呵……是嗎?”莊周的嘴角略微上揚着,眼睛朝下看,思索着什麼,“好了,去看看他吧……我還忘不了那濠水的橋啊……”

那個人笑着點了點頭,年輕人不知所語地跟着點了點頭。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説乎……”兩個儒士搖頭晃腦地讀着。

“嘿!子明,你知道嗎,漆園有個老瘋子説自己是蝴蝶,蝴蝶欸。”一個儒生把頭從竹卷子中探出來,小心翼翼地説道。

“呵!真是個老瘋子!”被叫做子明的儒生輕啐道,説罷,他把頭抬起來,仰面朝天,“話説我什麼時候才能出人頭地啊……呵!整天的‘學而時習’……”

“不然我們去秦國?”

子明輕輕看了身邊的儒生,張嘴要説什麼。

“咳!咳!”裏屋傳來了先生的咳嗽聲。

兩人手忙腳亂地拿好竹簡,搖頭晃腦地讀道:“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44

在我的認知中,莊子是一個冷靜、豁達、超凡脱俗的人。他的豁達逍遙並不是像阿Q那樣逃避一切,而是看淡一切。莊子的豁達逍遙是在經過一番磨難,心智進步後的豁達,是在經歷挫折後才體驗到的自由。這一份心智讓莊子的人生變得超凡脱俗,註定他的一生會在不凡中度過。

而反觀21世紀之現代人,缺少的恰恰就是一顆豁達的心。人們似乎都急功近利,人心不古。只知道大步向前趕,而忽視了路上的美麗風景。人們因此常常抱怨活得累,錦衣玉食卻索然無味,不知幸福在哪裏。其實,我們還有莊子!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無妨,你也許看不到樹葉從枝頭落下,但你可以去聽空氣的聲音,那裏有莊子所説的“天籟”可能就在離你不遠的地方。“空山無人,水流花開”、“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空山密林之中,當你在流動的水中聽出一份安靜,在鳥語花香的寧和中獲得一絲欣喜,你就是體驗到了生活的美,你就是遇到了莊子!

然而現實中總是説説容易做起來難,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莊子那樣既“出世”又“入世”的。既要奮鬥,又不注重結果,幾人能有這樣的心境?我想,我還做不到!我努力學習,為的就是那一份結果。每當收穫與付出不成比例時,就掉入糾結與煩惱中了。因此,我佩服莊子!

莊子的心性註定了他的不凡,他身上的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可惜的是,這樣一位聖人,卻沒有幾個朋友。據説在惠子死後,莊子就孤獨一人了,再也沒有人和他鬥嘴了,再也沒有人和他談人生了,自然也不會再有“濠上之辯”了!他的不凡註定他要寂寞一生,不入俗世之人,又怎會食“人間煙火”呢,普通人又怎會讀懂他呢?所以聖人是註定要孤獨的。

總之,我佩服莊子,他能耐得住寂寞,棄得了功名,任何事情都不能在他心裏泛起漣漪。正如他所説:“泉涸,魚相處於陸,相響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45

我們已經走的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麼而出發。——題記

經濟滑坡,名不聊生,貪腐橫行,物慾橫流。

合縱連橫,人才輩出,製法變革,思想彙集。

這,便是戰國。

時代呼喚英雄,人民期盼變革。商鞅、毛遂、白起、趙奢……無數英雄豪傑匯成了不朽的詩篇。在歷史的星河上閃爍。然而,有這麼一位老人,他不求聞達於諸侯,不屑錦衣與玉食,他只願在自己的爛泥巴里快樂而又自由地打滾。其人謂誰?蒙城莊周也。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氣勢磅礴,縱橫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闊,宏蓋古今;他的寓言想像奇特,寓意深遠;他的風格嬉笑怒罵,了無拘囿。

讀《莊子》,讀到的是豁達與超越。莊子在《齊物論》裏提到“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萬物的知識、標準不一。所以“人為”的標準,並不是“唯一”絕對的標準。就像《逍遙遊》中所述的那隻龐大的怪鳥,當大鵬在九萬里高空的渾然蒼茫境界,便是打破了一切人為的“相對”。昭文不再彈琴,因為他在彈琴時,只要發出一個聲音便失掉了其他的聲音,只有不彈時,才會五音俱全。這正如陶淵明的“五絃琴”。

讀《莊子》,讀到的是灑脱與淡然。何謂逍遙?列子御風而行,自由自在,這是逍遙嗎?答案是否定的。列子飛行忘不了風,也只能成為世俗的幻想與淺見。真正的逍遙在我們的心。如莊子“無為而無不為”“天人合一”,面對世俗,嬉笑怒罵,皆由性情,他逍遙於世間,淡泊於名利。面對惠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淡然一笑,“今子以樑之宰相而嚇吾也。”何等淡然。正如南朝詩人柳惲就曾在他的《詠薔薇》裏有言:“不搖香已亂,無風花自飛。”

讀《莊子》,讀到的是坦然與欣慰。莊子妻子死時,他鼓盆而歌,有人不解,有人譴責,但他卻悠然地依舊如此,因為他滲透了生命的真諦,生是自然,死亦是自然,生固然可賀,死何嘗不是迴歸,一如中國民間的紅是喜事,白亦是喜事。

《莊子》是哲學的天籟,更是我們心靈的琴音,他讓我們找到了那個最本質的自己,花開花落,靜謐無聲,這是心靈的盛宴。

無論你再走多遠,請你一定一定不要忘記,自己原來出發的目的。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46

莊子的熊熊烈火照亮着中國的文學旅程,精神的昇華牽動着每個人的琴絃。沒有馳騁沙場的你卻是英雄者心中的膜拜;沒有縱橫捭闔朝野的你卻是能臣賢士心中的追求。

你説:“吾將曳尾於塗!”驚愕了你身後的兩名楚國的勸説者,他們只能悻悻而去。你用純清的性格釀造精神的酒麴,並用之抵制功名利祿的誘惑。

我説你是真正的垂釣者,是遠離世俗喧囂、鉛華風塵的隱士。你笑了,會心的笑了。是因為我道出了你的心聲嗎?濮水岸邊遺留着你的足跡,勾起無數仁人志士的心魂;濮水的游魚聆聽着它的祖先講述你拒絕入朝為相拒絕高官厚祿的崇高氣節,引發千百年歷代文豪的欽佩。你比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英勇氣節更有氣魄,你比林逋梅妻鶴子的隱士形象更顯高尚,你比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更骨氣崢嶸,或許,你並不在意世人或後人對你的評價,但你的靈和魂卻讓人情不自禁的讚歎不已。

雖然你只説,“吾將曳尾於塗”,但我心裏明白,你之前對兩位大臣的不予理睬並不是想展現你的清高,而是你清潔靈性的本能的使然,你沒有直接的拒絕,只是婉言道出堅守濮水的心聲,讓他們自感融入不進垂釣的氛圍,只能悻悻而去。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47

撫着他石質的衣角,我不禁停住了腳步,抬起頭仰望他高大的身軀,肅穆的容顏。他深邃的眼瞳是在凝望深海之淵的鯤,還是九天之上的鵬?他微啟的雙脣是在感歎“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還是在追問“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我彷彿看到他在池塘前問魚,在墓道里問骷髏,在夢裏問翩翩飛臨的蝴蝶,他的問題穿過了茫茫千年的光陰,依然在我們靈魂深處迴響。

他一生自生自化,主張齊物我、齊是非、齊生死、齊貴賤,達到了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

他看待世事淡若雲煙,卻又對世情洞察入骨。當做樑國國相的惠子害怕被他取代,大肆搜捕他時,他坦然現身,笑問惠子:“你知道一種叫鵷鶵的鳥嗎?它從南海飛到北海,非梧桐不棲,非青竹的果實不食,非甘甜的泉水不飲。一隻鴟拾到一隻腐鼠,害怕鵷鶵來搶,忙大聲呵斥。現在,你也想用你的樑國國相之位來呵斥我嗎?”他詞鋒如刀,把地位權勢視為腐鼠,把國相惠子視為鴟,損人實在辛辣,語氣實在狂傲,偏偏在這辛辣狂傲之中,又透着七分風趣,十分灑脱。

的確,他活得不夠風光煊赫,但是,他舒逸浪漫。灼人的烈焰是他的內核,絕對的灑脱是他的靈魂,嶙峋的怪石是他的風骨,碧空的遊雲是他的情懷!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存在,逍遙遊於人間,甘心寂寞於荒野。不謀一官半職,不求功名利祿,不守俗禮陳規。

妻子去世時,他鼓盆而歌,世人不解,斥他無情。誰解他歌中的曠達和智慧呢?他認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將生死視為四季的循環,坦然面對生老病死的煩惱和恐懼。這是一種自由的哲學,也是自然的哲學,在精神領域引領人類從苦難的深淵走脱出來,擁有一種自得其樂的心態,一個“寄憂憤於悠閒”的人生。

他另闢奚徑,以自然界中物相互轉化的各種神奇瑰麗的故事來闡明自己的觀點。《逍遙遊》開篇就講此神奇的物化:“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其獨特的想象力,斐然的文采,讓人感覺到那份神奇力量的存在——“物無非彼,物無非是。”在他看來,世間的一切都存在相互間都有聯繫,正是有了這種內在的聯繫,物物間就可以相互的轉化,生與死也不過是自然的循環。

萬物皆來自於有,有來自於無。無和有之間,人生百年如蜉蝣般短暫,也許只有如他般萬千生命中的智者,才能在曇花一現的生命中頓悟。當然我們能看到的,只不過是他的衣角,他的精神和思想,還在高天之上,俯瞰着眾生。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48

在諸子百家中,我嘴喜歡莊子。莊子,戰國時期宋國人。如果忽略道家宗師的名頭,將會是一個非常平凡的人,但就是這麼一個扔在人羣中找不到的人,在兩千多年的時間中,有多少人崇敬過他!可以説,如果老子不是太白金星,那麼,他是道教兩千年傳承中最有名的一位。那麼,他的智慧又在哪兒呢?

我發現莊子的智慧於水上。“莊子釣於濮水”一定聽説過吧。莊子三言兩語便可拒絕邀請,這不僅需要巧利的口舌,更需要清靜無為的一顆心,一顆不追名逐利,不為名利打得頭破血流的心。我認為,在學習中,也不應該為名利而學習,應該為自己定下一個自己喜歡的目標,不因與別人爭鬥而改變目標。爭鬥固然可以迫使自己努力,可這努力是被逼出來的,遠不如自發的好,當然,對某些不願努力的人就另當別論了。讀了這個故事,我便在心中下定決心,一定要自己默默努力,直到實現自己的理想為止。

我發現莊子的智慧於叢林,“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麼一個高潔高傲的動物,飛過叢林是,得到腐鼠的鴟卻“仰而視之,曰:‘嚇!’”。莊子用着件事來比喻惠施的追殺。在莊子看來,名利只不過是過眼雲煙爾。這點我非常贊同,這世上又有多少人能永遠保持住“名”,保護住“利”呢?人這一生,生,赤裸裸地來,死,亦赤裸裸地去。人們都希望能把名利帶到來世,修築了無數藏滿奇珍異寶的陵墓,結果呢?只是促進盜墓事業的發展。

我發現莊子的智慧於萬物。“道”在螻蟻,稊稗甚至屎溺中。天下萬物中,任何東西中都有“道”存在着。“道”亦真亦假,亦實亦虛,總而言之,是一種很玄的東西,掌握了它,便可以與天地同壽,與日月比肩。現在,可以説“道”存在於三百六十行中。每一行中都會有屬於自己行業的規矩,這個規矩就可以説是“道”。行業中的一切事,都要遵循它,雖然不可能掌握它,但是可以遵循它,不去違背它,也是可以達到自己的目標的。我也希望自己能夠一直遵循這個“道”。

我發現莊子的智慧於人生。生亦何歡,死亦何懼。怕是莊子的一部分思想了,莊子的妻子死了,他不但不傷心,反而十分高興,還“鼓盆而歌”,這或許和莊子豁達的性格有關。我認為,人死了,只是另一種特殊的開始,又有什麼可怕的呢?再説了,人生老病死是不可抗力,人死了,再傷心也不可能在活過來了,就算奇蹟發生,死人復活了,人們也不高興,畢竟“詐屍”是不吉利的事。不能只把死亡看成一切的終點,而應該想,終點之後又將是個起點。

莊子的智慧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只要用心聆聽,一定可以有所感悟的。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49

大家都會知道一本叫《莊子》的書。可是看完這本書都會發出許多讚歎。于丹就把她的慷慨記錄了下來,寫成了一本書,書名就叫《莊子心得》。

在百家講壇節目中也談論過這個話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領悟于丹心語。

于丹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影視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窗某學院長助理,影視傳媒繫系主任。2007年春節期間在《百家講壇》欄目解讀《莊子》心得,受到觀眾熱烈。

《莊子》心得也講述了許多深奧的論語,裏面講的都是莊子何許人、境界有大小、感悟與超越認識你自己,總郵路可走,談笑論生死,堅持與順應,本性與物性,心態與狀態,和大道與自然。

下面就讓我們先了解一下莊子這個人,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氣勢磅礴,縱橫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闊,籠蓋古今;他的風格嬉笑怒罵,了無拘囿。他上窮碧落下黃泉,嬉笑怒罵,説盡天下英雄,其實他的內心並不激烈。他曾經做過漆園小吏,相當於現在的保管員。他一輩子就生活在一個戰國紛爭、戰亂頻仍,而到處求賢若渴的時代裏。他隱居不仕,終老天年,沒有什麼社會名分。莊子的生活一直是相當貧困的,經濟抗面也很差。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嚷嚷皆為利往。”人生在世,從古至今很難看破的就是“名”與“利”兩個字。應該説,大家首先面臨的就是利益的紛擾和誘惑,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會面臨着經濟問題,生存的困窘。莊子也不例外。

看到《種子心得》這本書的人都知道于丹可以把每一句話,和每一個字分析的十分透徹。椰油許多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人活在當下,在當下看破了名,穿透了利,不懼生死,那麼我們的心靈將擁有一個多大的空間、一份多大的境界啊!是啊,每個人的境界都不同,有的人高過雲端卻有些人低於雲端。可是每個人只要穿透名和利,那麼你個人的空間就會有許多色彩斑斕的花朵和温暖的太陽。站在大境界上,就會看到天生我才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無為。莊子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他(她)的思維方式。人們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規地去判斷事物的價值。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價值。

往往一個人是不能輕易的認識一個事物的真正價值。每一個人都希望人世間所有的事物都是美好的。只有真正清醒地認識了事物的價值,才可能獲得人生的目標。而認識一個事物自身的價值卻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

讀了《莊子心得》這本書,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了。不仿你也可以去文中瞭解莊子,從中受到感悟。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50

話説莊子是一個感情豐富,懂得哀愁,消極的人。他對生死一直是淡然的態度,所以因為他這個性格,在他身上發生過許多趣事,今天讓我給你講其中一個吧!

那一次,莊子的妻子死了,鄰居們知道後,怕莊子太傷心,就匆匆忙忙地跑過去想要安慰他一下。可跑到他家門口,大門敞開着,往裏面一望,讓大家都感到十分詫異的事發生了。只見莊子穿着隨便,這還不算什麼,更另人跌破眼鏡的事還在後頭呢!他一隻手上拿着一個鐵盆子,另一隻手上拿着一根木棍,在那邊敲鑼打鼓,嘴裏還唱着歌,正在自我陶醉呢。

鄰居們覺得很奇怪,心想:自己的老婆死了不是一件讓人很悲傷的事嗎?而為什麼莊子卻表現得那麼高興呢?感覺還在“慶祝”一樣?

一個鄰居走上前雲,問正在敲鑼打鼓的莊子:“莊子呀,你的妻子死了,你怎麼還這麼高興,像是考中了狀元一般,你到底是怎麼了呀?”莊子笑笑,回答到:“人一生就有生有死,這再正常不過了,人還沒出生時,就呆在一個神祕的地方。現在我妻子死了,她就只是回到了她原來呆的地方,又要開始投胎了,這有什麼好悲傷的呢?”眾人聽了,恍然大悟,都覺得莊子這個人非同一般,他的思想和常人的理解完全不同。

正是因為莊子這與從不同的性格和他為人處世的態度,才讓他日後成為了一個令人萬世頌德的人。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51

今夜,透過朦朧的月色,我在想你,想兩千年以前的你。在茅屋之外,你懷着怎樣的情懷挽留月光,守望它的清輝?怎樣傾聽陽光的耳語,怎樣細尋昨夜的露珠,怎樣為一尾魚,而眼角溢出清淚……你堅毅的目光中,我似懂非懂,一顆亂世中浮沉的心,獨飲這世間的無奈,不屑於一朝為官,只在乎超然世外,究竟是什麼的力量讓你在紛繁的世事中,著書立説,站在了那個時代的極端?莊子,我想讀懂你的心。

有人説你追求高雅超然,追求“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你淡淡地笑笑。也許你只是不想在官場的浮沉中迷失自我,不想為一官一爵丟失心靈的自由。你寧願在世間飽嘗冷暖飢渴,也不願居廟堂之高而脱離百姓。所有的功名利祿不過是過眼雲煙,而現今的榮華又吸引了多少人為它折腰,人們禁不住利益的誘惑,違背了自己的心,也離高雅越來越遠。世間中有幾人能和你一樣參透名利的虛偽?

也許,你只是自然的孩子,自然界的一花一草都是你心靈的夥伴。你的筆,你的文字賦予了它們活力和個性:鵬的瀟灑自在,是你逍遙忘我的依託;斥鴳的目光短淺,是你對小知之人的鄙夷;你欣賞泥沼中拖着尾巴游動的烏龜,因為你懂得自由的可貴;你默讀濠梁之魚的快樂,因為你的心中正湧動着對自然的喜愛。超越了萬物,又融入了萬物,也許就是你,也許就只有你能夠做到在茫茫青冥中追求物我兩忘、超凡脱俗的真正自由,可習慣高樓大廈的我們又有誰可以做到真正順應自然的規律,調養身心的平衡?也許只能在莊子的文字中熟悉我們陌生的自然。

有人説你是生活的哲人。你輕輕地抬抬首。也許,你只是用另一種生活的方式讓我們的靈魂從另一個角度找到皈依與平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世間的波瀾不過是風吹草動,你如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大鵬鳥,逍遙自在。儘管你知道人總要受世俗的羈絆,就連大鵬鳥也仍有所累負,但你不放棄對逍遙境界的追求。這顆心告訴人們:人生並不痛苦,至樂是可以獲得的,關鍵是你用怎樣的心境。因此,在社會中忙碌的人們,別再為瑣事而煩憂,學着莊子,給心靈放放假,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也許你懂得看輕了才能掙脱,也許你參透,放下才能給心靈以呼吸的空間。在妻子死後,你鼓盆而歌,在旁人眼裏你似是瘋癲,但這只是他們讀不懂你的心。你已經看透了生死,那不過是生命的輪迴,一切從自然中開始又回覆於自然的過程,是生命的真諦。既然已通悟,已放下,又何須矯情的眼淚來矯飾?一切都只是雲在青天月在樓。生活亦是如此,迴歸最原始的心境,放下雜念,掌控自己的心緒,不誇耀、不強求,內心平靜,精神曠達,踏踏實實地活出自我。在今人眼裏,你擁有了遊刃有餘的人生。

蝴蝶翩然而去,你卻醒在今人的夢裏。太多的智慧,藏在你揮起的衣袖,躲在你飄渺的微笑,沉澱在你深邃的眼眸中。在那個時代,你在極端的蔑視中有極端細緻的體察與回憶,在極端的憐惜裏又有極端的失望與無奈。你的心終究還是令人難懂,我只是在你智慧的海洋中輕拾起一朵浪花,感悟你帶給我的震撼。

你的長袍在我跟前經過,我的心在喊:請等一等,我的哲人,我想讀懂你的心。你亦不作任何的停留,如同千百年前一樣,踽踽獨行,穿透薄薄的花香和厚厚的風塵,縫合一顆顆悲苦的心。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52

莊子,你是一棵樹,是一棵在深夜看守心靈月亮的樹。在月明的夜晚,你伸展開你茂密的枝葉,輕輕搖動着,根還在深深地向土壤深處蔓延。

你是一棵樹,與天地同呼吸。會有鳥兒掠過你的頭頂,看了看,然後停下來,立在你的枝幹上。也會有螞蟻,成羣結隊地,圍着你粗壯的樹幹,享受綠葉廕庇下的涼爽。有時,一隻小刺蝟爬到你的身邊,靠着你的腳跟,聞着青草混泥土的味道,甜甜地睡去。也有時候,孩子們來到你的身邊,踮着腳摘你結出的果子。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你始終站立着,作為一棵堅固的大樹。就像是一個局外人,你看着你身邊的人來了又去,去了又來,你看見有人死了,又有人獲得了生命。無論發生了什麼,你始終沉默着。你熱愛你腳下的土地,也愛你頭頂上的天空。

所以,我也想成為一棵樹。就站在你曾經站着的地方。看看你腳下的土地,也望望你頭頂的天空。我想成為一棵樹,是想感悟你的生活。我想理解一個幾千年前的思想家,夢見你幻化而成的蝴蝶,夢見你所説的在楚國水田裏拖着尾巴在泥水裏自由自在地活着的烏龜。作為一棵樹,我將站立在天地間,與自然合而為一。

我變成了一棵樹,靜靜地站立着。也許有一天,我能在天空中看見"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大鵬,望見在水中“廣數千裏”的鯤。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53

我們知道莊子是百家爭鳴時代中的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莊子生活的時間大概在公元前369年到公元前286年之間,具體的生卒年月無從知曉。《莊子》這本書,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本經典之作,現在流傳下來的《莊子》有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篇,“外篇”十五篇,還有十一篇是“雜篇”。

以前上中學時學過他的一些文章,比如《逍遙遊》和《秋水》,這兩篇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裏面的許多語句我至今還記得,像“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夫物,量無窮,時無止,分無常,終始無故”、“道無終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等等。進入大學後繼續讀了《莊子》裏的一些文章。感覺他的文章氣勢磅礴,縱橫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闊,籠蓋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遠;他的風格嬉笑怒罵,了無拘束。讀完了《莊子》裏的一些文章,感到釋然,恬淡,清淨,類似莊子的“乘物以遨遊”、“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不過離這種境界還有相當一段距離,我也要用自己的腳步來丈量邁進這種境界的行程。以前埋藏在心底的許多東西一下子爆發了出來,遺忘已久的已經甦醒,我把它們重新拾了起來,裝進自己的行囊,再也不放下,它的份量是沉重的,因為我不能忍受不能承受生命之輕,我要時刻告誡自己,要走的路還很長,要承擔的責任很重,要面對的失敗很多,要學習的地方不少。

莊子一生看破功名,不屑利祿,從《秋水》這篇文章所描述的一個故事就可以看出: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日:“願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日:“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神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二人夫日:“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日:“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對於名利,莊子所表現出的是何等淡泊的境界啊!所謂:天下煕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利,的確是一道不容易邁過的坎,多少人為了它奔波一生,為了它耗盡心力,最終陪伴自己的還不是一坯黃土!有多少人因為利而青史留名?多少人因為利而真正享受幸福?多少人因為利而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也許有人會反駁我,沒有對利的追求,我們如何創造社會財富;沒有社會財富,我們如何擁有經濟基礎;沒有經濟基礎,我們如何獲得上層建築?我得申明一下,我上述的看法只是表明我們不應為利而迷失了自己的心智,喪失了自己的方向,正如莊子在《駢拇》中所説:“裊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我們應該時刻牢記要回歸本真,迴歸本心,迴歸自然。

在莊子的文章中,更是折射出了莊子的大境界。在《逍遙遊》一篇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惠子找到莊子,説:魏王給了我一顆大葫蘆籽兒,我在家就種了這麼一架葫蘆,結果長出一個大葫蘆來,看起來十分飽滿,有五石之大。可是這葫蘆太大了,所以它什麼用也沒有。我要是把它一劈兩半,用它當個瓢去盛水的話,那個葫蘆皮太薄,“其堅不能自舉”,要是盛上水,往起一拿,它就碎了。用它去盛什麼東西都不行。想來想去,葫蘆這個東西種了幹什麼用呢?什麼都裝不了。所以惠子便説,這葫蘆雖然大,卻大的無用,我把它打破算了。莊子説:你真是不善於用大的東西啊!於是便對惠子説: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莊子之所以有這樣獨特的思維方式,是因為他的心中承載的是大的境界,他並沒有以常人世俗的眼光來墨守成規地去判斷事物的價值,只有這種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價值。只有打破以往的常規思維,才能真正有可能去體會莊子那讓人憧憬的“逍遙遊”。現在整個世界都在談論創新,創新來源於何地?也許有時就來源於這種大境界下催生出的獨特思維。其實我們的眼睛有兩個功能:對外,看到的是一個無比廣闊的世界;對內,看到的是一顆無比深邃的內心。只可惜,現在許多人,往往只意識到第一個功能,而遺忘了第二個功能,錯過我們眼睛最為寶貴的東西,不能不説這是一個遺憾。可莊子卻充分認識到了眼睛的這兩個功能,從而能真正達到逍遙遊的境界。

莊子在《秋水》篇中這樣説到:“察乎盈虛,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知分之無常也。”回過首來,我們是否應該先好好了解自己的內心?是否應該思考我們現在正努力做的事情是不是我們真正應該追求的?我們期待自己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標?我們是否正在為這個目標做些什麼?怎樣才能更有效率的做好這些我們因該做的事情?一連串的追問在拷問這自己:我,做到了嗎?

是啊,我做到了嗎?我一次次的問自己,在生活中尋找答案。鏡子與玻璃的區別只不過是多了一薄層的水銀。這一小小的區別,引發的境界確大不相同。透過玻璃,我們只能看見外部的世界;但透過鏡子,我們不僅能看到外部的世界,還能看見自己的內心世界。一層薄薄的水銀,帶來的卻是大境界,實屬一大創造。在現代這個科技發達,日新月異的社會,我們有着太多的選擇。但我們是否應一直擁有這樣一雙眼睛,一面鏡子,來時刻告誡自己,認清自己。莊子是一個大智之人,他智慧的光芒穿透幾千年歷史的塵埃,交給我們後人的永遠不會是那些小技巧,而是境界和眼光。我們期待達到一種什麼境界,境界的大小決定了對事物的判斷,打個比方:站在大的境界上看到的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的境界上,只能碌碌無為。要知道自己是否做到,也就是要認清自己,這是一件挺難的事情。孔子曾説過: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通過日復一日的自省來一次次的認識自己,提升自己,這需要的不僅僅是毅力,更需要的是勇氣來面對自己的暇疵,更需要的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中,我們需要辨別外在的兩個障礙:一是物質,而是世俗。物質往往是一種利益,可以迷惑我們的判斷;而世俗往往是一種言論,一種眼光,可以擾亂我們的價值觀。如何辨別呢?我的答案是跟着自己的心走,在內心始終有一種秉性。誠然,我們是社會的一分子,生活在社會中,決不能脱離社會。而物質與世俗又是在社會中必然會遇到的,我們能超越它嗎?答案是肯定的!古語日: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真正的隱士是可以擺脱物質與世俗,視之如雲煙,哪怕自己就身在鬧市。這是一種何等的淡定自若,何等的大境界!可見,只要我們堅持內心的秉性而不隨波逐流,外化而內不化,就能擺脱物質與世俗的困擾。在面對內心世界時,要有所堅持;在面對外部世界時,要做到通達與順應。

我們知道莊子的人生哲學是淡泊為大,在《莊子》一書中可以找到很多佐證,比如在《達生》篇中,莊子這樣寫道“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制情者,不務命之所奈何”。要做到這點,實屬不易。拿當下大學生來説,正處“風華正茂,指點江山”,一股建功立業的氣勢,要做到莊子所説的淡泊,恐怕很不容易。但這並不影響莊子人生哲學的魅力,因為我們缺少經歷與閲歷,缺乏人生經驗,還沒有內斂成那種超脱的大氣,不能領略達到這種境界後的滋潤。我們還需要很多的磨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慶幸我們有莊子等先賢用他們思想智慧的光芒照耀着我們,是我們不至於走向錯誤,走向虛無,甚至走向自我毀滅。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我們必須有一顆安靜的內心,一雙智慧的雙眼來捕捉先賢們的光芒,從而才能真正的照亮自己前進的道路,否者便是自欺欺人,便是嬌柔虛妄,便是坐井觀天。先賢們不會為此感到悲哀,因為總有人能領會他們,並將他們的思想進行傳承,但對於我們個體,這是一種悲哀,先賢們給予大家的同樣機會,別人抓住了,而自己沒抓住,這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所以,我們不應忘記傳統,忘記傳統,怎能創造現代!不僅不應忘記,還應充分的學習掌握傳統之精髓,把它創新有效的用之於現代,這才是對傳統文化的真正傳承!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榮耀,坎坷,名利等等,對待它們一個比較好的態度便是時刻告誡自己:這一切都會過去。因為“會過去”,從而少了幾分固執的眷戀,多了幾分拼搏的氣魄,不再為以前所得所拖累,從而真實的快樂的活在當下。佛家講“三界”:前生,此即,來世。在我看來,不管前生如何,來世怎樣,我只願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活在當下。前生已經過去,何必留戀;來世還未來臨,遙遙無期。所以最重要的是活在當下,只有這樣你才知道你還活着,至於怎麼個活法,因人而異。我記得在一篇寓言裏,一個長者告訴那些年輕人的一個活法,也即一種生活態度:前半生,不要怕;後半生,不後悔。我挺贊同這種人生態度,現在我正處於自己前半生中的大好時光裏,要是猥猥縮縮,膽怯畏懼,不敢對固有的還應改進的規則或潛規則發起挑戰與改革,而是拘泥於現實,那麼自己的前半生算是毀了。寫道這裏,我想起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裏面的一句名言: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我能夠説:‘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不是每個人都有“為人類解放而鬥爭”的宏圖大志,但是我們也至少要做到這句名言的前半部分。這一生,要無所畏懼,但也要無所懊惱,要選擇不讓自己後悔的方式活着,獲得從容自在,把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現實生活中,你可以選擇“兩袖一甩,清風明月;仰天一笑,快意平生;步履一雙,山河自在”,可以選擇“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可以選擇“不管風吹雨打,勝似閒庭信步”的這種出世的淡定與曠達。也可以選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可以選擇“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這種入世的胸襟與氣魄。無論選擇那種生活方式,其實在我看來,兩者在時間和空間上並沒有一個清晰明確的界限,入世與出世並不矛盾,它們是相容相通的,或許是構成人格理想的兩個重要方面。

讀了《莊子》中的一些文章,感悟頗多,説了這麼多了,我們還要時刻問自己:我們生命中還有多少真實在活着?我們的心中到底還有多少夢想在活着?我們的未來到底還有多少希望在活着?我們拿什麼來承受生命之重,來駕馭生命之輕?我們靠什麼來提升和捍衞生命的質地?這是對靈魂的審問!

在我內心深處永遠會存在一個座標,那就是活在真實裏,在生活中從容而不急趨,自如而不窘迫,審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有所感悟,有所超越!

《莊子》,一本讀不完的大書,我正在讀着,也將繼續讀下去,只因生活還在繼續……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54

在滾滾不息的歷史長河中,有個聲音一直都在不停地迴響,如碎汞照耀在長河之中,奏成一股汩汩的水流音樂,悠揚久遠。這個聲音就來自於莊子。

莊子是春秋戰國時期傑出的思想家。在那戰火紛飛的歲月裏,出生平凡的莊子卻有着非同於常人麻木過一生的理念。他希望能夠憑着自己的力量為百姓造福。在當上官吏以後,他一直廉潔自好,不醉心於功名利祿,只是單純地想造福於百姓,兢兢業業地工作,是一個出色的官吏。

莊子一生也沒有大起大落的經歷。在他辭去工作以後只是悠閒地踱步於美景之中,會見朋友。他“天地與我合一”的思想就決定了另一位詩人陶淵明一般的逍遙遊生活。在《莊子》一書中説道,莊子這一生交情最要好的是惠子一人。個人認為莊子與惠子在一起談天論地,即是感性與理性、唯心與唯物之間的撞擊。兩種衝擊反而沒有使他們之間的友誼日益寡淡,而是情好日密。

莊子一生中有兩個故事是最為出名的。一個講述的是當莊子的妻子去世時,莊子並沒有任何傷心的舉動,反而載歌載舞。旁人問他何故,莊子回答説,我的妻子到另外一個世界去快樂地生活,我又何嘗有不高興之説。當莊子的朋友惠子早一步離開時,莊子則慟哭不已,旁人問其故,莊子答,我就此少了一個辯論的朋友啊。當莊子死前,他對旁人囑咐道,不要將我埋葬在多大多好的棺材,你們只要讓我躺在土地上就好了。由此可以看見,莊子的清高自守,淡泊的性格。並不是他對於生命的麻木,而恰恰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掩卷沉思,敢問幾人像莊子一般,活得如此灑脱,如此逍遙。

另一個故事也流傳至今。相傳楚王派人去尋覓莊子,想請他做丞相。莊子笑而不語,接着説道:我聽説你們的國家有一隻神龜,老而將朽,試問,神龜是繼續被供奉在高處收人祭拜,然後死去,還是在這山林間自由地活呢?來人答曰:自然是在山林間自由地活了。莊子説,那也便是我的答案,你們現在請回吧。莊子説話從不會開篇就講道理,而是用故事,以其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從這件事中,我不僅看到了莊子的淡泊功名利祿,還發現了莊子的機智與明白清楚,並不遮遮掩掩地説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寫到這裏,我終於懂得了莊子思想流傳至今的原因,就是尊崇自然,信奉自由,不為任何塵世間的俗事所羈絆,只求逍遙。這種乾乾淨淨,不食人間煙火的思想,是每個人所期望的柔軟生活吧。願莊子的思想繼續在長河之中閃爍!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55

餘秋雨説,諸子百野中,有二個“子”,他有點藏躲。一個是飄勞蔚藍色的莊子,一個是輕鬱古銅色的韓非子。迴避前者,是怕陶醉藏避後者是怕迷失。是的,權、術、勢從從前到當初皆牢牢包抄着中國社會,怎能不讓人避避呢?然而莊子唾棄勢力,不慕恥華,尋求精力自在的己格操守,卻替中國曆代文人所繼續。“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城面小兒”是陶淵亮的人格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顯貴,使爾不得啟口顏”是李紅的人格宣言,“地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棄”是蘇軾的人格宣言。抬眼看往,莊子的精神影響了中邦的歷史跟中國曆代的文我。

焚訖一爐重臭,我打開沉睡的《莊子》,像一陣清風,像一汪綠潭,我入進了這如實如幻的世界,試着追覓我的安靜取恬澹。氤氲之間,我望睹了你,濮水之邊,你悠然垂釣。我曉得你視權貴如腐鼠,不願乏於民場浮華,只醉心逍遙於天地山水,此樂何極!你令我敬仰,令我愛慕。寧幹神龜於泥水之中曳尾而言,何必在乎那權勢之爭,何必在乎那世俗紛擾。淡罷,淡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你就像一縷清泉,靈秀而暢達;你就像一場苦霖,潤澤津潤而曠達;你就像一陣青霧,清涼而開朗。恍惚間,你俯首高歌:“鳳兮鳳兮,何如德之悲也!下世不可待,舊事不可追也……”

“莊周夢蝴蝶,蝴蝶為莊周。一體更變易,萬事良悠悠。”化蝶而逍遠惡不快樂!百媚千紅中,你忽上忽下,翩躚伏舞,舞絕人生出色。你鹹淡的飛,本是這般縹緲逼真,令我心馳嚮往。

然而你末能“趁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限”嗎?你畢竟是一集體,這即註定了你無奈暢遊在無初無終的時光和無邊無涯的空間,亦不能“無所待”。你能夠在楚王派使者請你作相時,頭也不回地謝絕掉,“去矣,吾將曳尾於塗中”,但你卻由於“家窮,故返貸粟於監河侯”,成果蒙到了監河侯的恥辱,使得你忿然息色,反脣相譏。

“回想向去蕭瑟處,回去,也無風雨也無情”。你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莊子,又怎會被紅塵世俗所羈絆,水一如你的前身,廓清空靈是你性命的全體,世間的煙火味侵蝕不了你俗世的浮塵玷辱不了你。我時常在想,或者你是不屬於這個塵世的,你如一位仙子般飄然而來,又飄然而去。歸眸處,你的腹影仍舊未曾遙去,這淡淡地一抹,勾畫出的是你恬淡的身影,勾勒不沒的是你盡世的情懷。

你,照舊在雨中歌唱!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56

《北冥有魚》,選自莊子的文章《逍遙遊》。當我第一次看到這篇文章時,我啥也沒看懂,於是我就查了翻譯,看完之後更加迷茫了,為什麼莊子要説鯤?鯤為啥突然變成鵬了?為啥後面又要説天空的顏色?

我陷入了沉思,於是我從題目入手,逍遙遊,逍遙?我突然懂了,原來莊子不願意做一個俗人,他想要像鯤,鵬那樣逍遙自在,浪跡天涯。想到這,我覺得我懂了,但後面的一句話讓我再一次感到迷茫。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莊子為何要寫天空的顏色,莫非他是一個深藏不露的天文學家?後來,我有了另外一個想法,鵬在天上,我在地上,不同點是什麼?高度。

於是第二種想法橫空出世:莊子轉換了感受的視角,從旁觀大鵬和萬物,到引導讀者抬頭看天。

他叩問一句:天空本來的顏色是什麼呢?我們與天空相去甚遠,看到的,與實物也相差甚遠。原來天與地,人與鯤鵬之間的不同,在於立場不同,所以無法互相理解。如同三個人看一座山,第一個看不穿迷霧,以為是個小土堆,一笑而過,第二個看透了一半的迷霧,但看不清山頂,第三個看穿了迷霧,對山川的俊美髮出了由衷的讚歎。當一個人腦子裏只剩下六便士的時候,他就會忘記天上的月亮。所以莊子先説一個很玄乎的東西(就是鯤鵬),然後料定我們不信,然後再以天空顏色為例子,説明我們不一定能看清所有東西,我們不能否認那些我們看不到,感覺不到的東西。

如同第二篇,《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雖然不是魚,但不代表魚不快樂,而惠子則認為所有事都要有有力的證據證明,這也和他們二人的性格息息相關,惠子主要工作是魏國丞相,而楚王曾邀請莊子做他的令尹(令尹等於丞相)但被莊子婉拒了,惠子認為莊子不是魚,而莊子認為只要他站在魚的角度上,他就是魚。即當人就是人,但高度不同。莊子認為人們應當“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簡單來説,凡人要突破自己的壁壘,別老想着追求人世的功名利祿,你的幸福不在此。這樣不停的追求名與利,你只會被它們所束縛。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57

“莊子這一班”這本書讓我看了回味再三,書中的寓言故事讓人感覺到莊子的自由自在,對生死的價值觀有不同的看法,真是偉大!

書中有一篇內容提到:“楚威王聽聞莊子博學多聞,便要求兩位大夫戴上千金聘禮,到宋國把莊子請回來擔任卿相。兩位大夫到了宋國,巧見莊子在河邊樹下釣 魚。他倆恭敬地説:我們大王請您幫他治理楚國。”莊子頭也不回地邊釣邊問:“聽説楚國太廟供着神龜,神龜是願意死了被尊供在堂上呢,還是願意拖着尾巴在 泥裏爬呢?”兩位大夫説:“當然願意活着啦!”莊子一揮手説:“你們走吧,我就樂意拖着尾巴在泥裏自由地爬,才不願意被裝在錦盒裏供在堂上!”莊子寧願自 由自在的生活,也不要束縛在錦衣玉食、榮華富貴的生活中。

我們現在的物資豐富了,壽命增長了,耐性卻少了,快樂也少了。我們爭取的事物往往與自由背道而馳,其實自由是很重要的。一個人缺少了自由,就算有再多 的財富那又如何呢?再多的財富買的起自由嗎?如果你當了金錢的奴隸,那麼你會快樂嗎?我想不會!就像一隻小鳥被關在金碧輝煌的籠子裏和自由自在的在天空飛 翔,你覺得哪一種方式才會讓小鳥開心呢?一隻北極熊孤單的被關在狹小的動物園裏和敞徉在雪地裏與同伴一起玩耍,你覺得哪一種方式對北極熊比較好呢?

從這一本書讓我體會到了自由的重要,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自由的時光,認真的過每一天,讓自己活出生命的意義,活出生活的精采。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58

《莊子》心得躺在我的書桌上,作者就是于丹,大家應該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聽過她講解的《論語》心得和解讀《莊子》心得,這本書是本年4月份退團時公司給我的退團紀念禮,同時還有電子萬年曆,小小的禮物卻感覺格外有意義,一個代表時間,一個代表一種精神。

《莊子》心得的扉頁是作者題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字跡很大氣。平日裏我也是很喜歡看這種類型的書或文章,把哲理寫實,易懂不乏味,使人在感悟人生的同時也得到諸多處世之道。現實生活中可能是因為計較太多,我們曾煩心勞神,因為要實現某一目標,急功近利而不達。也曾因為生活的種種困境,失去了希望和理想。于丹則用她現代視角很好地講述莊子的思想。

我和我的朋友常常在一起感慨生活的種種,我們有時也覺得人的一生真是不可思議,我們並沒有很年長,可為什麼總要經歷很多不快樂和不順心的事,這件事剛過沒順心幾天另件事又出現了,人一輩子那麼長,酸甜苦辣還真要我們一一嚐嚐遍才不為過呀。生活帶給我們很多快樂的感覺,幸福的感動,親情的温暖,但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難題,需要耐心和毅力去磨練,去化解,去完成。無論處在何種狀況下,我都會勉勵自己樂觀面對。這本書則告訴我們説“世界上總有路可走。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如果我們遇到了高山或者大河,真正找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放低平常心才能獲得人生的成功。“本書從十個方面進行分析,其中第七章是“堅持與順應”,書中寫道“莊子認為,在人的內心應該堅持自己秉性而不要隨波逐流,而面對外原世界,則應該通達和順應。”自己也經常有感慨,也聽身邊的朋友同事感慨過,現實生活的種種已將我們磨得圓圓的,沒梭沒角,沒個性。人們把個性冠名為“張揚”,所以我們已不再張揚凡事隨大流,説得難聽點,哪天入了哪流都不知道,平庸呀。

“堅持自己秉性而不要隨波逐流”。我的理解是自已的想法一定要説出來,但不與他人對立。不知你是否贊同。在這個豐富的物質時代,三人成虎,那些語言攻擊一般人都很難堅持自我的。拿最簡單的例子來説吧,比如今天你穿了件你自己認為還不錯的衣服,當然這只是個人認為,一出門,張三看見説,哇你今天這什麼衣服,不適合你吧。碰見李四,李四更直接,這什麼衣服,難看死了,快別穿了。就算你心裏夠自信,我想你自我感覺也經降到底線了,第二天這衣服就可能是壓箱底的命運了。生活中還有很多的例子,我看很多朋友第一次吸煙也是這樣開始的,周邊大多數朋友都會,什麼男人吸煙才有男人味的怪論,一衝動,不管是自願的還是被迫地吸了別人就不會説了的想法。事可大可小,但做為個體來説,我們的內心一定要有自己的定力,有自己的原則,當非主流成為個性的例子也很多,那時的目光是別人只能欣賞,因為別人沒法做到。

“面對外原世界,則應該通達和順應”,外在與世界隨遇而安,儘可通暢通無阻,與內心的緊持,內心的清明互為表裏。我覺得這是種很高的境界,但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讓自己試着這樣做,內心堅持,外在要隨和,才能夠不動搖,因為你內心的力量是堅強的。我們可能會把每一個當下活得好得更好,會把人生整個的流光以一種從容的姿態安詳地走過,少了很多的紛爭,少了很多的矛盾,而我們最後,會獲得一個圓融的、合乎自己的生命境界。外在要順應,你的內在衝擊力可能就會減弱。

我們可以從書中得到一些啟發,從別人的人生中得到可以共享的經驗,少走一些彎路,不要非要親身試過才知這路不能走。年輕的我們需要激情,讓生活常常充滿陽光,偶爾颳風下雨也能知道涼爽的滋味,年輕的我們少些衝動,多些思量,不要把固執當成堅持,因為我們年輕,所以在生活,情感,和工作上都需積極,即堅持又通達。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59

近讀《莊子逍遙遊》,有些感想。

在這部分的幾篇文章中,莊子的思想主旨是説人應當脱離外在束縛,讓精神處於優遊自在、毫無掛礙的境界(即他所説的“至人無己”、“聖人無名”、“神人無功”)。為了説明自己的觀點,莊子杜撰了“鯤鵬與小鳥”的故事做鋪墊,來證明“小知(智)不及大知(智)”,也就是俗人與聖人在境界上的差異。又在《限制與自由》一文中把俗吏、宋榮子、列子的境界進行了比較(勝任一官之職而自以為了不起;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乘風而行猶有所待也),指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彼且惡乎待哉?”,繼而指出他認為最高的境界——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並且用“堯讓天下許由不受”來説明“聖人無名”(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用“藐姑射之山上的神人”來説明“神人無功”,用“去除成見”的故事(惠子與莊子關於用大的對話)來説明“至人無己”。

那麼,人真的能讓精神脱離物質的束縛日達到逍遙之境嗎?

回答當然是否定的。

物質和精神相互依存,這是毫無疑問的,過分強調哪一方面都是形而上學的錯誤做法。不知道當莊子窮困潦倒之際,連吃飯都成了問題的時候,他還能逍遙得起來嗎?他的這種理論,只是一朵不結果的花,“看上去很美”,對芸芸眾生是沒有什麼實際用處的。在他看來,人只要有精神就行了,一味地追求精神上的自我陶醉就能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由此觀之,其主觀唯心主義的本質一目瞭然。

無己、無功、無名之論,説穿了,是莊子消極遁世的一種藉口。甚至可以説是一種自私自利的表現,是“有己”。是隻追求自我精神享受而不管眾生疾苦的“不作為”行為,是極端個人主義的集中體現。就因為自己不願意當那個漆園小吏,而把自己的想法讓天下人接受,那可能嗎?

當然,我們還是要感謝莊子。他為我們芸芸眾生的人生修為指出了方向——儘量不要因過分追求物質享受而損害自己的精神世界,以防人的異化。當今社會,物質極大豐富。多少人因過分追求金錢、地位、名氣而好大喜功,私慾膨脹,甚至鋌而走險,鋃鐺入獄。這些年,許多官員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我們應引以為戒。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60

有人説,莊子的眼極冷心腸卻極熱。是的,他永遠超然物外,永遠淡定旁觀,永遠冷靜理智,而他卻又最是熱心,一紙千言,平凡的瑣事、奇異的怪談都化作秋水般輕靈跳脱的文章,流過了幾千年的漫漫長河,在後人的眼前鋪陳出層層疊疊的光影,折射出他灑脱的人生理念。

他極冷,只夢想有兩片輕盈的蝶翅可以穿行在天地之間,無拘無束無牽無關無羈絆。他於濮水垂釣蔑視王侯將相功名利祿,持竿不顧,只留下一個巍峨的背影。“鼓盆而歌”代之後人難以理解的灑脱,只留下一個不羈的側顏。他高喊着:“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冷着一雙眼,將人情冷暖看遍,只求能擺脱人世間的束縛,無喜無悲無哀無愁,另世間萬物都不足以撼動他內心的理想與執着。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他心如止水,冷如寒冰。

而他又極熱,眼睛裏看見暴政,他沒有像孔子一樣試圖去阻止,也從未像孟子一樣破口大罵,相反,他像是早早看透這一切,沉默不語。只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的筆才聯通着他的心,在竹簡之上寫下他一行又一行的血淚,寫下他一行又一行無奈的歎息,無聲無息無休無止。他終究還是生活在塵世中,他的.著作天馬行空卻又有枝可依,別人看不見的,他看見了,悄無聲息的記下來;別人不屑於説的,他也寫了下來,只是在紛亂的戰火中他始終找不到夢想中的淨土,也無法恢復他所向往的古禮,於是他只好冷着一雙眼,將自己的熱心腸徹底地埋葬在了《南華經》之中,轉身去向往羽化登仙的一瞬間。逾越千年,翻開這部書,我們還能看見他看似矛盾的冷眼與那顆怦怦跳動的滾燙的心臟。

他極冷又極熱,塵世間無法容納他的高傲出塵,於是他出世,他嚮往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逍遙,貧窮不能撼動他的根基,暴政不能毀滅他的希望。他的內心在戰國的悽風苦雨下變得無比堅強,他的階級沒落了,但他的信念卻佇立成一座高大的城牆。他的文風輕靈高遠,像他比天空更寬廣的胸懷,可以容納得下“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豪邁,又能容納得下“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的高潔。

他極冷又極熱,撥開重重的霧靄煙塵,我看見他一襲出塵的白衣,站在山巔久久佇立。他的學説正似這重重霧靄飄渺不定,遊絲這壁高萬仞帶着睥睨天下的驕傲與難以被理解的寂寥。他一雙冷眼看人世間千重變,不再以物喜以己悲。“想王侯大勛,搏漁樵一哂,爭似我一葉江湖釣船穩。”這句熟悉的唱詞更像是對莊子的真實寫照。“名利於我如浮雲”孔子念着它四處求官,莊子卻始終拿着他的釣竿坐在濮水邊,一動不動,他既沒有説什麼,終究也沒有去做什麼,他仍然坐在那裏,像一座沉默的雕塑,一雙冷眼睛,一副熱心腸,帶着周身高深莫測的仙氣,坐在那裏靜靜垂釣。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61

莊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他的文章充滿了想象力,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正如《秋水》,採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用淺顯易懂的方法,向我們闡述了做人之道。

文章寫到:“秋水時至”河伯在自己的領域內看到“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就以為他所看到河水開闊雄壯,是無可比擬的,但當他來到海邊時,見到大海“不見水端”的遼闊壯觀時,他為自己的見識淺薄而感到羞愧,而整篇故事就是以河伯見海神為喻,説明個人的見識有限,只有經過比較,才會顯示出自己的不足,而如果驕傲自滿,就會怡笑大方。

例如,明末的李自成起義。起義軍殺敵勇猛,於公元1644年農曆三月十八日攻進北京城。明朝滅亡了,但李自成和起義軍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將士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守紀。整天吃喝玩樂,聽歌賞舞,他們忘記了他們的對手——一直想打進山海關的清軍。後來,吳三桂聯合清軍向起義軍發起進攻,竟沒有一位將士肯應戰,李自成只好親自出馬,倉促應戰,最終以失敗告終。短短的42天,這支強大的隊伍失去了戰鬥力,原因在於起義軍和李自成自以為已經勝利,有了榮華富貴,不用再擔心什麼,只管享樂,放鬆了警惕,最終敗在清軍手裏。

聯繫到我們現代社會中,也不乏“河伯”、“李自成”這樣的人。古語有云“滿招損,謙受益”,李自成雖然開始時攻進了北京取得了勝利,但他最後卻敗在了自己的驕傲自滿上,併為此賠上了自己的性命。而河伯剛開始時確實很自滿,但幸運的是,河伯繼續往下走,讓他看到了汪洋大海,當他認識到自己的渺小時,就立即改正了態度,所以,最後他受益了。故在現代這個物慾充實的社會中,抱着不可一世虛誇的態度,終有一天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宇宙無限,更顯得人類是多麼的卑微渺小。我們只有抱着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態度,拋棄自滿,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不斷的開拓進取。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62

課堂上我們得出結論,《秋水》反映了河伯這個人見識短淺等性格缺點。但是我認為它作為一篇寓言,它含有博大的道家思想。它的光輝不僅在文,還在思。下面是我思考的莊子在《秋水》表達的幾點意思,與君笑納。

三種境界

《秋水》講述了河伯自認為黃河最美,但看到大海後自知短淺的故事。我認為莊子借用黃河和大海喻指三種境界。地,天,心三界。論寬廣,地不如天寬,但天又比不上心自由。河伯之所以會自滿,只因他只看到天(黃河)比地(小溪)寬,但不知心(大海)遠。

莊子認為心是最自由的,它具有超越性,超越於萬物,擺脱了宇(時間)宙(空間)的束縛,也就是無限。大海是心的境界,而小溪是地黃河是天。其中,地天是一般人能達到的境界,而心的境界只有少數生人才能達到的了。莊子嚮往這個境界,他其實也已達到。現在人們説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意思也差不多吧。

兩種存在

除三種存在外,莊子還借用黃河和大海還説明了兩種存在,即相對存在和究竟存在(相對真實和究竟真實)。我們要主義以個細節。河是水,它會流動。比如小河匯入黃河,黃河注入大海。也就是説我們講小河美,黃河美時,它們已經變了,它也許還是美的,但是它們的美已經與我們讚美它們時不同了。因為它們會流動,它們的內部在一直髮生變化。我們之所以看不到變化,因為它是以種動態的平衡。它們一直處於一種變化的狀態,它們的美也是以個動態的美。這就是相對真實。永遠恆一的美在自然界中是找不到的,“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萬物都是不真實的。那麼有沒有究竟真實的事物呢,有的,莊子説的是海(道),就是道,只有道是究竟存在即永恆,而其它一切都是由道衍生出來的,都處於變化之中。就向黃河終究要注入大海,而大海不會復返黃河一樣。

對儒家的諷刺

《秋水》中河伯説過,他曾聽人小看孔子的見聞,當時他不相信。從中可以看出:

1:河伯開始不相信説明儒家在當時是有一定地位和社會影響力的,這和歷史上戰國時儒墨是顯學不矛盾;

2: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儒家在莊子心中地位並不高。我想在這裏莊子借河伯之口是想説明他的治國主張。即無為。其實諸子百家公認無為而治是治國的最高境界。無為廢,有仁;仁廢,有義;義廢,有禮:禮廢,再法;法廢,整個社會就會萬劫不復。無為仁義禮法,是境界慢慢墮落的。打個比方,只有在鞋不合腳的時候,你才會注意到你穿着鞋。如果鞋很舒適,那麼走起路來就像鞋不存在一樣。表面上是什麼也不做,實際是好到一種程度的表現。老莊擔心的是,人們只注重表面時候得那個禮節和忽略了仁義的本身,並不是不要仁義。從歷史的角度看,道家的擔心不是多此以舉,在後世果然得到了驗證。

道與儒

説到底,儒家強調人的社會性,要求等級和規範。而道家強調人的自然性,到達了以種超越時間與空間的境界。儒家講究入世,道家是出世。既然如此,如果説道家代表虛無,那麼建立在自然基礎上並發展的社會也上虛無嗎?那麼代表社會的儒家也是虛無嗎?而且道家提出道這個信仰和前提,是想讓一個人有所敬畏,敬畏自然。那麼自然也是虛無的嗎?這顯然不成立。所以我不認為道家是虛無主義,老莊是悲憫地思考着我們終極關懷的哲人。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63

隨夢化蝶,彷徨於廣袤之野,棲止於大椿樹下;幻化為鵬,逍遙乎千里之外,無為乎太虛之間;萬事由緣,遊離於俗情之裏,飄蕩在法界之顛;我心飛逸,展翅於長空之上,舒羽在天地之間;佳人何在,茫茫然不知所往,向天吟兒女情長!心罔兮,我何歸?

與其説這是一首寫給莊子的詩歌,倒不如説這是一次自我的靈魂拷問!曾幾何時,無數次的在內心深處尋找莊子那種逍遙於世,曠達於生的情懷與境界,然每每總是事與願違……

莊子所給予我們的難道僅僅是那一個個極具幽默感的寓言?難道僅僅只是對孔儒的諷刺?難道就沒有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

遍觀莊子,唯一能讓人感受到的是一種超脱自在的精神,他那淡泊名利的人生觀顯然不是我輩能夠比擬的。身處現世,我們只能去仰視,只能去欣賞,只能去讚歎!莊子去了,而這些後人們卻無法給予他老人家些許的慰藉!他在中華文化中的知名度,宛如一顆耀眼奪目的啟明星,為人們照亮了彼岸的方向,也淨化了人們齷齪的心靈……

即便是星光閃閃,然在這份光芒的背後,是怎樣一種悲哀的悽楚啊;即便是永垂不朽,而這樣的不朽畢竟承載了許多許多。時下的學生們都在減負,難道我們這位超脱淡然的精神大師,就不應該減負嗎?追溯放置重負之元兇,緣來竟是這厚重無比的歷史……

從老子到莊子;從正反相成,高下相傾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從智感天地到超凡脱俗,是一個承前啟後、智慧生成、精神超越的過程。車子行駛在鹿邑到商丘之間的路途中,與其去商丘的目的是為了尋找莊子,倒不如説是為了給精神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雖然莊子精神自由,超脱萬物的境界並非我們常人能夠企及,但我們願意去用自己的心靈去真切的感受那份來自天籟之外的精神力量;去欣賞莊子那種逍遙、曠達的情懷;去和莊子一起隨影化蝶、夢裏尋花……

或許莊子在兩千多年前應該這樣告訴我們:給心靈套上枷鎖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莊子為中華文化注入了一種自由的精神!因之,我們仰視,我們期許,我們神往!當聽到大海的潮聲時,走在路上的不會再是憂鬱和苦難,更不會再是孤獨和淒涼,而是那夢火一般舞樂的囈語,融雪一般素雅的情調……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64

濠水之中,幾條小魚,一下一下,擺着尾巴暢遊着;莊子在那自以為是地説:“魚兒真快樂啊!”可小魚到底快樂嗎?世間萬物的內心、情感,又怎是幾句話説的清的呢!哪怕那只是一條小魚,哪怕那是偉大的莊子,又怎能斷定小魚快樂呢?

我像那濠水之中的小魚,但我卻不是一條小魚。我是一個人,一箇中學生,我沒有小魚那麼單純的思想。我的內心要比小魚複雜何止幾倍?

我像一條在濠水中的小魚,有美妙的環境為伴。我生活在一個美好的時代裏,生活在一個美好的地區內。這裏,無需飽經風霜,無需與塵沙抗爭,無需經受殘酷戰爭的折磨。這裏,繁榮興勝,魚米之鄉;也不用擔心各種自然災害。這個時代,不用再忍受無盡的飢餓與痛苦。不用擔心衣食住行,有病求醫,教育極佳,無需再像以前那樣無知下去。我還有一個和諧的家庭,呵護着我的成長。

濠水是那樣清澈,水流也那麼平和,環境也那樣優美。而身在如此環境中的小魚,也不見得是一定快樂。而我呢?

我也不真的是你們想象的那樣無憂無慮的快樂。我現在反而如同一座泰山壓着般,承受着巨大的壓力。成天是堆積如山的作業。每次,一回到家,就得拿出厚厚一堆作業,開始在題海中掙扎。考試存在的排名制度。一分之差,天壤之別,一分之差,幾百名,幾千名的落後下來。教育部門的那些人根本不知道我們到底是否快樂,對各種政策不斷改動。你們連莊子都不是,又怎知道我們的快樂痛苦呢?

不過,就算再怎麼辛苦,前方再怎麼艱難,我也會如河中的小魚一般,逆流而上,闖出自己的一片未來。

你不是偉大的莊子,而我也不是單純的小魚!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65

20xx年的6月1日,城市裏上空廣播道:“我城已成功研製出時代穿梭機,可讓孩子們挑選一個朝代,時空穿梭機將帶着孩子們去那個時代,與最喜歡的人物過上一天”

時空穿越機將我帶到了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期,只見莊子大師悠然地盤腿靜坐,望着花草。我靜靜地走過去,不小心打斷了莊子的思路,莊子問:“你是誰?又從何而來?”我慢條斯理地回答:“我一直很崇拜您,所以今天,我想拜您為師。”莊子笑而不答。過了半晌,一位身着周朝官服的大臣走了過來,又開始邀請莊子去朝廷做官,這時我搶先一步,侃侃而談:“這位大臣您試想,您是願意做空中自由自在飛翔的鳥兒,是想在皇宮中被綁着羽翼吃美味佳餚的鳥兒?”大臣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那自熱是自由自在地飛翔咯。”我便順着説:“莊子大師是這隻翱翔於天空的鯤鵬,您還是回去吧!”大臣搖着搖頭,無奈地回去了。莊子大師連連稱讚:“孺子可教也!”

這下,我們聊花草,聊天地,聊宇宙當然我也將所知傾囊而出。幸好我擅長曆史,從東周秦漢魏晉一直講到宋元明清,也提到了現代化發展,有高樓大廈,有汽車飛船,有電腦科技莊子緊閉着雙眼,緩緩説道:“你們那個時代的花蟲鳥獸應該很悲傷吧?”我疑惑地問:“你又不是他們,你怎麼會知道他們傷心呢?”“你又不是我,你又怎麼知道我不知道他們很悲傷呢?”説到這裏我已然不想與他辯論了,因為我知道我再也辯不過他了

其實,我又也知道“花草皆有情”。

一天過得很快,穿梭機就把我帶回了現代,而莊子的那番話我卻久久不能忘懷萬物皆有情!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66

初夏時節,微風徐來,拋下一絲絲清涼,草與泥土的氣息夾雜彌散在空氣中。大樹底下有一位戴着寬邊草帽的老者,把腿微微翹着,仰面朝天,正悠閒地小憩,在夢中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初次與你相識,是偶然讀到關於你的一篇典故。

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是自己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自己。如此之疑問,流傳於千古,感歎了無數人。

再次遇見你,是在國中的課本里。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云云。讀完,會心一笑罷也,可日後反覆品味,才從你的話中捕捉到“萬物與我並生,天地與我唯一”的獨特思想與審美情懷,不禁驚歎又驚歎。

相比起孔子,他帶着弟子們四處遊説,在戰亂的年代過着馬不停蹄的生活,你的淡然與率性,自由與逍遙,如此之人格魅力卻把我深深地感動。

你説,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曾以為人的一生總是要處於不停歇的奔忙之中,這樣才能顯現人生的價值。其實我也是處於紛擾的社會,苟且偷生的俗人啊。世俗予我無窮盡的煩惱,加之誘人的慾望。我常常在追逐這些慾望,總是不斷地爭取,就像穿上了傳説中的紅舞鞋,已經精疲力竭卻停不下來,僅僅只是渴望在這繁亂的世界裏立足一片天地,讓世界記住我。可惜當時的我太稚拙。直到後來我又讀到了關於你的“生有所息”的理念——所謂這生有所息,是一種人生境界,是一種超脱自然,又是靈魂深處那片刻的寧靜、自由與憩息。正如那平原上的大河,是遍歷風塵的徜徉。大自然與我們是合而為一的,大自然裏還有許多美等待着我停下手中的忙碌去一點一點發現。

那麼,如今相比起一顆圓滑無暇的圓,我更願做一顆有缺口的圓,慢慢滾動,生有所息,不忘去捕捉大自然中的美和驚喜。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無論萬事萬物如何變化,總有一些東西是不變的,而不變的就是這顆心,這顆澹泊名利,清靜無為,安時處順,德性充足的心。人不過是偶然間來到這個世界上走過短暫的一程,許多人把一生都投入在追求功名之中,又遊刃於風口浪尖。雖説最終得到了世俗中的名望與短暫快樂,卻發現自己在其中失去了更多,但也無從彌補了。

以平常心面對人生際遇,心存一份寧靜與超脱,順其自然,安之若命,人之一生本是無常,這也可謂一種生存的智慧,豈不樂哉?

你説,逍遙遊因為有所依而無法實現,可我看來,若能夠擺脱物質上的束縛,放下曾經所謂的苦苦追求,轉之平淡從容,生有所息,走走停停,欣然而往,欣然而歸,何嘗不是一種逍遙呢?

濮水上,頭戴着一頂草帽,你安然垂釣於舟中。土屋前,倚一把木椅,你揮筆洋灑着心中的意念。

原來,我的腦海中從未忘記過你的樣子。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67

一談到莊子,我們不由得想到道家創始人老子,他是老子的弟子。思想上都追求“得道”,精神上追求“超然物外”。莊子更注重對個體的重視,讓人更加重視身體、生命,也就是注重於養生。

《莊子選注》中,有一則《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這是一篇語錄體議論文。文中兩人,一力辯,一巧辯;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讓讀者看後會心一笑而又沉思良久。

本文講述兩位辯論高手,由在池中游來游去的儵魚引起聯想。其題雖小,其旨甚大。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這場辯論引向深入。讀完文章,不得不感歎兩人在辯論中反映出的敏捷思路與睿智的交談,令人拍案叫絕,無不折服於他們的“善辯”。頭一回讀完,心中不時佩服兩人的才辯,也不由得會心一笑。

濠梁之辯”,在莊子看來,物與自身是渾然一體的,所以才能體會到釣魚的快樂,不過從莊子以“安”字,反駁惠子,體現了他的詭辯風格。

“惠子相樑”選自《莊子?秋水》,文中惠子在魏國做宰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挑撥他倆之間的情誼,為此惠子在國都搜捕幾天幾夜,莊子把自己比作“鵷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形象地説明自己鄙棄功名利祿的立場和志趣,諷刺了惠子醉心於功名利祿又無端猜忌他人的醜態。

可見,莊子本人是把世俗名利看輕的,對於外界的誘惑,他可以做到言行如一,潔身自好。

《莊子選注》這一本書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追求着虛無縹緲的理想世界。體現了莊子的虛無主義,書中藴含着高深的哲學理念,處處都引人深思,有的可能長時間都無法琢磨透。

在我看來,道家這一學派的思想是一門深奧而不容易嚼透的學問。正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認為道是一切事物的起源,有了道便有了一切,莊子作為道家的創始人之一,對道的貢獻也是不可忽視的。

作為一名七年級年的學生,可能我對《莊子選注》中的文章的理解只是一知半解,但是它已經深深地植入我的大腦深處,在今後的學習生涯中,我將力求讀懂它、理解它,並且我將以其中我所認可的思想來指導我的人生觀。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68

當你無路可走的時候,你該何去何從?

莊子之所以能成為一代知名學者,就是因為他的大境界,大智慧,以及他與眾不同的對事物的見解和獨特眼光!

最初知道莊子,是從一首詩“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開始的。雖然當時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只是覺得詩句挺特別。後來才明白這個典故出自是莊子的《逍遙遊》,《逍遙遊》代表了莊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對世俗社會的功名利祿及自己的捨棄。

如果説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麼莊子就是道家的化身。莊子留給我們的,是他那些充滿了寓言小故事的文章。莊子一生窮困潦倒,卻能超越貧困樂在其中。能言善辯的他,尤其善用語言和小故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嘲諷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莊子的文章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充滿了尖酸刻薄的諷刺與挖苦。他的所作所為經常令人瞠目結舌,又能讓人拍案叫絕!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祿,甚至對於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而莊子思想中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他的《逍遙遊》。

莊子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但他並不是衣食無憂的。他的生活十分貧困,甚至到了處處求人,等米下鍋的地步。但它貧而不窮,他並不會因為肉體上的滿足而滿足,他的滿足是高於平常人的,是精神層面的!正因為他勤于思考人生,使他心中充滿喜樂。常常喜樂,即使是過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又如何?

在於丹《莊子心得》裏,我最喜歡“境界有大小”一個人的境界的大小決定了對事物的判斷,也可以完全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站在大境界上,就會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聲碌碌而無為。世間之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世間之小,也同樣我們所想。因為真正的大小不僅在眼界之中,還在人的心智之中。

一個人,若要達到莊子那種曠達的大境界是很難的,但我們可以學習者把眼光放長遠,儘量開闊心胸。莊子告訴我們:不要去羨慕別人。但作為普通人的我們要完全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我認為,我們可以羨慕別人,因為人之長或許正是吾之短。羨慕可以為我想要成為我羨慕對象的那種人提供動力,來逐漸的完善自己,裝備自己。若你只是一味的羨慕別人而不付出任何努力去學習,那就無濟於事了。

在如今的詩人看來,莊子是一位超凡脱俗的聖人。他“聖”在他的睿智,“聖”在他的坦然,“聖”在他對人生的不斷思索。但千年難成就一位莊子,我們畢竟也都是世人,我們尊他的名為聖,他的哲學也幫助淪陷在迷茫中的人們走出困境。

莊子告訴我們:做好自己!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69

人的生命不可能擺脱時空的限制,譬如莊子生在戰國亂世,又困處於弱小的宋國,但是他的心智可以選擇一種思想作為歸依之所。他學習老子,推廣道家,在學術上成就斐然。種種評價,不論好壞,都是後代的事;對於莊子本人而言,每天的生活才是真實的人生內容。

他深知人間的險惡,對自然界情有獨鍾。人對自然界可以採取四種態度:競爭、利用、保護與欣賞。這四者不可偏取或偏廢。譬如,我上山遊覽遇到毒蛇或黃蜂,這時只能考慮“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原則,採取一切手段來保護自己。其次,像莊子一樣,釣魚或打鳥,是利用自然界的資源來滿足人的生存需求。農夫耕田而有收成,也屬於此類。人類的生命從來就是利用或依賴大自然的。

再進而推到保護層次。這一點對古人而言比較陌生,因為古人的科技水平有限,對自然資源所造成的破壞大都是可以復原的。至於欣賞,則是重點所在。自然界依其自身的規律運作,顯示了無心而有秩序的美感。這種美感喚醒了眾人,讓他們在厭倦於人際往還的複雜關係時,可以稍事休息,以輕鬆的心情去欣賞大自然的一切。李白説:“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辛棄疾推而廣之,説:“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何止是青山綠水,一花一葉也都有動人的姿彩。至於鳥獸蟲魚,除了孕生美感,還可親切互動,更是讓人回味無窮。李義山説:“莊生曉夢迷蝴蝶。”在這裏,“迷”字與其説是執着與依戀,不如説是欣賞與讚歎。

面對現實生活的壓力,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總會想辦法加以化解。人的想象力提出了化解之道:幻想、夢想與理想。“幻想”一詞表示不切實際,或者説是有意逃避現實。我念中學時數學不好,不免幻想自己數學都考滿分。一般而言,這稱為“白日夢”.但是,不管白天或夜晚,如果睡着了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所做的夢,就可以説是“夢想”了。

夢想不完全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它可能來自潛意識的暗示。如果把夢中不由自主所出現的內容,投射到現實生活中,由此產生改革現狀的願望,那就可以公開聲稱是“我的夢想”了。像“我有一個夢”這樣的語句,在美國政壇上已經成為動人的口號,總能吸引大家駐足傾聽,想要看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樣的心意。“人類因為有夢想而偉大”,這句話是文明進步的契機。

至於理想,聽起來冠冕堂皇,一方面它與現實是對立互補的,因為沒有理想,則現實將失去方向;另一方面它由於一個“理”字,好像比較理性,減少了如夢似幻的感受成分。理性使人可以溝通,進而取得共識,可以一起商量如何改善現實。

幻想、夢想與理想,這三者不可能完全區分開來,只能就其成分比例來作判斷。當我們欣賞大自然時,可以幻想自己是隻蝴蝶,但終究少了一點“栩栩如生”的氣氛。這樣的幻想如果經常出現,難免干擾日常生活的軌道,從務實變成務空,而幻想也就變成逃避的藉口了。

夢想的特色在於潛意識的作用,不是你我可以操縱的。像莊周夢蝶,能使莊子在甦醒後,隨即思索:是我夢見了蝴蝶?還是現在蝴蝶夢見了我?我與蝴蝶一定有所區分。因此,物我固然有同化的一面,但是身為一個人,還是應該修煉身心,以求展現人的更高意境。

從夢中醒來之後,就是為自己設定理想的時候了。理想是對未來的憧憬,提供給現實一個明確的方向,因而也引發了上進的動力。莊子的理想不是要成就治國平天下的大業,而是要喚醒人們追求生命的安頓。不論個人處境如何,逍遙自在不是人類最深的嚮往嗎?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70

千年之前,無人能稱聖;千年之後,當一切時過境遷,當人事化為一抔黃土,日轉星移日月當空,亦唯有數人稱聖罷了!孔子、孟子、墨子、老子……稱聖之人雖少,但莊子亦位列其中。

莊周夢蝶,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真中作假虛中帶實,究竟誰化作了蝶又有誰化為了周?真假夢幻,無界無限,分不清亦不想分清,這就是你的哲學。或許,在生活學習中極少有人能領悟你的思想、看懂你的人生。但在我們走投無路之時逍遙遊卻可作為一劑良藥。人言皆道:良藥苦口。一劑良藥苦口苦心,可逍遙之遊無形無味,不甘不苦卻恰似一汪清涼的泉水温潤我們乾涸的心田,治癒我們的心靈。

秋水之上濠梁之辯:子非魚焉知魚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樂?非魚似魚誰人之樂?人魚之樂皆為其樂。這就是莊子一人的逍遙遊。天地萬物日月星辰任意逍遙,無知無求唯欲逍遙。

千年韶光易逝,歲月流年易去。一個個的千年將你我相隔。是我終不能追隨你的步伐,是我終不能企及你的高度,我也想像你一樣,任意逍遙快活人生。然,聖與凡間終差一字,聖人逍遙凡人卻只能從生至死都有羈絆。求不得、放不下、抓不住、愛別離,一生愛恨情仇一世恩怨江湖,相濡以沫卻不如一齊相忘於江湖。可誰人又能做到不求、放下、不抓、別離?自古及今唯週一人而已。莊周夢蝶夢的不是蝶、樑濠之辯辯的不是魚。非魚非蝶,他夢的辯的是逍遙之道。以身化蝶,莊生曉夢迷蝴蝶,蝶化莊生;與施相辯,望穿秋水遊濠梁,魚樂之辯。

佛亦有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坐是禪行亦是禪,一花即為一個世界,一葉可悟前世今生。春來花開秋至葉落。有即為無無即是有,一切隨緣不可妄求。正如莊子的人生哲學,逍遙之道道法自然。臨死之前,他更是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以星辰為珠璣,以萬物為齎送。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執着的追求着人世種種,奔波塵勞不曾稍歇;臨死之時,是否還為這皮囊所累執持不放?我們能否像莊子一樣豁達?死後還諸天地!這就是莊子人生的大智慧,這就是莊子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

致謝莊子,是他在我們山窮水盡疑無路之時給予吾等一語良言……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71

琴簫合鳴,交織相融,一白衣男子席地而坐,微閉雙眼,清秀的臉上掛着微笑。琴上纖手成影,自是一派風光。站着的那位青衣男子,弄簫成曲。 一站一坐,如沐春風。簫聲悠揚,琴聲婉轉,各分東西,然相融於水,清婉温柔。

曲畢,白衣男子睜開雙眼,流光劃過,亦是更添風采。起身,站於橋上。風過,揚起髮絲幾根,垂柳輕笑。莊子看着水中萬物的倒影,水清見底,亦見那青衣男子肅立的身影,凜凜不可侵犯。 波光粼粼,一白色小魚出現,泛起片片漣漪,打碎了水中的倒影。

“惠子,你看!”聞聲,青衣男子緩步走來,“這小魚 出遊從容,是它的快樂啊。”聽莊子這麼説,惠子看向水面白色小魚的身姿。湛藍湖水裏的它肆意游水,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奪目。忽而望見水面上莊子璀璨的笑容,心底升起一絲不自在。躲開目光,隨口説了句:“你又不是魚,哪裏知道魚的快樂呢?”

莊子眸光暗了下去,心情也有點低沉,不喜的反駁道:“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子望見莊子直視自己的眼睛,突然發現他的眼睛很好看。眼角自然上挑,似有星辰大海,宇宙萬物。尤其當他直視你的時候,眼中似乎也就只有你自己一個人。這般強烈,這般直接,惠子有點受不了了,俊美且硬朗的臉上浮起一絲紅暈。

背對着莊子,説道:“我不是你,當然不知道你了,本來你也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就是這樣了。”莊子聽着惠子理智而又急促的話,看了會兒他的背影,突然笑了聲。心情頗好的卧在橋樑上,漫不經心的説道:“請回到我們原來的話題,你説‘我是在哪裏知道魚的快樂?’的話,我是在濠梁上知道的啊。”心裏亦補上一句,也是因為在水面上看見你,才開心的啊。

想到彈琴是他直視着自己的温柔,專注。亦或是剛才浮起的一絲紅暈,不覺想笑。莊子餘光撇向他,見他還是背對着自己,不禁笑出了聲,且越笑越大聲。惠子轉頭看他,眉眼稍緩。笑聲清脆,合着八月的風,吹到了很遠,很遠...

原文: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 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72

《莊子》是道教的一部名著,《逍遙遊》為《莊子》的首篇。逍遙,顧名思義,是指一種自由自在的境界。莊子應該是想人們通過這種逍遙的思想,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地。

開篇先用鯤鵬來寫,寫他們的自由自在的境界。然後用一個事實,“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負大舟也無力”,説明了厚積薄發的重要性。最後莊子以“至人無已,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三句結尾,體現了“逍遙”的道理。

世人往往一味的追求慾念而迷失本性,這就是“觀濁水而迷於清淵。”當然慾念是無窮無盡的,但是滿足總是有限的,這樣通常會導致悲慘的後果。但這個觀點,現代人卻很難接受,因為現代人往往沉湎物慾,然後深深陷入物慾的沼澤。

那麼,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呢?人們每天行事匆匆,卻好像都是在徘徊,找不到盡頭。生活工作方面的壓力使人們無所適從。總是抱怨太苦太累,從來不想去放鬆一下,逍遙一下,就這樣讓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可悲的是,對生活的抱怨卻日漸增加。於是大好生活就在歎息中悄然流逝。人們總是不願意忘記該忘的煩惱,沒有人正真試過把自己放在一個自由的環境中,盡情地去放鬆,盡情地去享受人生的快樂。其實,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將自己故意壓在一個狹小的世界裏。因此,人生應當多一點逍遙,讓自己生活在一個快樂的世界中。

在莊子的人生哲學中,“順物”與“遊心”是相互依託的。這種輕視功名利祿的人生態度,在當今,仍有學習的價值。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73

精煉獨到,積極遁世,卓爾不羣,莊子與老子並稱“老莊”,借而代指老莊學派學説。道家主張“清靜無為”、“順應天道”、“逍遙其物”等思想,其核心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莊學派不主張滿口慈悲、大智慧、大覺悟的假道德,認為這些不過是些愚弄人的幌子。要德行合一,以己推人,自化,人人化則天下化。

莊子認為,“道”客觀存在,且是世間萬物的本源,遵循自然按規律做事,事物自生自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正如我們所學的《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中,莊子認為,我與鰷魚並無區別,它“出遊從容”,我便知它是快樂的,萬物與我為一體,宇宙萬物或許千差萬別,説到底,都是一樣的,夜晚仰望同一輪明月,白天受同一個太陽的照射,並無分別。

莊子確定認知的標準很困難,甚至不可能,因為任何條件都會受到限制,這一觀點我並不是很理解,不過生活中確實有很多認知標準不同的事情,比如説有些人喜歡吃榴蓮,而其他人不喜歡。其實,在人與人相處時,不必前行追求思想、觀點等方面的統一,多種思維交織在一起,取其共性,瞭解、思考不同的認知,可以做到“內化”。

莊子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有一種“看透一切的感覺”,看開了,一切都不過如此罷了,福與禍是兩副面孔的幸運牌,人生路上,赤條條地來,終會赤條條地去,該走的彎路一條都少不了,該遇到的挫折,還需自己去解決……莊子已然是那種不屑於任何事物、事情的人了。他傾於精神的自由、心靈的安寧。在學習完《混沌之死》和《呆若木雞》後,我就更覺得,在莊子眼中,俗人如同一窩嘰嘰喳喳的鳥,官場更是一個令人厭倦的地方。“獨善其身”,我們應在日常人際交往中,總結經驗,汲取精華,讓自己更強大,不必與俗人並論。但如果,人人都如莊子這般“傲”,那麼,現在的社會定會很恐怖。

現如今,合作共贏,團結一心才是成功的途徑,而莊子的思想中希望人人自化,從而達到天下化的局面,修煉自己的內心,成為一個所謂“逍遙”的人,這是內心的獨立、不被外界所幹擾的快樂,但是這種快樂太難了,況且,人與自然和諧統一,人的情感皆來源於外物,又怎能只做到“自化”呢?

在我看來,“自化”的前提是世間萬物,所有生靈都是老師,與外界合作,提其精華,才能“自生自化”啊!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74

明天即將迎來考試,我焦慮地捧着書,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老師今天課上剛講完的《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中那些生僻的古語,我的心情愈發煩躁不堪。

我一邊看書一邊走路,不出意外的撞了人,我抬起頭剛要道歉,卻發現那人似乎並沒有意識到我的存在,只是呆若木雞地望着旁邊的一大潭死水。我本想就這樣繞過他,但我忽然發現他的衣着似乎與別人有些不同,更像是從古裝劇組跑出來的龍套演員。

我拍了拍他:“不好意思,您——”他轉過身看着我。一剎,我彷彿被一道閃電劈中:好像!“哈……哈哈……有沒有人説過您長得有點像。莊周?”他微微愣住:“莊周?我就是。”老天,這深邃的眼神,這彎曲的鬍鬚,莊子竟站在我的面前!為了不浪費這天賜的機會,我拿起書興致勃勃地與他交談。由於文字不同,我想着辦法翻譯了好大一會兒他才明白我正是在講他自己的故事。而當我問他:時不時一直都有嚮往魚的自由心境時,答案卻出乎我的意料。

我本以為,他會用與惠子辯論時的那番話像我論述他的觀點,可他尷尬的苦笑着搖了搖頭。看我困惑的表情,他伸出手指向水中:“你看……”我轉過頭,順着他手指的方向看過去:本應清澈的水流由於治理不善而被阻塞成了毫無生命力的死水,大片大片的綠色浮萍間依稀可見幾條銀白色的身影。我俯下身努力張望,驚訝地發現那些銀白色的都是小魚,不過早已肚皮一翻——死了。我起身,告訴莊子“都是因為沒人管,管理人員不負責,又有不講道德的人向河中亂扔垃圾,傾倒污水,導致河道配塞住了!”莊子點了點頭,一臉徹悟的表情:“原來如此。我想我應該想惠子道一聲抱歉嚕!”

是啊,魚兒沒有了清潔的水與自由,“魚之樂”又能從何而來呢?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75

那時候,英雄迭起,你安然選擇了精神的遨遊;百家爭鳴,你的思想在浩瀚的經典中熠熠生輝。

直到此時,兩千多年後的我捧讀着你的靈魂和你無邊的思想。

不禁被你豐富的想象所吸引。萬物似乎都由你創造,故事因你而發生。我不解,如此普通的你,如何會有這些奇特的想象,會有這些令人捉摸不透的話語。“北海有魚,其名為鯤。”

不禁被你怪異的思維所困惑。你追求着自由,讚美着萬物之大,卻又摒棄這自由,卻又不屑於如此的久遠和龐大。

不禁被你異於常人的行為方式所打動。社會大變革,天下分裂,兵馬四起。有人説亂世出英雄,而你卻從一開始便選擇了能夠永恆的思想。你評論着天下,卻又不屑於去涉足。始終令人羨慕地守護着內心的寧靜。

兩千多年前的你,定是一襲布衣。任憑人家聲名顯赫,榮華富貴,你不妒,不願,不屑。無事一身輕,你專注於道家學術,哪管人間喧囂?你將所思所想,用心血化為一部曠世奇書——《莊子》,你又開始孜孜不倦的傳授學識與世人,與你一起領悟道的境界。你一定想不到,這一部經典,一傳就傳了幾千年,你奇妙自由又玄幻莫測的思想,至今還被人研習着。

我贊你,你不流連於世事的灑脱,你説放下就放下的勇敢,你為後人創造了一個心靈安息之處。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莊子,每個人心中都需要一個莊子。人畢竟不能像永不停歇的太陽永恆的轉動,偶爾睏倦也該為自己找一份無拘無束的自由,也得找回當七年級切靜止,物我兩忘的感覺。人們知道,當自己累了,《莊子》便能給人最好的慰藉。

我亦棄你,我不知道你對於世事的不屑是因為心中淡漠,還是用情太深之後的無奈。我不知道你對於精神世界的嚮往和追求是否是因為你對現實看透而選擇了逃避?我不知道你的不作為意在何處?我不知道世上能有幾人能達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境界?

時空堙沒,你已經安靜地消逝。但你又化為空氣塵埃存在於人間,那就請你期待着兩千年後你的後代——我和我們是怎樣將你銘記與忘卻,又是怎樣為你帶來驚喜的!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76

晚上,我靜靜地躺在牀上看了《莊子》這本書,我瞭解了莊周這位偉大的思想家,看着看着,竟不知不覺睡着了。

在夢中,我正在一個湖藍色的空間,四周星羅棋佈,還可以看見一顆顆行星和太陽呢!難道這裏是宇宙?這時,從遠方傳來一陣巨響,剎時間,飛來一條巨龍,那條龍不一般:鹿角、魚眼、馬鼻、狼牙、鯉須、鱷魚臉、鷹爪、蛇身、雕尾,渾身散發出金光。巨龍身上,盤坐着一位滄桑的老人,只見他打了一個響指,巨龍瞬間化為塵埃,隨風散去。他告訴我這裏是夢境,無論我想的是什麼都可以化虛為實,如果想讓它消失時,它就會消失,不會停留一秒。

説罷,他就把不知何時倒好的茶丟給了我,神奇的是,茶一點都沒有灑出去。於是我就試着變出一些東西來,有巨大的綠色毛毛蟲,有四肢的活體子彈,還有能變出鴿子的書。可是我變出的東西太多,那位老人告訴我不能再變了,否則這個夢境將會崩潰。然而為時已晚,“變物能力”早已不受控制,正在胡亂變東西,還好老人及時開啟傳送門,帶我來到一個新的世界,這位老人稱其為“地獄”。

這是一個由巖漿和一些紅色石頭、泥土等其它奇怪的巖石、沙子、礦物以及一些我叫不上名字,從未聽聞過的樹木組成。這裏的“居民”“獵人”,似乎都認識,可是語言不通,無法交流。他們非常喜歡金子,金子在這裏又很常見,所以吸引來很多“怪物”,對它們施壓,其中最可怕的是一種叫“惡魂”的吐火怪。於是我們決定幫助他們打敗“惡魂”,老人説,要想打敗“惡魂”必須進入“緋紅國”。於是我們一邊乘着有着“巖漿之舟”的“熾足獸”,一邊過五關斬六將,還結識了不少夥伴:有智慧的“石頭人”、熱心的“樹皮人”和膽大的老虎。我們最終打到了“惡魂”的宮殿裏。雖然“惡魂”會吐火,但它非常怕一種叫“緋紅菌”的蘑菇,正好“樹皮人”身上經常長這種東西,於是我們用“緋紅菌”把“惡魂”趕跑了。事成之後,老人又帶我到了一個新的世界。

這裏有好多叫“靈感”的小石子兒。老人説,這些石頭是寫作文的靈感,一旦撿了就會醒過來。於是我就撿了一枚,順便問了一句:“對了,遊行了那麼久,我還不知道您的名字呢?”忽然,我的視線模糊了,隱隱約約聽到:“我是莊周,期待下次與你一起遊夢。”

醒來,已是清晨,我立馬跳下牀,提筆寫下來了這篇作文。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77

乾坤浩渺,日月同輝,星辰迭代,萬古歸塵。大千世界,卻在莊子面前無象無形,只留下舞蝶蹁躚。

《北冥有魚》所締造出的,是一個瑰麗夢境,而莊子就好似來自雲端的築夢師,鯤鵬變幻,海運大風,皆在一念之間。通過這篇看似虛幻的文章,我們卻能從中尋找出莊子思想的小線頭:

一、萬物的運動皆有所憑藉;

二、心存敬畏,尊重萬物;

三、事物的極限遠超過我們現在的認知範圍;

四、世間沒有絕對的自由。擁有了這樣的思想認知,都能為今後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那麼莊子的思想邊界又在哪裏呢?恐怕能與宇宙同瀚了吧。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可以説是非常有趣的一個小故事。莊子的機智靈敏,甚至還有點小調皮都能從偷換概念這個技能中體現出來。

不論是從哪篇文章,在學習當中都能體現一種思維:天人合一。若莊子只是天地間孑然一身的個體,他恐怕也無法想象到扶搖而上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也不會感受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不管是想象力還是心胸,莊子都在無限增大自己生命的寬度,與天地同壽。

在我的心中,莊子仍然鮮活。

道家之道,在於規律。莊子與天地合一,山川俱眠,那麼莊子就是規律,茫茫芥子間,不變的只有變化。世界在絕對運動,也絕對在按規律運動。莊子雖然死了,但他還活着,只不過換了一種形式罷了。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上課時,老師説道家講求順其自然,而在這個時代此思維好似不太適用,於是逸倫同志説應批判地接受,然而對此我還有不同的理解,自然一詞,是生命依傍的條件,也是一種難求的心境。心中自然,自然即入心。心納自然,萬事皆清明。自然就是規律,萬物生存的法則,所以我們的順其自然應是順應規律地做事、論事,就再合適不過了。既然順應了規律,那麼榮華富貴下的骯髒,功成名就下的醜惡,生死離別的絕望,也不過是過眼雲煙了。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唯一,這也是我的可望而不可即,可遇而不可求,有一天,若能參透了、頓悟了,豈不美哉?

人生在世,沒有一朵花屬於你,因為你只是途經了她們的綻放。願我能不斷修煉自己,不沉、不傲、不貪、不假,心與夢同在,遙會莊周。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78

每每説到蝴蝶都不會忘了提及夢蝶的莊周,在莊子看來能夠化一隻蝴蝶,能夠像蝴蝶一樣在花叢中飛舞是何其幸運。莊周夢蝶,蝶化為我,物我兩忘。此時我的腦海浮現彷彿有一羣色彩繽紛的蝴蝶,它們在花叢之中翩然起舞。而莊子正如痴如醉地看着。倘若此時,正在翩翩飛舞的蝴蝶翅膀忽然褪去看原有的顏色,它們的翅膀變成了灰色,變得凹凸不平了起來,莊子是否依舊會如痴如醉地看着它們飛舞了。莊周為什麼不喜歡撲火的飛蛾,而是愛極了這鮮豔美麗逍遙自在的蝴蝶。在我看來若蝴蝶的翅膀在莊子眼前褪去顏色,那麼是不是就意味着它們將失去了莊子的寵愛。

生活在兩千多年之前的莊子,根本沒有預料到蝴蝶的翅膀是無色的這一真相。如果他知道了,他的夢會不會在瞬間失去色彩,他還會選擇化為一隻蝴蝶嗎?

還是現代科技幫我們揭開了蝴蝶翅膀的祕密。它原本無色,是因為具有某些特殊的微觀結構,才讓我們在光線照射下看上去覺得色彩繽紛。

原來,蝴蝶的身上,是沒有光環的,它並不是一出生就那麼豔麗,它和那些蛾子們並沒有什麼兩樣。只是,它翅膀內部的結構發生了變化。然後,我們才看到了一隻只美得炫目的蝶。

托爾斯泰説,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這句經典名言來論述人生同樣是合適的,那就是,幸福的人生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幸。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它具有異乎尋常的多樣性與複雜性。有的人具有許多優越條件,比如機遇、名譽、地位、權力、金錢等等,頭頂着許多耀眼的光環。而有些人,也許什麼也沒有。他們的人生就像是那對無色的蝴蝶翅膀,缺少華麗的光彩。

然而,蝴蝶並沒有氣餒,更沒有喪失勇氣和希望。它只知道,它畢竟還有一雙翅膀。既然有一雙翅膀,就要想給每一雙翅膀一個遠方和夢想。

它飛啊飛,飛過高山與大海,穿過風雨與傷痛。它從沒有想過要停下自己的腳步。來自生命內在的力量在悄悄地改變着身體,在途中,它的翅膀微觀結構和形態不知不覺發生了改變。直到,有一天,它那對原本無色的翅膀,在人類關注的目光中,已經變得彩虹般絢麗!

關於這些,一隻蝴蝶並不知道。絢麗是別人眼裏的絢麗,光環是別人眼裏的光環,它只知道堅持做自己,做一隻本色蝴蝶,一隻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的、快樂無邪的蝶。

我想,如果兩千多年前的莊子知道了蝴蝶翅膀的真相,仍會選擇做一隻蝴蝶。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79

提到莊子,頭腦中便無端地生出這麼一幅景象:背景是廣闊無垠的天空,依稀幾個寒星,遙望無語。西北角掛着一輪皎潔的圓月,而莊子,必定是盤着腿,腰上彆着個葫蘆,前額禿頂,煥發異彩,後腦勺上挽着個髮髻,髮髻與頭連在一起,形如葫蘆,他緩緩地,朝着月亮靠攏,朝着更大,更廣,更寂寥的天空靠攏………這應該就是所謂的“浩浩乎如憑虛御風”吧,就是逍遙遊的境界吧。莊子是一個逍遙的人。對“逍遙”這個詞的含義,我把握不準。這個詞本就是莊子首創的,而且,這種人生境界,似乎也只有能獨享了。反正,現代社會的人是談不上逍遙的。甚至,連自由,都是稀罕物。放眼四周,凡是能動起來的,那一個人不在為這位那而奔波,又在奔波中錯過,在錯過後後悔,後悔後更拼命地奔波。於是越奔波越寂寞,越奔波越苦悶。茫茫人海,多少憔悴的臉,多少負累的肩,多少疲憊的心!

物慾橫流,紛繁蕪雜的現代社會壓得人們連稍微幻想一下自由的時間和空間都沒了,何以談得上逍遙!生活中來自上級,長輩。同事的有形壓力和來自優勝劣汰自然法規的無形生存競爭力使人們恨不能節省了呼吸的那一點時間去工作,去拼命!而實際上我們周圍用來呼吸的空氣已經很渾濁了,充滿着銅臭味!

我們看到,垂暮老人,為了讓夕陽的最後一抹餘暉更光亮,不惜拿命在拼;中年人頭頂父母子女的雙重壓力,弓下了本應直挺的脊樑:而就連青少年,小孩子也不得不在父母期盼的目光下,告別童年,告別自由,告別天真,為了老師的期許,同學的豔羨,長輩的誇讚而向社會伸出稚嫩的小手,攫取名,攫取利。而莊子,莊子會這樣嗎?他會為了名,為了利,為統治者的逼挾壓迫而做違心的事嗎?答案是否定的。這個“曳尾於塗中”的龜仙,這個“日徙九萬里”的大鵬鳥絕不會為塵世的蕪雜而有所動,更不會因統治者的強硬而改變初衷。因為實際上莊子是超脱於世的!因為莊子是真正逍遙世外的!而莊子教給我們的,是那種超脱於世,心外無物的人生態度!

其實,如果我們真的能像莊子一樣,佔到世外,用冷眼細看一下我們的生活,用心思考一下我們的生活,問一下自己:我現在做的真是非做不可的嗎?我現在追求的。真的就是我最終想要的嗎?這樣不斷地質疑,你會發現自己的生活是多麼的荒謬,而莊子的“無端涯之辭”又多麼貼切!

只有這樣子堅持下去,你才能擺脱束縛你的功利境界,進入道德境界,繼而無限接近莊子所在的天地境界。其實,人生在世無外乎追求一種真正的快樂,發自內心的快樂,而在我看來,在馮友蘭先所説的四種人生境界中,只有兩者是可以真正得到心的快樂的:一種是自然境界,一種則是莊子所在的天地境界。這兩種境界的人之所以能夠快樂在於他們無所求,無所欲,自然沒有惱人的俗念,自然能逍遙。而功利境界的人為功利所累,把快樂建立在慾望的滿足上,而人類無窮盡的慾望讓他們從一個快樂很快陷入更深的苦悶當中。道德境界的人為道德所束縛,快樂也就成了裝在籠中的小鳥,叫聲悽惶而非悠揚。這就是為什麼莊子説:“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繫之舟”的原因。

哪一天我們能無所求了,我們也便能駕一葉扁舟,徜徉於無邊月色中而“飄飄乎如遺世獨立”了。真正的逍遙來自內心的接通哦。但現在的我們似乎更傾向於建造更多的樊籠束縛早已疲憊的心。殊不知,這些樊籠,再給你帶來安全感的同時,也剝奪了你最重要的東西——自由。

我們為什麼不打開心的枷鎖,掙脱腳鐐,穿過慾望的迷霧,跟莊子一起去精神的領地裏自由翱翔呢?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80

這天天氣正好,天空萬里無雲,暖洋洋的風兒吹過,挑起無限慵懶。莊子看着外面一派温暖的景象,不由得心情大好。想想最近閒來無事,又適逢遊山玩水的好時節,於是動身去找老朋友惠子,邀他出去踏青。

惠子正坐在府中無聊地打盹,見老朋友來找自己消遣時光,自是十分樂意。於是二人一道出了城,邊走邊聊,不知不覺就來到了濠梁的橋上。莊子看到清澈見底的水中,魚兒歡快地遊動不由得感慨道:“這魚兒在水中游得多麼悠閒自得,這正是魚兒的快樂啊!”惠子在一旁聽了,不屑地回道:“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淡淡一笑,説:“你又不是我,又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子心裏很不高興,他想:莊子他這是故意針對我吧,哼,這次偏不讓你如意。

惠子心裏打着小九九,臉上卻不動聲色地説:“我不是你,當然不知道你的想法,可你也不是魚兒,你一定也不知道魚兒的快樂。”莊子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那魚兒正自由自在的和水草嬉戲。惠子見莊子不説話,心中暗自得意,正準備好好奚落一番,一旁莊子的聲音傳來:“那麼我們回到最初的話題吧。你説‘你是從哪裏知道魚兒的快樂的’,那我現在告訴你,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惠子一愣,頓時啞口無言,不知該説什麼才好。莊子卻已經下了橋,慢悠悠地向家裏去了。惠子憋着一肚子的鬱悶,看着那個遠去的身影,卻又無可奈何,憤憤地撿起一塊小石子,“撲通”一身,水裏的魚兒倉皇四散……

巧遇莊子的作文 篇81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茫茫北溟中,一隻大鵬沖天飛起;深深苦悶中,一顆心靈掙扎而出。這就是莊子,一支斷翅的大鵬。

《逍遙遊》中,莊子濃墨重彩不避重複地描繪了大鵬展翅高飛的雄偉,又用“小知”的斥和“小年”的朝菌反襯大鵬九萬里圖南之志。莊子對大鵬的鐘情躍然紙上。然而,懷着一顆展翅高飛的大鵬之夢的莊子最後竟然否定了憑藉海運的大鵬,並推出驚人的結論:至人無幾,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在功利的世人看來,莊子是追求絕對自由的虛無主義者。但是我覺得,任何一個位經歷深刻苦難的人都無權評論莊子,甚至不配讀莊子。有人將苦難定義為短暫的肉體或心靈的傷痛。在這些人眼中,痛苦之後必會有令人欣慰的回報。我承認,沒有辛酸和汗水,就鑄不起通向成功的甬路。但是我覺得,這些都是簡單的傷害,稱不上苦難。苦難,是一場自己永遠處於劣勢的戰役,一次悲劇性的徒勞,一種近乎難以逾越的魔障!《莊子》就是對苦難極端而又敏感的反應,對現實與生命的搏擊,對世俗哲學的決裂。有人在《逍遙遊》中讀到的是莊子的空虛悲觀。但是我看到的,是一顆被人類苦難禁錮的靈魂。或者説,苦於無法解釋一些苦難,莊子才宕開一筆,潦草地勾畫出一個逍遙的精神境界。莊子,這個擁有着無邊的智慧、無雙的激情的才子,面對着茫茫宇宙仍彷徨失措。他張開幻想的翅膀,希望像大鵬一樣,怒飛而起,飛向“無何”之鄉。多次的嘗試告訴這個才子:有所待的大鵬也會失敗,有所求的心靈在這污濁黑暗的廣漠之野中根本無法找到慰藉。那雄偉的大鵬形象所體現的正是作者欲飛的理想和無法超越的悲哀。莊子終於明白,他自己無法回答什麼是“永恆”,他自己無法解釋生命的殘缺,他自己無力洞悉生命的真諦。在極端的苦難前,莊子選擇了用藝術美學的方法逃避,留下了一個美麗的空想。於是,世人只看到了空想,卻忘了心痛的空想家如何穿越苦難的刀山火海,忘了迷茫的虛無者如何比他人更早一步地面對人類終極意義的缺陷。既然無法洞悉凡俗,莊子便隱遁自然無待的極端精神境界,尋求歷盡苦難後的寧靜、平和、自然。逍遙之外,是莊子心如刀割、進退兩難的困境。這種苦難如此雄偉,這種困境如此悲壯,造就了一個如此複雜而又簡單的莊子,一篇如此超出世人理解能力的千古奇文。作為一個凡人,我不曾經歷過如此莊嚴而又神聖的苦難,但我會説,我配不上,我所經歷的一切苦難。

如此深重的苦難卻壓不倒那個不屈的靈魂。莊子第一次扛起精神的大旗,豎起信仰的豐碑。莊子用自己的內心經驗告訴世人,無論面對什麼樣的苦難,我們都不能忘記內在的靈魂。塑造一個豐富而又安靜的靈魂是莊子的夢想,創造永恆的真實是莊子的信念。我想,如果有來生,莊子,這個部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莊子,一定還會選擇回到這個污濁的世界。他要透視無窮的假象,他要建立不朽的真誠,他要鞭打無邊的黑暗,他要尋找精神的曙光。他要再次,再次面對這無邊的苦厄,再次提起頹筆,重寫那一部《莊子》。因為我知道,這個外表冷淡的哲學家心中裝的是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憐憫。

狂風驟起,這支堅守心靈夢想的大鵬一定會扶搖直上,衝上九萬里的天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