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欲,施於人作文

來源:文萃谷 1.02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己所欲,施於人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己所欲,施於人作文

己所欲,施於人作文1

月光如銀,灑落到我的髮髻上、眉宇間,涼涼的。懷看一顆孤寂的心,抬頭仰望,卻忽然發現月兒離我那麼遠。猶豫伸出五指,朝向那水中的月亮,試圖去碰觸一下月兒的心,一絲冰涼掠過,月兒碎了,只剩下點點晶瑩孤寂的碎片沉入水底。為何?月兒,你不願讓我看看你的心嗎?

我喜愛月亮,卻不瞭解月亮;我喜愛魚兒,卻不理解魚兒;我喜愛芳草.卻不懂得芳草。我希望月兒離我近一些,更近一些,直到我能撫摸它,可是最後它碎了,傷心欲絕;我希望魚兒長得壯一些,更壯一些,於是我拼命往金魚缸里加食兒,可是它最後死了,挺看碩大的肚皮;我希望芳草長得綠一些,更綠一些,於是我不斷往草地裏灌水、施肥,可是最後它調零了,皺着眉頭。為何總是如此?我傷害的總是我的最愛。

長大後,開始懂了。一直以來.我只顧及自己的心情感受,卻從未靜下心來揣摩一下別人的內心思緒。以為只是不瞭解別人,卻沒想到最不瞭解的人是自己。在懊惱中覺悟。於是,每當別人問我:以後想學什麼?我都會毫不貌豫地回答:心理學!學習着既要把別人當作自己,又要把別人當作別人;學習着洞察別人內心的陰晴冷暖;學習着分享別人的喜怒哀樂;學習着幫助別人戰勝心魔,但這種幫助絕不是越俎代庖,強加於人。

風婆婆吹滅了燃燒着的火柴,自以為挽救了一個年輕的生命,可她哪裏知道,火柴生命的價值就在於燃燒啊!一個小女孩看見一隻蝶蛹破繭時的痛苦,就幫它把繭殼剪破,把臃腫肥胖的蛹兒從繭中捧出,小心翼翼地放到草地上,珠不知她的愛卻讓這隻可憐的蝶蛹永遠變不成美麗的蝴蝶了!一個小男孩在草地上跌倒了,年輕的媽媽本能地向前走了一步卻又停住了,因為地驚喜地發硯,她的小寶寶正努力地從地上爬起……

我終於明白:愛,有時也是一種傷害。可為什麼人們總是不自覺地將愛濫施於人呢?為什麼人們總喜歡別人是自身的“克隆”呢?人們只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誰又知道“己所欲,亦勿施於人”的道理呢?假如讓我回到從前,我會把月兒當成月兒,不會再讓它因為我的“愛”而香消玉殞;我會把魚兒當成魚兒,不會再讓它因為我荒唐的愛而以死來解脱;我會把芳草當成芳草,不會再讓它因為我一廂情願的愛而凋零;我會……我會用心地去觀察每一顆真誠的心,去敲碎每一堵頑固的隔閡,將心比心,挽回每一顆我所喜愛卻被我無心傷害的心。

夜,深了,更深了。月兒,從漆黑的水底浮上來了。月兒,讓我看着你的心!月兒,更亮了;心兒,更靜了;天幕上,兩顆心漸漸融合了。

己所欲,施於人作文2

千百年來,年輕人為老年人讓座位已經成為一種傳統美德,然而像文中這位老人,先給孫子找座位再要求他人為自己讓座的行為,卻像是綁架了人們的敬老道德,一面向別人強調“老吾老及人之老”,一面自己卻忘記了“幼吾幼及人之幼”,己所欲卻不願施於人。

試想,若是那位老人不惡語相向,而是像愛護自己孫子一樣體諒其他的晚輩,那麼王丹丹一定不好意思讓老人久立;若是王丹丹不因老人的言行而計較,讓座於老人,老人冷靜過後也許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感謝她的寬容和善舉。少一點自私和計較,多一份理解和給予,那麼類似的事情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了呢?

汪國真説:“人不一定能使自己偉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只要我們常懷為他人考慮之心,我們就能使自己變得崇高。清朝時的大學士張英在收到家人要求幫忙爭奪三尺之巷的來信時,沒有因親情動用私權,將己所不欲強加於人,而是回覆家人:“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勸家人退讓一步。於是張家主動退出三尺,正是這推己及人、己所欲施於人的善心化干戈為玉帛,鄰居十分慚愧,同樣退出三尺,造就了六尺巷的佳話。可能張英並未因功勛赫赫而名留史冊,但他推己及人的善心已足以讓他崇高。

米蘭·昆德拉説過:“生命是一棵長滿可能的樹。”若是我們能像張英一樣,常懷推己及人之心,那麼生命之樹便會結滿香甜之果;可如果我們一味看重自己,自私自利,那麼這棵樹就只能結出惡果苦果。因為不滿小區廣場上終日不絕的噪音,在多次投訴無果後,温州一業主不惜花26萬重金購置一套高頻喇叭與廣場舞噪音進行對轟。如此以暴制暴,必定導致兩敗俱傷,究其原因,則是大媽和業主都不懂得相互體諒,推己及人。

誠然,就像太陽上難免出現黑子一樣,社會上也難免出現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但是我們堅信黑子永遠也遮擋不住太陽的光芒。體諒他人多了些,考慮自己少了些,先他人之急多了些,個人之急少了些,關愛他人多了些,自己之需少了些,才會將己之所欲無私地施於他人。

《菜根譚》有言:“一念慈祥可以醖釀兩間和氣。”我想説:心中常懷推己及人的念頭,可以營造一個更加和諧融洽的社會!

評點

文章緊緊圍繞一個角度“己所欲,施於人”寫作,在大縱深和旁徵博引上下足了功夫。開篇很自然地從材料切入,亮明觀點,尤其是“一面向別人強調‘老吾老及人之老’,一面自己卻忘記了‘幼吾幼及人之幼’”很是深刻,既引用了經典,又針對了材料。正文裏古今中外的名言事例信手拈來,靈活運用,起承轉合過渡自然,銜接順暢,聯繫現實有正有反,在批判的同時讓我們更多地感受到的是無私與博大的胸懷,最後上升到和諧社會的角度更顯高屋建瓴。

己所欲,施於人作文3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聖賢孔子於千年之前的為人核心,及至今,仍不失為律己處世的終極真理。

然而,現實卻並非如此,在市場主導經濟、利益主宰人的當今社會,人們往往把“己所不欲,皆勿施於人”尊為奉行的寶典。堅信只有如此,才能在與人交往中,不吃虧,成為最大的受益者。當然現今我們所處的'絕不是一個泯滅人性的社會,所以自然不乏“施人”者。於是,更多的一批人的人生準則就是“己所不欲,施於人”和“己所欲,勿施於人。”當一切不涉及自身利益時,尊老愛幼,遵紀守法,長幼尊卑都掛在嘴邊,尤其在教育他人時,一副儒雅先生,諄諄教誨狀,一旦觸動到自身的利益,哪怕一分一毫,哪怕有法有據,立刻轉為窮兇惡極,窮形盡相,比捍衞靈魂更甚,哪還見當初文質彬彬的雅士模樣。

因此,惟有堅持絕對平等,平等地對待自己和他人的利益時,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此,已經很難。而人類社會中卻還有一些人,像莫言的母親那樣,“己所欲,施於人”。

歌德這樣説:“值得人類尊敬的,除了頭頂的星空,還有我們心中的道德。”或許只是高密的一個普通農婦,或許只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停好車的一個普通公交車司機,正是這些小人物,帶着內心對道德的敬畏,小人物的微光也能照亮整個中國。

之所以“己所欲,施於人”,還因他們心中有着大愛,有着超越自己,超越家族,超越國家甚至超越種族的悲天憫人的博大情懷。“己所欲”,對自己來説最好的東西,最珍貴的東西,比如“母親”的那碗餃子,一年到頭不過寥寥幾次,量又極少,那是最捨不得的東西啊!可“母親”舍了,而且施於一個未曾謀面之人。施,就像這樣,是“舍施”的施,是先舍而後施,是無慾無求的施。

早年德國人史懷澤就是如此,牧師出身又擅長音樂藝術的他,在三十歲前,施於非洲,一腔赤子之愛,盛開在非洲大草原上,他舍了學術,舍了安逸的生活,舍了優越的生活和經濟條件。總之,現代都市人費盡心機追求的一切,他都舍了,而後,帶着醫術,先進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滿腔同情與熱情,把自己施於荒蕪的非洲大草原。“我有着幸福的生活,可是我配得上它嗎?世上有不少人,無端受着命運的虐待,我是否該加入他們的行列,分擔他們的痛苦?”本着內心的大愛和對道德的敬畏,毫無保留地把自己施在最貧瘠的非洲大陸,施給非洲身陷苦難的人民,卻也因此獲得了最廣袤的鮮花盛開的心靈世界。

讓我們心懷大愛,敬畏着心中的道德,在社會這個大染缸中發出屬於我們的微光,照亮一方天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