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為什麼這樣美麗作文

來源:文萃谷 2.51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花兒為什麼這樣美麗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花兒為什麼這樣美麗作文
花兒為什麼這樣美麗作文1

《四世同堂》中的錢先生面對被日寇踐踏的遍體鱗傷的北平,悲憤地説:“一朵花,只有長在樹上,才有它的美麗。”風雨飄搖的北平只有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中才會煥發無與倫比的光彩,喜愛和平卻又鐵骨錚錚的中華兒女只有生長在華夏的土地上,才能像初升的朝陽那樣蓬勃向上。

樹是花的沃土,而花是樹的魅力的象徵。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只有在天朝上國的盛唐,八方朝賀,國泰民安的繁榮社會中才能誕生這樣豪邁磅礴的氣勢。唐詩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才華的瑰寶,是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被譽為“詩仙”的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盡顯桀驁不馴。只有在政治清明,秩序井然,文化自由的時代,他才能暢快地抒發自己的個人情感,盡情表達心中所想。瑰麗的唐詩只有在經濟繁榮,政治穩定,文化開放,對外交流頻繁的唐朝才能散發迷人的魅力,而唐朝因為有了唐詩的存在而閃閃發光。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打動人心,是因為它所處的特殊時期,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舉措,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名片,只有在積極推進農村土地責任制改革的時代,才能醖釀出那樣真實自然的故事。它是黃土高原上農耕生活的一面鏡子,是平凡的世界中一個個平凡的人所做的不平凡的抗爭。只有在改革開放的時期,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方針下,人們才能擼起袖子加油幹,大膽創新,積極尋找發展道路,譜寫出最響亮的時代之聲。而這個時代正因有了這羣不平凡的人,這些平凡的故事,才能撼動千千萬萬人的心靈。

花因長在樹上而美麗非凡,文化由於其特定的時代而閃爍着璀璨的光芒。中國文化文明之花,正在世界民族之樹上驚豔綻放,散發着最獨特的魅力。

花兒為什麼這樣美麗作文2

《四世同堂》中的錢先生説:“一朵花,長在樹上,才有它的美麗。”花兒長在樹上,汲取樹的養分。樹,是花的本,花的源,給予花營養。若是花兒脱離了樹,就失去了養分,無法再綻放美麗。

花兒長在樹上,就如同醫生站在手術枱上,教師站在講台上,人們做着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展示着屬於自己的美麗。醫生、教師只有站在手術枱、講台上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醫生屬於手術枱,講台成就了教師。

魯迅是我國著名文學家,他的作品多取材於病態社會下的不幸人民。《故鄉》中閏土對他的一聲“老爺”震動人心,顯示了閏土麻木的心靈。《在酒樓上》老辣看到了辛亥革命中獨戰多數的英雄擺脱不了孤獨的命運,在強大的`封建傳統壓力下又回到原點,在頹唐中消耗着自己的生命。從努力抗爭到精神不振,逢人便訴説悲慘的祥林嫂、善良樸實,迂腐頑固的孔乙己、在假象中取勝的阿Q,這些生動的人物形象,只有在當時封建社會的大背景下,才能創造出來。魯迅的作品流傳至今,有如此高的成就,都離不開當時社會的黑暗,只有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才能創造出這樣震撼人心的作品。

中華民族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化之花更是絢麗多彩,唐詩就是其美麗所在。“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詩仙”李白曾發出這樣的感慨,但他留給後人更多的是“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邁,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傲骨。李白是盛唐時期的詩人,他酒入豪腸,三分化作劍氣,七分化作月光,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之所以在唐詩中可以隨心表露自己內心中真實的感受,我想這與他所處的時代背景有很大關係,只有在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的盛唐時期,李白才能隨心在詩中表達自己的豪邁之情。盛唐的氣勢,格局成就了李白。

花兒為什麼這樣美麗?因為花兒長在樹上,花兒依附於大樹,汲取大樹的養分,一旦離開了大樹,花兒便會凋敗,只有長在樹上,花兒才會綻放出最美麗的光芒。

花兒為什麼這樣美麗作文3

《四世同堂》中錢先生説:“一朵花,長在樹上,才有它的美麗。”若是它脱離了樹,便脱離了它的故鄉,色彩也隨之顯得黯淡無光了。

妖豔的花兒不在少數,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裏,越來越多千奇百怪的花兒拋頭露面,惹人注意,可他們真的美麗嗎?

我相信,長在樹上,帶着泥土氣息的花兒,才是美麗的。而作品,只有紮根於傳統,建立在歷史的地基上,才足以美麗。

龍應台在《什麼是真正的國際化》中寫道:“傳統不是懷舊的情緒,傳統是生存的必要。”面對慕名而來的觀眾們,一身白衣黑褲的她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談傳統。她如詩般的華語告訴我們,傳統是綁着氫氣球的那根粗繩,緊緊地連着土地——若是有人剪斷了這根繩子,氣球轉眼便會飛到外太空去了。我們是離不開傳統的,正如美麗的花兒是離不開樹的。若沒了養分的補給,它便會萎靡。美麗二字,也和他掛不上鈎了。

無獨有偶,外國羣體心理學創始人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裏同樣表達了對傳統根基的認可。“沒有傳統,就沒有文明。”我們的古籍基於歷史,作品以歷史為背景,後人以歷史為鑑,得益於傳統思想,而不受之束縛。正如北島在《青燈》中的一段比喻——不懂得傳統的人正如沒有地圖的旅行者,不可能遠行。

以莫言、路遙為代表的作家們,書寫着根植於古老大地的充滿泥土氣息的文學作品。以孫異為首的“着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的一批人正在回顧歷史,在那漫漫長河中淘出遺漏的金子。以杜聰、方錦尤一代大師為旗,越來越多的人用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物件創造出新的作品……

無論在哪裏,我們都追隨着歷史的腳步。花兒為什麼這樣美麗?因為它紮根於這片堅實的土地。而我們的作品,我們的心,隨著名為歷史的河流逝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