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彝族火把節作文4篇

來源:文萃谷 1.96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彝族火把節作文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彝族火把節作文4篇

彝族火把節作文 篇1

彝族的火把節是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流傳與雲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白,納西,基諾等族也過這一節日。火把節多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本詞條將從彝族火把節起源、傳説、主要的活動和意義幾個方面進行詳細的介紹。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多、最富有濃郁民族特徵的節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節多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有的學者認為此節原系彝族十月曆法的一個年節,火把節又叫星迴節,俗有“星迴於天而除夕”之説,相當於彝歷的新年。

火把節由來傳説不一。一説天神與地神鬥爭,人們用火把助地神滅蟲戰勝天神。一説出自《南詔野史》及師範《滇系》。這兩書載:南詔首領皮羅閣企圖併吞另五詔,將會五詔首領集會於松明樓而焚殺,鄧賧詔妻慈善諫夫勿往,夫不從而被殺,慈善以精明的智慧和對丈夫執着的愛戀,找到丈夫的屍體並順利安葬,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石林彝族撒尼人視火把節為紀念民眾與惡魔鬥爭勝利的節日;武定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穀穗像是火把一樣粗壯。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火把節的由來雖有多種説法,但其本源當與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關係,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驅蟲除害,保護莊稼生長。火把節在涼山彝語中稱為“都則”即“祭火”的意思;在儀式歌《祭火神》、《祭鍋莊石》中都是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績敍述。火把節的原生形態,簡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徵。在彝族地區,對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雲南瀘西縣彝族在正月七年級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婦選一塊最肥的肉扔進燃燒的火塘祈禱火神護佑平安。永仁縣彝族在同樣正月八年級或九年級奉行祭火,稱作了開“火神會”,涼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聖之地,嚴禁觸踏和跨越。 到了節日,各族男女青年點燃松木製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或進行集會,唱歌跳舞,或賽馬、鬥牛、摔跤。近代,人們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萬歲。

啊!彝族的火把節真是好啊,我愛彝族的火把節。

彝族火把節作文 篇2

“火把節”是彝族人的一個傳統節日。這裏有一個美麗的故事,讓我來講講吧!關於“火把節”的傳説,奶奶是這樣説的:古時有個魔王殘酷迫害百姓,羣眾無可忍受,便羣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壘久攻不克,於是改為用羊羣火攻,即在每隻羊的雙角和後腿綁上火把,驅羊進攻,結果獲勝,人們為了紀念這次鬥爭勝利,於每年夏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慶,由此形成了“火把節”。但姐姐是這樣説的:在農曆6月24日這天用火把焚燒了害蟲,戰勝了天神,於是彝族人民把這天定為“火把節”,代代據説。

“火把節”的節目特別有意思,男人們參加摔跤、鬥牛、鬥羊、鬥雞、賽馬、爬杆等項目;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最美的要數選美了。你看那一個個美麗的彝族姑娘手裏拿着黃傘,牽着美麗的鑲包,還有一個個帥氣十足的美男。

“火把節”那天家家殺牲以祭祖先,飲酒、吃坨坨肉。當夜幕降臨時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打着火把,唱歌、跳着美麗的達體舞,一直玩到天亮才結束。

吃過飯以後,差不多天黑了,火把節歡慶開始了,一位吹笛子的長者站在所有人的中間,這位長者可以算是村裏比較有本事的人,因為吹笛子的手藝只傳授給他的兒子沒有兒子就傳授給他信賴的人,在這位長者的旁邊有一堆篝火,大家圍成了一個圈在一起跳“踢腳舞”跳了好一會兒舞,人們拿起了火把在篝火上把火把點燃了,人們舉者火把在田野上跑,我看見點點星光和點點火光,火把每到一個人身旁都要圍着火把繞代表着吉祥、平安,大家都盼望秋天能有好收成,從他們的笑容中看見了他們秋收時的樣子。

彝族火把節作文 篇3

彝族火把節,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裏,火象徵光明、正義、興盛,象徵着能夠摧毀一切邪惡的強大力量。火把節是彝族人民歡樂、愛情和幸福的節日。三.香港年俗

農曆新年是我國傳統上一個盛大的節日,相信無一個個中國人不識。然而,在香港過農曆年,在習俗上和氣氛上卻和傳統的截然不同。

近年來,已很少香港人在農曆新年時按傳統在家裏貼春聯、年畫的了,取而代之的則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雖然如此,但貼揮春的原意和貼春聯和年畫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獅、舞龍燈等也會在一些新界鄉村、圍村中出現,在新年的`市區街頭上也很難看到的大型的舞獅、舞龍燈的表演了。至於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過自一九八二年開始每年農曆年八年級的晚上,在維多利亞港上都會舉行盛大的煙花表演,這已成為這十多年來迎春的一個節目了。

香港被稱為“美食天堂”,春節有關吃的習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會在春節期間吃“團年飯”,一般是在家裏設宴,於除夕全家上上下下、裏裏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飯。而飯後的一大節目,首選相信是逛花市了,農曆新年期間,港九多處都設有年宵市場,其中以維多利亞公園的花市最大、最熱鬧。香港市民習慣於晚飯後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時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歡度佳節。

在香港過農曆新年,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節拜年時,到處可以聽到“討”利是的歡笑聲。“利是”原為“利事”,取大吉大利寬好意頭,同時也成為了春節時與親人不可缺少的習俗。

彝族火把節作文 篇4

世界上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民俗,但最具特色的,還是那彝族的火把節。

火把節的誕生還伴隨着一個美麗的傳説。在很久很久以前,四川的某一個地方,發生了很大的乾旱,莊稼無法生長,就算長出來了,也會被天上的一個惡差收走。有一年,莊稼卻長得異常好,正當人們準備收割時,那個惡差又來了,他逼人們交税,不然就要收走麥穗。可是此時人們哪還有東西來效税呢?人們只能苦苦衰求,可惡差還是毫不留情地收走了全部麥穗。正當人們絕望時,一位壯士突然對惡差提出摔跤,結果把惡差活活摔死了。這激怒了天神,他放出天蟲去啃食莊稼。那位壯士便做出火把,與天蟲對抗。之後,每年這天,人們便燃起火把來紀念這位壯士,再後來,就演變成了今天的火把節。

火把節在彝族是非常隆重的。每年這天晚上,家家户户無論是男女老少必定會出去,而且每個人手中還拿着一個火把,到達了之後,便點燃那中間的木板,一下子,熊熊烈火便燒了起來,彝族人民就開始圍着這堆火轉圈,在轉圈的同時,大家又喝又跳,熱鬧極了,還會選幾個跳舞好的和幾個喝歌好的,讓他們在大家圍成圈裏表演。

如果你是外來人,那就會更有機會在圈裏表演。彝族人很是熱情的,他們很歡迎外來的客人,會邀請他們一起載歌載舞。

在火把節晚上,並不是所有人都在唱歌跳舞,還有人會在周圍擺上宴席,再找人一起來享用,目的是祝賀這個日子。還有些小朋友會和他的朋友一起玩,他們跑跑、跳跳,一幅非常開心快樂的樣子。就這樣,彝族人們在歡笑中迎來了火把節,又在歡笑中送走了它。

正所謂56個民族56朵花,它們合起來就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壇,而火把節便讓彝族這一朵花變得更獨特,更美麗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