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風味小吃的作文彙編6篇

來源:文萃谷 1.72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風味小吃的作文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風味小吃的作文彙編6篇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1

炒麪是一種美味的風味小吃。做了幾次,都特別好吃。味道香,口感好。今天是星期天,我對媽媽説:“我想學習做炒麪。”媽媽疑惑地問:“你行嗎?”我自信地説:“我能行!”

首先是買材料,需要買一根火煺腸,一包鮮麪條,其他材料家裏都有。我興高采烈地買回材料,穿上圍裙,做起了準備工作,先燒水,水開前切菜。我把包包菜切開,一分為二,把其中一半切成絲,刀拿在我的手裏,特別不聽使喚,我手忙腳亂,費了九的二虎之力,才把菜切好,然後,再將火腿腸切成片,這次就輕鬆多了,火腿腸很快就切好了,緊接着我又切好葱、姜。

正在這時,水燒開了,我將麪條放到水裏,用筷子輕輕攪一攪,麪條都散開了,開鍋後,再燒兩分鐘,麪條就煮熟了,將麪條撈出來,放在涼水裏,這樣做麪條會筋道,口感好。

下面就做最後一項工作,將炒鍋加油燒熱,放葱、姜,然後把菜、火腿腸倒入鍋中,反覆攪和,放鹽、味精,將麪條放入鍋中,翻炒幾分鐘,就大功告成了。

一個美味佳餚就呈現在我的面前,包包菜看上去像碧玉,火腿腸像瑪瑙,看到這樣的景像,你一定饞得口水都流出來了。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2

“真好吃啊!”我一邊埋頭吃着“臭豆腐”,一邊連聲讚歎道。

我小的時候不愛吃“臭豆腐”,覺得它有一種奇怪的味道,臭臭的。所以當我和媽媽一起逛街時,看到其他人插起一塊“臭豆腐”,放進往嘴中,嚼得滿嘴流油的樣子,我就很奇怪?“有那麼好吃嗎?”

等到我長到八九歲的時候,我才下決心,決定冒着“生命危險”吃一次。可是,沒曾想,一吃再也舍不掉了。“臭豆腐”才是典型的聞着臭吃着香的“模範”。

這不,今天從這家“臭豆腐”的攤前走過,聞着那熟悉的“臭味”,我又忍不住買了一盒,看着老闆把八塊切得方方正正、白嫩嫩的豆腐放進熱油中,只見豆腐在油中翻滾着,跳躍着,瞬間,“滋滋啦啦”的聲音就像餐前音樂一樣地響起,三兩分鐘的時間,八塊金燦燦的豆腐就從鍋中蹦跳而出。老闆將豆腐“攔腰截斷”,放入一個一次性的小碗中,然後掀開另一個擦得錚亮的不鏽鋼的鐵桶,舀出一些淡咖啡色的濃濃的湯汁,這時我才明白,將炸好的豆腐剪開是為了更能入味啊!最後老闆熟練地撒進去一些香菜、榨菜等佐料,那一碗美味的“臭豆腐”就完成了!那豆腐的白白嫩嫩、那香菜的青青翠翠、那湯汁的濃濃郁鬱,嘴裏的口水就像是泉眼一樣地湧進口腔,我閉上眼睛猛地吸了一口香味,毅然決然地剋制着自己想把它們“就地正法”的念頭,就這樣我一邊聞着“臭味”,一邊壓着饞蟲,向家中走去。

回到家裏,我聞着那“臭味”,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豆腐已經被湯汁浸泡得香味十足,嫩得入口即化,鹹鹹的,香香的,還略微有一絲辣辣的味道,我一邊吃一邊讚歎道:“媽呀!太好吃了!”

吃完“臭豆腐”,我還在一直回味着那香中有臭,臭中有香的味道!

“臭豆腐”真好吃,讓我一吃忘不了;“臭豆腐”真好吃,讓我吃了還想吃;“臭豆腐”真好吃,讓我不吃忍不住!“哼!”咱不算“千古流芳”,好歹也是個“遺臭萬年”吧!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3

在家裏閒的無聊,想到了做菜,老爸就把做羅宋湯這個偉大的任務交給了我。我原來也做過一次,不過那好像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情了,是時候温習一下手法了,可不能讓老爸小覷我啊!

老爸已經弄好了牛肉,現在,我要做的就是切生薑。老爸交給了我一把菜刀,讓我先把姜的皮弄掉。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不拿刨子刨,而要用菜刀切呢?管他呢,不過,我看着老爸一手拿生薑,一手拿一把大菜刀,真的好恐怖啊。我根本就不行啊,萬一切到手了就慘了!萬一拿大菜刀失手就慘了啊…….於是,我像老爸要求拿一把小刀切,老爸雖然很無語,但是還是給了我一把小刀。哦對啊,還沒問老爸怎麼搞呢,老爸叫我用刀把生薑的皮切下來就好了,於是,我拿起生薑,手持小刀,很殘忍的把生薑的皮一塊一塊地切下來,好不容易搞定了,可憐的生薑被我切的坑坑窪窪的,突然,刀一滑,從生薑皮上“滑”了下來,一下子切到刀板上,生薑被刀的“巨大反衝力”一下子飛躍空中,在空中劃過了一條優美的弧線後,“降落”在了廚房櫃子的下面。我趕忙撿起生薑,繼續切,這次可要小心些啊,我切完後,老爸要我洗一洗,然後切成塊,我很輕鬆的完成了這種“低難度”任務,老爸把生薑放在高壓鍋裏,還放入了切好的牛肉,接了半鍋的水,然後告訴我,要先燉牛肉,然後下午再切土豆什麼的。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午,我首要的任務就是削皮。削土豆皮、胡蘿蔔皮。我爸爸拿了一個筐子,讓我把皮削到筐子裏面。土豆的皮不是很好削,因為土豆的形狀是不規則的,有的地方實在削不到,只好“挖”皮。過了不久,兩個土豆都被我搞定了,土豆被我挖的到處是洞,不過很乾淨。我按照老爸的吩咐洗了洗,然後放在了一個乾淨的`盤子裏。現在,我要開始削胡蘿蔔皮了,爸爸已經幫我切掉了胡蘿蔔的兩頭,所以胡蘿蔔皮很好削,胡蘿蔔是直直的,我三下五除二的就削好了,兩個胡蘿蔔也被我弄好了,我洗好後,也放在了一旁。下一步,我就開始切了,我先切土豆,爸爸幫我把土豆一切為二,然後叫我切成土豆片,不能太薄,稍微厚一點,這次,我切蔬菜用的是水果刀,唉,只要小心點,應該沒什麼事。果然,水果刀就是好用,土豆很輕鬆的被我“大卸八塊”,我彷彿找到了一點大廚的感覺,“咔咔咔”,土豆就被切成了薄厚適中的土豆片。要是用小刀,我可能一個下午都在切土豆了。我把土豆切好了,爸爸叫我把土豆片放入煮牛肉的那個高壓鍋裏面,我抓起土豆,害怕放入土豆後湯濺出來燙到我,把土豆一放,就趕快跳開。下面,我要切西紅柿,我爸爸幫我把頭挖掉了,把每個西紅柿分成兩半,老爸告訴我,這次切西紅柿不要切成“西紅柿片”了,要稍微大一些,要一塊一塊的,簡單!西紅柿好切啊,不過,現實似乎不是那樣的,西紅柿的中間的那個汁很容易流出來,我切西紅柿還是費了一番的功夫,切完後,我也像剛才那樣把西紅柿放入鍋中。哎呦,好像胡蘿蔔還沒切呢,爸爸也把胡蘿蔔一切二了,讓我切,爸爸説,切胡蘿蔔要切成片,不過要斜着切,要稍微薄一些,爸爸給我示範了一下,我一看就會了,讓爸爸把刀給我切,爸爸説要薄一些,我就努力的切的薄一些,可是,切到後來,我爸爸説我切得太薄了,要稍稍厚一些,我趕快改正,快切完時,爸爸説不能直接放進鍋裏,要炒一炒,就讓我把胡蘿蔔片放在一個盤子裏。該切洋葱了,哇,洋葱莫非就是那個大家説的切的會流眼淚的那個?不過,洋葱好像沒有我想象中的那麼辛辣呀?爸爸説切洋葱很滑,容易切到手,於是,爸爸就單獨切完了洋葱。把洋葱片和胡蘿蔔片放在一起,然後拿出一個平底鍋,倒了些油,然後等過了一會,讓我把洋葱片和胡蘿蔔片倒在鍋裏,讓我炒一炒,爸爸説胡蘿蔔和洋葱有辛辣味,炒一炒就沒有了。倒進去後。我拿着鏟子,翻來覆去的炒動着,一開始,我很小心的炒,後來發現沒什麼事,就大膽的炒了起來。炒了幾分鐘後,爸爸叫我把火關掉,然後讓我舉着鍋,把炒的東西倒在高壓鍋中,那個平底鍋可真重,我用鏟子把黏在鍋上的胡蘿蔔和洋葱撥下來,可我快舉不動了,老爸連忙過來幫忙,要是再晚一些,整個平底鍋都要浸沒在高壓鍋裏了。老爸既然忘記切捲心菜了,老爸把卷心菜一切為二後,我來切,這個捲心菜切完後,零零碎碎的葉子很多,我把這些菜葉還有切的菜放在籃子裏,然後洗乾淨後放入高壓鍋內。

最後,我倒了半瓶番茄醬,然後撒了兩勺鹽後,攪拌一下,然後等高壓鍋再煮半個小時,就可以大功告成了!

真想嚐嚐自己做的羅宋湯是什麼滋味啊!自己勞動很有意思,我以後要嘗試做更多的菜!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4

蘇州古城,飲食文化歷史悠久,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烹飪經驗,逐步形成具有蘇州地方特色的菜餚——蘇式菜餚。其特點是選料嚴謹,製作精細,因材施藝,四季有別,有烹飪上擅長燉、燜、蒸、燒、炒並重視調湯,保持原汁風味清淡。口味趨甜,配色和諧,烹製的河鮮、蔬菜尤有特色。著名的蘇式菜有:松鼠桂魚、清湯魚翅、響油鱔糊、西瓜雞、母油整雞、太湖燉菜湯、翡翠蝦鬥、荷花集錦燉等。

蘇州小吃亦聞名天下,密汁豆腐乾、松子糖,玫瑰瓜子,蝦子醬油,棗泥麻餅,豬油鹹糕等,均為膾炙人口的小吃,到蘇州不可不嘗。

蘇州風味小吃歷史悠久,用料講究,製作精細。主要品種有:奧灶面,味美鮮醇,面燙、湯燙、碗燙,數九寒天食之也會冒汗;焐酥豆糖粥,將蠶豆與糯米分別燒煮,食時將豆酥拌入粥中,放入赤砂糖,有熱、甜、香和助消化的特點;桂花雞頭肉,以新鮮芡實輔以糖桂花、棉白糖製成湯羹,顆粒如珠,甜潤軟糯;滷汁豆腐乾,色澤烏亮,營養很高;青糰子,以漿麥草浸泡搗汁,拌水磨糯米粉揉制,用百果、豆沙等作餡,葱綠如碧玉,油亮似翡翠,甜而不膩,肥而不腴,清末曾列為貢品;血糯甜飯,以常熟特產鴨血糯米配以上白糯米蒸熟,加糖,油炒,撒上桂花製成,肥潤盈口,營養豐富,柔而香甜,可作為筵席名點。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5

誰家宰了豬,剩下脖頸周圍和豬頭上的肉,肥不肥,精不精的,不好新鮮加工來吃,於是把它製成麩子肉。

先把這些肉洗淨切成二指寬、一寸厚的肉片,摻上適量的食鹽,再用米粉一拌——可以先將米炒熟炒香再磨粉,這樣做出的麩子肉更誘人些。拌好後把肉放進一個陶罈裏,套上陶蓋,蓋周圍有一圈沿子,可以倒上清水,把陶蓋與陶罈的接口處密封好,這樣醃上一二個月,打開蓋子,裏面的麩子肉不濕不燥的,可以食用了。麩子肉有兩種吃法:清蒸或火煎。以前沒有高壓鍋,煮飯時煮到水開,揭開鍋蓋倒出些水後,把事先用碗盛好的麩子肉放進飯鍋裏,隨着小火慢慢蒸,直到碗底有了淺淺的一層油,於是把碗拿出來,這時飯早就蒸熟了,盛了飯,就着麩子肉吃,很是省時;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把菜鍋燒熱燒紅,把麩子肉一塊一塊的貼到鍋裏煎,直煎得粉變黃,肉冒油,兩面都煎好後,直接就夾到碗裏拌飯吃。麩子肉主要是為了長時間保存,不過經這樣一加工,肉裏就有了一股特有的醃製的酸香,吃起來別有風味。另一個優點就是,不管是清蒸還是火煎,肥肉吃起來都是油而不膩。麩子肉巴掌大一塊,擺在碗裏很是顯眼,如果你端了有麩子肉的飯碗到人多的地方去轉悠,會引來很多羨慕的目光,引來很多人咽口水,背後會有人咒你好"顯勢".有麩子肉吃該是很幸運的,有一句遊春人贊你的話為證:春遊獅子扭幾扭,餐餐吃的麩子肉。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6

無論腳步走多遠,在人的腦海中,只有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千里之外的異地,另一頭則永遠牽絆着,記憶深處的故鄉。

我的家鄉盛產小麥,麪食豐富便成為我們家鄉最獨特的風景。刀削麪,掛麪,拉麪……每一種都美味無窮。

家鄉的風味小吃有許多也離不開面,其中,褲帶面就是其中的一種。聽它名字,你也會基本瞭解它的特點吧。

褲帶面有如一條褲帶,一根麪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一米上下,厚度厚時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其製作過程也很簡單,先把面和水和在一起,反覆搓揉,其中加些鹽,保持筋道。再用擀麪杖把面擀薄,用刀切成條,用手分別拉住兩端,用適當的力向外拉扯,最後煮進鍋裏,待煮熟後撈出。

褲帶面的特色還有它的蘸計。蘸汁的口味有許多,一般有肉沫汁,酸湯汁,麻辣汁等,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風味,可以滿足各種人的需求。

吃褲帶面,更有一種不成文的傳統。一般吃東西靜止發出聲音,但是吃褲帶面時,人們總喜歡發出“呲溜”的聲音,這樣也許感覺會更香,更美味。

小時候,在我的家鄉常常會看到“褲帶面”的招牌,父母總是牽着我的手,一起跨入門檻。尤其是寒冷的冬天,到店裏異常温暖。人們説説笑笑,吃着麪條,不時喝一口湯,發出欣慰的感歎。老闆娘在那裏一邊工作,一邊看着我們,她臉上的笑容像花一樣,美麗動人。

如今長大了,當我偶然和父親回到家鄉時,街上依舊熱鬧。賣糖葫蘆的老爺爺,嘻笑打鬧的小孩子,一切的一切,都和我記憶中的樣子重疊着,可是那些“褲帶面”的招牌,不知什麼時候換了樣,店裏依舊有許多人,可也不再是當初的味道了。

不管是否情願,生活總在催促我們邁步向前。我們整裝、啟程、跋涉、落腳,停在哪裏,哪裏就會燃起灶火,讓記憶深處的味道跟着我們一起升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