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心生作文錦集10篇

來源:文萃谷 2.91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心生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心生作文錦集10篇

心生作文 篇1

同學們,當你們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一定很驚訝吧!一定都在想是什麼樣的人讓我心生愛意吧!你們猜的沒錯,這位就是讓我心生愛意的媽媽。你們知道為什麼我會對媽媽產生愛意嗎?下面我就為你們一一作答。

媽媽將我們帶到這個世界極其不宜,而且把我們哺育成人,這中間,媽媽為了我們流了許多汗和淚,而我們是一次又一次地傷害着她,試問:我們就不可以去愛媽媽嗎?

媽媽為我們付出了許多許多。

一個冬天,北風呼呼的吹着,寒風只要進入身體裏,整個身體就像是刺刀刺了一樣,注入了小銀針,我正好就在這中間向前走向家裏,到了家,已經是九點半了,可是媽媽的燈還亮着。我就想:媽媽是不是在等我呀,我不是説了讓她先嗎?

我徑直走向了媽媽的房間,看到媽媽在一針一線地為我織毛衣,只要錯一針,好像就要把它拆了重做,我忍不得媽媽這樣折騰自己,就索性對媽媽説:“媽,不要織了,你看你,把自己折騰的。不要在這樣了,大不了明天買一件新的。”可是媽媽卻説:“女兒啊!不是媽媽不給你買毛衣,而是店裏的毛衣禦寒功能不強,而且那裏的毛衣穿幾次就會起球。因為我們這種織毛衣的線都是經過晾曬,再纏上去的,所從還是我們自己織的毛衣好。”“可是……”“沒有可是。”我拗不過媽媽,只好讓她給我織了。又讓她早些睡,在夜裏,我偷偷起來了好幾次,可是媽媽都沒有睡,直到凌晨四點時,媽媽才熄了燈,睡覺。

次天,媽媽拿出剛給我織成功的毛衣在我身上比劃,看看合不合我的身,可是媽媽織的毛衣竟然有點小,打算,拆了重新做。我告訴媽媽不要讓她再為我大費周折了,我是怎麼説媽媽也不聽,只好讓媽媽拆了重做。

第三天,媽媽又在我身上比劃,不過幸好,這次竟然太合身了,我穿着媽媽給我織的毛衣暖暖的。我又看了看媽媽為我織毛衣的那雙手,長滿了老繭。不知不覺我的眼睛濕潤了,我哭了。

媽媽的偉大而又堅強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裏。孩子們,你們説;像我媽媽這樣偉大的人難道不值得愛嗎?

心生作文 篇2

摘春花泡酒,聽夏風淺吟,賞温柔秋月,尋冬雪臘梅。若有一顆閒適之心,又何愁無所可樂呢?

賣餅人窮時當壚而歌,樂天喜人;富時卻緘默不語,惹人悵然。究其根本,是失了一顆閒適之心。對於物質的嚮往令他急速向前,誤以為將生意做大做好而後方能享受幸福,殊不知清貧之時的歌聲就是最大的幸福。

錢鍾書先生認為:快樂無需分肉體和精神,只是來源於心無所掛、心無所愧。我們常感到不快樂、不幸福,因為我們汲汲於名利、慼慼於富貴。當我們將快樂與否寄託在身外之物時,不快樂自然長相伴隨。因此不如尋回一顆閒心,自然會發現參差多態的幸福了。

金聖歎作《不亦快哉》:夏日急雨可樂,故友忽至可樂,看壯夫唱吳歌可樂,推紙窗放蜂亦可樂。所樂者皆生活瑣事,卻超脱於世俗之上,呈現出大心境、大氣度。但憑一顆閒心,去體驗生活百態,把眼光放於常人所不及處,自然別有新意。

世人如今説“閒”,貶意是一天比一天多了。似乎“閒”是遊手好閒,是不務正業,立志將“閒”剷除,唯恐他人冠以“閒人”二字。我卻認為不然。將生活過得充實,把人生活出意義固然是好,可這並不意味着我們要見縫插針地補上每一點空隙。那樣的人生整日裏忙忙碌碌,看似充實,實則空虛——因為你沒有留下時間思考自己的價值觀,體驗不尋常的經歷,你所過的生活就是一幅空架子,按照早已固定的路線一步步走向死亡。

人是來到世上尋求快樂的。既然如此,豈可糊塗地走一遭,臨了死才發現有諸多遺憾?那句“慢慢走,欣賞啊”猶在耳畔,呼喚着我們去找回一顆閒適之心。

閒心能生樂。漲潮樂閒,故成《幽夢影》,論山水,論風月,論草石,皆見地獨到。董小宛有閒心,故而能將柴米油鹽的平凡生活打理得風雅美麗。蘇東坡更是深得“閒”之精髓,以臨皋亭比新第園池,心若脱鈎之魚。

“閒適”一詞,先“閒”而後才“適”。此“適”非物質之舒適,實乃心之舒適。閒而後適,不亦快哉!

心生作文 篇3

他們是人們口中的天使,是救死扶傷的英雄,他們也是關心人民疾苦,將病人從鬼門關拉回現實的恩人。他們是誰?他們就是生活中那些再平凡不過的醫護人員。

當頭頂的大樹濃密成蔭,當四周的蟬鳴聒噪不停,是夏天來了。

為什麼我感覺渾身冰涼猶如跌入冰窖?為什麼灼熱的太陽當空,我卻無法感受到一丁點兒温暖?為什麼我的腦袋暈暈乎乎,只想往後仰去?

“快,快點兒,讓一讓。”迷糊間,只覺得有人拽着我跑,好像是爸爸,也像是媽媽。

不知睡了多久,我醒來了,入眼是一片潔白,這讓我想到了天堂,天堂中會有天使吧!我呆呆的望着天花板,出了神。這時,媽媽從外面進來,看見我醒了,鬆開手中的衣物,緊緊的抱住了我,眼底是深沉的淚光。她告訴我,醫生都不知被我驚醒了多少次睡夢沒,推開了多少次房門,在半夜裏為我治療。我驚愕了,不禁心疼起這些被我連累的人們。或許他們就是人間駐守的天使吧。

忽然,房門再次被推開。進來的是一羣身穿白大褂的醫生,當頭的是一名面容嚴峻的醫生,她走近我的身邊,為我檢查了體温,看了體温計的示數,他先前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來,嘴角也露出了笑意,拿起筆利索的在查房本上劃上了一個大勾,彷彿是得到了糖的孩子一般。她猶如發表獲獎感言般驕傲地對我媽媽説:“好了,你女兒現在沒什麼大問題了,只要控制住體温就行了。”媽媽聽後如釋重負般對待醫生連聲説謝謝。而他身後的那些醫生也是有説有笑,指着病歷本,彷彿是老師正在欣賞學生的滿分試卷。

不料,事情總會有不盡人意的時候,這種歡喜來得也實在是蹊蹺。

半夜2點鐘左右,我再次高燒,手腳冰涼的我蜷縮了一下,我輕微的動作卻驚醒了媽媽,她條件反射的摸了摸我的額頭,猛然打開燈,跑出病房去叫醫生。

疲憊的我經不住病魔的折磨,昏沉沉地睡着了,意志模糊的我卻進入了一個印象清晰的夢。夢中,我邂逅了一羣帶翅膀的天使,他們為病人們無私的奉獻着,竭盡所能的救助着每一個生病甚至生命垂危的人。我發現,每當病人痊癒出院,他們就會如釋重負,當新的病人出現在他們面前,他們也會重新振奮精神,繼續無私的為人們服務。

突然一道白光刺來,夢醒了,映入眼簾的依舊是醫生那由憂轉喜的的欣慰的面容,他們,讓我心生敬意。

心生作文 篇4

天藍、雲白、風吹草舞,湖面上波光粼粼。

初次來校無疑是入學考試。學長學姐們帶我們去考場。我望着這龐大的校園內心波濤起伏,多美的校園,可是過一會兒迎接我們的便是死之般的考試。我的內心十分緊張,全身每一個地方都警惕起來,這是我夢寐以求的地方,我的心中是分緊張、期待,而身上則是全家人的責任,我怎能有心情欣賞美景,我低頭不語跟着學姐去考場,這條路對我來説很長很長……我不斷的問:“怎麼還沒到?這學校也太大了吧!”“不要緊張,快到了。”同樣的答覆我聽了好幾遍,一棵又一棵樹從我身邊過去,一隻又一隻鳥飛走,我記得當時還過了一條河,不,是湖。總之,對於當時緊張的我,這路太長了……一切都是未知。

後來我如願以償考上了那所學校。每天,和我的學長學姐和同學們一樣奔波於學習之中。漸漸熟悉了新校園後,我終於明白了學姐的話:“其實校園不大。”每天三點一線,教學樓,食堂,宿舍。現在我也常走那條通往考試考場的路,但我覺得它很短,很短。不是和朋友談着天,嬉笑着快速走過這條路,就是一個人抱着書,欣賞着藍天白雲、小草以及湖面,面帶着淺淺的微笑,默默的蹦跳着穿過這條小徑,一切都帶着熟悉的味道。

同一條路帶給我們的是不同的感受,境由心生,心境在我們的生活中影響非凡。

天空還是如此藍雲,雲還是如此白,草依舊迎風而舞,湖面也是那麼美,但這一切中多了幾分熟悉。

這條路,是長、是短,取決於我的心境。

心生作文 篇5

“鐺”木板磕在石板上鏘然有聲,清脆、卻又不失虔誠。隨着這股敬意,我們來到了布達拉宮。

遠遠地,路上便看到一座白牆,下車時發現是藏族人民去朝聖。通向山頂的路是許多未打磨的大理石砌成,千瘡百孔,卻異常乾淨。

藏民們都被一面較重略長的木板捆往手腕,着一身白衣、白褲,和麻布白鞋。他們行進得極慢,一步、一跪、一磕頭,走大半天才不過百米,但他們那被長年直射曬得黝黑的臉龐上卻無一絲不耐煩,乾裂的嘴脣在每次磕頭時都不停地念着藏語的佛經。

伴着朝聖者的腳步,聆聽着那彷彿傳敲開心門的一聲叩響,我們己到布達拉宮的腳下。

朝天半仰,黃白色的漆牆毫不遲緩地反射從萬里晴空中下來的日光。毫無保留地普照它四周這一片土地和它的人民。

屋檐與牆沿的凸起連接一根根極細的棉線,線上繫着無數小彩旗。泛黃的、嶄新的、玄白的、完整的、殘砍不堪的、日曬雨淋的,無一不寫滿了細如蚊腿的藏傳佛經,不禁對藏民的虔誠肅然起敬。

我踱步繞布達拉宮一週,手指輕抵粉刷過不知多少次的黃牆,它依然光滑。明黃的軀體,溶入暖黃的陽光,浴於金黃其中,只覺温暖,給人以振奮。彷彿先論遇到何事,只需感受一下那温暖的陽光,聆聽佛的.訴説,彷彿天地之悠悠,世事變遷紛擾,人生瑣碎勞神,皆不足憂傷,不足牽掛起世俗與名利之心……

追溯布達拉宮的出身,是否在很久以前,人民需要一種信仰,來堅定他們在高藏上艱苦的活着。去慰藉,濡養他們的精神。

佛的博愛,以他的替身——布達拉宮的宏偉身軀,和普照眾生的温暖懷抱感化了我,使我彷彿有一種敬意,油然心生。

心生作文 篇6

曾見過水麪上泛起漣漪,幾片花瓣落在靜止的水面上,一層兩層細微漣漪泛起,並逐漸擴大……而心生漣漪似水卻高於水。那天與姥姥的一次通話使我心生漣漪,那種滋味我難以忘懷。

“都這麼久沒跟姥姥説過話了,趁着週末給姥姥説會兒話吧。”媽媽把手機遞給我。

“哦。”我咕噥着,接過電話,剛剛拿起的遙控器又被放回原位。

“唉,——你咋不來了?這麼長時間沒見你了。”姥姥的話語裏透露出一點遺憾,或許還有些辛酸。

我心裏猛然一震,多少時間了?我在心裏自問自答,快一個月了吧。不禁想起小時候天天吵着去姥姥家玩。在那個小小的院子裏,我摘下一朵美麗的花,追趕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姥姥在一旁笑着看着我,那個地方承載着我們的笑聲和屬於我們的美好回憶。快一個月了,我回過神來,又想起剛才姥姥的話語,原本沒有一絲波瀾的內心竟有一層兩層細微漣漪泛起,温暖的感覺充斥着我的內心。

“你不來,我還怪想你嘞。”姥姥在電話裏接着説道。她説話輕輕的,特別是説到“想你”那兩個字時。

我的內心再次一震。從小到大,我好像從來沒有姥與姥分開過。還記得有一次姥姥去二姨家住了一個多星期,在那段期間,我每天都給她打電話,盼她馬上就能回來。我笑了起來,腦海中又迴盪起“想你”的聲音,這時我內心的漣漪再次擴大,温暖的感覺充滿了我的全身。

“我也怪想你嘞,等明天有空了去看你。”我快速説道,放下電話,心中釋然了許多,温暖的感覺依然在。

姥姥的話語如幾片花瓣落在我平靜如水的心中,泛起漣漪,並逐漸擴大。心生漣漪的滋味是温暖,是釋然。念一個人會心生漣漪,能讓我心生漣定是水岸邊那朵最美的花。

心生作文 篇7

著名畫家梵高所創作的《星夜》,描繪了神祕的、帶有夢幻色彩的夜空,令人無限神往。在哪裏會有這般絢麗的夜空?我想,即使是北極上空的絢爛極光也無法企及。梵高從未看到真實的“現場”,但這絲毫不影響《星夜》成為經典。因為那呈現的是作者的內心世界,苦惱、煩悶積鬱為力量揮灑於畫紙上,激發出內心中無法抑制的澎湃,不是真實的‘現場’,卻是真實的感悟。

與其説“由於喪失‘現場’,人類正在喪失經典。”,不如説人們正在喪失對“現場”的思索與感悟,喪失其在內心中引起的波瀾。古人常會在幽幽月夜有所思、有所悟,“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獨斟獨酌,內心深處是孤獨與惆悵。必須承認,我們也同樣擁有如此美好的明月,我們更是在內心擁有豐富情感的青葱歲月。但現金的我們,或許知道某娛樂明星的全部動態,卻不知曉,今晚的明月或圓或缺。

“現場”,是需要用心去鋪捉的,而且那只是呈遞經典的載體,更重要的是由心生的感悟。經典不會因時代的變化而喪失,更不必去怪罪現場的消失,但經典會因我們對內心世界的主動屏蔽與忽略而漸行漸遠……

為何會喪失經典?也許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於眼前繁忙的生活,即使有些許空閒,也會因陷入“思考是附加的一份勞心勞力的工作”的怪圈,而放棄思考,我們正在為我們的內心世界豎起一面不可越進的圍牆,但往往真正的經典,皆出於真實的內心世界。心有所想,恰好遇見現場,從而呈現出一個個“經典”,最關鍵仍在於內心所想。假若鎖住內心,即使有現場,抒發出的所謂“思想”也不過是矯揉造作的模仿罷了。

象由心生,是用內心體會時代,體會自我,從而造就經典。

在封閉的精神病院裏,梵高面對着蒼白的牆面,仍執着畫筆,描繪着心中的浩瀚星團;同樣的夜空下,朝氣蓬勃的青年在課桌前,激揚文字,書寫着發自內心的人生經典!

心生作文 篇8

在生活中,有許多人與我們擦肩而過。於我們而言,他們是陌生人。我們從小被教育“不要與陌生人説話”,彷彿陌生人與“壞人”是同一種人。直到有一天,一件事,一個人,打破了我這種思想壁壘,讓我學會了幫助別人,讓我對與陌生人的關係,心生希望。

那是20xx年9月的一天,舅媽剛送三歲的表弟龍龍上幼兒園,回到家沒歇一會兒,就接到一個電話。手機顯示是陌生號碼,舅媽接通時還有些不耐煩——天知道是廣告還是騙子呢。然而電話裏傳來洪亮的男聲:“你是龍龍的媽媽嗎?他現在在前湖大道……”舅媽臉色瞬間大變。

龍龍不應該在幼兒園裏嗎?怎麼會在大街上?這個人是誰?他要怎麼樣?一個又一個恐怖的念頭冒出,舅媽和外婆瘋了一般趕到陌生人説的地方。

然而事情並沒有什麼驚險——哦不,應該説是有驚無險。原來剛上幼兒園的表弟想家,偷偷從幼兒園溜了出來。抱着他的小薄被,身高不到一米的表弟站在街頭傻了眼:他的家到底在哪裏?媽媽在哪裏?表弟“哇”的一聲哭了。

幼兒園門口這條街車水馬龍,一輛輛貨車呼嘯而過。腦補一下,要是有壞人趁機抱走他,又或是一輛車沒注意到這個矮小的孩子……光是想想,就讓人一身冷汗!

表弟是幸運的。一個開面包車的司機師傅停下車詢問龍龍,這才有了舅媽接電話趕來的一幕。舅媽緊緊抱着表弟,激動和後怕讓她一句話也説不出,只知道衝那個司機點頭躹躬。司機師傅三十來歲,中等個,小平頭,笑起來聲音爽朗。他連連擺手,表示這事不值一提;又誇龍龍:“這孩子真聰明,一點點大竟然記得家裏的電話。”説着,他又摸摸龍龍的頭,轉身開車走了。

後來舅舅舅媽一再聯繫這位司機,要當面重禮道謝,都被司機拒絕了。他爽朗的聲音再次從電話裏傳來:“這只是件小事,我相信,別人碰到,也會這樣做的。”

“別人碰到,也會這樣做的。”司機叔叔的話和他這個人,牢牢地被我記在心裏。我第一次發現,信任和愛,也存在於陌生人之間,這種情感如點點璀璨的星光,照亮我們的內心,喚起心靈的美好,原來世界是如此美麗!

心生作文 篇9

三月,初春初雨,雨潤煙濃。晨曦,推開煙窗繚繞,也推開了美麗的自然花捲,泥土夾雜微風的氣息,草木慢慢的探頭,在樹根,在灌木叢,在我和父親的腳下。

碎金般的陽光穿枝扶葉,潑灑下來。我載着父親,在古老的街道上越過一個個坑窪。由於雙腳還夠不到踏板,只能半圈半圈得踩,好慢好慢。那天天空真的很藍,耳畔不時掠過微微的風,身邊經了六十年代的建築羣。藍牙微風都是風景。父親的手指引這我們要走的方向,汗水早已浸濕後背,我感到父親挺拔的姿態也是風景,因為我們一直在向前。車輪歡歡快快,時間也是輕跑着離去。

夕陽的金粉緩緩灑向地平線,在天際抹出一道酡紅。青山環繞綠水,綠水映照青山,腦海裏不禁浮想起山水遼闊之景。我們都累了。回家後便迫不及待的向母親炫耀我會用單車載人了,父親在一旁,和窗外的陽光一樣,有着温暖的顏色。窗外斜射下幾柱陽光,灑在父親的臉頰,此刻便覺得父親站成了一處美妙絕倫的風景,風景不是表面形式。更能勾起我的遐思,開悟我的人生。

時間的腳步真是太快,高中的生活總是很累人。剛上完最後一節課,緊張的神經早已疲憊不堪,盡力按下電話“今天你來接我吧,不想踩單車了,好累。””嗯。“父親的話總是很少。

大概十分鐘過去了,人聲漸漸嘈雜起來。抬頭遙望,只見父親就在那株巨大的銀杏下朝着我笑,他仍着一身暗淡的工作服,前襟是污漬,後背是汗水,灼熱的陽光在他的臉上鐫刻 出一個個光斑,汗水從臉頰滴落。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風景自心生,不僅看不完,尋不盡,而且在風景之外,還有人生的哲理。不僅是父親,各種身影,或高或低,都可以成為人生一道風景。

人生如此,山高水長。我們揹着行囊,走過無數渺無人煙的大漠,掠過無數浩瀚雄闊的海洋,看過風塵起落的人間,用心體會,就會發現自己的一生都被風景裝飾。

心生作文 篇10

翻開一卷卷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我常常被他們的孝心所震撼。然而我更加欣賞的是孔子所教給我們的更深一層的觀點——孝由心生。

孔子和學生子游之間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子游去問老師,什麼叫做孝啊?老師説,現在的所謂孝,就是説能養活自己的老人就行了。但是,這真的就是孝嗎?

孔子接着反問,你看狗馬這些動物都能夠得到飼養,如果你只是做到讓父母衣食無憂了,但你對他們沒有發自內心的尊敬,那麼這跟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

孔子和學生子游簡短的對話間,卻讓我悟出許多關於孝養父母的概念。的確,自然界所有的生物都懂得怎樣孝敬給自己生命的父親、母親。剛剛出生的小鳥,懂得自己出巢為巢中的老鳥尋覓食物,餵給生養自己的老鳥來吃。而作為人類的我們,除了物質上對父母的孝敬之外,更可貴的是一種信仰,一種發自心的愛。

這種愛雖然無形,卻閃耀着無可比擬的光芒;雖然無色,卻可以流溢着絢爛無比的光彩;雖然無價,卻可以讓人卑微、高大、渺小、傲然……這種愛便是由心而生的孝。

有的人覺得孝敬是經天緯地,是震撼人心,是感天動地,卻往往都忽視一個細節,就叫做實施。人只會動動嘴巴説説,那就和狗馬牛羊沒有什麼兩樣,只是華而不實的空話。古人孝敬父母的典例很多很多,甚至説也説不完,但真正把孝敬做到震天動地的卻少之又少。有的人覺得孝敬是一種責任,為父母做一餐可口的飯菜、替勞累的媽媽揉揉肩膀、替家長洗洗腳、洗洗衣服……這都是孝敬,而且是由心而生的。往往這都是養活父母該盡的責任,卻也是發自內心的孝敬、發自內心的感激。

子夏又問老師什麼叫孝。孔子又説了一種現象,他説:做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悦色。你看看今天的所謂孝,就是有一些要做的事情,孩子們都會搶着去幹;在一個物質條件不很豐富的情況下,儘量做到讓長輩有吃有喝。但是,這樣做竟然可以算“孝”嗎?

其實,長輩們在乎的不是吃什麼、喝什麼;而是孩子們心裏父母的位置。每個父母心中都有一杆偉大的秤,説它偉大,是因為它擁有着前所未有的公平和清明。在這桿秤中,父母對子女的愛站在左邊,子女對父母的愛站在另一邊,有時候我們發自內心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表情、甚至一個眼神,只要是真心的,我們的父母都會感到這話有千斤、萬斤巨大的重量。物質上的東西誠然重要,給父母最好的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生活是責任也是義務,但是那卻不叫做孝。

孔子交給子夏的孝順之道其實並不難懂,或許是告誡,也是警示——物質條件的愛永遠小於心靈中那桿秤。想讓秤的右邊永遠比左邊重,很簡單。用天下子女的心去換父母那顆金子般的心,這桿秤就會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秤,閃爍着耀眼奪目的光輝,照亮更多顆充盈着孝意的心靈。

孝其實很簡單,只要用心,就會得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