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古詩的作文彙編8篇

來源:文萃谷 1.23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寫古詩的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寫古詩的作文彙編8篇

寫古詩的作文 篇1

由古至今,古詩三百首一直是我們中華人民的驕傲。每一個國家都十分羨慕,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漸漸把這些中國人的驕傲——古詩,忘記了。雖説國小課本上也有古詩,但是,一本書上又有幾首古詩呢?有些人,雖然還記得一部分,例如:春曉、鵝和一些幼兒園小朋友都會的古詩外,那些含有深刻道理的古詩有誰會記得呢?人們不但不記住這些傳統的文化,還把這些含義深刻的古詩改寫,就拿“望廬山瀑布”這首詩來説吧,一些不理解古詩含義的人,居然把這首詩改成這樣:日照烤爐升香煙,雞鴨魚肉在眼前。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兜裏沒有錢。雖然我剛剛聽時也覺得挺好笑,但是笑過後,我卻覺得這簡直是侮辱了古詩,李白把這首詩寫的那麼好,那些人卻把飛流直下的瀑布水比喻成口水,就算不是侮辱,也噁心。

這些人只是初級性的改寫,有一些不良少年,還把古詩的詞改的不堪入耳,完全是對國小生的身心進行影響,把好學生都教壞了,差生更加不用説。如果他們把古詩的詞改掉,但是也是含有教育意義的話,我是百分之百的贊成,因為那些古詩都是古文,一般人很難理解;但是改成現代文後,對人們理解也有好處。可是那些可惡的人,不僅僅把古詩的詞改了,而且改的並不是對我們有益的。這種行為是不可以原諒的,他們改掉古詩是對我們中國的古代文化的藐視,對我們中國古代文化的不敬。難道這些人可以饒恕嗎?

對於這種人,我們不應該理睬他們,更加不能學習他們。聽到他們説時,應該對他們進行批評,不應該笑,這樣會使他們更加猖狂,繼續為得到那種沒用的虛榮而繼續改寫古詩。所以,我們不僅要從自己做起,還要告訴別人,不要這樣做。讓古詩“變味”的機會再少一個。

我希望古詩不要繼續“變味”了!讓我們的子孫後代可以目睹我們中國的文化,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來為這偉大的傳統文化而驕傲吧!

寫古詩的作文 篇2

最近,我開始痴迷於背古詩,因為媽媽給我買了一套古詩詞書,只要一有時間,我就會背上一首詩。

有一天深夜,我正在睡覺,突然肚子裏一陣劇痛,我立刻抱着古詩書,躡手躡腳地跑進了廁所,生怕吵醒爸爸媽媽。我上着廁所,還不忘揹着一首詩《鹿柴》,嘴裏一遍一遍的輕聲念: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很快就背了下來,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和媽媽分享這首詩。嘩啦一聲,我衝完廁所,雙手捧着古詩書,自信滿滿地向媽媽屋裏走去。媽媽被我嚇了一大跳:那麼晚了怎麼還不睡覺!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就給媽媽背起詩來。媽媽聽完連聲稱好,又説:學東西很重要,睡覺也很重要啊。

我每天都堅持背一首古詩,媽媽幫我拍成視頻,配上文字和優美的音樂,發到朋友圈裏打卡,以督促我繼續堅持下去。

通過這段時間的古詩背誦,我發現我最喜歡的詩人是李白。李白是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寫的詩都很優美、浪漫。我最喜歡他的《早發白帝城》《渡荊門送別》和《獨坐敬亭山》。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這句詩簡直太美妙了!我還知道了李白是詩仙,白居易是詩魔,杜甫是詩聖

慢慢的,我會背的古詩越來越多。我發現,背古詩給我帶來許多新知識,也讓我的古詩詞儲備量變得更多。所以,你也趕緊行動起來吧!

寫古詩的作文 篇3

20xx年寒假,我跟古詩有了一次邂逅,我發現了古詩之美。

梅花兩度不易得,錢塘月色今何如。這句詩是作者陳洪緣寫給自己的朋友周元亮的,看似只是在嘮家常,實則這幾句無不透露出他對朋友的思念,瞧他多含蓄,想見的明明不是錢塘月色,而是久別的老友,卻借物抒情,融情於景。古詩詞就像一杯茶,只要細細的品,你就能感受到它的醇厚。對了,如果你見到了一個美人,你會怎麼形容呢?你肯定會説:哇,她長得真漂亮。可要是古人,他們會這麼説: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寥寥幾句就把一個傾世的美人描繪得活靈活現,雖然古代沒有相機,可是直到今日從文字中我們仍能感受到那驚世的容貌。在這個春天,一羣平凡的人幹着一件不平凡的大事,他們就是醫者,在面對肆虐的病魔時,他們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地為我們築起了一道道防疫之牆,所以我想把最美的詩送給最美的他們:衣白褂,破樓蘭,赤子切記平安還。

古詩詞的美,在於它的內涵,我帶着一顆熱愛的心,去感受它、瞭解它,於是愛上了它。古人云:腹中有書氣自華。我會用這句詩句勉勵自己,去發現更多的中華文化之美。

寫古詩的作文 篇4

描寫春夏景色:“野芳發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陰。”——《醉翁亭記》

歐陽修描寫雨後景色的語句是:“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春夜喜雨》

杜甫描寫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語句:“芳草鮮美 落英繽紛。”——《桃花源記》

陶淵明描寫西湖六月優美景色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以景寫情的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以春景來烘托友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的詩句: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絕句》

志南和尚洞庭湖氣勢之大,景象變化之多的句子:“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范仲淹

寫古詩的作文 篇5

鋤禾日當午,汗滴和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古詩《鋤禾》,是我會背誦的第一首唐詩,就是它領我走進古詩的海洋。小時侯,聽爺爺説,我的爸爸酷愛唐詩,他雖然沒考上學,但對唐詩情有獨鍾。

久而久之在爸爸的薰陶之下,我也變得詩情畫意起來,也常常能吟誦幾句。有一次,爸爸教了我一首《長恨歌》,其中有一句最令我難忘:“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爸爸告訴我這句話雖然只有十個字,但它告訴我們好好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要不然等老了再學就來不及了只能留下滿腔的悲傷。這首詩中的“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曦。”使我很困惑,因為我不懂詩人為什麼要寫這句話,我覺得這句是多餘的。

後來我就去問學識淵博的老師,老師便笑着替我解答,原來詩人這段景物描寫是為了下文的鋪墊,使意境更好地烘托出來。就這樣我又從古詩裏面學了一招,這招在我平常的習作中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我的作文添了不少色。所以我越來越愛古詩詞了,因為讀古詩不僅讓我豐富了知識,而且瞭解到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古代文化。古詩還讓我學會了很多寫作技巧。比如我從古詩中知道了結尾要寫得達到總結全文的作用,這樣才能畫龍點睛,我知道了寫作時有些地方要高度凝練而有些地方要寫得細緻入微。

我還知道了寫作時要分段明確,條理清楚才能讓人讀來舒適,拿到高分。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中華古詩詞我愛你!從你的字裏行間裏我受益匪淺。

寫古詩的作文 篇6

翻開詩集,我在裏面尋找秋的影子,尋找那張熟悉的面孔……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在夕陽夕下的時候,落日的餘輝照射在山坡上,世界是那麼的寧靜,張開雙臂,吸一口秋天的氣息,涼涼的,很舒暢,使人忘卻了夏的`炎熱。坐在樹下,任憑秋風吹拂過臉頰,我彷彿看到秋天的銀杏樹,葉子就象一把把小玉扇,扇哪扇哪,扇走夏天的炎熱,帶來秋天的涼爽。眨一下眼睛,秋天的楓樹便在眼前,葉子像似熊熊烈火,慢慢地從樹上飄落下來,就像一枚枚郵票,一枚枚給大家送來秋的信息的郵票。

刷刷——刷,秋風吹着枯黃枯黃的樹葉,把葉子吹得滿天飛舞,它們落到地面上,埋進土裏,漂浮在水面,落到屋頂上……看到這,不禁想起了“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秋天的風也蠻調皮的嘛!

抬起頭望着被秋風刷洗過的藍天,一隻只張翅飛翔的秋雁鳴叫着飛往南方,一句“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的詩句便浮現在腦海中,秋天的風多麼善良,她告訴秋雁“秋天到了——秋天到了!”還親自送它飛向南方,讓它在殘酷的嚴冬前逃過冬的扼殺。

秋,一個金黃的季節,但我卻把“秋”認為是她的名字,“秋”她是一個小孩,一個淘氣而又善良的小孩,她驅走夏,讓人們脱離夏的煎熬;她埋葬落葉,讓土地肥沃,讓生命得到滋潤;她送走雁,讓它逃離冬的魔掌。

寫古詩的作文 篇7

改寫《贈汪倫》

河北省保定市容城縣容城國小四(三)班 朱禹冰 指導教師:朱金英

汪倫對李白仰慕已久,這一天,終於鼓起勇氣,給李白髮送了一封電子郵件。李白這邊打開郵箱一看,只見上面寫着:我這邊有十里桃花,萬家酒店,盼先生來賞花飲酒!

李白看了立刻披衣上馬,直奔汪倫家鄉。汪倫早在村邊等候,見李白策馬揚鞭飛奔而來喜得手舞足蹈。

進了家門,汪倫妻子父母早已備好茶飯,請李白上座。酒過三巡,李白問道:“老兄,哪兒您説的十里桃花萬家酒店呢?我這一路上怎麼沒有見到?”汪倫臉上帶着歉意説:“這……這個嘛,是這樣的……請跟我來吧!”於是李白跟隨汪倫來到院門外。汪倫手指前面一帶碧水藍天説:“其實這十里桃花,是十里之外的一個渡口,叫桃花渡:萬家酒店是一個姓萬的人開的酒店。”“好啊,汪倫老兄,你竟敢欺騙我啊!”“要不是這樣,您肯來嗎?”

李白在汪倫住處逗留了幾日,兩個人流連山水,吟詩作賦,建立了兄弟般的情誼。但李白是個呆不住的人,有更美的風景在召喚他。這天,他決意離開。

為了避開汪倫的挽留,李白決定不辭而別,天還沒亮,李白就來到桃花渡,踏上了一條等候在江邊的客船。船伕撐起長篙,正要開船,忽然岸上傳來洪亮的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帶全家老小,正在為他踏歌送行。李白的眼淚自然流了下來。他向岸上使勁揮了揮手……

回到家,李白打開了電腦,見汪倫QQ上的頭像是亮的,就把自己在船上醖釀而成的詩,發送了過去——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寫古詩的作文 篇8

認識仲漢祥,是去年春上隨街領導一行,到他家精準扶貧。臨別時,仲老先生將五年前出版的一本厚厚的古體詩集《騷塵集》,送給前來走訪慰問的領導手中。

陽春三月,筆者在青蓮庵村仲家灣的一棟二層小樓裏,探訪了這位有故事的老人,他高高的個子,頭髮花白,一身黑色布衣,目字形的臉上佈滿滄桑。小樓門前是用碎石鋪就的場地,室內簡陋,只有幾件生活日用品,隔壁老屋裏住着智障的小兒子。

仲漢祥今年78歲,全家四口人。大兒子是名警察,二兒子、兒媳去世多年,丟下一個年幼的孫子,三兒子由於家庭貧寒,四十多歲仍未結婚,靠在外擺書攤維持生什,小兒子生下後不久,就得一場大病,便成了殘疾人。1998年老伴去世後,老人和年幼的孫子、痴呆的兒子相依為命,苦苦地支撐着這個支離破碎的家。他沒有被貧困嚇倒,仍保持着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

仲老先生小時候很聰明,他父親是一名中醫,四歲半教他讀古書,孝經,7歲上國小,一年後連跳三級,高小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原武昌縣初級師範學校,專攻唐詩宋詞,就讀一年轉入縣一中,一學期後,由於家裏窮,交不起學費,也就輟學了。返鄉後,仲老先生代過課、扛過糧包、更長的時間是在農村裏種田,勞動之餘喜歡作詩填詞,在田間地頭默詠,在花霄月夕偷詠,幾十年如一日,創作詩歌230首。20xx年10月,在宗親的幫助下,出版《騷塵集》詩集一部。此書由泰山文印中心印刷,收錄詩歌108首,字數11千千字。

這本詩集精選了他半個多世紀以來創作的部分古體詩、近體詩和少量詞,有五言詩、七言詩和絕句;律詩等。作品創作時間跨度大,前後50多年。作品內容豐富,有艱苦生活環境中的所見所聞,有繁忙體力勞動中激情舒展,有對親情的細膩動人的抒懷,有對日常生活發人深省的感觸等,較全面地反映了仲老先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豐富飽滿的人生際遇的深邃感悟。以詩載史,這本詩集也可以看作是他人生的一部詩歌編年史。

打開詩集,仲老青年時代豪邁高昂的革命激情、中年時代孜孜不怠的艱苦奮鬥,以及改革開放以後他對新時代的真情謳歌,無不隨着優美的文字向我們撲面湧來。翻閲詩集,一種時代的穿越感油然而生。

細細品讀,仲老先生的詩都是有感而發、率性而為,或直白敍事,或直抒胸臆,感情真摯,情真意切,毫無矯揉造作之態,屬於地道的“原生態”創作、“綠色”創作。如早期的《詠柏》、《耕讀趣》、《夜雨·七律》、《田園寫景·絕句二首》和1969年創作的《西江月·赴咸寧向陽湖圍墾》,後期的《登黃鶴樓》、《念奴嬌·步蘇韻》等等。金口潺潺流水/赤磯小小荒丘/兩行楊柳一長溝/風逐波濤怒吼/農事完成冬播/江堤開始歲修/白雲一片去悠悠/月照民工挑土/――(《西江月》1969年冬作於範湖江堤工地)。

仲老先生淡泊名利,在農村極其艱苦的環境中,沐風月之自然,享田園之樂趣,痴迷於傳統的詩詞,把自己的心血化作感人的詩篇,這些詩歌作品雖沒有對外公開發表,它卻記錄了一個農民的百味人生,也打上了時代的烙印,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鍾老先生的孫子現在武漢上大學,殘疾的小兒子仍在吃低保,他雖年近八十高齡,但眼不花、耳不聾,精神抖擻,記憶力超強,老人除照顧好殘疾兒外,每天堅持寫作,畫畫、練書法、彈電子琴。目前,已創作詩歌、散文、小説等文學作品累計達十萬字。

衷心地祝願仲老生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晚年幸福、安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