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觀察讓學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論文

來源:文萃谷 3W

觀察是學生認識世界的窗口,學生通過觀察,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作文材料。兒童通過觀察在腦中儲存的材料越多,其思維就越活躍,這樣當他提起筆來作文的時候就會覺得“有東西可寫”了。反之,那些平時不會觀察、不善於觀察的兒童,當他們提起筆來作文的時候就會覺得“沒有東西可寫”,他們作文中的一個通病就是“言之無物”。

留心觀察讓學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論文

葉聖陶先生説過:“國小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他今天、以前知識、思想、語言等各方面的積累。”然而,許多學生平時沒有注意留心觀察,寫作文時就覺得無話可説,無從下手。如何開掘學生的寫作源泉,做到作文“言之有物”,這裏淺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激發學生留心觀察的慾望

教育家斯第多惠説過:“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教授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任何一次作文,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一次生活的體驗。教師唯有善於抓住時機,適時啟發、引導,學生才會從中產生認真觀察、深入思考的學習慾望。在上習作課《寫一個你熟悉的人》的教學過程中,習作目的是要求學生能夠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通過一、兩件事寫出這個人的特點。上課時,我故意把班長朱瑩叫出教室,同學們都感到莫名其妙,個個瞪大眼睛——“老師今天怎樣啦?”“為什麼無緣無故的把朱瑩叫出去?”我問:“你們都熟悉朱瑩嗎?”“熟悉!”同學們異口同聲地答道。這時,我和藹地問道:“同學們,你們説説,朱瑩今天穿什麼顏色的衣服?腳上穿的是什麼鞋子?”通過這一問,教室裏頓時鴉雀無聲。接着,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之後便是交頭接耳,好像在猜測,又好像在後悔着什麼似的。一陣子過後,我重新讓朱瑩同學進入教室,這時,幾十雙小眼睛不約而同地盯着朱瑩,從頭上看到腳下,似乎眼前站的不是熟識的同學,而是從外星球來的不速之客。這時,我抓住時機,話鋒一轉:“你們看,連身邊同學的衣服你們都沒有看清,這叫做‘熟視無睹’。我們經常同許多人交往:老師、同學、親友、鄰里;我們每天走過熟悉的田野;見到過不少花草樹木、鳥獸蟲魚。但是,如果要你説説他們的特點,你能説得具體説得準確嗎?為什麼往往説不具體呢?原因是一樣的,那就是因為沒有留心觀察他們。因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一些自以為熟悉的人或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正瞭解。這樣,到了作文的時候,就會覺得沒什麼可寫,或者即使勉強寫了也寫不具體。”由此激發了同學們的觀察興趣,喚醒了他們細心觀察的慾望。

二、教會學生留心觀察的方法

有了對任何事物產生觀察的慾望,並不能説學生的習作基礎已經牢固了,這只是觀察的第一步。要讓學生真正做到有話可寫,關鍵還在於教授他們觀察的方法。

1、觀察要有順序 。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點,觀察事物時要善於抓住其特點,按照事物本身的邏輯、順序,理清其內在結構、本質,寫出來的作文才能準確、生動。觀察周圍的事物,可按時間、空間或事物的性質、特點、發展的順序、作者觀察的角度等確定觀察的`順序,或從近到遠,從上到下,從內到外,或由人及物,從整體到局部……如教了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後,讓學生按照課文由總到分的敍述方法,確定觀察順序寫作文《美麗的校園》;教了《翠鳥》後,要學生學習作者按照頭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描寫翠鳥外形的方法,寫兔子、小烏龜等文章。寫作文中要讓學生明白了一個道理:觀察要有序,語意才明朗;觀察若無序,主次就顛倒。

2、觀察要抓住特點。 每件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點,這就要引導學生觀察時努力發現與眾不同之處。觀察事物,要觀其景,聞其聲,品其味,還要用心思考,對所觀察的事物進行分析比較,從而捕捉事物的特點。不難發現,學生描寫人物外貌時,總是會寫這樣一句話:“長着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這就説明學生並沒有抓住人物外貌特點。遇到這種情況我就用開玩笑的語氣對學生説:“你們筆下的人物長得就像雙胞胎一樣。”為了讓學生抓住人物外貌特點,我就讓學生玩遊戲──“猜猜他是誰”。遊戲規則是:教師指名一學生説説班上同學或老師的外貌、神態、動作的特點,其他同學根據這些特點猜猜他是誰。學生興趣高漲地參與活動中,這樣説的學生知道要抓住人物特點説,猜的學生也懂得觀察時要抓住人物特點。

3、觀察時要展開想象的翅膀。任何一篇作文都要表達一個明確的中心,即通常説的主題。學生通過運用方位觀察、主次觀察、時序觀察等多種不同的觀察方法,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的真實地寫下來,按順序、抓特點,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這樣的文章只是讓我們看到了形,儘管是條理清晰、結構明朗的形,但就猶如一尊雕塑,有骨架而沒有血肉。要把我們的觀察所得描寫得有血有肉,就要展開合理的想象。孩子對物、對人的感受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他們的情感。我們在教學中要抓住兒童善聯想、善思考的特點,用想象來彌補他們尚未掌握的抒情手法之缺,由物及人,由此及彼,由過去及未來,在想象的天地裏自由翱翔,就能讓一切難以表達的東西在有所思中變得豁然開朗。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寫出事物的色彩之豔,形態之美。

我指導學生寫一種水果。我出示桔子,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後,有一些學生這樣寫道:

啊,這個桔子真可愛,它的顏色黃澄澄,金燦燦;形狀是圓溜溜的,像我們平時玩的溜溜球,它不太大,跟我的拳頭差不多,它的上面還頂着一片綠油油的小葉子呢!

這段話,雖然觀察仔細,也抓住了景物的特點,但顯得呆板單調。我引導學生如果改變句式,再展開想象,那就不一樣了。如:啊,這個桔子真可愛。圓溜溜的,多像我們平時玩的溜溜球,又多像大年三十掛在屋檐下的紅燈籠。它黃澄澄,金燦燦,上面還頂着一片綠油油的小葉子呢!它一定是剛從樹上摘下來的,一定十分新鮮,吃起來一定酸甜可口。經過我的點撥,同學們懂得觀察時展開聯想文章會變得活生生的。徐波同學的作文中這樣寫道:只要剝開橘子皮,一股橘子的香味撲鼻而來。把橘子的皮全部剝掉,橘子就像幾個兄弟在一起議論着什麼,又像一個小南瓜。把其中的一瓣取下來看看,它像一葉小舟,又像一把木梳。可見只有引導學生在觀察過程中展開合理想象,寫出來的作文效果才會形象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總之,優秀的素材是寫好作文的關鍵所在,而作文的素材並不是胡亂臆造、信手拈來的,它源於現實生活,存在於大自然之中。要攝取到好的材料,就必須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到處處留心觀察,時時留心觀察,事事留心觀察。只有這樣,學生的作文才會“言之有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