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老家的作文6篇

來源:文萃谷 1.64W

篇一:老家依然

關於老家的作文6篇

青青的小路,穿過綠油油的田野,穿過紛擾的市鎮,穿過濃綠的小樹林,來到我神祕的老家。

多少年以前,我的老家仍是一個老舊的瓦屋。每次到外公家,都有一段有趣的記憶在瓦屋的裏面,地面卻是坑坑窪窪,這塊“浮”起來,那塊“沉”下去,自己就如同置身於土黃色的海洋中。陳舊的電風扇在樑上掛着,發出“嘎達嘎達”的聲響,一家人吃着熱氣騰騰的火鍋,其樂融融。

慢慢地走出瓦屋,外面是個嶄新的世界。蔚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青青的小池塘,葱綠的竹林,它們是一塊塊美麗的拼圖,拼湊出老家風景。還記得一條土路穿過,我的外婆牽着我的手站在那兒。

還記得一次捕魚,他穿着雨衣,領着我到池塘邊,將網撒下,一條條活蹦亂跳的小魚落入網中。我驚喜萬分,也拿起網來,照樣學起來,等到捕了許多條小魚時,我歡呼雀躍。外公在旁邊高興地笑着,誇着我有本事。灰濛濛的雨中綻放着奇異色彩的花兒。還有一次,母親出差就把我留在外公家,他就清早起來燒水、做飯,然後,他帶着我上學校。寒冷的風在耳邊呼嘯而過,不過有了外公結實的臂膀,我不懼寒冷。在學校門口,我目送着外公離去。他的背影漸漸消失在路的盡頭。

老家依然在,在小樹林的深處,有着這麼一棟老屋,而在老屋深處,有着美好的回憶。

篇二:老家的菜園

每次過年、放假,我必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望外婆。而每次回去,我最想看到的,還是那些小菜園了。

春天,菜園裏,這兒一棵苗,那兒一棵苗,青翠欲滴。那嫩嫩的葉瓣,是那樣地嬌小、温柔。微風吹過,那些弱小的綠葉,輕輕顫抖着,讓人一看就疼愛得不得了。

大人們一邊播種、施肥、澆水,一邊互相交談着。話題也不怎麼新穎,談來談去,也就是“你的苗怎麼樣了?”或者“我這一茬長得不錯。”

夏天,苗兒們長大了,個個長得高高的、壯壯的,比原來可是大了好幾倍呢。一眼望去,肥沃的土地被劃分得整整齊齊的,這兒一塊是蘿蔔,那兒一塊是青菜,還有一塊是豆苗……有大有小。它們的顏色也是有深有淺,不過與棕色的泥巴相比,還是鮮亮亮的。大人們嘴角有了笑意,因為小菜秧們有希望了!於是,無論太陽多麼猛烈地發出攻擊,他們都擦去汗水,繼續除草,這個動作被重複了好多遍……

綠油油的秧苗們你爭我搶,一個個爭先恐後地向上躥,努力吸收着營養。

它們越長越大,越長越高……

終於,一陣金黃的、涼爽的風兒吹進了菜園,秋天來啦!這陣風喚醒了一切,一切都抬起了頭,一切都變了——它們不再是小苗了!青菜的葉子又肥又大,綠色的葉子和白色的莖形成了完美的漸變色。包菜葉子一層一層捲進去,像螺旋一樣。南瓜飽滿厚實,金燦燦的南瓜皮一稜一稜的,一瓣一瓣的,捲曲的藤兒向兩邊伸展,心形的葉子又大又綠。木竿上掛着的豆子們,一個個裝滿了圓滾滾的豆子,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一年一年的大豐收……農民們笑了,真正地笑了。那淳樸的笑容,帶着那粗俗的性格,出現在一個個黑黝黝的臉龐上,顯得更加可愛。

冬天,無論冰雪有多厚,也埋不住那淳樸的笑容和那份欣慰。

小菜園中的歡笑,讓我至今難忘……

篇三:老家的.田野

在老家裏,充滿了太多的回憶了,兒時和閨蜜一起去老家後面的竹林玩耍;一起在道路上練騎自行車;一起去田野裏打排球、放風箏等。

我是來自農村的,都説農村的孩子早當家,可能説的就是早會做家務吧。

小時候,從三年級起,我每天一放學回到家就開始煮飯、炒菜,因為爸媽外出打工很晚才回來,姐姐和哥哥又去學校了,晚上都不回來的,所以為了減輕爸媽的負擔,我只能做一些家務,讓爸媽一回到家就可以吃飯了,然後好好休息。有時一到休息日,姐姐她回來後,我就和我的閨蜜和姐姐她們一起去田野裏打氣排球,有時一起做風箏去田野裏放。在田野上總是充滿了我們的歡聲笑語,也充滿了我們之間太多的回憶了。

春天的河邊上總是在這時開滿了野花,一陣陣花香撲鼻而來,野花上一羣羣蝴蝶環繞着花兒在飛翔。這時,我們就會採一些花灑在河面上,讓花瓣隨河流而去。

夏天,田野上綠油油的禾苗挺立着,一望無際,一陣風吹過,那禾苗好像在跳舞似的,再加上如歌聲般的鳥兒的聲音,就如同在開演唱會,悦耳動聽。

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田野裏的稻穀都熟了,黃黃的一片,那禾苗像笑彎了腰一樣的立在田間,到了收割時期,農民伯伯就忙着收割稻穀,收割到的稻穀堆成了一座座小金山。雖然收割稻穀很累很辛苦,但農民伯伯一點兒都不覺得累,不覺得辛苦,臉上始終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冬天,是一個冷季節,河面上冒着水蒸汽,一望無際的白霧,等白霧散去了,田野裏的小草上就掛着小水珠,太陽公公一出來就會一閃一閃的。

我覺得無論是哪個季節,最好的無過於在夏天下一場雨之後再出現彩虹,一眼望去,綠油油的田野再加上彩虹簡直是一副美畫。

家的田野上充滿了我和她們之間的太多回憶了,所以請好好珍惜彼此之間的友誼。

篇四:老家味道

週六下午,天氣晴好,我們一家驅車去老家看望我的奶奶。

我們馬不停蹄地趕到奶奶家,只見奶奶正在門口坐着小馬紮與幾位老人嘮嗑呢!見我們到來,奶奶高興得咧開嘴笑了。瞧,老人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條縫,彎成了月牙兒。家中那條年事已高的老黑狗看見我們,也邁着沉重的步伐,搖擺着它的大尾巴,蹦呀跳呀地歡迎我們的到來。

看着美麗的景色,聞着新鮮的空氣,真是心曠神怡!進了門,一放下給奶奶帶的禮物,我便迫不及待地拉着姐姐一起走了出去。鄉下的生活狀態和城市裏有一點不同,不見了以往在城裏最常見的高樓大廈,也不見了汽車一陣陣鳴笛聲,更沒有了小孩陣陣尖鋭的叫聲,換來的是一排排紅牆白瓦的小房子,片片綠油油的菜地和點綴其中的芬芳野花,偶爾幾個孩子在玩捉迷藏遊戲,看起來也是那麼的充滿童真。

沿着不加修整的小土路走去,只見野花襯着青草在路邊盛開,不時從花叢裏鑽出幾隻混身沾滿花粉的蜜蜂,還有戲蝶在花草間流連,就連腳下的凹凸不平小路,也成了故鄉最甜美的回味。

老黑狗伴隨在我們身邊,不時嗅嗅這兒,嗅嗅那兒,或許是在找尋老朋友的蹤跡吧!有時它的老朋友來了,它便離開我們跑向老朋友,但最終又飛奔回來,跟在我們身邊,好像生怕把我們給丟了似的。

忽然聽到陣陣粗嗓子的嘎嘎的叫聲,只見幾隻大鵝伸着那長長的脖子,踱着方步正悠悠向我們走來。哈哈哈哈,好好玩的場面呀!我差點笑翻。於是一句“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立馬從心間湧出……

一路吟着詩唱着歌再向前走,又有了新發現。只見不遠處的一個場院裏有兩隻羊一公一母被鏈子栓着,它們身後有一隻年輕力壯的大黑狗在向我們狂叫着。不過好在都被拴着,當我想再湊近前去細看山羊的時候,隱約看見公山羊的蹄子蠢蠢欲動,這才算罷,我可不想讓山羊的蹄子蹄到。

一路賞景,一路風情。夕陽西落時,伴隨着鳥兒的嘰喳聲,我們才戀戀不捨地與這可愛的田園風光告別,回到了奶奶家。

最高興的是爺爺端出菜的那一刻。奶奶一碗又一碗地給大家盛米飯,還攪拌着噴香的菜汁。爺爺奶奶微笑着,把所有好吃的可着勁地夾給我和姐姐。爺爺奶奶説着家鄉的風情,爸爸媽媽談着自己工作的得與失,我和姐姐聊着校園裏新近發生的故事……飯桌上洋溢着幸福和諧的笑聲……笑聲飛出了小屋,飄到了村莊,好温馨的一家人!

第二天,我們離開了奶奶家,離開了老家。隨着車子的開動,老家的影子漸漸消失,可是老家的味道卻永遠留在了心間,如此熟悉,如此甜蜜!

篇五:老家的灌湯包

老家的灌湯包“來來來,吃飯了!吃飽了才有力氣學習啊!今天媽媽又學會了一道菜,水煮肉片。這水煮肉片啊,有菜又有肉……”媽媽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我則吃得盡興:“好吃,好吃……”

這情景,是我生活中屢見不鮮的畫面,説起來我也算得上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吃貨了,凡是到一個地方,都會品嚐這裏的美食,什麼狗不理包子啦,北京烤鴨啦,南京鹹水鴨啦,南京灌湯包啦……可最讓我懷念的,是家鄉的灌湯包。

我的家鄉是寨裏鎮,在萊蕪也算的上是“經濟發達”的農村大鎮了。可在我的腦海裏,她卻非常陌生。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都在城裏,所以小時候從沒有回過老家。直到那次,爸爸去老家辦事,在老爸的邀請下,我屁顛屁顛地跟着爸爸回到了久未謀面的老家。爸爸辦完業務已經是中午十二點了,“咕咕……”,肚子開始叫喚了。爸爸説:“走,老爸帶你去吃咱老家的正宗灌湯包!”早就知道老家的灌湯包鼎鼎有名,這回非去吃一次不可!

來到正宗的寨裏灌湯包老店,老爸叫到:“老闆!來一籠湯包!”“好嘞!”老闆回道。不一會兒,一籠香噴噴的灌湯包就擺在我的眼前。灌湯包圓圓的、鼓鼓的,一個挨着一個,有序地排列着,“頭上”封口的地方也很可愛,像一個小太陽。太陽散發着光芒,而它卻散發着濃濃的香味!加上它那白白嫩嫩的皮兒,真讓人垂涎三尺啊!我拿起筷子,輕輕一紮,“吱——”紅褐色的肉湯就冒出來了,我趕緊用嘴把它堵上。肉湯流到了我的嘴裏,熱乎乎,香噴噴。這下可勾起了我的饞勁。我向前探探脖子,輕輕咬一口包子,蓬鬆的麪糰夾雜着鮮嫩的肉餡,肆無忌憚地刺激着我的味蕾。“好吃!”我不由地連連叫好!若是嫌膩,還可以蘸點醋,既能解膩開胃,還更加一份酸爽美味。我一連吃了四個包子,吃完嘴邊還有淡淡的包子香味。看看爸爸,一邊吃着包子,一邊嗑着蒜瓣,“吧唧吧唧”吃得正香。

那一頓包子,看似是平常,可是我至今忘不了它。現在回想起來,味蕾上瀰漫開來的仍然是老家那濃濃的包子香,我終於明白“回味無窮”的含義了。

家鄉的灌湯包,它那麼平常,也沒什麼大的名氣。它比不上赫赫有名的南京灌湯包,也比不上流傳千古的天津狗不理包子,但它卻令我難以忘懷。這一份老家的味道,將永遠是我記憶中抹不掉的一抹燦爛的光芒。

篇六:老家的記憶

在人們心中存着幾種重要的情感,如親情,友情,愛情。但我所記憶最深刻的是鄉情,也就是鄉愁。

在我小時候,每一天都是很充足的,並不像城裏的孩子一天沒有多少玩耍的時間。

早晨當我睜開眼,看到的是我家那台未來得及變換的黑白電視機,但我並不覺得別人家電視機是彩色的而自卑,我卻覺得黑白電視機看得更有韻味,可能是習慣的原因。

上午,總有小夥伴到我那算得上二層小洋樓的大門,用我喜愛的純正的鄉音喊道:“胖胖,下來耍。”我聽到這句就馬上跑下去與他們一起玩,同時這句話也是我記憶最深刻最開心的一句話。

中午,我吃着上午和“兄弟夥”一起去田裏“拉”的黃鱔。黃鱔也不加任何的佐料。只需待老家燒的柴火灶裏面的火燒大些,就將還在掙扎的黃鱔用火鉗夾起放入火中燒上幾分鐘就可以了,但燒糊了就只能怪你技術不行。

下午,如果在水稻的收割季節,我們這個“團伙”就會跑到一塊田裏捉螞蚱、蝗蟲和青蛙。有時運氣好還能捉到一倆只猴子,更多時間就是扮“鍋鍋餚”玩得不亦樂乎。整個田野充滿我的和夥伴的歡聲笑語,次次都玩到傍晚,等各家父母幹完了活來接他們回去才算完。

傍晚身上穿着早晨才穿上的乾淨衣服,但乾淨衣服已經變成了一件泥衣。當看見媽媽在做我喜歡吃的菜,我黝黑的沾滿泥土的小臉蛋上笑開了花,露出唯一一處白的地方——牙齒。吃完飯後我坐在充滿年代感的板凳上,腳下是媽媽與爸爸結婚時買的腳盆,我小心翼翼的洗着,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它踩出一個正適合我的小腳丫的洞。如果在冬天,腳凍得發紫,媽媽就用一個在醫院拿的一個空藥水玻璃瓶,在裏面滿倒上適量的熱水,睡覺時將它放在腳邊即可。

老家的生活過得充實而簡單。

但現在,農村慢慢變成鄉、鎮。以至於闊別老家多年以後,我回到那看着曾經的老房子,卻潸然淚下,這裏更多的東西被城市建築所替代。

我小時候抓黃鱔,捉螞蚱的田被一座座洋房取代,我能做的卻總是記住這些童年和對老家的記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