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漁鼓-優美作文

來源:文萃谷 2.95W

我的家鄉是一個山村。那裏山高路遠,偏僻閉塞,文化落後,也很貧困。但是那裏山青水秀,空氣清新,環境很美。我小的時候就與村裏的夥伴們春天摘野花,夏天戲流水,秋天採野果,冬天玩冰雪,享受着大山給我們帶來的無窮樂趣。山村給我的童年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然而最令我難忘的還是那家鄉的漁鼓。

家鄉的漁鼓-優美作文

漁鼓屬於地方的民間藝術。那年月,鄉下沒有什麼文化娛樂活動,一年半載難得有一場電影,更沒有電視,漁鼓便是山村人的精神寄託。逢年過節,生辰喜慶,婚喪嫁娶,漁鼓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白喜事,鄉下人講究個排場,圖個熱鬧,往往請來一班漁鼓藝人,常常是漁鼓唱到大天亮,一個人唱累了下去休息,另一個人接着上場,輪番登台演唱,吸引四面八方的村民都來看熱鬧。尤其是我們這般年紀的小孩子,周圍十里八里的鄉村演唱漁鼓,總是追着看熱鬧,經常不顧飢寒,樂而忘返。

漁鼓是用楠竹作成的。製作工藝很簡單,鋸一截兩尺多長、小碗口粗細的竹筒,掏空了竹筒中的關節,剔去外面的青皮,在一端蒙上從豬板油上撕下來的薄膜,外圍再用布條紮緊了,蔭幹之後一個漁鼓便製成了。漁鼓製成後,用併攏的四指輕輕而有節奏地拍打鼓膜,便發出“蓬,蓬,蓬”的響聲,那聲音尤如山谷裏的迴音,幽深空曠、渾厚、綿長。

漁鼓一般是單人表演。演唱漁鼓的藝人用左手腕抱住漁鼓,左手拿着竹片敲擊竹筒,與右手拍打鼓膜相配合,形成悦耳的節奏。但也有兩人合作的,一人在後台拉二胡伴奏,一人在前台打漁鼓演唱。無論一個人也好,兩個人也罷,漁鼓演唱得好與不好,關鍵在於漁鼓藝人的素質。常言道:“五個指頭有長有短。”漁鼓藝人的技藝也有高有低。技藝高低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口才。口才好的藝人聲音宏亮,吐詞清楚,無論是説是唱,字正腔圓,幽默滑稽。而且還要頭腦靈活,思維敏捷,能見人説話,見鬼打卦,隨機應變,張嘴就來。就是磨豆腐,也能道出個“黃豆子出白漿,黑豆子出烏漿”來。語言可以平白,但韻味卻要濃重,全憑藝人一張活嘴,説得頑石點頭,鐵樹開花,河水倒流,啞巴説話,觀眾就樂。用鄉下人的話説:這種漁鼓藝人“嘴皮滑溜”,説起來動聽,聽起來有勁。二是表演技巧。別看漁鼓藝人其貌不揚,但那一招一式卻要顯山露水。漁鼓藝人在演唱或表白中,要能淋漓盡致地描摹戲文中各種人物的音容笑貌、行為舉止,喜怒哀樂;能用肢體語言來烘托氣氛,表達情感。他所表演的喜笑怒罵,裝瘋賣傻,能牽動觀眾的五臟六腑;喜,叫你樂的肚子疼,笑出淚花;悲,叫你肌肉發緊,鼻子發酸,這就説明藝人的演技達到了一定的水準。如果再來點打情罵俏,添油加醋,真真假假,尖酸滑稽;説到傷痛處不妨再加一刀,讓你痛上加痛,疼痛難忍;説到癢癢處且再抓上一抓,讓你撓也不是,忍也不是;他能使你笑得前仰後合,人倒馬翻,捧着肚子叫爹,揉着肚子喊娘;他能教你聽得神魂顛倒,如醉如痴,張三垂涎,李四咽沫;那就説明藝人的演技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了。

有了好的漁鼓演唱藝人,還要有好的漁鼓戲文。家鄉的傳統漁鼓曲目有《説唐》、《岳飛傳》、《楊家將》、《綠牡丹》、《再生緣》、《乾隆皇帝下江南》和民間的傳奇故事《大門打官》、《蒲門姐哭夫》、《方青趕考》》、《棒打鴛鴦》等;也有現代曲目《苦菜花》、《兒女風塵記》、《浪子回頭》、《啞女告狀》等等。除了傳統和現代的漁鼓曲目外,還有漁鼓藝人自編自唱的很多戲文。往往一曲戲文,融古今於一爐,集雅俗於一身;説天説地説人情,歷數人間冷暖,道破世態炎涼;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善惡之報,恩怨情仇,侃侃道來,娓娓動聽,將那虛無縹緲之事演繹得如同身臨其境,把那山重水複之情唱出個柳暗花明之景。老家有句俗話:“台上唱戲的是癲子,台下看戲的是呆子。”漁鼓唱得好與不好,全憑觀眾説了算。漁鼓唱得好,觀眾時而發呆,時而喝彩。能發呆是入了門道,能喝彩是激情噴發。如果是應紅白喜事所請的演出,主人家還隔三差五的甩出一串鞭炮來,表示主人滿意,也是對唱得好的漁鼓藝人的鼓勵,而且又活躍了氣氛。漁鼓唱的不好, 喚不起人們的美感享受,觀眾便起鬨,你就拉倒吧,索性下台。

演唱漁鼓的舞台也不盡相同。逢年過節大的喜慶活動,往往在祠堂的舞台上,那是一種正規的'場所,看戲的人來自四鄰八鄉,因此,也比較隆重。其他喜慶則是就地取材,有用木板、門板搭建舞台的,也有利用高地土坡當舞台的;也有不搭舞台就着庭院或樹蔭下演唱的。我家二叔就是漁鼓藝人,夏秋季節,人們勞作一天後,到了夜晚,鄉村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紛紛端着板凳圍坐在村頭的大樟樹下乘涼。每當這時,總有人提議要二叔來一段漁鼓,二叔也從不推辭,搬出他的漁鼓道具就在大樹下演唱起來。隨着清脆的竹板敲擊聲和低沉的鼓聲響起,在一番開場白的啟引下,一時間英雄馳騁,江山如畫,一個個征戰殺場,男悲女怨,和血帶淚的故事,層層展現。那時,我們孩童們不懂戲文,也不懂幽默,只覺得有趣,個個伸長了脖子,聽得全神貫注,別無他圖,只圖個開心,只圖過過癮。老人們則聽得如痴如迷,完全沉浸於戲文之中,聽到悲傷之處常常悄悄地落淚和歎息;聽到出彩之處又不時地報以朗朗的笑聲和陣陣掌聲。那精彩的漁鼓,使人們頓時忘記了酷暑,忘記了疲勞,忘記了窮困,忘記了歲月悠悠!

漁鼓是一種通俗民間藝術,雖然登不了大雅之堂。但是它來自於民間,根植於民間這塊沃土之中,又在民間的沃土地裏成長和發展。它幽默、風趣、樸實、簡便、通俗、易懂,這種通俗的民間藝術就象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一樣,它既可雅俗共享,又能讓男女老幼同樂,它是屬於大眾的藝術,為大眾所需,為民間的廣大百姓所喜愛。所以,千百年來在民間廣為流傳,經久不衰,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我少小離家,已有很長時間沒有聽過家鄉的漁鼓了,然而,我對那如泣如訴、如詩如歌的家鄉漁鼓,卻有着獨特的感情。家鄉漁鼓是民間藝術瑰寶,家鄉漁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我相信:家鄉的漁鼓一定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推陳出新,與時俱進,世代傳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