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15篇

來源:文萃谷 2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15篇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1

不久之前讀了《挪威的森林》,感覺很不錯,《挪威的森林》讀後感。這是我第一次讀村上春樹的小説,譯者是林少華。翻譯細節上有一點問題,但僅僅是細節有問題,無傷大雅。晚上+早上看完了沒有森林.感覺並不是特別喜歡.和原著意境差太遠..原著對於周圍風景景色的描寫,讓挪威的森林整體有一種很安逸的感覺.更像是在回憶,更能把我們想象中那個年代的氛圍,模樣表現出來.我特別喜歡日本小説和電影的這種感覺.讓人心裏平靜沒有雜念.相比,續篇整體寫得很匆忙,一路都是對話,到處跑.感覺很混亂...以至於晚上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最後早上6點起來繼續看到8點...看完原著,雖然有點傷感.但還期待渡邊和綠子或許會在一起,也算比較好的結局了.到了續篇,還是糾結在一個問題上.忘不了直子...其實我覺得有點開始落入俗套了

...因為一個已故的女人而傷了另一個愛你的人.最後綠子的死,有點出乎意料.就這樣死了...哎,讓全篇完全成了悲劇!沒辦法,原著始終還是最好的,雖然略帶傷感卻還給人留有希望的,留有遐想空間.其實最後續篇説要去找紀香...和她把一切話説清楚...然後就沒有了...我有點想不通...為什麼找紀香把一切都説清楚當初為什麼不找綠子説清楚況且他和紀香有過什麼?一個吻?我覺得這個結尾寫得太過馬虎,我真的不是特別喜歡續篇...整體感覺和原著格格不入ever.期待電影版的上映吧!這幾天心情很煩,但看看每天一部小説,讓我平靜了不少.回憶起高三上學期時候,每逢壓力大,心情不好時就看巴金的小説...不到一個月就把巴金的全部中長篇看完了...現在的動力不遜於高三啊...每天一部,加油!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2

看完《挪威的森林》,心情一直很壓抑,弄不明白為什麼書中有這麼多人選擇用那樣殘忍的方式親手了結自己的生命,他們該是有多絕望,才會拋下拋下朋友、拋下愛人、拋下這個豐富紛擾的世界。但是書中對這些人物內心的活動描寫的少之又少,我想弄明白卻又不得而知。“死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書中比較經典的一句話,也是在生與死的問題上解析的比較透徹的一句話,從我們出生開始,我們就在一步步走向死亡,就像出生是人的必經階段一樣,死也是。

一部這麼出名受這麼多人追捧的書,除了它的文筆不錯外,我沒發現它好在哪裏,也許是我的閲歷不夠,體會不到他們的那種在絕望中掙扎、淪陷、自我拋棄和救贖的心路歷程,但是對於書中這些人物的生活方式和處事方式我實在不敢恭維。愛情本來是該專一和純潔的,男主渡邊對自己的私生活卻有些放縱。一邊説深愛直子,一邊又在外亂來,原因是孤單,需要找人發泄自己的生理需求。處於同樣狀況的還有永澤和初美,而直子和初美竟然還不在乎,我實在不明白到底愛到什麼程度才能允許另一半在外面隨便找女人。這本書到底出名在什麼地方呢,是這些扭曲了的人生觀和愛情觀嗎,是小説人物的悲慘生活和結局嗎,是作者優秀的文筆嗎,還是某些我無法理解的東西?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 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裏,總會在那裏。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木月、直子和初美他們迷失於自己的森林,渡邊在綠子的幫助下找到了走出森林的路了嗎?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3

小夥,我知道我已不在你的好友列表中,但是今天我還是想跟你説説,電影欺騙了你的眼睛,無論你看多少次你都不會明白的,我當初解釋的都是我自以為是的結論,因為當時的我也不知道為何。現在我想告訴你的是"直子她患有精神病,嚴重的精神病,你想不明白的事情就是因為她是個老練的同性戀者,這是你的雙眼無法看到的真相。我也驚呆了,起碼我明白,知道了真相。我帶着明知道結局的心去閲讀,我想,給直子寫信過程中,渡邊的文筆得到了很大單位提升,也使他開始留心觀察生活中的點滴。

我不得不説,儘管我是不是入魔也好,被欺騙也好,我現在遇見了一個跟渡邊類似的男人,他的觀察力讓我害怕,越是害怕越是想要靠近,奮進又自棄的感覺每天都在掙扎。我問過朋友A我是不是有憂鬱症,她説"有憂鬱症的人是不知道自己有此症狀的。"我鬆了口氣,我問朋友B我是不是有精神病,他説"可能還不至於那麼嚴重,稍微注意一下,不用進行治療的。"(他是很認真的對我説的)總而言之,我現在開始認識自己了,所謂的認識自己就是不僅僅知道自己的年齡、性別、名字而已。

小夥,你也看看吧。真相和答案都是自己找尋的。

木月的死,讓渡邊把“死不是生的全部,而是潛伏在我們之中”作為他的座右銘,現實中的我們對生活和未來充滿了種種無奈,我常常冒出腦海就是這個字,前幾天的一個念頭讓我不再想,也不敢想,甚至是無意之間閃過,自己也會害怕,所以不管怎樣,生活我們還是要過,生命還是會延續。我們活着,同時在孕育死亡,這是我們必須學習和一直不變的真理。

“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鄙的人做的事情”,這是永澤説的話。一想到這句話,我好難過,垂頭喪氣的呼天喊地,使得我患有嚴重的勁椎病,心裏仰不起頭來。心裏打敗了一個惡魔,另一個惡魔有又拔地而起,它們成長的速度太快了,我無力是從,只能隨波逐流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4

渡邊,這個看似普通的人,有着誠實的可愛。就像我們身邊的人一樣,不會那樣光芒四射的讓人難受。平淡,有時還讓人覺得有點冷冷的感覺。對於別人的看法,他似乎並不怎麼在意。即便你有興趣瞭解,之後,我也不會因此作出改變。但這種性格又不是我行我素,而是充滿善意和誠懇的樣子。我喜歡這樣性格的青年

一個人獨獨的在角落了看書,或者漫無目的地遊走在東京的街頭,有着一份眷戀和深沉的激情埋藏在一段回憶或愛戀中,神色間有些孤獨的樣子。説實話,這個可以温柔的暗暗走在直子身後的少年,這個可以在雨天裏温柔的擁抱陽台女孩的少年,這個總是愛在星期天寫信的少年,這個把自己甩向泥潭裏不能自拔的少年,讓我深深地着迷。

我還在想象,他可以不時地前去那個遙遠的世界探望直子,可以同綠子一起相擁而眠,撫摸她的短髮,或者過去很久的日子裏,某天,渡邊又再次回憶起直子的種種。

在我理解,直子的存在除卻愛戀,更有依靠和寄託的意味,寄託了還有木月的種種。直子,讓人嚮往和憧憬,她的美好和神聖早在相遇之時便覺得彷彿在身邊,卻又遙不可及般。明明知道永遠無法像綠子般存在,卻像是身體的一部分一般無法離開。於是當直子,真的離開的時候,就連可以遙望的距離都無法得見的時候,我感到深深的悲哀。這種感覺在開篇,就如同一股清冽的風,始終消散不去。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綠子就像陽光一樣,儘管喜歡雨天的愜意美好,晴天的日子卻是不能離開的必須。綠子就是這樣的存在。愛上綠子,就像愛上陽光的温暖。這個可愛的女孩,隨口説着粗話,把自己的感覺清晰的表達出來,真是的無可替代。渡邊,會需要她,會愛她。最後的電話也是打給了她,可我還是感到有點難過。好像這個可愛的女孩,受了很多委屈一樣的難過……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5

20歲如果是最美好的年華,那這本書會告訴我,20歲,我們還有太多的困惑,有太多的無奈,挪威的森林讀後感。同時年輕的我們有這必然的叛逆和率真。這部由村上春樹所寫的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説是那樣的平緩舒雅,動人心絃,卻有這淡淡的悲傷。

海潮的清香,遙遠的汽笛,女孩肌體的感觸,洗髮香波的氣味,傍晚的和風,縹緲的憧憬,以及夏日的夢境。這些組成了村上春樹的世界,這或許是個模糊的世界,如果用淚水撫平會發現這裏的清晰,這就是一種感動。

渡邊、綠子是現世社會裏兩顆絕無僅有的璀璨明珠。他們天生就懂得尊重自己感覺,不會因為內心感覺奇特、“骯髒”、自私而刻意壓抑它們,他們天生就有抗拒“非黑即白”的`現世道德的力量。他們不會自己把自己看成怪人,別人把他們看成是怪人的時候,他們也不會認為自己是怪人。只有內心強大的人才會如此。

只是渡邊與綠子獲得尊重自己感覺的途徑不同。綠子尊重自己的方式彷彿是從外部世界獲得的,不隱瞞自己的感覺,不用非此即彼的現世道德約束自己,是綠子與自我和解的方法,是綠子尊重自己的感覺的途徑,也是她深深吸引渡邊之處。

渡邊天生淡定從容,現世規則控制不了他,他自己也不控制自己。在他那裏,既也善也無惡,既無好也無壞,既無忠也無奸,他“既不辯護也不解釋”。他像海上一葉小船,既無帆也無升帆的慾望,只任海風海浪任意把他吹到任一個角落。他在哪兒都是他自己。

渡邊選擇綠子合情合理,只有綠子才是渡邊內心感覺的棲息之地,綠子是渡邊自我的實現之地。一開始,渡邊以為自己只會迷戀純而美的直子,但渡邊最後認清了自己的內心,對綠子説:“但見不到你後我才深深意識到——只因有你,我才得以好歹堅持到現在。而失去你之後,我實在孤獨得好苦。”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6

讀完《挪威的森林》,有些像韓寒的1988的感覺,有些東西自己並不喜歡,我把那些看成一本書的“雜質”,好像有點不禮貌。但是,除去這些,還是感覺到了一些東西。

我們有時或許會過於依賴過於習慣一些人,以至於只想呆在那個狹小的卻讓我們感到安全的圈子,不想走出,不想去接觸這個社會,但是,可想而知的是,當我們一旦失去會怎樣,會變得很脆弱,很恐懼,就像直子……有點點像剛剛來到新環境的時候吧,一下子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變得害怕與外界交流,變得喜歡懷念過去,變得不敢去面對,想要逃避……

我們有時或許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和什麼,自己真正的想法,有時或許只是想要去逃避這些想法……

有時或多或少會有這種時候吧,有的人被事業,有的人被成績,有的人被愛情,一下子擊垮,什麼都不想去想,什麼都不想去做,對什麼都不在意,整天心不在焉,像一個遊魂。想要一個人去旅行,想要一個人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睡個安穩覺,想要有自己的一段頹廢的時間,想要有自己的一個頹廢的地點…….一蹶不振,但是在一段的頹廢過後,有的人從新振作了,有的人依舊如初頹廢……具體應該怎麼做,我還是不清楚,到底是一團亂亂的線,逃是逃不掉的,終究要靠自己去梳理清楚,終究要靠自己去解決,自己去面對吧。但是有時候,在自己頹廢的期間,會不經意間傷害到一些關心自己的人,一些疼愛自己的人,真的要小心了。

然而,也有的人看上去正常了,看上去恢復了,但是或許實際上只是習慣了,或者是選擇不去想起,一旦想起還是會頹廢的吧……

我們,或許或多或少的都有自己的毛病,有的到夜晚就悲傷或者抑鬱,有的或許曾經有過一些不好的回憶,然後就在某些方面弄得很自閉,之類的,無緣無故的悲傷或許也是其中之一吧。但是又能怎樣呢?只能慢慢的去適應去改變吧,記不得的,正確看待自己的感情,好好對待這些與眾不同,或許它也會照顧好你的吧……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7

應該説這是一部很有名的書,作者,村上春樹,日本人,書名《挪威的森林》,取自一首同名樂曲。

很久沒讀小説了,準確地説,是很久沒讀書了。離開家的時候,怕路上無聊,從兒子的書櫃中找出,沒想到,飛機上讀了一半,到喀什後,分兩次,竟然讀完了,而且,沒有想象地那麼難看。

書的代入感很強,讀着讀着,很容易就把書中的“我”想成現實中的我,或者把現實中的我想象成小説中的“我”,也許,從內心裏,是對主人公“渡邊”的一種心理認同吧。渡邊孤獨、隨性,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反映漠然,一直在尋求自我救贖,象極了自己。

不太喜歡小説的敍事風格,類似凱魯亞克的《在路上》,象記流水賬。好在村上是東方人,所描寫的環境也並不算陌生,加之線索簡潔,書中人物的命運又委實令人牽掛,就不知不覺地讀完了,否則,肯定又是和《在路上》一樣,讀了一半就摞下了。

合上書的那一刻,忽然有一種“解放”的感覺。你會發現這世界上有很多與你不一樣的人,過着與你不一樣的生活,他們都會過完他們的一生,正在發生或即將發生着他們的故事。這時,你就不會覺得,你的生活是理所當然的,你的三觀是唯一正確的。渡邊、木月(自殺)、直子(自殺)、初美(自殺)、玲子、綠子、永澤、“敢死隊”等等,幾乎沒有一個是所謂的正常人,但他們都有他們的人生,他們的人生也是很有意思,至此,你會覺得應該寬容一些,包括對自己的--寬容。

最喜歡書的結尾:

良久,綠子用沉靜的聲音開口道:“你現在哪裏?”

我現在哪裏?

我拿着聽筒揚起臉,飛快地環視電話亭四周。我現在哪裏?我不知道這裏是哪裏,全然摸不着頭腦。這裏究竟是哪裏?目力所及,無不是不知走去哪裏的無數男男女女。我在哪裏也不是的場所的正中央,不斷地呼喚着綠子。

因為好奇,下了甲殼蟲樂隊的《挪威的森林》來聽,節奏太快,旋律也不悠揚,鬧得慌,但歌詞很有意思,完全就是書的風格,難怪取了這樣一個名字。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8

我此時此刻的感覺很奇怪,不可名狀,難以訴諸言語。這感覺是從看完《挪威的森林》之後開始的。兩週前,我滿懷着積攢了許久的期待,激動地開始閲讀這本書,直到今天晚自習臨近結束時,我才將此書看完,而此時距離晚自習結束不過也才過去了半小時左右。

在走回寢室的路上,我的心情難以平靜,異常興奮——在看完一本如此精彩的小説之後,難免如此。回到寢室之後,我便覺得若有所失,內心感到空虛,那感覺很奇怪,本就難以訴諸言語,過了最初的階段更是如此。我現在正努力地將此前不久的我大腦的思想碎片拽回,然後艱難地拼湊起來。

不一會,我似乎意識到了這是怎麼一回事,我感到意猶未盡,可能是由於故事結束得太突然的緣由,似乎一切都在自然而然地發展,沒有要結束的預兆,而突然,就沒有下文了——的確,這本書的結局令人琢磨不透。為了找回突然消失的感覺,我便打算從頭開始細細地回味這兩週以來我所感受的一切,但我又不知從何開始,仿用書中的一句話來説:我心裏對此書的想法和感受堆積如山,它們爭先恐後地湧出,而我根本無法遏制、招架它們突如其來的攻勢。

我有限的腦容量難以承載這樣複雜大量的信息——雖然如此,但我對書中那些引起我深思和共鳴的部分還是能夠大抵體會的,例如,渡邊和直子以及其和綠子之間那奇特的關係,我對此感到既可惜又羨慕。讀後感·因此我便想通過它的同名電影來再次感受這一段奇妙的旅程,但掃興的是,只有VIP用户才能有這樣的機會,我只得作罷。我不知道如何才能夠幫自己擺脱這一困境,因此我不敢急於開始下一本書,我必須得先緩過這個階段。

我現在的大腦一團亂麻,在寫到一半時就已經是如此了,雖然亂的不行,但我也漸漸平靜下來,情緒不再像之前那樣波動,不過,由於思想混亂,前面所寫也雜亂不堪,前後似乎銜接不上,一句句話就像炮彈一樣從我腦子裏蹦出,我只得慌張得捕捉它們,並轉而成文。隨後,我的工作就是將它們好好地整理整理了。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9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村的一部傑作,據説今年的諾貝爾獎差點被他拿走了,遺憾的是這一至高的榮譽最終還是與他擦肩而過被我國的著名作家莫言捧走。我也得以知道這世上還有兩位著名人物,要知道之前我可是聽都沒聽過。實感慚愧。偶爾在朋友的空間裏看到了這部作品使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決定抽個時間享受一下大師級的作品所帶來的快感。

而小説中的另外兩個人物永澤與初美卻截然不同,雖然初美對永澤的愛是真心的,但愛在永澤的眼裏就像一場遊戲,性對他來説就像吃飯那樣,餓了就要吃,完全是一種生理上的需要,這種有性無愛的愛是沒結果的,最後受傷的就是那個動真心的人。在説到主人公渡邊時,愛對他來説更多的是責任,一不小心就喜歡上了兩個人綠子和直子,這樣的結果讓他左右為難,一直處在苦悶和彷徨之中,因為他對她們承諾過所以他要對她們負責。直到直子選擇離開後,在經過悲痛和絕望交織的那段時間後,以及在玲子的鼓勵下,他才開始尋找此後的人生,他仍然還記得永澤給他的忠告: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乾的事。

記得文章中直子與渡邊最後一次見面時問他的一句話:假如我以後不能給你性,你還會愛我嗎?渡邊沒有回答選擇了沉默,是呀,這是一個多麼艱難地毫無預見的問題,誰能保證這種無性的婚姻能維持多久呢,相信沒有人敢保證。

終於從《挪威的森林》裏走了出來,感觸頗深。晃了晃差不多僵硬的脖子,拍了拍快木訥的腦袋,發現自己還正常,沒迷失,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挫折,活着才是最重要,才能去愛你喜歡的人,去享受別人的愛。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10

這本書涉及的方面挺多的,不僅只是愛情,還有很多方面,具體道理呢也是看了才能懂的。我呢,頭一回看村上春樹的作品,這本書也是沒咋全看明白,等以後某一天閒下來再看一遍。為了湊點評語字數,哈哈,摘抄了書中我喜歡的句子。

世上果然有各種各樣的希望,人生目的也各所不同。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深刻未必是接近真實的同義詞。

我,一點兒也沒做二十歲的準備,挺納悶兒的,就像誰從背後硬推給我的一樣。

我心裏失落了什麼,而又沒有東西填補,只剩下一個純粹的空洞被棄置不理。身體輕得異乎尋常,語音虛無縹緲。

哪裏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

死的人就一直死了,可我們以後還要活下去。

我曾經把所有的可能性掌握在自己手中,但等明白過來時卻已兩手空空。

世界一天變一個樣兒,在我不知道的時間裏。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情況、緣由和道理,每個人都在追求自以為是的正義與幸福。

“最最喜歡你,綠子。”

“什麼程度?”

“像喜歡春天的熊一樣。”

“春天的熊?”綠子再次揚起臉,“什麼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裏,你一個人正走着,對面走來一隻可愛的小熊,渾身的毛活像天鵝絨,眼睛圓鼓鼓的。它這麼對你説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塊兒打滾玩好麼?’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順着長滿三葉草的山坡咕嚕咕嚕滾下去,整整玩了一天。你説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這麼喜歡你。”

“喜歡我喜歡到什麼程度?”綠子問。

“整個世界森林裏的老虎全都融化成黃油。”

縱令聽其自然,世事的長河也還是要流往其應流的方向,而即使再竭盡人力,該受傷害的人也無由倖免。所謂人生便是如此。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死潛伏在我們的生之中。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11

用了將近八個小時粗略讀完這本書,帶着一種愧疚的心情——因為最近面臨一場極其重要的考試。我本應該專心複習。可就好像渡邊徹説《了不起的蓋茨》那樣,“信手翻開一頁,讀上一段,一次都沒讓我失望過,沒有一頁使人興味索然。何等妙不可言的傑作!”

幾年前看過影片《挪威的森林》,印象模糊。只記得一貫的日系風格,安靜,哀傷。隨着閲讀的深入,記憶便好像泉水一樣疊湧而來。想起了秋風徐徐,渡邊和直子在沒有邊際的原野漫步的畫面。我特別喜歡看完一本書,然後再看由書拍攝的而成的影片,或者是先看完影片再把原着看一遍。比如,看過文字版的《致青春》後,就會看電影版的,或者是先看了電影版的《情書》,然後迫不及待的閲讀文字版的。明白嗎?就是這個意思。

在書中,木月永遠留在了17歲,直子永遠留在了20歲。文字裏充斥着自殺,迷茫,孤獨,無奈,以及性。我總覺得,日本的天空都被灰色的雲霧遮住了,有一種陰冷,嚴肅的氣氛,像永遠都沒有晴天。主人公都獨來獨往,沒有朋友,很古怪,活在自己的世界,別人進不去,他也不出來。

這是孤獨,不是孤單。人在本質上是孤獨的,與人交往以求相互的理解。然而完全相互的理解似乎不是可能的,所以,每個人都是孤獨的。這是宿命,是心靈的獨一性。孤單卻是可以解決的,有人陪着一起吃飯,一起聊天,這樣就不至於一個人孤零零。

孤獨是心,孤單是形。

草草讀過一遍,許多地方都沒能好好品味。只覺得自己被書影響到心情壓抑,所以匆匆掃了一眼後記便趕緊出門。一路步行到空曠的地方,好讓腦袋裏的陰霾散去。夜暮時分,天邊出現了好像草莓果汁一樣紅的晚霞,心情漸漸平復了些。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12

讀完《挪威的森林》後的感覺和讀完《情人》一樣:都是恍然若失四字。別人從中讀出了“愛情”,我讀出的卻是“時間”。

“我已經老了。”杜拉斯在小説的第一句就把意思説了出來。其實井上反反覆覆説的也是這個。理解了這一點就能明白小説中許多似乎沒有必要的閒筆了。

下面是我對《挪威的森林》裏主要人物的幾點看法:

1、直子是一意求死的。自從少時戀人死後,此人一直沒有恢復過來,也是銘心刻骨的相思吧。精神應該沒什麼問題,只不過一直下不了死的決心,神志難免恍惚而已。

2、直子的少時戀人為什麼要自殺,我始終沒有搞懂。莫非是日本變態的一種方式?還望有識之士見教。

3、綠子和所謂的男朋友關係不過泛泛。只是主人公老惦記着別人,她不得不時不時抬出個男友來,以免顯得太寒磣了。

4、直子在精神病院的房友其實倒是真正的精神病,雖然一直顯得很委屈,不容於世。精神病都那樣。

5、主人公是個無可無不可的人,他在當時對任何人都沒有特別強烈的感情。只有這樣才能解釋為什麼他最終沒有和綠子走到一起,因為在書的最後,任何妨礙兩人的外界因素都已消除了。

書中體現出的情緒那樣憂傷,那樣悵惘,只不過因為一切都已逝去,錯過的無法挽回。回憶總有超過現實的美,是故遺憾更為痛切。正如我在開頭説的,一切其實在於“時間”。

我認為《情人》比《挪威的森林》要精緻的多。然而《挪威的森林》仍是第一流的文字。主人公們的生活方式與我們大相徑庭,然而這篇作品卻能打動我們,這才是真正的文學的魅力。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13

用了將近八個小時粗略讀完這本書,帶着一種愧疚的心情——因為最近面臨一場極其重要的考試。我本應該專心複習。可,就像渡邊徹説《了不起的蓋茨》那樣,“信手翻開一頁,讀上一段,一次都沒讓我失望過,沒有一頁使人興味索然。何等妙不可言的傑作!”

幾年前看過影片《挪威的森林》,印象模糊。只記得一貫的日系風格,安靜,哀傷。隨着閲讀的深入,記憶便像泉水一樣疊湧而來。想起了秋風徐徐,渡邊和直子在沒有邊際的原野漫步的畫面。我特別喜歡看完一本書,然後再看由書拍攝的而成的影片,或者是先看完影片再把原著看一遍。比如,看過文字版的《致青春》後,就會看電影版的,或者是先看了電影版的《情書》,然後迫不及待的閲讀文字版的。明白嗎?就是這個意思。

一口氣讀完《挪威的森林》,着實有點壓抑。

在書中,木月永遠留在了17歲,直子永遠留在了20歲。文字裏充斥着自殺,迷茫,孤獨,無奈,以及性。我總覺得,日本的天空都被灰色的雲霧遮住了,有一種陰冷,嚴肅的氣氛,好像永遠都沒有晴天。主人公都獨來獨往,沒有朋友,很古怪,活在自己的世界,別人進不去,他也不出來。

這是孤獨,不是孤單。

人在本質上是孤獨的,與人交往以求相互的理解。然而完全相互的理解似乎不是可能的,所以,每個人都是孤獨的。這是宿命,是心靈的獨一性。孤單卻是可以解決的,有人陪着一起吃飯,一起聊天,這樣就不至於一個人孤零零。

孤獨是心,孤單是形。

草草讀過一遍,許多地方都沒能好好品味。只覺得自己被書影響到心情壓抑,所以匆匆掃了一眼後記便趕緊出門。一路步行到空曠的地方,好讓腦袋裏的陰霾散去。夜暮時分,天邊出現了像草莓果汁一樣紅的晚霞,心情漸漸平復了些。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14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村的一部傑作,據説今年的諾貝爾獎差點被他拿走了,遺憾的是這一至高的榮譽最終還是與他擦肩而過被我國的作家莫言捧走。我也得以知道這世上還有兩位人物,要知道之前我可是聽都沒聽過。實感慚愧。偶爾在朋友的空間裏看到了這部作品使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決定抽個時間享受一下大師級的作品所帶來的快感。

而小説中的另外兩個人物永澤與初美卻截然不同,雖然初美對永澤的愛是真心的,但愛在永澤的眼裏就像一場遊戲,性對他來説就像吃飯那樣,餓了就要吃,完全是一種生理上的需要,這種有性無愛的愛是沒結果的,最後受傷的就是那個動真心的人。在説到主人公渡邊時,愛對他來説更多的是責任,一不小心就喜歡上了兩個人綠子和直子,這樣的結果讓他左右為難,一直處在苦悶和彷徨之中,因為他對她們過所以他要對她們負責。直到直子選擇離開後,在經過悲痛和絕望交織的那段時間後,以及在玲子的鼓勵下,他才開始尋找此後的人生,他仍然還記得永澤給他的忠告: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乾的事。

記得文章中直子與渡邊最後一次見面時問他的一句話:假如我以後不能給你性,你還會愛我嗎?渡邊沒有回答選擇了沉默,是呀,這是一個多麼艱難地毫無預見的問題,誰能保證這種無性的婚姻能維持多久呢,相信沒有人敢保證。

終於從《挪威的森林》裏走了出來,感觸頗深。晃了晃差不多僵硬的脖子,拍了拍快木訥的腦袋,發現自己還正常,沒迷失,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挫折,活着才是最重要,才能去愛你喜歡的人,去享受別人的愛。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15

蟬鳴一聲聲近,一聲聲遠。不知過了多久,耳畔的嘈雜忽然變得曠遠、縹緲。渡邊君想起了直子,想起了那片草地,想起了井的故事。而我,什麼也想不起來。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直子,一個純粹而虛遠的夢想。我們一直憧憬,並相信通過努力能夠獲得,而事實卻並非如此。許多我們自以為的事情,最終還是我們自以為。有些人便因此而絕望,失去方向。木月如此,直子如此,直子的姐姐如此,初美亦如此。

其實想來又何必呢?一些無緣由的臆想而已。沒有那些念想,反倒活得更自在。海子寫到“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卻出於絕望,抱《聖經》卧軌而死。活着的人們讀着這首詩,反倒獲得了生的動力。或許玲子和渡邊也是如此,才如夢方醒、度過了渾渾噩噩的階段吧。

至於直子,她似乎近在眼前,卻始終如同泡影。我們似乎擁有過她,卻終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漸漸模糊,漸漸淡去。以至於渡邊三十七歲時,坐在飛機上,印象清晰的反倒是那些當時不曾留意的景緻。

每個人或許不可避免的有一些迷茫期,而能夠及時跳出來,及時找回綠子,我想這便是一種成功了。渡邊最終還是沒能追回綠子,從這一點上講,他多少有些失敗。綠子這樣活生生的現實,我們有時擁有了,卻不懂得珍惜,卻還是錮於直子,等待自己的便只能是悔恨和遺憾了。

這又讓我想起了《平凡之路》這首歌,心路歷程多少與這首歌的歌詞有幾分相似。我們終究不能左手直子,右手綠子。或許,安於平凡,安於自己本真的生活,才是前行最好的答案。

耳畔的嗡鳴有點不真實,真實的只有我,坐在時間的路口,久久回望,繼而轉身前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