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重門》有感9篇

來源:文萃谷 2.6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三重門》有感9篇,歡迎大家分享。

讀《三重門》有感9篇
讀《三重門》有感9篇1

在愉快的心情下重讀韓寒的作品《三重門》,再一次感受到韓寒的幽默。這已經是我第二次拜讀這本書了,隨着年齡的增長,對這本書的認識也加深了一層。

韓寒出版的第一篇小説,男主人公多多少少有他自己的影子,比如富有個性,從小報讀詩書,重文輕理,高中掛科。在我讀《三重門》的時候,早把雨翔的形象和那個留着長髮桀驁不馴的年輕人聯繫在一起了。

説到主人公林雨翔不得不從他的童年説起。快樂的童年人似乎都差不多,痛苦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同。林雨翔的童年直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痛苦的噩夢。當村裏的同伴都在鐵路邊玩耍的時候他被文縐縐的父親關在黑暗的閣樓中,在孤獨與痛苦中一遍遍地背誦着諸如《史記》《大學》等古文。他必須始終聽父親的教導——現在背得滾瓜爛熟,以後就出口成章了。也因為這樣,在國小時代,他是出了名的神童。然而這神童是那個年代悲劇的代表,對社會上方方面面都充滿了反感,卻不得不違背自己的意願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在自己的骨子裏鄙視中國教育,卻只在骨子裏,而肉體卻在“無比光明偉大”的中國社會的領導下成長。對於當時的中國教育,我很同意韓寒的一句話:一個人,沒有資格判定甲的文章是優秀,而乙的文章不及格。只能説我喜歡甲的文章不喜歡乙的文章,或者説,甲的文章和教學大綱上要求的差不多,乙的差得有點遠。建議以後的評分取消優良中差,“優”改成“正合我意”,“良”改成“相差不遠”,“合格”則是“參考大綱”,“不合格”自然是“逆我者亡”。

我的性格與書中的林雨翔的性格有些相似,懦弱,虛榮,什麼都想批判,這些並不是那個中學生時代獨有的性格,卻在不同的時代受到了不同的待遇。至少我認為我的現況比林雨翔好的多了。

全書的劇情被會考給“腰斬”了。前半段大多是暖色調的,而雨翔上了高中後就多是韓寒的冷幽默了,而後半段在對人性的抨擊方面更耐人尋味。這和金庸的小説有些相似。《連城訣》前“江湖”,天高地迥、光風霽月。《連城訣》後“江湖”,污煙瘴氣、沆瀣沉濁。而小説中的國中與高中的生活的區別,亦是如此。

林雨翔的經歷不禁讓人為之扼腕歎息。學業,生活,戀愛處處不得意。但轉念一想,當今又有幾人能在三重門中活得瀟瀟灑灑呢?每個人都夢想着自己總能無憂無慮得活在這世上,但這二者是不可兼得的。要活在這世上,就不能無憂無慮;相對的,想要無憂無慮,就只有做一個得道高僧,或隱居深山,不食人間煙火。否則,你的生活必須在坎坎坷坷中度過。

任何時代都有任何時代人的煩惱。特別是這個時代。國小、國中、高中、大學時時刻刻都在三重門中迂迴、周旋。無疑的,林雨翔的經歷激起了各時代人的共鳴。或許,現實就是這樣的無奈吧。你適應了,不過多一個教育的犧牲品;你嘗試去改變,卻難於上青天。很慶幸我經歷了那些煉獄依舊有着一個清醒的頭腦。我現在只是一個九年級學生,不是在水深火熱中掙扎,但卻依舊要去改變——這也許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無奈吧。

讀完《三重門》後,我感受更多的是鬱悶與惆悵,而不是剛開始重讀時的愉快。作者把一個消極的意味深長的結尾丟給了我們,讓我們去無限地延伸。這是一個消極的包袱,但韓寒本人又點燃了一盞希望的燈火。那桀驁不馴的個性,沉着老調的筆鋒和打碎枷鎖換得自由的輝煌人生為我指明瞭方向。

讀《三重門》有感9篇2

小説一開始就介紹了餘香的“來源”。他是一個小鎮上的國中生。在他父親的“教導”下,他對古代漢語有一點了解,擅長科學。所以他加入了學校的文學協會。在與他志趣相投的馬老師的指導下,他以一篇倉促的作文出人意料地獲得了全國作文比賽的一等獎,這顯示了他深厚的功底。在會考前夕,他的父母盡最大努力找一個人來彌補他一段時間。補課的學費超過5000元,不包括補課的費用。他的心思不全在學習上。除了學習,他還為一個叫蘇珊的女孩努力工作。但她也鼓勵玉香好好學習,並説三年後會在清華花園見面。玉香的願望是和她一起上同一所高中,在父母的努力下,他成為了一名特殊的體育學生。他製作了數萬元的紅包,跌跌撞撞地走進了市南中學第三中學。但問題是,蘇珊以三分之一的差距錯過了進入第三所南方中學的門檻,玉香後悔了。擠進高中,但他的學習越來越差,幾節課就掛起了“紅燈籠”,照亮了前面黑暗的道路。但他不知道,原來是蘇珊幫他寫了市南三中的錄取通知書,願意出十個問題。玉祥別無選擇,只能這樣做。

韓寒的學生生活可能是這樣的。他經歷了風風雨雨,有得也有失,事業是暗淡而光榮的。也許只有這樣他才能寫出這樣一部哲學小説。不難看出,韓寒的思想是超前的。他對中國的教育進行了深刻的批評。他用老練、尖鋭、幽默的語言全面地介紹了學生們的生活。我想知道韓寒為什麼能寫這樣一篇文章,他的支持是什麼?他的勇氣是什麼?他的精神支柱是什麼?他知道他的智慧。智慧幫助他。有了智慧,每件事都將有不同的面貌,每件事都將有不同的説法。

事實上,每個學生都有一個獨特的觀點如何處理他們的學校生活,而不是豐富多彩的國中生活老師説。他們是過去的人,他們與我們的時代不同。他們對學校的感情仍然在他們的時間。並不是每個學生的學校生活都會和老師説的一樣,也不是每個學生都會像某些人一樣有一個校園生活的故事,事實上,它是無聊和不合適的,但它只是學生去一個更好的學校的負擔。國中生活應該給學生一種自我概念,這應該是由學生形成的,無論是對還是錯。這種觀點會隨着我們每個人的成長而改變,在遇到社會困難後會產生新的或更全面的認知。中學是學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社會觀的過渡過程。當我們步入社會,我們會有一個新的認識。其實,國中並不能這樣陶冶學生,因為中學生的觀點是不那麼容易改變的,如果一個人很容易改變,那麼他就不是一個合格的中學生

“三重門”體現了許多現代學生的思想。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我需要與時俱進,更多地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這樣我才能全心全意地做好我的工作。

韓寒的文學成熟和寫作風格確實令人耳目一新。他的經歷和想法讓人很難想象這本書是一個18歲的男孩寫的,但他總是覺得他的深度是如此的不自然,從這個年輕人的嘴裏發出的辛辣的諷刺是如此的無與倫比和令人尷尬。

儘管韓寒按照自己的意願一路笑個不停,但當他合上書時,卻發現並沒有多少快樂值得回憶。小説中對伏擊的嘲諷和語法錯誤的隱喻不僅沒有強化小説所要表達的思想,而且使主題顯得雜亂無章、模糊。真正想要使人的心靈動搖的力量,當它要出來的時候,就像退潮一樣逐漸暗淡。

因為“三重門”,一個關於教育的話題正如火如荼。韓寒要去哪裏?教育要怎麼去?我想時間證明一切,其實我覺得《三重門》這本書也適合教育部的權威,那些有免費汽車的人,那些“李剛”,我希望他們能從中得到些什麼

讀《三重門》有感9篇3

很早就想讀韓寒是《三重門》了,不過一直都知停留在想的階段,説實話我一直都知道韓寒是一個勇於批判現實的人,但是當我看完《三重門》之後我才真實地感受到韓寒的現實。

很多人並不喜歡韓寒,連帶他的作品,很多人甚至嗤之以鼻地認為韓寒,一個17歲的嫩小子可以寫出什麼文章啦啊,很可能是這裏湊一點那裏湊一點就弄出來的一本書,不過當我看完《三重門》之後我想跟你們説,《三重門》是韓寒真實的寫照,那是他真實的經歷。

《三重門》講述的是林雨翔從國小到高中的生活以及學習故事。説到主人公林雨翔不得不從他的童年説起。快樂的童年人似乎都差不多,痛苦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同。林雨翔的童年直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痛苦的噩夢。當村裏的同伴都在鐵路邊玩耍的時候他被文縐縐的父親關在黑暗的閣樓中,在孤獨與痛苦中一遍遍地背誦着諸如《史記》《大學》等古文。他必須始終聽父親的教導——現在背得滾瓜爛熟,以後就出口成章了。也因為這樣,在國小時代,他是出了名的神童。

隨着林父的升遷,雨翔的中學年代是在城鎮中渡過的。因課業繁重他感到學習很吃力,他已沒有了資本讓同齡人稱他為神童,他失落極了;原本美滿幸福的家因林母整天整夜的玩麻將,一無心思料理家務,二無心思管教小孩,最後鬧得雞犬不寧,在這種吵鬧中,雨翔從小孤寂的心更加寂寞無助;花季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期,然而又伴隨着無限的煩惱。就在升高中的那一年他被Susan深深地吸引了,Susan是一個美麗又聰明的女孩。林雨翔為了討Sussan的歡心拼命地把自己腦海中差不多消失的文學知識硬是擠出來。Susan與林雨翔有一個約定,就是以後要在清華大學見面,Susan為了與林雨翔就讀同一間高中放棄了數學的最後幾道題,但是陰差陽錯地,林雨翔的父母託人把林雨翔以體育生的'名義送進了市重點中學,而Susan卻進了區重點中學。

在區重點中學裏林雨翔根本無心向學,又因為基礎太差,所以他逐漸墮落。幸好小時候有一點文學基礎以至於他的語文不至於太差,但其他的就不言而喻了。所以林雨翔最後以掛了6只燈籠走出高中的大門。

韓寒描寫的這個人物可以説是當代中學生的代表,很多中學生都可以看到自己的縮影,或從小就被父母逼着讀書寫字,沒有閒暇的時間;或父母感情不合鬧離婚;或父母戀上賭博,對這個家不管不問;或學校根本就沒有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不斷給孩子因壓增負;或在情竇初開的時期被感情困擾着……總之,《三重門》就好像在描寫我們自己的故事,我們與林雨翔一樣是故事的主人公。

《三重門》思想的確深刻,但還是有些偏頗。

首先,我肯定的是如今的教育制度的確有問題。正如韓寒所説,大學聯考取材制度讓許多學習不行但能力出眾或有其他天賦的同學淹沒在人海之中。打個比方,如果我是菲爾普斯,甭説八枚金牌,就是游泳池也不會去幾次,我只會把去游泳池的時間貢獻給補課。如此看來,大學聯考制度問題很大,但能否找出別的更好的教育制度嗎?我覺得不可能。我從韓寒的後記中感受到,韓寒是想讓大家在自己的特長方面去發展,而不是去全面發展從而全面平庸。

看完韓寒的《三重門》我想了很多,也許以後還會有更多的韓寒出現,而我們所要做的應該是給於他們更多的包容,畢竟人無完人嘛!

讀《三重門》有感9篇4

韓寒作家的《三重門》出版於20xx年,當年的這把自由之火燒出了200萬冊的銷量。韓寒作家上國中就發表文章,以體育特長生身份進入上海松江二中,讀了兩年高一卻連續兩年掛課七門,最終於20xx年退學。他的《三重門》是不是更像自己當年的心路歷程呢?

《三重門》沒有太過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太緊張的節奏,象極了我們生活中朝夕相處的學渣學霸父母師友。

林雨翔,飽讀詩書,學富五車,但是又低調膽小,內心戲充足。

馬德保,沒有太多真才實學,可是總歸在一羣庸人的小鎮上中絕世而獨立。Susan,鶴立雞羣的美才女,對林雨翔鼓勵啟迪,是林雨翔的力量源泉。沈溪兒,嘰嘰喳喳,就喜歡玩味些不小心牽線搭橋幫小姐欲説還休的橋段。

羅天誠,不近女色不戀紅塵,自帶深沉,只在見到喜歡的美女時流露點人性的煙火之氣。謝景淵,勤奮的書呆子,沒有好的家世,凡事只能靠勤學苦練。錢榮,富二代,有資源優勢,傲視羣雄,談情説愛卻不耽誤他日精月進,跟林雨翔是死對頭。

姚書琴,“妙絕師太”也難過美男關。

他們是不是像極了你學生時代身邊的性格各異的同學?而且,他們之間或相互嫉妒傾軋,或相互揭底拆台,或相互鼓勵取暖。還有他們的父母,為了孩子的成績報班吧,奔走吧,找出路吧,總歸都是使出十八般武藝,想辦法給孩子鋪就一條又紅又專的光明大道。

然而,我最愛極了《三重門》裏的各種大調侃小尖酸的韓氏幽默,比如:

“馬德保培育成功這性格(膽小怕事)比林雨翔多花了三十年,可見走了不少冤枉路。”

“不漂亮的女孩子撒的嬌,則像我國文人學成的西方作家的寫作手法,總有走樣的感覺;看她們撒嬌,會有一種罪惡感,所以男的都會忙不迭答應,以制止其撒嬌不止。”

“體育生像是歷代鬼怪小説裏妖怪變的人,總有原物的跡象可尋,不能靠緘默來掩人耳目——每天去訓練就是一個鐵的事實。”

“正步走時隊伍像歐洲海岸線,主席台上的領導直搖頭。結果這個恥辱沒能保持多久,被後面的幾個班級連續刷新,主席台上的頭搖累了,索性坐看雲起,懶得再搖。”

“好事做到底,壞事也不能半途而廢。”

是不是頗有點錢鍾書大師的風範(連susan也隱約有點唐曉芙的清新之氣),而且恰到好處的濃縮了學業社會家長師生的各種無奈和心酸,讓人在忍俊不禁中正襟深省。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過着平凡的日子,走着平凡的流程,走着儀禮,制度,考文這傳統三重門。一旦有人不小心跨出這個三重門,大多都會誠惶誠恐,不知所措,我對嗎?我會掉隊嗎?我會沉淪嗎?可是偉大如韓寒,他就身體力行告訴世人,萬一你流程沒走對,你依然可能走出屬於自己的別樣的精彩。

韓寒高一退學的時候,班主任問他,你的未來可怎麼辦?他説我要靠稿費啊,一語引來譁聲一片。20年過去了,韓寒出了20多本自己的書,做着知名賽車手,立萬著名導演,他娶高中的青梅竹馬如花美眷,化身國民岳父。憑藉20億身價,他不但真的靠稿費養活了自己,還把自己養活的很精彩,他還可以霸氣的説:“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我喜歡的一切在一起!”

雖然韓寒作家現在也對自己當初退學一事感到懊悔,可能隨着年齡的沉澱,他比以前更多領略到所謂三重門的可貴吧,但是,感謝韓寒作家為我們創造出了大眾流程之外的另一種可能。萬一你沒有按照傳統流程走,只要你的夢想是美好的,你依然可能創造出精彩的人生。感謝和祝福韓寒作家。

讀《三重門》有感9篇5

也許他有些壞,也許他有些叛逆,也許他還有點才華,也許他有些憂鬱,也許他有些思想過度,也許他有些不太合眾。太多的也許構成了他與眾不同的學生生活。就是他,與現代中學生不同,但又有些共同點的“高材生”——韓寒。他是中國最年輕的小説家,出版了許多本震撼中國文壇的經典學生小説,他的成名作《三重門》是他第一本出版發表的小説,由於文中的言語之犀利、老練,讓人難以想象這竟出自一位高中生之手。

《三重門》是以第一人稱敍述的,文中的主人翁是一位名叫林雨翔的中學生。如魯迅一樣,林雨翔正是韓寒本人學生生活的真實寫照,只不過稍加改變其性格罷了。小説開頭介紹雨翔的“出處”,是一位小鎮中學的國中生。他在他父親的“關.”下,對古文略有了解,文科長於理科,於是參加了校文學社,在志同道合的馬老師指導下,他以一篇急急忙忙趕出來的作文竟然意外地獲得了全國作文大賽一等獎,可見其功底深厚。會考前夕,他的父母為了他能考上市重點高中,花盡了心思,找人為他惡補了一段時間,補課費就達五千多元,還不包括這樣那樣的補品。他的心思不全在學習上,除了學習,還在為了一個叫susan的女孩“勞心勞力”。雖説如此,她也鼓勵雨翔努力學習,並説三年之後在清華園見。雨翔的心願是和她考上同一所高中,而他在父母的“努力”下——搞了個體育特長生,打了幾萬塊錢的紅包,跌跌撞撞地進入了市南三中。但陰差陽錯的是susan以三分之差,無緣市南三中的門檻,與雨翔擦肩而過,雨翔後悔不已。擠進了高中後,但他的學習是每況愈下,幾門功課高高掛起了“紅燈籠”,照亮了前面黑暗的道路。可他哪知,susan是特意為了他才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市南三中的錄取通知書,甘願放棄十分的題目。雨翔也只好無奈。

韓寒的學生生活也許就是如此,經歷了跌宕起伏,有失有得,光輝暗淡的崎嶇生涯。也許只有如此,他才能寫下這麼有哲理性的小説。從文中不難看出韓寒思想的超前,他對中國的教育有着深刻的批判。他以老練、犀利、並帶有強幽默性的言語,對學生生活的進行全方位了概述。我在想為什麼韓寒能寫出那樣的文章,是什麼支持他?哪來的勇氣?哪來的精神支柱?他是察覺到了自己的智慧——有智慧在助他。有了智慧,一切都會變成另一副模樣,一切都會有另一種説法。

《三重門》隱含着一種讓人欣喜的極大可能性。

讀《三重門》有感9篇6

第三次看《三重門》了,如其名,這是我第三次重新看“門”。

從看的第一次到第三次,感覺每次都能歡樂我的回憶,也會有所感悟。想到那時的韓寒,平凡平常,文章裏透露着學生文字的青澀,喜歡在文字中加些油鹽醬醋來比喻去展示他的小幽默,而我依舊會被文章中的那些幽默和瑣碎文字感動,由文字而回憶起的場景,我會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覺得韓寒寫的不只是林雨翔或是他自己,而是寫出了一批人的豐厚青春世界。

文章勾畫了一個在青春年少的人所經歷的紛紛擾擾,寫着平凡又真實的青春,寫着青少年在成長中的那種亢奮和叛逆,全部文字像在用着玩的節奏向我們闡述或展示青春的點點滴滴。書中講述着主人翁從國中到高中的短短几年經歷,講述了他的朦朧愛情、那股青春叛逆、父母和學校給的壓力、對社會的認識、做種種無奈選擇等等,而這何不是我們所經歷的,我們和韓寒筆下的林雨翔一樣,活在父母的極大期望和嚴格要求下,要在他們所謂的“唯一出路”上好好讀書,我們被迫明白自己的目標——我們要上最好的高中、大學,但我們有我們的態度,我們和林雨翔一樣會自己找樂子,我們會苦中作樂,會在無聊時光中去瘋狂,只是最後我們和林雨翔的選擇不同而已。但只要想起這些美好的青春節點和那些在心中被刻下或被忽略的記憶,我們還是會有感動,有那時的心跳温度,最重要的是我們和林雨翔一樣都會從中有所感悟。

“三重”在古文裏乃是三件重要的事之意,而韓寒這本書名的“三重門”也指着三個含義,分別為家庭、學校、社會三個“門”,韓寒將家庭、學校、社會三者之間的矛盾刻畫的有聲有色,如實的闡述了三重壓力之下的學生們的那種弱勢和無奈,諸多淋漓暢快的文字透露着韓寒對社會的諷刺和不滿,文章結尾“走還是不走呢?也許放開紛紛擾擾會自在一些,但不能放開,比如手攀住一塊凸石,腳下是深淵,明知爬不上去,手又痛得流血,不知道該放不放。”面對選擇,賦予韓寒思想的林雨翔顯得是那麼的掙扎和無奈,但故事最後並沒有結局,一句文章多次出現的“一張落寞的臉消融在夕陽裏”結束了整個故事,當我讀完時,我想到了自己,聯想到自己如果到這種地步將是怎樣抉擇,我想我還是會老實的被這三個門關在裏面,而韓寒,最後還是走了。

青春大概相似,韓寒筆下的經歷我們大都經歷過,我想不管我們有沒有走出這三重門,只要我們有自己的態度和選擇,我們一樣的會無怨無悔,一樣的會生活的不亦樂乎,一樣的會擁有那樣的青春感動。

讀《三重門》有感9篇7

我記得我以前曾説過:韓寒寫的《長安亂》沒什麼意義,我要去讀讀他寫的其他小説後,在來討論韓寒的文筆到底怎麼樣。在我休息的三天的裏,我完完整整地讀完了韓寒的代表作之一《三重門》。在讀的過程中,我想到了另一位80年的作者,孫睿。他以《草樣年華》而出名,這本書我也曾看過。他們有着許多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我要以此作對比來表達我看完《三重門》後的感想。

先來説説相同點:第一,兩本書的主人公都是個平凡的男生。二人的相似之處是,平凡但很走運,聰明但不努力,且都能吸引漂亮的女生,並最終證明是自己的愚蠢葬送了愛情,結局都以女朋友的離去結束。這不僅是這兩部小説的相同點,現在很多市面上的青春愛情小説都是如此。可這好像並不會使那些處於青春期的讀者乏味,就像我看三重門時也感覺很有趣。

第二,書中人物的環境均在校園或其周邊。這與作者本身有很大關係,因為80後的作者幾年前大部分都還在校園中,他們每天接觸的都是校園中的人和事,最多就是校園旁邊的一些小吃店。他們對此瞭如指掌,寫起書來自然是得心應手。這自然還會讓尚處校園中的讀者產生很強的親切感和真實感,而他們正是這寫青春小説的主要讀者。這也是為什麼像韓寒,郭敬明如此受歡迎的原因。

第三,書中很多的搞笑場面。這些搞笑場面通常是以一些很不恰當的比喻或是很不合當時場合的人物語言組成。例如:林雨翔也是眼紅者之一。七年級他去考文學社,臨時忘了《父與子》是誰寫的,慘遭淘汰。第二次交了兩篇文章,走錯一條路,揭露了大學生出國不歸的現象,忘了唱頌歌,又被刷下。第三次學乖了,大唱頌歌,滿以為入選在望,不料他平時頌歌唱得太少,關鍵時刻唱不過人家,沒唱出新意,沒唱出感情,再次落選。從此後對文學徹底失望。這次得以進了文學社,高興得愁都省略掉了。(《三重門》),或是:周舟起初稱呼我“老公”,可我覺得這個稱呼有礙於我的男子漢形象的樹立,總給人一種類似於李蓮英的感覺。周舟又改口稱我“掌櫃的”,但是我既不開茶館、賣大碗茶又不給人家釘馬掌、打洋鐵壺,我只是一名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大學生,這個稱呼與我的身份極不相符,所以周舟又改口叫我“爺們兒”……《草樣年華》這些語言很出乎人們對平常事物的看法,自然能引起讀者很大的興趣。

當然,不同的人寫的書肯定也存在不同點。第一,情節和故事發展是不同的。《三重門》的主人公的生活時期是在九年級到高一,而《草樣年華》的主人公則是一名大學生。同樣是校園,可是大學與初,高中的生活畢竟還是有許多不同的。但這卻與作者的生活是相似的。韓寒當時是剛離開上高中,而孫睿寫《草樣年華》是也正值大學氣間。作者不同的環境造就了不同的情節和故事發展。

第二,二者的思想內容和精神面貌是截然不同的。説實話,我看完《三重門》後,與我看《長安亂》得出的結論基本相同。韓寒的這兩本書毫無意義。雖然《三重門》寫得確定精彩,也有人説是跨世紀之作。可韓寒除了在書中發表了一些對現在教育體制的不滿外,就沒什麼積極因素或更深的思想內涵,《長安亂》更是胡説八道,我沒看出什麼意義。對於孫睿則不同,我很欣賞孫睿的文筆,更為欣賞的是,在他的書中總會告訴你一些道理。雖然書中有時還會有些少兒不宜的描寫,但他的思想是積極向上的,是勸人奮進的。讀過他後來又寫的《草樣年華2》和《活不明白》後,更能感受他書中帶給人的積極影響。他的思想內容和精神面貌是完全超越韓寒的。這是最大的不同。

以上是我讀完《三重門》後所發表的感想,不一定正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仁者見刃,智者見智吧。

讀《三重門》有感9篇8

花了好一段時間,終於讀完了《三重門》,卻沒有一種釋懷的感覺,因為裏面有太多東西值得讓我思考……

很多人諷刺着説韓寒是個憤青,就算是這樣,又有何不可?至少別人敢愛敢恨,敢想敢説,總比那些虛偽來得實際。當我們穿梭在城市街頭時,總覆蓋一層華麗的外殼,這外殼既是人心所造,更是社會所造,它使人們在抉擇的一瞬不加思索地選擇了虛偽,卻又開始為自己的角色感到迷離……人活着,或多或少為的就是快樂,為自己的快樂而快樂,為親人、為朋友、為他人的快樂而快樂,而對於韓寒,他所希望得到的快樂是更多人的理解,這裏是更多人而不是所有人,因為他更需要在他身旁的人的離解,至於那些高踞在高等教育上人云亦云的人,也就漸漸地無關緊要了,畢盡他一個人的力量終究難以改變幾個時代的力量。在回到憤青的話題,我同樣也有當憤青的慾望,但我沒有那個資本,我難以將自己所有的敢愛敢恨毫無顧忌的詮釋出來。站在自己的天空望着韓寒,發現自己這兒比他的世界小了好多,他那裏的暴風烈日使他擁有了更多絢麗的彩虹,我默默退後了腳步。

記得我最初看到韓寒的文字,是從《像少年啦,飛馳》中的序開始的,(我更喜歡看序或者後記,因為那裏會有一個相比而言更真實的雕塑出現在眼前,我們能做的,就是從雕塑已固定的神情中感受它的心聲)接着便是《三重門》,以及他的博客,其實他的東西我所看的並不算多,説起來難免會有些主觀。在《三重門》裏,我能感受到韓寒在描寫青少年單純、幼稚卻又自認為成熟的愛情背後,更多展示的是當今素質教育成果,一個個老師敷衍、清高、片面,而學生也是高傲、虛偽、所寫的文章矯揉造作、盲目追求方框中的個性,學校裏的領導做足了表面文章,把素質教育當成了玩RPG遊戲,平時隨便搞點這樣那樣的小活動,站在高處看似乎每個學生都忙得不亦樂乎,心想所有人的素質的數值一等都有不小的上升了,然而學生們的確在這些活動中收穫了不少――是經驗(在老師、校領導面前受點罪、演點戲,回過頭來三五成羣拼命地罵)……不明白為何很多人總是在大力宣揚我國的素質教育多麼多麼的成功,取得了多大多大的進步,我想也只能敷衍地用每個人心中的比例尺各有長短不同來解釋罷。

我正躋身於當今素質教育的長龍之中,是社會、是家庭堵攔得讓人只有這一條出路,又或許我又更多的出路,只是我不敢於承認罷了。就好像我正站在素質教育高塔上,看到窗外或喜或悲的他,只能油然而生一種同情、一種敬佩,卻不敢從高塔上向下跳,走進他的那般世界,只能繼續邁向一切未知的塔頂。這或許就是我最痛恨的地方,窗外的光景和塔頂的神祕都讓我留戀,以至於難以完全投身於任何一個選擇之中,我還在徘徊,由於我的不敢於愛,不敢於恨,不敢於想,不敢於説,簡單的歸結便是虛偽,我不想歸罪於誰,因為選擇比埋頭努力更能讓人在成長中成熟。我不想現在就做出我的選擇,因為隨着對自己的不斷認識,我會更加理性地面對未來。

我不想用點評的語氣去談韓寒,因為誰都沒有資格去評價他人的人生,我也不想在文章中出現中國這樣的詞,因為我知道,我很渺小,和所有人一樣那麼平凡,一輩子也望不盡它。

輕舒口氣,終於,外面天亮了,又要開始踏上走往校園的征程,之前的話彷彿是在睡夢中寫下的。好了,我現在能做的只有上學了……我確確實實沒有勇氣去當一名反對現行教育制度的小混混,只能在夢中默默地祝福韓寒,真的,快樂就好。與其不斷地為未來的選擇而煩惱,不如踏踏實實的過好每一天,未來的讓未來去選擇吧……這才是真正的我,反正我是金子,總要閃光的……

讀《三重門》有感9篇9

《三重門》是八年級的時候看的,那時的韓寒是社會的話題,是風頭人物。

許多年過去了,我沒記住《巴黎聖母院》,沒記住《紅與黑》,沒記住《復活》,甚至連主人公的名字也不記得了。其實《三重門》印象也不是特別深,畢竟時間可以帶走一切,又何況僅僅與我而言並沒多大意義的幾本書呢?只是《三重門》對我的影響是永遠的,或者説是終生性的。

《三重門》寫的就是我們生活的縮影,正是這樣我才一直喜歡它。林雨翔就存在於我們之間,他呼吸着與我們一樣的空氣,望着一樣的天空,過着同種制度下的不同人生。他的喜怒哀樂,我們都曾經歷過,都曾擁有過,或者現在就正在經歷着。當時周圍的人都在看韓寒的書,都認為韓寒説出了我們的心聲,又或者是看到了我們看不到的東西。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教會了我去思考我的生活,思考我活着的目的,用另一種眼光去看待我們的世界。

韓寒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批判現行的教育制度,這個理科慘不忍睹的學生,憑着他驚人的文學水平,讓千千萬萬的學生成為了憤青,上千千萬萬的學生咒罵教育制度,咒罵他們所處的社會,咒罵他們所處的時代。他成功了,他憑着一個“林雨翔”成為了無數少年心中的先知,他就像帶着上帝旨意來的基督,為我們帶來了真理。我當時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在抵抗着學校,抵抗着自己所處的制度。

可是很多年過去了,《三重門》留給我的僅剩下看問題的方法,其他的卻都遠走了,走得悄然無聲,走得不知不覺。當我在重看《三重門》時,我只看到我們的青春--那失去的和正在失去的青春,有着春天小草綠色的青春,有着我們曾經的青春.可能是經歷的事情多了,才知道當時自己是如此可愛.我開始覺得韓寒的乏力.他改變不了什麼,和我們一樣,只能改變自己的生活.於是他去賽車了,去寫一些等價於垃圾的文字.

我現在看《三重門》,反而在林雨翔身上看到了對生活的妥協,一種無力與無奈,人總是要妥協於社會,妥協於制度,卻唯獨不能對自己妥協.我們把這種妥協叫做成熟.《三重門》只可以作為我們青春的祭詞,在某個角落獨自記載着一點一滴.

畢竟我們都會老去,可是曾經的青春歲月卻永不老去.

正如老狼的《青春無悔》:

開始的開始是我們唱歌

最後的最後是我們在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