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傾聽孩子愛的呼喚作文

來源:文萃谷 1.96W

螞蟻通過觸角的碰觸來向媽媽傳遞愛和信息。而森林裏此起彼伏的清脆鳴叫,是小鳥在和鳥媽媽聯繫。

用心傾聽孩子愛的呼喚作文

有一個小孩,最喜歡和媽媽玩“呼喚”的遊戲:

叫一聲:“媽媽——!”

媽媽回答:“哎——!”

再叫一聲:“媽媽——!”

媽媽回答:“哎——!”

孩子和母親都是那麼的幸福,呼喚、應答多少遍都不厭倦。

當孩子呼喚爸爸媽媽,呼喚不來的時候,孩子還會做很多的嘗試,生病是不是就能得到媽媽的關注和照顧了?調皮是不是就能吸引父親的注意力了……有很多情況,背後,都是孩子在呼喚愛呢!家長要長一雙慧眼,來識別孩子愛的呼喚啊。

洋洋五歲,是好朋友的兒子,他們夫妻也是我的合作伙伴。有一天中午,我正走過一樓的兒童遊戲區,要到三樓去講課,在邁上樓梯的一瞬間,我突然聽到背後有小狗“汪汪”的叫聲衝我而來。其實這叫聲已經有一小會兒了,只是我剛才在和同事們打招呼沒有留意到,現在一下子意識到那好像和我有關。我就轉過身來找,果然,是五歲的小男孩洋洋坐在遊戲區的小板凳上,高興地看着我,原來是他在學小狗叫。看來,他早就看見我了,怕我發現不了他,就一直學小狗叫,引起我的注意,這是他跟我打招呼的方式。

好久不見,一看到洋洋,我馬上高興地衝了過去,蹲下來對他説:“洋洋,過來擁抱一下。”終於引起我的注意和強烈反應,洋洋“咯咯咯”歡快地笑着,柔軟的小身體就撲到了我懷裏,我就抱着他,然後開始跟他聊天。很快,要講課了,準備上樓的時候,我説:“好了,洋洋,我要去講課,咱們要道別了。”我們就互相飛吻一下來道別,非常深情的,很愉快、很開心,接下來,洋洋滿足地自己在一邊玩着。

就像洋洋會用學小狗叫對我打招呼,希望我能聽見他,給了我驚喜和不同的感受一樣,每一個小男孩、小女孩都會有自己的方式來呼喚,呼喚在乎的人、呼喚周圍的世界、呼喚愛。

當幼小的他們用了這些方式來呼喚愛,得到了父母和周圍的理解與迴應的時候,他們小小的柔軟的心靈就感到非常滿足,心中生不出什麼煩惱、憂愁、懊悔,高高興興地扭過頭去繼續玩自己的玩具,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其實,孩子天生並非很多人形容的那樣是一張白紙、一無所知,他們滿身滿心充盈着柔軟的愛。

剛呱呱墜地的那一聲響亮啼哭,充滿着被聽見、被看到、被擁抱、被温暖、被呵護的愛的渴望。小嬰兒,開始的時候是用哭,漸漸地學會用笑、用表情、用動作、用語言、用行為來與周圍互動,向父母親表達需要、呼喚愛。嬰兒是完滿的、一應具足的,老子《道德經》中就講“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把嬰兒的狀態作為至高的境界形容給世人。當父母不能夠明白孩子的呼喚愛而錯對他的時候,孩子在世間的挫敗和坎坷就在生命軌跡中開始出現了。

在這幾年從事親子教育的過程中,每每聽到父母們愁悶無奈地向我傾訴現在的.孩子有多麼難搞難管難教;向我描述孩子有那麼多讓人頭疼的這樣那樣的各種“問題”,什麼網絡成癮有之、什麼不聽話有之、什麼好動叛逆有之;向我抱怨在工作如何忙精力如何有限的情況下還要操心擔憂孩子,生活怎麼這麼苦!

我每次都覺得很是心痛,替父母,也替孩子。

養育孩子是人生中很享受的事情,現代的很多父母們迫於生活壓力,全身心投入工作和事業,把人生中最多最精華的時間用來陪客户、老闆、同事,反而要擠出時間和精力才能和自己最最親愛的孩子、愛人、家人在一起。在一起的時候還惦記着工作,做不到全身心有品質的陪伴。又在自然的、美好的能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的時光,感受的是“操心”、“擔憂”這樣的黃連。帶孩子成長是不容易的,有時是苦些,不過,孩子的成長也帶給我們很多快樂和享受啊!這同樣考驗父母的智慧。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愛、有品質的陪伴和關注像小樹苗需要陽光一樣,是孩子精神世界、孩子心靈成長必需的養分。

當必需的養分缺乏的時候,出於本能,孩子就會開始呼喚、開始尋找。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也許孩子會表現得很乖巧,期待得到你的關注、肯定。你看到了,同時關注、肯定孩子,有了聯結,孩子心就安了。下一次,他同樣表現得乖巧。不過,往往,在孩子表現很好時,父母往往覺得沒問題,也許就忽略了聯結。此時孩子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開始嘗試其他方法,比如搗亂、不聽話。孩子只要搗亂,通常便會引起父母注意。但此時父母用的方式大多是懲罰、説教、訓斥,或置之不理,這些都不是有效讓孩子健康成長的方法。相反,孩子沒有真正被看到,呼喚愛的聲音沒有得到迴應,也許,會變本加厲地搗亂,結果父母會怎樣,可想而知。

讓我心痛的是,當孩子心理上出現一些狀況、有很大困擾的時候,家長認為是孩子出“問題”了,便想把孩子送到我這裏或送到別的專家那裏“解決”。如果真一定要有一個頗為準確的描述,我想説孩子們只是暫時感染了流行肆虐的“愛的匱乏菌”。這種“愛的匱乏菌”近些年來在社會上、家庭中大肆流行,這種病菌不是其他人,而正是由被感染的孩子的父母,在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沒有心情陪伴孩子的時候乘虛而入悄悄潛伏下來,在父母們看不到、聽不到、忽略掉孩子想方設法發出的各種各樣的呼喚愛的信號時,自內而外從孩子心裏、身體裏洶湧爆發出來。可惜的是,父母們還帶着孩子四處求醫問藥,解決之道是在父母那裏啊。

讓我心痛的是,常常是父母們拿孩子實在沒辦法的時候,換句話説自己的經驗、知識、智慧不夠,不能“擺平 ”孩子的時候,就認為是孩子有問題,而不能反躬自省,自己才是“愛的匱乏”病菌的製造者。只有用心地傾聽孩子呼喚愛的密碼,破譯它,把孩子需要的愛給他,才能夠停止製造新的“病菌”。

我同樣心痛父母們。父母們那樣愛孩子,恨不能把所有最好的都給孩子。有時給不了,不是不願意,而是不會啊!

“我”是一切的本源,當父母們忽略自身的需要、忽略自己對自己的愛、忽略自己對自己的呼喚時,是沒辦法聽到孩子呼喚的。

我想表達的是,親愛的父母們,我們也開始好好愛自己,有機會常傾聽自己內心愛的呼喚吧!一口氣寫到這裏,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真希望孩子們在看到這一段的時候,能記得你的父母也曾經是小孩,他們也需要愛,也需要孩子給的愛。希望孩子們也能聽到、聽懂父母愛的呼喚。

於是我們應該在生活中有所醒覺:

當奶瓶裏只剩下一口奶,你的嬰兒已經吃飽,他用小小的舌尖奮力推開剛才還緊緊嘬住的奶嘴,小臉扭到一邊,別以為他是在跟你搗亂,是故意跟你過不去,非得浪費你辛辛苦苦掙錢買來的那一口奶粉。孩子已經吃飽,雖然他還不會説話,可是已經準確地把“吃飽了”的訊號傳遞出來。如果你不甘心,又將奶嘴塞到孩子嘴裏,他會再把奶嘴頂出來。如果你還是不依不饒,捲起袖子説:“我就不信了,你這個孩子,今天一定得把奶給我喝完。 ”然後不依不饒地再把奶嘴塞給孩子,孩子用力頂、哭啊、鬧啊,也沒有你勁大,最後只好含着眼淚把那口奶喝下去了,你這才和顏悦色地拍拍他:“寶貝,這才乖嘛。”孩子的心靈於是受挫,有挫敗感,在與父母的這次互動中、三番五次的較量中明白了:自己“飽了”的感覺是不重要的,父母的要求遠比自己的感覺重要。所以,當孩子用他的動作、眼神、哭鬧、情緒、語言表達出某種呼喚的時候,智慧的你,一定是能夠識別並正確迴應的。

當孩子沉迷於網絡,上網成癮的時候,你擔心説這個世界太花哨了,這個社會太複雜了,你説是科技發展的負面影響造就了電腦兒童。

可是在孩子沒有迷上網絡之前,你在哪裏呢?是在辦公室裏加班還是在陪客户吃飯?你曾用自己的愛心編織故事吸引孩子每天期待着温馨的家庭時光嗎?你曾經接納孩子的夥伴們、把你的家變成孩子們盡情做他自己的樂園嗎?你曾經允許孩子可以把不開心、不快樂的情緒帶回家嗎?在孩子迷上網絡之後,你瞭解孩子在網絡上尋找的是什麼嗎?你明白“上癮”背後的信息和密碼嗎?

如果你做到了用心陪伴孩子,孩子被父母充分地愛、接納、關注,網絡、遊戲、電視是不能夠把孩子吸引到“上癮”的程度的。

在網絡虛擬的世界裏,孩子覺得不辛苦就能獲得關心、關注;養一個虛擬的寵物就可以來寄託自己的愛;打遊戲過關時感覺自己被肯定……虛擬世界裏的一切,現實世界中都有,只是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太匱乏,呼喚了多少次父母都聽不到、感覺不到,他的呼喚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滿足……其實,現實世界的豐富比寬帶寬廣得多啊!只是智慧的父母要首先創造寬廣、豐富的空間,讓孩子聽到、看到、感覺到。

當孩子自己封閉自己,不願意和人交往,不願意和父母説話時,他是在呼喚:我想方設法用全部的力量呼喚你們,可是你們都聽不到我的呼喚、看不到我在呼喚,既然是這樣,我就把自己的心門關上了。連這都是一種提醒:請你們聽到我的呼喚!

當孩子叛逆的時候、早戀的時候、憂鬱的時候……不都是在呼喚、在給大人機會聽到孩子心裏的聲音嗎?

孩子需要愛,看起來是多麼的執著、簡單。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方式來呼喚愛,希望父母能夠真正看到他、聽到他、感覺到他。

親愛的父母們,濾去嘈雜的噪聲,留意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聲呼喚吧!心裏有愛的你、智慧的你會絲絲分辨得出,那是天籟之音。

親子如是

1.你自己通常呼喚愛的方式是什麼呢?

2.你能辨別出孩子的特別的呼喚愛的方式嗎?

3.此刻,你內心的感受是什麼呢?

4.你有話要對孩子説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