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一道數學題作文合集10篇

來源:文萃谷 1.79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道數學題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一道數學題作文合集10篇

一道數學題作文 篇1

早上,我做完暑假學伴,媽媽看了看,問我其中一道題目是怎麼做出來的?這一問,我心裏可樂啦,“事實證明,看課外書是有好處的!”

這是怎麼回事呢?這道題我認識,它是一個斐波那契數列。我看過一本課外書,書中講到它有一個特性,要想得到下一個數,需要把前兩個數加起來。這是一個意大利的數學家列奧納多發現的,斐波那契是他的筆名,於是人們把他的這個發現稱作“斐波那契數列”。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斐波那契數列,比如,自然界中的一朵完整的雛菊花瓣,其花瓣個數就符合斐波那契數列,通常是13,21或者34,我們拿雛菊玩個遊戲,揪掉第一片雛菊時説“喜歡我”第二片説“不喜歡我”這樣交替下去,那麼有13或者21片花瓣的雛菊最後的結果是“喜歡我”。而如果是34片的大雛菊,我們最好先從“不喜歡我”數起,要不然,最後的結果是“不喜歡我”這肯定不是我們想要的,這種大雛菊通常生長在田野裏,花園裏不常看到;還有在松樹葉中,松針總是2個,3個或者5個為一小簇生長的,這些數字都是斐波那契數列中的數;當你切開水果,觀察一下它們的內部構造,很可能也能找到斐波那契數列。自然界真是好神奇呢!

認識了斐波那契數列,我輕鬆的做完了這道題,我跟媽媽説了這個斐波那契數列的故事後,媽媽表揚了我,真開心!

一道數學題作文 篇2

昨天,老師佈置了一面數學習題,其中,有道題特別地難!

這道題目是這樣出的:兩個數相等,這兩個數的近似數也相等,這種説法是對的嗎?剛看到題目時,我的腦子裏就在打轉轉,我想:這種説法應該是對的吧!因為如果兩個數都等於五百六十七萬,它們的近似數都約等於六百萬,是相等的,不是嗎?是的!於是我填的是對。這時,我的腦子裏又冒出一個奇怪的想法。但我沒去多想。

今天上課時,萬老師把昨天的作業發下來的時候,我發現那道題我做錯了!我那時把眼睛睜得大大地,非常地驚訝!心想:這題我怎麼會錯呢!不可能吧!不過作業上的紅叉叉告訴我,我答錯了。於是,我腦子裏又開始打轉了,可是還想不出答案。我開始問四周的同學。

我第一個問的是餘劉宸睿,可惜他也答錯了。我又問史天墨,史天墨説她寫的是不一定,我説要有個很確定的答案最後,我問到了我最要好的朋友:殷詩堯。終於有答案了,太棒了!殷詩堯説:如果你有五十萬這個數,你既可以把這個數的近似數寫成六十萬,也可以寫成五十萬。哦哦哦!我終於明白了,原來是這樣啊。哈哈!

好難的一道數學題啊!

一道數學題作文 篇3

這幾天我們學到分數了。星期二的家庭作業是數學《課外作業》第34、35頁的練習五、六。當我做到練習六的判斷題時,爸爸過來了,看到“分母越大的分數,分數值反而越小”這道題我打了個“X”時,他想了一會,便對我説:“這道題是對的,你做錯了。”爸爸心平氣功和地對給我講道理。“這道題還有一個隱含的條件,那就是‘分子相同’。”並給我舉了個例子,“比如3/5和3/4,肯定是3/4大,所以這道題是對的。”而我卻不這麼認為,理直氣壯地爭辯道:“但題上沒有‘分子相同’這句話,是你理解錯了。按題意,那14/13和13/14哪個大?無法比較!”我擺出一副神氣十足的樣子問他。“爸爸,投降吧!”爸爸見理由不充足,就使出趙家祖傳祕方:大吼法---“是我讀的書多,還是你讀的書多?”爸爸滿臉怒氣。我感到十分委屈,但仍舊不改變信念:“那......那......那明天我去問老師,我對了,你要對我説三聲‘I’m sorry!,並且要帶着謙意。”“好,那如果我對了呢?”“我把我的零用錢和壓歲錢都給你!”我含着淚講。因為我就是這樣一個不改變信念的人。“雖然每次都是你對,但這次你一定錯了。”“你有膽量,那今天我就跟你賭上一賭,看看到底誰贏誰輸!”

第二天中午我一到家,就大聲喊道“爸爸,爸爸,快説......快説......”爸爸見我又蹦又跳,又唱又笑的樣子,心想:完了,肯定完了!但他還是不信自己真的錯了,直到看到我的作業時,才誠心誠意地説:“‘I’m sorry!‘I’m sorry!”

這次小小的爭論,雖然以我的勝利而告終,但我也要從中吸取教訓,那就是:不管做題不是做事,都要勤於動腦,善於分析,正確理解。這道數學題將使我終生難忘!

一道數學題作文 篇4

中午時分,我吃完了午飯,閒着沒事做,便拿起了一本名叫《尖子生題庫》的書。翻開負數的這一章,看了一下前面的講解,又翻到了習題部分去做習題。我先看了一下習題,內容雖然多,但很容易。心想:”嗨!這也叫做《尖子生題庫》呀,這麼容易,我閉着眼睛也能把它全作對。”

於是,我開始做題了,填空題,判斷題,我不一會兒就作了兩頁。到應用題了,我以為會難一些便認真地看了題,一點兒也不難,刷刷,兩三下我就寫得只剩下一道應用題了。 草地看了一下題容易容易,不對,不是已經給了速度嗎?那這個“+15”和“—15”是用來做什麼的呢我思來想去,這簡直就是山重水複疑無路啊,我又看了看題,還是不會。這時,我想到了在一本書中看到的一個公式,好像對於這道題剛好對上。我便急忙去把我買的所有關於數學的工具書都翻了出來,找呀找,怎麼沒有呢?我明明在書上看到這一個公式的,怎麼會找不到。事實就是事實,我便翻了翻後面的答案:200÷(35+15)+200÷(35-15)=14小時,為什麼用200除以35呢?這時行程問題中的,我便拿起《國小畢業總複習》這本書,翻到有關於行程問題的這一頁,裏面有一個公式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的:它是用路程除以速度等於時間,這些加十五和減十五是加減法而不是正負號。

數學題真是需要認真的讀和仔細的去理解呀!

一道數學題作文 篇5

在七年級“數學報”第一期上,刊登了這樣一道怪題:

以前,美國舉行了一次“全美數學能力測驗”,有83萬中學生參加,其中有這樣一道題:有個三稜錐和一個正四稜錐,他們的稜長都相得,問他們重疊一個側面後,還露出幾個面?標準答案是七個面,因為兩錐分開時有4+5=9(個)面。當他重疊一個面後,有兩個面被遮住了,所以標答案是七個面。可是一位十七歲的中學生丹尼爾的回答卻是五個面,閲卷者當然判他錯。丹尼爾為了證明自己的結論是對的,回家後做了個模型,當他把這個模型交給老師時,老師不得不承認丹尼爾的結論也是對的。

從上面似乎可以得知,有兩個標準答案:一是原來的標準答案七個。二是丹尼爾的答案五個。我回家也做了兩個模型,一推演,發現只要是在三稜錐和四稜錐稜長相等的特殊情況下,三稜準和四稜錐的側面拼合起來時,不僅有連個面被遮住了,還有兩對兩個面恰好重合成了一個面的情況。所以應是9-2-2=5(個)面

單新的問題又來了,按照上面的推法,正三稜錐和正四稜錐側面拼合後就不能是7個面了,也就是原來的標準答案錯了。我又仔細讀了讀題,發現以下三點構成了一個特例:

1·正四稜錐

2·它們的稜長相等(即底稜和側稜都相等,並和上一條構成了特殊的正四稜錐和正三稜錐的形狀)

3·側面(限定了貼合方式)

只要有以上三點,就一定是5個面,而不能使7個面。

看來還真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呀!

一道數學題作文 篇6

“我看大家都很聰明,就給你們出一道數學題吧”説完語文蒲老師從她的包裏掏出一個小本子,看了一眼就在黑板上“刷刷”地寫着。“ 1=5 2=317 3=512 4=639 5= ?”有人一邊看一邊念起來。剛唸完,就聽見有人大聲喊“1---”,同學們聽見後也附和着“1”“就是1”蒲老師停頓了一下,又説:“有沒有不同意的?請舉手!”這下同學們一聽,以為不對,連忙拿出演算本在上面算了起來,教室又恢復了安靜。

不知道是誰説了句“應該是1呀”但是語氣就沒有剛才那樣堅決。“是 644”“不對!應該是 829”“5等於1”教室裏又開始熱鬧起來,同學們七嘴八舌議論着。有的還在拼命計算,有的在那裏東張西望,有的三三兩兩小聲議論着,有的乾脆等着老師公佈謎底(答案)。“快看,有人舉手了!”我頓時鬆了一口氣,這下有“救星”了!“我覺得應該是766.因為 639 – 512 = 127,639 + 127 = 766 .”他一本正經地説着。“不不!應該是829.因為512 + 317 = 829!”她連忙反駁。“no,應該把這四個數加起來等於一千四百七十三,然後用1473除以5就等於294還餘下3,最後294 + 3 = 297。所以5 = 297。”“錯啦錯啦,餘數不能加在商裏。”聰明的陳智山提出了意見。許多人反問蒲老師:“這道題的答案到底是多少呢?”但是蒲老師的話使他們失望了:“答案是______暫時保密!”“但可以和你們平時最好的朋友一起討論。”於是,同學們像箭一樣跑向朋友的.座位。最後,他們還是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蒲老師終於説出了答案“5 = 1”“蒲老師騙人!”“抗議!”台下傳來了抗議聲。

她終於給我們看了本子-------原來上面什麼也沒有,這些動作全是她裝出來的。我這個時候才明白,這道題的裏面包含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我們要像小澤征爾那樣相信自己。

一道數學題作文 篇7

最近我參加了體訓隊,每天早晨下午都要訓練,雖然很累,但從未聽到有人説放棄。我們盡情的揮灑汗水,在跑道上勇往直前。

看着同學們奔跑的身影,這讓我想起了一道曾經困擾着我的數學題:在300米的環形跑道上,甲、乙倆人同時同向並排起跑,甲每秒跑5米,乙每秒跑4.4米。兩人起跑後的第一次相遇在起跑線前多少米?正當這時,我看見長跑組的幾位同學正在跑1500米。最快的一個男生衝過起跑線,一步,兩步,三步……他超過了跑在最後的女生一圈。啊!我明白了!就像是一盞突然亮起的明燈,我瞬間發現了這道題的“奧祕”。

先拿300除以5減4.4的差等於500秒,算出來的500就是乙在兩人相遇時跑了多少秒;再拿500乘4.4等於2200米,2200就是乙跑到相遇時的總路程;最後拿2200除以300等於7圈餘100米,7就是乙在與甲相遇之前跑了多少圈,而100就是他們相遇時在起跑線前多少米。

可能是解出了一道困擾我很久了的數學題,我精神倍增,跑得越來越好。這就是數學的力量,有時不用在草稿本上不停地列算式,只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就會有所收穫!

一道數學題作文 篇8

我揹着輕輕的書包,卻感到很沉重,因為心情很差。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有一道數學題我做不出來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一路的破解方法。這道題好比《天龍八部》中的“玲瓏局”,好比燈謎,好比腦筋急轉彎。不 ! 現在這道題在我心中永遠重要過了它們。

“該怎麼做呢?怎麼做呢?”回到家,我的心情仍如曹字加個米 —— 一糟到底。反反覆覆,我認真地推敲題中的每一個字眼,卻毫無收穫。我實在太想把它給解答出來,只能乾瞪眼,無從下手。

“啪”,試卷上的難題翻了個跟頭掉在了地上。我氣呼呼的眉頭皺成了“川”字,可不一會兒,我還是情不自禁地將試卷撿了起了。咦?這個圖形倒了過來……呀!原來這道所謂的 “難題”玄機就在這兒:把圖形倒着看就能求出半圓的直徑。我馬上拿起筆,用底乘高再除以 2 就算出了三角形的面積,把三角形的面積乘以 2 除以長方形的長就算出了半圓的直徑,緊跟着就算出了半圓的面積,最後一減,“真相大白”啦!

“難題解出來了,難題解出來了!”我無比興奮,眉頭也一下子舒展開來了。

一道數學題作文 篇9

這一學期我們學習了關於長方形和正方體的內容。剛學的時候,我總覺得這些內容不是太難,不用怎麼費腦筋,只要看好數字,再把表面積和體積的公式套上,計算不出錯就沒有問題了。可今天早上,我對它們又有了新的理解和更好的認識。

早上起牀後,像往常一樣,媽媽讓我做十道數學應用題,今天做的是關於新學的長方體表面積的題目,其中最後一道題是這樣的:“工廠製作水管,每一根長2米,橫截面是周長的20分米的正方形。製作10根這樣的水管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鐵皮?”我一看,太簡單了!“刷刷刷”幾筆,很快在草稿紙上計算好,抄到試卷上,然後高興地把試卷遞給媽媽。

媽媽看了看試卷,看了我一眼,又指了指最後一題:“把題目和你的算式都再讀一遍。”我又讀了一遍題目,不覺得有什麼問題:“要注意橫截面説的是周長,不是邊長。可我算的就是周長,沒有寫錯啊,媽媽!”媽媽喝了一口水,輕輕搖搖頭:“再讀一遍!”我抬頭看了一眼媽媽,不像是在和我開玩笑,又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了一遍,還是沒發現什麼:“對的啊!媽媽今天這是怎麼了?”媽媽問:“先別看題目。你見過水管嗎?先想一想水管是用來幹什麼的?”我感到有些莫名其妙:“水管是用來送水的。”突然間,我恍然大悟,“哦——水管是空心的,兩個橫截面都是不用計算的。”

等我改完了,媽媽語重心長地説:“數學也和語文一樣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不是死記硬背公式就可以的。應用題就是要利用數學知識和經驗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是要聯繫實際的。”

是的,“只信書不如無書”,書本上的理論到底是有限的,而現實中的問題卻是無窮無盡的。只有會動腦筋,聯繫實際,才能儘量避免出現錯誤。世界上沒有簡單的問題,發現不了的問題都是重要的問題,認真和靈活才是減少問題的最好方法。

一道數學題作文 篇10

“大哥哥,這道數學題怎麼做?”自己想去,我沒好氣地拒絕了這位陌生的小妹妹。

過了一會兒,耳邊又傳來那個既陌生又熟悉的聲音,怯生生地再次問道我:“大哥哥,這道題怎麼做?”“問別人去,沒看見我正在忙嗎?”我又給這位小妹妹吃了個閉門羹。

“求求你了,大哥哥,我問了其他幾個大哥哥,大姐姐,他們一看都不會做,都讓我來問你,説你是有名的學霸,連語文老師都誇獎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難道今天這道題你也不會嗎?”“什麼?你説什麼?多大一點事兒啊,來,給我看看”。這位陌生小妹妹的激將法激活了我的好奇心和自尊心。

原來這是國小四年級“寒假生活”作業,難傻小妹妹的數學題如下:“10張A4打印紙的厚度是1mm,一億(100000000)張A4打印紙壘起來有多少米?珠穆朗瑪峯的精確高度是8844.43米,請問二者相差多少?”

嗨!有意思,難道這兩個數據有可比性嗎?一個是聞名世界的第一高峯——珠穆朗瑪峯,一個是薄如蟬翼的A4打印紙,這是在開什麼玩笑?是不是看小孩子好欺負,專門拿他們玩腦筋急轉彎的遊戲?

正在當我的心思還在珠穆朗瑪峯上打轉兒的時候,耳邊又傳來這位小妹妹嬌嫩的聲音:“大哥哥,如果你也不會的話,我再去問別的師兄師姐們去?我不怨你,因為這個題太攪人了。”

“別急,這道題其實並不難,我是在想一種你好理解的算法,明白嗎?”我微笑着對她説道,用意是取得她的信任,讓她的小腦袋靜下來,便於接受我對這道攔路虎的降服。

“小妹妹,你看:10張A4紙的厚度是1mm,這是尺。現在一共有100000000張A4紙,這是核心,接下來的珠穆朗瑪峯高8844.43米這是在嚇唬你。最後問二者相差多少?”我耐心地做了一些比喻,是想抓住小妹妹的心,讓她逐漸進入難題的深度,自然不是吐魯番盆地的深度,因為新疆吐魯番盆地的最低點:艾丁湖是-154.31米(最新數據),而是太平洋馬裏亞納海溝的最深度:最大深度11034米(平均深度是3957米)。

好了,開個玩笑,走題了不是。話説回來,先把100000000張除以10(張),求出mm數據:

100000000÷10=10000000mm

接下來再想想1m=100cm=1000mm

10000000mm÷1000mm=10000m

10000-8844.43=1155.57m

哇哈,算出來了,一億張A4打印紙的厚度是10000米,比珠穆朗瑪峯還高1155.57米。是不是算錯了呢?這怎麼可能,要是算錯了的話,那該多丟人,小臉還往哪裏藏。

小妹妹看了看後,沒有説話,只是在一個勁兒的地搖頭,還自言自語的地説道:“不可能,不可能,一億張白紙怎麼會比珠穆朗瑪峯還高出那麼多呢?”

只見小妹妹失望地離開,兩條馬尾辮子在小腦袋後甩來甩去,好像是一直在搖頭晃腦,像完全徹底地否定我的驗算結果。我也想盡快訂正一番,若是真有問題,就趕緊去給小妹妹道歉,。但再次驗算的數據依然如此,我壓在嗓子眼的這顆心才逐漸地收回胸腔裏,繼續開始遨遊我的作業和題海。

快到中午的時候,那位小妹妹又笑盈盈地來到我的書桌前,畢恭畢敬地對我説:“大哥哥,你真神,你算得真對,那邊的大哥哥大姐姐們反覆驗證了你的算法和答案,都給了你100分。”

簡單的試題,簡單的比較,讓人匪夷所思的就是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的至理名言,在今天的這道數學試題前得到了最好的佐證。我們學習知識也是這個道理,一天天,一本本書,一本本作業,在不知不覺間就堆成了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以至於專家教授,為我們偉大祖國貢獻力量。

作者:鄭傑元

學校:上海青浦實驗中學(東)八(2)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