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根為話題的作文三篇

來源:文萃谷 1.2W

篇一:以根為話題

以根為話題的作文三篇

在風雨中挺立着的大樹,根被埋在黑暗的地底,它從泥土的縫隙中找尋着養料,它不斷的延伸自己,為的是正在向上生長的枝葉。展示在光明的空氣中,享受着天與地的恩惠,陽光的温暖,雨水的滋潤,養分的不斷輸送。枝葉們依靠着這些物質不斷的生長,它們每長一寸就離根遠了一寸,可它們從沒有忘記根賜予的恩惠,在顯示出樹木的強勁和生機後,便會隨風飄向大地,在根最需要它們的時候,化做一絲養分,維持着樹木的生長。

俗話説:“根深葉茂。”根向四周擴展得越深遠,將會使枝葉向外延伸得越寬闊。像樹木一樣,正是由於中國數千年的文化積澱才使得人們在思想上不斷前進。

人們在學習了孔子的儒家道義後,瞭解到什麼是仁人之心,從此便有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人們在學習了中國古代史中莊宗因寵愛伶人而讓艱苦打拼下的江山輕易被他人所奪,這才瞭解什麼叫做“禍患常積於乎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從而明白防微杜漸,不可因小失大的道理;人們在學習了秦是怎樣以單方面力量吞併六國,又是怎樣被編伍之民滅亡的史事後,瞭解到治國應以民為本。從中國歷史的教訓中我們可以學到的太多,太多。歷史就像是輸送養分給葉的根,源源不斷地輸送着歷史教訓的養分給我們後人。

中國古代文學也是我們強有力的根。我們欣賞古詩詞;研究古代散文,探究每一時期不同的文學風格。從中體會出什麼是美,什麼是君子之度,什麼是求學精神……這些養分不斷地填充着我們的思想,豐富着我們的內心世界,提高着我們的修養。

落葉必要歸根。我們在對祖先給予的文化有所瞭解,並進而提出進一步的見解時,我們的觀念將會被包容進下一代子孫們所要研究的範圍,這時我們便成為一支根,以一生的研究成果為子孫奉獻着。

正是由於人們從遙遠的中國古文化中不斷的吸取,再不斷的付出,如此反覆循環,才使中國一步步前進。這便是根的偉大之處,它能夠使人們使社會向着更高層次發展,不斷前進,永不停滯。

篇二:以根為話題

根,就像一個普渡眾生的智慧老人,根,教會我們無數生活的真諦。教會我們不斷追求。

沙漠中仙人掌的根繁茂而幽遠,那是因為它,根不斷追求。為了生存,根伸向最遠、最深的地方,汲取那一點點的養分。然而就是這一點一滴的匯聚,造就了仙人掌頑強不屈,不畏艱難的性格。我們雖沒有仙人掌般的堅強,也要有仙人掌根般的追求。巴金爺爺説:“理想不拋棄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追求,你們會沐浴在理想的光輝之中。”人若有像仙人掌根般追求的毅力,希望與成功便隨之而來。

根,教會我們無私奉獻。

峭壁上的松樹,根狀稀奇古怪,有誰思考過為什麼呢?為了適應惡劣的環境,根扎進塊塊石頭,層層峭壁,致使根的形狀千奇百怪。可知根在深扎時受過多少擠壓與蜿蜒,但它卻從一而終,毫無怨言。我們雖沒有松柏的偉岸,也要有松樹根般的無私。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活,如果世人只顧自己,世界將失掉它的生氣,每天機械地重複。奉獻無需成本,卻能創造出價值,它不會讓奉獻的人變得貧窮,卻能讓得到的人變得富有。讓我們像根一樣地奉獻,讓奉獻成為憂傷的休止符。

根,教會我們不能忘本。

為什麼文人喜歡歌頌花花草草,唯獨浮萍例外?其因在於它沒有堅實的根。充盈的水分與陽光,舒適、安逸生活,讓它早已忘記根的重要。它的根退化為細短的根鬚。失去根的支持,它迷惘了,只能隨風漂浮,它辨別不了生活的方向,把生活的座標建立在外界的基礎上,永遠不能主宰自己。忘本帶來的傷痛不止是對生活的無力,它更讓你飽受世人的白眼與唾棄。就象浮萍,只等着風來駕馭,一生一世成為風的奴隸。我們要像海明威筆下的打漁人,不屈服於生活,不能忘記生活的本質。

物猶中此,人何以堪?人生的真諦不都藴含於這普通的一塊根中嗎?

別把太多的權力交給人類,當他倦怠的時候,當他失落的時候,當他惶恐的時候,生活對於人類只是無畏的掙扎。不如讓我們迴歸大自然,它會讓生活重新轉動如三稜鏡,每一面都折射出奇異的光彩!

篇三:以根為話題

如果你不去追尋,你將永遠不會知道你所承載着的是什麼。

有一種植物叫沙漠玫瑰,它似乎沒有根,卻能在乾枯後吸水而保持原本燦爛的笑容,為什麼呢?因為它有根,那堅強的信念,永恆的追求,沉穩的意志便是它的根。

落葉歸根,心力憔悴的它仍念着那一片熾熱的土地;鮭魚洄游,弱小單薄的它仍掛念着那一方散發故鄉味的水域;烏鳥私情不也是尋求鄉情的舉動嗎?根,就是心底的那份執着的追求與信念,所以李白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根,屈原有了“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根,陶淵明有了“採菊東籬”而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根,艾青有了“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的根……他們是不敗的勇士,他們或追求名山大川的'飄逸,或縱情山水的隱逸,或深藏祖國的眷念。他們的根永遠散發着耀眼的光芒,永遠支撐着盛開在祖國大地上的鮮花。

有些人的心花是被古詩滲透過的而不會輕易凋謝,有許許多多人的根生長在甘霖中同樣不會枯萎。看那鞠躬盡瘁的孔明,你會明白他的根永遠是紮在“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沃土中;瞧那擁着夢想的馬丁·路德金,你會懂得為自由而戰是他永恆的根;再看那音容永存的叢飛,你會聽見那首愛心的歌才是他的根……人生在世,有多少像他們這樣的人為了人類事業而奮鬥。然而,不幸的是,一些現代人已喪失了自己的根。昔日的二十四橋清風冷月已變成高速與殘月;昔日香爐峯上的日照紫煙已化為絡繹不絕的遊人;昔日鸚鵡洲上的芳草萋萋已變成繁華商鋪;一些自稱是“人民公僕”的人實質在蜕化,一些人以集資興企作幌子來詐取百姓的錢,打着奉獻愛心的旗號來促銷偽劣商品……無數的古典文化與文化遺蹟遭到破壞,這一切應該讓我們覺悟:是該重拾文化,找回自己的根的時候了。

漸漸地,我明白:孟姜女的哭訴、雷鋒塔下的呻吟、天河間的歎息也是根。我懂得:在曲徑通幽處,暖陽照射的古樸的禪房,寺廟中清脆的鐘響和流淌的母親河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

余光中説:“折一張闊些的荷葉,包一片陽光回去夾在唐詩中。”而我説:“折數不盡闊些的荷葉,包下數不盡的根放在心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