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囂中尋找寧靜作文

來源:文萃谷 1.56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在喧囂中尋找寧靜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喧囂中尋找寧靜作文

在喧囂中尋找寧靜作文1

“若不撇開終是苦,各能捺住就成名。”在這一撇一捺之間就是整個人生。那麼需要撇開的是什麼?捺住的又是什麼?在這慾望橫流的世界裏,我們要撇開紛亂的誘惑,耐得住那份屬於自己的清靜與孤獨,需要在喧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寧靜。

人生每時每刻都處在選擇之中。當下的每個決定都關乎着未來的命運。然而外界的紛紛擾擾卻干擾着我們的思維。“亂花漸欲迷人眼”,世界很大,誘惑很多。那些華麗表象之下藏着黑暗的萬丈深淵,我們被蠱惑,變得迷茫。殊不知,此刻,拒絕才是最好的選擇。古往今來,那些真正名垂史冊的文人都有一顆勇於拒絕的心。陶潛,李白拒絕了高官厚祿,選擇了內心的自由。而博爾赫斯拒絕了順從強權的保全之策,選擇了自我的尊嚴。人的價值不在於選擇了多少,而在於拒絕了多少。面對無數人生的選項,我們會好奇會無措,我們無法預測結果的好壞,我們只知道何者是最適合自己的。而那些不適合自己的,無論背後的利益多麼豐厚,也終究是錯誤的。所以,人生需要拒絕,學會撇開。

常言道“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人類的天性決定我們是羣居動物,但這羣居之下所衍生出的所謂潮流和時髦有時也會對我們產生誤導。古有“三人成虎”,今有網絡謠傳。我暫且將這種輿論力量定義為外界的喧囂。每日處在這種喧囂中,心中的寧靜早已被摧殘的消失殆盡。這時,我們需要另一種拒絕:離開喧囂,走向孤獨。

孤獨不等同於寂寞。寂寞是一種被動的淘汰,而孤獨是對自我寧靜的.主動追尋,是自我選擇的獨立。周國平曾這樣談論孤獨:“孤獨者必將不合時宜,但一切都將成為時髦,包括孤獨。”雖説孤獨的代價是遠離潮流不合時宜,但內心的寧靜遠比那些無關痛癢的認可更為重要。孤獨早已成為文人中的潮流。獨立是處世的最美姿態。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上,我們會遇見不同的人,感受他們的陪伴。但正如龍應枱筆下所寫:“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孤獨行走才是每一個人的最終歸宿。所以,人生需要孤獨,學會捺住。

拒絕多餘的慾望,拒絕刺耳的人言,選擇孤獨,享受孤獨。在喧囂中找到自己的寧靜,在心之淨土上體驗“飄飄乎如遺世獨立”般的深遠與暢然。

在喧囂中尋找寧靜作文2

在文學作品中,在古今聖賢的朝聖路上,給我們描繪過許多寧靜安詳的福地。那裏或被稱為“人間天堂”,“香格里拉”,“世外桃源”。比如梭羅的“瓦爾登湖”,陶淵明的“桃花源”,周雲蓬筆下陽光似金子的“大理”。可事實是,如此境地甚少,或者説只是處於描繪和想象之中。陶淵明處於東晉政權的腐朽年代,他曾試想尋找一處桃花源。那裏的人們安居樂業,蠶大桑熟,酒食豐裕;他們與世隔絕,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黃髮垂髫,怡然自得。但有趣的是,文末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還有隱士劉子驥,“聞之,欣然規往”,然而“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所以,“桃花源”就成了我們每個人心中的一個夢想,落到現實,就是一個美麗的“烏托邦”。即使是梭羅的瓦爾登湖,也是他還原歷史生活促進思考寫作的一個空間,而不是眾人該去切實生存的地方。所以,有人説,這世上已經沒有淨土,唯一還留待自己開墾的淨土,是你的內心。

既然它客觀存在,那我們接下來該想如何面對的問題?伏爾泰説過一句話:“如果我們不能讓周圍的人變得更加理性,那我寧願開開心心地躲開他們。”伏爾泰面對思想上無法共鳴的人,他選擇逃避。逃避也是一種方式。面對喧囂,有人選擇短暫的逃離,旅遊、田園樂,農家樂,何嘗不是一種尋找短暫寧靜的方式。然而,當喧囂已經氾濫成為世界的常態,總是選擇逃避是否可能?如果不能逃避,那又該怎麼辦?我們很熟悉一句話:不能改變周邊的環境,就試着改變自己的內心。激進主義會認為,這還不是一種逃避?但已經很高明瞭,採取迂迴曲折的方式,在路途坎坷困難重重的情形下,不得已為之,既磨練了自己的心智,又能達到某種目標。我想是可敬的。當然,也有心境修煉更高層級的。如白落梅在《林徽因傳》中所寫:“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是故,才有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至高境界之人,方能凡俗之中開出坐地蓮花,在喧囂之中自在清涼。

喧囂和安靜,本就是一對共生的矛盾體。世界也因為存在矛盾而豐富多元,而我們的生活也勢必會在兩者的博弈之間變得精彩,就看我們該如何權衡。

在喧囂中尋找寧靜作文3

莫言曾説:“我想社會生活本來就是喧囂的。”聲音使我們的社會生活充滿靈性,生命因聲音的存在而靈動起來。但聲音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喧囂這種現象,在喧囂中個人的孤舟難以維持平衡。

古時一位詩人在自家庭院中種了兩棵芭蕉樹,但當風雨來臨時,芭蕉葉沙沙作響,令他煩心不已,寫下了“當初是誰種芭蕉,風也瀟瀟,雨也瀟瀟”的詩句。他的妻子看到後在旁邊寫到:“當初是你種芭蕉,種了芭蕉,又怨芭蕉。”芭蕉樹沙沙作響的聲音成了詩人生活的喧囂,但他無法避免,我們亦如此。生命中的喧囂太多,同學間的嬉鬧對我們的學習造成了干擾,廣場舞大媽的音樂使我們無法安然入睡,社會中紛雜的輿論、各種各樣的學説充斥在我們身邊令我們無所適從。處於時代的洪流中,每個人都被喧囂所裹挾,但喧囂並不是只有負面的作用,我們也可以在喧囂中尋求平靜而不必“種了芭蕉,又怨芭蕉。”

周國平曾説:“世界越來越喧鬧,而我的日子越來越安靜了。”在喧鬧中周國平找到了自己一片安靜的樂土。正如歸隱田園的陶淵明,遠離了塵世的喧囂,樂享閒適安寧的生活。我們不必學習陶淵明搬入深山中,創造“無車馬喧”的環境,真正應做的是保持一顆平靜的心,在享受喧囂中得到生活上的寧靜。喧囂與寧靜本不應相對立,世人以為有聲則喧,無聲則靜,實則不然。我們可以在同學的嬉鬧中體味到友誼的甘甜,感受到友誼的力量,在生活中堅定前行。我們可以在廣場舞大媽的音樂與舞蹈中,獲得心靈上的享受,緩解生活中的焦躁與壓力。我們可以在紛雜的輿論中汲取營養,

提高我們的文化修養。嘗試去享受喧囂,不要緊抓着喧囂的負面而作繭自縛,那個埋怨芭蕉的詩人也能在芭蕉葉的喧囂中體驗到生活的平靜。

三毛曾説:“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生命的大樹裏,我們可以一半沐浴在喧囂中,一半享受平靜,在喧囂中愈發感受到安靜,在安靜中愈發感受到喧囂的正面力量。我們應當像一棵樹那樣,沒有悲歡的姿態,在世間的喧囂中尋求到生命的安靜。

眼因多留淚水而愈發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更顯温厚。而我們的生命也可因喧囂而愈加明白平靜的意義與美好,在喧囂中尋求到心靈的平靜。

在喧囂中尋找寧靜作文4

社會是集體概念,社會生活是喧囂的,而個人是相對獨立的個體,但是人是社會中的人,不能脱離社會而單獨存在。因此,保持內心力量的寧靜需要在喧囂中尋求。

寧靜,是指一個人內心的平和與堅定的力量,是用以防禦挫折,迷茫,浮躁的不良情緒的干擾和侵襲。古語有云:小隱隱於林,大隱隱於市。更何況,隨着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以及信息交流的日益頻繁,古人口中的“小隱”得以實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於是,我們不得不堅守我們自己的精神家園,學會在喧鬧的都市尋找一片安靜的樂土。要在喧囂中尋求寧靜,即是我們要在社會中各種層出不窮的誘惑中秉持自身的正義和責任,保持內心世界的純淨。周國平先生説:“世界越來越喧鬧,我的日子越來越安靜。”周國平先生正是憑藉着自身的內心保持他這種安靜的生活。

內心這種寧靜的力量,是“誤落塵馬中”依然保有的淡然與平和,是流言紛四起時依然不變的堅定與超然,是不沉迷聲色犬馬之中的自持,是不被功名利祿所束縛的灑脱。社會生活耳濡目染,難免對我們的內心一次次地侵蝕,攻擊。只有保持內心的寧靜,在煩擾之中獨具慧心,心中生智。然而,保有寧靜的力量並非易事。我們生活在集體中,難免會受到他人的影響。

或是説,喧囂的社會生活總是會給我們的心靈蒙上一層陰影。我們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隨波逐流,放棄自己的準則嗎?不是這樣的,反而我們更要堅守自己內心的力量,儘管外界一次次地進擊,我們在不違揹人生原則的條件下一次次地保證自身的清潔與純淨,這是更加難能可貴的。在喧囂之中尋找寧靜,堅守自己的內心,這是在現代社會中必須學會的一項技能和堅持的一個準則。讓內心世界在喧鬧的社會生活接受一次次的洗禮,我們的心靈才能保有如雨後晴空的明朗和清新。不問車馬幾多塵埃擾亂我心,心中自有一方天地,維我心中所念,保我心中所靜。身在喧囂之內,而心在寧靜之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