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發展論》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9.83K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資本主義發展論》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資本主義發展論》讀後感

本書開門見山地就講解了一個經濟學中十分基本的一個問題:價值與剩餘價值。

我從中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剩餘價值與資本主義”這一章節,剩餘價值是指在剝削制度下,被統治階級剝削的,勞動者所生產的新價值中,勞動創造的價值和勞動報酬之間的差額,即“由勞動者創造的被資產階級無償佔有的勞動”。

關於剩餘價值理論的核心主要有兩點:

(1)資本家主要通過強迫工人延長勞動時間的方法來賺取利潤;

(2)只有產業工人的活勞動才能創造新價值,其他生產要素以及商業服務業等非生產性行業的職工都不能創造新價值。

第二點也很好理解,一個餐廳的服務員在沒有顧客的情況下是無法創造剩餘價值的。第一點則是剩餘價值的來源。

中間階級的人員待遇相對優渥,因而所享受的生活水平使他們在主觀上或多或少地同資本家聯繫在一起。由於在資本主義下他們大部分人是直接或間接地從剩餘價值中取得收入的,因此剩餘價值的減少必然會對他們產生不利,這裏就客觀的存在一條紐帶,把他們的命運同統治階級連結起來。

基於這兩個理由,這個新的中間階級便有一種傾向:它寧願給資本家,而不願給工人提供社會的和政治的支持。可以這麼説,它的成員構成一支大軍,隨時準備接受資本家的指揮。“中間階級的大部分在越來越大的範圍內直接依靠收入過活,成了作為社會基礎的工人身上的沉重負擔,同時也增加了上流社會的社會安全和力量。”這就是在資本主義下剩餘價值所起到的作用。

後面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三篇,講的是危機與蕭條。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產能過剩”,而再生產的循環進行,使經濟危機的過程具有周期性。典型的再生產週期,包括危機、蕭條、復甦、高漲四個階段。危機是上一個週期的終點,又是下一個週期的起點。在蕭條階段,生產處於停滯狀態,同時為復甦階段做準備。

在復甦階段,生產和消費的矛盾進一步緩和,社會生產逐漸恢復,並進一步發展,使經濟出現繁榮景象,形成高漲。高漲又使經濟各種矛盾加以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又爆發新一輪經濟危機。再生產週期性的物質基礎,是固定資產更新。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更新,會擴張生產能力,引起生產高漲,為下一次生產過剩危機奠定物質基礎。

本書最後一篇講的是帝國主義。關於中間階級與帝國主義的關係,中間等級,由於缺乏共同地利害關係和共同的組織基礎,特別地不穩定,而且容易變得迷戀於民族偉大性或種族優越性等曖昧觀念。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內,他們在有組織的資本和有組織的勞工之間所處的尷尬地位,加強了他們的這種性格。

中間等級在社會中的孤立地位使他們失去等級利益的一致性,於是,民族或種族便變成了等級利益一致性的替身,同時給他們一種心理上的出路,以逃避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所以,中間等級的廣大階層,客觀上宜於參加對外擴張的事業,壟斷資本瞭解中間等級的`這些感受,而且知道如何利用它們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在這個問題上,最重要的一個事實是,壟斷資本家造成大量金錢花在廣告和宣傳上,把一切輿論手段都置於統治階級最上層巨頭的直接影響之下。

通過玩弄中間等級——次之就是工人階級中一部份無組織的人——的感情,就可能為侵略性的帝國主義政策建立強大的羣眾支柱。前節分析的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意識形態,正是在這一點上有其最大的重要性。對有產者的好處,甚至比這一點所指出的還要大。

既然如我們所知,工人階級有仇視帝國主義擴張的傾向,那麼,它的組織和政策,就可能被人説成彷彿是“不愛國的”和“自私自利的”。這樣,中間等級對工人階級的仇恨新——這無論如何總是有的——就可能為人所加劇。因此,帝國主義的實際結果,是把中間等級同大資本連結得更緊,而擴大中間等級和工人階級之間的鴻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