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學生學會修改作文的做法

來源:文萃谷 2.82W

學生作文教師修改,是傳統的作文教學方法。教師一般按照“作前指導——習作批改——改後講評”的思路走,作文講評完了,該次作文訓練也結束了。這種因循守舊的作法(學生只作不改)正是學生作文水平提高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在創新教育改革的大潮下,如潰決之堤,難堪重負。“玉不琢不成器,文不改不成形”。改文章的效果從某種角度上説並不比寫文章的效果差。“修改作文”是寫作文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工序”,是提高作文質量的重要措施,葉聖陶老先生曾説過:“寫成之後,自己看,優點何在,毛病何在。眼光漸高,筆下漸熟,定會寫出好東西。”“文章不厭千回改,佳作常自次中來”説的正是這個道理。所以教師要善於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指導學生正確修改自己的'作文。

會考學生學會修改作文的做法

一、教師示範修改。示範修改就是教師針對學生作文中出現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在課堂上向全體學生作示範修改,然後讓學生根據老師的修改方法、步驟,修改自己的文章。教師要在學生作文中捕捉典型語句,把收集到的學生的病句摘抄在黑板上(或電腦打在屏幕上),讓學生邊讀病句邊想,句子錯在哪裏?找出病句存在的具體問題後,再對症下藥。讓學生知道該怎樣改,改後讓學生再讀,品味和原句的異同,並知道為何這樣做。

二、教學作文修改符號達到規範修改。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把各種修改符號(如刪除號、增補號、換位號……)教給學生認識並會熟練運用,繼而正確運用於自己的作文中,來修改自己的作文,使作文修改達到正確規範。

三、激發興趣,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在教學生改作文時常講些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修改作文的興趣:如唐朝詩人賈島在作《題李凝幽居》一詩時有這樣一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時,他不知詩中該用“推”好還是用“敲”好,他正在驢背上反覆做“推”和“敲”的動作時,衝撞了為官的韓愈,韓愈弄明白事情真相後幫他解決了難題,“敲”字比“推”字好,文章要經得起“推敲”正源於此。這個故事讓學生聽得幽然神往,知道了好文章是作家千錘百煉的結晶,極大地激發了他們修改自己作文的興趣,我以此為契機激發學生興趣,並和學生共同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1)把用詞不準的地方改準確。

(2)把不通順的句子改通順。

(3)把長句改短句。

(4)刪去重複囉唆的詞句。

(5)增添一些詞句。

(6)改正錯別字和使用不當的標點符號。通過這樣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極大提高了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養成了良好的修改習慣。四、採用多種方法修改提高作文的綜合修改能力。修改作文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除了採用示範修改法外,還要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和作文體裁的不同採用相應的修改方法修改,一般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反覆朗讀,多次修改。學生對語言的敏鋭感覺主要是從朗讀中體會出來,所以讓學生反覆朗讀,藉助聲音刺激,憑藉語感找出習作中需要修改之處,邊讀邊改。

(二)互評互改,共同提高。“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學生修改作文有時往往達不到理想效果,究其原因大多是隻從自己角度出發看作文,找來找去也找不出毛病。俗話説“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互評互改,可把學生分成4~6人一組,每組由好、中、差三類學生組成。鼓勵學生各抒已見,大膽發言,集思廣益。通過學生互評互改,既發揮羣體作用,又調動了個體積極性,進而提高了修改能力。

(三)“自然冷卻”效果更佳。“自然冷卻”就把所寫文章擱置一段時間後再去看,那時隨着你學識和知識的加深、增廣,就會發現許多不妥之處,此時修改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獨立修改,形成習慣。這是學生在掌握了批改內容、修改方法後,形成的一種獨立的綜合修改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逐步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習慣。總面言之,學生作文後學會修改自己的作文並使之成為習慣,這是依照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倡導和實施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最佳學習方式。它不僅能極大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有效地提高學生作文的整體水平,而且能提高學生語文運用的綜合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