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古詩文作文十篇

來源:文萃谷 2.45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廣義的古詩,泛指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所有的詩歌,與近代從西方傳來的現代新詩相對應。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文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推薦】古詩文作文十篇

古詩文作文 篇1

古人常説,“腹有詩書氣自華。”古典詩文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藴和情感資源,妙用古詩文可以激活語言表達,彰顯底藴,使散發出濃濃的書卷氣和文化氣。這無疑是大學聯考作文“出彩”、“創新”的一條有效便捷的途徑。那麼,怎樣借用古詩文來為你的大學聯考作文增輝添色呢?

1.妙引古詩文名句出彩

這是大學聯考作文中最常見的方式,可引用分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一)局部引用。就是在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詩文名句,如的標題、題記、首段和末尾等。這些地方所處的位置比較突出、醒目,容易引發讀者的關注,給他們留下較好的印象。

在標題處引用古詩文名句,能讓題目顯得典雅藴藉,富有文學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讀之功。如福建考生的《月是故鄉明》,引用杜甫名句作為標題,不僅緊扣“感情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的認知”這一作文話題,而且表達得更有韻味;福建考生的《一蓑風雨任平生》,引用蘇軾《定風波》語句,作為題目,既緊扣所選的歷史人物,貼切凝練,又昭示題旨,寫出了蘇軾的豁達與超脱,可謂“一石雙鳥”。

在開頭嵌入詩詞佳句,以此領起全篇,則能夠使語言顯得凝練精闢,更能讓閲卷者立刻“窺”到作者的文化積澱和人文素養,給他們留下較佳的第一印象。如陝西考生的《尋找快樂,精彩人生》的開頭:

“漫步於秋日落葉徐徐的小徑上,不禁吟了一句:‘無邊落葉蕭蕭下,不盡愁緒滾滾來。’慨歎落葉的悲哀與不幸。其實,落葉的生命或許就是這樣,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繽紛。換個思維方式,龔自珍曾説過‘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嘛!我們應該欣喜,享受落英繽紛的秋景。”

這個開頭由情景入手,化用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自然引出對落葉的聯想,然後再引用龔自珍的名句,恰當地詮釋了“快樂幸福與我們的思維方式”這一哲理話題的內涵。這樣處理,使在開頭便顯得意藴深刻,詩意靈動,從而避免了“開門見山”式説理可能會有的乾巴枯燥。

在收尾處引用古典詩文,則具有畫龍點睛之效,能夠啟人心智、昇華主題,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表達效果,令讀者掩卷沉思,回味無窮。如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結尾: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流年似水,時光如電地過去,也許,只有歷史才能讓“無字碑頭鐫字滿”,也許也只有歷史,才能最好地詮釋曾國藩在天京城破黃袍欲加身之時寫盡生平心境的一句話: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三處引用貼切自然不顯斧鑿,使文采飛揚,情理交輝,意藴深遠,辨證而深刻地評價了曾國藩這一歷史人物,實在是一記漂亮有力的“豹尾”。

(二)全篇引用。既指整段之內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由於古典詩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積澱,大量、多處的引用,將能大大提升的文化品質和審美趣味,充實的底藴。整段引用的如:

“寂寞是什麼?曾幾何時,有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也許,寂寞便是皓月當空,好風如水,萬籟俱寂時形影相弔的那種感覺吧!曾幾何時,有李後主感慨‘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也許,寂寞正是深宮大院,國愁家愁人也愁的情絲糾纏吧!曾幾何時,有陳子昂感歎‘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也許,寂寞就是芳草依舊,天涯依舊,物是人非的空虛心境吧!於是,我問月亮,廣寒宮的嫦娥告訴我,寂寞是‘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麼?我無法回答。”

——大學聯考優秀作文《寂寞的意韻》

一段之內五處引用詩詞名句,以此作為情感和義理的載體,讓“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內涵,既為增添了亮麗的色彩,也增強了論證的説服力和感染力,使底藴厚實,充滿典雅藴藉的詩意和豐富的人文氣息。

而全篇引用的,四川省大學聯考優秀作文《只緣身在此山中》則可稱得上是典範之作了。該文以蘇軾名句作為標題,非常恰切地暗釦作文話題“感情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緊接着引用崔護的詩句“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自然引出對“情感與認知”關係的認識,確立主旨;然後緊承首段,引用了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杜牧的《赤壁》,從幾個角度來進一步闡述主旨,形象生動而不乏理性;末尾再以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收結全文。綜觀全文,恰到好處的引用、嵌入古典詩詞,使哲理思考和情感抒發傳達得深刻而有底藴,讓擁有了較高的文化品位。

2 巧套古詩文結構出彩

古人寫詩做文都很講究章法,每一首(篇)詩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結構與寫作脈絡,再加上古詩文本身言簡意豐、音韻和諧,套用古詩文來鋪設的行文結構,不僅能使層次分明、結構清晰,而且更能給人以典雅優美的感覺,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打動讀者。這一點,湖南大學聯考優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做出了很好的示範。白居易的《琵琶行》以琵琶女的演奏貫穿全篇,將樂曲的情調與演奏者、聽者的情緒融為一體,又以琵琶女自敍身世和詩人傾訴鬱悶相映襯,其行文結構與情感抒發融合無間,曲盡長篇歌行體詩歌之妙。《琵琶行之父母有情》這篇作文妙就妙在直接套用白詩的結構形式,將《琵琶行》一詩中有關音樂描寫的詩句,直接抽取出來、編織出全文的行文結構:“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間關鶯語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座中泣下誰最多,掌上明珠雙眸濕(原詩為‘江州司馬青衫濕’)”。這些詩句在《琵琶行》中本身就是串連詩歌內容、編織抒情脈絡的關鍵詩句,被引用為行文轉換的語言標誌,不僅巧妙地串起從小到大父母對“我”的關愛與教育的一些生活細節,而且使的行文結構放得開又收得攏,讀來自有別樣的韻味。

3、模仿古詩文語言出彩

語言是的第--關口,大學聯考作文的語言除了要能夠根據需要儘可能得體準確之外,還應該儘量地體現出個性的色彩。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較紮實的話,不妨模仿古典詩文的語言,用文言的筆法來表達現代的感悟,這無疑也是大學聯考作文“出彩”的一記妙招,歷年大學聯考作文中都有這方面的成功例子,如南京考生蔣昕捷的《赤兔之死》,江蘇考生的《諫屈原書》,四川考生的《愚者傳》和北京考生的《轉折》等。值得一提的還有江蘇考生寫的五言敍事詩《孔雀東南飛》,其 語言脱胎於古樂府名篇《孔雀東南飛》,以一位才華橫溢有志投身西部大開發的青年作為敍事的中心人物,寫得像模像樣。請看其開頭: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五歲進國小,九歲入省中,十五遊南大,二十研究生。此生條件好,工作不愁找。東家婆也誇,西家嬸也贊。姐弟笑盈盈,父母樂呵呵!’好事人相承,傳遍南京城。”

這些大學聯考優秀作文在古典詩文語言的借鑑上,顯示出了作者個性的寫作才華和較為深厚的古文修養,以及較好的駕駛語言的功力。當然,文言文畢竟是舊時代的產物,這種語言表達方式本身是不值得提倡和鼓勵,本節內容只是為考生提供一種參考。要知道,這些優秀作文的成功靠得是“故事新奇”、“立意高遠”、“語言老到”、“內容充實”,這些才是它們獲得成功的關鍵,而非僅僅是淺易的文言。

4、改寫古詩文內容出彩

好的古典詩文都是富於啟示性的,言簡而意豐,能夠通過鮮明的形象和富有張力的表達喚起讀者無盡的聯想和想象。通過對古詩文的改寫,來傳達自己對生活的感悟,也能讓自己的大學聯考作文呈現出迷人的色彩,平添些許的詩意。當然,改寫不是對古詩文的純機械翻譯,而是對古詩文的一種再創作、再提高和個性化鑑賞。例如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可以聯繫自己對屈原的理解來改寫,表達出自己的個性化感悟。下面是筆者在作文課上為學生所作的示範:

“漫漫長路,我能追尋到什麼呢,我又能拾掇起什麼呢?屈子的腳步聲清晰地在耳畔迴響着,披髮行吟形容枯槁的身影似乎總在眼前晃動,詮釋出了一種精神的內涵。

精神路上的追尋本身就是一種痛苦,也許我們從來就無法擺脱這種宿命的折磨。難以寧靜的汨羅江啊,一朵漣漪撥弄起無盡的思緒,在跋涉的途中牽引着你我的方向。

漫漫長路,終極的目標始於腳下。

生的價值,死的分量,讓腳印去求索,讓過程去評判。”

這種寫法既能忠實於原詩(文)的內涵,也能閃現出個性創造的光輝,不失為作文“出彩”的一種途徑,語文素養較好的學生完全可以做到。例如筆者學生王詩紅所寫的《千古心情》:

“千古心情,是慈母手中的針線,是遊子身上的衣裳。夕陽西下,枯藤老樹殘陽斜掛,小橋流水,風兒吹散屋頂的縷縷炊煙。鳥兒都歸了家,而腳下的路卻依舊連着天之涯。無邊無際的遠方呀,今晚我將會魂歸何處?孤獨的旅人,守望着滿月的寧寂與蒼涼:遙遠的家鄉,母親是否依然佇立門前等候,温馨甜蜜的家是否也已燃起了炊煙?千古心情,是臨行前母親密密麻麻的一針一線,是臨走時念唸叨叨的叮嚀囑託;千古心情,是離別後遊子聲聲深切的`呼喚,是內心深處無數次的魂牽夢繞。千古心情,是母親斑白的鬢角,是等待孩兒歸來的瘦小的身影,是遊子留戀的步伐,是頻頻顧首的期盼……

千古的心情啊,這千年不變的永恆。”

這個片段化用了孟郊《遊子吟》和馬致遠《天靜沙·秋思》的意境,將遊子對故土和親情的思念表達得細膩深婉,典雅藴藉。江蘇考生的《東坡的選擇》也是採用這種寫法獲得成功的。這篇大學聯考作文化用蘇軾《前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意境,將蘇軾一生的遭遇聚焦於一個感傷而又曠達的赤壁之夜,寫出了蘇軾的“心靈的選擇”,既攝取了原作的神韻,又出之以新的情調。

改寫可以是化用意境,再現古詩文的情景,也可以從古典名篇中尋找“空隙”,對內容加以創造性的改造,例如天津考生的《新六國論》和江蘇考生的《〈孔雀東南飛〉新傳》。《新六國論》從蘇洵《六國論》“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中找到立意的突破口,提出六國破滅是“由於六國國君缺乏誠信”的觀點;然後緊扣“誠信”剖析史實,論證觀點;最後化用杜牧《阿房宮賦》中的名句,以“前人之鑑,後世之師。後人哀哀而不鑑之豈不更讓人悲哀”收尾;立意深刻,分析獨到,閃耀着個性的光芒。而《〈孔雀東南飛〉新傳》則是“活用”古典文學資源,根據話題“山的沉穩,水的靈動”對《孔雀東南飛》大膽改造而成的“故事新編”,在生動而頗具情韻的敍事中,講述了劉蘭芝和焦仲卿的“中國式離婚”,體現出了考生獨到的創新精神,和對現實生活的關注與洞察。

實際上,以上四法並非是截然分開的,而妙用古詩文“出彩”的方法也不止是這四種。在備考階段,如果能將古詩文的備考和作文備考結合起來,注重積累並將之內化為自己的積澱,也許你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寫出一篇“出彩”的大學聯考作文來。

古詩文作文 篇2

“學國學,誦經典“古詩文大賽在我校舉行了。

“開始了!開始了!”眼看就要開始了。觀眾們都非常期待,而那些演員呢?又是那麼緊張。

第一組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們演得是那樣可愛。第二組是二年級的小朋友們唱得那麼認真。一個小時三十分鐘後,總算到我們了,我們班的同學們認真歌唱着,如: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眼看快到了放學的時間了,大家在外面坐了一個下午,演出還在進行,場上不斷傳來熱烈的掌聲。

這次演出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

古詩文作文 篇3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經典古詩文傳承下來的是先人對人生處事的態度,做法和對文化的理解。人們在學習古詩文時,大多喜歡品味詩人在詩中描繪的優美意境,詩人在詩中抒發的情感。但我讀古詩文喜歡揣摩不同詩人在同一地方留下不同的令人回味無窮的千古佳句。

在面對沙漠奇異景觀時,王維在塞上留下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宏偉壯觀的句子。范仲淹在此則感歎“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的奇異景觀。我隨着詩人的腳步,閉上眼,眼前彷彿出現詩中描述的景象。我能夠領略詩人當時的心情,感悟詩人不同的情感。

在煙雨下的西子湖,蘇東坡曾讚歎“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美麗,楊萬里則留下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生機,而在此時我撐着傘走在西湖邊,它的美麗讓我驚歎,在風中搖擺的荷花如粼波盪漾的湖水,都使人在不在意再看幾眼,因為這煙霧籠罩下的堤岸散發着別樣的.美麗,這明滅可見的景色,只有親身經歷才能領會,只有自己跋涉才會發現瀲灩湖光在煙霧下的多姿。

在三峽奔湧而下的江水前,李白在這裏吟詠“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豪邁,而酈道元更是記下了“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的奇特。這裏,半壁是文人墨客纏綿的情懷,半壁則充斥着紛飛的戰火與硝煙。

……

在這些古詩詞中,我們讀懂了詩中的含義,讀懂了作者的心緒,更讀懂了它對我們的啟發。在這裏有一心要報效朝廷的蘇軾,也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更有思想豪邁的李白……他們就是古詩文中不同的精彩。

古詩文作文 篇4

用古詩,巧鑄佳文

古詩名句是一座豐厚精彩的作文素材庫,巧用古詩名句入文能使文章文采斐然,增強文化底藴。

一、巧借名句擬題記

題記是指在文章標題下和正文前揭示文章主旨的獨立段。引用古詩名句為題記,既可提挈全文、揭示主旨,又能增添文采。如20xx年大學聯考重慶卷滿分作文《獨上高樓》的題記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直接以晏殊《蝶戀花》中詩句為題記,獨上高樓形象概括出文中守護永恆的精神家園、守護歷史的期許的主旨,既照應了題目,又概括了主旨,渲染了詩意氣氛,引人慾讀,可謂一舉多得。?

二、巧借名句擬題目

題目猶如文章的眼睛,新穎別緻的文題是獻給閲卷教師的一張漂亮名片,能吸引住閲卷教師的眼睛。巧借古詩名句擬題是讓題目光彩奪目、一枝獨秀的方法之一。以詩句擬寫文題有兩種方式:一是直接以詩句為文題。如20xx年大學聯考滿分作文《橫看成嶺側成峯》直接以蘇軾《題西林壁》詩句為題,形象詮釋了答案是豐富多彩的話題的內涵;20xx年大學聯考滿分作文《一蓑煙雨任平生》直接以蘇軾《定風波》中詞句為題,緊扣話題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揭示了以平和心態正視挫折方能減輕痛苦走向成功的中心論點;20xx年大學聯考山東卷滿分作文《草色遙看近卻無》也是類似的例子;二是化用名句擬文題,即將話題語巧妙嵌入到詩句中。如20xx年大學聯考江蘇省滿分作文《衣帶漸寬終不悔,為誠消得人憔悴》把話題誠信的誠字嵌入柳永《蝶戀花》詞句中;20xx年大學聯考湖北省滿分作文《莫把情雲遮慧眼》化用王安石《登飛來峯》中詩句,把話題感情的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中的情字嵌入不畏浮雲遮望眼;20xx年大學聯考上海卷滿分作文《忙兮忙兮奈若何》化用項羽《垓下歌》中詩句,把話題忙字嵌入虞兮虞兮奈若何,將論述重心鎖定在奈何兩字上,揭示了人們各種忙的現象背後的精神生活的失落。由此可見,化用詩句的關鍵是將詩句與話題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所擬的標題能暗合或明點話題。

三、巧借名句寫開頭

開篇就引用與主題密切相關的古詩名句,往往能先聲奪人。20xx年大學聯考湖南卷滿分作文《談意氣》的開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氣,昭示着一種貫穿生命的不屈與堅韌:不愛沙灘擢貝子,揚帆擊楫戲中流,是浪頂峯尖的弄潮兒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氣,昭示着一種蓬勃於血脈中的勇敢和無懼: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是驕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氣,昭示着一種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堅定的信心。意氣,生命的支撐,成功的基石。

將三聯名句嵌入一組排比句中,多角度透視了話題意氣的要義,水到渠成引出中心論點意氣,生命的支撐,成功的基石,詩化排比句將思維的張力、激昂的情感、磅礴的氣勢、華美的文采融於一體,充分渲染了文意,具有極強的視覺衝擊力。

四、巧引名句當論據

舉文學家事例時可鏈接其詩詞名句,從而化枯燥無味的語言為詩化雋永的語言,能增強文章的文學色彩和文化底藴,提升其文學品位。如20xx年以留下一點空白為話題的福建大學聯考滿分作文《拒絕空白》中一段:

我有理想,我願盡我所能為人類社會注入前進的一絲力量。我願做到仁者愛人、仁者無不愛、泛愛眾的博愛。我願如長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平;我願如憑軒涕泗流,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杜子美;我願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我願如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所以我拒絕空白,拒絕窮則獨善其身。我有毅力,有孟子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堅毅,有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強,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堅持,有沙漠中胡楊的'堅韌。我,要用我的理想和毅力,去拒絕空白,去追求我熱烈的人生。

作者對話題作反向思維,將空白理解為生命中的盲點。拒絕空白就是追求奮發有為的人生,本段引用六位文人的名句,來抒發自己的昂揚向上的情懷,情感熾熱,強化了主題。

除直接引用詩句(明引)做論據外,還可間接引用詩句(暗引),即將詩句妙合無痕地熔鑄在事例中,如20xx年大學聯考滿分作文《選擇永恆》中一段:

站在歷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歷史溝渠:楚大夫沉吟澤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揚鞭東指,壯心不已;陶淵明悠然南山,飲酒採菊……他們選擇了永恆——縱然遭讒去職放逐流浪,也不隨污流揚而波,這是執著的選擇;縱然馬革裹屍魂歸關西,也要揚聲邊塞盡掃狼煙,這是豪壯的選擇;縱然一生清苦終日難飽,也願怡然自樂、躬耕自食,這是高雅的選擇……在一番番選擇中,帝王將相成其蓋世偉業,賢士遷客成其千古文章。

這段列舉了楚大夫屈原、魏武帝曹操和陶淵明三位人物的事蹟,分別論述選擇永恆就是選擇執著、豪壯和高雅。作者巧妙化用他們各自的詩句來概括其事蹟,楚大夫九死不悔暗引了《離騷》中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詩句,魏武帝壯心不已明引了《龜雖壽》中詩句,陶淵明悠然南山,飲酒採菊,暗引了《飲酒》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句。由於將原詩句壓縮成四字格形式化用到文句中,因此言簡意豐,鏗鏘有力。

五、妙用名句寫結尾

引用與主題密切相關的詩句作結能起到畫龍點睛、深化主題的作用。如20xx年以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為話題的湖北大學聯考優秀作文《一雙童鞋》的結尾:?

是啊!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不就昭示着豪邁的超然般的幸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不就闡述着閒適超然般的幸福?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不就演繹着狂傲超然般的幸福?啊,一雙童鞋,超然一點,幸福多多。

在敍述完一雙童鞋的故事後,引用名句揭示該故事暗含的生活哲理——要有超然的生活態度,三聯名句組成的排比段強化了超然一點,幸福多多的文章主旨。?

在文章開頭和結尾引用詩句能起到首尾呼應、結構縝密、突出主題的作用。如20xx年湖北大學聯考滿分作文《菊花人生》的開頭和結尾:

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裏靜放,嬌美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山間清泉一直流過家院門口。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他吟唱詩句,步履悠閒地跨進了院子……他便是陶淵明

在陶淵明的眼中,重要的是菊花,是對人生、對自然的真愛,這真愛是他對超越平常的人生的與眾不同的詮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讓我們分明地看到了超凡脱俗的陶淵明,端一盅菊花茶,悠然地品味着他的菊花出入的人生!?開篇勾勒出一幅陶淵明沉醉幽菊的素描,引用《飲酒》詩中名句刻意描摹其坦然歸隱山林的出世形象。結尾又引用《飲酒》詩中名句描繪其與幽幽香菊為伴,表現其與眾不同的清閒與曠達。首尾圓合,讓人拍案叫絕。

以詩為文既創造了詩情畫意般的美,提高了作文的文化品位和藝術魅力,又給閲卷教師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良好印象,讓讀者一見鍾情,進而獲得高分。

古詩文作文 篇5

古詩文是美麗的,她陶冶着我們的情操;古詩文是博大的,她滋養着我們的心靈。我最喜歡的詩句是《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之所以喜歡這句詩,是因為這樣的一件事。

一年級時,我在心裏鬥爭了無數次,終於咬咬牙,硬着頭皮跟着媽媽去東方紅廣場學騎自行車了。我騎的雖然還是帶有兩個安全輪的小自行車,但由於不熟練,只能在廣場上歪歪扭扭地騎着,小心翼翼地避開來來往往的人們。

媽媽看我自己能騎了,就去看“週末大舞台”的節目了。但剛騎上沒幾步,我就摔倒了。媽媽不在身邊,幼小的我呆呆地坐在地上,看着周圍的陌生人,揉揉摔疼了的腳,放聲大哭起來。

這時,一雙温柔的.手輕輕地把我扶起來。我本以為是媽媽,扭頭去看,沒想到卻是一位陌生的大姐姐!看我驚訝的樣子,她微笑着問我:“小妹妹,你怎麼了?”她的聲音很輕,像一縷温柔的陽光。

我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她。她一邊給我揉着腳,一邊耐心地聽着。我問她:“大姐姐,我又不認識你,你為什麼要幫我?”大姐姐嫣然一笑,説道:“我也有個和你差不多大的妹妹,我希望她在外面玩的時候,遇到麻煩,也會有人幫助她。”

正説着,媽媽回來了,得知剛才發生的事後,她一個勁兒地感謝大姐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多麼高尚的境界,多麼美好的希望!

我抬起頭,看着大姐姐,她也温柔地看着我,笑靨如花。

古詩文作文 篇6

吟起每一闕詩詞,領略每一處風采,暗黃書頁間的文字與窗前的細柳披拂交相輝映。悠然愜意中,讀書不覺春已深。

走進卓文君的《白頭吟》,“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使我震撼。在迷離的晚天中,我彷彿看到了一位面容美麗而憔悴的女子朝我緩步走來,映着清冷似水的月光,低聲淺淺吟唱着:“皚如山間雪,皎若雲中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她的眼中流露出一閃而過的悲傷,但更多的是堅貞不渝。她的情感猶如那山間白雪,雲中明月般純潔真摯,她追求的是“一心一意”。可她卻沒有注意到身後的紅牆黃瓦。宮闈深幾許,情難斷衷腸。那寒氣威逼的皇城,怎可容得下“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痴傻?她一襲白裙,目光定定,淚眼相望,依舊倔強,執着,獨守着自己心中的信念,不離不棄。

走進雪海梅殤的《香雪海》,“路盡隱香處,翩然雪海間”令我沉醉。雪花飄揚,襲滿一地,殷殷紅梅,香遠益清。殘雪凝輝冷畫屏,尤見枝邊,幾縷冰晶。漫步於洋洋灑灑的.侵天大雪中,一身騶面斗篷,輕撫着幽徑深處傲雪綻放的梅瓣,梅蕊迎着呼嘯的北風,卻無一絲怯意。“蓮露沁芙塵,蓉花怡紛凡”,舉目望去,星星點點的紅與白得耀眼的雪構成了一幅完美的畫卷。待雪下過後,遺留下的凋零殘梅又成了悲廖淒涼的一景。真可謂是“梅花仍猶在,雪海何處尋”的無奈與惆悵。雖片片零落,但梅也有它的傲骨在——“觀曉寧妖嬈,贊雪花依舊”,就算無皚皚白雪的相伴,獨自凌寒的梅依然挺立在地,任由路徑殘香隱約飄遠,堅定不移。

在古詩文的王國裏漫步,就是如此暢然雅緻,掩卷深思,偶然瞥至窗外,又添幾抹春色在人間。

古詩文作文 篇7

寂靜的夜晚,詩人張籍在小院前,抬頭看着漸圓的月亮。深秋的月亮,又清又冷,從西面瀉下冰一樣的銀輝,默默地俯視着大地。想想過幾天就是中秋佳節了,人月團圓的.日子,自己卻孤身一人客居洛陽城,不禁感慨萬千。

一陣瑟瑟的秋風吹來,令張籍冷得直打顫。他回到屋裏,拿出臨行前母親給他縫製的棉襖。不禁想起年邁的母親,想起了離別已久的家鄉。濃濃的思鄉情緒,深深地縈繞着他。

提起筆想給家人寫信,有千言萬語卻又無從下筆。有太多太多的話要傾訴,有太多太多的事想知道。張籍終於落筆行書,盡情地講述着自己與家人的離別之情。信寫好了,張籍的心情還是久久不能平靜。夢裏,他回到了那日夜思念故鄉,見到了年邁的母親……。

第二天,日出東方,張籍就迫不及待地來到信差處,將信交到信差手中。並再三叮囑他一定要將信完好地送到家人手裏。正當送信人準備啟程時,忐忑不安的張籍急忙向信差拿回了信。小心打開,仔細再看了一遍又一遍,生怕自己有未交代清楚的事情。這才小心地將信交給信差。

信差側身上馬,揚鞭而去。張籍目送着他直到他消失在天際。

古詩文作文 篇8

翻開厚厚的資料包,欣賞着經典的古詩詞,美在其中,暢遊在其中,每一個驛站都會給你帶來不同的驚喜,不同的美感,不信隨我走來:

第一站——自然美

來到這裏,天下美景盡顯其中,有“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的春柳之美,那樣的嬌嫩,那樣的.柔美;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遼闊之美,天地相接,一望無際;有“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江岸之美,春江水暖,羣鴨嬉戲;有“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山河之美,激流奔騰,紫煙繚繞;這一切美景怎不叫遊者痴迷。

第二站——人格美

還沉浸在大自然的河流山川,樹木花草的美景之中,不覺間又走進那“高風亮節”裏,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之美,錚錚鐵骨,耿耿忠心;有“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的精神之美,共同勉勵,志向遠大;有“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樂觀之美,光明磊落,肝膽相照;有“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胸襟之美,不怕犧牲,純潔做人;這一切美景怎不叫遊者讚歎。

第三站——真情美

真情是世間永恆的主題,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盡收眼底,那段段真情也如輕柔的春風拂面而來,又如片片落葉傷感而逝,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酒別之美,深情體貼,前路珍重;有:“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勸慰之美,精神抖擻,無需擔心;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思鄉之美,皓月初上,思念家園;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動情之美,臨別不悲,豪情滿懷;這一切怎一個“情”字了得。

這一遊,收穫多多,“江山如此多嬌”、“魚和熊掌兼得”,感受多多,“人恆過,然後能改”、“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美哉悠哉!哉哉也!

古詩文作文 篇9

靜靜地,我坐在窗前眺望着,回憶着……

我從小就喜歡讀詩詞。記得小時候看到早春湖面上,野鴨悠閒地遊着,我吟誦着“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當週末上海一直籠罩在陰雨中,我又學會了“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當看到虹口公園湖邊一排排柳樹抽出新芽時,我細細地體會賀知章“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境界;當驚歎崇明濕地中一行行白鷺凌空飛翔時,我感悟了“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當走過森林公園空曠幽靜的小徑突然懂得了“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的意境。隨着“連雨不知春去,晴方覺夏深”,在長風公園我又欣賞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炎熱夏天一過,迎來了“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的秋天,我們去桂林公園欣賞呂聲之所描繪的“獨佔三秋壓眾芳,何須橘綠與橙黃。自從分下月中種,果若飄來天際香”的桂花。但是我也有小小的遺憾,因為在上海總是“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卻沒有機會和父母去北疆領略“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首先我們選擇的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蘇州和杭州,在“細雨濛濛小石橋,微風輕輕小竹筏”的遊覽中,我領略了白居易的“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的含義;夜泊姑蘇城,讓我想起學過的張繼的《楓橋夜泊》;遊玩於西湖上我又重温了蘇軾的“水光激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感歎於描寫人間天堂的詩詞之多,不同的文人雅客,不同的心境中的蘇杭在他們的筆下顯示出不同的特色,值得我慢慢品味。此後我們又去了南山竹林,在蜿蜒的`小路上,體驗了一把“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的夢幻電影世界。“海到天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峯”,一下子杜甫筆下《望嶽》三首中最著名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泰山,一路遊玩着,我也一路學習。爸爸説這就是我們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

我在一本旅遊雜誌上看到,“山的榮譽,是別人給的,山並不知道,也不在乎;水的曼妙,是他人想的,水不併不知道,也不理會。”但是我想,心靈的感悟,是我們要的,感知並提煉,終將譜寫美妙的詩篇。旅遊開闊着我的眼界,詩歌淨化了我的心靈,從古詩文的窗口眺望,是一片遠離世俗喧囂的美妙的淨土。

古詩文作文 篇10

一杯酒盛滿唐的才氣,一支筆寫滿人生的真諦,一幅畫載滿家鄉的風景,一首詩吟出古詩文中的絢麗。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詩人陸游此刻正心情煩悶,信步走進農家鄉村,熱情好客的.農民見有客遠來,忙在院子的葡萄藤下果品蔬菜,年長的老者海親手打擊一醖黃酒,殷勤招呼,大家在一起坐下,笑呵呵地告訴客人這裏今年豐收,但還是不足款待住客,詩人怎能拒絕,又吟出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曲曲折折的山路,山一座連一座,遠看層層疊疊以為無路,走近一看,有裊裊炊煙,原來又是一座鄉村。

樸實好客的勞動人們的心靈美,與鄉村的風景美使詩人難以忘懷。

夕陽西下,詩人陶潛在東邊的菊花園裏採摘美菊,火紅的夕陽映紅了半邊天也使得菊花更加明豔,抬起頭來又靜靜地凝望南山,此時山間的景色正美,又夕陽又有結伴歸巢的鳥兒,心中覺得十分舒泰便吟出“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詩人心清如水,早已無爭名於朝之念,詩人不為五斗米折腰,已無爭利於世之想,只願縱情于山水,自得其樂。風景美,詩人心靈更美。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李白高舉酒杯敬明月,試問廣寒仙子:“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説罷一飲而盡,心中有足樂者,於是便“起舞弄清影”舞到盡頭之處心中便想這“何似在人間”。

飲罷數杯,忽生失落與悵惘,月亮呀,你“不應又狠,何事長向別時圓”?但又想:“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心中豁然開朗。

詩人對月發出的美好的祝願,影響着千千萬萬的讀者“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古詩文中的美無處不在,詩中的自然美與詩人的心靈美,願望美交相輝映,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