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通用25篇)

來源:文萃谷 2.41W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特別是作為主要學習作文類別之一的議論文,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法的評論是非曲直、表明主張態度的文體。那麼問題來了,議論文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通用25篇)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 1

張學良,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假設沒有他和他所做的事情的話,中國的歷史肯定要改寫。

但是,一個國家的教育是和一個國家的政治聯繫的。現在網絡上可以看出前蘇聯當年國內的統治是一種紅色專制,中國,現在沒有當年蘇聯那麼專制,也免不了對當年的歷史有所隱瞞和修改。所以,我更願意避開教科書裏那些主觀的判斷性的結論性的語句。網絡給了我們更多接觸歷史的道路。我更願意去看上面的一些回憶錄。

首先,我不把張學良當成教科書中的“大英雄”來看待。俗話説,人非聖人,孰能無過。他出身軍閥家庭(而且是由土匪發展起來的軍閥家庭)儘管後來接受的是精英教育,但是,耳濡目染讓他身上有他父親-張作霖的土匪氣息。這在他後來的作為中有所體現。軍事將領做的好不好先且不論,至少能先説出來,他不懂的玩弄政治。

之前應該説一下,看電影的時候我就覺得,張學良能帶領他的東北兵,並不只是他土匪爹的緣故,他在東北軍中的威望非常高,比如在郭鬆齡叛變中,士兵見到他知道不是他的命令後幾乎放棄作戰;護送蔣介石回南京被扣留後西安東北軍暴起,釀成二二事件。這些,都可以看出他手下的軍隊,都是願意為他而死的,如果他想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話,軍隊是回服從他的。

從東北易幟開始説起,歷史書上説這是張學良系國仇家恨於一身,為民族大義而為。當時真的沒有別的想法嗎?軍閥,近代中國軍閥混戰,為的是什麼,無非是底盤和權利。當時,身後,日本在虎視眈眈;正面,蔣介石的軍隊—這支披着國民革命軍的當時中國最強大的軍閥的軍隊,也在步步逼近;自己的父親剛剛去世,自己還沒有完全能控制的情況下,易幟,應該是最好的自保的方法。而對於蔣介石來説,即使張學良不能象他老爹那樣把東北軍指揮好,這支由生性剽悍的'東北人百戰而出的軍隊也不是好啃的,搞不好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是對方卻主動要求易幟,他當然高興的了不得。所以很多條件也就答應下來。

當然,就算這個假設成立的話,也依然不能磨滅張學良的歷史功績,他選擇了自己的國家,而不是投降到當時實力遠超過蔣介石的日本,擾亂了日本侵略中國的計劃。可以想象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當時頂住了多大的壓力才能做到的事情。這裏也能隱約看到他老爹的影子。我是軍閥,但是我不賣國。什麼事都敢做,就是不敢做漢奸。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 2

似水柔情的女人花似水柔情的女人花,一瓣搖曳在動盪的北宋,一瓣在南宋的哀怨中飄零。

歷史註定她不是一個平凡的人,否則怎會讓一個女子的柔情勁經南北宋朝,又怎會讓一個女子的才情遮掩文壇墨客。

一介草民,惟求安。

風雨過後,不變是動盪。歷盡了顛沛流離,何嘗不願安寧?卻是世事難料,卻是兵敗馬亂,即便如此,安逸的生活可以不要了罷,珍世的古董可以捨棄了罷,可家呢?不論家,國已逝,家何存!留下的,唯有一剗的哀怨與心酸,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一名青衿,惟求清。

清淡的生活是多少遷客騷人的追求啊,卻終於被現實大海重重拍下。面對殘陽秋水,晚秋落葉,詩人的苦悶,身處異鄉的孤寂,也散落在水面,暈開思念的漣漪。女人花映在水中,水滋潤了花,水卻因她的思緒而惆悵,為她的`柔情而嫵媚。

一縷輕衫,惟求靜。

才情綴滿了一縷輕衫,但她終究還是一名女子,有血有肉,柔情似水。她與趙明誠明明相愛,卻是天人相隔,是源於當時無情的亂世啊,才會讓他們的愛情這般悲涼!這又是一個何等堅韌的女子,悲愴使她柔腸萬斷,她卻化作細語追憶自己的愛情,然而,這柔絲般的細語又怎能載起她千鈞的傷痛?

面對殘香斷酒,面對物是人非,面對綠肥紅瘦,柔弱的女子要如何抵撐?只能以淚篩愁,那愁情深深深幾許?恐怕連蚱蜢舟也載不下罷,既然載不下,那就忖度着舊夢,讓淚滴下,滴在對國仇家恨的悲憤中,滴在對趙明誠的思念中。

女人花飄落了,鑲在水面上,流水洗去了歲月的光華和鉛華,變的是岸上風雨,垂柳芭蕉,不變的仍是東流水。

春花秋月,年年月月依舊,還有惆悵也依舊。縱使沒有了風橫雨狂,不再亂紅紛飛,然惟有一叢芳草,蜂蝶紛舞裏,年年月月愛與恨俱長。

梅落花香,花逝人歎,千古的情愫,留於後人咀嚼。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 3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武則天。

武則天,是一個頗有歷史魅力的名字。她是唐朝開國功勛武士的次女,唐大宗李世民的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在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後,親登帝位,自稱聖神皇帝,廢唐祚於一旦,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女皇。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後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歷史功績,昭昭於世。誠如宋慶齡對她的誠懇評價:武則天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

武則天,本名武照,稱帝后改為武曌。字為武則天特別欣賞,拿過來作為自己的名字專用,任何人不得使用這字。從字形上看,“曌”象徵着日月當空,象徵着女皇君臨天下的氣勢。“曌”字拆開來看,又成“明空”。或“空明”,頗含幾分佛理禪機,切合武則天向佛的心意)

武則天,出生在唐初新貴顯宦之家,顯赫的權勢,豪奢的生活,滋養了她無限量的權力慾。然而,初唐極重士族的`門閥之風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門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飽受流俗的輕視,而不甘埋沒。這一特殊的境遇與遭際,強烈地刺激着青年時代的武則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權力,以達唯我是從的慾望,和以冷酷而不擇手段地去報復一切的心理。

則天自幼聰慧敏俐,極善表達,膽識超人。父親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讀書識字,使她通曉世理。史載,則天十三、四歲時,已是博覽羣書,博聞強記,詩詞歌賦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礎,而且長於書法,字態卓犖不羣。

貞觀十一年(637年),14歲的則天以長相俊美,入選宮中,受封“才人”。入宮之後,則天行事幹練,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嬌豔,頗得太宗歡心,遂賜號“媚娘”。時日既久,太宗又發現則天學識尚好,且懂禮儀,便把她從侍穿衣着的行列,調人御書房侍候文墨。這一變故使武則天開始接觸皇家公文,瞭解了一些宮廷大事,並能讀到許多不易得見的書籍典章,眼界頓闊,日漸通曉官場政治和權術。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死去,則天與所有嬪妃,發送長安感業寺削髮為尼。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後,因早先與則天暗通款曲,對她極有興趣,遂經常往來於感業寺,並於兩三年後重召則天入官,晉封為“昭儀”。

永徽六年(655年),極受高宗寵幸的武則天,在內宮的鬥爭中穩操勝券,並日促高宗立己為後。然而,在封建社會中,皇后的廢立乃國之大事,須與重臣們商定。當高宗把廢皇后王氏,立則天為皇后的打算向諸遂良、長孫無忌等元老重臣説明後,立即遭到強烈的反對。

他們認為武氏出身卑微,不宜為後。但是,高宗的主張也得到武則天的同謀許敬忠以及李義府、徐世等一些朝中要員的支持。在他們的幫助下,高宗終於在這年的十月斷然頒詔,廢皇后王氏,正式冊立則天為皇后。自此,皇家內宮大權,全部落人武氏之手。

則天登上皇后寶座後,機智精明,“通文史,多權謀”的長處,得到長足的發揮和發展,使高宗對她寵愛之餘,別眼相看。她亦利用皇后的身份,皇上對己的寵愛,積極參與朝政,“百司奏事,時時令後決之”。從永徽六年(655年)到顯慶四年(659年)的五年時間裏,她設法清除政敵,貶尚書右僕射諸遂良,使其鬱悶而死;黜同中書門下長孫無忌,逼其自縊;罷免朝中諸遂良、長孫元忌的支持者,鞏固和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和權力,掃除了她參政道路上的障礙。

顯慶五年(66O年),高宗李治因患鳳眩,目不能視,遂下詔委託武后協理政事。自此,則天從參政步人執政,“黜陟生殺,決於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人雖在幕後,卻遙控了朝廷實權。後來,高宗後悔,圖謀收回大權,並密令中書侍郎上官儀草詔廢后。豈知機事不密,“謀泄不果”,武后手辣心狠,先下手為強,立將上官儀處死。高宗之舉,功虧一簣,反使武后更為警覺。

由於則天武后處理政務有章有法,不似高宗久諉不決,甚為羣臣敬服。高宗雖厭其獨行獨斷,許多國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這樣,就使武后逐漸從幕後走向前台,竟與高宗同臨紫殿,一起接受羣臣朝拜。上元元年(674年),高宗號天皇,皇后號天后,天下人謂之“二聖”。自此,高宗形同虛設,唐朝權柄,盡在武后則天掌握之中。

從上元元年(674年),則天以“天后”之尊開始執政,至天授元年(690年)正式稱帝的16年中,武氏為當皇帝做了大量的長時間的準備,採取了多種有力有效的措施。首先,在王位的繼承上,高宗想禪位於長子李弘。武后則不念母子之情,將李弘毒死,立次子李賢為太子。李賢被高宗委以臨國之任,處理政務頗為精幹,武后則廢李賢為庶人,立三子李顯為太子。弘道天年(683年),高宗卒,中宗李顯剛剛繼位,武后則以皇太后名義臨朝稱制。一年後便廢掉中宗,改封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睿宗。李顯、李旦都是昏庸無能之輩,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處處受制於武后。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 4

提起我最欣賞的歷史人物,我就想起了小時候讀的《三國演義》中的一位人物,他就是蜀漢開國皇帝劉備。

劉備,是那關羽、張飛重情重義的'兄弟;是那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愛才的皇帝;是能和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機智的皇叔。他知人善任,因此諸葛亮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遭遇失敗不放棄,所以才會成為皇帝。

劉備愛民如子。有一年,他治理的小縣城發生了旱災,他非常着急,制定了很多方案來治理,旱災才得以解決。

他還志向遠大,旱災一過他就辭了官。與關羽、張飛結為異性兄弟,外出闖蕩。後來參加了鎮壓黃巾之亂的戰爭,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劉備既虛心又真誠。劉備曾三次拜訪諸葛亮,第三次還專門挑選了一個良辰吉日,離草堂還有一里地時,他便下馬步行。得知諸葛亮在睡覺時,關羽輕描淡寫地説:“也許是他徒有虛名,故意裝睡。”張飛氣沖沖地説:“哼,乾脆將他用繩子綁出來。”而劉備則在草塘台階前跪下,直到諸葛亮自然醒來,他才快步走進草堂與諸葛亮相見。

有一次翻課本時,我發現“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千古名句竟然是劉備臨死前對劉禪的教導,仔細想想也並不奇怪,這不僅是他對劉禪的教誨,更是他一生的座右銘啊。

無論是在《三國演義》中,還是在其他史書中,劉備都是我最喜歡的人。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 5

我最欣賞的歷史人物是晏子,名嬰,字仲,諡平,習慣上多稱為平仲,又稱晏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我之所以欣賞晏子,是因為他頭腦靈活,機智過人,善於勸諫。有一次,齊景公得到了一隻漂亮的鳥,就派一個叫燭鄒的人專門負責養這隻鳥。可是幾天後,那隻鳥飛走了,齊景公氣壞了,要親手殺了燭鄒。晏子站在一旁,請求説:“讓我宣佈燭鄒的罪狀,然後再殺了他。”晏子板着臉,對被捆綁起來的燭鄒,説:“你犯了死罪,罪狀有三條,大王叫你養鳥,但你不留心讓鳥飛走了,這是第一條;國君為一隻鳥就要殺人,這是第二條;這件事如果讓其他諸侯知道我們的國君只看重鳥,而輕視老百姓的性命,這是第三條。”説完,晏子對齊景公説,請您動手吧。聽了晏子的話,文景公趕緊把它放了,走到晏子面前説,若不是你的開導,我就犯了大錯誤呀。

還有一次,景公在位時,連下了三天雪,還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毛做的皮衣,坐在台階上。晏子進宮謁見,站了一會兒,景公説:“奇怪呀,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氣一點也不冷”,晏子回答説:“天氣不冷嗎?”景公笑了,晏子説:“我聽説古代賢德的.國君自己吃飽,卻知道別人的勞苦,現在大王不知道別人了。”景公聽了,立刻命人發放皮衣,糧食給飢餓寒冷的人。

他就是我最欣賞的歷史人物——晏子。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 6

蘇軾作為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他早已沉睡太久。遠離這個世界的喧囂。

有人説蘇軾是中國古代少有的全才。可在我眼裏,不但是少有,而是絕無僅有。

他的一生仕途三起三落,讓人為之慨歎。明明很有才華,卻壯志難酬。

他的詩曠達,豪放,為宋詩開闢了新的道路。或許就算在現代,他的率真也會讓太多的人為他可惜。可我,就是陶醉於他的這一點,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他清高,他孤芳自賞。但那又怎樣,他是真的有才。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一句詩,讓我看到,他不僅僅是一個詩人,更是一個哲學家。他的詩很有道理,讓人百讀不厭,很喜歡,愛不釋手。

我欣賞蘇軾,欣賞他的淡泊曠達,欣賞他的我行我素。就連他的政敵王安石也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難得的有才之人。被對手欣賞,何其榮幸。

蘇軾有三個妻子,每一個妻子都很賢淑。可悲哀的是,三個妻子都先他離開人世。他的`一生很精彩,坦蕩蕩。現在每次媽媽給我做東坡肉的時候,我都感概萬千。這是多麼有智慧而又偉大的一個歷史人物啊!

他的書法堪稱一絕,他的詩文讓我沉醉。每每讀起,彷彿猶如天籟高歌,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 7

我最欣賞的歷史人物就是藺相如。

藺相如智勇兼備,既能不畏強權,勇於抗爭,完璧歸趙,又能謙恭榮讓,以大局為重,是一位直正的勇者。

趙國有一塊玉璧,秦王想得到那一塊玉璧,便騙人給趙國十五座城,趙王便不放心,就讓藺相如自已帶着玉璧到秦國,秦王在章台接見了藺相如,藺相如見秦王不提那十五座城,便説:皇上,玉璧上有瑕疵,讓我指給您看看。”説完,藺相如拿着玉璧向柱子上撞,秦王馬上攤開了地圖,把十五座城給了趙國。

到了最後,九賓大典開始之前,藺相如讓人穿上粗布麻衣,拿着玉璧還給了趙國。秦國也始終沒有割城給趙國,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

我不僅佩服藺相如的.一舉一動,還佩服藺相如有勇有謀。雖然我們還小,但是我們遇到了困難事情要多動腦,多思考,聯繫實際,沉着冷靜的找出解決困難的方法。

我立志:我要以藺相如為榜樣,用我們的智慧來讓國家富強,做一個了不起的中國人。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 8

他是一個外交官,我們或多或少都聽過他的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等,他就是我最欣賞的歷史人物——藺相如。

藺相如是一位文將,他温文爾雅。藺相如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人。在趙惠文王時期,秦王得知趙王有了和氏璧,就想騙取和氏璧歸為己有,而藺相如面對強大的秦王面不改色,毫不畏懼,他和秦王進行了巧妙周旋,最終完美地保住了和氏璧。秦王在求得和氏璧無果之後想要再次刁難趙王,約他在澠池之會上相見,想在此讓趙王屈服於他。於是趙王去澠池見秦王,藺相如拼命要挾秦王為趙王擊缶,奪回了趙王和趙國的尊嚴。因為藺相如有膽有識,為趙國做出了巨大貢獻,趙王又封他為上卿。這就是澠池之會的'故事。

藺相如的職位要比廉頗高,廉頗很嫉妒,於是廉頗想要狠狠地羞辱一下藺相如。藺相如每次上朝時都謊稱自己生病因而不能出朝,避免了與廉頗的會面。可一次偶然的相遇,藺相如一看見廉頗,就連忙叫車伕往回趕。藺相如的手下見了,説藺相見到廉頗,像老鼠見了貓似的,為什麼要怕他呢?藺相如對他們説:“諸位請想一想,廉將軍和秦王比誰更厲害?”他們説:“當然是秦王厲害!”藺相如説:“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就是因為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兩個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趁機來打我們。我之所以避着廉將軍,為的是趙國呀。”

廉頗聽説了藺相如的話後慚愧不已,於是廉頗脱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負荊請罪,連忙出來迎接。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衞趙國。

藺相如這種愛國,顧全大局,有膽有識的精神,真值得讓我們欣賞。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 9

歷史上值得欣賞的人物很多,但是我最欣賞的人物卻只有一個,那就是關羽。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使青龍偃月刀,胯下赤兔馬,《三國志》無記載。

東漢末年劉備麾下著名將領,《三國志》記載,劉備對關羽、張飛“寢則同牀,恩若兄弟”,《三國演義》中則將此三人描述成了“桃園三結義”,為劉備二弟,張飛兄長。為後世傳誦。關羽暫居曹操手下時,因陣前殺顏良解白馬之圍有功,由曹操上表封為漢壽亭侯;劉備稱漢中王時,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總領荊州;關羽死後,由後主劉禪追諡曰“壯繆侯”,在《三國演義》中是漢中王劉備的五虎上將之首。

死後受民間推崇,一直是歷來民間祭祀的對象,被尊稱為“關公”;又經歷代朝廷褒封,清代時被光緒帝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顯威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還被稱做“關夫子”;最後被封為“蓋天古佛”。佛教中稱其為“伽藍菩薩”。《三國演義》中,描述了“温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宴”,“水淹七軍”等佳話,亦有“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等憾事!投降曹營時,雖受盡禮遇,但仍心向劉備。為人善待士卒。更曾刮骨療毒,事緣關公攻打樊城之時,大戰龐德,龐德佯使拖刀計,卻暗放冷箭,傷其左臂,此後,關公斬龐德囚于禁,攻曹仁之時,為守城亂箭所傷,射中右臂,箭頭有藥,毒已入骨,右臂青腫,不能運動,名醫華佗前來診治,説要刮骨去毒才可病癒,關羽即伸臂給華佗醫治,開始刮骨,血流盈盆,而關羽卻一面食肉飲酒,一面與馬良下(帳上帳下見者,皆掩面失色),神態自若,似乎沒有疼痛的感覺。

我欣賞關羽的.勇敢、忠心和堅韌不拔的性格,雖然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他都能想盡辦法去克服。即使身在別處,也想着主人。之所以有了這樣優良的表現,才讓世人所稱道、讓世人所敬仰。我也要學習他這種英勇無畏,不怕困難,為了一個目標,決不放棄的這種精神。更好的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不僅要為自己也着想,也要為別人着想,做一個對社會和人民都有用的人。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 10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國文人裏,除了他——陶潛,還有誰能將心澄淨到如此境界,以至於只剩下南山文菊?他這一路走得瀟灑,走得清明。然而他除了飲酒採菊之外,還能做什麼呢?他本不欲做什麼,只是求的一份心靈的澄澈、寧靜。

歸隱之路是中國諸多文人的抉擇,“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飢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如此的率性灑脱,眾人慾求而不能踐行,而他卻把如此生活狀態演繹的淋漓盡致。儘管餘秋雨先生有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導致了整體上的不道德。”或許是歷史的巧合,促成了一座文學的豐碑。倘若歷史的路要向前延伸,憑千萬個陶淵明或許走不出去,但是我們感受到的是靖節先生活着的一種境界。

“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此舉是如此優雅浪漫,輔之以不為五斗米折腰掛印往青山綠水而去的灑脱,清閒優雅的生活卻不失豐富和快樂。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裏靜放,嬌美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山澗清泉一直流過家院門口。早上,霧氣漸漸散去,通過微薄的暮光,一位老人拿着鋤頭,手提籃子,向田間走去。他與幽幽香菊為伴,下地耕耘自給自足。閒暇時,便可以汲取清泉沏上菊花茶,細細品味,遠眺南山。月光之下他舉步悠閒地跨進院子。他的'確生活得自由自在,清新淡雅。這樣的躬耕自樂、與世無爭,不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嗎?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南山浮蕩着山嵐和暮靄,沐浴着夕陽的餘輝,禽鳥結伴飛回自家之巢,鳥聲啁啾,詩人早已融入了幽幽自然,在自然的永恆、美好、自由中感受到自己生命意義,人生如此,還有什麼好追求的呢?

歷史穿越了近一千六百年,我們被高節奏的生活驅趕着向前,我們習慣了朝九晚五的生活,習慣了匆忙行走,習慣了心無旁騖,我們雖然得到了物質上的滿足,但我們的心靈卻開始荒蕪,這時候,我多希望請您停下匆忙的腳步,去體會一下陶淵明的灑脱吧!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 11

我從小就喜歡看歷史書,比如:《三國演義》、《隋唐演義》… …我最喜歡的一個歷史人物就是“雙鞭呼延灼”了。

呼延灼是宋代的開國大臣呼延讚的子孫。呼延灼年輕時,領連環馬去征討梁山。他為人忠義,被梁山打敗後,又投靠慕容,慕容利用呼延灼。最後,呼延灼還是感宋江等忠義,便投向於梁山上,被宋江冊封為五虎上將之一,跟隨宋江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坐了梁山上的第八把交椅。呼延灼主張讓皇上招安,可童貫等奸臣,派兵屢戰。招安後,宋江等108位好漢在徵遼,滅田慶,徵方臘,立下了戰功。在滅方臘的戰爭中,宋江等折兵折將,所剩無幾。

最後,宋江等被朝廷中的奸臣害死以後,只剩下了呼延灼、關勝、安道全等。呼延灼被皇上封為御營指揮使。到了最後,女真族(金國)消滅了強大的遼國,呼延灼也已經年老辭官而去了,唯一能抵抗的是抗金名將岳飛、韓世忠。當時,宋微宗、宋欽宗都被金國抓去了,唯一從金營逃出來的趙構當上了皇上,也就是宋高宗。宋高宗派岳飛去剿匪,又派韓世忠鎮江。金國將領金兀朮, 率領幾十萬人馬分兵五路去進攻。宋高宗無大將可用,唯一的宗澤也已經死了。宋高宗帶着李綱等六個大臣,一路敗逃,一直從金陵逃到海鹽縣。縣令聽説宋高宗無大將可用,便向他推薦:“有當今梁山上的`一個隱居大英雄呼延灼!”本來大刀關勝還是可以阻擋的,可劉豫賣國求榮。路金(縣長)便把雙鞭呼延灼請了出來。正在這時,獻長江圖的杜充來戰。宋高宗派雙鞭呼延灼去殺了叛將杜充。雙鞭呼延灼和杜充才幾個回合便殺死了。後金兀朮親自來戰,兩人打了四十多個回合,呼延灼終因年衰,被金兀朮用大斧砍死。

呼延灼一生勇猛忠義,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歷史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 12

悠久的歷史如一本書,書中出現了無數特點鮮明的人物。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是劉皇叔——劉備。

據《三國演義》中的描述,劉備身長七尺五寸,雙耳垂肩,目光斜視能及,雙手過膝,面如冠玉。他平易近人,好遛狗養馬,更是喜好結交忠義之輩。

在大家眼中,劉備是一個標準的“淚人兒”,那是因為他重情重義,愛才子惜才子。在“桃園結義”中,劉備淚流滿面,這一哭,讓關羽和張飛動了情,發誓豁出性命也要輔佐劉備。於“長阪坡之戰”中,劉備看着渾身血淋淋的`趙雲拼儘性命將自己的兒子阿斗救回,他已經泣不成聲,接過年幼的阿斗一把丟出老遠,大聲斥責:“就因為你,險損我一員愛將!”趙雲本就願意一生追隨劉備,看到劉備此舉動,當面立下誓言:“我趙雲,雖肝膽塗地,也定會輔佐皇上,守衞蜀國!”劉備動情的淚中,藏的是情誼。他常哭,卻從未為自己哭過。

除此之外,劉備也很機智。在劉備還是曹操手下的兵士時,一次與曹操談話,曹操卻冷不丁地説了句:“天下英雄,只有我和你呀!”劉備心中知道這是生性多疑的曹操在試探他呢!他的手一抖,筷子便掉在了地上。這時,天上一道閃電劈了下來,劉備趁機借閃電説自己膽小怕打雷,打消了曹操所有的疑慮。

劉皇叔如此重情重義 ,懂得把握時機,也正是我欣賞他的原因。雖然他謀略不如別人,用兵不如別人,但他這種“義”卻讓大家對他忠心不二,最終雄霸一方。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 13

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的還是《三國演義》,這一氣勢磅礴的鉅著塑造了近兩百個人物形象:奸黠奸詐的曹操,義薄雲天的關羽,仁厚愛民的劉備在這些叱奼風雲的英雄人物中,我最欣賞、最敬佩的還是卧龍先生——諸葛亮。

我敬諸葛亮之才。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神鬼莫測之機,未出茅廬便已知天下三分。他一燒博望坡、二燒新野、三燒赤壁,三把火燒出了三分天下,奠定了鼎足而立的政權格局。周瑜、陸遜、曹操眾多英雄皆在他手下敗北,與他齊名的“鳳雛先生”龐統也略遜一籌。但以智謀才幹而論,諸葛亮足以稱為“三國第一人”。

我惜諸葛亮之識。早在與劉備隆中對時,諸葛亮就以長遠的戰略目光規劃了未來數十年的戰略格局,而未來局勢的發展則足以證明諸葛亮見識的'深遠,可惜的是諸葛亮的遠見卓識並沒有完全貫徹實施,這為日後諸葛亮乃至蜀漢政權的悲慘結局埋下禍根。

我悲諸葛亮之遇,諸葛亮又不世之才,超羣之識,卻活生生累死在五丈原,遭遇之悲慘世所罕見。諸葛亮的出山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他禪精竭慮,嘔心瀝血,為劉備打下了半壁江山。然而劉、關、張三兄弟的自大、莽撞和愚蠢,不但送了自己的命,還使諸葛連半生心血付之東流。蜀漢政權搖搖欲墜之時,又是諸葛亮“力挽狂瀾於既倒”,他評定五路大軍,七擒孟獲,六出祁山,以一個瘦弱的身軀撐起一個王朝,我為諸葛亮的遭遇而深感悲哀。

當然,“人無完人”,諸葛亮身上也存在一些缺點,但這並不影響我對他的敬仰和敬佩。我敬重他過人的才華和膽識,歎惋他的悲慘結局,學習他百折不撓的精神,爭取成為一個對社會、對時代有用的人。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 14

魯智深原名魯達,是個粗中有細,性格直爽的人物。

魯達,魯達,魯莽而通達。魯達的一生倒也過得順暢。先是憑着一身好武藝做了個提轄,後隨梁山好漢四處征討,也沒有丟了性命,最後在杭州一寺中圓寂,毫無牽掛。可以説魯智深在眾好漢中算是下場最好的。他不像武松斷了胳膊,不像一些好漢戰死沙場,也不像宋江、盧俊義在得勝歸來後還被奸人毒死。

魯智深確實魯莽。在五台山,魯智深不聽方丈的勸誡,多次醉酒,在寺內“大開殺戒”,打傷了許多和尚不説,還打壞了山門,打爛了四大金剛,闖了大禍。最終被趕出了五台山。

但他也魯莽得可愛,魯莽得聰明。在他做提轄時,為了救金翠蓮,他去懲治惡霸鎮關西。他可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就揍鄭屠一頓,而是採取激將法。他先戲弄了他一番,讓鎮關西切肉,等鎮關西切得“按捺不住怒火,搶了一把剔骨刀跳了下來”後才動手。打死鎮關西后,他也沒有坐着等死,而是罵鄭屠詐死,“一頭罵,一頭大踏步走了。”上了五台山做和尚。

他也是個見義勇為、粗中有細的人。在林沖被押往滄州途中,他就覺察到兩個押送官員有問題,便早早埋伏在野豬林,並在野豬林及時出手相救。考慮到林沖在路上需要有人照顧,他也沒有立刻殺了兩個官員,並且親自護送林沖去滄州。

許多人把李逵與魯智深歸為同類,但我卻不以為然。李逵和魯智深都殺了很多人,但有所不同的是,魯智深殺人是為民除害,而李逵則是見人就殺。縱觀全書,魯智深殺的盡是該殺之人,對一窩烏鴉也是萬分愛護,為了在鳥窩,還要倒拔垂楊柳。而李逵卻是濫殺無辜,在劫刑場時不管老小,一路亂砍;宋江幾次勸説,也只能換來一句“這有鳥事?”

我認為施耐庵把這兩個相似卻不相同的`人放在一起,更能體現魯智深的愛憎分明、正義感強,可見作者之用心良苦。不能不説,魯智深真是這本書的點睛之筆!

讀着魯智深,我不經想起了我們身邊那些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還有那些善於偽裝、表裏不一的人。我認為魯智深是他們——也是我們每個人的學習榜樣,他的那股正氣,率真卻又不失智慧的勁兒值得我們每個人借鑑學習。

“平身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裏扯斷玉鎖。”噫,烈丈夫,魯智深也!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 15

在我們班,那可是卧虎藏龍,這幫子人可謂各有千秋。

先介紹我們班的“小霸王”——李柯,那可是叱吒風雲的人物,你要敢動他一下,嘿嘿!快逃吧,否則你的死期到啦。

再説我們班的“球王”——付楨,籃球場上,他用他英俊瀟灑的風姿吸引拉許多球迷。“好球” “三分”場上吶喊起來。每次籃球賽都是他帶領隊員們“上場衝殺”

我們班的“天才”——陳詩潔,那可是遠近聞名的人物,自從他來到我們班我們可就“失寵”啦,每次一~二名都被她包攬,不過她也為我們班爭奪拉許多榮譽。大家都挺佩服他的。

哎喲,桌子拍的震天響。幾個人從“野蠻班長”——文滔手中“落荒而逃”,連我們班的'“小霸王”也被她管的服服帖帖的。瞧,“小霸王”又闖禍啦。我們去看看“野蠻班長”怎麼處理吧!“李柯阿李柯,君子動口不動手,他只是説拉你兩句,你怎麼能打他呢?還不向她道歉。”“小霸王”自知理虧道啦謙。趕快跑啦。

瞧!我們這幫子人,有時讓你傷心,有時讓你快樂。令人哭笑不得,但正是有了他們,這個大家庭才豐富多彩。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 16

《三國演義》裏有許多著名的人物,比如:曹操、孫權、劉備、張飛、關羽、周瑜、司馬懿……我最欣賞的人物是諸葛亮。

諸葛亮神通廣大,神機妙算。例如:在“草船借箭”中,諸葛亮體現出了他的神機妙算。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

在“草船借箭”中,諸葛亮明知道周瑜嫉妒他的才幹,想陷害他。於是周瑜讓諸葛亮十天之內造完十萬支箭。諸葛亮算準了天氣,説只要三天就能完成。周瑜喜不自勝,想借此把諸葛亮殺了,然後就不給諸葛亮造箭的材料,讓他造不了箭。誰知諸葛亮竟然不用材料,只是讓魯肅祕密撥了二十條船。每天船上要三十名士兵,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

魯肅按照諸葛亮説的做了,等諸葛亮安排。第一天與第二天,諸葛亮一點動靜也沒有。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時候,諸葛亮叫魯肅一起去取箭。這時候江上有大霧,因為江上有大霧,所以根本一點也看不清。諸葛亮讓士兵先逼近水寨,然後擂鼓吶喊,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不敢派兵出戰。果不其然,曹操沒有派兵迎戰,只是讓弓箭手射箭。諸葛亮讓船先一面受箭,然後再一面受箭,最後駛回岸邊。

所以的船靠岸之後,周瑜派來的`五百位士兵也剛剛到岸邊,每條船上大約有五千支箭,二十條船正好有十萬支箭。周瑜知道後,自歎不如。

這是“三氣周瑜”中的一氣。寫出了諸葛亮的聰明、機智、才幹,令我欣賞的就是諸葛亮的這些品質。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 17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讀着這哀憐的詩句,抬頭望見窗外桃樹的花瓣片片,我不禁想起了《紅樓夢》中的黛玉。

本是天上絳珠草,卻為報答降塵世。從小被送去親人家,和大觀園數不盡的柳葉眉丹鳳眼的女子相比,她誠然不是最美的。可是她的氣質不能不讓人欣賞和讚歎!黛玉剛到賈家時,就被家人誇讚如下凡的仙姑,即便混在眾多粉黛中,她也能一眼就被認出。時時感傷的模樣,造就了黛玉獨一無二的`氣質,那是一種“愁緒滿懷無釋處”的特別氣質。

書中寫到黛玉她讓人欣賞的地方有許多。比如説文采吧,用“才女”來形容她再好不過了。她那種略帶憂愁,飄飄渺渺的詩文應該沒有第二個人能寫出來。大家全無黛玉的文采,也無黛玉的愁思,所以眾人推舉她為“桃花社”的社長。當她和旁人比賽作詩時,黛玉總是寫得最快又最好的那一位。不僅如此,還常常開拓別人的思路。誰能忘卻她葬花的那次?她開口成詩,柔美淒涼,讓無數世人陶醉在絕美的詩句裏。

用情至深,也是黛玉的特點。黛玉的世界裏,離不開一個情字。為人並非一飄而過,為了心愛之人而離開世界,這是黛玉生命的選擇。她知道與愛人再也無法相遇時,哭得斷魂斷腸,讀過的人無不腸斷心碎。書中寫到緣分已盡,兩人終歸無法相聚。雖然她斷情,燒掉手帕和香囊,想忘記寶玉。卻仍在離世之際深情地喚着心愛之人的名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一生一世,一心一意,情意深重。

若説到性格,人們自會將她與寶釵比較一番。人見人愛的薛寶釵,總是為他人着想,有什麼好東西都要分給其他人一些。黛玉卻總帶着顆玻璃心,給人一個太情緒化的印象,黛玉是善良,柔情的,她那種對於他人的理解與懂得無人能比。大家都應當記得怡紅院的小丫頭佳慧,有次送茶葉給黛玉,剛好黛玉得了零花錢,在給她的丫頭們分錢。黛玉見她去了,就隨手抓了兩把錢給佳慧。再有,寶釵房裏的老媽媽給黛玉送燕窩,黛玉也賞錢給她,讓她去打酒吃。這些都説明黛玉是多麼地懂得人心,多麼地注重心靈的默契,能過想人之所想。

雖然不擅長女紅,卻也願意花心思做一個荷包,讓別人精緻地帶着。尤二姐進園子時,明明和她沒什麼關係,她卻也擔心一番。丫鬟紫鵑和她一起生活了那麼久,如同親人一般,互相關照,瀟湘館中從沒有爭吵。賈母在女孩中最寵愛她,她也沒有恃寵而驕,沒有在賈母面前説過一個人的壞話。

黛玉的氣質、文采、情誼和性格很難讓別人模仿出來。畢竟,她豐富得讓人目不暇接。分花拂柳,繞榭穿橋,全都是一程又一程別樣的風景。

窗前又飄下幾片花瓣,微風吹來,隱約聽見有輕柔的聲音正誦着一首詩。我抬頭,彷彿見黛玉的身影在我面前,她繫着潔白的頭巾,手握鋤頭,將樹下的落花掃在一起,髮絲掠過耳畔,微微地飄起……

張愛玲説:“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從《紅樓夢》中我也讀出了黛玉慈悲的心胸。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 18

欣賞,是一種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美德,我們要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在我們生活中,處處有值得我們欣賞的人:為民除害的警察、救死扶傷的醫生、教育我們的老師、樂於助人的同學……很多很多,然而我最欣賞、最看好的人就是——默默無聞的清潔工!

他們身穿黃色的馬甲,頭戴黃色的鴨舌帽,這就是他們簡樸的工作服;他們有的拿着掃帚,有的拿着鏟子,有的推着垃圾車,這就是他們工作時必備的工具;他們這邊掃一掃,那邊鏟一鏟,只要把城市的衞生搞好,工作任務就完成了。

以前,我從來沒有留意過清潔工,因為每天上學時,他們早已幹完了自己的工作,留給大家的`是一條條幹淨的街道。直到有一天,我才真正領悟到了清潔工的不容易……

那是一個冬天的清晨,我因把鬧鐘錯調成了六點,鬧鐘在六點鐘響起了,我迷迷糊糊地醒來,柔柔朦朧的睡眼,伸了伸懶腰,看了看鬧鐘——哦!才六點!本想躺下繼續睡,可也睡不着了!早起也挺好的嘛!我打開窗户想透透氣,可一打開窗户,一陣凜冽的寒風直往臉上吹,像被刀子割一樣。真冷!我不禁打了個寒顫。“刷刷刷——”這聲音一直在耳邊迴盪。“咦?奇怪!這麼早大家不都在睡覺嗎?哪裏來的聲音?”我把頭伸了出去,看見了樓下穿黃馬甲、戴黃帽的清潔工在掃地,我頓時明白了為什麼每天早上起牀看到的街道都是乾乾淨淨的了!一股暖流湧上了心頭,這股暖流很温暖很温暖,温暖了我的身心!

他們不冷嗎?冷!他們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勞動,他們要給市民一個好的生活環境!掃一大條街,他們不累嗎?累!他們一心為人類造福、貢獻,再苦再累都覺得值得!他們做這些是理所當然的嗎?不是的!他們有自己的目標,他們有自己的理想,他們就是想為人類做些什麼、多做些什麼!他們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來工作,如果他們沒有為人類造福的堅定信念,他們也可以像我們一樣舒舒服服的躺在家裏睡大覺!他們是值得尊敬、值得學習、值得欣賞的,他們的工作是偉大的!人也是偉大的!

我欣賞他們,我欣賞清潔工,他們默默無聞地為大眾服務,卻不要任何回報。他們崇高的信念是值得我們欣賞的。以後,我也會以清潔工人為榜樣,彌補我的缺點。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 19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君王。但古往今來,人們對他的爭論不斷,褒貶不一。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他不僅僅是一個至高無上的皇帝,更是一位昏庸無道的暴君。人們能夠眾説紛紜,百家爭鳴,但應對歷史我們務必還以尊重和客觀的態度。我認為秦始皇有對有錯,有功有過,甚至在他所在的特定時代功大於過。

在連綿不絕的'900年春秋戰國之亂的中國歷史長河中,是他“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僅用短短的九年時刻,橫掃天下,因而,我國第一位前無古人的皇帝橫空出世,他,就是秦王贏政,也是他首創了中國第一個封建帝國之先河。軍事上,“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長城——中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象徵,2000多年過去了,她依然光彩奪目,巋然不倒,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足以令每一位中華炎黃子孫世代引為驕傲;依然是他——秦王贏政,政治上,“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橫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從而,結束“烽火連三月”的無休止爭戰,開闢了天下一統的曠世新局面;還是他——秦王贏政,文化上,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被列為世界八大奇蹟的秦兵馬俑,不也是空前絕後,蔚為壯觀嗎?他所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奇蹟,哪一件不引以為中華民族的驕傲!

不是嗎?“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嬌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倍受偉大領袖毛主席推崇的千古歷史人物中,秦始皇首當其衝。凡此種種,秦始皇對中華民族的貢獻可見一斑。

然而,輝煌一時的秦王朝大廈卻只短短的14年便轟然瓦解。“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是什麼原因?“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天下已定,“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的秦始皇,“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因而,由於秦王朝的暴政和不得人心,也為這位千古一帝的功過落下了重重的不光彩一筆和付出了秦王朝早早夭折的巨大代價。

“創業容易,守城難”。當冷靜思考秦始皇的是非功過的同時,我們客觀地分析便可知,如果沒有秦始皇的不顧當時的國力和不惜勞動人民的血汗,也就築就不了這天依然閃爍着的“萬里長城”、“秦兵馬俑”之中華民族精神輝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也許會就此消逝不存,也許秦王朝還能再存在一個又一個14年。因此,對於歷史人物功過自可評説,但務必尊重歷史,儘可能還以歷史人物一個基本真實面目。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 20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帶着逝去的時光,一去不復返,卻留下了讓世人傳頌千古的佳話傳説。

千古佳話永流傳

楚漢相爭,項羽大勢已去,處於敗局。此際,應對着兵少糧盡,夜聞四面楚歌,,這位叱吒風雲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哀歎:“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悽然起舞,並忍淚和唱:“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她心中早已明瞭,項王大勢已去,自己只能成為項王的`累贅,她不願自己落入敵手讓項王蒙羞受辱。她雖為一介女子,卻也知羞呀,也知恥啊,因此搶先一步自刎在項羽面前。

“霸王別姬”的美麗神話由此上演……

美人起舞離愁盡

她,在眾人離開他時不離不棄,情願以自己做代價,喚起項羽奮戰之鬥志:“君王意氣盡江東,賤妾何堪入漢宮;碧血化為江邊草,花開更比杜鵑紅。”情願以一舞訣別霸王,自刎殉情,希冀勝利突圍。

生死離別前的那一舞,舞盡了天下女子的絕代風華;那一抹淚,流盡了世間女子的辛酸。那飄舞的絲綢,寫滿了離別的愁緒;那輕盈的體態,轉出了滿腔的哀怨。

佳人,離愁上心,相思白頭……

佳人帳下拭淚痕

“腸斷烏騅夜嘯風,虞兮幽恨對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飲劍何如楚帳中?”英雄已末路,佳人何以堪?但是眨眼間,紅顏已散盡。終始虞姬是那殘弱無力的飛蛾,王是那焚盡世間所有的烈火。只但是,飛蛾的淚滴已滅不盡烈火,只能帳下拭淚,獨自承受……

後記:“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欄玉砌今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我讚歎虞姬的美麗,更驚異於她的痴情與知恥。但,我畢竟只是兩千多年後的一個旁觀者,對於歷史,我有太多太多的疑問,卻只能在迷惘中揣測,只能在歷史的車輪所留下的。痕跡中去尋找我最喜愛的歷史人物,虞姬的蹤影……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 21

在我的腦海中,有許多印象深刻的歷史人物:劉邦、項羽、曹操、諸葛亮、岳飛、鄭成功、戚繼光……其中讓我最感動的,他便是生活在三國時期的諸葛亮。

諸葛亮姓諸葛,字孔明,道號卧龍先生,人稱卧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謀略家,軍事家。他一生追隨劉備,多次為劉備打仗時出謀劃策,幫忙劉備取荊州,得馬超,破許昌……一生為蜀國立下的功績不計其數,直到劉備死後,諸葛亮為報答劉備對自己的'知遇之恩,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由於大將魏延的不慎,在五十九歲時去世,死前留下了一個圖本和以後出事的應對措施,幫忙蜀國在他死後仍然像以前那樣興旺了一陣子。

諸葛亮一生經歷過許多大的戰爭,且計謀大部分是諸葛亮出的。比如説草船借箭:周瑜心胸狹窄,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想方設法的要除掉諸葛亮。這時正值秋日,在許昌整頓了一年的曹軍現已精神煥發,準備駕船攻打江南。周瑜得知消息,本想全力抗曹,但是軍中卻缺少弓箭,周瑜便想出一計,讓諸葛亮趕造十萬支箭,若十日內沒有完成,便軍法處置。然而諸葛亮並沒有抱怨,而是説只需三日便可完工。周瑜嘲笑諸葛亮説大話,於是便任由他去了。

第二天,諸葛亮把從魯肅那裏借來的二十艘快船推入水中,船上插滿了草人,並下令向曹軍水寨進發。這一天正好有霧,曹軍的視線不好,錯把草人當成了士兵。霎時刻,曹軍朝草船萬箭齊發,都射在了草人的身上。每條船上足足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上輕而易舉湊齊了十萬多支箭,周瑜啞口無言,計劃落空。

諸葛亮最令人感動的便是他對劉備的忠心。他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劉備疾病纏身的那一段時刻裏,諸葛亮對他的關懷能夠説是無微不至。劉備死後,有才能的諸葛亮並沒有稱王稱帝之心,而是全力幫忙後主劉禪帶兵打仗,管理國家大事,對待劉備的孩子就像對自己的親生兒子那樣,但是蜀國有才能的人都相繼死去,諸葛亮一個人獨木難支,難管朝政,最終死去。他在臨死時還在關心着國家大事。

諸葛亮這個令人感動的歷史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中永遠熠熠生輝,永遠不會被人忘卻。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 22

唐宋禮貌為吾泱泱中華五千年禮貌史之顛峯,期間才人輩出。詩詞藝術臻於極致,四座高峯為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當然還有諸如白居易、李商隱、杜牧、柳永之類的文人騷客不能盡述,以四子之比較一窺管豹對於吾等俗人已經足矣。我很驕傲的是作為李白和蘇軾的同鄉,至今仍然能一睹其歌詠過的景緻,玩味其意境。

我以為説中國的傳統文化一半是儒家,一半是道家,還是比較有説服力的(當然之後還要加入佛家(釋家),但是其要義和道家是接近的)。文人們夢想的是達濟天下和田園仙界的兼具。這一點其實李杜蘇辛四人都有。

當然,每個人的具體狀況不一樣。李白是奔放激情的歌者,他詮釋的是藝術的驚人的想象力和直覺。杜甫是沉鬱頓錯的思考者,他心懷家國天下,是個典型的傳統儒家信徒。蘇軾是儒道兩家都兼具的才子,是善於抒發自己不一樣理念的大家。辛棄疾是個歌吟的武將,其豪氣和才智都令人欽佩。

以前年少時,最愛李白的詩歌,以為《行路難》的壯美,“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的勇氣,散發弄扁舟的瀟灑,是我最喜愛的。但隨着年齡的增長,讀着、讀着,總覺得有一點點牴觸的情緒。我覺得李白是完全生活在自己的思想中的,是個徹底的理想主義者。對於社會而言,不僅僅有遊戲規則,還有潛規則,李白能夠説是連遊戲規則也沒有弄清楚的。在思想上是能夠説是個不明事理的大孩子,他的.氣質是道家、釋家的一些。因此,他不為世俗社會接收,一生落魄。其實,中國歷史上,盛唐是很開明的,詩人(或者説才子)的地位是很高的,李白的落魄還是他的性格過於的自我造成的。

慢慢的,我很喜愛杜甫的詩歌。沉鬱中充滿了頓錯的美感。天下間,悲哀人多,更尤在亂世。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杜甫是生在了一個由盛轉衰的時代,社會發展付出了巨大的血酬。他是典型的儒家信徒,飽含一腔熱血,夢想着救國就民。一個悲苦的詩人,“如果世界註定要下沉,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北島《回答》)是對杜甫的最好的註解。杜甫是知道遊戲規則的人,但是他能夠説是不明潛規則的,或者説是不屑吧。再加上生在亂世,因此他的一生也是潦倒的。

如果説對人的才華欣賞,我是在四個人中最欣賞蘇軾的。蘇軾先生的家離我的家鄉但是數十里之遙(以前算一個市的)。蘇軾琴棋書畫、佛理禪機、時政甚至軍事無所不通,主政一地(杭州)也能治理的很好,走在這天的蘇堤上,除了感慨東坡才華外無他。(如果是李杜,我以為是很難做好一個地方行政主管官員的)。蘇軾的詩詞,有發人思索的禪理、有豪邁的大江東去、有婉約的十年生死,無不體現了他的全面。東坡肉也是一道不錯的佳餚。蘇軾的杯具也在於他的才情。他過於的追求完美,追求各方的協調。弄的在政治上,先後得罪了改革派和保守派,遭受了各方迫害,而在海南終老。如果是在一個現代政治體系下,我堅信蘇軾是會生活的很好,事業上也發揮的不錯的,可惜他是在潛規則,利益協調的中國社會裏生活。

辛棄疾的詞説實話,我不是個性的喜愛,可能是由於很多詞裏用的典故太多,我總覺得不夠自然。但嫁軒先生的武略驚人,文滔能如此,已然使人十分佩服。如果説,對於未來的是依靠信仰,我覺得嫁軒就是這種信仰很強烈的人。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能成大事者,性格是很頑強的。可惜,嫁軒連成為岳飛的機會也沒有。

按照黑格爾的明白,藝術、宗教、哲學三者共同構成了精神發展的最高階段。三者區別在於,精神到達自覺的途徑和方式不一樣。哲學是“純粹的思”,藝術是“直覺的思”,宗教是“超驗表象的思”。藝術總歸是一種以直覺來體驗生活的方式,因此還是和生活的方式分離的。純粹的思和超驗的思還是不一樣的路徑。在不一樣的路上,我還是比較贊同黑格爾的看法的,哲學作為“純粹的思”是高於其他兩者的。這也是我對東坡評價更高,很喜愛杜甫的緣故吧。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 23

古今以來,天下出現了數之不勝,但在我認為,最突出的還要非曹操莫屬了,他是《三國演義》中爭議比較多的一個人物,曹操在性格上的繁複、潛質的全面、正邪的雜揉等諸方面,顯出其最難被人蓋棺論定的豐富和龐雜。使人難以捉摸,歷史上對他的看法也較有爭議,但是,在我看來曹操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是著名的詩人。

曹操是家喻户曉的人物,他雖然沒當皇帝,但自196年迎獻帝都許,直到220年去世,牢牢把持了東漢朝政大權,“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沒有名號的皇帝。

曹操是卓越的`軍事家,他精通兵法,在漢末征戰羣雄的戰爭中,他用兵用計,勝人一籌,多次取得勝利,尤其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袁紹,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曹操善於用人,招攬賢能之士,凡能治國用兵者,都盡力網羅,他手下“猛將如雲,謀臣如雨”,人才濟濟。

曹操喜文學,其詩作慷慨悲涼,頗具感染力,不少名篇傳留至今。他與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對文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曹操之因此成為歷史上傑出的人物,還由於他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在漢末天下大亂之時,他始終以漢相自居,堅持不稱帝。曹操晚年,已經佔據了東漢十三州的九州,稱帝的時機已經成熟,但仍然執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孫權寫信勸他稱帝,曹操説:“是兒欲着吾爐火上邪!”意思是,這小子要把我放在爐火上烤!曹操始終不稱帝,並非他不願意當皇帝,只是他冷靜地分析了形勢,以天下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個人的慾望。曹操始終奉行漢朝正朔,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亂,他曾説:“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不稱帝,雖然是一種政治謀略,但更主要的是出於自己的理想主義。他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説,春秋時齊桓、晉文“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證明“以大事小”,可謂至德。曹操心目中有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周公、管仲等。他稱讚周文王説:“周西伯昌,懷此聖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貢獻,臣節不墜。”曹操對周文王情有獨鍾,在很大但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操,自然也有缺點,尤其是他的野心程度上是他的功業與周文王有較多的可比性。然而,周文王被後世儒家美化為“聖德之君”,曹操卻被視為“漢賊”,周瑜就説曹操:“雖名託漢相,其實漢賊也。”周瑜是曹操的

政敵,當然不會説曹操好話。用這天的眼光看,曹操身上雖然有不少污點,但他的一生,為平定天下而南征北伐;為吸引人才不遺餘力;為發展文化,精心創作。他為實現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充分體現了政治家的情懷。曹操始終是的理想主義者,又具有堅定的實踐精神。

我們就應剝去對曹操的種種歪曲之詞,還原真實的曹操。能夠説,他是一位對中國歷史有重要貢獻的政治家,胸懷博大的理想主義者。用《三國志》作者陳壽的話説:“可謂十分之人,超世之傑矣。”

但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操,自然也有缺點,尤其是他的野心:從“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能夠錯,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錯,有句歇後語就就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為得天下,挾天子以令諸侯,此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體現,他不急於求成,知道韜光養晦,不掙一時之得,深謀遠慮,但是智者千濾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無意是他吃敗仗之原因。但是,曹操還是我最喜愛的歷史人物,而且也是我最佩服的歷史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 24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五千年的禮貌,有過繁榮,有過晦暗,也有過戰亂,每一個時代都有必須的背景,在一些特定的時刻裏,各種人物,時代的偉人,橫空出世,應運而生。俗話説:亂世出英雄。在複雜的背景下,像秦王嬴政,成吉思汗,毛澤東這些人都是當時所謂的“救世主”,而且都是家喻户曉的名人。而我最感興趣的歷史人物莫屬朱棣了。

《明史》曾這樣記載:“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裏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他就是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後發動“靖難之役”,起事攻打侄兒建文帝,奪位登基。死後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後由明世宗朱厚?改為“成祖”,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在位期間完善政治制度,發展經濟,開拓疆域,遷都北京,編修《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使明朝發展到頂峯,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也被後世稱為永樂皇帝或永樂大帝。

當然,不一樣的人有不一樣的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某網友對朱棣的評價是這樣的:

第一,他繼承了明太祖的事業,對明太祖的政策有所調整,完善了明朝的文官制度,使明朝的事業建立在更鞏固的基礎上,把明朝的事業推向新的高度。第二,在中華民族發展歷史上,明成祖是一個關鍵人物,他推動了中華民族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發展,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民族文化的進程。第三,明成祖既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有殘暴的一面。他的殘暴不僅僅僅體此刻他奪取政權以後對於政治反對派的殘酷鎮壓和殺戮,也表此刻他奪權以後建立的東廠對於全國政治、官僚隊伍加強控制,同時造成以後宦官擅權的弊病。第四,我們説永樂盛世是一個遠邁漢唐的盛世,但是這個盛世又是一個艱難的盛世,這個盛世是讓老百姓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得到的。

縱觀朱棣的一生,還是可圈可點的。明成祖即位後五次北征蒙古,追擊蒙古殘部,緩解其對明朝的威脅;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疏通大運河;遷都並營建北京,作為歷史上第一個定都北京的'漢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後500餘年的首都地位;組織學者編撰長達3。7億字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設立奴兒干都司,以招撫為主要手段管轄東北少數民族。更令他聞名世界的是鄭和下西洋,前後七次航行,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溝通了中國同東南亞和印度河沿岸國家。明成祖可謂功績累累的一代雄主。

而我個人對朱棣的評價是這樣的:

朱棣原本能夠快樂地享受他的幸福生活,但他野心勃勃,一心想稱霸天下。而朱棣稱霸天下的第一步是想篡奪當時建文帝的皇位,但是,以自己王府勢單力薄的力量,怎能對付南京朝廷數以百萬計的圍剿軍隊呢?再加上篡奪皇位本來就是大逆不道,但為了稱霸,朱棣不得不為自己造反朝廷“找藉口”。他以“朝中有奸臣,皇帝有難,要去解救皇帝”為由,發生了“靖難之役”。經過三年的奮戰,最後在公元1402年在南京稱王。

是朱棣創造了永樂盛世;是朱棣派鄭和完成了史無前例的七下西洋;是朱棣命令他的謀士撰寫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百科全書——《永樂大典》。而這豐功偉業背後藴含着許多故事,也顯示出朱棣的性格。在發動“靖難之役”時,朱棣曾以朱元璋的《祖訓》來證明自己的合理。但是他很聰明,把其中的一句話“訓兵待命”給去掉了。從這能夠看出朱棣的足智多謀。《永樂大典》的撰寫也説明了朱棣選用人才的獨特之處,一些沒有透過科舉考試的人,甚至來科舉考試也沒參加的人最終也得到了朱棣的重用,成為謀士。當然,朱棣也有殘忍的一面。他在請方孝孺寫詔書時,方孝孺拒不肯寫,朱棣被逼得是無可奈何,最終方孝孺被朱棣處以“誅滅十族”的懲罰。而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據記載這次是大屠殺殺了873人之多,悲慘、血腥的場面可想而知。不管怎樣樣,朱棣的功績是無可非議的,但是,也正是朱棣派鄭和七下西洋,使中國蒙受巨大的虧損,陷入了閉關自守的狀態。

走進歷史人物,不僅僅加深了自己對古代的禮貌和事蹟的瞭解,也豐富了自己的生活,何樂而不為呢?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高中議論文 25

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英雄豪傑為守護着我中華民族的領地,而拋頭顱,灑熱血。岳飛、鄭成功、戚繼光、霍去病、楊政忠、蘇武等都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是中華歷史上抹不去的痕跡,中華民族的驕傲。其中我最為欽佩的是文天祥。

文天祥,吉州廬陵人,字宋瑞,號文山。南宋一代抗元名將,愛國政治家、文學家。他鐵骨錚錚的性格與氣概使我對他起了敬佩之感。

當他被元軍俘虜時,元軍予以高官、俸祿,他拒不接受。當元軍都元帥張弘範告訴他南宋已滅亡,他忠心盡到了,可以換主奉君了,他仍是一身浩然正氣,並提筆寫下了《過零丁洋》的不朽詩篇。詩中最後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曾記激起過多少胸懷壯志的奮鬥青年的心。為中華千百年來的輝煌盛世做下了完好的奠基。成為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壯烈詩詞。也表現出了文天祥的躊躇滿志。詩詞慷慨激昂,體現了文天祥為國獻身的自豪與無畏。又一次充分的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使我又一次肅然起敬。

文天祥我想對你説:“你的鐵骨錚錚,寧死不屈的氣魄,你的躊躇滿志,一身浩然正氣無一不使我敬佩尤深。你為中華民族的歷史揭開了新的樂章。而在當今的.社會上又有幾人能做到你這般的忠心愛國,不畏權貴,為祖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作為一個中學生,我應該學習你所有的品質,為我的祖國,我偉大的母親獻上我的一切,為中華民族這一宏偉藍圖添上我濃墨重彩的一筆。使我的國家站在世界之巔。俯視一切,成為世界的最強者。文天祥,我向你致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