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中秋作文

來源:文萃谷 2.69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心中的中秋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我心中的中秋作文

我心中的中秋作文1

秋天,樹葉悄悄地換上金黃色的盛裝,一陣秋風吹過,樹葉靜靜地離開曾經歡唱過的枝頭,悠悠地飄落到地面,是那樣的安靜,那樣的坦然。

不知不覺,日子又快到中秋了。關於中秋的點點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灘上的沙石貝殼,我們悄悄走過,而中秋已成為晶瑩珍貴的財富。

中秋節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從古至今,中秋的習俗和有關故事,這些從小外公就時常在我面前提起,還表演動作給我看,所以記憶特別深刻。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當今時代,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可是再大也忘不了那個温馨的小家,再精彩也掩飾不盡纏綿的牽掛。家,是一生無法忘記的角落,想家是每個遊子內心深處的共鳴。

在中秋時分,遠在千萬裏之外的人們,都儘量在這天趕回家慶團圓。還有那些不能回家的人,也試着展開一張叫情感的紙,提起一支叫感情的筆,寫寫給他們生命的父母,寫寫一顆熱忱、感恩的心。在中秋佳節濃厚的氛圍下,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是情感的驛站,思鄉情懷使我們保留着對真情的敏感,抹去眼中的雲翳,還心靈一份真正的純潔與寧靜。

中秋,對我們來説,不僅是一個節日,還是一個精神和思想。中秋習俗是歷史的傳承,是情感的匯聚,就不單單是一種身體體能的補充了。

中秋,給人靜美與清香,把對親情的思念成為我們自覺的意識。

一個個中秋,一縷縷思念,一段段往事,見證的是我整個成長歲月,一點一滴逐漸累積,在某個驀然回首的瞬間突然像花一樣綻放,充斥我整個視野和整片回憶,不禁令我因為它的短暫它的永恆它的哀傷它的美麗而痛哭失聲。

我心中的中秋作文2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中秋之夜,仰望星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説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也有層層清雲,如煙如霧,瀰漫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了萬般嬌態……這就是我心中的中秋佳節。

有人説,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雲遮月”之説。雲生月隱,神祕、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的眼睛,卻獨具情調。我願隨月在雲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説,也願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將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節,而我卻更喜歡在這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台或户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我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媽媽做的月餅外觀像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糖,裏面放上芝麻、果仁、葡萄乾什麼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裏嫩,年輕人情有獨鍾。吃着母親做的月餅,站在高處欣賞圓月,實為人間美事啊!

我曾讀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光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峨眉山月歌》抒發的是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獨抒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公平無私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光華給人慰藉,縱然其中並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温柔、思念、恬靜的象徵。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中秋圓月彷彿是平靜的大海,可以容納每個人的思緒,在她的温柔恬靜中,思緒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雲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朦朧的意境之美。

願這意境滌盪我的心靈,沖刷世間一節的不平。或者你對圓月還有其他的思索,朋友,請開啟你思想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於我們心中的中秋!

我心中的中秋作文3

人們常説,中秋節是最有人情味的中國傳統節日。它比清明多了幾分優雅;它比春節多了幾分憂鬱;它比端午多了幾分詩意。

這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是完美的。在我心中,無論是嫦娥奔月的傳説,還是吳剛折桂的故事,或者是朱元璋月餅起義的歷史,這個在宋代就已盛行的中秋節就是最具有人情味的節日。

《禮記》中記載:“秋暮夕月。”那是説要祭拜月神,因此人們在中秋佳節總會似懂非懂的'學習古人賞月感慨。《東京夢華錄》寫道:“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這些熱鬧的場面,讓人心裏也愉快起來。人們看着精彩的舞火龍、斗香燒滿各地。人們放天燈、點塔燈,將天空映襯得如此絢爛。一家一户的人們圍坐在一起,吃着“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各式各樣的月餅,拉着家常,這些温馨的場面到處充斥着的是暖暖的情意,讓人如何不感歎這是個充滿人情味的節日?

在這個象徵團圓的節日裏,最能打動人的或許就是身在他鄉的旅人的故事了吧。

當“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時,內心滿是羈旅愁苦的杜甫,唯有感慨“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豪”了。而飽受蟄居苦悶的白居易也僅是“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青光似往年”。更奈何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內心的孤寂又有誰人明瞭,想要登高望遠,只是“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閒”,和衣睡去,“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從古至今,多少遊子不得不用這感人肺腑的詩句來詮釋對故土的懷念;多少族人不得不歎息低吟,來抒發內心的糾結……

當他們的思鄉思親充滿了內心,這些永久傳唱的詩詞便綴滿了歷史的長河。把這份赤子之心融在其中,這不是人情味,又是什麼?

因此,面對這些離散,人們變得感性了,他們會吃着月餅祈禱在一起的人能永遠快樂,他們會賞着皓月祝福分隔兩地的人能早日團圓,他們用心禱告“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因為他們瞭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心境。當從為自己祝福變為替別人祈福的時候,這份人情味便不再僅僅只侷限於那些熱鬧的場景了。

我心中的中秋時富有人情味的,這並不是因為月亮的皎潔,也不是因為月餅的美味,更不是因為熱鬧的街市,而是因為人們心中所充斥的最真的感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