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古詩的作文彙總7篇

來源:文萃谷 2.21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的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華】古詩的作文彙總7篇

古詩的作文 篇1

中國,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國家,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在中華文化中的詩中雨,更是令人動容。

“呼啦!呼啦!”每當我聽到窗外這些歡快地在雷與電的交相輝映中飛奔的雨滴怒號的時候,腦海裏總是會響起李商隱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每當我看見那陰沉的天灑下如豆粒般可愛的渾圓的雨珠時,心中總是會浮出蘇顯祖的《風雨歸舟圖》。

雨啊,你早已融入歷史,浸沒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下雨了,吸入牛毛的雨絲密密地斜織着,我獨倚窗前,看着窗外朦朧的世界,漸漸地,雨大了,屋檐上的水珠接連不斷地落下,形成一道水簾,雖沒有花果山水簾洞的氣勢磅礴,卻頗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勢。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雨踏着輕快的步伐,和着叮叮咚咚的音樂,偷偷地落到田野裏,落到草地上,落到花叢中。春風和着細雨,與楊柳一陣耳語,楊柳就抽出了嫩芽;輕輕撫着小草嫩嫩的髮梢,小草就輕輕地抽出了身子,抖一抖泥土,綠得那麼羞澀;輕吻過花兒的臉,花兒的臉就紅了。這一夜,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而這一切都是那麼寂靜,那麼無聲地喚醒了沉睡的生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早春二月,在北方,當樹梢上,屋檐下都還拴着冰凌兒的時候,春天連影也看不見。但是下過一番小雨後,第二天春天就來了。雨腳兒輕輕地走過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跡,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冒出頭來了,遠遠望去,朦朦朧朧,彷彿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春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春雨趕走了寒冷而凜冽的冬風,春雨攜來了無窮的生機,無盡的綠,但卻又是那麼容易令人忽視。

春雨就好似泰戈爾説過的話:“天空不留下飛鳥的痕跡,但它已飛過”。

古詩的作文 篇2

《涼州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上週五,我們學習了這首古詩,今天老師又無意間地讓我們背誦。我驚呆了……

老師剛提出要求後,同學們都爭先恐後地翻開了語文書,嘰嘰喳喳地背誦起來。雖然在家中已經背得滾瓜爛熟但心中還是很害怕。先看看還有多少個過後才該我:“1、2、3、4、5、6、7、8、……還多,不怕。”

“呀!才一眨眼就快到我了。”我開始慌了……到我了,我不慌不忙地站起來了:“涼州詞,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我心裏快急死了“春風不度玉門關。”終於完了,我隨即坐了下來,心中的大石頭也落了下來。

在我的觀察中,王俊舒讓我覺得很佩服。我先前看過許多人的站態,他們都是站起來就靠着桌子手扯衣角或拉着桌子。可他一站起來就挺直了身軀雙手熟練地放在了身後,顯不出一點慌張……

從一首詩中,我看出了許多人的自信和膽量。同時也鍛鍊了我。

古詩的作文 篇3

古詩文,是文化歷史長河中留存至今的經典,是與古人的智慧交融的最佳途徑。像我這種在外國人薈萃的學校就讀的學生,每天聽慣了開口閉口的洋涇浜,在見多了金髮碧眼的外國老師,翻多了厚厚的洋課本,吸足了濃烈的洋墨水後,最為想念的,正是中國人的傳統經典,那潛存在心靈深處的文化基因,宛若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那樣的故土眺望。

還記得一年前的秋雨時節,我來到了學悦這個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的窗口前。那時的我對中國古詩文的理解只侷限於文章重點詞句的記憶和背誦,考試結束後,多半又還給了老師,美其名曰好借好還剛開始上學悦的課,我頂着頭皮,強忍着反感,對那些生硬拗口的古文一知半解。但在學悦老師們的精心解讀下,我漸漸悟出了古詩文的奧祕,彷彿穿越回到那個時代,用心感受曹劌的取信於民和燭之武的能言善辯。當然除了那些鮮活的歷史人物救國家於水火、力挽狂瀾的歷史外,也不乏領略古人的`輕鬆幽默,如《文言文一點通》選取阮咸未能免俗而將短褲曬在太陽下以炫窮來對抗炫富的故事,總讓我在疲憊之餘開心一笑。

文以抒懷,在古詩文中我感受到陶淵明那採菊東南下的閒適精神,敬佩蘇東坡屢遭被貶卻曠達超脱的氣概。東坡先生在黃州,歌大江東去,浪淘盡,亦不忘作黃州好豬肉,富者不解吃,貧者不解煮;在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顆,把貶謫當成甜蜜,甚至要不辭長作嶺南人;在儋州,他被三不禁令所限,遭遇嚴重的經濟危機,還痴念他年誰做地輿志,海南萬里真吾鄉。

文以載道,古詩文中凝結着中國歷史文化之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修身之道;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處事之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的治學之道等一些無法用今日語言簡短表達出的深刻道理。而我則像日日醉心徜徉於長安城西市的文化商人,從這個窗口將中國傳統經典的貨物輸送進來,又將它與瞬息開放的窗口飄入的西洋文化和先進知識有機地融合,立志做一個有文化底藴中西文化的傳播者。

古詩文是眺望中國古代文學的一個窗口,從這個窗口能眺望過去,提升我們內心的境界,守望我們的精神家園。從某種意義上講,古詩文更像心中的燈塔,時刻提醒就算周遭環境再浮躁再複雜,常存慎獨之心,不忘初心,堅守那份善良和温暖,這樣才能讓我們飛得更高更遠!

古詩的作文 篇4

幾天前,校園裏到處掛滿了古詩詞,數不勝數,讓人眼花繚亂。

老師給我們下達了一個艱鉅的任務:每天早上背幾首校園裏的古詩。

清晨,我早早地來到了學校,把不會背、背得不熟的古詩抄了下來,然而我一見到古詩就頭疼,有許多詞句都很難理解,這不,一早上還沒背一首呢!“九曲黃河萬里沙……”咦?是誰背得這麼熟練,扭頭一看,哦!原來是“古詩大王”衞鳴凱正在背古詩,見此情景,我心想:何不問問他背古詩的技巧呢?我便上前去:“衞鳴凱,你背得那麼熟練,教我點技巧吧?”“看你這樣誠懇,就傳你幾招吧!背古詩要細心品味其中的含義,背之前,要先看看詩意或詞意,以便加深對句子的理解。這樣再背,就感覺得心應手了。”

我聽了,豁然開朗,按他的方法去做,嘿!果然很快就背會兩首了。從這件事上我體會到了:做任何事都要掌握方法技巧,這樣,才會事半功倍。

古詩的作文 篇5

飄飄灑灑,淅淅瀝瀝,醉人的小雨躍動起靈動的舞姿。我獨倚窗前,靜聽冷雨,記憶似乎開始變得縹緲,最終定格在古詩中的雨……

雨·杜甫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是誰,憑欄遠眺,錦官城內繁花似錦,好雨啊好雨,是你昨夜踏着輕快的步伐,喚醒了沉睡一冬的生靈麼?

是的,春風和着細雨,對楊柳耳語一陣,楊柳就抽出了嫩芽;輕輕撫着小草嫩嫩的髮梢,小草就輕輕地抽出了身子,抖一抖泥土,綠得那麼羞澀;輕吻着花兒的臉,花兒的臉就紅了。

這一夜,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而這一切都細細無聲。

雨·陸游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是誰,仰卧在潮濕冰冷的土炕上,身上搭着一條破敗的棉絮,老朽之年,尚有一股豪氣,為國家願意付出一切。

那場雨,成就了他的夢,風雨交加,雷聲轟鳴。睡眼朦朧中,彷彿回到了沙場,金戈鐵馬馳騁殺敵,冰冷的雨中彷彿帶着敵人温熱的血。他從夢中醒來才發現,雨還是雨,夢還是夢。

於是,他又翻過身去,在夢中繼續他的金戈鐵馬。那場雨見證了一顆熾熱的心。

“我(雨)是大海的歎息,是天空的淚水,是田野的微笑”雨不但澆灌了禾苗,盪滌了灰塵,也浸潤了文人墨客的心田。

走進古詩中的雨,欣賞雨的詩情畫意。

走進古詩中的雨,感悟雨的自古多嬌。

走進古詩中的雨,品味雨的百年滄桑。

古詩的作文 篇6

從小我就朗誦着各種詩詞,雖然不知其意,但聽着朗朗上口的詩文,我幼小的心靈中,似乎有什麼東西在萌芽。

長大一些後,我識了幾個字,有些較簡單的詩句,我也能夠經過反覆摸索和推敲,猜測出詩句的意思,此時往往是樂不可支了。幼兒園老師都驚奇我竟然能夠逐字逐句地分析出整首詩的大意,更不用説同學了。於是,不知何時起,“小博士”這個殊榮就戴在了我的頭上,幸而當時沒有飄飄然,而是產生了對詩的興趣。

漸漸地,我開始不滿足於“鋤禾日當午”之類的詩句中了,也擁有正是從此我擁有了第一本古詩書,更多的詩開始為我所知。一首詩就像一個故事,最多的是悲劇,因為古人比較多愁善感。而在那樣的詩中,出現最多的景物就是雨,因為雨總讓人聯想到眼淚,抑或是讓人產生一種朦朧不清的感覺,從中透出幾分淒涼與辛酸。

上國小之後,我又開始從詩中體會詩人的感情了。體會“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體會毛澤東詩中“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的霸氣,體會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感慨萬千,惆悵萬分。也開始驚異於詩竟然能夠將一段繁瑣的文字編織得如此短小精煉,可見古人文學水平之高。

我從心底感謝詩,因為是它幫我叩開了文學藝術的大門。

古詩的作文 篇7

記得三年級時,我們的班主任侯老師讓大家學習《論語》,不過她的方法非常特別,當同學們愁眉苦臉的想着不知道會多麼枯燥時,侯老師一邊拍打桌子一邊説:“同學們,跟我一起來唱吧!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桌子被有節奏地的拍打着,同學們憂愁的眼神一下子就煙消雲散了,在那一剎那,我莫名其妙地對古詩詞有了好感。

有一次,學校進行“經典誦讀”比賽,我們班的節目是《千字文》,一開始,侯老師只是讓我們跟唱,但慢慢地,越來越熟練,大家幾乎都會背了。接下來就該排練舞蹈動作了,當然,一定要細緻。兩名鼓手的位置、動作,六個舞蹈演員的衣服、動作,後排同學的陣型、動作等等,一一搞定。比賽時,有節奏的鼓聲,個性的舞蹈,再加後排同學們的襯托,固有感情的詩詞,美輪美奐,彷彿身臨其境。從此,我懂得了感情的重要性。

老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重視古詩詞了,這一次,她又藉機趁熱打鐵,讓我背唐詩。而我老媽的方法也與眾不同,就是先讀譯文,再去背誦,當然我也挺喜歡的。

還有一次“經典誦讀”比賽是四年級的時候,節目是《梅蘭竹菊》。首先,要有四個主持人,我才是其中之一,後面有四個方隊,分別是“梅”“蘭”“竹”“菊”,右邊的同學寫四個毛筆字,左前方是彈古箏的同學,一應俱全,別有一番風情。而我,也懂得了:只要沉醉其中,會發現不同的新事物、心理解、新觀念。

這時,老媽又發現了一種新穎的背唐詩的方法,就是“錄音”,這個需要喜馬拉雅聽,先讀三遍,然後背一遍,錄一遍,複習的時候可以給詩詞配譯文,可以在評論寫原文或者譯文。這種方法我最喜歡了,還可以檢查對錯呢!

每一次成長經歷都會給我不同的啟示,點點滴滴記錄了很多的“王國”,比如:正直王國、奮鬥王國、友誼王國……,古詩王國只是其中的一個,這些小王國就是帶領我們走向目標的台階,而我,會永遠感謝古詩“王國”這個儘管小,卻不失樂趣的王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