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祕密讀後感15篇

來源:文萃谷 3.1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童年的祕密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15篇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1

瑪麗亞·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她終生致力於智力缺陷兒童和正常兒童的研究與教育,並撰寫了一批幼兒教育著作,《童年的祕密》是其中比較著名的著作。

該書是蒙台梭利對幼兒之謎的探索和解答,記錄了她在學前兒童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闡述了幼兒教育的原則和方法。在“導論”中,蒙台梭利指出:“兒童並不是一個只可以從外表觀察的陌生人。更確切地説,童年構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為一個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為兒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誠的努力將使我們能夠發現人類的祕密,正如科學的調查研究能使我們洞察眾多的自然祕密一樣。”

《童年的祕密》是一本瞭解兒童發育和成長祕密的最生動的著作。在書中,蒙台梭利詳細而生動地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揭開兒童成長奧祕的革命性觀念。它讓世人瞭解到,兒童具有豐富的潛能,但兒童只有在一個與他的年齡相適應的環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會自然地發展,並展現他內心的祕密。而有些兒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發育和成長,主要是因為受到成年人的忽視和壓抑。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幼兒教育的原則和方法應是理解、尊重兒童,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為兒童實現自身的潛能提供所需的幫助。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侷限性,比如書中過分強調工作對兒童身心發展的作用,而輕視遊戲的作用,把遊戲僅視為閒暇時的一種快樂的消遣;過分強調教具的價值,而貶低玩具的價值;具有神祕主義和宗教色彩等等。因此,我們在學習和借鑑蒙台梭利教育理論方法的過程中,應本着一切為了孩子的宗旨,結合具體情況加以利用、改造和創新。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2

寒假裏看了《童年的祕密》這本書,讓我對孩子的很多問題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並不是現在造成的,而是在敏感期時造成的。 童年的祕密是什麼?蒙台梭利覺得體現在:兒童是一個“精神(心理)的胚胎”,只有通過人的教育,這種胚胎才能發育成一個健全健康的“精神世界”;兒童心理的發展有各種“敏感期” 。

本書一共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精神胚胎 第二部分:新教育 第三部分:兒童與社會

譯者的話裏裏這樣説:“兒童觀是對兒童的本質看法,它是建構教育理論的基礎,是開展教育實踐的前提。蒙台梭利總結了盧梭等人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集當時世界上先進的醫學。生物學。心理學。人類學和教育學科之大成,結合自己在兒童之家對兒童的觀察和研究,提出了自己對兒童的獨特看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蒙台梭利兒童觀,從而奠定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論基礎。”建構教育理論曾經聽説過並且自己在課堂中實際應用過,這個敏感期和其他專家不謀而合。

在第一部分精神胚胎中,作者覺得再小的孩子都是有思想和獨特的感受的,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作者經過試驗和研究發現了孩子的敏感期,原來在幾十年前國外的教育已經進行到了科學的時代。

在第二部分新教育中,作者重點介紹了蒙台梭利學校是怎樣培養孩子的,以及培養的成果,讓我在其中收穫不小。“愛”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我們總能感覺到它的存在,但要給愛下一個定義卻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我們每個人對愛的理解不盡相同,蒙台梭利關於愛的理解是:愛不是原因,而是結果,它的動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創造力量,在創造過程中,他產生了愛,這種愛充滿了兒童的意識,並影響着兒童的自我實現。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3

選擇讀這本書,一是因為聽同事給老師推薦過,是一本講解兒童心理很深刻很引人深思的好書;二是因為作者是意大利著名心理學家瑪麗亞*蒙台梭利,在世界兒童教育方面算是一個公認的權威專家。既然這本書有這麼多的光環,懷着渴求知識的慾望和好奇心,開始了《童年的祕密》的拜讀。

剛拿到這本書,瀏覽目錄,發現很多重要的字眼,如:敏感期,秩序,智力,行走,手,節奏,依附,佔有慾,權力慾,自卑感,恐慌和説謊等,感覺這本書真的説到了點子上了,又一次增加了我對這本書的嚮往,迫不及待要好好研讀了。但很認真的讀了前言和正文的前兩個章節,有點失望,感覺蒙台梭利的只是揭示了兒童發展的一些特點和成人的錯誤或不適宜的行為和做法,沒有給出正確的做法。即是告訴你了“what”(什麼)和“why”(為什麼),但不説“how”(怎麼辦);告訴你這樣做不行,不合適,卻不説怎麼做才行,合適。可能是開始對這本書期望過高,而且受思維定式的影響,總想讓別人告訴你應該怎麼做,自己懶於思考,其實也是人惰性——思維懶惰的體現。在接下來過程中,頓悟,發現該書之所以不給出具體的正確做法正是秉承着該書的一個重要思想,給孩子一個自由寬裕的環境,讓其生長,而不是限定條條框框。成人的角色應該是幫助的角色,有時應該是旁觀者,理解、尊重兒童,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為兒童實現自身的潛能提供所需的幫助,更不要忽視和壓抑兒童的心理髮展。所以這本書沒有告訴我們成人應該怎麼做,而且把我們經常會出錯的地方指出來,警示。我們不要走入誤區,重蹈覆轍, 而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所以不給出條條框框,每個成人都可以從自己孩子的特點進行把握。

越往後讀越被這本書深深吸引,除了獲取知識和理念,還有豐富的案例,很有趣,印象也深刻。現在讀了又一半,下面也要好好讀。讀書筆記也要做好,是很寶貴的資源。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4

寒假裏看了《童年的祕密》這本書,讓我對孩子的很多問題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並不是現在造成的,而是在敏感期時造成的。童年的祕密是什麼?蒙台梭利認為體現在:兒童是一個“精神(心理)的胚胎”,只有通過人的教育,這種胚胎才能發育成一個健全健康的“精神世界”;兒童心理的發展有各種“敏感期”。

本書一共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精神胚胎,第二部分:新教育,第三部分:兒童與社會。

譯者的話裏裏這樣説:“兒童觀是對兒童的本質看法,它是建構教育理論的基礎,是開展教育實踐的前提。蒙台梭利總結了盧梭等人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集當時世界上先進的醫學,生物學,心理學。人類學和教育學科之大成,結合自己在兒童之家對兒童的觀察和研究,提出了自己對兒童的獨特看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蒙台梭利兒童觀,從而奠定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論基礎。”建構教育理論曾經聽説過並且自己在課堂中實際應用過,這個敏感期和其他專家不謀而合。

在第一部分精神胚胎中,作者認為再小的孩子都是有思想和獨特的感受的,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作者經過試驗和研究發現了孩子的敏感期,原來在幾十年前國外的教育已經進行到了科學的時代。

在第二部分新教育中,作者重點介紹了蒙台梭利學校是怎樣培養孩子的,以及培養的成果,讓我在其中收穫不小。“愛”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我們總能感覺到它的存在,但要給愛下一個定義卻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我們每個人對愛的理解不盡相同,蒙台梭利關於愛的理解是:愛不是原因,而是結果,它的動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創造力量,在創造過程中,他產生了愛,這種愛充滿了兒童的意識,並影響着兒童的自我實現。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5

閲讀瑪麗亞·蒙台梭利意大利著名教育家和改革者的《童年的祕密》覺得這本書真的讓我明白很多,特別是在這本書對兒童這件事上,我們成年人缺乏瞭解。在處理孩子問題上,成年人逐漸變得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只能從他的觀點的角度來看孩子,所以最後的'結果只能使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誤會越來越多。

有時候大人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多肯定孩子,也多反省自己的行為。

書中説:無論我們多麼愛自己的孩子,從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本能地開始提防他,保護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即使是毫無價值的垃圾。

成年人的思想不應該以為孩子是製造麻煩的存在。當孩子們為瑣事和無用的東西而瘋狂時,別認為自由探索的行為很幼稚,並試圖阻止這一切。

但對孩子們來説,這些探索是令人滿足的、有趣的和開心的。例如,孩子會讓父母拿東西,吃飯,穿鞋子等等,他們會完全沉溺於這些在成人眼中最簡單的事情裏。在經過許多嘗試,反覆探索,會顯得興奮快樂。但成年人不會讓孩子獨立去探索,反而用最直接的行動來接手孩子們眼中最難的事情,最終一切都是由父母來完成。

孩子的成長需要大人的等待。例如,當帶孩子出去散步時,孩子停下來了,成年人也應該停下來等孩子。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成年人經常督促孩子向前走,因為我們不想等待。

尊重孩子,或許有些動物就做得很好,比如一隻小象帶着大象羣一起走,走累了,小象停下來,大象就會停下來等着。看到這裏,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成長速度。

我認為成年人真的應該承認他們的錯誤,我們真的不應該過多的干涉孩子的成長。有時,大人的“冷眼旁觀”對孩子來説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我心裏的疑惑得到了解答,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理論知識。看來確實有必要多讀書。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6

《童年的祕密》全書分為三大部分,介紹了兒童生理、心理各階段的發展;兒童的教育;愛的智慧;成人與兒童的衝突等等。

《童年的祕密》不但批評了一些成年人對待兒童的錯誤態度,譴責了對兒童的忽視和不尊重;還呼籲教師和父母應該仔細地觀察兒童,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發現童年的祕密,從而激發他們的內在潛力。我開始重新反思工作中的一些理念和做法,並試着去改變。然而,這種改變比我想象得要困難得多。一般傳統的教育,老師只是認識學生的行為,知道要引導他們,也知道為了教育他們應該做些什麼;而具備蒙特梭利教育思想的老師,眼前應是一位還沒有被認識、完全有待於被瞭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邊,觀察孩子。讓孩子在自理中獲取生理的獨立,在自由選擇中獲取意志的獨立,在無止盡的獨立工作中獲取思想的獨立。也就是説,教師要追隨兒童。讓他們的生命自然地展現,就像蓮花在散發出芬芳的花香時,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陽光的哺育。

現在,儘管人們已經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兒童的生活。但現實生活還是告訴我們,在兒童與成人(父母或教師)之間往往會存在着一種潛意識的衝突。這種情況表明,如何看待兒童,如何對待兒童的生活,如何處理兒童與成人的關係,至今仍然是值得重視和思考的問題。蒙台梭利在《兒童的祕密》一書中所列舉的許多例子,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都能見到。因此,在對“兒童之謎”的思考與探索上,父母、教師以及所有關注兒童及兒童教育的人們肯定能從這本生動通俗而不乏真知灼見的書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啟示。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感謝蒙台梭利,這位意大利偉大的教育家,是她和她的那本《童年的祕密》走進了我的生活,充實着我的教育觀念,指導着我的教育行為,更堅定了我的教育信念。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7

<<童年的祕密>>中的“無論哪個時代,人們對待自己的錯誤的態度都充滿了矛盾。一方面對有意識犯下的錯誤大動肝火,另一方面又被那些無意識犯下的錯誤強力吸引。正是這些無意識的錯誤中藴含着進步的祕密,這個祕密超越了已知的以及期望的目標,同時把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進步”,這個詞引起了我的共鳴,在學練鋼琴的過程中就會出現手指不聽使喚,不如以前彈奏熟練,其實就像文中所説的,那是在告訴你一個信號,不要煩躁這正是進步,向更高的一個層次邁進。在教學中,孩子們也會出現這種類似的情況,課上的注意力、傾聽等等等等,也許一段時間還是挺好的,但會出現不同層次的降低,這也許正是他的祕密,需要老師耐心的指導、引領。孩子們更需要的是鼓勵,尤其是剛入學的孩子,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孩子們都喜歡被老師喜歡,喜歡老師的肯定,所以都會朝着老師希望的方向邁進。

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也有半年了,與孩子們的相處也很融洽,孩子們也願意主動跟你談心,這都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一開學時,有的家長嫌我嚴厲,但是我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孩子一入學就能進入狀態,引導好的習慣,讓家長接受不了,談話時語氣稍有點硬,家長也嫌,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性格特點,語氣方面平時説話就是這樣,瞭解我的都很明白,説好話誰都會説,但是都是為了孩子。經過這一學期的磨合,家長們也漸漸瞭解了我的處事態度,也能和我更多的溝通,其實做工作就是這樣,相互的信任是很重要的。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8

讀了瑪利亞·蒙台梭利博士的介紹後,為之震撼。在18世紀——19世紀上半葉時代,她的求學欲、興趣、執着,在反對堅持的情況下,她成功了,並且有了自己的創新理念,這也是為全世界的教育做出了重大貢獻,為生命而工作的偉大創新。

然而她的創新也多次遭到社會的輿論、遲疑和誤解,但最終她的教育理念是被人類共識的,是她在整個世界上掀起早期教育的軒然大波。我們每個人也同樣是如此,只要是對的,對人類或對他人有所幫助的,只要堅持、不放棄就會成功!

蒙台梭利博士是醫學出身,她從孕育生命為人生起端研究探索,嬰幼兒的個體身心發展的變化與潛能,這種潛能是無限量的開發。蒙台梭利博士曾經説過:兒童是永恆的,他存在於所有的時代,也將不斷地誕生直至世界的末日,他們是傳統的繼承者,歷史的承受與開創者。文化的融合者以及通向和平之路的使者。那麼,我們整個世界的興衰,掌握在兒童的手中。現在我正是一位早期教育的使者,我深知自己的責任,我深知只有掌握瞭解“兒童的祕密”一切從自然生命出發,讓兒童在自由快樂、自然中發展。從兒童的心理需求為出發點,去追尋、研究發現,隨之總結經驗,我相信每一個兒童都會有更大的潛能挖掘。

雖然蒙台梭利博士被社會也有誤解,但是現在她的教育理念方式流傳到至今,這也足以證明,她的成功。三歲之前的嬰幼兒的變化是階段連續性的迅速發展,他們具有自然的“吸收心智”能力,只要適當合理的刺激,滿足心理需求,兒童的創造力和學習力將會是無窮的。作為早期教育者,應有更大的創新,要遵循蒙氏的教育理念,一切以生命為宗旨,為早期教育工作做出貢獻。把愛和教育的種子播撒給每一個寶寶。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9

很好的一本書,哪怕是翻開的第一篇章,譯者的話看後也很有啟發。

童年到底藴藏着什麼樣的祕密?我也曾經歷孩童時刻,可看現在的孩子,卻好像和我生活在兩個世界,他們的語言,他們的思想,他們的活動。很多事情,很多時候都不被理解,被嗤之以鼻,所以這本書真的有必要讀,並且是好好讀。瞭解孩子,才能走進孩子,同時走進我們自己。

國小和幼兒園的教育也許來得比大學更重要些,像GOOGLE的創始人賽吉布林和拉里佩奇所説,他們認為他們的成功應該歸功於“蒙台梭利”國小,他們認為在那裏可以自由自在的學習,在那裏沒有任何消極輸入的教育方式。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環境下,他們學會了“自己的事,自己負責,自己解決”,正是這樣的積極教育方式賦予了他們勇於嘗試、積極自主、自我驅動的習慣,並因而帶來了他們的成功。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有時候我們以為孩子的不聽話就是應該用懲戒的方式去教育,其實根本沒有搞清孩子這樣做的真正原因。好比一棵樹,看到了有殘枝敗葉就不管不問直接砍掉,卻不問原因。相當多的成年人都存在“漏了一針”或“漏了幾針”的現象,他們可能動作笨拙,不解音樂,缺乏色彩感,不懂藝術,計算遲緩,發音嘶啞,書寫凌亂,怯於社交,依賴他人,缺乏決斷力等,但由於此時已經錯過了敏感期,所以任憑成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蒙台梭利主張,教室不應該按照安排好了的教學計劃將預訂的時間內強賽給兒童,而是應該以更有效,更有趣,更適合兒童敏感期特點的方式開發學習內容,安排學習進度。教師不應按同樣的標準要求所有的孩子,而應該以每個兒童自發的學習為中心,重視每個孩子的個性特徵,重視對每個孩子的個別輔導。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10

《童年的祕密》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全書分為三大部分,介紹了兒童生理、心理各階段的發展;兒童的教育;愛的智慧;成人與兒童的衝突等等。很多部分讓我有很多的思考。

《童年的祕密》告訴我們,教育可以採用一種幫助兒童的自然發展的方式去保護和培育兒童,從而對這些自然特性產生影響。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發現兒童真正的本性,進而幫助他正常發展”。在這裏,除了環境和材料之外,某些條件是特別重要的,那便是“成人中立的特徵”。蒙特梭利創辦的第一個兒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們忙於生計而無暇多份精力給孩子,他們的教師是毫無野心和先入之見的普通勞動婦女,這就導致了一種理智的沉靜。教師必須沉靜。他是一種更深沉的平靜,一種空白,或更好的、無阻礙的狀態,這種狀態是內心清晰的源泉。這種沉靜由心靈的謙虛和理智的純潔組成,是理解兒童所必不可少的條件。

於是,我知道了一般傳統教學法的老師與蒙特梭利教學法的老師的根本不同:一般傳統的學校,老師只是認識小朋友的行為,知道要照顧他們,也知道為了教育他們應該做些什麼;蒙特梭利的老師,眼前應是一位還沒有被認識、完全有待於被瞭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邊,觀察孩子。讓孩子在自理中獲取生理的獨立,在自由選擇中獲取意志的獨立,在無止盡的獨立工作中獲取思想的獨立。也就是説,我們要追隨兒童。讓“他們的生命自然地展現,就像蓮花在散發出芬芳的花香時,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陽光的哺育。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11

與其把這本書當作兒童教育類書,更不如説這本書是一本心理類書,可以療愈成人的心理書,因為“一名患者的病因可以追溯到他的嬰兒時期,童年時受到的心靈創傷所造成的影響慢性而持續,它們是造成成年人心理疾病的潛在原因”;更可以看作是一本哲學書,啟迪成人怎樣生活、怎樣更有意義地生活,因為“兒童的祕密,隱藏着成人的祕密”。

也是讀完了這本書,基本上理清了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體系。首先,她認為兒童是有思想的、有自己的成長規律以及主動發展要求的,是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的;然後,認為成人世界與兒童世界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前者追求競爭、結果,體現在生活中就是儘量快速、高效率地完成工作或事情等(最大效益原則),而兒童的世界是緩慢的、追求過程的,他需要自己慢慢地體驗做事情才能逐漸身心發展;第三,由於成人與兒童世界的不同生活方式,導致了兩者的衝突,而成人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以自己為標尺來衡量兒童,就覺得自己都是正確的、並以此為樣板來塑造、糾正兒童,或者為了不影響自己的生活方式,讓兒童強行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因此成人藉助力量和權威總是去幹擾兒童、阻礙兒童的自身發展,而兒童因為弱小無力只好被迫按成人的意願來最終表現為壓抑自己,或通過發脾氣、搗亂等反抗方式變成所謂的“問題”兒童。

書中,分析了兒童在成人的干擾或阻礙下是如何“偏離正軌”的,比如自卑感、恐懼等的形成。但作者認為只要我們耐心觀察兒童(謙虛、平和的教師),給予兒童適當的環境(一個讓他愉快的環境,這裏所有東西都是他們自己的)和一些材料做成的物品(可以工作的教具),兒童就會良好地自我發展,也就不會產生那麼多“問題”成人了。也是因為讀了這本書,讓我強烈地對觀察兒童、瞭解兒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堅定了在這方面繼續深入工作的信心。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12

這是一本育兒或者説心理分析的書,以上就是讀後感。的確,關於這本書,無論説它的作者多麼成熟,説裏面講的道理多麼有用。隨着我做了越來越多次的讀書會,我逐漸感覺,説這些,很無力。

所以我這次,決定偏個樓,説點別的。有個提法,孩子三歲前學到的東西,大約是我們往後人生裏所有知識的總和。這三年裏,他(她)學會的東西,未來一生我們都不太可能學到那種程度。

比如靈活的操作自己的四肢,在我們的成人世界裏,絕少見到操作某樣工具如指臂使,這樣的人古代叫做大匠,現代大約是叫高級工程師吧。

比如用喉嚨發出有意義的音節,同時理解它的含義,學會説,並且理解一種語言文化的人,在我們的世界被稱為大師。再比如認識到牆是牆,人是人,玩具是玩具,還有獨立認識這些事物的能力,現實裏能這麼做的人,叫做科學家。

這是很有趣的角度:我們從0艱難的跨越到1,開始了從1到10000的人生旅程,很奇怪的失去了這種跨越的能力。就像年少時的懵懂,當你懂了,懵懂就失去了,同時失去的,還有懵懂時的無來由的,莫名的感覺。我把這種感覺,叫做天性。

佛教裏有種説法,叫做“所知障”,大意是,你知道的越多,障礙就越大。當知識、技能、閲歷等幫助我們在這個世界和諸多事物更順利的相處的時候,我們那種無知無畏、那種穿透迷霧的激情和快意、那種拂塵見珠光華燦的幸福和感動,那種人性,也被驅趕出了伊甸園。

所有我們知道的,就這樣變成了鐐銬、牢籠和枷鎖。而無意識時的那種不明所以,蕩然無存。道德經中,“專氣致柔,如嬰兒”,大約是想描述那種狀態。

有些藝術家或者修行人,會選擇放逐自己,或者讓自己放浪一些,或者讓自己緊緊束縛,來嘗試感受曾經的真摯。

這些行為或者方式,不予置評。我只是想起了一些看過的話:在未來面前,我們都是孩子。我從未長大,但從未停止生長。與諸君共勉。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13

我手中的這本《童年的祕密》詳盡地告訴父母,兒童的成長有着其內在的精神驅動和規律,兒童的成長需要依靠他們自身不斷的有意識的、自主的、獨立的與外界環境進行活動(書中稱為工作)來獲得。成人如果想促進兒童成長,最重要的是給他們創造一個充滿愛的安全的環境,尊重並理解孩子的行為,對他們的行為儘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導”。兒童自然會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該如何做。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會逐漸成長起來。

書中還講到許多具體的觀念,比如,兒童充滿精力樂此不疲地去工作(活動),只是一種內在的心理驅動,並沒有任何目的。在這種工作中其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兒童對“秩序”有一種天然的敏感性,如果這種秩序被打亂,會引起他心理上的不安,甚至會引起生理上的疾病。更換保姆、脱穿衣服、移動一些物品的擺放位置等這些秩序的打亂,兒童都能敏感的感知,並做出相應的反應。兒童還喜歡重複性的活動,對於喜歡的活動,他會十分專注的、安靜的反覆操作進行,並在這種重複的活動中獲得極大的滿足感。成人絕不應該去取笑或打斷孩子的工作。

本書從19xx年出版迄今已歷經七十餘年,但在今天的中國,探究“童年的祕密”仍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因為成人對待兒童的錯誤態度依然普遍存在。童年是人類生存的根基,兒童是“成人之父”,只有發現和解放兒童,我們才能擁有更好的未來。 《童年的祕密》中有一段是這麼説的:“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這些創傷,幾乎全部都是因為我們不瞭解兒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們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了相反的後果。好心辦壞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祕密》裏,或者指出常識性做法的謬誤,或者提出了一些我們未曾想到過的地方,因此這本書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説非常值得一看。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14

這本書最早是1936年出版的,到現在已經80多歲了,但可以説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蒙台梭利對兒童階段的研究揭開了人類童年的祕密,讓我們瞭解孩子的行為和心靈成長到底遵循什麼樣的規律。瞭解童年的祕密,能讓我們更好地對待孩子,也能重新認識自己。要理解這本書,先要把握兩個概念:一個是兒童本位,一個是實證精神。蒙台梭利通過她多年的研究和實踐,發現了兒童心理髮展的幾個特點:

第一,兒童心理的發展是受到兒童敏感性的指導的。

第二,兒童有兩重秩序感,一個是外部秩序,一個是內部秩序。兒童是通過外部物體的秩序去認識他周圍的環境,然後去理解和感知外部世界存在的規律和關係。

第三,兒童的智力發展,最重要的是兒童的內在感知。

對於兒童的祕密,她也有了一系列發現:

第一,兒童的天性是講秩序。

第二,兒童天然有尊嚴感。

第三,兒童愛學習,也有自控力,而且兒童的耐心比大人強。

最後要強調一點,這是一本學術書,其中一些理論也存在爭議,但這本書最大的貢獻就在於讓父母、成人開始意識到兒童本能意識的價值,不要輕視孩子,要試着去了解孩子,要像尊重一個成年人一樣去尊重孩子。蒙台梭利還讓我們認識到,教育不僅要關注孩子的智力成長,還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每個家長都應該瞭解一下蒙台梭利開啟的現代教育理念,給孩子設計出他們真正需要的空間,給孩子足夠的自由,而不是束縛和過多的矯正,並提醒自己“孩子也可以是成人的父母,成人可以向孩子學到很多”。準備要小孩和有小孩的可以看一下,偏理論但很有用,做父母之前是需要教育合格的,父母像孩子學習的地方更多~

童年的祕密讀後感15

寒假裏看了《童年的祕密》這本書,讓我對孩子的很多問題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並不是現在造成的,而是在敏感期時造成的。童年的祕密是什麼?蒙台梭利認為體現在:兒童是一個“精神(心理)的胚胎”,只有通過人的教育,這種胚胎才能發育成一個健全健康的“精神世界”;兒童心理的發展有各種“敏感期”。

本書一共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精神胚胎

第二部分:新教育

第三部分:兒童與社會

譯者的話裏裏這樣説:“兒童觀是對兒童的本質看法,它是建構教育理論的基礎,是開展教育實踐的前提。蒙台梭利總結了盧梭等人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集當時世界上先進的醫學。生物學。心理學。人類學和教育學科之大成,結合自己在兒童之家對兒童的觀察和研究,提出了自己對兒童的獨特看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蒙台梭利兒童觀,從而奠定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論基礎。”建構教育理論曾經聽説過並且自己在課堂中實際應用過,這個敏感期和其他專家不謀而合。

在第一部分精神胚胎中,作者認為再小的孩子都是有思想和獨特的感受的,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作者經過試驗和研究發現了孩子的敏感期,原來在幾十年前國外的教育已經進行到了科學的時代。

在第二部分新教育中,作者重點介紹了蒙台梭利學校是怎樣培養孩子的,以及培養的成果,讓我在其中收穫不小。“愛”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我們總能感覺到它的存在,但要給愛下一個定義卻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我們每個人對愛的理解不盡

相同,蒙台梭利關於愛的理解是:愛不是原因,而是結果,它的動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創造力量,在創造過程中,他產生了愛,這種愛充滿了兒童的意識,並影響着兒童的自我實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