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心生作文彙編十篇

來源:文萃谷 7.88K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心生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必備】心生作文彙編十篇

心生作文 篇1

保有一顆平常心,終究還是最難做到的。口中説着“平平淡淡才是真”,卻總有些什麼放不下——但一旦放下,才知道原來心上終可以開出“情”的花朵。

小時候看不慣春去秋來,總想手裏永遠抓着春的美好,執拗着不要秋的蕭條。那時可不懂“平常心”的道理,我想要心裏全部填着美好。於是每一次春花夏葉的落盡都在心裏重重刻下感時傷懷的痕跡,直到有一天心裏再也容不下更多的感傷才明白過來——原來這春去秋來誰也不可抗拒,只有以平常心去看待,才不會太過在意季節的轉變。

從那時起我心上漸漸生髮了對自然的另一種情。不再是放不下那些瞬間的美麗,而是懷揣一顆平常的心。因為我漸漸懂得,以一顆平常的心去看待那些美麗時,才會知道它們雖在此時離去,卻在某一天仍將重返。

有一年夏天在陌生的城市迷了路,鑽進了錯綜複雜的小巷再也找不到出來的路,焦躁煩悶竄上了心頭——但我扭頭,看見了身邊的綠陰白花,聽見了鳥鳴蟬聲,一派祥和。心漸漸平靜下來,似乎迷路也不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了。我細細打量着周圍,似乎看見了每片葉子上反射的那一點點陽光,看見了每片花瓣在微風中輕顫,它們喚醒了我的平常心,熄滅了那一股焦躁與煩悶。那一點點情味,由心底生髮出來,彷彿是在責怪我的太過急躁,又彷彿在叫我細細品味這困境中的風景。風景、情味,交織着。

以平常心生情味,生出對美好的憐惜,柔軟了心靈,除掉了掛礙,奏成一曲美好的讚歌。

而如今我坐在這裏,感覺到左胸膛的地方心臟在有力地跳——一分鐘70次地宣告着我的存在,儘管渺小,仍舊不屈。一直以來都在以平常心看待着生命與自己的存在,而現在終於可以平平淡淡地去看待一切,不計成敗,而是以那由心底生髮的“情”去對待這世間萬物,無論是淡然、憐惜、珍重、感謝……

以這樣的一顆心,我終於能淡然地靜觀得失,珍重憐惜這萬物的美好,以及去感謝生命本身,這便是那一顆平常心上綻放的點點“情”的芳華。

這一顆心在宇宙洪荒裏該是怎樣的渺小啊!但它對我來講,卻又是怎樣的獨一無二啊!那朵朵因平常心才開出的“情”的花朵,終究是我最珍視的。

跳動的聲音仍舊不停息地傳來。就算是有一天它停下來的時候,我想,我也是會擁着那點點因平常心而盛放的“情”味微笑着離開吧。

這平常心所生髮的“情”,會陪我一直走下去,直到更遠的地方。

心生作文 篇2

“鐺”木板磕在石板上鏘然有聲,清脆、卻又不失虔誠。隨着這股敬意,我們來到了布達拉宮。

遠遠地,路上便看到一座白牆,下車時發現是藏族人民去朝聖。通向山頂的路是許多未打磨的大理石砌成,千瘡百孔,卻異常乾淨。

藏民們都被一面較重略長的木板捆往手腕,着一身白衣、白褲,和麻布白鞋。他們行進得極慢,一步、一跪、一磕頭,走大半天才不過百米,但他們那被長年直射曬得黝黑的臉龐上卻無一絲不耐煩,乾裂的嘴脣在每次磕頭時都不停地念着藏語的佛經。

伴着朝聖者的腳步,聆聽着那彷彿傳敲開心門的一聲叩響,我們己到布達拉宮的腳下。

朝天半仰,黃白色的漆牆毫不遲緩地反射從萬里晴空中下來的日光。毫無保留地普照它四周這一片土地和它的人民。

屋檐與牆沿的凸起連接一根根極細的棉線,線上繫着無數小彩旗。泛黃的、嶄新的、玄白的、完整的、殘砍不堪的、日曬雨淋的,無一不寫滿了細如蚊腿的藏傳佛經,不禁對藏民的虔誠肅然起敬。

我踱步繞布達拉宮一週,手指輕抵粉刷過不知多少次的黃牆,它依然光滑。明黃的軀體,溶入暖黃的陽光,浴於金黃其中,只覺温暖,給人以振奮。彷彿先論遇到何事,只需感受一下那温暖的陽光,聆聽佛的訴説,彷彿天地之悠悠,世事變遷紛擾,人生瑣碎勞神,皆不足憂傷,不足牽掛起世俗與名利之心……

追溯布達拉宮的出身,是否在很久以前,人民需要一種信仰,來堅定他們在高藏上艱苦的活着。去慰藉,濡養他們的精神。

佛的博愛,以他的替身——布達拉宮的宏偉身軀,和普照眾生的温暖懷抱感化了我,使我彷彿有一種敬意,油然心生。

心生作文 篇3

在生活中,有許多人與我們擦肩而過。於我們而言,他們是陌生人。我們從小被教育“不要與陌生人説話”,彷彿陌生人與“壞人”是同一種人。直到有一天,一件事,一個人,打破了我這種思想壁壘,讓我學會了幫助別人,讓我對與陌生人的關係,心生希望。

那是20xx年9月的一天,舅媽剛送三歲的表弟龍龍上幼兒園,回到家沒歇一會兒,就接到一個電話。手機顯示是陌生號碼,舅媽接通時還有些不耐煩——天知道是廣告還是騙子呢。然而電話裏傳來洪亮的男聲:“你是龍龍的媽媽嗎?他現在在前湖大道……”舅媽臉色瞬間大變。

龍龍不應該在幼兒園裏嗎?怎麼會在大街上?這個人是誰?他要怎麼樣?一個又一個恐怖的念頭冒出,舅媽和外婆瘋了一般趕到陌生人説的地方。

然而事情並沒有什麼驚險——哦不,應該説是有驚無險。原來剛上幼兒園的表弟想家,偷偷從幼兒園溜了出來。抱着他的小薄被,身高不到一米的表弟站在街頭傻了眼:他的家到底在哪裏?媽媽在哪裏?表弟“哇”的一聲哭了。

幼兒園門口這條街車水馬龍,一輛輛貨車呼嘯而過。腦補一下,要是有壞人趁機抱走他,又或是一輛車沒注意到這個矮小的孩子……光是想想,就讓人一身冷汗!

表弟是幸運的。一個開面包車的司機師傅停下車詢問龍龍,這才有了舅媽接電話趕來的一幕。舅媽緊緊抱着表弟,激動和後怕讓她一句話也説不出,只知道衝那個司機點頭躹躬。司機師傅三十來歲,中等個,小平頭,笑起來聲音爽朗。他連連擺手,表示這事不值一提;又誇龍龍:“這孩子真聰明,一點點大竟然記得家裏的電話。”説着,他又摸摸龍龍的頭,轉身開車走了。

後來舅舅舅媽一再聯繫這位司機,要當面重禮道謝,都被司機拒絕了。他爽朗的聲音再次從電話裏傳來:“這只是件小事,我相信,別人碰到,也會這樣做的。”

“別人碰到,也會這樣做的。”司機叔叔的話和他這個人,牢牢地被我記在心裏。我第一次發現,信任和愛,也存在於陌生人之間,這種情感如點點璀璨的星光,照亮我們的內心,喚起心靈的美好,原來世界是如此美麗!

心生作文 篇4

在我的成長中,有那樣一個人讓我格外敬佩。每每讀到他的詞,我總能觸到一顆滾燙的赤子之心,我被他愛國的情懷所震撼,被他思想的光芒所折服,被他作品的魅力所感染!誠然,不乏有能寫出美麗作品的文人,但能像辛棄疾這樣,內心充溢着愛國情懷,用文字將內心世界再現的文人卻是鮮有聞之。

辛棄疾出生時,家鄉已淪陷。他親眼目睹了漢人在金人蹂躪下的痛苦和屈辱。幼時,祖父常帶着他“登高望遠,指畫山河”。辛棄疾青少年時代就立志恢復中原、報國雪恥,並終生為之奮鬥,但現實無奈,最終壯志未酬。故他的詞豪放中常有悲壯之氣:“鬱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在他的後半生裏,無論他抗金復國的意願多麼強烈,朝廷始終沒有信任他,他無法再奔赴沙場,只能用手中那支筆,書寫內心深處的美的風景。

到抗金戰場上去,帶兵殺敵,成了辛棄疾一生的最高理想。他甚至在睡夢之中,還在指揮抗金部隊。他寄陳亮的一首《破陣子》,表達了這種雄心壯志:“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酒後醉醒的壯士撫弄着熟悉的寶劍,內心萬千惆悵,難遣難消,他帶着壯志回到魂牽夢繞的軍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夢中的軍營,氣氛熱烈,眾多樂器合奏出一首悲涼的塞外悲歌,看着,聽着,彷彿回到昔日的峯嶸歲月,氣勢如弘!“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霜弦驚。”戰士的意氣風發,英勇無畏,躍然紙上。壯士出生入死,拼搏沙場,是為了“了卻”君王平定天下大事,建立一番不朽功業!英雄在醉酒的情況下,唯一沒有忘懷的是撥亮燈火,深情地端詳着殺敵的寶劍。在迷離恍忽的醉態中,描繪了夢中抗金部隊的壯盛軍容和檢閲軍隊的盛況,表現了他的豪邁氣概和戰鬥情懷。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以六十五歲高齡起任鎮江知府,登北固亭,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歎英雄垂老、報國無門,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篇傳唱千古之作。但他在一些諫官的攻擊下再一次被迫離職歸隱。

秋日天空,明淨,高遠,遼闊,戰場一覽無餘,辛棄疾一身戎裝,立於千軍萬馬之前,鎮定從容。秋風吹起軍旗,也吹起了將士們的戰袍!“可憐白髮生!”還有“把吳鈎看了,欄杆拍遍,無人登臨意。”英雄無用武之地,滿腔悲憤何以宣泄?只能一遍遍的拍打欄杆……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遠望,看不見故國家鄉,失望中,詩人俯視腳下,朝東流去的江水,令他突然釋懷,青山擋不住奔騰不息的江水,使詩人心中重燃希望。

朝廷再次起用時,68歲的辛棄疾已沉痾不起。農曆九月初十,深秋,愛國詞人辛棄疾帶着滿腹憂憤離開了人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

信然,英雄所唱出的,自是英雄的歌!讀辛詞,讓一個在夕陽下扶欄遠望,望眼欲穿的愛國志士形象定格在我心中,如果歷史是夜空,他就是那顆永恆璀璨,美麗別樣的星。他,辛棄疾,讓我心生敬佩!

心生作文 篇5

那天下午,你剛買了一盆梔子花,很開心,電腦右下方有消息在那裏閃,有人要加你為好友。你發現她的簽名是:親手種的梔子花開了,因為愛,芳香自是不同。頓時,你對那位朋友心生好感。

博客上,你正讀一篇喜歡的文字,突然一段雨聲簫聲的背景音樂響起,心頃刻被擊中。那一刻,你對這個博客心生好感。

讀一本書,作者在文字中多次談到喜歡在晚上賞月,喜歡看花,你對這位作者心生好感。

你打開了一個博客,發現博客的主人是位已近不惑的特級女教師,看起來那麼年輕。她愛美,喜歡穿揹帶裙,有一件裙子竟和你的裙子很像,頓時,你對她心生好感。

看一個電視訪談節目,那位旅法大提琴演奏家説,他喜歡一切美的東西,美食、美服、美月、美夢。那一刻,你心生好感。

看到一位中年女演員在微博上説,誰也別想同化她,她絕不穿老年服,到老也要美美的。那一刻,你對她心生好感。

一個雨夜,不遠處的黑暗中傳來一段笛聲,吹的是十年前一部電視連續劇的主題曲。一剎那,你對那個地方心生好感。

大學時,隔壁宿舍,一羣人在聊天,你見一位女同學,端坐桌前手執毛筆安靜寫《蘭亭集序》,頓時,心生好感。

偶然切換到本地電視台,你看到當地那所大學裏,一位愛好寫作的中年女教師,撐一把傘,在細雨中,邊走邊接受電視台的採訪,一件灰色的T恤,長髮,優雅端莊。那一刻,你對她心生好感。

夏天,你正在街上走,不經意間朝一個方向一瞥,發現一位女子,身穿粉色旗袍,撐一把淺色太陽傘,在前面裊裊婷婷地走,正是你心目中穿旗袍的樣子。剎那間,你對她心生好感。

每個人都生而孤獨,你在別人身上尋找自己,發現自己,驗證自己。

在別人的生命中尋找自己的方向,在別人的文章中讀自己的思想,在一部影片中看自己的命運,在一首歌中聽寫給自己的那幾句歌詞,在一段旅途中尋找契合自己心靈的風景。

取一些暖,然後在自己的世界裏繼續孤獨前行。

心生作文 篇6

一幅畫足以震驚世界,讓所有人為之歎服,在中國也有這麼一副畫,它承載着一位女子的決心,這份決心令我心生敬意。

荷葉青青,白蓮紅蕊,亮白色的花瓣層層緊擁,花尖的部分微微泛紅,像極了一位羞怯的姑娘,在那寬大的荷葉襯托下越發嬌嫩。趁着早春的温水,鴨子夫婦帶着一雙兒女遊哉悠哉,乳鴨奶黃色的絨毛根根分明,軟軟蓬蓬的想讓人捧在手心裏?,黑亮色的眼睛好似能透過玻璃櫃看透我的眼睛,直達我的心底。這麼栩栩如生的作品在我的心裏蕩起層層漣漪。

看着那太湖石,淺藍,湖藍,深藍等多種顏色交映相輝,是那麼的真實立體,我伸出手,被拉進了畫裏,那幼嫩的乳鴨從我面前走過,那胖乎乎的身體,像極了電視劇裏面的胖員外,極為神氣,它調皮的兄弟啄了它一口,它抖抖毛,立即反攻回去,它們的父母寵溺的看着他們打鬧,就在這時,我聽到一陣笑聲“蓮塘乳鴨,當真是有意思”入眼的是一位窈窕女子,“不過做這幅緙絲畫,一定要改良普通的機器,否則怎麼能做這麼大一副美景呢,顏色我也要要好好配一下”沒錯了,是朱剛,一位名動全城的畫師,正是她做出了那副驚為天人的緙絲畫。

我跟隨她回到家中,看到了她的婆婆現在門前等她“克柔啊,你説你不好好為染坊配色,老往外跑什麼”“娘,我在為我的緙絲畫找素材”“你説你要做全國最大的緙絲畫,可這難如登天啊,聽孃的放棄吧”“娘……”“克柔你先回去吧”正在朱剛想要反駁的時候,他的丈夫出來替她解圍,朱剛站在後院“我朱剛才不要管別人怎麼想,我一定要做一副令所有人折服的緙絲畫,讓世人記住我朱剛”我看着朱剛的背影,是那樣的挺拔,我相信,她的眼睛此時一定很亮,她對自己的信心我看的出來,我被她的決心所折服了。

她一手扶絲線,一手負責緙絲,她的雙手靈活的翻動着,正是這樣一雙手,做出了一副令所有人讚歎的一幅畫。

我仍然凝神關注着這幅畫,我感覺到這幅畫經歷了那麼長久的時代變遷,看過了那麼多朝代更替,它也同它的主人一樣,是那樣的堅韌。

我敬蓮塘乳鴨圖,敬這份匠心,更敬佩這女子的決心。

心生作文 篇7

我想,一個人總要經歷幾件事,才能真真切切體會到那些哲理的深邃內涵,就像不久前的我所經歷的一樣。

那天,我獨自一人在學校後園的池邊散步。時間已是深冬,那不怎麼深的池水早已經結上了一層厚厚的冰,光禿禿的灰黑的枝椏在砭骨的朔風瑟瑟發抖;陰沉灰暗的天空低垂着,沒有一絲的生氣,直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見到此情此景,我心中那片本就不怎麼晴朗的天空又平添了幾分憂鬱的陰霾。“這鬼天氣!”我裹緊了身上的羽絨服,暗暗咒罵道,“本來想出來散散心的,反倒弄得人一點興致也沒有,真是討厭!”

又過了幾日,我和朋友下課後出去散步,不經意間又轉到了那池邊。天氣仍舊如那天般冷得厲害,但今天我的心情卻很是輕鬆。當我再一次向那片水池望去的時候,不料想竟一下子被觸動到了——一縷陽光透過樹梢灑在冰面上,泛着閃閃的粼光;垂柳柔軟的梢頭,綴着小小的綠苞。剎那間,一種奇妙的感覺從我心底油然而生,我自己好似置身於陽春三月一般。看吶,不是嗎?眼前那冰封的水面好似將要解凍一般流動着燦燦的波光,柳梢在風中招展着,不久就要被和風裁出細葉。天空是那樣的明朗清麗,好一派融融春光!我沉醉着,耳畔彷彿聽見了悦耳清脆的鳥鳴,眼前似乎看見了天上招展飛翔的風箏,鼻尖好似嗅到了撲鼻的花香……直到朋友的一句話,才把我拽回到現實中來:“傻了嗎你,對着上凍的水面瞎看,這不還是那池子嗎!”我眨眨眼,周圍依舊是來來去去的人流,依然是十二月的寒冬。我心頭的思緒不禁被什麼牽動了一下。

這不由得讓我聯想起幾天前的經歷。就像朋友説的:“這不還是那池子嗎!”也許,從別人的視線裏來看,甚至用幾天前的我的眼睛來觀察,這地方和之前的那片池水似乎也並沒有太大的不同,或許還有些死氣沉沉得讓人討厭。可今天我卻看到了不一樣的景象,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究竟是為什麼?或許,正是我心情不同的緣故吧。我真切的體悟到了古人所説的那句“境由心生”。一點兒不錯,境由心生,擁有什麼樣的心情心境,就會看到什麼樣的景色景緻,從而就會得到不同的體悟與感觸。

或許,我們無法改變周圍的嚴冬,但我們可以擁有一顆如春天般生氣洋溢的內心。這樣,我們看到的,將會永遠是生機盎然的春天!

心生作文 篇8

林語堂先生曾説:“賞玩一樣東西中,最重要的是心境。”

想起途中老師所推薦的蘇軾的《定風波》,許是有先見之明,希望我們為蘇軾的那句“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所染,且拋去所有不快,所有煩悶,好好領略這閩南風光。

在江南久居的越人,不曾知這方閩南之地冬日的與眾不同。不同於江南人們在這暮冬蟄居一室,與暖氣為伴,這兒卻宛如初夏,陽光正好,穿過樹隙,帶着奪目的'絢麗,似是最繁華的煙火。空氣中瀰漫的是檸檬葉的香氣。確實是一個宜人之地。但由於糾結選課,鬱郁之氣結於胸腹,對這份初夏的温柔便興致缺缺。

林語堂紀念館是一個很讓人靜心的地方,不必按捺心中的不愉悦,煩悶自會被洗滌。坐落於一片香蕉林海,與江浙滬相異的是:這兒少了幾分遊客的喧囂,多了幾分寧靜與從容,大抵任何喧響都是對比般温情最殘忍的打擾。紀念館很小,不過一間二層小樓。但就是這方寸之地,卻讓人輕鬆,讓人愉悦。紀念館講述了林語堂的家庭、他的學歷、他的作品,流露着他的柔情、他的淵博、他的幽默風趣。我其實並不瞭解林語堂,但在這方寸的格局中,我萌生了應該多多認識他的衝動,以及不曾對他有過深入瞭解的後悔,即使我曾讀過《蘇東坡傳》,即使我知道來漳州定會參觀他的紀念館。我總覺得他的文宇過於平實甚至有些平淡,沒有什麼晦澀難懂的哲思之句,不如秋陽般的《黃州突圍》,語言亦不似同代的魯迅那樣尖鋭辛辣,帶着濃濃嘲諷。作為越人,偏愛魯迅無可厚非,因為語言的親切感,因為俚語。但平淡之言加諸於林語堂,實屬無稽之談。

林語堂的文字深刻之處,不在於難懂的字句,而在於背後的深意。他定義蘇東坡是標誌,代表了文人的愉悦,看似好懂,卻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更深層次的理解。

在一塊刻石上,我找到了《京華煙雲》中的一句話:“別輕易認輸,別總對自己説沒有辦法,人生中許多事,只有經歷過,疼過,才能真懂。”很簡單,很直白,卻猝然擊中了我的心,我一直憂心選純文會學不好歷史,但既然喜歡,為什麼不去試一試。

在眺望台上遠眺,陽光漸漸柔和下來。風拂過香蕉樹葉,温柔地輕輕搖晃寬大的葉子。

回想起紀念館最後寫的,林語堂在閩南長大,他有好奇,便用目光在樹幹上摸索;他反感人爭搶,覺得是在高山上看螞蟻。直白而幽默,帶着孩童般的打趣。

或許只有閩南此地才能養出這樣直白而幽默的人才。在閩南久居,亦會沾染此般年少的氣息,養出年輕的心境。

林先生的那句:“賞玩一樣東西中,最重要的是心境。”其實,欣賞的美景,亦是心的風景,而風景的淨化,亦是心的蜕變。越人遊閩,心境改變於雲深不知處。

心生作文 篇9

又一次談到鬼。

朋友逼着問我:“你説這個世界到底有沒有鬼?”

這可把我問住了,一是咋舌無言對答。他便哂笑:“看來你的知識也是寥寥。”

我沉吟半響,找來一個差強人意的答案。“從老人的口裏,我知道有鬼,可是從來沒見過。我相信我們的世界外面總有另一個世界,與其説是鬼的世界,不如説成是靈魂寄存的世界,精神的世界……”

“No!No!什麼叫做靈魂寄存的世界,精神的世界,全都是你臆想的。鬼和精神有根本區別!”朋友説。

我眼睛轉了轉又説:“區別是精神由自己的思想發出,鬼由死人的魂魄造成?”

他高興了,舌尖泯了泯嘴脣,説:“這句還有點道理。精神是自己心裏奔出來的想法,他不像鬼那樣對人有危害。”

我想追加兩句,瞬時竟沒有一點想法。他又侃侃談道:“這裏有徒弟和非徒弟的區別,徒弟一般在自己心裏裝有一個信念,所以他們常常提到精神的世界,信仰的世界,而我們這些非徒弟,承認的只能是鬼的世界。”

他這振振有詞的説教讓我“心服口服”,從心底裏想逃避這個玄之又玄的問題。

“好吧!好吧!我才疏力薄,想不清楚這麼高深的問題。但,鬼由心生!”

朋友帶着勝利的微笑和我散了。

心生作文 篇10

風箏升空,禁不住絲線纏綿;大雁南飛,忍不住頻頻回望。歲月易逝,世事難辨,永恆不變的是故鄉小巷深切的懷念。

古巷沒有城市的喧譁、吵鬧,如同一杯清茗,淡而清香。只有當你細細吮吸時,這股清香便會沁入口中,環繞於舌尖,伴隨着一股熱流湧入心底最柔軟、細膩的地方。

走入每一條小巷,都必須經過一條約莫五六米寬的狹窄小道,周圍的石壁上印滿了潮濕的青苔,腳底的石板嵌進了一粒粒乾燥的小石子,踩上去有點硌腳,但卻也有一種別樣的舒服。

還沒來得及感受小道的魅力,就到了盡頭,一頭扎進了巷子。與小道相比,巷子就寬了許多,雖不能與城裏的街道比擬,但卻也有約七八米寬。參差的石板覆蓋着地面,來來往往的人們磨平了石板,石板光滑、明亮,向小巷的盡頭延伸出去。周圍立着幾排房屋,灰色的瓦上覆蓋着厚厚的歲月,窗户在半空隨着風“"吱呀吱呀”的響,門楣上鏽跡斑斑,屋裏的老人換了一代又一代,訴説着一個多世紀的故事。還有的重新修築了一遍,愈發顯得古韻厚重。朱門紅柱,雕花木欄,縷紋、窗櫺,漆紅碧瓦,無不彰顯着一派古典大户之氣,於這一眾青瓦灰牆中格外令人矚目。

古巷裏的聲音多而不嘈雜。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吆喝聲。每當天還未亮,雞還未報曉時,便會聽見車軲轆在石板上碾過時的嚓嚓聲,那是小販推車來了。約莫半個時辰,便會有主婦挎着菜籃推門而來,孩子們也會拿着彈珠、皮筋興高烈地呼明引伴,三五成羣,一陣又一陣的嬉笑聲響遍小巷。“白菜白菜!又大又嫩嘞!”“茶蛋茶蛋,現煮的嘞!”馬上,此起彼伏的吆喝聲便在寧靜的巷子裏迴盪……

小巷的一天從吆喝聲中甦醒,也從吆喝聲中沉睡,不過這個吆喝聲可不是小敗的吆喝而是母親們喚着自家孩子回家吃飯的吆喝。傍晚,炊煙裊裊,太陽在山頭搖搖欲墜,母親們撩開布簾深情地呼喚:“小圓,吃飯嘍!此時,孩子們也抵不住飯菜的誘惑,成羣結隊地回家了,小巷又進入了夢境。

忘不了小巷的瓦是那麼的青,小巷的人是那麼善,小巷的情依舊是那麼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