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激勵忽略了什麼

來源:文萃谷 2.71W

激勵概念不止是獎勵,還包括懲罰,屬於“胡蘿蔔加大棒”的兩手政策,且兩者都要嚴格執行,才能樹立起企業的威信。但在我國企業中,獎勵和懲罰偏離現象較為普遍,硬激勵和軟約束並行不悖,屬於“一手硬一手軟”。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看看員工激勵忽略了什麼吧。

員工激勵忽略了什麼

員工激勵是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職能,但是有不少企業的激勵措施運用不得當,沒有激發出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反而出現一些不良後果,包括目標、成本、文化、標準的忽略,並在激勵與需求、短期和長期、獎勵和懲罰、個體與整體之間產生一定的偏離。企業管理者有必要認清這些誤區,使員工激勵回到正常軌道。

  員工激勵忽略了什麼?

  忽略激勵目標

激勵目標是事先預定的大致能夠取得的成效,有較強的針對性。忽略激勵目標的情況主要有兩種:

▌一是隻看重員工的工作表現,忽略其工作成果。例如員工甲的工作能力很強,有着極高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需要太大的努力,就能夠輕鬆完成本職工作;員工乙的工作能力較低,工作效率也不高,經常加班加點才能很吃力地完成本職工作。在很多企業中,員工甲類型通常得不到表揚,理由是工作不夠努力、隨意性強;員工乙類型則容易得到表揚,理由是工作勤奮、任勞任怨,符合先進典型的範疇。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截然相反的情況,主要是因為企業領導更看重員工是否勤奮工作,將工作表現作為激勵的評判標準,而忽略了工作成果。

▌二是評價指標的關聯性不強,甚至是相對獨立的,忽略了工作成果所依賴的不同條件,只單方面重視某一評價指標,或者只看重工作結果,這也存在較強的片面性。例如在一家企業內,某部門的基礎條件好,軟硬件設施齊全,在這種工作環境下,員工就更容易做出成績;另一部門基礎條件欠缺,環境艱苦,即便是工作能力很強的員工,也需要加倍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績。在實施激勵時,前者獲得表揚或升遷的概率大,而後者則有所不及。究其原因,主要是片面地看重工作結果,而忽略了工作過程,這與激勵目標也是相違背的。

  忽略激勵成本

員工激勵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當激勵效果大於成本時,該項激勵可以看作是成功的。但從一定程度上看,激勵成本與效果通常成正比,即想要獲取多大的效果,就應投入多大的成本。如果激勵成本被忽略,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後果。

▌一是員工激勵力度與頻率失調。在實施激勵的過程中,收效是屬於剛性的,還有邊際效益遞減以及邊際成本遞增等因素的影響,當某一項激勵措施的使用頻率逐步增加時,為了取得一定的激勵效果,則需要付出相應的成本,此時若忽略成本投入,就很難維持員工激勵力度與頻率的平衡。

▌二是激勵措施統一化,沒有做到靈活機動,未根據員工的偏好不同,給予相應的激勵措施,在這種情況下,往往難以達到好的激勵效果。例如某一項激勵是獎勵健身卡,但有些員工並不需要,反而購物卡或者其他物質激勵更讓他們感興趣。因人而異的激勵措施才能真正發揮成本優勢,使各種獎勵用在“刀口”上,最大程度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此外,員工獎勵如果兑付不及時,也會直接影響到激勵效果,任何的延後兑付都會降低企業的公信力,導致最後付出成本卻沒有收到應有效果。

  忽略文化激勵

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如果缺少文化激勵,則很難形成長效激勵的氛圍。

▌一是員工激勵以物質為主,例如發獎金、發物品等,這在短期內確實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但從長期看,員工忠誠度和歸屬感的維持,僅僅依靠物質激勵遠遠不夠,還需要將激勵機制融入企業文化,用文化激勵促進員工正確價值觀的樹立。

例如通過各種企業文化活動,在員工中間形成很強的.凝聚力,讓員工感覺到企業是尊重人才、看重人才的,能夠為員工構建更廣闊的職業發展平台。

▌二是員工的精神激勵沒有上升到文化層次,只是簡單的發獎狀、給榮譽稱號,這顯然不能滿足員工的心理需求。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實現需求,當員工真正擁有自我實現感時,激勵措施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用。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為企業員工營造出一種長效激勵機制,不斷鼓勵員工實現自我需求,真正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工作和生活。

當精神激勵上升到文化層次,員工對職業前景會更充滿信心,如果被忽略,員工激勵將僅僅是短期行為,難以形成穩定的、可持續的長效激勵機制。

  忽略激勵標準的公平性

任何的激勵都會設立一定的標準線,當超過該標準時,則會給予相應的獎勵。但是如果忽略了激勵標準的公平性,將引發一系列的不良後果。

▌一是激勵標準缺少公開性和透明度,通常是由管理層內部制定,員工並沒有參與權和修訂權,其制定依據主要是為了照顧小團體利益,或者是部門領導按照主觀意願及個人好惡設立標準線,員工激勵往往掌握在個別人手中,且存在很大的彈性,讓人難以捉摸。

▌二是在激勵標準執行的過程中,有暗箱操作問題,這對於激勵公平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例如員工可以或明或暗地通過關係網獲得獎勵,走後門成為一種常見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激勵標準顯得可有可無,誰的關係硬,就能夠脱穎而出,這種情況嚴重影響到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得激勵標準成為一種擺設,沒有公信力可言。激勵標準的公平性是維持激勵措施正常落實的最基本前提,所以有必要公開標準,杜絕暗箱操作。

  員工激勵偏離了什麼?

  激勵和需求的偏離

激勵是因人而異的,當人的需求不同,激勵方式也應該有所不同,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促進對方的工作動力。有效的激勵通常能夠做到對症下藥,例如美國通用公司前CEO傑克·韋爾奇用“為榮譽而戰”激發員工的工作動力,取得了較好成效。日本企業則將激勵方式融入企業文化,不斷培養員工的忠誠度和歸屬感。我國大慶油田的鐵人精神,也曾經激勵了許多當代建設者。

激勵和需求相統一,凸顯出激勵方式的多樣性,無疑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物質激勵固然重要,精神激勵也必不可少。我國的許多企業缺乏有效激勵,主要是激勵和需求有較大偏離,而不只是物質激勵薄弱。員工的成長包括多個方面,人才的選拔和使用機制也同樣重要,甚至是員工的最大需求,當該需求得不到滿足,人才流失現象就會嚴重。

雖然社會在不斷髮展和進步,但即便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物質利益刺激也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何況有不少企業承擔着“企業辦社會”的包袱,物質利益刺激遠沒有優勢可言。據相關調查,一些優秀人才之所以會義無反顧地離開原企業,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企業裏論資排輩的體制既僵化又低效,不能很好地尊重人才。所以企業要重視員工激勵和需求的偏離問題,儘量做到雙管齊下,既要給予員工物質利益刺激,也不能忽視其他激勵模式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短期和長期的偏離

企業員工激勵有長期和短期之分,一般來説,物質激勵屬於短期,而文化激勵、事業激勵、股權激勵屬於長期,這兩者應該和諧統一。當然,如何維持企業激勵的長期有效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在西方發達國家,最早是通過提高工資來解決這一問題,但這也增加了企業的短期壓力,並影響到企業的長遠發展。

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股權激勵在西方逐漸流行,即給員工一定的持股比例,將員工的命運與企業捆綁在一起,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我國企業重視員工激勵主要還是改革開放以後才開始的,例如獎金與效益掛鈎,工資則分為崗位、職能、風險等幾塊,有突出貢獻者甚至每個月還能拿額外津貼,這些都是較為典型的物質激勵,但長效激勵機制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如今,股權激勵和文化激勵在西方企業已經是常態化,而我國經濟起步較晚,很多企業尚處於改革階段,能夠提供股權激勵的企業寥寥無幾,至於企業文化通常也是一種擺設或者是面子工程,真正能與員工激勵相融合的也不多,這使得企業員工短期激勵和長期激勵的偏離現象較為嚴重,大多數企業只能提供物質激勵或簡單的精神激勵,很少有事業激勵和文化激勵,更談不上什麼股權激勵。員工激勵的長效機制有助於解決企業長遠發展內在動力不足的問題,這一點應引起更多企業的重視。

  獎勵和懲罰的偏離

在西方管理學理論中,激勵概念不只是獎勵,還包括懲罰,屬於“胡蘿蔔加大棒”的兩手政策,且兩者都要嚴格執行,才能樹立起企業的威信。但在我國企業中,獎勵和懲罰偏離現象較為普遍,硬激勵和軟約束並行不悖,屬於“一手硬一手軟”。

例如獎金和效益掛鈎在我國企業比較通用,而實際上只是牽涉到獎金多和少而已,鮮有真正的懲罰措施。我國社會向來奉行中庸之道,得饒人處且饒人,對於情面看得很重,特別在企業這個小社會中,抬頭不見低頭見,真正能揮起“大棒”進行懲罰的極少。在這種情況下,員工缺乏憂患意識,大多存在得過且過混日子的思想。

當獎勵和懲罰偏離時,人員能上不能下成為一種常態,從而導致員工能進不能出,收入能多不能少,這都是懲罰措施“軟”引起的。激勵作為現代管理學的內容之一,必須要遵守其規律,獎勵和懲罰都要起到一定的效果,高舉“大棒”加大懲罰力度,有時候起到的作用不亞於獎勵,企業要堅決實行獎懲結合,真正做到“兩手都要硬”,發揮最佳激勵效果。

  個體與整體的偏離

獎勵突出貢獻者是許多企業的共識,樹立起先進的典型,讓員工有學習的榜樣,對少數先進員工實施重獎,這是企業常用的激勵手段。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能造成個體激勵與整體激勵的偏離。根據激勵公平理論,個人對報酬結構是否覺得公平,在很大程度上成為決定激勵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因素,這説明所有員工的報酬和投入之比應該是平衡的,當企業對整體中的某一個體進行重獎之後,其他個體的感受至關重要,在極端情況下,有可能其他員工會認為獎勵對象的報酬水平高於他們的估計值,而如果不能給他們進行相應的補償,則會產生較為嚴重的不公平感,從而弱化了整體激勵的程度。

從實際效果看,一次性重獎作為短期激勵方式有較大的侷限性,除了引起“轟動效應”和抬高了員工的激勵層次之外,並沒有其他太多的積極性可言。因為今年對個別員工進行了重獎,明年還獎不獎?對某崗位的員工進行了獎勵,其他崗位該不該獎?這些都會成為很現實的問題。

我國集體主義思想較為強烈,至今依然崇尚“不患寡而患不均”,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員工激勵很難形成西方發達國家那樣有效的個人主義理念,如果只是似是而非的學習,同時又丟掉了集體主義的團結合作精神,後果則會非常嚴重。所以個人激勵的強化要注意程度,防止員工之間相對收入差距的拉大,從而降低了整體激勵的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