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大學聯考語文全國卷:繼續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來源:文萃谷 5.42K

在第一套全國性新課標大學聯考試題問世後的第十個年頭——2016年,教育部將大面積收回命題權力,全國將有26個省份採用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的新課標試題。

2016大學聯考語文全國卷:繼續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與現在每年大學聯考有十幾套試題(語文學科多時達18套)相比,這無疑將增加大學聯考命題的科學性、規範性、權威性。但課標卷如何處理26省份學生的不同學情?一綱多卷模式如何考慮地區差別?課標卷試題命題改革該走向何方?這些都是當下各地師生關注的熱點問題。

就語文學科而言,9年來,課標全國卷(課標Ⅰ卷、課標Ⅱ卷)一直延用了2007年“寧夏海南卷”的結構模塊,穩中求變,體現了延續性和創新性;地方卷則各具特色,出現了大量具有濃郁傳統、地方文化氣息的試題,以及千變萬化的創新試題。儘管地方卷中也不乏飽受詬病的“坑爹”試題,但這些試題給改革中的大學聯考試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寶貴樣本。

近年來,各界對這個使用了9年的語文考試模式爭議越來越多。以2016年大學聯考為開端,全國大學聯考試題將進入一輪新的改革之中。

筆者以為,當下的課標全國卷語文考綱和試題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種種新要求了。全國範圍內亟須開展一場大討論,梳理新課改前後的試題,總結經驗與教訓,爭取在2020年形成更加科學、規範、成熟的大學聯考語文試題模式。

全國和地方語文大學聯考試題,都遵循新課標、新考綱的要求,側重考查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儘管試題科學化、人文化氣息濃厚,但為了讓試題臻於完美,筆者不再詳析試題的優點,而是直述存在的問題,並嘗試提出改造建議。

  難度要適當降低

根據其他省份大學聯考大數據,結合學生反映情況,古詩文閲讀、文學類文本閲讀、論述類文章閲讀等一些題目平均分極低,走進了偏、難、怪的誤區。儘管大學聯考具有選拔性,但這些題目難度過大,甚至嚴重超綱,也導致一些學生無論怎麼努力,這些題目還是做不對,非常不利於指導教學,因此,應該繼續適當降低語文大學聯考試題的難度。

  以優秀傳統文化立意

2014年3月36日,教育部下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會考、大學聯考升學考試中的比重”,引來社會各界廣泛讚譽。

2014年9月3日,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文件指出要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堅持正確育人導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筆者以為,核心價值觀和優秀傳統文化並不矛盾,核心價值觀來源於優秀傳統文化,但又有新的發展。

自2006年起,中國台灣學測(類似於大陸大學聯考)考綱中就對傳統文化有明確要求,且古代文化試題所佔比重較高,而我們課標卷中和古代文化有關的試題,卻並未達到足夠比例。

應該説,台灣的考綱對我們制定傳統文化考綱有一定參考價值。2014年12月,教育部已啟動了高中新課標的修訂工作,要求“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充分體現民族特點”。修訂工作仍在有序進行中,目前尚未見到修訂後的課程標準。我們期待修訂後的課標、教材、考綱有濃厚的優秀傳統文化氣息。

具體來説,建議在古詩文閲讀方面,命題不得超綱。有關部門需要抓緊核定,制定出高中生一級文言實詞表。命題者應嚴格依據該表,考查的重點詞語必須出自該表,不能超綱,否則讓學生無從複習。

重新核定背誦篇目。現行考綱要求背誦的.64篇中,有50篇是國中背誦篇目,會考已經考過,建議刪除。重新核定大學聯考背誦篇目,名句默寫全部從高中教材中出。

  加強試題和高中課本知識的聯繫

長期以來,有種怪象存在於語文中:“考教分離”——學習和考試脱節。高一、高二平時課本里學到的知識,能直接、間接在大學聯考考場上用到的並不多。因此,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高一、高二時,學生很不重視語文學習,上課不用心聽講;課下及高三時,拼命做語文大學聯考真題、模擬題,語文課成了習題課,無味無趣。

命題人可能也察覺到了這個問題,命題風向上有了新動向。2015年課標Ⅰ卷古詩鑑賞中,第八題這樣設置:“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國中語文內容)相比,本詩描寫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這道題注意了試題與國中語文知識的比較,如果能設置為與高中語文課內知識的比較,是否更好呢?如 2013年湖北卷21題,要求考生就《雷雨》(人教版高中必修4)台詞的兩種修改意見,提出自己的看法。

因此,筆者建議課標卷能繼續加強試題與課內知識的聯繫,更好地考查學生高中階段學到的知識,讓考生能夠學以致用。

  降低作文分值

在寫作方面,建議降低作文分值。作文分值60分,個別地方卷甚至70分。國際上雅思、托福考試中聽、説、讀、寫四項分別均為9分、30分,台灣地區大學聯考語文的引導寫作是27分(總分108分),以上列舉的考試中寫作分數均佔總分的四分之一。而我們大學聯考作文分數所佔比重近一半,分值比重確實過大,大有延續了古代一篇文章定終身之不良傳統。

兼顧考查各種文體。在總分40分或50分的前提下,作文一分為二。可以採取像北京、江西那樣的方式,一篇大作文,一篇小作文;或者是一篇實用類或記敍類作文,一篇議論類或學術類作文等。

考慮城鄉等差異。作文選材不能過於偏重農村色彩,也不可急於趕城市潮流,以免影響考生理解分析。

 繼續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現代化的全球教育倡導考慮個體差異,鼓勵多元發展、尊重個性追求。上世紀80年代的語文試題及課改後的課標卷、部分地方卷在命題時都考慮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具體表現如下:

上世紀80年代,有的題目讓文史類考生做,有的題目讓理工科類考生做;課標卷及眾多地方卷中文學類文本閲讀和實用類文本閲讀為選做題,江蘇等省份設置有附加題。遺憾的是,當前的普遍做法——文學類文本閲讀和實用類文本閲讀已經失去了選做意義,不建議繼續採用。當試題由教育部統一命制後,更應該考慮如何在題目中區別對待思維方式千差萬別的學生。

我們很有必要再認真學習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的大學聯考語文試題,比較優劣,總結得失。

命題人都是資深專家,命題本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課標卷已經很有課改特色和進步意義了,我們能從近年題目中感受到命題人在努力求新求變。筆者提出上述意見,只是希望命題者能夠把改革的步伐邁得更大些,希望能儘快建構起典雅、現代、成熟的大學聯考語文試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