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一年級數學觀察物體評課稿

來源:文萃谷 8.98K

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國小一年級數學觀察物體評課稿,我們來看看。

國小一年級數學觀察物體評課稿

一年級組教師在課內比教學活動中,選擇《觀察物體》同課異構。縱觀一年級的這3節比武課,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傾聽的習慣這兩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現在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聽課的感想。

一、 學習材料的選擇

觀察物體一課,教材編寫者幫學生選擇的學習材料是小朋友的存錢罐。從該玩具的前後面與側面觀察到的樣子不一樣。有的老師建議用規則的長方體的粉筆箱,這樣就地取材,便於學生觀察。長方體有其特殊性,平視的時候,從不同的方向觀察,觀察到的結果,可能是相同的。選用不同的學習材料,觀察到的結論是不相同的。那麼作為老師,如何做到數學知識的科學準確呢?我們不妨這樣小結: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方向平視觀察(只觀察一個面),看到的樣子可能不一樣。

二、 學生能力的發展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力的發展與習慣的養成也是如此,需要所有科任教師通力合作。不分年級,不分科目,朝夕努力。傾聽是低年級培養孩子的.重要學習習慣之一,而本課的能力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今天我着重説説這兩種能力的培養在本課中的體現。

首先説觀察能力。本課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體現在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觀察的方法要做到如下四點:

①觀察的角度——平視。視平線與物體的最高點保持一致,學生只能看到物體的一個面。這樣觀察的目的是考慮到孩子年齡小的特點,儘量讓觀察結果簡單可述。一(1)班的李老師,把放學具的板凳托起來,與孩子的視線等高,這樣保證觀察方法的示範性。

②這節課應該讓孩子在觀察時,有意識的滲透有序觀察。在一(3)班的課堂中,當孩子觀察本班同學的照片時,孩子觀察到的結果是零零散散的。老師應該引導孩子,我們學習方位前後左右,那麼我們可以按方位有序觀察,有序陳述。

③如何引導學生小結觀察結論,可以用比較的方法。把前面與後面觀察到的結果比較有什麼不同;左右面觀察的結果又有什麼區別?

④觀察物體的目的最終是發展學生的空間感。觀察能力在觀察的基礎上如何向空間感提升,要發揮想象的作用。李老師就是這樣做得,在例題學習時先觀察説結果。在練習時反之,先猜想,再模擬觀察驗證結論。這樣讓觀察插上想象的翅膀,發展學生的空間感。只有這樣細緻的指導,學生觀察能力的發展才不是一句空話,才能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基。

再來説説傾聽習慣形成的5個標誌:

①眼睛注視發言人;

②能擇關鍵詞做傾聽筆記;

③能複述別人的發言內容;

④能補充發言或提出建議;

⑤能對別人的發言做簡要評價。傾聽是學習的起始行為,更是人類交往的基本禮儀,所以我們應把傾聽作為學習習慣的頭一個重點培養。

三、 學習方式的使用

現在常用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像觀察物體這樣的以活動為主體的課堂,更加關注學生的合作。合作學習必須合作目的清楚,分工明確,有合作的必要。以觀察物體為例,如果是2人小組。那麼每人觀察兩個面,剩下的方向要觀察,孩子要轉動起來。如果是4人小組合作,那麼每人觀察1個面。觀察完畢,要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觀察到的結果。並和其他小組成員比較觀察的結果有什麼不同。因為是國小1年級,活動之前,老師應該給學生示範;示範之後,再小組內觀察。小組活動完畢,最後全班選小組彙報展示。只有這樣清晰的活動步驟,明確的合作安排。合作學習才不流於形式。

四、 三維目標的落實

三維目標從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三方面做了具體的描述。北師版教材在編寫時充分關注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一系列的情景串。教師應該用好情景串,把活動做出實效,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在習得知識的前提下,發展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經驗,學會數學的方法,滲透數學思想,有效的落實四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