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學聯考試題對化學教學的導向作用論文

來源:文萃谷 1.95W

近幾年大學聯考化學試題的編制充分體現了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轉變,加強了與新課程改革的銜接。命題不拘泥於教學大綱和課本知識,在考查低端的陳述性知識和中端程序性知識的基礎上,以策略性知識為主要的能力考查走向,更加註重以基礎知識和技能為依託考查考生的能力和素質,注重以現實問題和社會生活背景交匯點立意,各部分知識進一步融合,在聯繫實際和創新意識的考查方面,適度向縱深層次發展,部分試題設問情景、設問條件、設問方式和信息載體比較新穎,是考查思維能力的高層次的試題。大學聯考化學題型的新進展,對中學化學教學工作提出了大量值得研究的問題。

淺談大學聯考試題對化學教學的導向作用論文

一、轉變教學指導思想,加強過程教學和學法教育

化學學習的效果不僅跟化學學習系統的狀態有關,而且跟化學學習過程有關。從表面上看,通過不同的途徑都可以達到相同的學習目標;而實際上,其潛在效應、學習遷移的可能性是不同的。如果不能真正轉變教學指導思想,曲解命題意圖,一味機械模仿試題,陷入題海戰術,那麼大學聯考試題就可能產生負面效應。不少大學聯考試題都不是侷限於對知識本身的考查,而是重在創設一個新穎的情境,考查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靈活應用化學知識去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引導教師在教學中注意突出教學過程可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

“注入式”教學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究實踐,嚴重違背教學規律。題海戰術只能是“水過地皮濕”,達不到知識結構深化的預期效果。創造性的教學應以學生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引導學生深層次地參與教學過程。或設置程序性小題,圍繞教學知識設計環環相扣、層層深化的“思維階梯”,把知識難度降下來,激發學生按題意的知識結構思考、探究,分層解剖,弄清各層題意的內在聯繫,明確已知條件是什麼,需要求證的是什麼,以求化深為“淺”,化雜為“單”,化混為“清”,強化突破化學難點的能力,以期達到逐步提高目的。或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設計探究性和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在觀察、探究、實驗、評價的活動中,通過比較、分析、歸納、類比、抽象等思維過程,完成知識的猜想和證明,理解化學問題是怎樣提出的,化學知識是怎樣形成的,化學理論是怎樣發展的,從中領悟到化學的發展特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會自我探索,激起求知慾望和創新的潛能,學習到創造的策略和方法。

這類試題情境設置要符合學生實際,敍述不宜過長,應用知識不宜過難,使學生有操作的時間和可能。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重組、整合和拓展,從中提煉出開放性教學的基本素材;高度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活動方式,有意識地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特別應利用學生對某些問題的爭議和不同看法,創設導致學生思維衝突的化學問題情境,促使他們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提出各種可能的假設,在教師的指導下查閲資料或進行實驗論證,最終獲得合理的結論,從而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加強開放探究性問題的研究,無疑對轉變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化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都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二、整體審視化學內容,培養統攝化學知識的能力

大學聯考化學試題注重考查學科主幹知識和考生的應答思維方式,拋棄高、難,有利於發揮大學聯考對創新教育的正確導向功能。在教學中要要注意培養統攝化學知識的能力,讓學生構築知識網絡、打破章節、學科的界限,形成系統;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學法指導,多在知識網絡的交匯點上設計試題,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主動歸納和整理;對於具有共性和實用性的內容,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整理、有序貯存,提高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和遷移能力。

化學學科的特點是體系繁雜,描述性知識多, 考查知識點多,設問方式變化無窮,思維特點不十分明顯,具有很強的多端性和發散性。化學難點具有“深”、“雜”、“混”“繁”的特徵,所謂“深”,是指理論知識比較抽象、深奧,因而學生不易把握它的內涵、外延和實質;所謂“雜”,是指化學問題頭緒繁雜、難於找到線性的思維關係,因而學生理不清線索,找不到解題的突破口;所謂“混”,是指對若干化學問題的區分點把握不準,分辨不清,因而學生往往將似是而非的問題搞混淆。只有捨棄煩雜的枝蔓,留下知識的主幹,學生才會獲得更深刻、更具實質性的理解;只有將化學知識儘量“簡約化”、“單純化”,納入結構化整體的範型,才能使學生容易記憶,保持長久;只有將化學知識橫縱整理,有序存放,培育知識的衍生點,構築具有“生長力”的知識體系,才能取之快捷,易於遷移和再創造。切不可通過大量重複練習來掌握知識,丟綱棄本,本末倒置。

三、加強開放性實驗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過程中思維方法的.培養是培養創造力和實踐能力的有效手段,實驗能力的培養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結合近年大學聯考的實驗試題,不難發現,大學聯考中對實驗的考查不僅涵蓋了操作技能領域,還十分注重對學生綜合分析實驗的反應原理及條件,合理選擇實驗方案,並能對實驗方案實施評價的能力的考查。一些新的題型如科學探究性試題和問題開放型試題也值得我們注意,試題設計常常以某個中心問題或某個事件為題材以實驗流程、框圖、數據表格、曲線圖形等形式提供信息,要求考生回答有關問題。如以課題形式模擬科學家的科研過程,以學生興趣小組做的某次課外實驗,以合成一個產品為題材,要求考生回答某些反應條件、實驗操作、生成物分離及提純等問題,或驗證某個化學原理、計算某個物理常數、總結出某些規律等。此類題型要求學生能多角度思考問題,能根據題設情景設計實驗方案,能聯繫實際,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具有一定的創造性。

教學過程中應逐步將某些演示實驗改為邊講邊做實驗,將某些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鼓勵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做一些家庭化學小實驗。選取的實驗素材應具有實效性、探究性、可行性和趣味性的特點,要求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鼓勵求異和創新,注重科學方法的滲透。運用化學實驗和當地的教育資源進行一些專題性的“研究性學習”,或根據當地環境和生產生活實際積極組織開展一些與中學化學知識相關的綜合實踐活動,自主確定課題內容和實踐方式,是培養這種能力的有效途徑。在組織化學課外活動時,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較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智慧潛能,指導學生逐步掌握創新思維的方法和技能。適時安排一些學生自主探究實驗,不僅培養了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強化了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學生體驗化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和自主獲取知識、“發現”化學規律的樂趣,促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

四、強化信息處理變換策略,增強應用意識

任何解題過程都是實現信息與問題的轉化過程,大學聯考試題中出現了不少引導學生聯繫實際,動手操作的題目。這類題目立足於學的基礎知識和中學生的能力範圍,提倡用化學視角觀察社會生活實際(如空氣質量報告、新型環保燃料電池、PPA、綠色化學、導電高分子、質譜分析推測分子結構等涉及能源、環保、藥物、新科技材料、新的化學反應、新的實驗設計、新的研究方法等),設置聯繫實際、貼近生活的情境,立意於考查學生接受信息(社會觀察、生活經驗、學科知識和信息文字、圖表符號等)、分析處理信息(信息的調用、篩選、分解、綜合、遷移、轉換、應用重組等)和輸出信息(文字、求證符號、化學用語、圖表等表達方式)等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從整體上把握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了化學具有與現代科技和社會生活廣泛聯繫的特點,對考生自學能力考查較全面。它要求考生在有限時間內迅速理解、接受新信息;結合新信息,迅速調用已有的知識,並把二者結合起來,從而產生解決新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中學化學教學中,設置一些既貼近生活、聯繫實際,又要靠近課本,使學生有興趣、能夠運用已有知識,有能力去嘗試解決生活中的化學問題,培養學生有效地收集和處理化信息(譬如化學圖表、物質變化曲線圖、化學反應過程曲線、實驗報告中的數據等圖表、圖例)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逐步培養學會學習、學會思考的能力,增強探究應用化學的意識。

創新的活力是人才培養的靈魂,大學聯考命題中加強以知識為載體的能力考查,注重探究能力和應用意識的滲透,有利於優化中學化學教學過程,深化教學改革,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