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物理知識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論文

來源:文萃谷 7.44K

在高中教學中,打破各學科之間的界限,加強學科之間的聯繫,已是課程設置理論中的課程觀之一。中學的物理教學與地理教學是兩門聯繫比較密切的學科。深刻理解某些地理問題離不開物理知識,反之地理知識又為許多重要的物理定律提供了現實依據。例如物理學的奠基人伽利略對天文學的研究亦有很大貢獻,與他同時代的丹麥物理學家開普勒總結出了著名的行星運動三定律,在此行星運動三定律基礎上,牛頓又總結得出萬有引力定律,這些定律相當精確地描述了天體的運動,大大深化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併為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除天文外地球上諸多自然現象、地質的構成等地理問題很大程度上也依賴於物理知識的運用,另一方面,天文、地理知識又為某些物理規律的獲取提供了大量翔實、生動的背景材料。因此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注重與物理知識的滲透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淺談物理知識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論文

  一、通過物理學知識解答地理學現象

簡單來説為什麼緯圈與氣候帶不完全平行?地磁場是怎樣分佈的?這些常見的自然現象的解答需要普通物理知識即可。如太陽能量的來源﹑地球橢球體形狀的形成﹑地球運動的速度、內力作用的能量來源﹑不同力作用下形成的風等較為複雜地理知識用理論物理學等知識也可作出精確的解釋。以往的教學研究傾向於在各學科內進行,忽視學科之間的協調。學生在高一剛開始學習地理知識,其中所涉及的物理內容卻遍及高中物理的前前後後,有的知識在物理中還屬於教學難點,這必將給地理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使學生學習有畏難情緒,甚至會影響學習的自信心。

  二、目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的初步分析

人類生活的地球上,會受到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影響和制約,而地球作為宇宙中的天體,其運動和變化又受到其他天體的影響,因此高中地理教材把“宇宙環境”作為全書的第一單元,這是基於地理學科知識的系統性考慮的。與此相關的物理知識在高中物理中的編排也是基於本學科考慮的。顯然,教材在編寫中,對學科間的橫向聯繫注意不夠,這給教學帶來一定的不便,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兼顧各門學科內容之間的聯繫,克服傳統教學中學科間缺乏聯繫的問題,體現綜合性。在調查中發現,對待這一部分知識的教學存在一些不妥的地方。

1.地理教師對學生的知識儲備瞭解不夠,造成講解與學生脱節。

比如,在講地球自轉時,因為學生不理解角速度和線速度,很難理解教材中的結論:“地球表面除南北兩極外,任何地點的自轉角速度都一樣,地球自轉的線速度,則因各緯度的不同而有差異”。在講太陽輻射能量的來源時,出現一系列的新術語或者説法:K(熱力學温度的單位)、核聚變反應、質量虧損、虧損的質量轉化成了能量等。學生一下子接觸到這麼多新知識,如果處理不妥當,必然造成學生聽不懂。

2.部分教師不能正確處理所遇到的其他學科的知識。

部分教師常常不自覺地把知識進行分類:這是地理的、這是物理的、這是數學的……可謂界限分明!對學生提出的本學科外的問題,簡單地以“這不是本學科要解決的問題”為由而不予理睬,這不利於學生知識的理解、信息的整合,而且容易堵塞學生獨立思考和鑽研的積極性。各學科綜合交叉、整體發展是我國目前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作為一名教師不能只侷限於自己的專業,與相鄰學科老死不相往來,要擴大知識面,注重學科間的交叉綜合,要了解相鄰學科的有關知識和方法。 3.不少物理教師對地理知識瞭解不夠,學科封閉,不能有效地利用“地理資源”。

高中地理一開始就讓學生接觸到很多的物理知識,有的知識他們還不很理解,如果物理教師講到這些部分時注意和地理相聯繫,將會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對理解、整合這些知識是有幫助的。然而,有不少物理教師因為對地理知識和學生學習情況瞭解不夠,不能有效地利用這些寶貴“資源”。

調查發現,高中地理教師不熟悉高中物理知識、高中物理教師不熟悉高中地理知識的現象比較普遍,原因主要是:(1)恢復大學聯考以來,文理是分開的,物理是理科的課程,不少文科生僅僅在高一學習物理;高中地理是文科的課程,由於在高二才開始學,理科生對高中地理更是一無所知。現在的教師大多數是那時的畢業生,他們對相關學科的知識存在“先天不足”。(2)繼續教育時也沒有對這些知識進行彌補。(3)這一問題沒有引起教育部門的足夠重視,這方面的研究較少。

  三、一些成功的做法和建議

對高中物理和地理交叉部分的教學,我們很有必要進行探索和研究,尋求富有成效的方法,同時要借鑑有經驗教師的成功做法。

1.循序漸進,使知識逐步擴展和加深。

對同一問題,地理和物理研究的側面常常是不同的,對於能夠講清楚的問題(如:熱力學温度K),可以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瞭解;對於現在不能講清楚的問題,要做一些簡化處理,比如:地轉偏向力(科氏力)是大學物理的內容,地理教學中應把重點放在該力對地球環境產生的影響上,而不要放在講地轉偏向力本身上。這樣做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重點知識,還為學生以後進一步學習有關的物理知識埋下伏筆。哪些知識學生現在能夠理解,哪些知識要等到關聯的物理知識學完後才能理解,對於後者涉及的地理知識可以放在期中、期末甚至在高三總複習時再深入講解,到那時,學生可能很容易就理解這些知識了。

2.學科之間要“串串門兒”。

這裏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是教研究時,可以在必要的時候請相關的任課教師參加,平時遇到一些交叉問題有必要與相關學科的教師進行討論。這樣做可以讓一個教師瞭解相關學科的知識和教學情況,能夠協調處理交叉知識點,不留下知識的死角。

二是在課堂教學中多“串串門兒”,比如,物理教學中,用萬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推導出軌道半徑和週期的關係,然後聯繫實際可以得出結論:如果是太陽系的九大行星,其軌道越大,週期越長。如果這時再給出行星軌道要素表,學生很自然就明白了為什麼行星週期和軌道半徑有這種聯繫的道理,這樣理論和實際聯繫了起來,物理和地理聯繫了起來,一舉兩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