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傳播需三個條件

來源:文萃谷 2.13W

登革熱的病原體是登革熱病毒,傳染源是登革熱患者和隱性感染者,伊蚊(也稱“花斑蚊”)是登革熱的主要傳播媒介。病毒存在於病人或隱性感染者的血液中,通過蚊蟲叮咬傳播。

登革熱傳播需三個條件

  登革熱傳播需要3個條件:

一是被感染者的生活或工作環境中有傳染源,所謂的傳染源就是登革熱患者或者隱性感染者,隱性感染者沒有明顯症狀,難以區分和查找,是難以避免的。

二是要有傳播媒介,就是白紋伊蚊。

三是被感染者被帶有登革熱病毒的伊蚊叮咬。

綜上分析,預防登革熱只能從第二個環節入手,就是防蚊滅蚊。

  登革熱傳染源及傳播途徑

登革熱患者、隱形感染者和登革病毒感染的非人靈長類動物以及帶毒的媒介伊蚊是登革熱的.主要傳染源。

登革熱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傳播,傳播媒介主要為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

  登革熱流行特徵

登革熱流行於全球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尤其是在東南亞、太平洋島嶼和加勒比海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我國各省均有輸入病例報告,廣東、雲南、福建、浙江、海南等南方省份可發生本地登革熱流行,主要發生在夏秋季,居家待業和離退休人員較多。

  登革熱臨牀表現

登革熱的潛伏期一般為3~15天,多數5~8天。臨牀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突發高熱:一般持續3~7天,體温可達39度以上;二是三痛:主要為劇烈頭痛、眼眶痛、關節肌肉疼痛;三是皮膚可有麻疹樣、猩紅熱樣、白斑樣、蕁麻疹樣等皮疹或淤點,皮膚、齒齦、鼻腔少量出血;四是乏力以及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

  登革熱易感人羣

人羣普遍易感,但感染後僅部分人發病。

登革病毒感染後,人體可對同型病毒產生持久免疫力,但對異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護,若再次感染異型或多個不同血清型病毒,機體可能發生免疫反應,從而導致嚴重的臨牀表現。

  登革熱高危人羣

登革熱的高危人羣主要包括二次感染者;高血壓、冠心病、肝硬化、消化性潰瘍、哮喘、慢阻肺、慢性腎功能不全等基礎疾病者;老人或嬰幼兒;肥胖或嚴重營養不良者及孕婦等。

  登革熱的治療

登革熱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藥物,主要為對症和支持療法。主要方法有卧牀休息,清淡飲食;防蚊隔離至退熱及症狀緩解;監測神志、體温、脈搏、呼吸、血壓、尿量;以物理降温為主;口服補液為主,適當進流質食物;可給與安定、顱痛定等對症處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