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歷史考試的解題技巧

來源:文萃谷 9.6K

同學們在複習會考歷史科目時,掌握一些考試技巧,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關於歷史考試的解題技巧,歡迎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備考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會考歷史考試的解題技巧

  1、看時間

會考歷史試卷中33%的問題都與時間有關。時間問題分為三類:

1、具體時間:如鴉p戰爭1840---1842年,九一八事變發生於1931年9月18日,這類時間需要進行記憶。這類時間多是標誌性和重大歷史事件。

2、世紀年份:考生對於世紀年代類的時間問題比較陌生,主要是世紀和年代需要換算。另外只要出現世紀年代,多是考查宏觀問題,如歷史階段特徵,考生不易把握。這就需要考生在平時多關注世紀年代背後的重大事件。例如以下世紀年代就在考題中經常出現:1500年、14----16世紀 、 17---18世紀、18世紀下半葉------19世紀上半期、19世紀60、70年代、 19世紀70年代、19世紀末20世紀初、20世紀的第二個十年。

3、時間範圍:如“近代史上”“改革開放後 ” “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初級階段”.這類題目也是變相考查考生對時間的記憶。

例1: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後,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走上了改革開放的新徵程。下面不屬於改革開放後創新舉措的是【C 】

A.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B.設立經濟特區

C.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D.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

例2:1953—1956年,我國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下面不能反映這一歷史事件的詞彙是【 D】

A.生產合作社

B.贖買

C.集體化

D.大包乾

  2、抓地點

通過尋找材料中的重要地點,可以順藤摸瓜找到相關的歷史事件及其相關的內容進行解題。

如考題中出現過的:錦州、 陳官莊、大別山、西柏坡、北平、地中海---大西洋、西屬拉美等地點。

  3、找聯繫

找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繫。

1、因果關係。 歷史事件之間都存在因果關係,因此要注意探尋事件之間的前因後果。例如:工業革命對世界、對中國的影響; 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世界、對中國的影響;國際格局的演變與中國,啟蒙思想對中國的影響。

2、比較關係。比較是歷史學習的基本能力。在歷史考題中,比較題是最普遍的題。例如比較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比較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比較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等。

3、古今聯繫。 無古不成今。歷史專題都是從古至今,自成體系。

4、中外聯繫。 學習中,要注重中外歷史聯繫,尤其是中國近現代史要置於世界史的大背景下學習。

  4、會理解

1、分析原因(條件)。根本原因與直接原因、內因與外因、主觀原因與客觀原因。如一戰的爆發、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辛亥革命的失敗原因。

2、比較歸納總結歷史特徵(或主題)。如:大河文明、海洋文明、中外文明的交流、中古時代的歐洲、歐美國家的社會鉅變、拉美民族解放運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資產階級革命的鞏固和擴大、國際格局的變動、中東問題等,複習時注意歷史專題的名稱。

示例:某旅行社設計了“上海―南昌―延安―北京”這樣一條紅色旅遊線路,你認為這條線路設計的主題是為了展示【 D 】

A.土地革命戰爭

B.解放戰爭

C.抗日戰爭

D.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程

3、分析影響與作用。要辯證分析,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如拿破崙戰爭、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維新、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國內影響與國際影響,如新中國成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二重性:如美國獨立戰爭的雙重性,殖民主義的二重性。

4、理解性質。如太平天國、義和團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美國獨立、一戰、二戰。

5、領悟不同的表述。如“五四運動是第一次歷史鉅變的補課,又是第二次鉅變的起點”分別指什麼?五四運動中革命領導權的置換指的是什麼? 甲午中日戰爭後各派別是如何挽救民族危機的?

示例:史學家陳xu麓認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極大的困難中產生的。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鴉p戰爭後,漸知諸事不如人,只有學習西方。第二次則是反思何以學了西方仍然失敗。”其中“第二次反思”開始於【B 】

A.經濟技術方面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軍事強國方面探索

6、排除干擾項。如問歷史事件的影響,其中一個選項講的是經過,就很容易排除。

  5、用方法

1、圖文結合法。會考歷史中,每年都有大量的圖片出現。在平時的`學習中就要注意圖文結合,相互印證。讀圖時,要抓住關鍵信息,如圖例、重要地點進行突破。

2、史論結合法 歷史學習講究史論結合、 論從史出。尤其是材料解析題,史學界的新觀點教材上沒有,但考題的材料中有,就要依據材料進行歸納總結,不可照搬教材上的觀點。

3、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把歷史人物與時代背景相結合、一分為二進行分析。

人物評價==屬性+事蹟+影響(進步+侷限)+結論

4、圖示法和列表法。重大問題或複雜問題可通過圖示、列表等方法解決,既方便快捷又一目瞭然。

5、製作年代尺、年表法。會考試題中每年都有大量這樣的試題,關鍵是時間的記憶。

  6、談認識

材料解析題的最後一問多是讓考生談談對以上問題的認識,許多考生常感無從下手。

其實認識和體會可從以下得出:

1、從原因中得出。依據歷史事件的原因,總結啟示和感悟。

2、從材料中得出。有些在材料中有具體表述。

3、從國家層面和自身層面作答。

  7、材料題的方法

選擇題中含有大量引文論述材料,增加了提取信息能力的考查。考生不能僅憑對某一知識的記憶

解題,需要理解題幹含義,對選項相關知識點對比分析。非選擇題通過對材料的理解分析來作答。

題目中往往不直接用學生熟悉的教材語言表述,而提供新的情景來考查考生是否理解其中含義。

具體答題方法如下:

  1、一讀:正確閲讀歷史材料

(1)粗讀,瀏覽,瞭解大意。

(2)要帶着設問仔細讀材料,將材料讀懂讀透。

(3)閲讀材料時,還應注意從主體材料(正文)的開頭、結尾、以及省略號兩邊獲取信息。

  2、二找:準確找出歷史信息。

(1)找材料與設問的相關點。“材料在書外,答案在書內”。

(2)找材料與教材的關聯點。

(3)找材料與材料之間的聯繫。

  3、三答:精心組織答案。

(1)要按問作答,注意針對性和具體性。

(2)答題語言要言簡意賅。

(3)要克服思維定式,堅持論從史出。

(4)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正確觀點,準確辨別材料觀點的正誤。

(5)注意書寫的規範性、序號化、要點化。答題內容要準確, 注意語言簡明扼要、條理清楚、書寫工整。注意設問的分值,祥略得當。

  8、備考建議

1、基礎知識要牢記。(開卷考試不可能每個題都查書,時間不允許)

2、基本能力要掌握。(圖表的判斷、材料的解讀,尤其是運用所學知識)

3、歷史線索要清晰。(前因後果、來龍去脈、尤其是提供條件、奠定基礎)

4、知識結構要完善。(歷史事件的六要素、時地人,起經果,打破教材限制)

5、應試訓練要加強。(強化訓練,掌握技巧,發現規律,注重主幹知識訓練)

6、查缺補漏要及時。(查找盲點、及時複習、鞏固所學,決勝會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