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歷史學名詞解釋有哪些答題技巧

來源:文萃谷 8.66K

同學們在準備考研歷史學的名詞解釋複習時,需要掌握好一些答題技巧,才能更好提高學習效率。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考研歷史學名詞解釋答題方法,歡迎大家前來閲讀

考研歷史學名詞解釋有哪些答題技巧

  考研歷史學名詞解釋答題技巧

1.答題公式

①時間;②地點;③人物;④內容;⑤作用、意義、影響。

2.表現形式

一般包括概括句、分述部分、影響與作用句(結尾句),其特點是:總、分、總。概括句一般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分述與內容對應,結尾與作用、意義、影響對應。例如:

A.推恩令(07年):"①漢武帝為削弱諸侯王勢力而採取的一項措施。②漢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允許諸侯王在本封國內分封子弟為列侯,達到了"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效果,③有利於中央集權的加強。"

B.青苗法(10年):①王安石新法之一。又稱"常平法"或"常平新法"。②每年青黃不接時,官府將各地常平倉的錢穀借給請貸的農户收穫後加息歸還。③意在抑制民間高利貸,政府也因此獲得利息收入。

可以看出,三段論不是三個段落,而是指由上述三部分構成的完整答案。

概括句:它是用準確而簡潔的語言概括某個名詞的主要特性的句子,在整個答案中,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可以直接而準確地告訴閲卷老師,這個名詞解釋是什麼,從而使其瞭解自己對該名詞的掌握程度,是最能體現考生水平的部分,也是獲得高分的關鍵。考生容易忽略這一項,應予以注意。一個完整的概括句應包括以下幾個內容:時間、地點、施動者、行為、原因、目的、性質。當然,也不可過分拘泥,因為有的名詞是不具備這些要素的,如文化方面,就沒有"行為"一項。又如"推恩令",也不具備地點一項,有時原因與目的又可以合併説明。但時間一項一定要有,主要應指出朝代。

分述部分:此部分是詳細解釋名詞的具體內容。一般而言戰爭類應寫明交戰雙方、原因、經過、結果;改革應主要寫明改革內容。該部分要儘量簡潔地多寫些要點,而不是就一點深入論述,因為名詞解釋按點給分的`特點十分突出。就其與概括句的關係而言,儘管兩者有着明顯的不同,但還是有一定聯繫的,即有些內容可放在概括句中,也可放到分述部分,如戰爭的原因。

結尾句:這部分較為簡單。應指出該名詞對歷史最主要的影響與作用。

  考研歷史學單項選擇題答題技巧

1.審題

尤其要注意答題項(答案所指的內容和項目)及條件限定語(對回答內容的各方面限定)的審查。下面我們以真題為例進行説明:

十六國時期建立政權最多的民族是(D)A.氐 B.匈奴 C.羌 D.鮮卑。

此題對答題項的審查比較重要,要注意是"最多",而不是"最少"。如錯認為最少,就可能將C選為答案了。作為限定語的"十六國"並不重要,因為所有選項都在十六國範圍之內。又如:

唐代官方頒行的儒家經書註疏是(C)A. 經典釋文 B. 四書集註 C. 五經正義 D. 十三經注疏。要注意"唐代"這一限定語,這樣就可以排除B、D兩項。剩下的只須在A、C之間選擇了。此題中的主幹語"儒家經書註疏"並不重要,因為四部書均為儒家經書註疏。

審題特別重要,有時抓住某一項所指,就可以選擇出正確答案,甚至不需要你特別瞭解每一選項的具體內容,如:屬於唐朝後期"南衙北司之爭"的事件是:A.甘露之變;B.河陰之變;C.奪門之變;D.高平陵之變(07年)。此題中我們只要注意審查"唐朝"這一限定語,就可以輕易選出正確答案"A",因為其他三項均不屬於唐朝事件,至於四個選項具體內容如何,與正確答案已經沒有關係了。

2.排除選項中的干擾項

事蹟排除法,主要針對人物。一般而言,選項中的四個人物都有比較顯著的事蹟,而且其他三個人物肯定與正選人物的事蹟不同,我們也許不瞭解正選人物的事蹟,但只要大約瞭解非正選人物的事蹟,也可以選擇出正確答案。

如:下列君主中大力扶持佛教的是(B)A.北魏太武帝 B.梁武帝 C.唐武宗 D.北周武帝。其他三個皇帝均以滅佛著名,正選也只有梁武帝了。

又如:中國古代大型天文儀器"水運儀象台"的研製者是(B)A.張衡 B.一行 C.蘇頌 D.沈括。這裏比較麻煩的是蘇頌,他的成就表現在醫學、天文學等多方面,但他最著名的是編寫《圖經本草》,以及在一行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水運儀象台"。所以正選為"一行"。

  歷史學考研複習方法及世界史部分重點

一、複習策略

1、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查漏補缺。每個人的情況和進度以及知識結構不一樣,自己覺得最適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不要因為別人所説的一些內容你掌握得不是很牢固而擾亂自己的複習規律,包括老師的一些建議,如果你覺得不適合你,就堅決按照自己的路去走。

2、如果覺得自己沒有需要查漏補缺的地方,就把手頭的輔導資料多翻一翻,每翻一遍用時一節課左右,強化印象即可。

3、如果還沒有進行實戰練習,儘量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在正式考試的時間點,模擬考試環境自己做一套題,找找手感,尤其是問答題答題的感覺。一定要寫完整,不要想當然認為自己知道從哪些方面寫,或者知道怎麼寫,就偷懶不去寫了。根據老師多年的教學和閲卷經驗,平時多進行實際練習和光知道而不動筆的同學,在試卷分數方面的差別是非常明顯的。

二、特別提示

1、不要琢磨哪些內容不會考。有同學在和老師交流的時候,提出某些知識點可能不會考,也許你的預測是正確的,但是萬一考到不就得不償失?既然在琢磨這個問題,何不花一點時間整理一下、關注一下呢?

2、需要琢磨的地方。一是老師在課堂上提出來可能重點考查的方向,二是你自己感覺可能會考的地方。有同學在和老師交流的時候,提出了一些很有見地的觀點,對有些可能會考的地方的分析是建立在充分複習的基礎上,説明同學們在複習過程中的一些直覺是很重要的,希望大家要重視自己的這種感覺。

3、一定要提前適應考場。同學們不要怕冷怕辛苦,一定要提前一天去自己的考場適應一下,包括整個考場的佈局,自己座位的位置,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到了考場上才能充分發揮水平,而不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擾。

4、冬天氣候變化大,注意保持身體健康,不要在最後幾天感冒了。最後一週要張弛有度,把最好的體力和最佳的狀態留在考場上再用。

三、考前重點關注縱向內容

1、重點關注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軍事、文化

2、東方(埃及、西亞、印度)主要關注政治制度和宗教文化

3、基督教(從羅馬帝國到中世紀到宗教改革,其中主要是基督教與羅馬帝國的關係,中世紀基督教文化,十字軍東征,政教之爭,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

4、中世紀西歐主要國家的政治制度

5、中古時期其他文明(伊斯蘭文明、拜占庭、俄羅斯、印度、日本)主要關注名詞解釋

6、近代早期世界歷史的鉅變(宗教改革、地理大發現、文藝復興)

7、資產階級革命以及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發展(重中之重:尤其是資本主義主要國家各個階段的社會轉型)

8、三次工業革命及其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

9、第一次世界大戰(尤其是國際聯盟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國際關係)

10、第二次世界大戰(重中之重: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及其遺產)

11、戰後國際關係(尤其是冷戰)

四、考前重點關注橫向內容

(一)宏觀理論問題

1、文明的傳承與對話

(1)遊牧世界與農耕世界的融合與衝突及其歷史作用

(2)絲綢之路與東西方文化互動(重中之重)

2、世界歷史中的革命

3、宗教、民族與國家

4、災害與人類社會

(二)宏觀視野下的具體歷史問題

1、古代世界各區域的交往與交通(古代中國與世界)

2、西歐早期近代大轉變時期的社會

3、現代化背景下的世界歷史

4、近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職能及其轉變

5、世界歷史研究之史料與史學

(1)典型史料及其研究現狀

(2)著名的史學家及其成就

五、典型例題

(一)名詞解釋

1、埃赫納吞改革

2、漢謨拉比法典

3、希臘化時代

4、色諾芬

5、諾曼征服

6、阿維農之囚

7、重商主義

8、戴高樂主義

(二)論述題

1、論述世界史上游牧世界對農耕世界的三次衝擊

2、論述古典時期希臘史學的主要成就

3、論述西歐地區在15—16世紀發生的歷史性轉變

4、論述近代歐美文學藝術主要流派的特徵

5、論述國際聯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關係中的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