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辦學的意義

來源:文萃谷 1.03W

【摘要】中外合作辦學是當今世界全球化趨勢的必然產物。通過合作辦學,引進了境外的優質教育資源,包括辦學理念、教學與管理方法,師資、專業與課程,以及先進的教學技術和手段,並以此產生許多新的、先進的新專業。通過中外合作辦學,使我們可直接在更廣領域、更高層次與世界教育發達國家進行交流與合作,使我們拓寬了視野,更新了觀念,確立了面向世界的培養目標,加快了我國教育國際化的進程,提高了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並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複合型國際化人才。但由於中外教學體制,課程設置等差異,在合作辦學項目實際運作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

中外合作辦學的意義

目前“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詞成為知識界、教育界、媒體及人們日常談論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彙之一。而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在市場、生活和社會發展上相互依存日益加深,推動了人力、資金、商品、服務、知識、技術和信息等資源的跨國流動,促進了各種生產要素和資源的優化配置。經濟全球化必然導致教育國際化,加強各國教育資源的交流,迫使各國開放教育市場,從而形成各國都可利用的全球性教育市場。教育國際化就是教育交流與合作,在開放本國教育市場的同時充分利用國際教育市場,培養學生具有國際觀念、國際意識、克服狹隘的民族主義,樹立向全球服務、向全球開放的觀點,培養學生具有國際交往能力,能與外國人和諧相處,尊重異國風俗與宗教信仰,維護民族尊嚴和法律權威,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國際知識,瞭解外國曆史、政治、地理、風土人情,並以此進一步促進全球化的發展。伴隨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和我國加入世界經貿組織,跨國公司的大量資金和技術持續加速湧入我國,對高素質、國際化的各類管理技術人才需求增加,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對我國教育的發展,對我國高素質符合型人才的培養是非常有益的。通過積極借鑑發達國家教育成功的辦學經驗,使我國的教育能較快地與國際教育水平接軌,使學生能更快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求,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人才。

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的發展不僅要重視人才培養的規模效應,而且還要注重國際化的辦學標準,通過中外合作辦學的各種形式,迅速引進國外優質的教育資源,提高我國教育的國際競爭力,縮小我國教育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中外合作辦學就是外國教育機構和中國教育機構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機構的教育教學活動。通過合作辦學直接引進境外的優質教育資源,包括先進教學與管理理念和方法,優秀師資、優秀專業和課程,先進的教學技術和手段,並以此產生許多新的、先進的、我國所沒有的新專業。通過中外合作辦學,使我們可直接在更廣領域、更高層次與世界教育發達國家進行交流與合作,加快了我國教育國際化。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目前有以下幾種類型:

1+2+1分段教育。該合作項目的學生第一年在境內學習,打好基礎,提高外語聽、説、讀、寫和演講水平,從第二年開始赴境外進行為期二年的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的學習,完成大部分學位課程教學計劃,最後一年返回國內大學完成學位課程的特色專業和學位論文及答辯,雙方互相承認學分。學生可獲得中外雙方頒發的學位證書,成績優秀者可直接進入合作方攻讀高一級學位。

2+2分段教育。該合作項目的學生,前2年在境內學習,聘請合作方師資承擔部分課程,使用國外教材並按國外模式進行教學與考試,使學生在出國前提前接觸境外教育機構的教育方式。後兩年學生赴境外教育機構學習,雙方相互承認學分,學生按要求完成學位課程的教學計劃,完成學位論文及答辯,學生可獲得中外雙方頒發的學位證書。雙方成立聯合管理小組,共同管理及時溝通,確保合作辦學的教學質量。成績優秀者可直接進入合作方攻讀高一級學位。

4+1分段教育。該合作項目充分引進國外先進教育資源,國外教育機構承擔30%的課程,選派其優秀教師、使用其教材來我國任教。雙方成立聯合管理小組,共同管理、及時溝通和確保合作辦學教學質量。學生在學習期間按要求完成學位課程教學計劃,完成學位論文及答辯,可獲得中方學位證書,外方寫實性結業證書,成績優秀者可直接赴合作方攻讀高一級學位。3+1+1分段教育。該項目的學生前三年在境內學習,引入境外教育機構的部分課程、教材和教師完成學位課程的教學計劃。第4年學生赴境外教育機構學習,完成學位論文及答辯,雙方互相承認學分。學生可獲得中外雙方頒發的學位證書,學生可直接進入境外合作方攻讀高一級學位。

以上幾種中外合作辦學模式極大豐富了我國高校的辦學形式。通過合作辦學加快了我國的教育改革,促進了我國教育國際化的步伐。其成效是顯著的:

引進了境外的優質教育資源。通過合作辦學,引進了境外教育機構的辦學理念,拓寬了視野,更新了觀念,確立了面向世界的培養目標。

引進了優秀的外國教師和先進的教學方法。通過合作辦學,一批國外的優秀教師來我國高校承擔教學任務。外籍教師參與教學不僅引入了先進的'教學方法,而且通過案例教學、課堂討論、課堂答辯、演示教學使學生接觸和了解了境外教育機構的互動和啟發式教學方法,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拓寬了思路,提高了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引進了先進的管理模式。通過合作辦學和外方直接參與管理,引進了國外先進的學位評定製度、教學評估、課程評估和管理體系,促進教師不斷改進教學,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的規範化、制度化和國際化。

引進了國外最新的教材。通過合作辦學,引進了國外最新和優秀的原版教材和參考書,加快了我國教材更新的速度,緊扣教育發展的國際步伐。

加快了教師和師資隊伍的建設。通過合作辦學,聘請國外知名教授、專家或院士來我國高校擔任榮譽或兼職教授。邀請國外優秀教師來我國高校講學與作報告,同時選派我國合作教師和管理人員赴境外合作學校學習與進修,瞭解、學習和掌握國外先進的教學與管理理念與方法。高校人員交流的互動促進了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提高了教師的雙語教學的能力,鞏固了基礎知識,拓寬了視野,瞭解了教學與科研發展的最新動態,培養了一批學科帶頭人,促進了師資與管理人員隊伍的建設和國際化。

促進了青年教師科研項目的國際化發展。通過合作辦學,邀請外國專家講學、作專題學術報告,激發了青年教師力求掌握最新學術動態、探討學術問題的合作慾望,使他們活躍在國際學術舞台,進一步拓寬了視野,結交了國際朋友,瞭解和獲取了相關領域的最新動態和信息,有力促進了青年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能力和水平。

促進了高校產學研合作的國際化發展。通過與國際合作教育機構的深入合作與交流,合作辦學逐步從教學發展到合作科研和產學研相結合的合作模式。雙方以大學的研究力量為依託,以政府的支持為後盾,努力開發和發展高科技工業園區,通過大學——企業——政府之間的相互關聯,互動互補的三邊關係促進科學技術發展,創建了企業孵化器,促進科研成果、專利和技術的轉讓及應用。產學研的發展又為高校的教學與科研注入了新的活力,加速了教育國際化的發展。

促進和加快了我國教育的國際化。通過合作辦學,使我國教育走向世界,融入國際社會,把中國教育推向國際教育的大舞台。讓世界更加客觀、全面、多角度地瞭解中國教育。通過合作辦學的教師和學生互動使我國教育真正走出去,使中國的聲音、形象和教育在國際教育大舞台上得到重視和讚譽,同時有力促進了我國留學生工作的發展,加快了我國教育的國際化。中外合作辦學是我國改革開放、經濟全球化應運而生的一個新鮮事物。它不但直接引進了境外優質教育資源,而且使我們充分認識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必然性與重要性,使我們確定了國

 際化人才的培養目標。通過合作辦學,我們將促進人員交流、課程設置、科學研究、管理機制的國際化。

但合作辦學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問題需要磨合與改進。有些合作辦學體為了吸引生源盲目開辦新專業,熱門專業,如電子商務,物流等,根本不考慮其辦學的基本條件能否滿足這些新專業的要求,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導致學生入校後沒有專業師資授課,學生很多依靠自學。配套設施如實驗室,實習基地都沒有建立起來,使學生既無理論又無實踐。缺乏專業書籍,專業知識貧乏。這在客觀上嚴重影響了合作辦學的教學質量。同時,合作體的師資建設滿足不了辦學的基本要求,普遍存在着師資隊伍結構層次不合理的問題。由於師資水平低,教學效果不佳,也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造成受教育者付出高額學費卻享受不到優質的教學資源。另外,也有合作辦學體在文憑管理上不夠嚴格,存在亂髮文憑的現象。隨着中外合作辦學的不斷髮展,獲得學位的形式越來越多,現在甚至出現了通過遠程教育,網絡教育獲得國外文憑的現象。目前社會上的一些辦學組織尤其是一些不具備開展研究生教育資格的機構,與境外機構舉辦所謂“學位課程”“研究生班”等各類項目,刻意模糊辦學的非學位、非學歷培訓性質,未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核准,擅自在辦學活動中變相授予學位。根據有關規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負責對合作辦學項目授予境外學位進行核准。如果沒有制約,勢必導致濫發文憑,直接損害學生利益和中外合作辦學的順利發展。由於管理不規範,中外合作辦學過程中引進了一些在國外辦學歷史短、層次低的高校教育資源,並且誇大宣傳、吸引生源,看重經濟效益和贏利分成比例,對辦學質量和辦學特色不是很重視,不問教育質量只求投資回報。這種利用我國政策盲區、以“賣文憑”假合作的營利行為並不少見。

造成中外合作辦學不規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管理體制上的原因也有觀念上的原因。主要體現在:教育理念上,過分強調教育的公益性,而忽視中外合作辦學的商業性、營利性。事實上,外方到我國投資辦教育的最大動機就是看準了我國有龐大的教育市場,有較大的贏利空間,如果管理者片面強調教育的公益性,外方投資者只有通過不規範的手段挖掘利潤;政策導向上,過分強調對外方投資辦學的支持和優惠,而忽視了對中外合作辦學體的監督和領導。中外合作辦學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有益補充和重要組成部分。但教育是關係國家民族興衰的百年大計,在大力扶持的同時應加強對合作辦學的監管和規範。在處理合作與教育主權的關係上,應堅定地把國家與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合作辦學項目的達成和執行應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應更多地體現在中方對項目的實際參與和控制權限上,在教學組織管理和人才培養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但有些合作項目,中方只起着招生的作用,沒有實質性的合作辦學。然而在合作辦學中又承諾允許外方在中外合作辦學中控股和擔任校董事會董事長等。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的教育主權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必須認真對待這些問題。

參考文獻

[1]國家外國專家局.《專家工作通訊》.北京2004年4、5、7、9、11、12期2006年1、2期.[2]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發展研究.上海“教育發展研究2006、1、2、3、4期.[3]蔡海怡.規範管理提高中外合作辦學水平[J].中國高等教育,2004,(20):22—23.[4]賈波.中外合作辦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燕山大學學報(哲社版),2005,(2):38—41.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