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湯有哪些誤區-關於煲湯的三大誤區

來源:文萃谷 2.34W

人們越來越注重養生,煲湯的人也越來越多,但不正確的煲湯方式不但不能起到營養保健的效果,反而會影響身體健康!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講煲湯的誤區,快來看看吧!

煲湯有哪些誤區-關於煲湯的三大誤區

  煲湯養生應遵循科學之道

  選料要鮮,用料要廣

煲湯真正的目的就是為了健體養生。煲湯是很有講究的,而原料就是決定湯品質的首要因素。所以煲湯選材一定要鮮。

  多食“雜燴湯”

但要注意食物相生相剋:多種食物多種營養,多種食物放在一起煮,整個湯的營養會更全面些,但是食物若是相剋,反而會起削弱湯的營養,有時還會導致食物中毒。因此,提倡用幾種動物或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湯,但是要避免食物相剋。

  正確掌握火候

任何食物都有藴藏着豐富的營養價值,而有些食物,温度過高,會破壞自身的營養,而有的食物,温度過低是無法發揮其真正的營養,所以煲湯時,應該掌握好火候,火候掌握得恰到好處,才能將食物真正的營養價值熬出來。

  煲湯三大誤區

  煲湯越久,營養越好

許多人有煲“老火湯”的習慣,認為湯煲得越久越夠火候,營養也越好。其實,經過長時間的煲煮,許多營養素還遭到破壞,煲的時間越長,蛋白質變性越厲害,維生素被破壞得越多。因此,煲老火湯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兩小時以內為宜。

  吃肉不如喝湯

俗話説,“吃肉不如喝湯”,肉湯的鮮味往往超過了肉的鮮味,人們由此而誤認為肉的精華都跑到肉湯裏去了,湯的營養比肉好。其實,湯的鮮味,是因為經水煮後肉類中的一些含氮浸出物溶於湯內,但食物中的大部分蛋白質仍呈凝固狀態留在肉裏,而非溶於水中。

煲兩個小時以上的湯中,蛋白質含量也僅為肉中的5%左右,還有95%的營養成分留在“肉渣”中。因此,只喝湯不吃肉,只是滿足了口感而已,而大量的'營養成分還是在肉渣裏。

  人人都能喝濃湯

“湯越靚,營養越高”,其實並非如此。豬骨、雞肉、鴨肉等肉類食品經水煮後,能釋放出肌肽、嘌呤鹼和氨基酸等物質,這些總稱為“含氮浸出物”。很顯然,越美味的湯,含氮浸出物越多,包括“嘌呤”等就越多,而長期攝入過多的“嘌呤”可導致高尿酸血癥,後者是引起痛風病的罪魁禍首。

並非人人都能喝這些美味的湯,像痛風病人、糖尿病患者,因為嘌呤等含氮浸出物都要經過肝臟的加工而變成尿酸經腎臟排出體外,因而過多的“嘌呤”加重肝和腎臟的負擔。湯的鮮美還與湯中浸出的油脂和糖分有關,這些都不利於糖尿病病情控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