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鍊太極拳的程序和方法

來源:文萃谷 1.31W

太極拳作為古老文明中閏的寶貴文化遺產,雖然博大精深,但因其易學練的特點,深受練習者的喜愛。然而,為什麼練習太極拳之後會存在體會深淺、受益大小差距甚大的問題,究其原因,有一個正規訓練過程的問題沒有有效解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鍛鍊太極拳的程序和方法,歡迎閲讀

鍛鍊太極拳的程序和方法

  正規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由外人裏、由易而難的過程。

前輩的練法是由靜到動。先練靜功,以無極式樁功和川字步樁功(姿勢與提手上勢同)為主,使身體下部有勁不至飄浮,如同建造房屋之基礎。凡欲練太極拳之真功夫者,非先練樁功不可,而後練動功,練習架子、推手,一勢一式地練,一式熟後再練一式,以免日久生滑。直至各式皆練習純熟後,始互相連貫合為一套太極拳。前人云:拳不在多,而在練之純熟。熟能生巧,巧極為絕招。

而現在練拳的基本不按此過程。一上來就盤架子即動功,三四個月學一套,然後自己練,或接着學另一套。殊不知,這樣練下去就把太極拳練成太極操。雖然健身防病有一定效果,但長期處於外形,處於晃拳階段,就難以深入提高,練不出真功夫。

我主張靜寓於動,靜動結合,循序漸進。鑑予現今的情況與過去不同.無時間實施的練法,應採用學架子——練架子——拆架子——擺架子這個正規訓練過程。此過程必須在明理(明拳理,誠意傳授)的老師指導下進行,而且要經常反覆學、練、拆、擺,直至純熟。先拆擺外形,再顧及神意氣的內形,這就是由外入裏。先拆擺定式,再拆擺動式。這是由易到難的反覆學練拆擺過程,把十三勢(棚、捋、擠、按、捋、捌、肘、靠、顧、盼、進、退、定)的各利勁路貫穿到整個套路的練習過程中。這才能越練越長勁。當然,首先應弄清何為太極,何為拳。

簡言之,虛實陰陽屬太極.四肢身體動作屬於拳。外家拳的撞頭、踢腳、衝拳、劈拳皆是明顯的技術動作。當內形(虛實陰陽)和外形(身體四肢動作)相結合時,就成為太極祕拳的縫合。在練習時,外形帶動內形的`叫太極操(前輩稱拳太極、晃拳),內形準動外形方可稱為太極拳。

我今天在此拋磚引玉,是希望大家儘快縮短晃拳(有十年晃拳之説)的時間,儘快走上練太極拳的正規途徑,即由內形(神意氣)推動外形,每練一式還要知道相隨相合了沒有.這對才能每練一遍就增加一分功夫,越家味道越濃,越想練。

如何做到由內形推動外形呢?那就要談談學習、練、拆、擺的方法。

  一、學:

首先當然要投明理之師懂拳理、肯教、真教、肯喂勁,不怕“教了學生打老師”。這就避免了以錯傳錯,誤人光陰。古人言:“教拳不講等於種田不耙。”要講清每一招數,避免以錯傳錯。使學生走捷徑,不走或少走彎路。學生則要虛心勤學苦練,有一種我要學要練而不是要我學的嘲覺思想,肯動腦筋鑽研,勢勢認真潮不馬虎,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通過實踐的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

  二、練:

學後馬上認真複習,照老師講的去練。楊澄甫宗師要求每天自一習七八次。當然,現在大家多數要工作學習,很難像過去那樣整天練,但早晚練它兩三遍,工作學習之暇可抓緊練一些單式。其實工間、排隊、洗菜、看電視、散步等都可有意識地疆一些單式。這是很重要的練習法之一。只要真正意識到練拳的重要性時間就有了。練到一定程度就會進入無形的意念練拳,達到拳不離手境界。做任何一件事都有從不會到會、從生到熟、從初級到高級、從表面粗淺認識到深處的實質追求的過程,這是人類的進取性.從而使人類社會不斷髮展前進。當然進取要付出大量辛勤勞動和代價。太極拳是前輩留下的寶貴財富,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同樣要花時問和精力。要有信心、決心和恆心,無論盛夏還是寒冬都應刻苦習練,從而健身祛病、享受美好人生。我提請大家記住:功夫=(刻苦練習正確架勢+動腦筋)X時間。

  三、拆:

已學會一套拳架子,為何還要不斷拆架子?我國的傳統文化,包括文和武兩大體系,它們是相輔相成的.即文中有武,武中有文。如今我們的太極拳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功夫的優秀拳種之一,它含有中國文武兩大傳統文化,不僅武術技擊要求極高,而且練起來如行雲流水、瀟灑自如,亦是文中有武武中有文文武即陰陽,陰陽為太極.故太極亦是文武之拳。因此它是高深藝術,不可能一下或短期就入門.練到一定程度就會感到難以深入.這時就要老帥給你拆架子,目的是不斷掌握太極拳中的技擊要求,或把已掌握的東西變得更自如。每拆一次架子你就會感到有新味道。如拆雲手一勢,文拆6個不同方位的“8”字,武拆技擊方法很多,有一開一合、二開二合或更細更多開合,還可抱、閃、截、切、擊之。可單手隨腰左右擊之等。

  四、擺:

擺架子是幫助自己正確地掌握練拳的要領,不使練的過程中將關鍵內涵滑掉。老師給擺正的架子會使勁路貫串,能隨能合併喂勁試出來。只有在學練拆擺上花過功夫的人,才有可能繼承和發揚、發展太極拳。通過拆架子、擺架子之後才能夠把太極的要領貫穿在練習過程中。練拳,首先要提起全部精神,所謂虛領頂勁,還要把方向和路線統一起來一七下相隨。要求:方向直(為實),路線曲(為虛屬陰)。不統一就散。因此通過擺架子使拳架子正確是首要問題。要分清虛實,否則雙重。但虛實不能截然分開,練拳的不同階段虛實比例不同,由開始的大虛大實到成功後的不虛不實,方為太極,到此時拳才會運用自如,得一心應手,才使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太極拳以虛蓋實,要求尾間中正,含胸拔背。故兩腿靠尾閭調整,上肢靠大椎來調整。,含胸拔背指揮氣沉丹田,沉肩垂肘指揮含胸拔背。腰、胯、膝、踝、肩、肘、腕節節貫串,故行氣如九曲珠。鬆肩要靠氣貼背,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一環套一環。練成別人不知我,我獨知人,這個過程只能通過拆擺、喂勁才能掌握。否則練20年也是徒勞一場。

最後談談推手與架子的關係及原則。

關係:推手是太極拳技擊的初步練習,是對架子的檢驗,盤架子為知己功夫.推手為知人功夫。

原則:1.以柔克剛。這是必須遵守的原則,太極拳是柔拳的一種,故要向柔發展,至柔即為至剛。2.以靜制動。以己之安靜、平穩、等待觀察對方,“後人發.先人至”,就是這個道理。3.以小敵大。只有做到以柔克剛、以靜制動之後.一般説就不記重量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