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羽毛球運動常見損傷及措施

來源:文萃谷 1.16W

羽毛球運動受傷中,技術動作不規範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在進行羽毛球運動時,注意學習和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是十分必要的。掌握規範的動作技術,對預防手腕、肩袖、踝關節處的損傷能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那麼,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分享打羽毛球運動常見損傷及措施,歡迎大家閲讀瀏覽。

打羽毛球運動常見損傷及措施

  1 羽毛球運動中常見損傷部位及原因

在羽毛球運動中常見損傷部位是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等關節部位。其中最容易受傷的是手腕處的受傷,受傷患病率為36.37%,其次是肩關節和踝關節,受傷患病率為31.74%和27.38%。在專業運動員中,最易受傷的部位是踝部和足跟部,這是由於專業運動員在訓練中運動量過大而引起的。在羽毛球大眾健身運動中手腕和肩袖處容易損傷,主要原因是在打球中技術動作不規範。

1.1 手腕關節損傷

在羽毛球運動在,手腕關節是較容易受傷的的。症狀是擊球發力時手腕無力或疼痛。由於羽毛球的技術要求,無論是後場大力殺球,或者前場的小力擊球,都要求手腕有基本的後仰和外伸的動作。然後隨着不同的技術要領手腕快速伸直閃動鞭打擊球,在內旋閃動切擊球時。手腕在這種快速的後伸到內收鞭打動作中做出不同角的度擊球動作,因此容易造成手腕部薄弱的三角軟骨盤的損傷。

1.2 肩袖關節損傷

肩袖損傷也是羽毛球運動中多發的一種損傷病狀。這是由於羽毛球的各項技術中,其基本動作都需要肩部後引、胸舒展。當球落至額前上方擊球時,上臂向上方抬起。肘部領先,前臂自然後擺,手腕後伸,前臂急速內旋帶動手腕屈收鞭打發力。因此,肩關節經常進行重複的這種運動時,使得組成肩軸的四塊小肌肉長期處於離心性超負荷狀態,稍不小心,板易造成運動損傷。症狀是揮臂擊球時肩關節感到明顯疼痛,不能夠做大力發力動作。

1.3 踝關節及跟腱損傷

由於羽毛球運動中起跳和迅速的急停,特別是網前跨步放球,或變向的腿部動作過多,使踝關節和跟腱周圍的飄腱韌帶很容易受傷。另外,在拉力產生過快、斜向受力、受力之前施加外力等情況下也容易受傷一般表現為跟腱部位疼痛,尤其是跳起後着地,後腿支撐或做蹬地動作時。

1.4 肘關節損傷

肘關節損傷症狀是肘部靜止時沒有疼感。但擊球一發力即痛,肘關節活動範圍受到限制。這就是人們常説的網球肘。肘關節損傷是羽毛球運動中最易出現的很多控制手指、手腕和前臂運動的肌肉都附在肘關__節周圍。主要是由於技術動作不合理或局部練習負擔過重造成。在羽毛球運動中,屈腕、旋前臂的動作比較多,且使用的力量都是較大的爆發力。如反手球動作。它是靠上肢的屈腕肌和旋前肌來完成的。肘關節在1300—1800時。伸肌羣的合力最為集中,而此時外側韌帶也拉得最緊。如果用力過大。就有可能超越肌體負荷,發生損傷。因此在羽毛球運動中,肘關節受損機率也是很高的。

1.5 膝關節損傷

在羽毛球運動中。兩腿經常出現瞬間的變向、側身前屈、後伸、起跳及跨步,使膝關節不斷承受劇烈拉力。一旦某個動作不協調、過度用力或過度疲勞,就會引發膝關節損傷。症狀是膝關節痠痛無力或活動時膝部稍一彎曲就疼痛。

1.6 身體其他部位損傷

羽毛球運動也會出現身體其他部位的損傷,其中大腿肌羣肌肉損傷居多。造成這一損傷的原因:一是由於運動前的準備活動不充分。如氣温較低時,肌肉的粘滯性較高。肌羣處於僵硬狀態,如果不充分做好熱身的準備活動,極易在突發性用力時出現拉傷;二是由於股四頭肌力量不強或訓練不足。不能承受訓練中大強度的腿部瞬間位移、急停和起跳而造成股四頭肌拉傷。

  2 預防措施

2.1 運動前充分的準備活動和運動後積極的放鬆整理活動

運動前不重視做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做理不充分、不正確、不科學,是引起羽毛球運動損傷的重要原因之一。準備活動不充分,肌肉、內臟、神經系統機能不興奮,肌肉血液供應不足,在這樣的身體狀態下進行運動,動作僵硬、不協調,極易造成損傷。在開始進行羽毛球運動前,首先應進行身體全面的、一般性的準備活動,如身體自上而下各關節的活動,包括繞環、拉韌帶以及慢跑。然後要進行一些專項準備活動,如揮拍活動、起動步法及前後左右各方向的步法跑動練習。準備活動的理與時間要控制好。不能不動。也不能太猛,應以身體覺得發熱、微微出汗為最佳。在寒冷的冬季。尤其要做好準備活動,避免因肌肉韌帶僵硬、沒活動開而致傷。

運動後要進行積極的整理放鬆活動。促進肌肉的恢復。運動後及時做一些拉長肌肉韌帶的靜力牽拉練習和按摩放鬆瑤動,能促進肌肉的乳酸代謝。以緩解肌肉和關節的痠痛感覺。促進肌肉疲勞的恢復,減少再次運動時由於肌肉沒有恢復而造成的.損傷。其方法是採用揉捏、敲打、抖動等方式對負荷量較大的肌肉部位進行放鬆。—般來説,運動過程中或運動後都應注意放鬆整理運動。

2.2 合理掌握運動量,防止運動量過大

由於下肢前後左右不停地滿場反覆多次奔跑,上肢無數次大力揮臂擊球,腹、軀幹處於連接上下肢運動、促使每個動作完成的必不可少的地位,所以運動中身體各部位負荷都大。如果運動量或內容的安排稍有不慎,某一局部負擔過重。則會造成局部的損傷。如多次重複一個動作的練習,機體會因無法承受致傷。如多次進行大力殺球,則肩部肌肉負擔過重;多次進行上網步法練習,則膝關節局部負擔過重。為此,在運動中上下肢負荷安排要適當,密度大與密度小的內容要交替進行,並留意運動後身體各部位的反應。如感到某一局部負擔過重,則應立即停止該局部練習。

2.3 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

動作中技術動作不規範、不符合人體生理特點,是造成運動損傷的—個重要原因。技術動作合理、準確。不但運動起來省勁、舒服、漂亮,而且不易受傷。相反。技術動作不合理、笨拙,不但費力彆扭,不符合生理特點,易造成肩關節受傷。又如擊球時手腕沒有前臂、上臂內外旋帶動,只用手腕屈伸擊球,手腕極易受傷。做上網步法時,如前腳掌着地、重心前衝,髕骨則極易受損。

2.4 加強力量素質的訓練

力量素質是一切運動的基礎。力量素質好,特別是小肌肉羣力量好,能有效預防損傷。相反,股肉力量差、伸展性不好是致傷的一大誘因。對於運動時易出現損傷、力量又相對較弱的身體部位,應注意提高其機能和承受運動負荷的能力,特別是注意改善其肌肉的伸展性,這是預防損傷的一種積極手段。

2.5 運動時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

當身體疲勞時,身體各部位運動機能狀況下降,易出現反應遲鈍、動作不協調、運動能力下降等反應。此時如仍然勉強參加運動,身體極易出現損傷,為此在進行羽毛球運動前和運動過程中應隨時注意觀察身體各部位肌肉的反應,有肌肉發礓、痠痛或有“不願意運動”的感覺時,則不再勉強進行比賽或訓練。

2.6 注意運動環境因素對損傷的影響

在過滑的場地上進行羽毛球運動,下肢易拉傷。長期在過硬的地面上運動,如水泥地、磚頭地等,膝、踝關節易勞損。場地不平或有異物會扭腳。鞋襪不合適、鞋子過大過小或鞋底過硬、襪子太薄或球拍過重等都不利於運動。

  3 改善運動損傷的措施

大量的羽毛球運動實踐證明,對於一些輕底的損傷,促進其恢復的較有效的方法是本着預防和治療為主,適當加強受傷部位的力量訓練和注意改善該部位的肌肉伸展度,可達到某種治療效果。當然。如果在進行一些改善措施後,傷勢仍然繼續發展,則必須去醫院就診。對於羽毛球運動造成的常見損傷的防範和改善措施是:

3.1 肩關節損傷的改善措施:加強肩部力量訓練及肩部的柔韌伸展訓練

用一定重量的物品置於肘部、平舉至與肩同高,持續l一2分鐘為一組,每次4-6組。每組間歇時注意放鬆。放鬆時肩部進行正壓、反拉及前後繞環練習。

3.2 肘關節損傷改善措施:可採用俯卧靜力支撐方法。加強該部位力量

練時肘部稍彎曲。練習量視各自情況而定,以每次練習至手部支持不住為止或小沙開負重繞8字訓練。網球拍前臂繞8字揮拍。或握小啞鈴前臂屈收負重練習。使用正確的揮拍技術,握拍放鬆,擊球時肘不要過直,加粗拍柄以減輕肘部周圍肌腱韌帶的負擔。恢復期間練習或必要時帶護肘或彈性繃帶防護。

3.3 手腕損傷的改善措施:可用小啞鈴或沙瓶負重傲腕部伸屆練習增加腕部力量

次數與重量視個人情況自己掌握,以每次練習出現前臂酸脹為止。或加重拍的重量(用網球拍)繞8字練習,以加強、改善腕部的肌肉活動能力。也可用磚頭代替重物,同時還可發展手指力量。運動時戴上護腕或用彈力繃帶加固。練習量視個人情況自行掌握。

3.4 膝關節損傷的改善措施:採用靜力半蹲或負重靜力量運動中承受負荷的能力就強,出現勞損的可能性也就會小些

做加強力量的練習時膝關節屈的角度可由小到出現膝痛的角度開始。慢慢加大到不超過900,每次練習時間可由5分鐘開始慢慢加大到半小時以上,練習時,以出現股四頭股輕微的抖動為好。運動時可佩戴護膝。

3.5 預防跟腱和踝關節損傷的措施-運動中需注意加強自我保護。

如踝關節處用護套,增加運動強度時必需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如果運動中出現過度疲勞或疼痛時,則需休息幾天,或適當減少運動量。運動量的安排呈波浪式。對於有輕度損傷的人來説,運動時可加帶護踩。嚴重者可在護踝外加護彈性紗布包裹固定。掌握正確的技術,以腿部動作為先而帶動整個身體的移動,而不是重心先移動再移動腿部,以免造成損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