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控人員調音要點

來源:文萃谷 1.85W

音控人員(Sound Man)的專業是一場音樂會成功與否的關鍵人物,而音控人員常常只是收音、送出聲音而已嗎?其實不然,音控人員必需瞭解每樣樂器的音色帶寬,以其專業收錄每樣樂器的聲音傳送至音控台,而且還必須具有音樂性,依據音樂經驗,隨時過濾噪聲干擾,再隨狀況調整強弱後,再輸送各帶寬的聲音出來。下面一起跟小編來了解下音控人員的工作吧。

音控人員調音要點

  一.樂器與人聲的大小比例

絃樂有清新感、管樂有飽實感、打擊樂器敲起來都會有畫龍點睛的效果,所有的樂器與人聲都應該具有質量感,讓樂器與人聲聽起來更穩更紮實更像真的。到底樂器的線條、形體要多大才算對?到底人聲要一縷如煙?還是要豐潤有肉?當鋼琴與小提琴在演奏奏鳴曲時,鋼琴的形體與音量不知道要超過小提琴多少倍。如果在不增加小提琴的音量,小提琴往往被鋼琴掩沒,尤其是現場音樂敬拜往往就是如此。所以音控人員都會刻意平衡一下小提琴的音量。

當整個管弦樂團與小提琴做協奏演出時,如果完全按比例縮小,那麼小提琴的音應該要細小得不能再細小,而不是我們在CD上所聽到的那麼清楚、強勁。所以,正確的樂器與人聲大小比例不是一味的照章縮小,而是按照合理的音樂要作大小比例。樂器如此,人聲亦然。

其實樂器與人聲的大小比例最值得注意的,不是比例縮小與否的問題,而是因為頻率響應曲線扭曲所造成的誤解。例如您的房間在100Hz左右有嚴重峯值的話,定音鼓敲起來一定會特別的大、特別有勁;大提琴、低音提琴亦然。所以在評論樂器與人聲的大小比例時,應該特別注意頻率響應曲線扭曲所造成的影響。

  二.樂器的特性

每種樂器都和人一般,有着自己的個性。大提琴聽起來像紳士,爵士鼓可以像火爆浪子,也可以像小綿羊(看鼓手功力),小提琴温柔得像淑女,打擊樂器熱情得像卡門。

由於個性不同,因此,在搭配上也就必須慎重其事。不同特色的器材配在一起,一定要有藝術技巧。所以器材個性的認知絕對是必要的.。如果不瞭解器材個性,當然也就無法做合適的搭配。

  三.整體平衡性

每種樂器材都和指揮在控制樂團一樣,應該求得一個整體的平衡性。這就好比一個樂團中,人人皆是獨奏的高手,要是每一個人都想出鋒頭,不聽指揮的詮釋,如此一來雖然個別演奏水平高,但是樂團的整體平衡性一定差,這樣就稱不上一個好樂團。我們無法用尺度去度量出來,要分辨整體平衡性,就得多聽音樂會才能分辨比較樂團好壞,祗有靠自己豐富的聆聽經驗來累積判斷了。

除此之外,整體平衡性説的還有高、中、低頻段的適當量感分配。例如我們所説的低頻基礎要好就是其中之一。所謂低頻基礎就是低頻段在整個音樂裏造成的穩固、穩定的狀態。大部份的音樂迷都希望音樂是很厚實、豐潤的,而不希望高頻多過中頻、低頻,而造成頭重腳輕的情況。

這種合理的高、中、低頻段量感也就是我所説旳整體平衡性。整體平衡性好的器材聽起來就會耐聽,這也就是一般人所説的音樂性。

2016年音控人員調音要點2016年音控人員調音要點所以做喇叭擺位時,首先要得到的就是整體的平衡性。千萬不要為了音場表現,而犧牲了雄厚的中頻與低頻。舉例來説,如果您的喇叭離牆太遠時低頻會不足,那麼就應該讓喇叭靠牆擺。

  四.樂器與人聲的質感

質感這個名詞相當抽象,不過在此説的並不是音質的那個質感,而是樂器演奏、打擊接觸那一剎那動作所發生的質感。當我們説小提琴的擦弦質感很好,鈸的敲擊質感很好,也就是説它敲起來像真的,就意謂着收音做得好。由此,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瞭解到,所謂質感也就是指傳真度。

而形體感則更容易瞭解,當聽單簧管吹奏時,我們可以説它的形體感真好,那也是傳真度的一種。總之,質感與形體感皆是「傳真與否」的代名詞。在形容拉奏、敲擊鍵盤樂器時,我們用的是某某樂器的質感很好。

可是,在形容管樂器時,通常不用質感二字,而用「氣勢感」,也就是説吹氣的感覺。説得更清楚些,空氣感是指聲波振動的感覺,而質感大部分是接觸後剎那的感覺。當然絃樂羣除了拉奏時的擦弦質感外,它同時還有絃樂空氣中產生的清新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