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心理諮詢師考點:感覺相關概念彙總

來源:文萃谷 1.45W

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其實感覺歡迎很多種,下面一起和小編來看看吧!

2017心理諮詢師考點:感覺相關概念彙總

  1、視覺

(1)視覺的適宜刺激:380-780納米的電磁波,也叫光波。-380:紫外線;780-:紅外線。

(2)器官:視網膜。最外邊一層是視細胞層,上有兩種視覺神經細胞:錐體(明視覺器官)和杆體(暗視覺器官)。錐體集中在視網膜的中央窩及其附近,在強光下起作用,能分辨物體的細節和顏色,叫明視覺。杆體呈桿狀,在視網膜邊緣及其附近,對弱光敏感,不能分辨物體的細節和顏色,只能分辨物體的明暗和輪廓,叫暗視覺。

(3)顏色視覺

①特性:包括彩色和非彩色。彩色有色調(由光波的波長決定)、明度(由光波的物理強度決定)、飽和度(由光波中灰色所佔比例決定)三種特性。非彩色,即灰色,只有明度而沒有色調和飽和度。彩色中灰的比例越大飽和度越小,反之飽和度越大

②色混合:兩種或多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會產生一種新的顏色。包括色光和顏料混合。在色光混合中,混合後變灰的兩種顏色叫互補色。例如紅綠混合得到了灰,紅和綠就是互補的顏色。紅是綠的補色;綠也是紅的補色。如果不是互補的顏色混合,其結果得到的是光譜上在它們之間的顏色。例如紅和黃混合得到的是橙色

③色覺異常:分辨顏色有困難或不能分辨顏色。按程度分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部分色盲包括紅綠和黃藍色盲。色覺異常的人自己覺察不到,不經科學鑑定他自己不見得知道自己有色覺缺陷,別人也難以發現,他們對明度敏感,在兒童期就自然地完成了通過明度來説出顏色。色覺異常大部分是遺傳的`原因造成的。遺傳途徑是:外祖父->媽媽->男孩;外祖父+色盲爸爸->女孩(媽媽是隱形色盲)。女性色盲僅佔男性的1/10。

  2、聽覺

(1)聽覺的適宜刺激是16-20000赫茲的空氣振動,也叫聲波。 人對1000-4000赫茲的聲音感受性(最敏感)和耐受性比較高。-16:次聲波,20000-:超聲波。20歲以前感受性隨年齡的增長逐漸提高,60歲以後下降。老年人首先喪失對高頻聲音的聽覺,隨年齡從高頻向低頻發展。聽覺適應是在聲音的持續作用下,聽覺感受性降低的現象。聽覺掩蔽是一個聲音由於同時起作用的其他聲音的干擾,使聽覺閾限升高的現象。聽覺疲勞是聲音強度太大或作用時間太長,引起聽覺感受性在一定時間內降低的現象。如果聽覺疲勞不斷積累,長期得不到恢復,將會導致職業性耳聾或永久性聽力喪失

(2)器官:包括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內耳。感受器是內耳中的科蒂氏器官,是聽覺神經細胞集中的地方。它將空氣振動轉變為神經衝動,傳至顳上回和顳中回,引起聽覺

(3)特性:包括音調、響度、音色。音調由聲波的頻率決定;響度由聲波的振幅決定;音色由聲波的波形決定。噪音由聲音的物理性質、人的生理和心理狀態決定。人們不願聽的,並對造成消極影響的聲音均可視為心理上的噪音。

  3、嗅覺:

是最古老的感覺。能揮發、有氣味的物質。嗅細胞。

  4、味覺:

最基本的味覺是酸、甜、苦、鹹。能溶解、有味道。感受器是舌面、上鄂的味蕾。舌尖甜,前鹹,後酸,根苦。

  5、皮膚感覺:

温冷觸痛壓振動。表示觸覺靈敏度的指標叫兩點閾;在排除視覺的條件下,用鈍的針頭刺激皮膚上相鄰的兩個點,能覺察出是兩個點的最小距離叫兩點閾。身體不同部位的兩點閾是不同的。皮膚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生理零度是會發生變化的。

  6、平衡覺(靜覺):

內耳中的前庭器官,包括耳石和三個半規管,反映了人體的姿勢和地心引力的關係。

  7、運動覺(動覺):

反映身體各部分的位置、運動以及肌肉的緊張程度。其感受器分成在肌肉、筋腱和關節中,分別叫肌梭、腱梭和關節小體。它反映身體各部分的位置、運動以及肌肉的緊張程度。

  8、內臟感覺(機體覺,黑暗感覺):

飢飽渴窒息疲勞便意性痛。性質比較模糊,定位不準確。具有放射的性質,如心絞痛時會覺得肩胛骨疼。當各種內臟器官處於正常狀態時,引不起內臟感覺,異常或病變時才會有感覺。

  9、痛覺:

有機體受到傷害時產生的感覺。沒有適宜刺激。遍佈全身所有組織中,痛苦但有保護性作用,具有生物學意義。難於適應。痛覺的感受性有很大的差別,與對疼的認識、態度、性格、意志有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