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幸福來敲門》中的父親角色分析

來源:文萃谷 2.01W

一部好的電影可以帶給觀眾無限的感動和人生感悟,美國影片《當幸福來敲門》無疑就是這樣一部佳作。該片拍攝於2006年,獲當年北美聖誕檔的票房冠軍,為金球獎,奧斯卡雙料提名。影片故事取材於著名美國黑人金融投資家Chris Gardner的真實人生經歷,成功詮釋了身陷人生低谷的醫療器械推銷員Chris Gardner(與故事原型人物同名)如何重新樹立人生夢想和希望,又如何與兒子相依為命,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實現目標成為股票經紀人,與兒子過上幸福生活的勵志故事。沒有眩目的特技,優美的光線構圖以及豐富的蒙太奇剪接,甚至連劇情也落入俗套的這樣一部影片,卻因其真實性以及威爾?史密斯父子的傾情演繹而打動億萬觀眾的心。該片可供解讀的元素眾多,如“美國夢”,美國的社會現象,父子情,“幸福”的真正含義,等等。本文筆者試圖從“父親”的角度來解析影片主人公的形象,並且聯繫實際,對“父親角色”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加以探討。

《當幸福來敲門》中的父親角色分析

  一、作為“父親”的主人公Chris Gardner

  (一)富有責任心的一面

現實生活中的Chris Gardner童年非常不幸,他一生只見過父親兩次。父親去世後,母親改嫁,然而繼父是個酒鬼,最後因為種種原因他被趕出家門。母親試圖和繼父同歸於盡而被關進監獄兩年。Chris去前線當了兩年兵,回來後在UCSF實驗室做助理,但是工資低微。於是四年後他辭去了工作,成為一個醫療物資推銷員,但生活依然貧困,妻子終究棄他和兒子而去。在最困難的時期,Chris將自己僅有的財產背在身上,一手提着尿布,一手推着嬰兒車,與兒子一起前往收容所。如果連收容所也無法容身時,父子倆只能到公園,地鐵衞生間這樣的地方過夜。然而為了養活兒子,他歷經磨難,最終從推銷員成為全美知名的金融投資家。

影片劇情與Chris本人的真實經歷相似,主人公在28歲的時候才第一次見到父親的面,所以他從小就發誓,將來自己有了孩子,一定要做一個有責任心的好父親。當妻子Linda無法忍受生活的艱辛而決定離開時,Chris沒有攔阻她,只是要求兒子Christopher必須和他在一起。觀眾一定記得Chris和Linda在大街上爭執的那一幕:Linda含淚離開;Chris高喊:“Go get happy,Linda! Christopher is living with me! Christopher is living with me!”(走吧,去找幸福吧,Linda!Christopher和我生活在一起!Christopher和我生活在一起!)無論生活多麼艱難,Chris都不會放棄兒子,不會逃避做父親的責任。

  (二)堅強執著的一面

影片中的主人公Chris靠推銷一種被稱作“便攜式骨密度掃描儀”的醫療器械為生。他把自己的全部積蓄都投在了這種“革命性”的儀器上,然而這個醫療新產品非但沒有給他帶來財富,反倒讓他的生活陷入一片困頓。要交付房租,還要負擔兒子的入托費,每個月他至少要賣出兩台儀器,可問題是他好久都沒賣出去一台了,因為醫生們認為這東西“昂貴卻不實用”。生活的窘迫可想而知。儘管他一再告訴妻子Linda“一切會好起來的”,但妻子終究失去了信心。當Chris告訴她自己要去應聘證券經紀人的職位時,她滿懷譏諷地反問到:“是證券經紀人,不是宇航員嗎?”在她看來,只有高中學歷的Chris想要成為證券經紀人,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面對妻子的諷刺與嘲笑,Chris雖然自尊心受到傷害,但他並沒有氣餒和退縮。

與兒子在籃球場上的一番對話相信大家不會忘記,他告訴兒子:“Don?t ever let somebody tell you you can?t do something,not even got a dream,you gotta protect le can?t do something themselves,they want tell you you can?t do want some,go get it,period.”(不要讓別人告訴你你做不成什麼事,即使是我也不行。有了夢想就要去捍衞它。那些自己成不了事的人想要告訴你你也不行。你想要什麼,就自己努力去爭取,就這麼簡單!)Chris用自己的行動為兒子樹立了堅強和執著的榜樣。在歷經磨難之後,他最終捍衞並且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就像電影主題想要表現的那樣:There is no Y(同why:為什麼)in happiness; it?s an I(個人,自己)。的確,生活中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我們不應該一味地去抱怨“為什麼”,只有通過自身不懈的努力和奮鬥才能實現目標,最終獲得幸福。

  (三)機智幽默的一面

黝黑的皮膚,凝重的表情以及匆忙的腳步,這或許是主人公Chris Gardner最深入人心的形象。然而這位雖然奔波,失意卻時刻不忘奮鬥目標的平民英雄還有其另外打動人心的品質:他的機智和幽默。

Chris的幽默品質在劇中有好幾處表現。觀眾一定記得那場精彩的面試。Chris穿着刷牆的衣服趕去參加面試,最後當主考官問他:“What would you say,if a guy walked in for interview without a shirt and I hired him,what would you say?”(如果有個傢伙連襯衣都沒有穿就跑來參加面試,我卻僱用了他,你會怎麼認為?)他略加思索後回答説:“He must have some really nice pants!”(他的褲子一定很不錯!)在極其艱難窘迫的情形下,Chris這份難得的機智和幽默最後給他加分,幫他順利通過了面試。

在與兒子的相處中,我們一定記得“時光機器”那一幕。坐在地鐵站的長椅上無家可歸之時,Chris靈機一動,與兒子玩起了遊戲。他們藉助“時光機器”回到了遠古時代,在那個時代他們只需要一個“洞穴”來安身。於是那一夜,地鐵站的衞生間被當做“洞穴”,成了他們的安身之所。坐在衞生間的地上,懷抱熟睡的兒子,Chris哭了,眼淚淌在他的臉上,也流進觀眾的心裏,這裏麪包含太多的人生滋味。然而熟睡在父親懷裏的兒子或許正做着一個好夢,因為有這樣的父親在身邊,他的童年並不辛酸,未來也充滿希望。

  二、關於“父親角色”的現實思考

德國哲學家弗羅姆説:“父親雖不能代表自然界,卻代表着人類存在的另一極,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學技術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風紀的世界、閲歷和冒險的世界。父親是孩子的導師之一,他指給孩子通向世界之路。”

在現代社會,父親既是一個承擔“養家餬口”重要職責的家庭成員,更是一個兒童成長不可或缺的“重要他人”。父教與母教的方式是不同的,再好的母親也無法替代父親的角色。父親對孩子形成勇敢、自信、堅強、果斷的個性起至關重要的作用。美國耶魯大學連續進行了12年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從小由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高,更聰明,精力旺盛,善交際,學習成績好。國外研究還表明,父親除了對孩子的智商影響很大以外,還有助於孩子語言的發展和情商的培養。Chris Gardner無疑是一個好父親,在電影裏是,在現實生活中也是。然而放眼當下我們所處的.社會,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像Christopher一樣幸運,因為並不是每個父親都像Chris一樣稱職地扮演了自己的“父親角色”。據報載,當代社會中“父親缺位”已成為一種全球化的現象:34%的美國孩子不和自己的生父住在一起,香港父親每天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時間平均只有6分鐘。少部分家庭是因為父母離婚,或父親去世被迫形成這一教養方式,但在不少父母雙全的傳統家庭中,因為父親工作忙碌,外面應酬多,孩子不得不習慣父親長期“存”而“不在”的成長環境。這對兒童的成長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根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05年“當代中國少年兒童狀況調查”的數據,73在被問到“心情不好時,誰最能理解、安慰你”時,僅有10%的少年兒童選擇了父親;在被問到“空閒時和誰在一起的時間最長時”,僅有6.9%的兒童選擇了父親;在被問到“誰最尊重你,讓你感到很自信時”,只有15.5%的孩子選擇了父親;在被問到“內心的祕密,你最願意告訴誰”時,只有8.5%的兒童選擇了父親。可見,無論在情感、陪伴、尊重、親密還是在問題的解決方面,父親為孩子提供的支持和努力都遠遠不夠。

造成“父親缺位”(或稱作“父教缺失”)的因素眾多。有學者將其歸因於生物學因素,也有人將其歸因於素質因素和能力缺失,還有許多人認為父親迫於生活、工作壓力而沒有時間承擔教養責任。然而這些因素並非導致父教缺失的根本原因。父親參與的認同理論認為,影響父親參與最為關鍵的因素是父親對其親職身份和角色的認同程度。一個父親對自身的“父親角色”越認同,他就越有可能投入到育兒活動中,並且當其他角色要求與其父親角色相沖突時也會優先考慮其父親角色。[5]75可見,不管是素質缺失,能力缺失,還是時間缺失,其背後的根本原因在於父教觀念的缺失。

如何加強父教觀念?“父親角色”的內涵是什麼?什麼樣的父親才是“好父親”?這些恐怕是每一位成年男性,甚至每一位家庭成員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三、結語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是一部關於夢想和奮鬥的影片,也是一部關於父親和兒子,關於父愛和責任的影片。主人公Chris Gardner富有責任心,堅強執著,樂觀幽默的品質和形象深入人心,同時也帶給我們太多關於人生,家庭責任和幸福的思考。現實中的男性們都應該以Chris為榜樣,既能努力實現自己的職業夢想,又能成功扮演自身的“父親角色”,這樣才能促進家庭的幸福和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