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無旋律性

來源:文萃谷 2.58W

這次專題是“認識音樂中的旋律”,早先説過是一系列音符,但並非令人滿意的答案,因為有些系列的音符令人喜愛,有些則否,所以問題該是“什麼會產生無旋律性”,某些音樂被人視為無旋律性的原因,例如在對位中互不協調的旋律,或沉在低音部不易認出的旋律,或在中間不易找到,或由不能算是曲調中的小動機建構而成的旋律,但真正重要的原因還是我們的.耳朵預期為何,即品位,也即視耳朵平時習慣聽什麼而定。使旋律容易琅琅上口,重複何其重要。但當我們聽到根本不重複,一直編織下去,永遠新穎的旋律時會怎樣?

為什麼會無旋律性

起初的確會較不喜歡,但那並不意味着並無旋律性,距“刀之傳説”這樣的重複越遠,旋律越不易琅琅上口,但同時他們業能變的更高貴美麗。有些歷史上真正偉大的旋律就是這一種,無重複,漫長的句子,只是它不一定是人們邊走邊吹口哨的那種。在我年輕的時候我以為所有旋律都得有個重複的曲調,因為那時我短暫的音樂經驗教我的耳朵如此期待。而品位就是隨着成長聽各種音樂和人生的各階段而改變。在貝多芬時代,人們喜愛的旋律會使一百年前巴哈時代的人震驚詫異,今天的一些現代音樂雖被人抱怨為醜陋無旋律性,的明日的人而言,將是極迷人的日常之物.例如另一個漫長無重複的旋律,是德國偉大的現代作曲家保羅,亨德密特三十年前寫的《弦與鋼管合奏的演奏會樂曲》。即使三十年後的今天,仍有人會稱它無旋律性,但其實它是最動人美麗的旋律之一,不只是在現代音樂中,在所有音樂中都是。

旋律就是偉大的作曲家要它成為的東西

《弦與鋼管合奏的演奏會樂曲》不管你們喜不喜歡,那都是偉大的旋律。四分鐘美麗的曲線拱起,山巔與深谷,充滿情緒之美,若有人認為她無旋律性,笨拙,不優雅,那麼八十年前,這些話正是用來形容另一位德國作曲家勃拉姆斯的。現在,當我們想到旋律幾乎立即就會想到勃拉姆斯,但有個時期人們卻嚴厲批評他的音樂為“完全缺乏旋律”,在結束這個旋律話題之前,先聽勃拉姆斯的第四號交響曲的最後樂章。這些樂章如此不凡,但主要的原因在於它的主題,勃拉姆斯在這個樂章中給予我們的,是如此光輝熱情的旋律之美,使我們在結束時歡呼。他的方法就是對位,動機,重複。主題在低音,在中間。這個所謂無旋律性的作品,其實泉湧而出的是華麗的旋律,旋律就是偉大的作曲家要它成為的東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