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自動對焦原理是什麼

來源:文萃谷 3.2W

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一定的攝影技巧和原理還是要熟悉的。我們不妨來看看。以下僅供參考!

攝影自動對焦原理是什麼

照相機的自動對焦是指根據被攝主體的距離,鏡頭自動移動完成調焦。第一台自動調焦照相機是1977年生產的柯尼卡(Konica)C35AF型照相機。下面介紹紅外系統、聲納系統兩種主動調焦方式和對影系統、相位檢測系統兩種被動式調焦方式。

自動對焦原理是什麼

1.紅外系統紅外系統屬於主動式自動對焦方式,是通過紅外線發光二極管發射紅外線,到達被攝物後反射回來的紅外線被相應的光敏元件接收,測得被攝物與照相機之間的距離,完成調焦過程只需120毫秒。

紅外系統於1979年首先用於佳能AF35mm照相機上,目前它的使用最廣泛(特別是在“傻瓜”照相機上)。

紅外系統不僅能在黑暗中對焦,也能透過玻璃對焦,只要玻璃與鏡頭光軸不是呈90.直角,靶區小至1.5.(對影及聲納系統的靶區是垂直角11.、水平角14.)。

2.聲納系統聲納系統也屬主動式自動對焦,1978 年,美國寶麗來公司生產了第一架SX-70AF型一次成像照相機。該照相機的快門按下去一半接通電子觸發器時,聲納系統就能將按順序發出的四個音頻信號轉換成超聲波,然後根據超聲波抵達目標再返回照相機的時間來測定被攝物與照相機之間的距離。距離信號進入照相機的接收器,根據寄存器累計脈衝數值,使鏡頭調定在正確的對焦距離L,全過程約需60毫秒,對焦範圍為0.25-10m。該系統即使在黑夜也能準確測距調焦,但不能透過玻璃或水拍攝,有時近處的前景會影響對焦的精確度。

3.對影系統對影系統屬被動式對焦系統,1977 年,美國好耐威爾(Honeywell)公司生產的微型光電自動調焦組件,首先用於柯尼卡C35AF照相機。基本原理類似雙影重合測距器,被攝對象通過照相機兩個測距窗後的反光鏡(一固定,一活動),將影子反射到機內的兩個光電感應體上,當兩個影子的反差完全一致時,輸出的信號最強,即完成調焦,全過程約需80毫秒。這種調焦方式調焦準確、耗能小,適用於一定的亮度和反差適中的景物,在逆光下效果較好。但這種自動調焦裝置也存在不足:弱光下或面對低反差景物時精度較低,面對形狀差不多的物體易導致調焦失誤,對焦窗沾上指印也會影響調焦的準確性,拍攝主體必須位於畫面正中,對焦以後不能隨意更改取景畫面,對動體的自動調焦能力較差。

自動對焦的原理

利用物體光反射的原理,將反射的光被相機上的傳感器CCD接受,通過計算機處理,帶動電動對焦裝置進行對焦的方式叫自動對焦.多分為二類:

1.主動式:相機上的紅外線發生器、超聲波發生器發出紅外光或超聲波到被攝體。相機上的接受器接受反射回來的紅外光或超聲波進行對焦,其光學原理類似三角測距對焦法.主動式中又有能量法,用於低檔普及型相機的自動對焦,廣泛用於各種平視取景相機.主動式對焦對斜面,光滑面對焦困難.對亮度大,遠距離的被攝體對焦困難.這是由於發出的光被反射到其它方向,或達不到被攝體所至.主動式由於是相機主動發出光或波,所以可以在低反差、弱光線下對焦.對細線條的被攝體,對動體都能自動對焦.缺點是當被攝體能吸收光或波時對焦困難,還會被玻璃反射故透過玻璃對焦困難。

2.被動式:即直接接收分析來自景物自身的反光,進行自動對焦的方式.這種自動對焦方式的優點是;自身不要發射系統,因而耗能少,有利於小型化.對具有一定亮度的被攝體能理想的自動對焦,在逆光下也能良好的'對焦.對遠處亮度大的物體能自動對焦。能透過玻璃對焦.但缺點是對細線條的被攝體自動對焦較困難.在低反差,弱光下的對焦困難.對動體自動對焦能力差.對含偏光的被攝體自動對焦能力差.黑色物體或鏡面的對焦能力差。

主動、被動式自動對焦方式各有千秋,好在一般單反照相機上都有二種自動對焦方式,可以互補使用,自動切換,發揮其強項,克服其弱點.單反相機上多使用被動式對焦方式,所以其對焦受最大光圈數的限制.光圈小於F8時自動對焦困難.為此,大多數單反相機都有自動對焦輔助光(Autofocus aidlights)發射器發射帶紅外帶條紋的光束,幫助對不同質地的被攝體自動對焦。在光線足夠亮時這些輔助光是不工作的。使用時需要注意的是;由於主動式的發射窗在相機的右邊,所以在握相機時不要讓手擋住發射窗.擋住發射窗時對不上焦.專業相機機身上沒有發射輔助光的發射窗,只有裝上閃光燈,利用燈上的發射窗發射輔助光進行主動對焦。

熱門標籤